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糖尿病控制目标

糖尿病控制目标
发表人:主治医师钟定沅

对于2型糖尿病来说,需要将血糖、血压、血脂、体重等多个指标控制在目标范围内,而非单一一个血糖指标。这些指标是互相影响的,所以要综合管理,而且控制好这些指标不但能帮助患者管理好糖尿病,还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和多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各指标的目标值见下图:

血糖控制目标

空腹血糖 4.4—7.0mmol/L
餐后2h血糖 4.4—10mmol/L
糖化血红蛋白 <7%

温馨提示:

1、对于较年轻患者,餐后2h血糖可尽量控制在4.4—8.0mmol/L;

2、对于病程较短的、预期寿命较长、无严重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无低血糖的前提下,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尽量控制在6.5%以下;

3、对于有严重低血糖史、预期寿命较短、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可以相对放宽控制目标,糖化血红蛋白<8%即可。

 

图片 血压控制目标

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者,血压应控制在≤140/80mmHg。

温馨提示:

1、年老患者可适当放宽至150/90mmHg;

2、合并糖尿病肾病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 以下,合并明显蛋白尿(>1g/d)和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安全的提前下应尽量控制在125/75mmHg以下。

 

图片 血脂控制目标

有心血管疾病者 LDL-c<1.8 mmol /L
无心血管疾病者 LDL-c<2.6 mmol /L
甘油三脂 <1.7 mmol /L

 

图片 体重控制目标

我们一般通过计算BMI(体重指数)来判断是否肥胖

BMI=体重(kg)÷身高^2(m)

体质类型 中国标准
偏瘦 BMI<18.5
正常 18.5~24
超重 24~27.9
轻度肥胖 28~30
中度肥胖 30~40
重度肥胖 BMI>40

还有些人可能体重不是很重,但是肚子却很大,这就需要测量腰围来评估是否有腹型肥胖。

女性:腰围大于85cm即为肥胖;

男性:腰围大于90cm即为肥胖。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如果是糖尿病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就需要注意糖类的摄取,有的患者会因饮食中的糖类无法估算就会产生恐惧因此戒掉了,就会造成营养素加速流失。因此,我们该如何保持一边的摄取营养一边的控制血糖的水平呢?在平时我们除了“少吃精制糖”、“控制糖量”,以外,还应该从饮食、运动、治疗等一起控制血糖,还要了解自己的身体所需的营养素,因此就要树立正确的营养摄取观念,轻松地应对血糖的控制。

     

     

    1. 蛋白质适量摄取,预防肾脏病变

     

    为了预防肾脏发生病变,我们就要控制好高血糖、高血压与高血脂的症状,并且适量的摄取蛋白质。因此我们除了控制糖的摄入量,还要适当的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因为适量的摄取蛋白质的含量也是保护肾脏和预防肾脏发生病变的关键。

     

    2.补充维生素B群,预防末梢神经病变

     

    糖尿病的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神经病变,若是因为我们疏于预防和照顾,如果病情出现恶化就难以复原,甚至还会面临截肢的命运。糖尿病的患者还会出现多尿的症状,就会造成水溶性维生素与矿物质的大量流失。患者如果长期服用降血糖药物,就会造成维生素B12的缺乏,因此就会引发贫血的症状或者末梢神经发生病变。因此在平时我们要注重保护手和足部外,还要适量的摄取锌、铬、镁、钙等矿物质。我们还要补充体内流失的维生素B12.

     

    3.及时补充叶黄素和钙,预防眼睛病变及骨质疏松

     

    糖尿病的患者由于长期的血糖升高就会对末梢神经的微血管造成一定的伤害,明显的症状就是眼部会出现问题会发生视网膜病变。因此未来预防视网膜发生病变,在平时除了积极控制血糖与定期检查外,还要注意对眼睛的保养。在平时可以多摄取对眼睛有益的营养素,比如叶黄素、维生素A、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糖尿病患者也会因为多尿导致体内的钙、磷等元素流失,胰岛素分泌的不足对造骨细胞的活性也有很大影响,因此糖尿病患者还会出现骨质疏松的症状。如果要预防骨质疏松,在饮食中要及时的补钙,也要摄取适量的维生素D3。

     

     

    糖尿病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因此只要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多注意,就可以起到预防由糖尿病引发的并发症。

  • 科学饮食是控制血糖的重要途径,并不是需要您饿肚子,甚至不需要放弃自己喜欢的食物,只要合理安排每日摄入食物种类和数量,您同样能享受健康美食,没有绝对不能吃的饮食,糖尿病饮食是健康饮食,不是饥饿饮食,同样适合正常人。    

                

    糖尿病饮食治疗为何如此重要?

