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糖尿病坏疽的病因(一)

糖尿病坏疽的病因(一)
发表人:主治医师毛家玺

1. 大血管病变:

糖尿病患者易发生动脉硬化和大血管病变,导致下肢缺血。

2. 微血管病变: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微循环障碍。

3. 感染:

感染是糖尿病坏疽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容易感染,难以控制。缺血肢体更容易感染,加重局部缺血和坏疽。

4. 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引起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糖尿病合并神经营养不良和缺血性神经炎对患者有一系列不良影响,如血管舒缩功能异常、四肢毛细血管交通支异常张开、血压升高、糖尿病足烧伤等。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糖尿病是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有4.22亿糖尿病患者,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这是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因为糖尿病并非一种可以轻易治愈的疾病,它会对人体健康造成长期的损害。因此,很多人都会问,糖尿病真的可以逆转吗?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逆转”这个词的含义。在医学上,逆转通常指的是将疾病的进程或影响逆转到一个更健康的状态。对于糖尿病来说,逆转可能意味着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或药物治疗,使血糖水平回到正常范围,甚至停止服用药物。

    那么,糖尿病是否可以逆转?答案是: 这取决于糖尿病的类型和阶段

    对于2型糖尿病,一些研究已经表明,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如健康饮食和增加体育活动,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甚至可以达到“逆转”的效果。一项在英国进行的研究发现,通过低热量饮食和体育锻炼,一半的2型糖尿病前期患者在一年内实现了糖尿病的“逆转”。

    然而,对于1型糖尿病,情况就不同了。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被自身免疫系统破坏,无法产生足够的胰岛素,因此需要终身注射胰岛素。目前,医学界还没有找到逆转1型糖尿病的方法。

    此外,对于已经出现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如视网膜病变、肾病变、神经病变等,即使血糖控制得再好,已经发生的器官损害无法逆转。

    总的来说,糖尿病是否可以逆转,取决于糖尿病的类型、阶段以及个体的身体状况。对于2型糖尿病,适当的生活方式改变和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疾病,部分糖尿病前期患者甚至达到逆转的效果。但对于1型糖尿病和已经出现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逆转可能就变得困难了。

    然而,无论是否可以逆转,一旦发现糖尿病,我们都应该积极对待,通过健康的饮食、规律的运动、良好的睡眠和积极的心态和综合管理,尽可能地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糖尿病并不是生活的终点,而是我们需要去面对和管理的挑战。

  • 1、皂角米


    皂角米是皂荚的种子,外号“雪莲子”,性辛、性温,归肺、大肠经。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皂角米里含有丰富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多吃能促进肠道蠕动。而且,皂角米在肠道能吸水膨胀,软化粪便,缓解粪便,预防便秘的效果非常好。

     

    另外,皂角米所含的植物胶原蛋白能稳定餐后血糖,避免餐后血糖快速上升,非常适合餐后血糖高的糖友食用。皂角米可直接泡水饮用,也能炖汤,今天我给大家推荐一款银耳莲子皂角米粥,非常适合高血糖的朋友食用。


    制作方法:


    准备银耳、莲子、皂角米、百合、大枣;将准备银耳泡散,清洗干净后撕成小块备用;往锅里加入适量清水,烧开后加银耳,皂角米、百合,莲子,大枣,继续熬煮;等再次煮沸之后换小火慢熬1个小时左右,即成。


    2、苦瓜


    苦瓜性寒凉,可直接榨汁、熬汤、煎炒。苦瓜的营养极为丰富,有清热解毒、美颜嫩肤、养血滋肝以及降低血糖的功效。苦瓜含有苦瓜素、苦瓜多糖、罗汉果苷、黄酮类物质等好几种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在降血脂、降血糖等方面效果显著
     
