当前位置:首页>
糖尿病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门诊上不少“老病号”一说起糖尿病吃药、保健一类话题,熟练的程度经常让我们当大夫的“汗颜”。不过大多数人获取的信息多而杂,真假难辨,有些人的观点甚至陷入偏激。比如,有人认为中医根本拿糖尿病没辙,因为胰岛素和降糖药都是西医的发现,其实不然,笔者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种简单有趣的“贴耳穴”调血糖法。
耳穴,顾名思义,就是分布在耳朵上的穴位。中医认为,人体耳部分布的穴位与五脏六腑有密切联系,很多内脏病变在耳朵上都有反应点或刺激点。
贴耳穴治疗时,一般用一种比芝麻略大的中药“王不留行”摁压在选定的穴位,再用小块胶布固定住,患者根据医嘱定时定量摁压穴位,以达到调治目的。
耳穴疗法对于常见的2型糖尿病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糖尿病在中医属于“消渴”范畴,古人认为本病“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治疗时以滋阴清热为主,但临床总体遵循辨证论治原则,也就是说要灵活对待。有研究报道,贴耳穴治疗糖尿病,对于三多一少的症状有明显改善,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血糖变化。
2型糖尿病取穴以左耳为主:糖尿病点、胰腺、脑垂体、丘脑、内分泌、耳中、三焦等。其中糖尿病点是诊断和治疗糖尿病的特定穴;胰腺中的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脑垂体、丘脑、内分泌是调节机体的生理机能的系统之一;耳中为迷走神经点,三焦是迷走神经分布走行部位,刺激迷走神经可促使胰岛素的分泌。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耳穴治疗糖尿病已被证实作用明确,但这只是一个辅助的治疗方法。患者在贴耳穴治疗过程中,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视情况减少降糖药或胰岛素用量,但不可盲目自行决定。除了合理用药外,糖尿病患者还应该配合适当的运动、饮食及作息。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信很多朋友都接受过酒文化的“熏陶”,在从小耳濡目染的过程中,我们对酒文化也有着强烈的崇敬之情。成年之后,很多人也开始慢慢接触各种各样的酒,从酒精饮料,到啤酒、白酒、红酒、鸡尾酒等,越接触越痴迷,越来越多人成了“酒鬼”中的一员。
其实在中国的酒文化的影响下,很多中国人对酒精的危害性并不清楚,一是因为在大家心里,酒是非常珍贵的,二是因为大家很少往酒水的负面影响方面想。但是,经常喝酒对人体所造成的伤害,并不会因为我们的无知而消失。
一直以来,人们都崇尚“小酌怡情”,认为酗酒才会危害人体健康,而适当饮酒却有益健康,养护心血管,这种说法到底是在为喝酒行为开脱,还是确有此事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
“小酌”真的不会伤身吗?
其实这种说法在不喝酒的人看来,纯粹是饮酒者对喝酒的美化,明眼人都知道,酒水本身就是一种对人体健康会造成威胁的物质,想要减少酒精的伤害,最好的办法就是滴酒不沾,而那些认为适当饮酒对健康有好处的人,无非是在为喝酒找借口罢了。
虽然“小酌”和酗酒不同,但不论喝多少,身体都会受到一定的伤害,只不过在“小酌”的情况下,身体能少受一点伤害罢了。除了零酒精,任何酒精饮料都可能导致以下3种后果:
增加中风的风险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中风的“威力”,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保护心脑血管,预防血管堵塞是目前的主要任务,但很多人却因为过度饮酒,导致血管硬化,心血管问题频发。酒精是伤血管的“高手”,经常饮酒,会损害血管健康,诱发中风,而中风不论是后遗症还是致死率,都是非常惊人的,希望大家在喝酒前仔细斟酌。
影响睡眠质量
其实很多朋友之所以在睡前喝酒,就是为了改善失眠,在生活、工作压力大的今天,许多人都被失眠困扰着,为了顺利入眠,有些人会选择在睡前喝点酒。虽然在喝酒后会出现昏昏欲睡的状态,但这种睡眠的质量并不高,长期如此,反而打乱睡眠规律,导致入睡困难。
喝酒误事