    科学饮食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能协助维持血糖在理想水平;控制血脂、血压,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减轻胰岛β细胞负担;维持合理体重。科学的饮食治疗贯穿始终,科学饮食的目的:控制病情 + 享受美食!

     

    医生按照“三步曲”帮您计算每日总能量:

    1.计算自己的标准体重=身高(cm)-105正常体重:理想体重±10%之间 肥胖:超过理想体重20%以上 消瘦:低于理想体重20%以上

                  

    2.每天需要的能量=理想体重×能量级别,活动量不同,所选择的能量级别也不同

                  

    3.根据自己的活动量选择适合自己的能量级别注:以轻度活动(退休、老年)正常体形为基准:体力活动每增加一级能量增加5kcal/kg体重;肥胖者减5kcal/kg体重;消瘦者增加5kcal/kg体重。

                  

    举例:老王,男性,56岁, 身高170厘米,体重68公斤,职业:会计,患糖尿病4年,采用口服药+饮食治疗,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算算老王每天需要的总能量先算老王的理想体重=170-105=65公斤老王体型正常,轻体力活动,故选择每公斤体重30千卡的能量级别,所以:老王每天所需总能量=30×65≈2000千卡。

                  

    主食选择善搭配

    主食类(即碳水化合物)食物是最经济、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在主食的选择上可以粗细搭配,即粗粮和精细的粮食搭配在一起,如早餐吃玉米,午餐可以吃米饭,晚餐还可以将部分主食用些芋头或红薯替换。即使主食是粗细粮搭配,每餐也不宜过饱,七八分即可。

             

    主食应粗细粮搭配摄入,肉蛋奶类不能忘

          

    每日蛋白质的摄入量应占全天饮食总热量的10%~15%,其中优质蛋白质应占全天摄入蛋白质总量的1/3,如鱼肉、瘦肉、鸡蛋、牛奶、大豆等。

                   

    限制脂肪摄入量

    脂肪是美味佳肴的创造者,但过多摄入饱和脂肪会产生过多的能量,使血糖升高,并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有关。每日的脂肪摄入量不能超过总热量的30%,警惕看不见的油脂--坚果类,因为坚果的热量很高。胆固醇的摄入量也要严格限制。

    蔬菜水果巧选用

    注意保证蔬菜的摄入,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且多数碳水化合物含量较低,适合糖友食用。每天蔬菜摄入量要达到300-500克,但要限制炒菜用的油量,含淀粉类多的蔬菜可以和主食交换(如:马铃薯,红薯)。每天蔬菜食用量用自己的双手捧一捧,大概在1斤左右。

    糖友如何吃水果呢?

    这是很多人都比较关心的问题。很多人怕血糖升高而不敢吃水果。糖友可以吃水果,但有一定的条件:时机:在血糖控制比较理想时: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0mmol/L ,糖化血红蛋白<7.0%。

            

    时间:选择在两餐之间;种类:选择低糖分瓜果; 计量:从每天摄入的食物总能量中扣除水果能量。每天水果的食用量用自己的拳头举一举,大概相当于拳头大小。      

    限制饮酒多饮水

    饮酒会让血糖难以控制,最好不要饮酒 ,如果饮酒,每日不超过1~2份标准量,糖友饮酒需遵医嘱,饮酒后应扣除相应能量的主食(一份酒≈20克主食),不要空腹饮酒,空腹饮酒易出现低血糖,尤其是注射胰岛素或口服磺脲类降糖药物的患者。每日饮水量约2000毫升左右。35ml白酒 = 350ml啤酒 = 140ml红酒 = 100kcal

        

    烹调方法很重要

    推荐的烹调方法: 炖、清蒸、烩、凉拌、煮、汆、煲。 优点:营养成分损失少,不增加脂肪,容易消化吸收,清淡爽口。 不推荐的烹调方法 :炸,煎,红烧。 缺点:对蛋白质、维生素破坏多,肉中脂肪过度氧化,产生致癌物,增加脂肪和热量。

    少吃盐

    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克(约1矿泉水瓶盖),油盐少放点儿,口味清淡点儿。

                

