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据统计,截止2018年,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样本中,明确并临床诊断出的糖尿病估测患病率为11.6%,约1.139亿人,也就是十个人中就有一位糖尿病患者。这个震撼的数据告诉我们,糖尿病已经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那么很多病人一定要问了:患了糖尿病之后,血糖一定要降到标准范围么?
1.如果能将糖尿病人的血糖降到标准范围内当然是最好的:在我们控制血糖过程中,血糖波动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控制血糖,降糖的目的,不仅仅是单纯的降低血糖,而是尽可能的延缓病情的发展,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所以对于不同情况的患者,降糖标准也是不一样的。
2.年龄较低的患者:50岁左右及以下的患者,发病年龄相对较低,要求严格按照标准降糖。空腹要求6.1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应小于7.8mmol/L,血糖峰值要小于11.1mmol/L。因为中国人均寿命已经达到70多岁,有些地区已经超过了80岁,年龄较轻的患者预期寿命长,严格控制血糖,延缓病情发展,不会影响患者的预期寿命,甚至可能活到九十九不成问题。
3.糖尿病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有些病人除了有糖尿病还会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脑梗等疾病的患者,这时候主要以治疗合并疾病为主,可以把血糖适当放宽到空腹7mmol/L,餐后2小时9mmol/L。因为这些患者主要目标是治疗其他疾病,降压、预防血栓、降低血脂等针对合并疾病的治疗比降低血糖的获益更大。
4.高龄患者:一些80岁以上的高龄糖尿病患者,或是年龄稍小一点,但已经发生了心、脑、肾、血管病变的患者,可以把空腹血糖放宽到9mmol/L,餐后2小时12mmol/L。甚至再稍高一点也可以接受,因为高龄患者主要是以提高生活质量才是治疗的重点。
糖尿病的危害主要是因为“高血糖”,那么如果血糖高一点究竟有哪些坏处呢?
1.严重失水:当高血糖时会引起人体尿量增加,人体会排出更多尿糖,而大量排尿会使机体失水。
2.电解质紊乱:高血糖时,大量排尿不仅失水而且从尿中带走电解质,使电解质紊乱。
3.脑功能紊乱:高血糖时水会从细胞内向细胞外流动,这样就会导致细胞失水,当脑细胞失水时就会引起脑功能紊乱,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昏迷。
4.消瘦:由于高血糖时尿中糖分增加,葡萄糖不能很好被人体利用,所以体内脂肪、蛋白质就会分解,结果就会变得消瘦,体重减轻。
5.人体多器官功能紊乱:血糖升高,会引起人体血管、神经、肾脏系统出现给功能紊乱,导致肾脏病、眼底出血、神经细胞变性。
6.心、脑、下肢等多处动脉硬化:高血糖常伴有高脂血症,冠状动脉、脑血管及下肢动脉硬化比一般正常人发生得早而且严重。
7.远期并发症:比如脑卒中、糖尿病、冠心病、猝死等。
那么到底如何控制血糖是最好的呢?
一.管住你的嘴:
1.主食要定量,粗细要搭配,全谷物、杂豆类占1/3。
2.适量吃些蔬菜、水果,种类、颜色要多样。
3.也可以吃点鱼禽,蛋类和畜肉适量,但是要限制加工肉类。
4.还要保证奶类豆类天天有,零食加餐合理选择。
5.清淡饮食,足量饮水,戒烟酒。
二.迈开你的腿:
在无运动禁忌的情况下,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比如可每周运动5天,每次30分钟,中等强度是指运动时有点用力,心跳和呼吸加快但不急促,如:打太极拳、慢速骑车、打乒乓球或羽毛球。餐后一小时进行,不要空腹运动,也不能参加激烈的运动:如速跑、跳绳、滑雪等。
三.控制不住用药物:
如果血糖波动较大,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选择药物,减少血糖对人体的伤害。目前新型的降糖药物就是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抑制剂比如达格列净,效果不错,有条件的患者可以选择使用。
四.减轻你的压力:
精神紧张时,肾上腺会分泌肾上腺素,引起人体兴奋,导致血糖上升,加重胰岛细胞负担。因此,应学会减压,例如深呼吸就是简单易行的减压方法。 同时,心情舒畅是血糖平稳的秘诀之一,糖友们如果能够保持一个平和开朗的心态,非常有助于控制血糖。
最后小结:对于血糖的控制,我主张个体化,也就是说,每一位糖尿病人要把血糖控制在适合自己的范围内。而降糖除了要依靠药物治疗外,还需要饮食控制和加强运动。说起来道理很简单,但坚持做下来很难。希望每一位糖尿病人,都可以持之以恒的坚持治疗,延缓疾病的进展,享受幸福的人生。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物质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人们的寿命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不过很多健康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了,比如说糖尿病。糖尿病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关系,糖尿病带来的危害有很多,可以说是人类健康最大的障碍。有数据调查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的人数目前已经超过4000万,差不多占到总人口的3%左右,这个比例是很高的。我们都知道糖尿病产生的原因是高血糖,那么高血糖是怎么产生的?正常的血糖范围是多少呢?这个估计知道的人并不多,接下来我们就详细谈谈关于血糖的知识。
血糖的来源
我们都知道,人体想要维持生命活动的话需要能量作为基础,而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的主要来源就是血糖。血糖的主要有三个来源,分别是饮食,肝脏以及其他营养物质的转化。其中最主要的来源就是饮食,食物进入肠胃之后会被小肠分解为葡萄糖以及其他多种营养成分,其中葡萄糖会进入血液当中,这就形成了我们所说的血糖。血糖的第二个来源是肝脏,当人体处于空腹状态的情况下,血糖会出现降低的情况,这个时候储存在肝脏当中的糖原会分解为葡萄糖成分然后进入血液当中,从而维持血糖的稳定,满足人体所需。除此之外,其他营养成分也会转化为葡萄糖,当人体血糖偏低的时候,人体的脂肪,蛋白质以及乳酸等成分也会分解转化为葡萄糖成分来满足人体的能量需求,所以说运动减肥的时候通常都是空腹状态下进行的,这样能更有效的消耗人体脂肪,从而达到减脂的效果。
人体是如何调节血糖的?
