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当你遇到吃安眠药自杀的患者

当你遇到吃安眠药自杀的患者
发表人:张帅斌

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非常常见,似乎为自杀者所钟爱的自杀工具,我们都知道,苯二氮卓类药物不像锂盐,其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差较大,一般治疗剂量下很少发生中毒的情况,发生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大多为自杀者,是服药自杀的首要原因。

对于处理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这一急救技能,你了解多少呢?

问诊要点

  • 询问家属家中常备药物的名称,可能服药的药物以及大致的剂量。
  • 是否带上了病人身边盛放药物的容器或包装盒?
  • 询问服药的大致时间。
  • 询问发现时患者的状态,有无发生呕吐,性质如何?
  • 患者药物中毒时的所处体位,是否存在摔伤?
  • 是否合并严重的躯体疾病,如肝肾功能不全,慢支,肺气肿,冠心病等。

体格检查

首先需要检查患者的意识状态,是否发生了昏迷?

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体温。

瞳孔是否异常?

患者的心肺、腹部是否存在异常体征?

神经系统是否存在异常?

精神检查

患者是否发生了意识障碍?

是否出现明显的激越?

是否存在错觉,片段的幻觉妄想?

辅助检查

测血药浓度、血尿便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心电图。

中毒程度判断

轻度中毒: 患者意识清醒或嗜睡状态,头痛、眩晕、反应迟钝、共济失调、言语含糊,脉搏、血压、呼吸、瞳孔均匀无明显变化。

中度中毒:意识模糊或呈浅昏迷、脉搏稍快、血压正常或偏低, 瞳孔直径 2 mm-3 mm,对光反应迟钝, 腱反射消失,角膜反射存在,呼吸稍浅慢。

重度中毒: 患者处于深昏迷状态,脉搏增快,血压下降,呼吸减慢, 四肢发绀,瞳孔缩小,对光反射消失。

诊断要点

家中的苯二氮卓类药物大量减少。通过测定苯二氮卓类药物的血药浓度证实。

排除相关躯体疾病所致意识障碍或昏迷,如心脑血管意外、肝功能衰竭。

紧急处理

催吐:催吐适用于服药剂量小、意识清醒且合作的患者,先喝下 300~500 mL 的清水或温水,然后用压舌板或手指刺激咽喉催吐,可反复几次。需要注意的是,严重中毒者严禁催吐。

洗胃:适用于不合作或无法合作的患者,从口活鼻插入粗胃管,液体总量以控制在 10 L~20 L(液体量过多会导致胃扩张,容易增加毒物的吸收),反复冲洗,直至液体清亮为止。

导泻:可使用硫酸钠或甘露醇来导致。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使用硫酸镁来导泻,因为苯二氮卓类药物之后,胃肠蠕动减慢,若使用硫酸镁来导泻,会导致其在消化道滞留时间过长从而被吸收,然后镁离子具有加重中枢神经抑制的作用。

输液和利尿:输液和利尿能促进药物排泄,只有在补足血容量,血压稳定是才可用利尿剂,高渗葡萄糖也有利尿的作用,一般先静脉滴注高渗葡萄糖,而不另加利尿剂。

特效解救药:氟马西尼是苯二氮卓类药物的拮抗剂,能通过竞争抑制苯二氮卓类受体,从而阻断苯二氮卓类药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作用。

预防并发症

压疮和坠积性肺炎:对于昏迷的患者,需要注意压疮和坠积性肺炎,需要平时多翻身和叩击背,保护皮肤。

肺水肿:使用激素地塞米松和抗感染。

上消化道出血:给予止血。对于中毒较重的患者,需要使用抑酸剂来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电解质紊乱。

如果要有精神疾病的治疗和咨询,可以加入的微信给予大家帮助,微信号 zsb956055988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苯并二氮卓基类安定药(卓有草头)药物反应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苯并二氮卓基类安定药(卓有草头)药物反应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73岁的张奶奶有高血压、糖尿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每天100毫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前段时间,张奶奶突然感觉剧烈头痛、呕吐,且言语不清,一侧肢体没有力气。

     

    家人赶紧送张奶奶去医院看急诊,头颅CT检查,结果显示脑出血,量约5ml!询问病史,结合他目前血压、血糖等化验检查,初步确诊为阿司匹林导致的脑出血。这个案例告诉大家,虽然阿司匹林是比较安全的经典药物,但是长时间也有可能会导致脑出血的风险。

     

     

    为什么阿司匹林有导致脑出血的风险?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和血栓素的形成,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是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基石。很多老年人由于血管弹性降低,储备能力下降,常会导致血栓的形成而引起脑血栓及脑梗死。