    饮食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今天我们对糖尿病的饮食治疗有了全新的认识,希望大家从今天起能摆脱误区,消除顾虑,合理的饮食配合正确的药物治疗,让血糖更早达标,更早获益,远离一切并发症,快乐健康的生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现在的生活水平号了,我们的食物越来越精细,含糖量也是越来越多,很多人因为这样患有糖尿病,越来越多。面对患有糖尿病后,我们的饮食一定要调整,要么病情很难的到控制,一旦肆无忌惮的发展下去,会危急到患者的生命。


    糖尿病是现在人比较容易患有的疾病,是属于富贵病。患有糖尿病后,饮食上要格外的小心,因为不注意的饮食,就会使得我们身体的血糖忽高忽低,身体的健康严重的受到威胁。因此在患有糖尿病后一定要学习一些关于糖尿病的饮食。

     


    1、合理的饮食可减轻胰岛B细胞的负担,让其得到恢复,控制血糖有利。轻症病友饮食治疗能有效地控制血糖。


    2、肉、蛋、鱼含糖量不高,富含蛋白质和脂肪,吃完后会在体内可转变成葡萄糖。此过程会使糖尿病人身体内尤为活跃,多食升高血糖。早一个鸡蛋,晚一袋奶。对于平衡昼夜之间的血糖是有益的。


    3、喝稀饭煮熟、煮烂的食物这样流水半流水的食物,容易被消化吸收,因此血糖升高的速度也快。进食稀饭后,血糖升高的速度快。但是非流水或半流水食物,其碳水、化合物释放葡萄糖的速度慢,血糖升高的速度也慢。喝稀饭如同喝糖水。因此最好不要再喝稀饭。


    4、豆制品不含糖,但是会转化为糖,转化地较慢大约需3个小时,转化为葡萄糖,导致血糖升高。食用过多的植物蛋白,加重肾脏的负担,使肾功能进一步减退。鱼、禽等白色肉类为主补充蛋白。

     


    5、水果,万万不能吃。水果是糖尿病人不敢问津。不是不可以吃水果,而是需要注意水果的含糖量。进食水果量较大,从总的饮食中扣除吃水果的热量。也就是就是要少吃些主食。


    6、不含糖的坚果类有花生、瓜子、核桃、杏仁等。这些食物的含油脂高、热量大,100克该类食物相当于200克主食所产的热量。高热量饮食导致脂肪储备、体重增加,转变成葡萄糖。应限制坚果类食物的摄入。


    经过以上的学习一定会了解一些饮食上的注意,要合理的坚持的应用到糖尿病人的身上。其实糖尿病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在生活中时刻的注意,尤其是饮食习惯方面的调整。糖尿病是不会危及到我们的生命的。最后希望病人将自己的疾病控制在最好的范围内。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糖尿病是一种全身代谢紊乱性疾病,由于糖尿病病人的胰岛素相对或绝对分泌不足,使机体不能适当地利用糖和储存糖,如此一来会使得糖尿病患者的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长此以往会导致肾缺氧,继而肾缺血最终使肾功能受损。近日,哈医大二院主任任野平教授向大家介绍了一些糖尿病性肾病治疗和预防方面的知识。

      糖尿病性肾病从轻到重分为五期。第一期和第二期时,病人没有什么异常感觉,仅少数病人有时会出现血压偏高的情况,有些患者是通过B超检查、CT等才发现肾脏增大的。从第三期开始,患者的尿液中会出现尿蛋白,持续有微量白蛋白排出,便说明患者的肾脏出现了问题。在第三期如果及时进行合理的治疗,肾病是有恢复可能的。如果病情再发展,进入了第四期临床肾病,病人会出现浮肿。而到了第五期便是肾功能衰竭期,病人出现尿毒症症状,情况便很差了。

      糖尿病性肾病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如果说最佳治疗方案,还是应以预防为主。任教授认为,如能在糖尿病性肾病的前三期发现,合理地使用一些药物,则可有效地逆转糖尿病肾病,使患者的肾功能恢复正常。因此,在早期对糖尿病肾病进行正确诊断并给予有效地干预治疗非常关键,如果一旦到了晚期,治疗效果便不是很理想了。

      任教授介绍说,糖尿病性肾病在治疗上,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使用生黄芪、山药、当归及大黄等具有改善肾内血液循环、降低尿蛋白及肌酐作用的中药,在西医治疗的同时采用这些中药进行辅佐治疗,效果会更明显。对已出现水肿的患者,如果水肿明显可应用利尿剂。对于已进入尿毒症期的患者可采用透析疗法,包括腹膜透析及血液透析。