    苦瓜可以直接做成苦瓜汁,也可以炒着吃,今天教大家一个特别适合高血糖朋友的食用方法:蒜蓉炒苦瓜。


    制作方法:大蒜拍扁后,切成碎沫;红椒切成菱形片,放在盘里;准备苦瓜2根,切开后,去掉里面的瓜瓤,斜切成片,把苦瓜焯一下水,让苦瓜断生。


    焯过水的苦瓜,倒入盆中,加入食盐,白醋,用手揉搓一会。这样可以进一步的去除苦瓜的苦味。然后用清水,冲洗掉食盐和白醋,挤干水分。


    锅内烧油,油热后,倒入蒜末,红椒,炒出蒜香味后,然后放入苦瓜。加入食盐,味精,加一点清水,可以更好的化开调料,快速翻炒,再加一点水淀粉收汁。

     

     

    3、苦荞


    《本草纲目》记载,苦荞性味苦、平寒,能益气力、续精神、利耳目、降气宽肠,是中老年人最理想的保健食品。糖友们吃苦荞,不光可以泡水饮用,更可以直接做成苦荞米饭。


    制作方法:将大米淘洗干净后放入电饭煲内;再放入洗净的苦荞麦;倒入适量清水后煮熟即可。
     
    4、玉米须


    玉米须可不是用不上的“废料”,其实玉米须还是一味药材,中医认为,玉米须性平和,归膀胱、肝、胆经,煎水服用有利尿之功。所以,玉米须煮水喝,不光能降血糖,还能降低血压、尿酸,缓解水肿。

     


    (1)玉米须茶


    制作方法:玉米剥皮时把玉米须留着,清洗干净,跟玉米一起放入锅内煮,煮熟后,把玉米和玉米须捞出,剩下的汤水就是玉米须茶,可直接饮用。


    (2)玉米须煮鸡蛋


    准备玉米须若干,鸡蛋2个,全部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水煮熟,把煮熟的鸡蛋捞出去皮后再放到锅里煮一会儿,捞出后趁热食用。这种吃法不仅能利尿祛湿,还能平肝清热,疏肝解郁。

  • 最近糖友王大叔跟我们咨询问题,他说自己得糖尿病5年了,一直按医生的指导配合吃药治疗,日常三餐饮食也安排得妥当,也坚持运动锻炼。


    但是最近出现了腿疼的情况,自己的小腿和足部出现持续的疼痛,刚开始以为是自己坐久了,后来经常出现这种情况,于是他想咨询医生,看看究竟是什么原因。


    经过仔细的询问和检查,医生反馈说王大叔的腿疼却是因为运动过度导致的。因此对于糖友经常出现腿疼的情况,多见于以下3种情况,糖友们可以参考下医生的讲解。

     


    糖尿病人为了降糖,走得太多


    除了遵从医嘱外,控制血糖比较常见的策略是“管住嘴 迈开腿”,通过合适的运动,确实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很好地控制体重,尤其是餐后的1~2小时,可以适当运动,帮助患者更好控制血糖,维持健康的体重。


    但是很多糖友,不想用药物控糖,发现运动对血糖有影响后,加大了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持续的长久的过度运动容易损伤肌肉和关节,长期累积,则容易出现腿部疼痛的感觉。


    因此建议糖尿病患者在餐后运动的时间不宜过长,控制在30-45分钟左右即可,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比较合适,没有必要做强度过大的运动。


    建议大家在运动过程中要穿合适的鞋,这样也会帮助减轻下肢所承受的压力,保护关节和肌肉。在运动的过程当中,速度不需要太快,稍微微的出汗就可以了。

     


    糖尿病对血管的损害也会导致腿疼


    如果糖尿病患者长时间血糖控制得不好,出现了血管损害的情况,那么当血管的管腔变得狭窄的时候,血液就会越来越循环不畅,在运动过程当中形成的代谢的废物和杂质就不能被快速带走,长期下来,沉积在肢体远端,就容易造成腿部的不适、发生疼痛、产生酸胀感。


    如果糖友有吸烟的习惯的话,这种情况会变得更加的严重。当病情越来越严重以后,患者会出现间歇性的跛行,就是行走一段时间出现明显的疼痛之后需要休息一段时间,才能慢慢的再次行走,之后再次出现疼痛,从而形成了恶行循环。


