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李颖飞

治疗脾胃病如何把握脾升胃降原则

治疗脾胃病如何把握脾升胃降原则

升提药在脾胃病中用于脾虚泄泻,经久不愈,中气下陷所致之脱肛,或湿邪外侵,脾阳受遏,清阳不升之泄泻。亦可用于脾虚气弱,无力托举内脏之胃下垂等。常用之升提药如升麻、柴胡、防风、葛根等。古代尚有用羌活、独活者,今已少用。

升麻性味辛、甘,微寒。《本草纲目》曰:“升麻引阳明清气上行,……脾胃引经最要药也,……时珍用治阳气郁遏及元气下陷诸病,……每有殊效。”故升麻乃升提之第一要药;柴胡性味苦、辛,微寒。《本草纲目》曰:“治阳气下陷”;防风性味辛、苦,微温。《本草经》曰:“若随实表补气诸药,亦能收汗,升举阳气,止肠风下血崩漏。”葛根性味辛、甘,凉。《本草经义》曰:“葛根,气味皆薄,最能升发脾胃清阳之气。” “即以脾胃清阳下陷之候,葛根只以升举陷下之气”。上述药物多有疏风作用,故称为风药。因风性上升,可升举下陷之清阳,即“陷者举之”之意。又因风药多燥,燥可祛湿,且风属肝木,湿属脾土,木能克土,故曰“风能胜湿”。因此,应用升提药可达到升清止泻的目的。正如《医宗必读》所云:“……曰升提,气属于阳,性本上升,胃气注迫,辄尔下陷,升柴羌葛之类,鼓舞胃气上腾,则注下自止。又如地上淖泽,风之即干,故风药多燥,且湿为土病,风为木药,木可胜土,风亦胜湿,所谓下者举之是也。”

《菊人医话》有“按东垣用升麻以升脾阳,每嫌其过。天士改用防风比较稳妥。”之说。但通观叶氏《临证指南医案》泄泻、痢疾门中,用升提药者凡八例,其中用升麻者竟达五例,可见叶氏并无避嫌升麻之意。结合我们的临床体会,升麻确无升散太过之弊,有人用升陷汤(黄芪 30-60 克、升麻 15 克)治疗脱肛取得很好疗效,其中升麻用至 15 克之多。不过升、防二者同中有异,前者偏于升提,中气下陷者,非防风所能代替;后者偏于疏风,腹痛、肠鸣者,亦非升麻所能及。

同时尚须注意,升提药必须与补气药同用,方可取得疗效。因为之所以出现中气下陷者,乃因脾气不足所致。故治疗时定当标本兼顾方可获效。胃下垂(包括其他内脏下垂)者,并非短期服药所能奏效,惟有坚持长期用药,使体质逐渐改善,方可获得效验。马教授曾治疗一 50 余岁女性患者,患有重度胃下垂、三度子宫脱垂。初诊时骨瘦如柴,由家人搀扶就诊,面黄肌瘦,纳谷甚少,食入胀甚。乃先予健脾消导,理气升提之轻剂,待胃纳稍增,则逐渐增大剂量,黄芪曾用至 45-60 克,标本兼顾。所幸其能坚持服药,经二年余治疗下垂之子宫已升至正常,体重增加数十斤之多,诸症消失,一如常人。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化湿方法的运用

湿气按照夹杂邪气不同最常分为寒湿、湿热、湿热。按照生成途径不同又可分为外湿、內湿。但万变不离其宗,治疗起来不离三大法则。《素问·至真要大论》云:“湿淫所胜,平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朱丹溪主张:“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金匮要略》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综上所述,治疗湿气有健脾燥湿、利小便、温阳化气等方法。”遇到不同分类的湿气,要兼顾治疗,如寒湿要侧重温阳,湿热要温清并用且针对比例各有侧重,暑湿要兼顾解暑等 。

李颖飞

主治医师

河北燕达医院

155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喝了红豆薏米水,湿气并没有得到改善呢?

不得不承认,红豆薏米水确实有祛湿气的效果,早在《神农本草经》就有记载,薏苡仁能健脾胃、消水肿,久服可以轻身益气;红豆能利水、消肿、健脾胃,养炎夏火旺之心,二者为药食同源之品,购买加工较为容易。 这个小验方祛湿的途径主要是利小便,红豆、薏苡仁和猪苓、泽泻等,都属于甘淡渗湿之品,具有沉降下行利小便的作用,根据《黄帝内经》“在下者,引而竭之”,用其健脾同时以利小便,导湿下行而消阴邪。 但这两个药健脾的作用是很小的,而且性质都偏寒凉,所以服用起来对于祛湿效果比较局限,如东垣提到“用淡渗之剂以除之,病虽即己,是降之又降,是复益其阴而重竭其阳”,就是说这两个药没有升发脾阳的作用,沉降下行的属性不利于脾气的升发也就不利于脾气的健旺,因为脾阳是主升向上向外的,其次他们偏凉的属性又有伤阳助邪之弊端,这也有悖湿邪当以温药和之的治疗原则。但红豆薏米水不是不能选用,要和其他祛湿方法相伴而用。

李颖飞

主治医师

河北燕达医院

162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湿气的来源

为什么会有湿气?湿气是如何发生的? 正常人体内是没有湿气的,但因为气候的变化、饮食结构的影响、生活习惯的改变,我们的体质就发生了变化,如贪凉饮冷、冒雨感寒、过食肥甘厚味、熬夜晚睡、暴饮暴食、缺乏运动、久坐久卧等,均会损伤我们的脾脏,导致脾气亏虚、无力运化,尤其是脾阳不足,使得本该化成水谷精微的精气得不到蒸腾气化反而变成湿气蓄积在体内,这是內湿的根源。 与此相对应的还有外湿,如脾气本为亏虚,皮毛汗孔不够固涩,外界湿气就会通过皮毛孔窍乘虚而入,停留在体内某个部位而发病,从而形成外湿。

李颖飞

主治医师

河北燕达医院

162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