      关于糖尿病性肾病的饮食,目前主张在糖尿肾病的早期,即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豆制品摄入过多造成体内废物肌酐过量从而造成肾脏的分解负担,它是形成糖尿病性肾病的原因之一。三期以上的糖尿病性肾病患者,应当实施低蛋白饮食的方法,即每天每公斤体重进食0.6克优质蛋白为宜,但对于那些长期透析患者来说,由于营养缺乏较为严重,因此这时应该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

      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在胰岛素保证的前提下,可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以保证机体有足够的热量。除了蛋白质,糖尿病性肾病的患者还应该严格控制盐的摄入,正常人每人每天应摄入6克盐,糖尿病性肾病的患者应摄入4克盐以下。

      至于糖尿病患者口服药物方面,应选吸收快且对肾脏影响较小且不易引起低血糖反应的药物。目前,糖尿病性肾病的首选药物仍是胰岛素,因为及早使用胰岛素,可以延缓甚至防止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任教授特别强调,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因害怕使用胰岛素会产生依赖性而不愿意使用胰岛素,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但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性肾病患者,由于肾脏对胰岛素的降解明显减少,所以对这类病人在应用胰岛素时,要经常监测血糖,及时调整剂量,以免发生低血糖的情况。

  • 虽然糖尿病无法治愈,但可以成功控制。把你自己当成你的医疗团队的负责人,学习你需要知道的相关知识来管理你得糖尿病。与你的糖尿病护理团队合作,可以帮助你有效地管理疾病,防止严重的并发症,并跟上治疗的进展。

     

    建议使用以下时间表作为您的糖尿病自我护理计划的模型,并添加您和您的护理团队,同意您应该遵循的任何其他指南。

     

    糖尿病的日常管理

    自我监测并记录你的血糖:

     

    没有“正确”的测试次数。在某些时候,比如当你第一次被诊断时,你将受益于每天几次测试,以帮助你更好地将血糖控制在健康范围内。

     

    记录你的药物:

     

    了解您的医生对剂量和时间的建议。

     

    经常运动:

     

    经常活动对控制体重和身体健康很重要。

     

    检查你的脚:

     

    因为你容易麻木、感染和循环不良,你的脚容易出现健康问题,应该尽早发现。

     

    每周或每月重新选择糖尿病的自我护理选择

     

    每周至少每月,通过以下方式您为控制糖尿病而作出的健康选择:

     

    量体重:保持正常体重更容易实现良好的血糖控制。

     

    建立并遵循健康饮食计划:提前计划菜单和购物会让你避免吃不适合的健康饮食。

     

    寻找糖尿病支持群体:从与你经历相同的其他人那里获得支持,可能是与你管理糖尿病的重要的一步。

     

    每年向您的糖尿病护理医生报到几次

     

    每三到六个月,你应该考虑安排一次医生的检查,以监测你的糖尿病和日常生活。

     

    就诊时,您的医生应该进行血红蛋白A1C血液测试,测量过去三个月的平均血糖

     

    记录你的体重

     

    帮助降低你的血压,因为糖尿病患者容易患心脏病

     

    你还应该确保安排一次牙科检查。患有糖尿病的人患牙龈疾病和感染的可能性要比正常人高2到4倍。

     

     

    年底跟踪你的整体健康状况

     

    每年,安排一次年度体检和眼科检查。

     

    在您与医生的年度体检中,请确保您的医生:检查你的尿液是否有肾病的迹象、进行足部医学检查、检查你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给你注射流感疫苗、更新肺炎、破伤风和乙肝疫苗。

     

    接种疫苗很重要,因为糖尿病会削弱你抵抗疾病和感染的能力,你还应该每年安排一次眼科检查,因为糖尿病会使你面临视力并发症的风险。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糖尿病是由于机体内胰岛素供应不足或机体细胞利用胰岛素能力下降而引起的一种代谢疾病,其最主要的特点是患者血糖值高于正常人群,糖尿病可分为三类: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其他类型糖尿病,其中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的90%,1型糖尿病偏向于先天疾病,并非完全是先天疾病,一般人也有机会患1型糖尿病,但这只是相对较少。而且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是由于进食过多的精制食物,以及由于缺乏运动而使人体摄入的热量远远高于摄入的热量,从而导致体内胰岛素代谢出现问题,从而引起糖尿病。

     

    通常很难发现糖尿病症状,建议通过健康检查观察血糖值的变化,如果早期发现糖尿病问题,还可以通过药物、饮食控制和锻炼等方法,才能与疾病共存,也能保持未来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的症状