     

    对于老年脑部血栓的预防,临床多会采取保守的药物治疗,首选的药物就是采用阿司匹林来防止血栓形成。但长期使用阿司匹林会带来副作用,脑出血就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阿司匹林为什么会导致脑出血?这可能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抑制环氧化酶-1的失活,进而阻断血栓素A2生成,最终完成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导致患者凝血功能下降,最终发生脑出血。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出血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1)有三类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导致脑出血的风险较高,如需要服用大剂量阿司匹林的患者、肝功能不全或肝功能衰竭的患者以及存在着一些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这三类患者要慎用阿司匹林,服用时可能需要减量,实在需要使用,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密切监测相关指标,按医生交代的用法用量服药。

     

    2)正在进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存在幽门螺杆菌阳性、七十五岁以上高龄患者、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及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如双氯芬酸、布洛芬)的使用情况,建议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或H2受体阻断剂(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预防治疗。

     

    3)肾损害患者;严重的肝功能障碍患者;对其他镇痛剂、抗炎药或抗风湿药过敏的患者;花粉性鼻炎、鼻息肉或慢性呼吸道感染(特别是过敏性症状)的患者;同时使用抗凝药物(低剂量肝素治疗除外)的患者;支气管哮喘患者;慢性或复发性胃或十二指肠病变患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者;痛风患者等慎用阿司匹林。

     

     

    除了上述3点注意事项,孕期服药也需特别谨慎,因为动物试验在妊娠头三个月应用阿司匹林可致畸胎,在妊娠后三个月长期大量应用阿司匹林可使妊娠期延长,有增加过期产综合征及产前出血的危险。

     

    在妊娠的最后两周应用,可增加胎儿出血或新生儿出血的危险,在妊娠晚期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也有可能使胎儿动脉导管收缩或早期闭锁,导致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及心力衰竭。另外,儿童或青少年服用可能发生少见但致命的瑞夷综合征。

     

    那既然阿司匹林有脑出血风险,为何医学界还一直推荐阿司匹林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呢?这是因为大数据统计表明,阿司匹林导致脑出血的发生率非常低,如果不用阿司匹林则导致脑中风的几率要多得多,权衡利弊,使用阿司匹林的获益远大于风险,因此还是需要继续使用。

     

    而且只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正确地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记住以上注意事项,大部分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是不会有发生脑出血的风险,且能从服用阿司匹林中获益更多。

  • 外科手术是一种极具威胁的应激因素,它常使外科病人在手术前产生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表现为术前1天或数天睡眠质量差,情绪复杂,烦躁,病人普遍存在焦虑和恐惧等心理危机。

     

     

    外科病人麻醉前的心理危机不可避免地会引起病人及其家属强烈的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这种应激反应太过强烈,可能会影响到、循环、内分泌等多种系统,严重干扰了手术、麻醉的顺利进行,影响到病人的治疗效果,因此如何正确地分析病人的心理危机,并在手术前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就是一个重要课题。

    麻醉药使用前的心理危机有什么原因?

    1.造成麻醉前手术病人心理危机的原因:

     

    关注手术效果、预后及相关并发症;

     

    对于麻醉效果及其并发症的担忧,特别是对于有不良麻醉史或平素怕痛的病人更明显;

     

    儿童是特殊的群体,离开父母的不习惯,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害怕和害怕打针等,年长的病人可能会考虑到自己的情况、疾病和经济负担;

     

    有些病人在暴露其手术部位时会产生羞涩、紧张心理,尤其在需暴露隐私部位时,表现得更加明显等,也可能造成或加重病人的心理负担。

     

    2.造成麻醉前手术病人心理危机的原因:

     

    术中可引起病人躯体功能障碍,甚至社会角色改变等;

     

    医疗费用高,特别是经济条件差的家庭表现明显,家庭关系不和谐,家庭、配偶的关心、关心、理解和体贴不足,会给患者带来心理危机或恶化

    麻醉品心理危机的危害有哪些?

