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吴华龙

孩子得了精神心理障碍,但不肯服药,我能偷偷给药吗?

孩子得了精神心理障碍,但不肯服药,我能偷偷给药吗?

孩子得了抑郁症、双相障碍等精神心理障碍,但死活不肯吃药,家长急得团团转:

“医生,孩子不肯吃药,怎么办?”

“医生,我偷偷把药加到孩子的饭菜、饮料里,行吗?”

“医生,怎么能让孩子不知不觉地把药吃下去?”

这些都是精神科临床中非常常见的家属困惑。

这些孩子一般都是已经看过医生的,医生已经对他们下诊断并开药。有少部分可能没上过医院,而是他们的父母向医生转述孩子的病情,医生开了些药让家长带回去。当然,这里指的主要是精神科药物。

但孩子可能以前吃过药,觉得效果不佳,副作用还大;要么就是根本不相信药物,甚至不认为自己有精神心理问题。总而言之,他们死活不肯吃药,一说吃药他们就发脾气。

而且,这些孩子往往与父母的关系不良,父母说的话基本听不进去。所以父母也不敢明着硬逼孩子吃药,更不敢强制送院治疗。

可是,医生开的药,患者能说不吃就不吃吗?不吃不会更严重吗?很多父母真是进退两难,伤透了脑筋。

其实,偷偷给药不是不行,但也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具体分析。有些时候,家长瞒着孩子偷偷给药是比较理性的决定;但有的时候,这是一个弊大于利的,有可能引发可怕后果的决定。

下文就来详细谈一谈这个话题,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希望可以解答这部分家长的困惑。

孩子不肯吃药的原因

孩子不肯吃药的原因主要有 3 种。

  • 第一种,他们认为自己只是有一些现实的难题和困惑,而不是所谓的精神心理疾病。“我没病,我为什么要吃药?”当然,也有可能是病耻感作怪,孩子意识到自己可能罹患了疾病,但不愿意面对和承认。
  • 第二种,他们承认自己罹患了精神心理疾病,但他们希望先自我调整,或者寻求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方面的资源。而且,现在网络信息非常发达,有的孩子自己会去查,发现精神科药物原来有很多副作用,有的孩子甚至以为吃药会把脑子吃傻掉。他们自然更不愿吃药了。
  • 第三种,他们曾怀着希望服用过药物,但药物疗效不理想,而且副作用非常明显。尤其是发胖和记忆力、注意力下降,这是很多青少年患者非常介意的。这反而会加重孩子的情绪波动,恶化病情。所以,他们从此非常排斥药物,甚至仇恨给他们开药的医生。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精神科药物客观存在的副作用固然是原因之一,但还有很大的因素是家长和孩子都缺乏心理准备和应对,尤其是家长,总是带着孩子盲目求医。

有一些孩子随父母来找我们面诊的时候,一开始表现出来的态度非常不信任。我问他们,为什么?

他们也很坦然,说只要父母说要带他们看很厉害的专家、医生,他们就很反感。因为他们发现父母每一次都是这么说的,但每一次诊疗的效果都令人失望,尤其是一些医生开的药,吃了反而更严重了,“感觉吃了药,人都废掉了”。

当然,孩子的话有点夸张了,也不太客观。但在精神科临床上,有些用药经验非常丰富的大夫、专家,他们的用药风格确实比较“猛”,会在较短时间内把药量加到较高剂量。有可能药效还没出来,但副作用就已经非常明显了。

这些医生的用药风格不一定是不科学的,主要来自丰富的临床经验。但确实,这很可能会令部分患者、家属猝不及防。

如果患者能坚持,扛过了副作用最大的阶段,后续获得了期待的药效,自然是最好。但有的患者觉得副作用困扰太大了,难以坚持。当然,就算坚持下来了,药物也不是对每一个患者都有效的。

所以,父母带孩子就医时不要一味盲目随大流,一定要提前了解就诊的医生、专家的用药风格,选择适合青少年患者的医生。至于什么医生比较合适?本文后面也会提供一些选择的技巧。

那么写到这里,可能有些家长就明白了。如果想要解决孩子不愿吃药这个问题,就要找到孩子不愿吃药的具体原因,然后针对他们对精神心理障碍、精神科药物和诊疗模式上的认知偏差,进行耐心的解释。