很多人都爱喝酒,但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千杯不醉,有些朋友稍微喝几口就会头晕目眩,在这种状态下,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会受到影响。因为喝酒误事的新闻也不少,我们经常看到各种关于酒驾、醉驾的案例,酒精会麻痹大脑神经,导致反应迟钝,容易发生事故。
喝酒无法养护血管,劝你及时止损
很多朋友都认为喝酒能保护心血管,但其实并不是所有酒水都能达到养护血管的效果的,即便是被大家视为健康酒水的红酒,也没有被实验证实有养护血管的作用。所以,关于喝酒能不能养血管的问题,希望大家能客观看待,不要为了喝酒,胡乱编造借口。
喝酒不仅无法养护血管,反而有刺激血管的风险,很多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都有长期饮酒的特点,在酒精的作用下,我们的血管会变得越来越脆弱,血压波动也会异常,更容易引发疾病。
总结:虽然喝酒有很多坏处,但依然有很多朋友无法割舍饮酒的习惯,实际上,身处社会,我们也身不由己,很多时候确实需要通过喝酒来拓宽交际圈。在老板、客户面前,我们也不能直接拒绝,避免空腹饮酒,少喝高度酒,是减轻酒精伤害的方法。
喝酒和高血压有啥关系?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喝酒到底会不会升高血压和降低血压呢?他又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血压呢?今天咱们走进喝酒的世界,看看两者到底是什么关系?
一、喝酒会使得血压下降吗?
很多人会发现这个问题,就是喝酒以后,血压不但没有升高反而降低了。这是为什么呢?这主要是因为在喝酒早期,酒精能引起血管扩张,我们都知道血管扩张可以降低血管的阻力,进而起到降压的作用。另外我们都知道,喝酒以后使我们血管扩张、基础代谢增快、呼吸频率增高等,这些情况都会加速水的隐形丢失,使体内水分血容量减少,我们喝酒后经常嘴干口渴和这个也是有关系的,而容量减少会使得血压降低。因此在刚刚喝酒后,血压真的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这也是很多人发现喝酒后血压不高反而降低的原因所在。不过这种血压降低的情况不会持续很久,一般4-5个小时左右,当过了这个时间窗,血管、代谢率等回到原来的状态,我们的血压又会回到原来的状态,血压反弹后反而会比原来更高。
二、喝酒太多对高血压还有其他好处?
喝酒对高血压的好处是不存在的,即便我们看到的喝酒后血压下降也只是暂时的假象,所以拿喝酒对高血压有好处当做喝酒的借口是站不住脚的。而且长远来看,喝酒明显会导致远期血压升高的情况,因为喝酒导致血压升高是有明确的循证医学证据的。这不仅仅和喝酒后最初血压降低然后反弹有关,主要是因为长期饮酒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弹性消失、脆性增加,而这些变化,本身就是血压升高的一个基础的病理生理过程。所以长远来看,喝酒对血压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喝酒容易导致血压上下波动不说,还会导致远期血压变得更高。
三、喝酒不仅仅引起血压升高!
其实我们应该看到,喝酒不仅仅会对高血压产生影响,造成悲剧。高血压还会导致其他诸多脏器出现异常,比如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脑病,酒精性心肌病;当然喝酒还会增加食道疾病、胃部疾病、消化道肿瘤以及其他疾病的危险。所以,在著名的柳叶刀杂志就有结论说,再少的酒精量也会有害,真正的无害量就是——不喝。
看懂了吗?不要把喝酒和高血压扯在一起,扯在一起也是对高血压是有坏的影响的。如果你真的不能戒酒,那么就真的少喝点吧!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你!
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比较大的改变,但是脑卒中、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有了明显的增加,而且趋向于年轻化。根据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很多的脑卒中和心肌梗死都和高血压有很大的关系。
高血压又不像感冒一样可以痊愈,得了这种疾病以后就需要终生服药,服药的目的不仅仅在于降低血压,更重要的是保护别的脏器,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高血压,我来分享一下相关知识。
1.高血压和哪些因素有关?