    尿频,口渴:当血糖升高,体内不能充分利用,肾将多余的糖分排入尿液,同时也连带排出体内的水分,因而会出现尿频的现象,排尿过多体内就会缺乏水分,从而引起口渴。

     

    饥饿感:血液中的糖不能充分利用,导致身体能量不足,病人想吃精致食物以缓解饥饿感,但却让病情加重。

     

    减肥:肥胖是导致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当血液中的葡萄糖没有被充分利用时,人体开始摄入储存在体内的脂肪来补充热量,此时患者的体重可能迅速下降。

     

    视觉障碍:高血糖可引起视网膜病变,出现视线模糊,眼疲劳等症状。

     

    其它可能出现的症状包括末梢神经反应,皮肤瘙痒,伤口不容易愈合,女性则可出现月经异常,男性可出现阳痿等。

     

    治疗糖尿病

    饮食控制:患者对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均衡营养的需求与正常人群相同,应养成定时定量的习惯,最重要的是总热量要固定。

     

    锻炼治疗:辅助性的饮食控制治疗,病人可以通过锻炼增加热量消耗,促进脂肪代谢,改善胰岛素的作用功能,达到降血糖的效果。

     

    降糖药:最初服用的药物剂量较小,为了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应与饮食控制和锻炼同时进行。

     

    注射液胰岛素:主要是针对患有第一型糖尿病、第二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妊娠、手术前后血糖过高等病患而采用的降糖药。

     

    糖尿病其实没有真正的治疗手段,只要病人在日常饮食上有所控制,就可以控制血糖的平衡,才能保证未来生活的质量。

  • 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疾病的发生。其中糖尿病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类常见疾病。

     

     

    昨日刚刚入院一位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该患者因为频繁的出现心慌、气短的表现而入院,患者既往体健,入院常规检查空腹血糖,患者空腹血糖为7.3mmol/l,基于此又予患者进行葡萄糖耐量的测定,该检测值均高于正常但又不是很高,患者平素喜食甜食,好吃油腻食物且平素不爱好运动,便嘱患者先予饮食控制并且加强运动。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加强对他们的健康教育是重要的基础管理措施,对于糖尿病一级、二级、以及三级预防均有显著的效果;对于有糖耐量受损的患者而言,可降低50%患糖尿病的风险。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应该教育其定期监测血糖,教会其如何正确的测定血糖,目的在于可以可以知道患者的用药,最重要的是可以有效的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因为低血糖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生活方式的调节与控制是最基本的管理措施,其目的是为了纠正患者的代谢紊乱提供最佳营养,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在饮食方面而言,应注意以下几点。

     

    1、糖尿病患者每天要摄入的碳水化合物量不应当低于130g,因为对于大脑而言葡萄糖是其唯一的能量来源。

     

    2、建议脂肪的供能比不宜超过30%,应当增加植物脂肪的比例,并且限制胆固醇的摄入量。

     

    3、对于肾功能正常的糖尿病患者,其蛋白质的适宜摄入量应在总能量的15%-20%。

     

     

    4、糖尿病患者联合补充钙以及维生素D可以有效的改善糖代谢,补充锌可以降低空腹的血糖水平。

     

    5、糖尿病患者饮食中全谷物、杂豆类可以占到1/3的比例;在吃主食前可以多吃点儿蔬菜以及水果,种类可以多样,而且强调患者必须食入主食;患者可以常吃鱼禽,蛋类食物,对于加工的肉类要限制摄入;每天都要食用奶类和豆类食物,每日可少量食入坚果。

     

    糖尿病患者要进行运动疗法,该治疗方法对于肥胖型的糖尿病患者而言尤为重要,患者要制定安全、科学、有效以及个体化的治疗原则,在运动中要以中等强度以及有氧训练为主,运动强度要因人而异,要循序渐进的进行。

     

    当这些基础治疗仍不能有效控制血糖时就应让医生为你制定适合你的降糖方案,积极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 据统计,截止2018年,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样本中,明确并临床诊断出的糖尿病估测患病率为11.6%,约1.139亿人,也就是十个人中就有一位糖尿病患者。这个震撼的数据告诉我们,糖尿病已经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那么很多病人一定要问了:患了糖尿病之后,血糖一定要降到标准范围么?