降低血糖的激素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血糖对人体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血糖含量并不是越高越好,血糖含量保持在一定的水平范围内才是健康的。人体就像是一台精密的仪器,当人体血糖含量偏高的时候,会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能够促进身体组织对血液当中葡萄糖成分的吸收和利用,并且能够抑制糖原的分解,同时还能促进葡萄糖转化为糖原以及脂肪等成分,所以说对降低血糖有着明显的作用,除了胰岛素之外,胰岛淀粉样多肽也能够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它也是由胰岛B细胞所分泌的,它能够降低肠胃对食物的消化速度,同时也能够减少肝脏当中的葡萄糖含量,减少肝脏当中糖原的合成,所以也能够起到降低血糖的效果。
升高血糖的激素
当人体血糖含量偏低的时候,胰岛素的分泌量会大幅度减低,同时胰岛A细胞会在这个时候分泌胰高血糖素。这种物质会作用于肝脏,促进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从而起到增高血糖的作用,胰高血糖素是升高血糖最主要的激素,除此之外,能够刺激升高血糖升高的激素还有不少,比如说肾上腺素,皮质醇,生长激素等都能够刺激血糖的产生,起到升高血糖的作用。
高血糖和低血糖的危害
高血糖的危害
当血糖含量过高的时候会对人体造成多方面的危害,当血糖含量达到一定范围的时候,会导致葡萄糖随着尿液排出的情况,这个时候容易导致人体渗透压增高的状况,人体细胞的水分会向外转移,容易导致脱水,当脑细胞脱水的话会导致神经系统的紊乱,严重的话会导致昏迷。另外长期保持高血糖的话,会导致胰岛B细胞衰竭的情况,胰岛素的分泌量会大大降低,这个时候人体的血糖会变得不受控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糖尿病。除此之外,高血糖还会对血管和神经系统造成伤害,容易产生心血管疾病,老年痴呆,视力减退等多种病症。
低血糖的危害
血糖偏低的时候同样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因为这个时候能量的供应不能满足身体的需求,容易出现心慌,出汗,脸色苍白,注意力减退,甚至会出现昏迷。长期空腹低血糖的话可能会造成营养不良,心脏功能衰竭,肝衰竭以及肾功能减退的情况。不过多数的低血糖症状都是外源性因素造成的,这个时候能够及时补充葡萄糖或者进食的话就能得到缓解。如果是内源性造成的低血糖症状的话,有可能是胰岛素分泌过量所造成的,这个时候就需要通过医疗的手段来解决了。
人体正常的血糖范围
前面我们提到了低血糖和高血糖的危害,那么正常的血糖范围是多少呢?通常来说,空腹状态下的血糖含量应该在3.9到6.1mmol/L之间是正常的范围,如果超过7.0mmol/L的话有可能就是糖尿病了。用餐之后血糖含量会出现明显升高的情况,比如说餐后一个小时之后的血糖含量通常在6.7到9.4mmol/L之间,如果超过11.1mmol/L的话就属于高血糖了。除了直接测定血糖含量之外,也可以测定血红蛋白被糖化的比例,人体当中正常的糖化血红蛋白比例为4%到6%,如果超过9%的话,患糖尿病的概率高达78%,比例超过10%的话,则有90%的可能性患有糖尿病。
好了,关于血糖的知识就先跟大家说这么多,想必大家现在对血糖已经有了相对全面的认识,血糖不正常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说遗传因素,饮食,睡眠等等多种因素。当然最主要的还是饮食,因为饮食才是血糖的主要来源,所以控制饮食是关键,高糖高脂肪的食物要尽量少吃,因为这些食物的升糖指数相对较高,可以选择低热量,同时升糖指数偏低的食物。除了控制饮食之外,适当的运动对控制血糖也有一定的作用。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借助医疗的手段是很有必要的,现在还没有能够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是通过医疗手段控制血糖还是可以的,比如说通过注射胰岛素的方式就可以控制血糖。关于血糖,大家还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各位朋友在评论区留言,喜欢的朋友收藏分享吧。
糖尿病人可以放心吃无糖食品吗?对血糖影响大吗?今天来看看老糖友分享的经验。
1、老糖人华华
说起无糖食品种类很多,有饼干类,主食类,糕点类,饮料类,冲调类,糖果蜜饯类,代糖类,奶粉类,坚果类等等。
根据国家标准无糖食品并不是一点糖分都没有,而是指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不高于5克属于低糖食品。
因此,目前市场上多数所谓无糖食品只是“低糖”,远未达到“无糖”。我所选择的无糖食品主食类是全谷物扁粮,饼干类如纤缘饼干,粗纤代餐饼干,太空轻食低Gl代餐饼干,饮料类纯牛奶,冲调类纯燕麦片、纤缘粉,代糖类木糖醇牛轧糖,奶粉类阿尔发牌富铬奶粉,原味坚果云南丑核桃等等。
不过这所有无糖食品都含有碳水化合物(就是葡萄糖),所以不能多吃,想吃一定要计算好热量,减少主食的量,在两餐之间加餐吃,控制好一天的总热量,这样既能吃到美味的零食,解了馋,又不增加胰腺负担,血糖平稳。
注意在选择无糖食品时一定要看配料表,它使用了什么糖,则会一目了然。糖友最好做到心中有数。
2、老糖人朱珠
无糖食品是糖人们一直追爱的食品,记得十多年前,我给老妈买无糖食品是在专卖店里买,现在超市及网上也可买到了。
无糖食品种类很多,据我所知有无糖主食类,比如无糖糕点、月饼、汤圆等,还有无糖饮料类,比如无糖酸奶等,还有无糖的糖果类,比如无糖口香糖、糖果等,还有奶制品类,比如无糖奶粉、巧克力,还有就是日常我们做饭使用的调料类,比如无糖酱油、醋。
虽然无糖食品是很多糖尿病患者喜欢淘的食物,认为可以放心吃、随意吃。其实不然,“无糖”并非真正的无糖,包装上的无糖主要指不添加蔗糖,蔗糖指白砂糖、冰糖、红糖等,而影响血糖的主要是碳水化合物。
所以,大家在购买时一定要谨慎,多看看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中碳水化合物含量是否为零就行,总之,不管是啥无糖食品,糖人在饮食上还是牢记管住嘴别贪吃。
3、老糖人安安
真正的无糖食物是不存在的,无糖食品只是用甜味剂取代了蔗糖,比如我买过的饼干,包装盒上注明“不添加蔗糖”,但是饼干本身是用面粉做的,面粉含碳水化合物,吃了同样会升高血糖;又如无糖奶粉只是未混有蔗糖,而奶粉中原有的乳糖并没有减少,乳糖经消化后仍可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