遗传:根据一些调查,发现父母之一的高血压的其子女患高血压的风险是正常人的1.5倍,父母都有高血压的,其子女高血压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的3倍左右。有人对此做了研究,发现这类人血液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浓度高于正常人,要知道这两种物质是临床上主要的升压药物。
吃的太咸:很多调查都显示北方人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南方人,追寻原因发现和饮食有很大的关系。北方人吃饭普遍种口味,而南方人吃饭更偏向于清淡。如果食盐的摄入量每天增加2克,则收缩压和舒张压2mmHg和1.2mmHg。很多人觉得吃的咸并不是高血压的病因,但是很多研究都已经证实了这种观点。一个人如果吃的咸,这些钠离子就会进入血液,根据高中学习的物质从渗透压低的地方向渗透压高的方向移动,就会有很多水分进入到血管中,而且人口渴的时候也会喝很多的水,血管的容积和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长时间的高盐饮食肯定会诱发高血压。
肥胖:现在很多人都不在为温饱发愁,每个人都能吃饱饭,而且现在的食物能量都比之前的高,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很多人肥胖。长期的肥胖会造成胰岛素抵抗,也就是指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不敏感了,为了维持正常的血糖,胰岛细胞拼命分泌胰岛素,而胰岛素能够造成水钠潴留,从而引起高血压。
其他:包括精神压力大、熬夜、服用某些药物(比如避孕药)、吸烟、喝酒、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
2.喝什么茶可以降低血压?
可能在很多人的眼中,西药都是不能长期吃的,怕有什么不良反应,于是就寄希望于中药,很多有慢性病的人会同时吃一些中药,比如三七粉。
可能一些中药确实有降低血压的效果,但是要明白中药里面含有的降压成分其实是很少的,如果想利用中药控制血压,那需要吃很多中药。但是需要注意,很多中药也有不良反应,比如损害肝脏、肾脏等,现实中有不少人私自服用中药造成了肾衰竭,这类事情发生的情况并不算少。
我之前看到网上说的很多茶都有降低血压的效果,很多人也因此信任这种广告,甚至用喝茶来控制血压。我们需要注意,即便某种茶有降低血压的作用,也不能就单纯靠喝茶降低血压,喝茶只能作为降低血压的辅助方式。确诊高血压以后,需要按时吃药,经常测量血压。
如果非要问我什么茶能降低血压,个人觉得大多数茶都可以,只不过降低血压的强弱不同。因为茶叶中含有维生素和矿物质,长期喝茶可以保护心血管,延缓血管的老化,这个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比较大的改变,但是脑卒中、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有了明显的增加,而且趋向于年轻化。根据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很多的脑卒中和心肌梗死都和高血压有很大的关系。
高血压又不像感冒一样可以痊愈,得了这种疾病以后就需要终生服药,服药的目的不仅仅在于降低血压,更重要的是保护别的脏器,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高血压,我来分享一下相关知识。
高血压和哪些因素有关?
遗传:根据一些调查,发现父母之一的高血压的其子女患高血压的风险是正常人的1.5倍,父母都有高血压的,其子女高血压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的3倍左右。有人对此做了研究,发现这类人血液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浓度高于正常人,要知道这两种物质是临床上主要的升压药物。
吃的太咸:很多调查都显示北方人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南方人,追寻原因发现和饮食有很大的关系。北方人吃饭普遍种口味,而南方人吃饭更偏向于清淡。如果食盐的摄入量每天增加2克,则收缩压和舒张压2mmHg和1.2mmHg。很多人觉得吃的咸并不是高血压的病因,但是很多研究都已经证实了这种观点。一个人如果吃的咸,这些钠离子就会进入血液,根据高中学习的物质从渗透压低的地方向渗透压高的方向移动,就会有很多水分进入到血管中,而且人口渴的时候也会喝很多的水,血管的容积和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长时间的高盐饮食肯定会诱发高血压。
肥胖:现在很多人都不在为温饱发愁,每个人都能吃饱饭,而且现在的食物能量都比之前的高,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很多人肥胖。长期的肥胖会造成胰岛素抵抗,也就是指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不敏感了,为了维持正常的血糖,胰岛细胞拼命分泌胰岛素,而胰岛素能够造成水钠潴留,从而引起高血压。
其他:包括精神压力大、熬夜、服用某些药物(比如避孕药)、吸烟、喝酒、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
喝什么茶可以降低血压?