    1.如果能将糖尿病人的血糖降到标准范围内当然是最好的:在我们控制血糖过程中,血糖波动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控制血糖,降糖的目的,不仅仅是单纯的降低血糖,而是尽可能的延缓病情的发展,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所以对于不同情况的患者,降糖标准也是不一样的。

     


    2.年龄较低的患者:50岁左右及以下的患者,发病年龄相对较低,要求严格按照标准降糖。空腹要求6.1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应小于7.8mmol/L,血糖峰值要小于11.1mmol/L。因为中国人均寿命已经达到70多岁,有些地区已经超过了80岁,年龄较轻的患者预期寿命长,严格控制血糖,延缓病情发展,不会影响患者的预期寿命,甚至可能活到九十九不成问题。


    3.糖尿病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有些病人除了有糖尿病还会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脑梗等疾病的患者,这时候主要以治疗合并疾病为主,可以把血糖适当放宽到空腹7mmol/L,餐后2小时9mmol/L。因为这些患者主要目标是治疗其他疾病,降压、预防血栓、降低血脂等针对合并疾病的治疗比降低血糖的获益更大。


    4.高龄患者:一些80岁以上的高龄糖尿病患者,或是年龄稍小一点,但已经发生了心、脑、肾、血管病变的患者,可以把空腹血糖放宽到9mmol/L,餐后2小时12mmol/L。甚至再稍高一点也可以接受,因为高龄患者主要是以提高生活质量才是治疗的重点。

     


    糖尿病的危害主要是因为“高血糖”,那么如果血糖高一点究竟有哪些坏处呢?


    1.严重失水:当高血糖时会引起人体尿量增加,人体会排出更多尿糖,而大量排尿会使机体失水。


    2.电解质紊乱:高血糖时,大量排尿不仅失水而且从尿中带走电解质,使电解质紊乱。


    3.脑功能紊乱:高血糖时水会从细胞内向细胞外流动,这样就会导致细胞失水,当脑细胞失水时就会引起脑功能紊乱,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昏迷。


    4.消瘦:由于高血糖时尿中糖分增加,葡萄糖不能很好被人体利用,所以体内脂肪、蛋白质就会分解,结果就会变得消瘦,体重减轻。


    5.人体多器官功能紊乱:血糖升高,会引起人体血管、神经、肾脏系统出现给功能紊乱,导致肾脏病、眼底出血、神经细胞变性。


    6.心、脑、下肢等多处动脉硬化:高血糖常伴有高脂血症,冠状动脉、脑血管及下肢动脉硬化比一般正常人发生得早而且严重。


    7.远期并发症:比如脑卒中、糖尿病、冠心病、猝死等。


    那么到底如何控制血糖是最好的呢?


    一.管住你的嘴:


    1.主食要定量,粗细要搭配,全谷物、杂豆类占1/3。


    2.适量吃些蔬菜、水果,种类、颜色要多样。


    3.也可以吃点鱼禽,蛋类和畜肉适量,但是要限制加工肉类。


    4.还要保证奶类豆类天天有,零食加餐合理选择。


    5.清淡饮食,足量饮水,戒烟酒。


    二.迈开你的腿:


    在无运动禁忌的情况下,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比如可每周运动5天,每次30分钟,中等强度是指运动时有点用力,心跳和呼吸加快但不急促,如:打太极拳、慢速骑车、打乒乓球或羽毛球。餐后一小时进行,不要空腹运动,也不能参加激烈的运动:如速跑、跳绳、滑雪等。


    三.控制不住用药物:


    如果血糖波动较大,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选择药物,减少血糖对人体的伤害。目前新型的降糖药物就是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抑制剂比如达格列净,效果不错,有条件的患者可以选择使用。


    四.减轻你的压力:


    精神紧张时,肾上腺会分泌肾上腺素,引起人体兴奋,导致血糖上升,加重胰岛细胞负担。因此,应学会减压,例如深呼吸就是简单易行的减压方法。 同时,心情舒畅是血糖平稳的秘诀之一,糖友们如果能够保持一个平和开朗的心态,非常有助于控制血糖。


    最后小结:对于血糖的控制,我主张个体化,也就是说,每一位糖尿病人要把血糖控制在适合自己的范围内。而降糖除了要依靠药物治疗外,还需要饮食控制和加强运动。说起来道理很简单,但坚持做下来很难。希望每一位糖尿病人,都可以持之以恒的坚持治疗,延缓疾病的进展,享受幸福的人生。


  •   对于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来说,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控制目标为<7%,但与之相对应的空腹血糖(FBG)的目标值并没有明确规定。FPG GOAL trial(BEYOND III)研究旨在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最佳FBG目标。在本届ADA大会上BEYOND III研究结果揭晓,以下是该研究牵头人杨文英教授,杨文英教授是现任亚洲糖尿病学会(AASD)副主席,2015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科学贡献奖获得者。以下是BEYOND III研究的主要内容。本研究主要目的在于找到最合适的FBG控制目标,在提升HbA1c达标率的同时不增加低血糖风险。