当然,无糖食品也不是一点都不能吃,我一般都是在两餐之间、血糖不高时加餐适量食用。想要控制好血糖,还是要驾驭好五驾马车,特别是严格控制饮食,管住嘴迈开腿,即使没有无糖食物,也可以健康控糖。
如果是糖尿病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就需要注意糖类的摄取,有的患者会因饮食中的糖类无法估算就会产生恐惧因此戒掉了,就会造成营养素加速流失。因此,我们该如何保持一边的摄取营养一边的控制血糖的水平呢?在平时我们除了“少吃精制糖”、“控制糖量”,以外,还应该从饮食、运动、治疗等一起控制血糖,还要了解自己的身体所需的营养素,因此就要树立正确的营养摄取观念,轻松地应对血糖的控制。
为了预防肾脏发生病变,我们就要控制好高血糖、高血压与高血脂的症状,并且适量的摄取蛋白质。因此我们除了控制糖的摄入量,还要适当的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因为适量的摄取蛋白质的含量也是保护肾脏和预防肾脏发生病变的关键。
糖尿病的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神经病变,若是因为我们疏于预防和照顾,如果病情出现恶化就难以复原,甚至还会面临截肢的命运。糖尿病的患者还会出现多尿的症状,就会造成水溶性维生素与矿物质的大量流失。患者如果长期服用降血糖药物,就会造成维生素B12的缺乏,因此就会引发贫血的症状或者末梢神经发生病变。因此在平时我们要注重保护手和足部外,还要适量的摄取锌、铬、镁、钙等矿物质。我们还要补充体内流失的维生素B12.
糖尿病的患者由于长期的血糖升高就会对末梢神经的微血管造成一定的伤害,明显的症状就是眼部会出现问题会发生视网膜病变。因此未来预防视网膜发生病变,在平时除了积极控制血糖与定期检查外,还要注意对眼睛的保养。在平时可以多摄取对眼睛有益的营养素,比如叶黄素、维生素A、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糖尿病患者也会因为多尿导致体内的钙、磷等元素流失,胰岛素分泌的不足对造骨细胞的活性也有很大影响,因此糖尿病患者还会出现骨质疏松的症状。如果要预防骨质疏松,在饮食中要及时的补钙,也要摄取适量的维生素D3。
糖尿病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因此只要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多注意,就可以起到预防由糖尿病引发的并发症。
现在的生活水平号了,我们的食物越来越精细,含糖量也是越来越多,很多人因为这样患有糖尿病,越来越多。面对患有糖尿病后,我们的饮食一定要调整,要么病情很难的到控制,一旦肆无忌惮的发展下去,会危急到患者的生命。
糖尿病是现在人比较容易患有的疾病,是属于富贵病。患有糖尿病后,饮食上要格外的小心,因为不注意的饮食,就会使得我们身体的血糖忽高忽低,身体的健康严重的受到威胁。因此在患有糖尿病后一定要学习一些关于糖尿病的饮食。
1、合理的饮食可减轻胰岛B细胞的负担,让其得到恢复,控制血糖有利。轻症病友饮食治疗能有效地控制血糖。
2、肉、蛋、鱼含糖量不高,富含蛋白质和脂肪,吃完后会在体内可转变成葡萄糖。此过程会使糖尿病人身体内尤为活跃,多食升高血糖。早一个鸡蛋,晚一袋奶。对于平衡昼夜之间的血糖是有益的。
3、喝稀饭煮熟、煮烂的食物这样流水半流水的食物,容易被消化吸收,因此血糖升高的速度也快。进食稀饭后,血糖升高的速度快。但是非流水或半流水食物,其碳水、化合物释放葡萄糖的速度慢,血糖升高的速度也慢。喝稀饭如同喝糖水。因此最好不要再喝稀饭。
4、豆制品不含糖,但是会转化为糖,转化地较慢大约需3个小时,转化为葡萄糖,导致血糖升高。食用过多的植物蛋白,加重肾脏的负担,使肾功能进一步减退。鱼、禽等白色肉类为主补充蛋白。
5、水果,万万不能吃。水果是糖尿病人不敢问津。不是不可以吃水果,而是需要注意水果的含糖量。进食水果量较大,从总的饮食中扣除吃水果的热量。也就是就是要少吃些主食。
6、不含糖的坚果类有花生、瓜子、核桃、杏仁等。这些食物的含油脂高、热量大,100克该类食物相当于200克主食所产的热量。高热量饮食导致脂肪储备、体重增加,转变成葡萄糖。应限制坚果类食物的摄入。
经过以上的学习一定会了解一些饮食上的注意,要合理的坚持的应用到糖尿病人的身上。其实糖尿病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在生活中时刻的注意,尤其是饮食习惯方面的调整。糖尿病是不会危及到我们的生命的。最后希望病人将自己的疾病控制在最好的范围内。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但是,并非所有患者都是如此。有的患者以多饮多尿为主,有的以消瘦、乏力为主,有的以急性或慢性并发症为首发症状,不管何种糖尿病患者,都应该加强运动和锻练,即可增加糖的利用,又可增强体质。另外,消除肥胖、吸烟、高脂等易患因素,也很重要。
糖尿病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非常的高了,很多人对糖尿病的症状不了解,所以,发现自己糖尿病的时候已经很晚了,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糖尿病的正常值是多少呢?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糖尿病呢?今天我们就大家解答一些关于糖尿病的问题。
对于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指标是不一样的,正常情况下,空腹血糖正常值的检查安全范围应该是6.1左右,或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11,所以,餐前和餐后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如果空腹的血糖在6-7之间,那么可认为是空腹血糖损害,但也不能判断为糖尿病,餐后2小时的血糖在7.8-11之间也是血糖损害,这种情况说明有可能有糖尿病的发病迹象,积极的预防和改善可有效的预防糖尿病。
如果通过血糖测试血糖值已经超过11的话,那就可能会是糖尿病,但是这个过程还不能判定,因为很多外部的原因也可能引起短暂的血糖升高,比如今天吃的糖太多,也会有一过性的血糖升高,这个时候就需要多次测量了,如果多次检查的血糖都是11以上,那基本就可以判定为糖尿病了。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如何控制呢?控制到多少算正常呢?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一般都是药物,必须要使用药物,单独的锻炼和饮食控制是很难将血糖降到理想水平的,不能随意的停药,如果是先天性的1型糖尿病,则是需要胰岛素降糖,不管是何种方式降糖,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将血糖控制到餐后10以下,只要血糖不长时间超过11,就是正常的。