     

    麻醉科病人心理危机对正常生理功能的影响。

     

    麻醉前心理危机对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影响,降低机体抵抗力,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性产生不良影响,给工作带来困难,麻醉前过度紧张现象常发生在手术中,肌肉特别紧张,给手术带来一定的难易度和风险,给手术管理带来麻烦,增加药物量,使用更多种类的稳定镇静药、麻醉镇痛药等

     

    2.麻醉前手术患者过度心理危机对疼痛阈值的影响:

     

    焦虑不安,恐惧,缺乏自信和不良的周围刺激都会影响病人的疼痛阈值,过多的焦虑不安会过度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影响麻醉和手术的效果。

     

    焦虑程度愈重,机体的痛阈愈低,心理高度恐惧者对疼痛的敏感度与高;此外,痛阈值的降低还会增加病人的痛苦经历,不仅不利于术后康复,而且可能增加对下一次手术的恐惧。

     

    3.手术病人麻醉前精神危机过度的其他影响:

     

    精神紧张会影响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延迟伤口愈合的过度紧张会影响胃肠蠕动,增加术中呕吐和误吸地风险,延长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不利于术后康复。

    外科病人麻醉前心理危机的成因及危害有哪些?

    外科手术是一种极具威胁的应激因素,它常使外科病人在手术前产生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表现为术前1天或数天睡眠质量差,情绪复杂,烦躁,病人普遍存在焦虑和恐惧等心理危机。

     

    外科病人麻醉前的心理危机不可避免地会引起病人及其家属强烈的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这种应激反应太过强烈,可能会影响到、循环、内分泌等多种系统,严重干扰了手术、麻醉的顺利进行,影响到病人的治疗效果,因此如何正确地分析病人的心理危机,并在手术前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就是一个重要课题。

    麻醉药使用前的心理危机有什么原因?

    1.造成麻醉前手术病人心理危机的原因:

     

    关注手术效果、预后及相关并发症;

     

    对于麻醉效果及其并发症的担忧,特别是对于有不良麻醉史或平素怕痛的病人更明显;

     

    儿童是特殊的群体,离开父母的不习惯,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害怕和害怕打针等,年长的病人可能会考虑到自己的情况、疾病和经济负担;

     

    有些病人在暴露其手术部位时会产生羞涩、紧张心理,尤其在需暴露隐私部位时,表现得更加明显等,也可能造成或加重病人的心理负担。

     

    2.造成麻醉前手术病人心理危机的原因:

     

    术中可引起病人躯体功能障碍,甚至社会角色改变等;

     

    医疗费用高,特别是经济条件差的家庭表现明显,家庭关系不和谐,家庭、配偶的关心、关心、理解和体贴不足,会给患者带来心理危机或恶化

    麻醉品心理危机的危害有哪些?

    麻醉科病人心理危机对正常生理功能的影响。

     

    麻醉前心理危机对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影响,降低机体抵抗力,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性产生不良影响,给工作带来困难,麻醉前过度紧张现象常发生在手术中,肌肉特别紧张,给手术带来一定的难易度和风险,给手术管理带来麻烦,增加药物量,使用更多种类的稳定镇静药、麻醉镇痛药等

     

    2.麻醉前手术患者过度心理危机对疼痛阈值的影响:

     

    焦虑不安,恐惧,缺乏自信和不良的周围刺激都会影响病人的疼痛阈值,过多的焦虑不安会过度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影响麻醉和手术的效果。

     

    焦虑程度愈重,机体的痛阈愈低,心理高度恐惧者对疼痛的敏感度与高;此外,痛阈值的降低还会增加病人的痛苦经历,不仅不利于术后康复,而且可能增加对下一次手术的恐惧。

     

    3.手术病人麻醉前精神危机过度的其他影响:

     

    精神紧张会影响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延迟伤口愈合的过度紧张会影响胃肠蠕动,增加术中呕吐和误吸地风险,延长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不利于术后康复。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治疗失眠是很困难的事情。

     

    失眠也叫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倦思虑,病后或年迈体虚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不寐。如果病情单纯,病因简单,例如胃部不适,身体疼痛导致的不寐,消除病因后,不寐很快就能得到解决。

     

    如病情复杂,则需要找准病因,随证治之,若是桂枝证的适应症,运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若是柴胡证的适应症,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若是半夏证的适应症,用温胆汤加减,若方证对应,多会取得不错的效果。可用来加减的药物就很多了,比如酸枣仁,磁石,栀子,夜交藤,牛角腮,远志,合欢皮,柏子仁等等。

     

    但无论我们怎么辩证,都会发现一类病情顽固的失眠患者,他们多半掺杂了情志因素,所以即使辩证准确,他们的失眠依然难以痊愈。这类患者可以尝试加用一种浓郁的西洋药引,用自然的芬芳,舒缓患者的情绪,抚慰患者的心灵。这种药引是如此浓郁,有时数万朵花才能蒸馏出珍贵的几克。但这种药引的使用又如此简单,大家都能学会。 现在,我开始介绍这种特别的药引。

     

    器物准备:

     

    精油瓶

     