可能在很多人的眼中,西药都是不能长期吃的,怕有什么不良反应,于是就寄希望于中药,很多有慢性病的人会同时吃一些中药,比如三七粉。
可能一些中药确实有降低血压的效果,但是要明白中药里面含有的降压成分其实是很少的,如果想利用中药控制血压,那需要吃很多中药。但是需要注意,很多中药也有不良反应,比如损害肝脏、肾脏等,现实中有不少人私自服用中药造成了肾衰竭,这类事情发生的情况并不算少。
我之前看到网上说的很多茶都有降低血压的效果,很多人也因此信任这种广告,甚至用喝茶来控制血压。我们需要注意,即便某种茶有降低血压的作用,也不能就单纯靠喝茶降低血压,喝茶只能作为降低血压的辅助方式。确诊高血压以后,需要按时吃药,经常测量血压。
如果非要问我什么茶能降低血压,个人觉得大多数茶都可以,只不过降低血压的强弱不同。因为茶叶中含有维生素和矿物质,长期喝茶可以保护心血管,延缓血管的老化,这个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糖是人体血液中的糖,如果糖含量过高,就会导致血管发炎,堵塞,从而引起各种心血管疾病。但是除了注意饮食,多锻炼外,实际上还可以靠一招“喝水”,来帮助稳定,控制血糖。
当血糖升高时,许多人会出现“三多一少”的症状,即“多吃,多喝,多尿,但是体重减轻”,这段时间有些人会下意识地感觉,“如果频尿,我就少喝点水好了。”但实际上,这反倒使症状更加严重。
由于饮水不足,血液变浓,导致血糖值升高,而身体会将这些过多的糖分输送到肾脏,试图排出体外,但由于糖分实在太高,肾脏的渗透压整个被搞乱了,要排出的时候就会连水一起排出。因此,“频尿”是糖尿病本身的一种症状,并非是喝水引起的,而是需要充足的水分才能保持血糖平衡。
然而,水能帮助控制血糖,并非因为它能“稀释血糖”,而是它能改变代谢。饮水使身体感觉更健康,因为补充细胞缺水的水分,有助于身体新陈代谢,促进循环,提高血糖代谢能力。有时会总想吃东西,其实是因为身体缺水,才发出“吃”的信号,“喝够了水,身体就不容易感觉‘饿’了,自然就不会吃太多糖了,也就更容易控制饮食了。
起床后立即喝一杯水,睡前2小时内不要喝水。
由于压力荷尔蒙升高,加上一夜饥饿,会是血糖最高,血最浓的时候,所以记得喝一杯水,唤醒身体的新陈代谢系统,让血糖慢慢回到正常值。
而且睡觉时,血糖会因为压力激素降低而下降,夜间低血糖会有问题,再加上晚上睡前喝水容易导致排尿,干扰睡眠,反倒带来危险,个人建议睡前2小时不要喝水。
运动时要喝“矿物质水,电解质水”
由于血糖过高,也容易有多汗的问题,水分比一般人流失得快,因此个人建议运动时可补充含电解质、矿物质的水分,让水分更容易留在体内。但是永远不要喝运动饮料,因为它太甜了。
不渴的时候也要喝水,但“小口慢饮”
尽管说高血糖会有“容易口渴”的问题,但是如果血糖值一直保持在最高点,因为总是感到口渴,反倒会对“口渴”的信号不敏感,即“感到口渴”。因此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定期喝水,只是如果没有口渴的时候,可以小口慢慢喝,每一次喝100~150cc左右即可。
喝完茶,咖啡,酒后,要在同差不多水中补充水分。
有时许多人会习惯于“以茶换水”或“以咖啡换水”,但实际上这两种饮品都会帮助排尿,反倒无法留住水分;个人建议在每一次尿完后,再补上差不多同样量的水。而且葡萄酒也是排尿饮品,所以喝完后还个人建议喝一杯水,也可以帮助酒精代谢。
血压波动是高血压患者的一块心病,不少患者每每看到「降血压食谱」都跃跃欲试。
常言道:食补胜药疗。久而久之不少「网红」食品竟成了口口相传的「降压神器」。
殊不知盲目相信降压食品,甚至直接停服降压药,后果可能相当危险。
事实上,单靠一种食物控制血压并不靠谱,哪怕食物中的特定成分可能具有降压功效,但想要达到治疗目的,日常摄入量远远不够。
更何况,很多食物本身对血压并无作用,下面五个「降压谣言」,你踩过雷吗?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颁布的《成人高血压食养指南(2023年版)》指出:
减钠增钾,饮食清淡。
合理膳食,科学食养。
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监测血压,自我管理。
同时,建议患者根据自身状况选择以下膳食模式。