对于大多数的糖尿病患者来说,药物治疗是必须的,如果药物不能控制,及早的使用胰岛素,而1型的糖尿病只能使用胰岛素,药物是没有用的,在治疗糖尿病期间,一定要经常检测血糖,控制好自己的血糖,除此以外,还要注意饮食和锻炼,肥胖的糖尿病患者最难控制,一定要注意。
老年糖尿病饮食治疗需理清的基本概念,老年糖尿病的饮食治疗涉及四个方面的问题,需先理清基本概念。
城市居民的寿命提升很快,占41.5%的农村人在进入60岁时已存在生理和社会的老年征象,故中国仍将老年界定为≥60岁。
中国是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最新全国糖尿病调查数据(2017)显示,老年人中有30%患有糖尿病,另有45%的老年人处于糖尿病前期状态,即四分之三的老年人与糖尿病有关。
糖尿病是因人体对糖类食物的代谢能力出了问题,引起血糖持续升高、逐渐损伤全身动脉血管和微血管,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随着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的认识不断深入,治疗糖尿病的策略和方法也不断提高。
特别是有关如何改变糖尿病结局的研究,已显示如能早期发现、早期开始综合治疗、长期良好控制血糖,适时适度接受降糖药的帮助,可以避免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带病长期高质量生存。
饮食管理是所有与糖尿病有关的人需尽早开始、贯穿始终的基础治疗措施,饮食管理好坏与健康最终结局有关。
饮食治疗简单说,就是要“会吃饭,吃好饭”,通过适合自己的膳食结构和进餐方式,长期平稳控制血糖,力争不得糖尿病的并发症。
会吃饭的含义会吃饭的含义是知道吃什么饭对自己的健康有益。从生理学角度讲,吃饭是为了补充能量和营养素。
供能食品主要有糖类(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类和脂肪类食物。糖类包括谷薯、水果和蔬菜,由于蔬菜是超长膳食纤维,人类进化过程中未能产生该类消化酶,食入蔬菜仅提供膳食纤维和多种维生素,几乎不提供能量。
脂肪类食物包括动物来源和植物来源的油脂,广义上还应包括脂质类,来自各种动物富含胆固醇酯的肉质类食物和蛋黄,其中动物内脏的胆固醇和嘌呤含量更高。该类食物也是提供蛋白质、氨基酸、嘌呤类、维生素类物质的主要食材。
各种豆类和干果不仅提供植物蛋白,也富含植物油和嘌呤,其中南瓜子和西瓜子的脂肪含量极低。奶和蛋类提供的是最优质的蛋白质,嘌呤含量几乎为零。
如何选择食物的品种和摄入量从医学角度讲,需根据个人的生理活动需求选择总的食物摄入量,根据个人对营养物质的代谢能力选择食物品种,在保证营养素供给的基础上不增加自身的代谢负担(导致疾病),必要时增加药物,帮助必需营养素在人体的利用而不致病。
关注标准(理想)体重推荐用公式:男性的标准体重(千克)为身高(厘米)减去100,乘以0.9,女性的标准体重(千克)为身高(厘米)减去100,乘以0.85。
在标准体重的正负10%之内均为正常体重,正负>10%~<20%为超重或偏瘦(需要关注的体重范围),正负20%及以上为肥胖或消瘦(需要管理的体重范围)。
例如170厘米的男士,标准体重为170减去100,乘以0.9,等于63千克,57~69千克为正常体重范围,≤50.4千克为消瘦,51~56千克为偏瘦,≥76千克为肥胖,70~75千克为超重。老年人最好保持在标准体重和超重范围以内(63~75千克),不宜偏瘦。体重是衡量人体消耗与摄取是否平衡的主要指标。
血中代谢指标均是致动脉硬化的危险因子。血糖高(糖尿病)提示糖类食物的代谢能力不足,仅能选择满足代谢平衡的量即可。血甘油三酯高,提示脂肪类代谢能力不足,要限制脂肪的摄入量。
血胆固醇高,提示胆固醇代谢能力不足,要限制富含胆固醇的食物摄入量。血尿酸高,提示嘌呤代谢能力不足,要限制富含嘌呤类食物的摄入量。
这几个指标是常规生化检查即可得知的,希望每位老年糖尿病患者要了解自己存在的代谢问题,多选择代谢能力强的食物品种。
原则上,控制体重和高甘油三酯血症需要患者自己多尽力,药物的作用有限。高胆固醇血症多需要药物控制,高血糖和高尿酸血症在食用限定量的食物后仍不能控制到正常,该服用药物就早用,只要规避药物的不良反应,就长期用药,保持代谢指标控制在接近正常人范围。
以上所述可概括为“量出为入,量体择食”,此为饮食健康的基本原则,是“会吃饭”的基本理念。吃好饭的举措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而言,最重要的是按总能量中50%~55%的比例摄入糖类食物,不让血糖升高得离谱。
一日主食(碳水化合物)量选择和主餐各类食物配比举例如下:如身高170厘米的老年糖尿病(男士)患者,一日主食量最多250克,主餐可以100克(2/3拳头大小的体积),瘦肉100克(包括各种动物肉质食品,或75克瘦肉和50克豆制品),蔬菜500克,菜油10克。
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胃肠道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能力很强,主食最好配用粗粮或选用血糖生成指数低的食材。为避免直接消化主食,进食顺序要先汤菜,10分钟后再开始吃主食,不宜过快。
尤其是早餐以优质蛋白类食物为主,推荐250毫升奶和一个鸡蛋、200克蔬菜、50~75克主食,也是先奶、蛋、菜,再主食。阿卡波糖类药物与第一口主食同服,其他降糖药在汤菜前服用。
餐后适量近距离或室内活动20~30分钟,有助于降低餐后血糖。此外,还要注意进食量、运动量和降糖药量三者之间的平衡,避免发生低血糖。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自我血糖监测是了解血糖变化特点的有效途径。
临床实践中,我们应鼓励患者自我血糖监测,有计划地调整饮食治疗及其他降糖治疗方案。
糖尿病人要保持血糖在一个合理的水平,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过低就会引起低血糖,不过引起低血糖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胰岛素使用不当,或者是注射胰岛素的部位不对,在生活中要注意合理地使用胰岛素。也要注意饮食,或者是注意一些劳动量。
我们平时在看糖尿病这种疾病的时候总会要求他们注意血糖。不能使血糖过高,一般大家都认为糖尿病等血糖会偏高,但其实糖尿病人血糖过低也是不好的,甚至他有时候的危害会超过血糖高的。