     

     沐浴桶

     

     

    生活准备:

     

    尽量将吃饭的时间提前;睡前少喝水;不要在卧室看电视、手机、书;下午四点后,避免在和咖啡,茶,以及所有含苏打水和咖啡因的饮料;不能喝酒;把电子钟和会响动的电器从卧室移开。

     

    治疗失眠的沐浴配方1:

     

    安息香精油 4滴 、肉豆蔻籽3滴 、罗马洋甘菊2滴。三味精油,混合,装入精油瓶,制作成复方精油。将3-5滴复方精油溶入5ml植物油中。倒入升满水的沐浴桶中。然后开始沐浴和享受吧。

     

    治疗失眠的沐浴配方2:

     

    快乐鼠尾草3滴 、岩兰草2滴 、缬草1滴 、薰衣草2滴。四味精油,混合,装入精油瓶,制作成复方精油。将3-5滴复方精油溶入5ml植物油中。倒入升满水的沐浴桶中。然后开始沐浴和享受吧。

     

    治疗失眠的加湿器配方:

     

    薰衣草精油1滴 、马郁兰精油3滴、 罗马洋甘菊3滴 、缬草1滴。四味精油,混合,装入精油瓶,制作成复方精油。将3-5滴复方精油倒入加满水的加湿器中,第一次千万不要滴入太多精油,以避免反而成为一种兴奋剂。加湿器可以开上一整天。

     

    注意事项:

     

    1、卧室通风要良好;

     

    2、沐浴的水要用温水,温度要舒适,不要过冷或者过热;

     

    3、一定要选用100%纯质精油,也就是由蒸馏法、溶剂萃取法、压榨法、浸软法或吸脂法提炼出来的天然植物精华,千万不要用非纯质精油;

     

    4、对花过敏者慎用;

     

    4、忘记你的烦恼,请记住,你正在享受。

  • 速效救心丸对于很多人,特别是老年人或者心脏不好的人来说都十分熟悉。速效救心丸主要用于祛瘀止痛、行气活血,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从而起到缓解心绞痛的作用。所以常被认为是能够快速治疗心绞痛患者的救命药,也是很多冠心病患者家庭常备的一种药。

     

    有学者进行《速效救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及机理研究》,采用用单盲随机对照,速效救心丸治疗组430例,复方丹参滴丸对照组70例,观察两组对心绞痛速效止痛时间,量效,证效关系及中效治疗作用。结果发现两者在起效时间,心电图改善,心绞痛改善,硝酸甘油停减率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速效救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很多人都认为,速效救心丸作为缓解心绞痛的中成药,就没什么副作用!事实上并非如此,绝大多数的药物包括中成药,多少都会有一些不良反应,只是发生率高低的问题。近日,国家药监局就发布了速效救心丸相关的公告,对其说明书的“不良反应”“警示语”“注意事项”和“禁忌”统一进行修订。

     

    速效救心丸说明书修改了哪些部分?

     

    国家药监局要求,修订说明书应该按照相应说明书修订要求进行。此前的速效救心丸说明书中并没有任何警示语,其中,禁忌项和不良反应都为“尚不明确”。由于速效救心丸具有行气活血作用,孕妇应用此药物就会增大先兆性流产的几率。

     

    因此,此次修订说明书要求显示,说明书中应增加一项警示语—孕妇禁用;在不良反应这一方面,不良反应监测数据也显示,该药品可见头痛、头晕、口干、恶心、呕吐、乏力、瘙痒、皮疹、潮红、过敏等不良反应,因此不良反应项应该由尚不明确增加上述这些不良反应;同时,禁忌项应由尚不明确增加—对该品或者所含的成份过敏者禁用以及孕妇禁用。

     

    心绞痛心梗急救时该如何选药?

     

    心绞痛发作通常是指当心脏动脉血管出现严重狭窄时,然后在一些刺激因素下,比如暴饮暴食、运动、劳累、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发生的。主要表现为胸闷憋气、胸痛、心前区疼痛等不适症状。心绞痛常会诱发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等疾病,严重时甚至会发生猝死。

     

    目前,对于治疗心绞痛来说,最有效的药物就是硝酸甘油。硝酸甘油是一种常见的西药,见效速度快,并含有一些挥发成分。因此,心绞痛心梗急性发作时,可以舌下含服。心绞痛急性发作时,要在最短时间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基本上能缓解大约93%的心绞痛患者。

     

    但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比如颅内压增高、青光眼、严重贫血患者。对于会出现低血压的心梗患者来说,也不适合含服硝酸甘油。另外,如果没有硝酸甘油或者有禁忌症无法使用硝酸甘油时,可以使用速效救心丸或者复方丹参滴丸,但用时也一定要注意这些药物的禁忌,不能盲目用药!