      研究描述

      本项研究是一项为期24周的开放标签、随机对照研究。共计纳入来自中国44个不同地区的参与者947名,纳入标准为18-65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HbA1c>7%且≤10.5%,这些患者给予固定剂量的1-3种口服降糖药(OADs)至少3个月,但FBG>7mmol/L,20≤BMI≤40kg/m^2。这些患者的病程1年以上,接受基础胰岛素治疗。

      按照1:3:3的比例将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三个FBG目标组,组1(n=136):3.9<FBG≤5.6mmol/L(70<FBG≤100mg/dL)、组2(n=405):3.9<FBG≤6.1mmol/L(70<FBG≤110mg/dL)、组3(n=406):3.9<FBG≤7.0mmol/ L(70<FBG≤126mg/dL)。研究使用甘精胰岛素治疗帮助患者FBG水平控制目标。

      研究的主要终点为在24周时各组达到HbA1c<7%患者的比例,次要终点为24周时达到HbA1c<7%且无低血糖[血糖≤3.9mmol/L(70mg/dL)或≤3.0mmol/L(54mg/dL)]的患者比例;三组患者在24周时HbA1c、FBG、餐后血糖的变化;研究结束时的最终胰岛素剂量、低血糖频率和体重变化等。探索性终点包括根据实际24周静脉血浆空腹血糖(FPG)水平重新测定的达到HbA1c<7%的患者比例。

      研究结果

      1.主要终点:第24周时,组1、组2和组3中达到HbA1c<7%目标的比例分别为44.4%、46.1%和37.7%。其中,达到该终点目标的患者比例在组1与组3中更高,但两组结果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183)。与组3相比,组2中达到HbA1c<7%的患者比例更高,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7)。

      2.次要终点:三组中24周时达到HbA1c<7%且无低血糖的患者比例没有显著差异。但组2中实现HbA1c<7%且未发生低血糖(≤3.0mmol/L)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组3(45.0% vs 36.5%;p=0.014)(图1)。所有患者均显示血糖参数从基线水平降低。然而,与组3患者相比,组2患者在24周时HbA1c、FBG和FPG的基线降幅更为显著。

      3.探索性终点:当按实际的24周FPG水平重新划分时,24周FPG≤5.6mmol/L的患者中达到HbA1c<7%的患者比例(68.7%,p<0.001)或5.6<FPG≤6.1mmol/ L患者中达到HbA1c<7%目标的患者比例(58.2%,p=0.013)显著高于6.1<FPG≤7.0mmol/L的患者组(43.6%)。

      4.安全性:研究过程中,共有65%的患者在24周治疗期间出现了不良反应(AE),但大多数程度较轻。除低血糖外最常见的AE(发生率≥3%)是上呼吸道感染、鼻咽炎和牙痛。组1与组3相比,确证性低血糖及夜间低血糖发生率更高,组2中低血糖的发生率与组3相比无显著差异。三组中确证性低血糖(≤3.0mmol/L)的发生无显著差异,仅在组2和组3中分别有一名患者发生严重低血糖。

      结论

      该研究提示,大多数中国T2DM患者的最佳FBG目标范围可设定为3.9-6.1mmol/L(70-110mg/dL),在此范围内,更多患者能够达到HbA1c<7.0%(53mmol/mol)的目标且低血糖风险最小。

      杨文英教授团队的该项研究很有意义,给出了空腹血糖控制有效且安全的范围,对我们的临床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也为将来指南的修订提供了很好的循证学证据。该研究全文已经在Diabetes, Obesity and Metabolism杂志发表,想要了解更多内容可以下载原文查看。 之后医脉通记者对杨文英教授进行了现场采访,就用户关心的热门话题,杨文英教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详细内容如下。

      背景知识

      2018年,发表于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的一篇文章,提出了糖尿病的五型分类法,即以患者的年龄、BMI、HbA1c、β细胞功能、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相关抗体的差异为依据,将糖尿病分为严重自身免疫性糖尿病(SAID)、严重胰岛素不足型糖尿病(SIDD)、严重胰岛素抵抗型糖尿病(SIRD)、轻度肥胖相关型糖尿病(MOD)、轻度年龄相关型糖尿病(MARD)五类,并提出不同类型的糖尿病的并发症风险倾向不同。

      医脉通

      前段时间学者提出最新的糖尿病五型分类法,这五型并发症风险不同,您觉得这是否算是糖尿病精准治疗?