    因此,这类情况要及早到医院去进行血管彩超的检查,看看是否是下肢血管是否已经出现了狭窄,严重的情况需要做下肢血管造影,要在专业的医生帮助下科学合理的用药,控制自己的血管病情,同时要在内科医生的帮助下积极地控制血糖,吸烟的患者一定要戒烟,尽量控制自己的饮食,慢慢的将血糖控制住。


    糖尿病神经病变也会导致疼痛


    如果糖尿病患者经常出现腿疼的情况,很可能是糖尿病引起的神经损伤导致的,也就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常见的症状是肢端出现刺痛,麻木感等。


    对于一些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友来说,在缺乏维生素b12的情况下也容易出现这类疼痛现象。因此,糖友们在出现疼痛的时候,可以找医生识别下。


    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控糖不要单纯只凭运动,也要综合饮食用药一起进行,避免发生过劳运动的情况,同时糖尿病人也要明确,糖尿病容易出现血管以及神经的问题,会导致患者出现小腿或者是足部的疼痛,无论疼痛能否忍受,都要及早的去医院进行相应的检查,日常要做好血糖监测,将血糖控制在平稳的范围内。

  •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并发症的一种,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以下是糖尿病神经病变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1.感觉障碍:糖尿病神经病变最早的症状之一就是感觉障碍,包括疼痛、麻木、刺痛、烧灼感等。这些感觉障碍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比如行走、穿鞋等。

    2.肌肉无力: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肌肉无力、萎缩等症状,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导致患者无法正常行走。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糖尿病神经病变还可能影响自主神经的功能,导致心率失常、血压下降、消化系统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等。

    4.足部并发症:糖尿病神经病变还可能导致足部并发症,包括足部溃疡、骨关节病变、足部感染等。严重的时候,可能需要截肢。

    5.假性肌炎:糖尿病神经病变还可能导致假性肌炎,表现为肌肉疼痛、肌肉萎缩等。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导致患者无法正常行走。

    6.心血管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还可能导致心血管病变,包括心肌梗死、心肌病、心力衰竭等。这些疾病可能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

    7.肾脏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还可能导致肾脏病变,表现为蛋白尿、肾功能衰竭等。严重的时候,可能需要进行肾移植或者透析。

    8.眼部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还可能导致眼部病变,包括视网膜病变、白内障、青光眼等。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导致失明。

    9.神经萎缩性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还可能导致神经萎缩性疾病,包括末梢神经病、脊髓病等。这些疾病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行走和生活。

    以上就是糖尿病神经病变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好血糖,定期进行神经病变的筛查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有任何不适,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 糖尿病常常被人称为“甜蜜的负担”。它是一种慢性病,如血糖长期控制不好,身体各系统都会受到损害,也相对容易感染细菌、病毒等病原体。

     

     

    发表在《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上的一项针对55万余名中国人和新加坡华人的研究表明,即便是糖尿病遗传风险高的人,坚持健康生活方式也可显著降低风险。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告诉你让血糖变高的几个指标,并教你远离糖尿病。

     

    受访专家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王世东

    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杨国庆

     

    5大指标与高血糖密切相关

     

    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亚洲人糖尿病增长率直线上升。我国2型糖尿病患病率更是呈爆炸式增长,近30年增长了10倍,已超过1亿,占全球1/4,已然成为全球糖尿病大国。

     

    《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上的这项研究由北京大学等完成,针对55.8万余名成年中国人(51.29万人)和新加坡华人(4.54万人)进行了长达10年调查随访,研究包括体重指数(BMI)、饮食结构、体育锻炼、酒精摄入量、吸烟量。

     

    结果发现,在糖尿病遗传高风险人群中,坚持健康生活方式的人出现2型糖尿病的风险,比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降低了57%,10年标化发生率为2.45%,生活方式不健康者则为7.11%。

     