     

     

    结语

     

    总之,速效救心丸作为心血管经典中成药,如果病情需要,该用的时候还是要用,但客观比较其和硝酸甘油的效果,还是稍逊一筹。同时,我们没有必要宣传中成没有什么副作用,当然,也没有必要刻意夸大药物的副作用,要客观理性地看待问题。

     

    参考文献
    [1] 石越,王亮,邹阳.静滴硝酸甘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08,19(4):236-236.
    [2]任桂芝,蔡智荣,徐传金等.静滴硝酸甘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3(06):369-369.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山东读者于女士问:我今年76岁,失眠50多年,入睡困难,早醒,做噩梦,一直吃安眠药,近年来伴有严重的焦虑,医生给开了奥氮平,吃了3个月,现在血脂高,尿酸高,吃之前这些指标都正常,我认为都是药物的副作用,现在虽然能睡着觉,但考虑到药物的副作用,打算停了。请问有没有既有效又没副作用的药?

      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吴承京解答: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偶尔、短暂的失眠对人影响不大,但慢性、长期的失眠则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奥氮平属于抗精神病药物,虽然有较强的镇静作用,但一般不用于治疗失眠。奥氮平可能影响人体的糖脂代谢。结合您目前的状况,如果打算停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减量,直至停用。

      对于药物的选择,安定等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因有肌肉松弛、共济失调等副作用,不太适合老年人。目前在临床上,非苯二氮卓类安眠药物的应用较为广泛。其中右佐匹克隆用于治疗慢性失眠,可增加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减少夜间觉醒和早醒,您可以尝试使用。此外,考虑到您目前伴有严重的焦虑,也可以选择曲唑酮治疗。曲唑酮有较明显的镇静催眠作用,近年来常用于治疗原发性失眠、焦虑抑郁相关失眠等,可以缩短入睡时间,减少夜间觉醒次数,并能够改善焦虑和抑郁,因没有依赖性,可以长期使用。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没副作用的药”是不存在的,无论右佐匹克隆还是曲唑酮都有各自的副作用。老年人多患有一些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用多种药物,所以更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以及药物间相互作用的问题。因此,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用药。

  • 幽闭恐惧症患者进入特殊的密闭环境,如进入电梯、车厢、机舱、剧场等室内场馆就会出现紧张、焦虑、心慌、想要逃跑回避。以女性居多,约是男性的2~3倍,发病高峰年龄在25~30岁左右,终生患病率为6%左右。幽闭恐惧症患者接受及时且适当的治疗,预后一般良好,不及时治疗严重者可并发其他心理疾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患者通常很少复发,若好转后再次出现密闭空间恐慌或心慌、胸闷不能缓解需及时复诊。

     

     

    一、幽闭恐惧症好发于哪些人?

     

    有幼年心理创伤者:过分粗暴或压抑的环境,也会使人的正常心理发育受到扭曲,对外界事物出现错判或误判,产生恐惧。
    有家族遗传倾向者:幽闭恐惧症具有高度的家族聚集性,例如遗传的性格脆弱性,有些人天生紧张而显神经质。他们最易产生恐惧感,患此病后偏于高度内向、固执、敏感多疑、心胸狭窄,常表现为胆小、怕事、害羞及依赖性强。


    二、幽闭恐惧症患者日常如何护理?

     

    克服幽闭恐惧症需要学习放松,适当控制焦虑,更多地与他人交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来转移注意力。在天气比较好的情况下,可以去户外放松下心情,也要进行自我克制。增强自己的安全感与自信心,增强自己的心理素质。同时进行一些放松训练,能及时的调整好自己的紧张情绪,试着慢慢地进入到让自己恐惧的幽闭环境,一步一步的,慢慢地进行脱敏。本人和亲属应及时注意观察如出现密闭空间恐慌或心慌、胸闷不能缓解需及时就医。本人应增强自己的安全感与自信心和自己的心理素质,训练自己调整紧张情绪的能力。亲朋好友应耐心引导,切勿强制,逐步脱敏。

     

    特殊注意事项:当出现严重恐慌表现如呼吸困难、头晕、出汗不能缓解时,应立即离开封闭环境,必要时采取急救措施。

     

    三、如何预防幽闭恐惧症?