得舒饮食(DASH)
DASH膳食(终止高血压膳食)是由1995年美国一项大型高血压防治计划(Diet Approach to Stop Hypertension)发展出的饮食模式。
膳食模式
东方健康膳食模式
遵循我国东南沿海一带习惯,清淡少盐、食物多样、谷物为主。
膳食中保持蔬菜水果充足,鱼虾等水产品丰富,奶类、豆类丰富。
中国心脏健康膳食(CHH-Diet)
减少钠和脂肪摄入,增加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钾、镁、钙和膳食纤维摄入。
此外,建议高血压患者的食物种类和量做出以下调整:
1. 增加全谷物和薯类食物摄入,粗细搭配,每日钠摄入量不超过 2000mg。
2. 选择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和奶类,避免超加工动物性食品。
3. 食用原味的大豆及其制品,如大豆、 豆腐、豆浆等。
4. 每日新鲜蔬菜摄入不少于300g,推荐菠菜、芥兰、莴笋叶等富钾蔬菜;水果每日摄入200~350g。以清蒸、凉拌等简单烹饪方式为主,以减少烹饪过程中维生素及抗氧化剂的损失。
5. 推荐食用原味坚果,每周50~70g。
6. 优先选择菜籽油、亚麻籽油、橄榄油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类。
7. 不宜饮酒和含糖饮料,不推荐浓茶咖啡️。
值得强调的是,无论采用何种膳食,都不能任意停药。血压波动本身可能对心脑血管造成伤害,其所带来的并发症后果更加严重。
对于饮食不足或代谢紊乱的患者来说,膳食低钾、低钙、低镁、低蛋白,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理状态。
改变生活方式、加强身体锻炼,同时适当补充「血压友好型」营养物质,才是控制血压的有效方法。
1. 钙:对于人体调节血压和心脏功能发挥重要作用,建议高血压患者适当补钙。
2. 镁:可扩张外周血管,拮抗钠引起的升压效应。此外,同时增加镁、钾、钙摄入并减少钠摄入,较单一类别补充效果更佳。
3. 维生素B族:维生素B2具有降低特定人群(携带MTHFR677TT基因)血压的作用;而叶酸可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的疾病风险。
4. Omega-3:最佳Omega-3脂肪酸剂量为2g/d~3 g/d,且在高血压、高脂血症患者中存在近似线性的剂量反应关系。此外在防止心力衰竭、高脂血症等方面的优势也日益凸显,老年患者尤其应注意补充。
*保健品不能替代药物。药品请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或者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购买和使用;禁忌内容或者注意事项详见说明书。
膳食营养是一把双刃剑,尽管无法实现通过摄入某种特定食物降压,但是健康的膳食模式,无疑让高血压患者多了一重健康保障。
人类吃洋葱的历史悠久,大约有7000年左右,洋葱在西餐、中餐中都特别受欢迎。洋葱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又很有特点的蔬菜,100g洋葱含钾元素147mg,含有39mg钙,而洋葱中丰富的磷元素还能促进钙质吸收,可作为辅助补钙食物。
洋葱生吃熟吃都可以,洋葱跟烤肉、沙拉、鸡蛋等食物一起搭配,分别可以搭配出不同的风味。当然,关于洋葱的传言也很多,特别是关于洋葱降血脂的说法不绝于耳。
有一说一,洋葱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确有一定好处,因为洋葱的活性成分主要是由烯丙基二硫化合物和二烯丙基二硫化物形成的含硫化合物构成,研究发现,它们可以限制血浆胆固醇和血脂的升高。
但这并不意味着天天吃洋葱,升高的血脂就能降下来,已经硬化的血管能变软。洋葱只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蔬菜,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而已,洋葱不是药,不能代替药物发挥降血脂、软化血管的治疗作用。这就好比你得了脚气,每天洗脚换鞋袜,可以改善脚丫周围的环境,保持干燥整洁,但是不能治疗脚气,要想治疗脚气还得靠药物。