为什么糖尿病人会出现低血糖呢!这个可能是由于药物使用不当,有一些糖尿病人的低血糖反应主要是因为一些降糖药物而引起的,因为其中有一些胰岛素的使用不当或者是胰岛素的剂量或大,或者是注射部位不对,都会导致血糖降低的。
还有一种可能是吃的东西减少或者是吸收不了。有一些人因为得了糖尿病而不能合理地进行饮食。合理的饮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饮食是提高血糖的一个重要的保证,不能因为糖尿病就刻意的去减低血糖的量,血糖过低也是对身体不好的,所以应该注意一个比较合理的饮食,也不能进行不规则,不定时的饮食。
那么一些糖尿病人如何预防低血糖呢下面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助大家来控制血糖处于一个比较合适合理的水平。
一,合理地使用胰岛素。
如果使用普通的胰岛素,应该在吃饭之前的十五分钟,但是最少不能超过吃饭之前的三十分钟,否则就会引起低血糖。
二,要注意饮食
食物会和胰岛素发生一些相互的作用,要观察尿糖的变化,在血糖变化的时候要注意及时的加餐。
三,注意劳动量
如果增加了一些劳动量或者是比较繁忙的时候,应该适当的多吃一些食物。如果加餐也不能良好的改善的话,也要减少劳动的量。
所以糖尿病病人,不光要注意血糖是否高,也要注意血糖是否过低,我们要使血糖保持在一个比较适中合理的位置。而且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一定要积极地与医生保持联络,按时服用药物。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平时多锻炼身体,增强自己的体魄。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在很多的认识上会有一些的误区。例如,糖尿病患者认为多尿症的出现就是喝水引起的。其实专家告诉大家,这是错误的,盲目控制饮水反而会导致病情加重。这是为什么呢?
由于许多糖尿病患者存在多尿的症状,因此有人误认为糖尿病的多尿症是由于喝水过多引起的,只要少喝水就可以控制多饮多尿症状,于是盲目地控制饮水量,即使口渴也不愿喝水或尽量少喝水,虽然这样表面上看多饮多尿症状减轻了,但病情却加重了(血容量减少,血糖值升高了)。
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因限制饮水而诱发病情加重的患者,占糖尿病患者的一至二成。实际上,糖尿病患者不但不能限制饮水,还应适当多饮水。糖尿病患者多饮水,是对人体失水的一种保护性反应,而且还有改善血运、促进循环、增加代谢及消除酮体等作用。糖尿病患者处于高血糖状态,会刺激下丘脑的渴感中枢而致口渴,饮水后可使血浆渗透压下降或恢复正常,起到降血糖的作用。如果限制饮水,会导致血容量减少,进而升高血糖,还会加重高渗状态,对病情非常不利。控制多尿症状,要从控制高血糖入手,而不能控制饮水。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等到口渴才喝水,已经迟了,这时血糖已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波动。因为人体内缺水必须达到一定程度后,才会有口渴的感觉,轻度的缺水并不一定引起明显的口渴症状。
糖尿病患者正确补水十分重要,建议糖尿病患者也应像普通人一样每天平均需要2500毫升的水,饮食中有部分水,还有1600至2000亳升的水要靠外部饮水供应(200毫升杯子8至10杯水)。糖尿病患者可选用的饮用水有白开水、淡茶水、矿泉水等无糖饮料,而不宜饮用含糖饮料如可乐、雪碧等。
此外,锻炼强度大、出汗多、沐浴、摄入蛋白质食物多等情况下,都应适当多喝水。牛奶、豆浆也是糖尿病患者补充水分的好饮料,每天喝牛奶、豆浆能改善缺钙状况,豆浆还含有一定量的膳食纤维,特别适合比较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饮用。
通过上面的介绍,您是不是知道为什么糖尿病患者控制饮水是错误的呢?其实在糖尿病患者的生活当中,一定要注意糖尿病的误区,不要让错误的认识影响自己的病情。当然,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还是要到正规的医院接受治疗最好。
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我们都知道,但是要说糖尿病患者还得控制体重,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体重管理 [1]
首先,超重和肥胖是2型糖尿病(T2DM)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T2DM患者常伴有超重和肥胖,肥胖进一步增加T2DM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体重管理不仅是T2DM治疗的重要环节,还有助于延缓糖尿病前期向T2DM 的进展。
超重和肥胖的T2DM患者通过合理的体重管理,不仅可以改善血糖控制、减少降糖药物的使用,其中有部分糖尿病患者还可以停用降糖药物,达到糖尿病“缓解”的状态。此外,体重管理对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相关指标,如血压、血脂等,同样具有改善作用。
生活方式干预 [1]
针对超重和肥胖的T2DM 患者,体重减轻3%~5% 是体重管理的基本要求,亦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更严格的减重目标(例如减去基础体重的5%、7%、15%等)。
可先制定半年体重管理计划,通过个人或小组形式予以干预方案,关注饮食、体育锻炼和行为等方面。通过低热量饮食,保持每周200~300分钟的中、高强度的体育锻炼,以达到每天减少500~750 kcal 总能量的目标。
通过6 个月的强化行为生活方式干预达到体重减轻目标的患者,应进一步制定长期(至少1 年)的综合减重维持计划,至少每个月由医师或营养师随访1次,持续监测体重,跟踪饮食及运动情况。
饮食方面,建议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50%~65%。餐后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可适当降低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不建议长期采用极低碳水化合物膳食。
在控制碳水化合物总量的同时应选择低血糖生成指数碳水化合物,可适当增加非淀粉类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减少精加工谷类的摄入,全谷类应占总谷类的一半以上;同时,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