     

    幽闭恐惧症成因较复杂,尚不能从根本上预防这一疾病,但可尽量避免一些致病因素,降低发病的风险。

     

     

    早期筛查:对有幼年心理创伤者如在过分粗暴或压抑的环境中长大和有家族遗传倾向者应注意观察自身表现,有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预防措施:从小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正确引导、教育孩子,增强其自信心与安全感,增强心理素质。童年有心理创伤经历要及时疏导、治疗。避免让精神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心理压力大时,应寻求多种途径缓解压力,如与好友多沟通等。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如开朗、乐观、自信等,帮助孩子减轻压力,寻找正确的减压方法,应进行正面引导,创造积极良好的成长环境。

  • 被害妄想症的患者一般不会自己去就医,所以家属要带患者积极就医,并密切关注其病情发展,要支持鼓励患者,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抗精神病类药物使用时要谨遵医嘱,避免其副作用。

     


    一、被害妄想症需要和哪些疾病注意鉴别

     

    偏执性精神病:在无任何诱因的情况下发病,妄想系统固定,内容有一定逻辑性,但无原发者,预后欠佳;被害妄想症是长期持续性的妄想行为,持续3个月以上,妄想内容无逻辑性。
    应激相关障碍:患者在接受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影响下发病,症状内容与心理创伤有密切联系,并在一般关系密切的人中间并不存在相同妄想的病例。在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消除后,症状可很快缓解,病程一般较短;而被害妄想症病程较长,以此可鉴别。
    情感性精神病:该病主要是情绪低落或兴奋,也会出现被害妄想,但不是主要表现,通过临床典型表现就可以鉴别。
    精神发育迟缓伴发精神障碍:幼儿出现精神发育迟滞或者精神障碍时会直接表现出对外界的反应不敏感,出现口齿不清或者目光呆滞等现象,由此可以鉴别。


    二、被害妄想症患者应如何护理?

     

    此病病程多呈持续性,有的可终生不愈。部分患者老年后由于体力与精力日趋衰退,症状可有所缓解。少数患者经治疗后可有较好的缓解。被害妄想症的治疗时间较长,家属要密切关注患者表现,一般3个月复诊一次。被害妄想症大多缺乏自知力,但不发病时状态与常人无异,因此家属应密切观察患者状态,不刺激患者,必要状态下需适当进行监管。

    日常护理:被害妄想症患者不发病时与常人无异,因此家属应注意特殊状态下的患者,如有敌意、攻击、自杀隐患的患者,此类患者有必要进行适当的监管和强制性住院治疗。家属应注意,日常与患者沟通时,不要支持、反对或质疑患者的妄想信念,也不要试图让患者立马改变他的想法。

    病情监测:妄想症的患者依从性很差,所以家属一定要监督患者服药,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特殊注意事项:抗精神病类药物都有副作用,所以要注意用量,用药谨遵医嘱。被害妄想症患者一般很难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或羞于寻求帮助,从而耽误治疗,所以家属时刻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情况,并加以引导。

  • 你可曾有过这样的经历,用过一些药物之后,明明病已经治好或者症状减轻了,却还想继续用药?亦或者,患病吃药变成了一种心理安慰,不管药物是否不起作用,吃了药,心理上会觉得踏实一些?

     

    这些都是不同程度的药物成瘾的表现,不管是精神依赖,还是身体依赖,或者是身体精神双重依赖(瘾君子对毒品的依赖通常是双重依赖)。

     

    好好服个药,又不是毒品,怎么就成瘾了呢?

     

    通常情况下,出现依赖需在一个长期的过程中产生,这一点与毒品不同。毒品通常使用一次,就欲罢不能了。一些药物长期的刺激大脑,使之产生轻度的新快感,久而久之,精神上就有了依赖。精神依赖在药物成瘾更常见一些。

     

    还有一些药物,比如部分止疼药,因为能止疼,就阻断了身体不适的症状,断了药又会疼,所以对药物就产生了身体上的依赖。身体依赖通常与剂量有关,随着身体阈值的提升,用药量会逐渐增大,才能达到之前相同的效果。

     

    精神依赖和身体依赖,或单独,或一起,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了强化刺激,成瘾的感觉更明显。

     

     

    人为的药物滥用

     

    在镇静催眠类药物,也就是常说的安眠药中,滥用情况最普遍。这类药物可缓解焦虑,增进睡眠,放松情绪。在现代社会,生活和工作节奏都比较快,生活压力大,失眠的人逐渐增多,滥用安眠药现象也日趋严重。

     

    滥用药物的后果之一,就是对药物产生依赖。突然的中断药物,身体会出现明显的不适感。所以判断是否药物依赖了,就是看他在突然中断药物的时候,身体是否会出现明显的不适。

     

    容易依赖的药物又不是毒品,对身体的伤害应该没有毒品那么大吧?