    与遗传风险高且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相比,遗传风险中等或低的人如果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更低,降幅分别为66%和75%。

     

    2019年,《中国流行病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对我国近50万人进行调查,发现99%的中国人生活方式不健康,均在“慢慢养病”。

     

    数据显示,91.3%的人饮食习惯不健康;47.4%的人体重不健康;41%的人体脂不健康;有吸烟、过量饮酒等不健康习惯的人分别占29.4%和7.4%。

     

    吃得多、营养不均衡是饮食习惯不健康的主要表现。

     

     

    今年4月,上海市公布“不良生活方式排行榜”。调查显示,上海市一般人群常见不良生活方式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

     

    • “久坐不动,缺乏体育锻炼”,占82%;
    • “常吃油炸、烧烤和烟熏食品”,占79%;
    • “三餐不规律,经常不吃早餐或深夜餐食”,占78%。

     

    同时,“久坐不动”也是职业人群“生活方式病”的“第一名”。作为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最高的上海市尚且如此,其他省市可想而知。

     

    此次社会调查特聘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王慧教授表示,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手机、电脑普及,导致人们久坐时间增加、体力活动减少,然而久坐不利于人体新陈代谢,会增加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患病风险。

     

    4个习惯增加患病风险

     

    王世东表示,家族遗传导致的糖尿病比例很低,吸烟、饮酒、缺乏锻炼、不良饮食和肥胖等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糖尿病占到80%左右。

     

    糖尿病可引发心、肾、眼、神经等部位多种并发症,需终身治疗,造成家庭和社会极大的经济负担。这些不良生活习惯又是如何导致糖尿病的呢?

     

    一胖毁所有

     

    杨国庆表示,肥胖是中国糖尿病大幅增加的最主要原因,特别是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

     

    这是由于肥胖会导致代谢紊乱,包括糖耐量低减、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引发糖尿病。

     

    腹部脂肪堆积过多比单纯体重超标的危险性更大,也就是说,腹型肥胖者更易发糖尿病。

     

    吃得太精细

     

    哈佛大学一项研究显示,精制谷物、加工肉类、红肉摄入较多是中国人主要的饮食危险因素。

     

    杨国庆说,精白米面等精制食物会造成血糖急升,增加胰岛素抵抗,降低胰岛素分泌和消解的效率,长此以往导致糖代谢系统紊乱,诱发糖尿病。

     

    久坐不运动

     

    研究发现,中国人的体力活动水平正急剧下降,1991年到2011年间,国人平均身体活动时间下降近50%,预计到2030年,仅体力活动不足这一项就会导致4240万中国人患糖尿病。

     

    杨国庆指出,缺乏运动减慢脂肪分解,降低胰岛素受体数目,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胰岛素抵抗。与不良饮食一样,长期不运动也是糖尿病防治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之一。

     

    烟酒不离手

     

    研究表明,戒烟和禁酒都可降低2型糖尿病发生风险。

     

    烟草会增加胰岛素抵抗,不仅提高糖尿病发病风险,还会导致糖尿病病情加重,诱发心血管、微血管病变等并发症。

     

    过量饮酒影响糖代谢,引发胰岛损伤,与糖尿病发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及时戒酒可降低糖尿病发病,反之,则会增加糖尿病风险。

     

    至少养成一个好习惯

     

    杨国庆表示,近年来,我国居民健康素养一直在稳步提升。2018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已升至17.06%,但很多理念并未真正落实在实际行动中。

     

    希望大家对自己的健康负责,积极主动地减少和纠正不良健康生活方式,远离糖尿病。

     

    1.控制腰围

     

    《中国糖尿病防控指南》规定,成年人BMI应控制在18.5~23.9之间。体重指数(BMI)=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糖尿病高风险人群应每年至少评估2次体重指数,保证其在正常范围内。

     

    另外,每个月要测量一下自己的腰围,男性腰围在85~90厘米为腹型肥胖前期,大于90厘米为腹型肥胖;女性腰围在80~85厘米之间为腹型肥胖前期,大于85厘米为腹型肥胖。