肾功能正常的糖尿病患者,推荐蛋白质的供能比为15%~20%,并保证优质蛋白占总蛋白的一半以上。与之蛋白质食物包括[2]:鸡蛋、牛奶、鱼肉、虾、鸡肉、鸭肉、瘦牛肉、瘦羊肉、瘦猪肉、大豆。
尽量限制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鱼油、部分坚果等含有单不饱和脂肪酸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有助于改善血糖和血脂,可适当增加一点摄入量。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严格管理体重,否则对于各个器官和血管都是很不利的。
随着我国糖尿病患者的越来越多,网络上关于糖尿病预防的文章铺天盖地,内容的参差不齐很容易让患者进入治疗的误区,从而影响病症的治疗。那到底如何才能有效的预防糖尿呢?
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开始逐年流失,如果不刻意锻炼,肌肉流失的速度会越来越快,到七十岁左右的时候甚至会流失掉50%的肌肉。
而现在多见的2型糖尿病,与肌肉的丢失就有着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因为胰岛素想要发挥降血糖的作用的话,就离不开胰岛素受体这个帮手的帮助,而这个厉害的帮手就隐藏在你的肌肉细胞之中。可随着你的你年龄增长和运动量的减少,这个帮手的的数量也在急剧减少,离开了帮手的帮忙,胰岛素对降糖的能力也就渐渐下降了。
所以,勤锻炼,保持肌肉活力也是预防糖尿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质量急剧上升,每天都在摄入超标的热量,加之过度缺乏锻炼,肥胖也就成了大多数人绕不开的问题。
而你不知道的是,肥胖人群也是糖尿病患者的高发人群,想要避免肥胖,有效的预防糖尿病,不如就这样做:谷物为主,少油少盐,饭吃八分饱。
说句实话,你的肠胃对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各类营养吸收消化的速度是不一样的,而因为一些个体的差异,在人体对食物吸收之后,哪些是升糖容易,哪些是不易升糖的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没有特定的可降糖的食物,食物都会引起升糖,不过是快慢问题罢了。
不过就算是升糖速度慢的食物,也需要你去合理的搭配。
导致糖尿病的诱因有很多,撇开外在看内在,精神世界的活动和糖尿病也有着不浅的联系。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工作量也在频频增加,越来越多的人为了养家糊口通宵工作,这就造成了太多紧张、疲累的精神压力。导致患者人体的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无法控制,也就患上了糖尿病。
所以精神活动不可忽视,预防糖尿病,应该由一个平和理性的心态来面对。
脂肪肝,作为现代社会常见的慢性肝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沉默杀手”。了解脂肪肝的形成原因和治疗方法,对于预防和治疗脂肪肝具有重要意义。
一、脂肪肝的形成原因
1. 饮食因素
饮食不均衡,过量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是导致脂肪肝的主要因素之一。长期高热量饮食会导致体内脂肪堆积,进而转化为肝脏脂肪。
2. 酒精摄入
长期大量饮酒,酒精会直接损害肝脏细胞,导致肝脏脂肪代谢紊乱,形成脂肪肝。
3.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代谢紊乱,容易导致脂肪在肝脏内堆积,形成脂肪肝。
4. 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某些抗癫痫药等,也会导致脂肪肝。
5. 肥胖
肥胖者由于体内脂肪过多,容易导致脂肪在肝脏内堆积,形成脂肪肝。
二、脂肪肝的治疗方法
1. 生活方式调整
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增加运动等,是治疗脂肪肝的基础。
2. 药物治疗
对于重度脂肪肝患者,药物治疗是必要的。常用的药物包括贝特类药物、熊去氧胆酸等。
3. 降糖治疗
对于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以改善脂肪肝。
4. 肝脏保护剂
肝脏保护剂如谷胱甘肽、水飞蓟素等,可以帮助改善肝脏功能。
三、脂肪肝的预防
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戒烟限酒、合理饮食、增加运动,是预防脂肪肝的关键。
2. 控制体重
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肥胖。
3.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脂肪肝。
米饭作为中国人的主食,其烹饪技巧同样值得探讨。如何才能蒸出一锅松软可口、清香四溢的米饭呢?以下是一些小窍门,助您成为米饭烹饪达人。
一、米水比例要恰当
蒸米饭时,米水比例是关键。一般来说,米和水的比例是1:1.2~1.4,即水高出米2~4厘米。这样的比例可以让米饭口感软糯而不粘牙。若想口感更加丰富,可以尝试加入一些紫米、高粱或小米等粗粮,但此时需要适当增加水量。
二、加入植物油和米醋
在蒸米饭前,加入少许植物油可以让米饭油润透亮,颗粒分明。此外,滴入2毫升米醋,可以保护米中的B族维生素,让米饭更加松软清香,同时还能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避免血糖过快上升。
三、选择合适的电饭煲档位
不同档位的电饭煲煮出的米饭口感略有差异。一般来说,“米饭”档适合大多数人;“快煮”档适合上班族,可以节省时间;“偏软”档适合老年人,口感软糯;“偏硬”档适合年轻人,口感饱满。
四、蒸好后再焖5分钟
当电饭煲跳闸后,不要立即盛饭,让米饭在保温状态下焖5分钟,这样可以让米饭更加松软,且不易粘锅。
除了以上技巧,还有一些日常保养的小建议:
1. 选用优质大米,新鲜度越高,口感越好。
2. 蒸米饭时,不要频繁打开锅盖,以免水汽流失,影响口感。
3. 定期清洁电饭煲,保持卫生。
4. 避免长时间存放剩饭,以免变质。
5. 适量摄入米饭,保持营养均衡。
糖尿病妊娠是一种常见的妊娠并发症,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都会产生严重影响。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糖尿病妊娠的相关知识,包括其分类、对母体和胎儿的影响、诊断方法、监测方法以及预防措施等,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一、糖尿病妊娠的分类