     

    依赖或者成瘾,通常会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也可能导致精神症状的发生。比如精神萎靡、疲惫乏力、抑郁、焦虑、幻觉等等。不同的药物对身体伤害是不一样的。举个例子说明:

     

    安眠药(地西泮)是很典型的长期连续用药可产生依赖性和成瘾性的药物,停药可能发生戒断症状,表现为激动或忧郁。

     

    长期应用会导致减慢,认知能力、记忆力、智力等均衰退。这种情况在老年人身上更加明显,长期服用还有可能会引发老年性痴呆。长期应该可能影响性功能,但通常是非器质性的,大多在停药后能恢复。有严重慢性阻塞性肺部病变的人,长期应用该类药物可加重呼吸衰竭。

     

    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人,本身药物代谢就慢,药物在体内的衰减时间会延长,更容易加重副作用和成瘾性。

     

    其他易成瘾的药物长期应用,还可能造成肝肾毒性。像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会引起肠梗阻,也是精神科常见的一个并发症。#肠道健康关爱月#

     

    药物是治病的,又不能不用,有没有不成瘾的方法?

     

    实际上,药物成瘾主要是滥用所致,不加节制的过度服用导致成瘾。绝大多数药物在正常剂量和规定疗程下使用是不会成瘾的,但一定要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

     

    基本上容易成瘾的药物,目前来看,都有可替换性,也就是说,可以要求医生开具一些不容易成瘾的药物。

     

    但如果考虑风险获益比,一定要使用的话,建议初始用量一定要小,而且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尤其是精神类药品。国家有严格监督管理控制的,一般没有医生的处方是不允许购买的。

     

     

    还有哪些药品,容易产生药物依赖呢?

     

    除了上面提到的镇静催眠药以外,像抗焦虑药、抗抑郁药、镇痛药、精神病药等均可能产生成瘾性,而且部分药物成瘾性很快。

     

    一些比较隐蔽的精神类药品,合法添加在正常药品中,比如咳喘类的药品中,有一些是含有可待因或吗啡的,如久服也有成瘾的可能。

     

    对于精神依赖,好多男士一定深有体会,就是尼古丁(烟草),基本上只产生精神依赖性,而不引起躯体依赖。戒烟戒不掉,其实就是留恋那一种欣快感,嘴巴和手指太寂寞。

     

    中药中也有一些容易成瘾的,比如麻黄、罂粟等,这些物质都是提炼毒品的来源。还要注意的是,含有咖啡因的药品,甚至是食品饮料,久服也容易成瘾。

  • 很多人乘坐大众交通工具上下班时,一定对上班人群或学生睡在车厢里的情景并不陌生。当然,这些上班族也可能因为昨晚看戏或通宵玩网络游戏而睡不好觉。但实际上很多人都在努力地想着睡得很好,但是醒来还是很累。据卫生部称,每十人就有一人患有睡眠障碍症。而且得了睡眠呼吸中止症,除了让你第二天精神萎靡,就更有很多健康危险!

     

    睡觉时的呼吸停顿会使你疲劳

    “睡眠呼吸暂停”是指睡眠时,呼吸常常反复中断,空气因此不能充分进入肺部,使血液中的氧含量下降;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病人会因此睡到一半而突然醒来,进行再次呼吸,这种间歇性的睡眠,有损我们的睡眠品质。

     

    血中的红血球含有血红素,它的主要功能是将从肺部获得的氧气,通过肺运输到全身细胞。细胞器使用氧气制造呼吸来分解营养物质,产生人体所需的能量。但是一旦有了睡眠呼吸暂停症,我们就不能很好地吸收氧气,我们的细胞也不能很好地分解营养物质。所以,当身体能量不足的时候,即使是昨晚睡得再久,早上起来还是会感觉很累。

    睡意停止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不要认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只是让我们在白天总觉得没睡好,有一种叫做“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症状,更有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由于与OSA的关系,病人在睡眠时易缺氧而引发交感神经兴奋,使血压无法下降,影响血液凝固,进而导致心血管疾病,例如:心律失常、代谢综合征、冠状动脉疾病和脑血管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是中风。

     

    与普通人群相比,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患“睡醒后中风”的风险要高出6倍以上。此类中风一般是患者在睡醒后才发现自己身体局部麻痹、无力,需要特别注意,否则容易因误诊误治而延误送医,造成脑中风的黄金时间,造成遗憾。

     

    失眠病人难以自知

    为什么睡眠呼吸中止症被称为沉默的杀手,病人往往感觉不到自己的病,常常自以为睡够了,但却总感觉精神不佳,以后怎么补都不能睡够,导致注意力和记忆力越来越差。如感到睡得再多还是会感到疲惫的话,或者有人在枕边发现异样时,请务必尽快就医。

  • 没有人喜欢漫长又难熬的夜!