     

     

    如有肥胖和超重情况,要及时调整饮食,多做运动。

     

    2.饮食科学

     

    合理饮食的原则是营养平衡、食材多样、控制热量、结构合理、高纤维素、低盐低糖。

     

    糖尿病高风险人群,应保证蛋白质占全天热量的15%~20%,脂肪占20%左右,碳水化合物占50%~60%;

     

    糖尿病前期患者可适当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量。

     

    同时,要减少精制主食摄入,用全谷物或杂豆类代替白米白面等精制谷物,增加水果、蔬菜、坚果、低脂乳制品、鱼类和海鲜的摄入,减少加工肉类和含糖饮料摄入。

     

    从中医养生保健角度讲,宜多食用益气健脾的食物,如黄豆、白扁豆、鸡肉等。

     

    平素畏冷、舌淡胖嫩的阳虚体质,宜多食牛羊肉等温补阳气的食品,少食梨、西瓜等生冷寒凉食物。

     

    手足心热、舌红少津的阴虚体质,宜多食瘦猪肉、鸭肉、绿豆、冬瓜等滋阴润燥的食物,少食羊肉、韭菜、辣椒、葵花子等温热易“上火”的食物。

     

    3.坚持运动

     

    根据个人年龄、性别、体能等特点量力而行,进行有规律的适量运动,可进行每周3~5天,每天30分钟的慢跑、快走、游泳等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运动时,心率应控制在最大心率(运动时最大心率=220-年龄)的60%~70%,以全身发热、微微出汗为宜。

     

    同时,坚持循序渐进原则,避免高强度、高对抗性运动。

     

    4.禁烟限酒

     

    糖尿病患者要远离烟酒,偶尔抽烟喝酒都不可取, 最好戒掉烟酒。

     

    如因一些原因难免需要喝一点酒,男性和女性成年人每日饮酒应该不超过酒精25克和15克。

     

    换算成不同酒类:

     

    25克酒精相当于啤酒750毫升,葡萄酒250毫升,38°白酒75克,高度白酒50克;

    15克酒精相当于啤酒450毫升,葡萄酒150毫升,38°白酒50克,高度白酒30克。

  • 糖尿病神经病变,也称为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一种,主要是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下,导致全身小血管病变,进而影响神经的营养供应,引起神经功能障碍。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症状表现为手脚麻木、疼痛、无力、感觉异常等。严重的时候,患者甚至会出现行走困难,丧失自理能力。此外,糖尿病神经病变还可能引发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多个系统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预防糖尿病神经病变,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一、控制好血糖:这是预防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关键。长期高血糖是导致神经病变的主要原因,因此,患者应该严格控制饮食,坚持运动,必要时使用药物,以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二、定期体检:糖尿病患者应该定期进行神经系统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神经病变的迹象。如果出现手脚麻木、疼痛等症状,应该立即就医。

    三、控制血压和血脂:高血压和高血脂也是导致神经病变的重要因素。因此,糖尿病患者应该定期检查血压和血脂,如果超标,应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四、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糖尿病患者应该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因为这些都会加重神经病变的程度。同时,应该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五、科学用药治疗:有些药物可以保护神经,减轻神经病变的症状。糖尿病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用药。

    总的来说,糖尿病神经病变是可以预防的,关键在于患者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严格控制血糖,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神经病变。同时,患者还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积极改善生活质量,以减轻神经病变带来的痛苦。

  • 一、干眼症的危害有哪些?