糖尿病妊娠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妊娠糖尿病,即孕妇在怀孕期间首次出现糖代谢异常;二是糖尿病合并妊娠,即孕妇在怀孕前就已经患有糖尿病。
二、糖尿病妊娠对母体和胎儿的影响
1. 对母体的影响:妊娠糖尿病可导致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感染、早产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2. 对胎儿的影响:妊娠糖尿病可导致胎儿发育异常、巨大儿、胎儿宫内生长迟缓、新生儿低血糖等,甚至危及胎儿生命。
三、糖尿病妊娠的诊断方法
1. 空腹血糖筛查:孕妇在怀孕24-28周进行空腹血糖检测,空腹血糖≥5.1mmol/L为阳性。
2. 糖耐量试验:孕妇在怀孕24-28周进行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7.8mmol/L为阳性。
四、糖尿病妊娠的监测方法
1. 定期监测血糖:孕妇需定期监测血糖,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等。
2. 饮食管理:孕妇需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饮食管理,控制血糖水平。
3. 运动锻炼:孕妇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量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
五、糖尿病妊娠的预防措施
1. 健康饮食:孕妇应保持均衡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纤维的食物。
2. 适量运动:孕妇应保持适量的运动,如散步、瑜伽等。
3. 定期体检:孕妇应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糖尿病妊娠。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病患病率不断攀升,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跨国药企赛诺菲敏锐地捕捉到这一趋势,积极调整市场策略,深耕基层市场,致力于为中国慢病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赛诺菲全球研发投入超过48亿,与国内科研机构合作60余项,致力于创新药物研发。公司积极拓展糖尿病、心血管等领域,满足中国庞大的慢性病市场需求。
赛诺菲还积极布局互联网医疗,与健康之路合作打造慢病管理平台,提升患者疾病管理水平。此外,公司深耕基层市场,通过渠道拓展、业务团队建设等方式,将优质药品和服务带给基层患者。
赛诺菲的成功经验为中国药企提供了借鉴,也为中国慢性病防治事业贡献了力量。
慢性病、赛诺菲、基层医疗、互联网医疗、创新药物
血管硬化,又称为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它指的是血管壁逐渐变厚、变硬,导致血管腔狭窄,影响血液循环。治疗血管硬化需要综合管理,包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药物治疗。
一、生活方式管理
1. 饮食调整: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限制红肉和加工肉类摄入。
2. 运动锻炼: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3.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会加重血管硬化,戒烟限酒对改善血管健康至关重要。
4.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5. 情绪管理: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
二、药物治疗
1. 他汀类药物:如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用于降低胆固醇水平,延缓血管硬化进程。
2.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3. 血压控制药物:如ACE抑制剂、ARBs等,用于控制高血压,减轻血管壁的负担。
4. 血糖控制药物:如胰岛素、磺脲类药物等,用于控制糖尿病,预防血管并发症。
三、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血压、血脂、血糖等检查,及时发现并控制相关疾病,预防血管硬化。
四、其他治疗方法
1. 血管内介入治疗:如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等,用于扩张狭窄的血管。
2. 手术治疗:如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用于重建血液循环。
总之,治疗血管硬化需要综合管理,通过改变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药物治疗,延缓血管硬化进程,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需要严格控制饮食,以维持血糖稳定。在日常生活中,许多患者对食物的选择非常谨慎,尤其是对一些传言有争议的食物,如南瓜。
那么,南瓜到底是升血糖还是降血糖?糖尿病患者能吃南瓜吗?本文将为您揭开真相。
一、南瓜的血糖指数
南瓜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其血糖指数(GI)为75,属于中等GI食物。这意味着南瓜进入人体后,血糖上升的速度相对较慢,但仍然会对血糖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南瓜的成分与功效
南瓜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如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等。其中,膳食纤维可以帮助减缓肠道吸收速度,降低血糖上升速度;维生素和矿物质则有助于维持身体各项机能的正常运行。
三、糖尿病患者能吃南瓜吗?