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吃洋葱可以使患动脉硬化老鼠的“硬化斑块”缩小6倍,洋葱生吃比炒熟了吃效果要好。不过动物实验的结果不能直接等同于人,我们还需要客观地对待洋葱的“功效”。
洋葱中富含钾,多吃这种高钾食物有助于对抗高钠饮食带来的升高血压的作用。同时洋葱是一种低嘌呤食物,对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不失为一种优良可以选择的食物。
另外,洋葱含有大量膳食纤维,经常吃洋葱可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有利于促进排便。不过生洋葱对胃刺激较大,如果胃不好的人可以选择炒熟了吃。如果是胃酸过多的人就要少吃洋葱了,洋葱会刺激胃酸大量分泌。
炒洋葱时炒轻了不够入味,炒过火就变得软塌塌的不够爽口,要想炒出又脆又香的洋葱,可以用醋和酱油把切好的洋葱先拌一下,放冰箱里腌制几个小时,等它入了味,再和其他食材一起炒就可以炒出好吃美味的洋葱了。
洋葱不仅可以食用还可以作为装饰品,据说古埃及人非常喜欢洋葱,觉得洋葱的一圈圈的鳞茎很美,象征着永恒的生命,有位法老拉美西斯四世,下葬时眼眶里都塞了洋葱。
洋葱是众多蔬菜中的一种,如果你喜欢吃洋葱,那就经常吃一些,如果不喜欢吃洋葱,也没有必要为了所谓的“功效”而逼自己,不要为了一棵“歪脖树”,放弃整片“大森林”。
南瓜,一个原本平淡无奇的蔬菜,不知什么时候起被贴上了「降糖神瓜」的标签,从此走上瓜生巅峰,担负起无数人「降糖」的期待。南瓜真的不能降血糖!这个谎言骗人太多太久了,今天我们就揭下南瓜身上名不符实的「降糖」标签,还南瓜一个清白。
我们先一起看看,吃南瓜降血糖的说法,到底是怎么来的。
1. 南瓜降血糖,是对「南瓜多糖降低血糖」研究的误读
广为流传的第一种说法,来自南瓜的相关研究,让很多人信以为真:南瓜里有「南瓜多糖」,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所以吃南瓜能降血糖。「南瓜多糖可以降低血糖」的研究是存在的,但有两个细节大家不了解:
实验是在大鼠、小鼠身上进行,而人鼠有别,对小鼠有效不等于对人有效;研究中用的是提纯后的南瓜多糖,并不是让大鼠小鼠直接吃南瓜。显然不能草率得出「吃南瓜可以降血糖」的结论。
而且,这里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南瓜里不仅有可能降低血糖的南瓜多糖,还有明确升高血糖的糖和淀粉。那南瓜里的「升糖队伍」和可能的「降糖队伍」较量下来,吃南瓜到底是升血糖还是降血糖呢?
答案是:升高血糖。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内分泌科教授徐焱成曾对数十位糖尿病者做了实验,结果发现他们吃南瓜后(不吃其它东西),血糖要比吃南瓜前增加 1~2 mmol/L(毫摩尔每升)。
第二个流行的说法,是一则神秘的日本传说:据传,20 世纪 80 年代初,日本北海道地区糖尿病患病率高达 5%,但是夕张村却无一人患糖尿病。经一位医学专家考察发现,与当地居民常吃裸仁南瓜有关。所以,常吃南瓜能降血糖,治糖尿病。
这个传说有多神秘?神秘到我们查阅很多资料、咨询几位专家都没能考证到这份考察的细节,比如研究有多少人参与、研究持续的时间是多久、有没有设立对照组,实验组降糖的效果是否显著……研究结果,更是无从考证真假。
至于提到的裸仁南瓜,可能更要让大家失望了。它不是市场上常见的当蔬菜吃的南瓜,而是主要出现在食品加工行业,它的南瓜籽没有白色硬壳,方便加工成瓜子仁,所以多是加工成瓜子仁后出售。
这样一个难辨真假、事实不清、神秘又神奇的故事流传开来,几十年的时间里,欺骗了一波一波想要降糖的糖尿病人。这里要特别提一下宣称「能降血糖」的南瓜保健食品,它们也统统不降糖,还可能有风险。
其实,这些谣言或误解都可以识破,只要我们记住一个原则:
食物吃下去,都不能降血糖。食物吃下去会升糖,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葡萄糖、淀粉等)的功劳。拿南瓜来说,除去不能被吸收的膳食纤维,南瓜中其它碳水化合物都能被消化利用,它们在小肠里被消化成葡萄糖,吸收到血液后就会升高血糖。
几乎所有天然食物都含碳水,平时说的「不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也只是因为每 100 克中含有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很低,可以忽略不计,并不是真的不含。
食物吃下去都会升高血糖,只是有升糖快慢的区别,因此科学家们制定了「血糖生成指数(GI)」这个指标,来衡量食物在吃下去之后给血糖带来的影响:
血糖生成指数高(>70)的食物,进入胃肠后消化快,分解出更多的葡萄糖,升糖快;
血糖生成指数低(<55)的食物,升糖相对较慢,比较平稳。
中国食物成分表第 6 版的数据显示,南瓜(倭瓜、番瓜)属于高升糖指数食物,吃南瓜会升血糖,还升得挺快。
除了南瓜,享有「降糖食物」盛名的还有秋葵、苦瓜。
但同样的道理,这些食物所谓的效果,都是在实验室用提取物给小鼠进行注射或灌胃得到的,和我们日常吃秋葵苦瓜根本不是一回事儿。
而且别忘了,每 100 克苦瓜中含有 3.5 克可利用的碳水化合物,每 100 克秋葵中含有 4.4 克可利用的碳水化合物,吃下去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血糖升高。即使是魔芋等碳水化合物含量很低的食物,吃下去达到的最多也只是「血糖不变」的效果。
确切来说,任何食物都不能降糖。南瓜苦瓜秋葵不可以,魔芋、木耳、银耳……同样做不到。吃某种食物,想要达到和降糖药物一样的效果,不可能。用食物来替代药物,让正在服药的糖尿病人只靠食物就能控制血糖,更不可能。
「南瓜降糖」梦碎,也没有任何一种食物吃下去能降糖,那糖尿人该怎么办呢?其实,饮食对于血糖管理很重要,但不是某一种食物,而是看搭配,效果不是「降」,而是「稳」。
要控制血糖的是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目标是「减少波动」,而不是「盲目降低」。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的葡萄糖不能有效被利用和储存,得通过调整饮食、坚持运动、药物治疗、血糖监测等办法把血糖维持在合理范围内,从而避免出现各种危险情况(糖尿病并发症)。
调整饮食总原则是:合理搭配饮食,让餐后血糖缓慢上升,避免吃完后血糖大波动。因此,食物的种类和食用量,对于血糖管理都很重要。
正常人的听阈是在25分贝或者30分贝以下的,当出现电视调大声、左右耳代偿性的听声音等的时候,就代表的出现了听力下降的问题,而且这种下降已经挺严重了,如提问者所说的听力下降的确很受嘈杂工作环境的影响,一般是工地、车间这种的,但是在排除了这类因素外,就得考虑别的原因了。
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的,声音是通过耳廓的收集进入外耳道、鼓膜的振动、通过中耳的听小骨将振动传导到内耳的耳蜗、然后传入大脑的听觉神经、最后成为了我们能够听到的声音,所以4个部位任何一个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听力。
外耳:常见的是耵聍栓塞、外耳道异物、外耳道炎、鼓膜穿孔等。中耳:常见的中耳炎、耳硬化症等。内耳:耳蜗毛细胞的病变、膜迷路积水等。神经:听神经瘤。
除此之外,还有别的因素会引起听力下降:
1、外耳中耳耳蜗的先天畸形,鼓膜及锤骨柄未发育或内耳功能障碍,都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畸形。
2、老年性的耳聋,器官功能的老化就是机体的衰退,耳周血液循环变差及耳蜗毛细胞的退化,听力也会下降。
3、外伤,比如耳廓外伤、颞骨骨折、鼓膜外伤等。
4、服用耳源性药物导致的药物性听力损伤。
5、长期佩戴耳机,长期音量过大,会损伤耳蜗的毛细胞,对听力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用耳机能损伤听力是真的吗?