     

    干眼症会导致视力模糊,视力会慢慢的弱化。病情严重可能导致眼睛出血和失明导致夜盲症。

     

     

    1、灼伤眼睛:干眼症泪腺若是在眼睛当中停留的时间过长,有可能会对眼睛造成灼伤。
    2、视力模糊:干眼症患者泪腺有可能会粘在眼睛里面,从而使眼睛变得干燥,视线也会变得模糊,长时间如此变得弱化。
    3、眼睛出血和失明:干眼症情况比较严重会导致眼睛出血。眼睛中产生脓液从而使角膜软化,没有及时进行规范的治疗,极有可能导致失明。
    4、导致夜盲症:如果干眼症的病情比较严重,有可能会变成夜盲症,导致患者晚上什么东西都看不到。

     

    二、中医对干眼病的认识

     

    中医认为干眼症主要与肺、肝、肾三脏有关。中医治疗干眼症,讲究“肝开窍于目”、“肝受血则能视”,肝将血液营养物质输送到目;肾主津液,肺主宣降水液,水液上承于目则滋润目珠。对于干眼症,我们应该以预防为主。首先尽量做到不长时间使用电脑,使用时应保持正确操作姿势,屏幕到眼的距离约为40~70cm,视线稍向下形成一定角度。每1~2小时休息10~15分钟,眺望远方。二是尽量减少在空调环境中的停留时间。因为空调房中空气过于干燥,泪液易于蒸发。三是要睡眠充足,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四是不要长时间使用隐形眼镜。

     

     

    1.中药辩证治疗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干眼症,邪热留恋型方用桑白皮汤加减,肺阴不足型方用百合固金汤加减,阴虚挟湿型方用三仁汤合二妙散加减,肝肾阴虚型可用六味地黄丸或杞菊地黄丸加减。

     

    2.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干眼症方法,针灸隔日1次,留针20~25分钟,10次为1疗程,两疗程间隔10天,共治疗3个疗程。针刺取穴:四白、迎香、合谷、血海、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照海等。

     

    3.眼周推拿按摩

     

    按摩的方法治疗干眼症,一般情况下效果是非常明显的。首先需要患者在早上起床后,两手进行摩擦生热,然后轻轻的闭上双眼,手指心分别盖住眼睛进行热敷,接着再利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等对眼球部位进行轻柔的按压,大概按摩二十秒左右即可。这个方法治疗干眼症,是非常有助于促进眼部的血液循环,从而可以刺激睑板腺分泌物排出眼睛,消除眼部的疲劳

     

    4.中药熏蒸

     

    中药蒸汽熏治疗干眼症,将野菊花、秦皮、黄柏、薄荷、桑叶、红花水煎,趁热用厚纸筒一端罩住药罐,另一端对准患眼,熏蒸眼部,每日两次,每次15分钟,1个月为1疗程。

  • 甲状腺功能减退会导致贫血的原因包括影响造血、造血原料缺乏、血液稀释、出血增多等。

    1.影响造血:甲状腺激素可刺激骨髓造血,而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激素缺乏可影响骨髓造血,继而导致患者贫血;

    2.造血原料缺乏:甲状腺功能减退可影响患者胃肠道吸收功能,进而影响患者食欲。而部分造血原料需从饮食中获取,进食少则导致造血原料缺乏,最终引起贫血。另外,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机体处于身体基础代谢率、血液循环均较为低下的状态,此时铁在组织中利用减慢,促红细胞生成素等物质分泌减低,故铁在吸收、重新利用过程中出现延缓减慢,最终造成贫血;

    3.血液稀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多有水钠潴留、黏液性水肿等而稀释血液,使得血红蛋白浓度降低,表现为贫血;

    4.出血增多:女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可有月经过多的表现,使其机体失血过多而出现贫血。

    当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情况时,建议尽早就诊医院,遵医嘱配合治疗,以免产生不良后果。

  • 骨髓瘤三期能活多久,目前没有准确的时间,要看骨髓瘤的病人的身体状况、所采用的治疗手段,以及能不能够接受自体干细胞移植等方面综合来判定。研究表明,骨髓瘤三期的5年生存率一般在50%~80%之间,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一般情况下,越早发现、越早诊断、越早治疗,疾病对寿命影响越小。如果能够采取诱导化疗及自体干细胞移植,5年生存率可能提高到80%以上。当患者对骨髓瘤三期存在疑虑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总的来说,骨髓瘤三期的患者的具体生存时间,需要根据病人实际情况和治疗效果具体判断。建议患者积极配合专业治疗。