     

    沾枕头就睡的状态,是体力劳动年代的常态。

     

    现代人经历着繁忙的白日,本该好好休息的。但晚上躺下就想娱乐会儿,“某音,某某视频,某站”一打开,翻起来就没完没了,慢慢发展成了“报复性熬夜”。

     

     

    久而久之,这些人白天醒不了,晚上却睡不着,不得不靠传说中的“安眠药”来维持。

     

    但是,安眠药用不对,不但会成瘾,还会有损健康…

     

    今天,我们就邀请到了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张卫华老师,为大家讲讲安眠药的那些事儿。

     

    不是安眠药,是催眠药!

     

    在医学专业里,治疗失眠改善睡眠状况的药物被称为“催眠药”。

     

    而不是更被人熟知的“安眠药”,一字之差的专业含义却是大不相同的。

     

    这类药物的基本作用是加快入睡,也就是缩短睡眠潜伏期,同时延长睡眠时间,提高睡眠的主观感受。

     

    但是大家应该对催眠药的效果有合理的预期,避免因过于依赖或者“成瘾”。

     

    “任性吃”,不可以

     

    首先,催眠药都是处方药物,任何处方药物的使用,都有复杂性,都需要配合医嘱

     

    其次,我们目前使用的催眠药都有一定药物依赖性,存在发生药物依赖的潜在风险,属于“第二类精神药品”,国家对这类药物进行较严格的管理控制,只允许凭处方在医院购买。

     

     

    第三,失眠非常常见,但也很复杂,它首先是一种临床症状或综合征,患者都说是失眠,背后的疾病却不尽相同。

     

    催眠药是帮助病人入睡并延长睡眠时间,但对其他的疾病,比如焦虑、抑郁情绪,就没有治疗作用了。

     

    用催眠药,有3大原则

     

    催眠药服用的原则有3个:

     

    1. 按需:

    只有在超过平时入睡时间仍不能入睡的情况下再用,服用3-10分钟后去卧床,不论能否入睡,当晚不再加服药量或其他催眠药。

     

    2. 间断:

    在连续使用2-3晚,睡眠基本满意后,就停一次,决定停用的当天,有可能出现难以入睡的情况,此时也不要轻易服用,要带着“大不了熬一夜”的决心按时卧床、按时起床。

     

    睡眠对人健康的意义和食物很类似,即总体上虽然不可或缺,但偶尔一天不睡觉,就像一天不吃饭一样,虽然会有一些不舒服的体验,但不会对健康造成不可逆转的严重损害。

     

    3. 足量:

    足量的意思是一次性服足剂量,但不要自行加量,甚至服用超过说明书规定的最高剂量。

     

    哪种失眠才能用药?

     

    催眠药治疗基本上是对症治疗,患者只要是说“就是单纯的失眠”了,原则上就可以使用催眠药了。

     

    但要强调3点:

     

    1) 催眠药是处方药,属于比一般处方药管理更严格的“第二类精神药品”,因此要在医生处方、观察下使用,尤其是第一次使用一种催眠药。

     

    2) 使用后,要及时向医生反馈疗效和不良反应等情况,便于医生评估,一定要按照正确服药方法来服用。

     

    3) 单纯的使用催眠药,或者换用其他催眠药,甚至是效果不满意时,都要及时复诊,请医生对病情进行下一步评估,在此基础上适当调整方案。

     

    如何避免催眠药依赖?

     

    催眠药虽然存在一定的依赖性和不良反应的风险,但正常使用这种风险并不高,因此不必过分担心。

     

    避免催眠药依赖,关键在于不自行增加服药剂量,包括自行超剂量范围服用一种或者同时服用两种或以上的药物,避免与酒等其他精神活性物质联合服用。

     

    但有种情况,患者表述“离开”药就不能睡的“依赖”,哪怕吃很少剂量的催眠药就能入睡,不吃那一点药就睡不着,这种情况不是真正的药物依赖的表现。

     

    如果是吃那么“一点药”就能保持满意睡眠,是可以继续服用的;但如果情况出现了变化,吃药后的睡眠不能保持满意,就应该及时复诊。

     

    最后,祝广大读者都能“一夜好眠”,安心入睡。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