      杨文英教授:我觉得还不能下定论,因为五型糖尿病分类法主要是以临床上患者的肥胖程度、病程长短、发病年龄、胰岛素抵抗或者胰岛素缺乏情况作为分类依据,并不是真正从病因上对糖尿病进行区分,但是五型分类法对临床指导治疗还是有一定帮助的。之前的研究认为,按照这五种类型分类的糖尿病患者,后期不同并发症的发病风险不同,但有学者对该研究结果提出了质疑,认为并发症风险的不同可能与试验基线人群的差异有关,比如试验结果认为的胰岛素抵抗非常严重的糖尿病人群,其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比较高,有学者认为这可能与试验本身基线人群不均衡有关。

      所以我个人认为,提出此种分型的主要依据是患者临床的不同表现,比如自身免疫性糖尿病、胰岛素缺乏为主的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为主的糖尿病、与年龄相关的糖尿病以及与肥胖相关的糖尿病,这样的分类主要根据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不一定完全符合于精准治疗。

      医脉通

      如果按照五型对患者分类,需要进行抗体检测以及胰岛素和C肽释放试验,会增加相应的医疗成本,您觉得哪些患者需要进行相关检查?

      杨文英教授:我觉得这里面至少有两种类型是要做明确区分的,一个是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的糖尿病,另外一个是以胰岛功能缺乏为主的糖尿病。区分这两种类型需要做胰岛素和C肽的测定,因为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的糖尿病患者多数处于肥胖状态,但是肥胖人群并不一定有胰岛素抵抗,同理,不胖的人并不一定不存在胰岛素抵抗。因此,通过对胰岛素和C肽的测定,至少应将以胰岛素抵抗为主和胰岛功能缺乏为主的糖尿病类型进行区分。

      医脉通

      您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还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杨文英教授:我觉得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应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从糖尿病本身的特点出发,我认为强化的血糖管理对于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是有好处的。而且血糖强化管理进行得越早,患者最终的获益越大,这也是根据UKPDS研究的后续分析得出来的结果,因此,需要积极地对血糖进行早期强化管理。第二方面,我觉得有必要根据患者的状态及其形成并发症危险因素,对糖尿病进行综合管理,这对预防并发症也是有利的。

  • 糖尿病虽然是我们经常会听到的一种疾病,但真正了解糖尿病的人并没有那么多,专家指出,糖尿病这种疾病的并发症对身体伤害更大,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各种严重的后果。因此,若是大家不想要被糖尿病所找上的话,平时生活中就一定要多加预防。


    糖尿病是一组高发的代谢疾病,且一般好发于3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所以,这一部分人群一定要要注意预防以及做好定期的检查,这样才可以有效的进行针对性的去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否则,糖尿病得不到及时的处理还会导致更多并发症。

     


    四个方法教你改善症状


    第一,中药治疗

     

    一直以来,西药治疗糖尿病并发症都存在抗病难的现象,而中药治疗不但注重养护,提高自身免疫力,对于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更是纯天然药用植物提取而成的,既可以稳定降低血糖,改善胰岛分泌,同时,又可以调节人体免疫力,从而更好的防止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然而,用中药治疗糖尿病要想保证疗效,就要选择口碑好,经验丰富的专家。


    第二,空气负离子

     

    经临床验证,空气负离子治疗也是一种有效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一种方法,可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改善细胞内糖代谢,对糖尿病的治疗非常有益。当然每个糖尿病患者的情况不同,在选择具体的防范方法时更要针对个人情况来定。

     

     

    第三,特别注意空腹和餐后血糖值

     

    糖尿病患者从始至终的关键在于控制血糖,以达到理想的范围内,尤其是应注意空腹和餐后血糖值,使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专家提醒,这是防治糖尿病当中最应该注意的一点。


    第四,心理疏导

     

    要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做好及时的疏导,以免影响健康。专家表示,由于糖尿病为终身性疾病,如又发现并发症,更是雪上加霜,而患者的心理难免会出现焦虑、恐惧,这时候更不利于病情的恢复和治疗。所以,作为家属要针对病人存在的不同心理问题,进行及时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更好的治疗疾病。


    温馨提示:以上是专家针对糖尿病并发症怎么控制的详细介绍,相信大家也更加的了解了。专家提醒,现在很多人都饱受糖尿病的并发症困扰,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预防糖尿病及其他并发症的产生,从而保障我们自身的健康。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