  • 对于女性朋友来说,雌激素的重要性自然不必多言,对养生有研究的人,可能都知道各种昂贵的护肤品相加,或许还不如补充雌激素。其实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也比年轻时更加畏惧衰老,毕竟脸上、身上一道道岁月的“痕迹”,是实实在在长在身上的,让人没办法当作看不见。

      

     


    可能很多人还不知道,雌激素才是女人保持美丽的“秘密武器”,年轻的时候,正因为体内的雌激素分泌充足,才能让女性保持着不错的气色,卵巢也能维持健康。当雌激素分泌异常的时候,女人的身体也会立马出现变化,所以在对待雌激素方面,女性也要引起重视。

     

    什么是雌激素?

    虽然我们经常说雌激素是一种“美丽激素”,但它本身其实是一种女性激素,对于女性来说,雌激素的存在可以让女性的生理特征更加明显,换句话说就是,雌激素让女人更有“女人味”了。雌激素对女性的子宫、卵巢、生理周期等都有影响。

      
    雌激素开始枯竭时,这些部位会出现变化

     

    皮肤会变差

     

    女性向来重视保养皮肤,每天都会往脸上涂涂抹抹各种东西,在男人看来,可能无法理解这种行为,但在女性眼里,这是每天必不能少的步骤。但是一旦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开始下降时,皮肤也会“遭殃”,皮肤会出现缺水、粗糙、暗沉、色斑增多等现象。

     

     

     

    腰背出现酸痛的症状

     

    很多人到了一定的年纪,稍微累一点就会浑身酸痛,其实这除了跟经常不锻炼有关以外,也跟雌激素下降有关。有些女性过了35岁以后,经常会出现腰背酸痛的症状,其实也没干什么体力活,但身体就像搬了一天的砖一样难受。其实这很可能是因为体内雌激素下降了。

      
    头发容易脱落,变得干枯

     

    对于女性来说,头发是“第二张脸”,很多人平时非常重视保养头发,用的洗发水也是千挑万选的,但是在雌激素下降的过程中,这些昂贵的护发产品,可能根本比不过生理的变化。如果出现头发干枯、脱发严重或者已经长出白发的现象,一定要及时保养身体,补充雌激素。

     

    声音变粗

    男性和女性声音的区别,主要是因为雄激素和雌激素,女性体内雌激素含量高,声音也会更加甜美、尖细,而随着雌激素逐渐开始枯竭,女性的声带也会受到损伤,从而导致声音变粗。但是这种情况如果能得到调理,也是可以改变的,这就需要女性朋友注意补充雌激素了。

      
    如何补充雌激素?

     

    经常吃豆类食物

     

    像豆浆、豆腐、豆干等豆制品,都是女性平时可以多吃的食物,经常吃这些食物,不仅等补充蛋白质,还能改善雌激素减少所造成的一些症状。

     

    常喝蜂蜜水

     

    很多人都觉得,蜂蜜水只能帮助通便,其实对于女性来说,蜂蜜是非常重要的食材,用它泡水喝,可以补充身体流失的雌激素,对皮肤也有好处。过了40岁以后,女人的卵巢也即将衰老,这个时候注意摄入蜂蜜水,还能延缓卵巢衰老的速度。

      
    多吃红薯

     

    现在大家的生活越过越好,很多人都已经看不上红薯了,红薯虽然价格便宜,但却有着很高的营养价值,它不仅是“通便大王”,也是调节雌激素水平的“高手”,女性没事吃点红薯,在清理肠道的同时,还能维持雌激素的平衡。想要身体健康,皮肤年轻,就要排出体内的垃圾和毒素,这些红薯或许可以做到。

      
    女性是一朵娇嫩的花,时刻都需要滋养,所以,在保养方面,就需要我们下很大的功夫。雌激素是女性体内重要物质,对皮肤和健康都有意义,希望大家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也别忘了补充“美丽激素”。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