在路上我们经常会看见年轻人耳朵里塞着耳机,一边听歌身体一边跟着舞动,所过之处周围的人也能听到耳机的声音,非常的嗨呢。当然很多人这样做是为了避免上下班路上的寂寞,但是不可避免的,一个严重的情况就是发生车祸,另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就是听力下降。
声音是通过耳廓的收集、经过外耳道的传播、鼓膜的震动、经过中耳传导至内耳耳蜗,最后到达大脑神经反射。耳机对听力的损害目前持有的说法是:在声音传递过程中有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耳蜗,耳蜗里生长着毛细胞,其实用来感受声波并向大脑传递信号的,戴上耳机后,耳朵是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而我们正常耳朵是接受85分贝的声音,而耳机可达到120分贝的的声音,长期戴耳机会损伤到毛细胞,耳机发出的声音越大、时间越长,对毛细胞的损害越大,则听力发生改变。
我们要学会正确的运用耳机:
1、戴耳机时间每天不要超过一个小时且得间断使用。
2、注意耳机的音量,在安静环境下,耳机音量能听到或者稍微有点低也无所谓,在嘈杂环境,音量最好不要超过60%,或者就不要戴了。
3、不要在睡觉时戴耳机。
如果你是长期戴耳机的人士,请立马摘掉耳机,如果出现耳鸣的情况,就得小心注意,如果直接出现了听力损伤,则赶紧去医院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黑豆的营养价值
黑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同时还还有花青素,大家在清洗黑豆的时候有黑色或者深蓝色的水融入水中,没有问题,这是因为其中的花青素就是这个颜色,它是天然的颜色,对皮肤抗氧化和眼睛健康都很好。所以女性朋友一定要多吃一些,对皮肤抗氧化非常有帮助。除此之外经常有人说醋泡黑豆可以降压?下面让我们来看看。
醋泡黑豆可以降压吗?
黑豆含有丰富的花青素,一般有食疗作用的黑豆外皮黑色,里面为绿色,有研究证明黑豆在PH值小于7的环境中抗氧化能力最好。而醋泡黑豆正好符合,醋泡黑豆还是应该吃熟的。唐代的《本草拾遗》这部书里面就说到,黑豆能够"明目镇心,温补。久服,好颜色,变白不老"。另外在《本草纲目》这部书里,更是列举了不少吃黑豆养生的例子,比如说"李守愚每晨水吞黑豆二七枚到老不衰","陶华以黑豆煮盐,常时食之,元能补肾"等等。在中医看来"豆乃肾之谷",那么醋泡黑豆这么好能降血压吗?中医食疗中黑色主肾,肾经与中医的高血压的发病相关,所以醋泡黑豆从中医食疗上来说是可以辅助治疗高血压的,因为中医的食疗药膳方大多用的是食物,而不是中药,所以一定要辅助药物来配合治疗才可以,所以醋泡黑豆可以辅助治疗高血压,但是注意,它不能替代药物。
降压食物推荐
西瓜,冬瓜,白萝卜,芹菜,海带等都有一定的利尿降压作用。但是如果诊断高血压二级以上(高压大于等于160mmHg和(或)低压大于等于100mmHg),必须口服降压药物,食物只是辅助作用,不能单独应用降压。同时要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包括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摄入不超过6克),优质睡眠,适量活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
鸡蛋清
研究发现,鸡蛋中的某些蛋白质可模仿降压药的作用,高血压患者可以适当吃水煮蛋,但每天不宜超过两个。油煎蛋经高温加热会导致蛋白质变性,而且摄入油超标,因此不适合高血压患者食用。需要提醒的是,高血压患者千万不能因此盲目补充鸡蛋清,因为鸡蛋吃太多会升高胆固醇,反而对身体有害;更勿擅自停药,以免影响病情。
橙汁
橙汁富含维生素C,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功效。科学家发现,中年男性连续一个月,每天喝半升橙汁(大约2杯),其血压水平明显下降。橙汁中的有效成分主要为橙皮苷,其还富含于茶叶、水果、大豆和可可中,具有多种保健作用。除了研究中发现的橙皮苷以外,橙子富含的维生素C等抗氧化物,有助减慢自由基对血管的伤害;其中丰富的钾更有助降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