要做到这一步,家长必须具体以下前提:

  1. 第一,父母必须有深刻的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改善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尽量让孩子愿意和自己沟通;
  2. 第二,父母必须积极、努力学习科学的精神心理知识,包括常见的精神心理障碍的心理根源和本质,基本的精神科诊断和治疗模式,主要精神科药物的副作用和应对办法等等。

如果没有这些前提,想让孩子乖乖吃药、加快康复,这几乎难以实现。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精神疾病患者喜欢什么音乐类型

美国经典电影《汉尼拔》大家都不陌生,讲述了 F 特别探员威尔·格雷厄姆以及表面上是优雅心理医生,实际上是食人魔连环杀人犯的汉尼拔莱科特博土的故事剧中汉尼拔的心理变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一个细节是他喜欢听古典音乐。 这个爱好与精神疾病有没有关联昵一项新的研究发现,精神疾病患者并不特别喜欢古典音乐,而是更钟情于说唱音乐。 Blackstreet 的 No Diggity"和 mem 的 Lose Yourself”等歌曲都与更高的精神病学分数相关。相比之下, Knack 的“ My Sharona”和 Sia 的“ Titanium 等流行歌曲与最低水平的精神病有关研究者对 200 人播放了 200 首不同类型的歌曲,测试他们的喜好程度,同时进行了精神疾病的测试研究人员希望这种类型的音乐测试有助于识别精神疾病患者。该研究的第一作者 Pascal Wallisch 博士认为,可能会从音乐铖列表中排除精神病患者。该小组将进行一项更大的研究,以确定歌曲类型是否可以预测潜在的精神疾病。 纽约大学研究人员进行的这项研究目前尚未公布,他们现在希望通过更大的研究来验证结果

吴华龙

主治医师

瓦房店第四医院有限公司

157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安眠药用久了,有什么办法摆脱它?

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人经常出现失眠,出现失眠以后就要去医院就诊,这时候医生可能会给患者用一些安眠药,而用了安眠药人的睡眠的确会改善,一旦改善就导致人们觉得安眠药是一种治疗失眠的“特效药”,这种特效药在失眠的时候就一定有用,就是这样的认识导致人们反复使用安眠药,最后产生了依赖性。 那么产生安眠药依赖的人,怎么离开它呢? 首先既然已经依赖,那么目前肯定是要继续使用的,不能突然骤停,骤停可能会马上出现失眠症状,甚至有可能出现一些戒断症状,焦虑、心慌、胸闷等不适,那么正确的方法是逐步减量,比如你现在用的是 2 片安眠药,那么如果你的睡眠情况很好,就可以减量了,最安全的方式是减半片,过 1 周睡眠情况还可以,就可以再减半片,以此类推,半片的时候减为四分之一片,之后维持一段时间后可以减为八分之一片或者换成中成药来替代,最后就可以停药。但是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停药后失眠再次来袭的时候就可能需要再次用安眠药,其实这种情况下是可以用的,因为你以前对安眠药敏感,你的内心首先就已经有点依赖了,可以小剂量的用几天,短期睡眠改善后就可以停用,避免再次依赖。 安眠药依赖在我们这个社会已经不是什么敏感话题了,有些人可能经常把这种药伴随在左右,感觉离开安眠药自己就不行了,事实上更多的可能是存在心理依赖,最好找医生帮助你慢慢的离开安眠药,要合理的去离开。

吴华龙

主治医师

瓦房店第四医院有限公司

146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对付失眠,有以下四方面需要特别注意

1、放松心情。应避免过度紧张、兴奋、焦虑、抑郁、愤怒、担忧等,保持心情舒畅,以放松的、顺其自然的心态对待睡眠; 2、生活规律。按时作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晚餐不宜过饥、过饱,宜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睡前不饮浓茶、咖啡等。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3、治疗需有耐心。失眠的治疗需要一个长期调理的过程,尤其顽固性失眠,治疗不易,而且复发率高,需要患者的耐心和恒心,需要坚持治疗,积极配合,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4、避免诱发因素。如果有明确的诱发因素,例如一些不顺心、不开心的烦心事,或者存在勉为其难的工作,或者一些不良生活习惯,请尽快放下。需知深情牵挂,良医弗为。

吴华龙

主治医师

瓦房店第四医院有限公司

1477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