虽然南瓜对血糖有一定影响,但糖尿病患者仍然可以适量食用南瓜。以下是一些建议:
1. 选择嫩南瓜:嫩南瓜的糖分含量相对较低,对血糖的影响较小。
2. 控制量:每次食用南瓜的量不宜过多,以免影响血糖稳定。
3. 合理搭配:食用南瓜时,最好搭配其他低GI食物,如蔬菜、粗粮等,以降低血糖上升速度。
四、其他常见食物对血糖的影响
除了南瓜,以下几种食物对血糖也有一定影响,糖尿病患者应适量食用:
1. 玉米:玉米的GI较高,食用后血糖上升较快,糖尿病患者应控制食用量。
2. 银耳:银耳的GI较低,但富含糖分,糖尿病患者应适量食用。
3. 苦瓜:苦瓜的提取物具有降糖作用,但直接吃苦瓜对血糖的影响有限。
总之,糖尿病患者可以适量食用南瓜,但需注意控制量、搭配其他食物,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其中,胰岛素治疗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手段。目前,市场上主要的胰岛素制剂包括合成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那么,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究竟选择哪一种胰岛素更为合适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合成人胰岛素。合成人胰岛素是根据人体胰岛素的氨基酸序列合成的,具有与人体胰岛素相似的生物活性。常见的合成人胰岛素制剂包括诺和灵R、诺和灵N等。这种胰岛素制剂的优点是价格相对较低,且使用方便,是目前市场上应用最为广泛的胰岛素。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胰岛素类似物。胰岛素类似物是一种类似胰岛素的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具有更快的起效速度和更短的半衰期。常见的胰岛素类似物包括诺和锐、来得时等。这种胰岛素制剂的优点是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有助于更好地控制血糖波动。
那么,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选择胰岛素呢?专家指出,胰岛素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求来确定。以下是一些选择胰岛素的建议:
1. 对于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首先推荐使用合成人胰岛素,因为其价格相对较低,且使用方便。
2. 对于血糖波动较大、容易发生低血糖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胰岛素类似物,以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3. 对于需要调整胰岛素剂量以适应血糖变化的患者,胰岛素类似物可能更为合适。
4. 对于对注射疼痛敏感的患者,可以选择使用胰岛素类似物,因为其注射疼痛较轻。
总之,胰岛素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求来确定。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胰岛素制剂,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改善生活质量。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慢性病发病率不断攀升,社区作为居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其服务能力提升显得尤为重要。2018年9月21日,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召开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专项服务能力提升计划暨社区能力提升实践基地项目”启动会,标志着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将迎来新的升级。
该项目的核心是构建家庭健康管理员体系和智慧医疗项目,旨在打造既接地气又高科技的社区慢病新模式。
家庭健康管理员将成为慢病管理中的核心角色,他们由社区中心从慢病患者家庭内部招募,经过专业培训后,将帮助慢性病患者提高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并辐射整个社区及周边地区,让更多慢病居民受益。
智慧医疗项目则将引入机器人医生助理、人工智能等创新性数字化技术和手段,应用于患者病程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对慢性病的全病程管理。
此外,项目还将开展医生培训、居民患者教育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提升社区健康服务水平。
‘实践基地项目’的启动,将有助于推动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水平的提升,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糖尿病足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尤其在老年人中更为多见。当糖尿病患者出现足部溃烂时,我们称之为糖尿病足溃烂,也称为糖尿病足。这种情况下,患者需要及时就医,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能需要住院治疗。
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控制不佳导致的并发症。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疾病,主要表现为血糖代谢紊乱。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更容易出现并发症,如糖尿病足、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肾病等。糖尿病足的主要症状是末梢循环不良,导致双下肢出现发凉、发麻、疼痛等症状。若合并感染,更容易出现溃烂。
治疗糖尿病足溃烂的关键在于及时应用抗生素,并注意维持血液循环,控制血糖稳定。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注意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少吃一餐,不吃高糖食品,限制高脂肪高蛋白食品的摄入。
2. 远离烟酒:避免碳酸饮料和浓茶,喝绿茶和矿泉水。
3. 锻炼身体:参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4. 注意保暖:尤其是下肢,每天进行足浴,防止周围血管疾病的发生。
5. 密切监测血糖:每年到医院进行全面体检,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足溃烂的治疗需要综合措施,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日常保养。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胰岛素、降糖药等。手术治疗适用于病情较重、溃疡难以愈合的患者。日常保养包括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避免摩擦和挤压,定期修剪指甲等。
血糖高是困扰许多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那么,血糖高的人应该忌吃什么食物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忌食食物,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1. 甜食
甜食是血糖高的患者需要避免的首选食物。因为甜食中的糖分含量高,会导致血糖迅速升高,不利于血糖的控制。除了糖果、蛋糕等传统甜食外,一些看似健康的食物,如蜂蜜、果汁等也含有较高的糖分,需要适量食用。
2. 烟酒
烟酒对血糖高的患者来说,是绝对禁忌。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影响血糖的代谢;饮酒则会导致血糖波动,加重病情。此外,烟酒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3. 辛辣食物
辛辣食物具有刺激性,会刺激胃肠道,导致血糖波动。此外,辛辣食物中的油脂含量较高,不利于血糖的控制。因此,血糖高的患者应尽量避免辛辣食物。
4. 高油脂食物
高油脂食物会导致体重增加,进而增加血糖。此外,高油脂食物还会导致血脂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血糖高的患者应尽量避免高油脂食物,如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
除了以上食物,血糖高的患者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适量摄入蛋白质,如鱼、肉、蛋、奶等。
2. 适量摄入膳食纤维,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等。
3. 控制总热量摄入,避免肥胖。
4. 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及时调整饮食和运动。
5. 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按时服药。
总之,血糖高的患者需要严格控制饮食,避免食用上述忌食食物,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有效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