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1. 大血管病变:
糖尿病患者易发生动脉硬化和大血管病变,导致下肢缺血。
2. 微血管病变: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微循环障碍。
3. 感染:
感染是糖尿病坏疽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容易感染,难以控制。缺血肢体更容易感染,加重局部缺血和坏疽。
4. 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引起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糖尿病合并神经营养不良和缺血性神经炎对患者有一系列不良影响,如血管舒缩功能异常、四肢毛细血管交通支异常张开、血压升高、糖尿病足烧伤等。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糖尿病神经病变,也称为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一种,主要是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下,导致全身小血管病变,进而影响神经的营养供应,引起神经功能障碍。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症状表现为手脚麻木、疼痛、无力、感觉异常等。严重的时候,患者甚至会出现行走困难,丧失自理能力。此外,糖尿病神经病变还可能引发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多个系统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预防糖尿病神经病变,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一、控制好血糖:这是预防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关键。长期高血糖是导致神经病变的主要原因,因此,患者应该严格控制饮食,坚持运动,必要时使用药物,以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二、定期体检:糖尿病患者应该定期进行神经系统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神经病变的迹象。如果出现手脚麻木、疼痛等症状,应该立即就医。
三、控制血压和血脂:高血压和高血脂也是导致神经病变的重要因素。因此,糖尿病患者应该定期检查血压和血脂,如果超标,应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四、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糖尿病患者应该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因为这些都会加重神经病变的程度。同时,应该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五、科学用药治疗:有些药物可以保护神经,减轻神经病变的症状。糖尿病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用药。
总的来说,糖尿病神经病变是可以预防的,关键在于患者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严格控制血糖,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神经病变。同时,患者还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积极改善生活质量,以减轻神经病变带来的痛苦。
最近糖友王大叔跟我们咨询问题,他说自己得糖尿病5年了,一直按医生的指导配合吃药治疗,日常三餐饮食也安排得妥当,也坚持运动锻炼。
但是最近出现了腿疼的情况,自己的小腿和足部出现持续的疼痛,刚开始以为是自己坐久了,后来经常出现这种情况,于是他想咨询医生,看看究竟是什么原因。
经过仔细的询问和检查,医生反馈说王大叔的腿疼却是因为运动过度导致的。因此对于糖友经常出现腿疼的情况,多见于以下3种情况,糖友们可以参考下医生的讲解。
糖尿病人为了降糖,走得太多
除了遵从医嘱外,控制血糖比较常见的策略是“管住嘴 迈开腿”,通过合适的运动,确实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很好地控制体重,尤其是餐后的1~2小时,可以适当运动,帮助患者更好控制血糖,维持健康的体重。
但是很多糖友,不想用药物控糖,发现运动对血糖有影响后,加大了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持续的长久的过度运动容易损伤肌肉和关节,长期累积,则容易出现腿部疼痛的感觉。
因此建议糖尿病患者在餐后运动的时间不宜过长,控制在30-45分钟左右即可,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比较合适,没有必要做强度过大的运动。
建议大家在运动过程中要穿合适的鞋,这样也会帮助减轻下肢所承受的压力,保护关节和肌肉。在运动的过程当中,速度不需要太快,稍微微的出汗就可以了。
糖尿病对血管的损害也会导致腿疼
如果糖尿病患者长时间血糖控制得不好,出现了血管损害的情况,那么当血管的管腔变得狭窄的时候,血液就会越来越循环不畅,在运动过程当中形成的代谢的废物和杂质就不能被快速带走,长期下来,沉积在肢体远端,就容易造成腿部的不适、发生疼痛、产生酸胀感。
如果糖友有吸烟的习惯的话,这种情况会变得更加的严重。当病情越来越严重以后,患者会出现间歇性的跛行,就是行走一段时间出现明显的疼痛之后需要休息一段时间,才能慢慢的再次行走,之后再次出现疼痛,从而形成了恶行循环。
因此,这类情况要及早到医院去进行血管彩超的检查,看看是否是下肢血管是否已经出现了狭窄,严重的情况需要做下肢血管造影,要在专业的医生帮助下科学合理的用药,控制自己的血管病情,同时要在内科医生的帮助下积极地控制血糖,吸烟的患者一定要戒烟,尽量控制自己的饮食,慢慢的将血糖控制住。
糖尿病神经病变也会导致疼痛
如果糖尿病患者经常出现腿疼的情况,很可能是糖尿病引起的神经损伤导致的,也就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常见的症状是肢端出现刺痛,麻木感等。
对于一些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友来说,在缺乏维生素b12的情况下也容易出现这类疼痛现象。因此,糖友们在出现疼痛的时候,可以找医生识别下。
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控糖不要单纯只凭运动,也要综合饮食用药一起进行,避免发生过劳运动的情况,同时糖尿病人也要明确,糖尿病容易出现血管以及神经的问题,会导致患者出现小腿或者是足部的疼痛,无论疼痛能否忍受,都要及早的去医院进行相应的检查,日常要做好血糖监测,将血糖控制在平稳的范围内。
1、皂角米
皂角米是皂荚的种子,外号“雪莲子”,性辛、性温,归肺、大肠经。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皂角米里含有丰富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多吃能促进肠道蠕动。而且,皂角米在肠道能吸水膨胀,软化粪便,缓解粪便,预防便秘的效果非常好。
另外,皂角米所含的植物胶原蛋白能稳定餐后血糖,避免餐后血糖快速上升,非常适合餐后血糖高的糖友食用。皂角米可直接泡水饮用,也能炖汤,今天我给大家推荐一款银耳莲子皂角米粥,非常适合高血糖的朋友食用。
制作方法:
准备银耳、莲子、皂角米、百合、大枣;将准备银耳泡散,清洗干净后撕成小块备用;往锅里加入适量清水,烧开后加银耳,皂角米、百合,莲子,大枣,继续熬煮;等再次煮沸之后换小火慢熬1个小时左右,即成。
2、苦瓜
苦瓜性寒凉,可直接榨汁、熬汤、煎炒。苦瓜的营养极为丰富,有清热解毒、美颜嫩肤、养血滋肝以及降低血糖的功效。苦瓜含有苦瓜素、苦瓜多糖、罗汉果苷、黄酮类物质等好几种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在降血脂、降血糖等方面效果显著
苦瓜可以直接做成苦瓜汁,也可以炒着吃,今天教大家一个特别适合高血糖朋友的食用方法:蒜蓉炒苦瓜。
制作方法:大蒜拍扁后,切成碎沫;红椒切成菱形片,放在盘里;准备苦瓜2根,切开后,去掉里面的瓜瓤,斜切成片,把苦瓜焯一下水,让苦瓜断生。
焯过水的苦瓜,倒入盆中,加入食盐,白醋,用手揉搓一会。这样可以进一步的去除苦瓜的苦味。然后用清水,冲洗掉食盐和白醋,挤干水分。
锅内烧油,油热后,倒入蒜末,红椒,炒出蒜香味后,然后放入苦瓜。加入食盐,味精,加一点清水,可以更好的化开调料,快速翻炒,再加一点水淀粉收汁。
3、苦荞
《本草纲目》记载,苦荞性味苦、平寒,能益气力、续精神、利耳目、降气宽肠,是中老年人最理想的保健食品。糖友们吃苦荞,不光可以泡水饮用,更可以直接做成苦荞米饭。
制作方法:将大米淘洗干净后放入电饭煲内;再放入洗净的苦荞麦;倒入适量清水后煮熟即可。
4、玉米须
玉米须可不是用不上的“废料”,其实玉米须还是一味药材,中医认为,玉米须性平和,归膀胱、肝、胆经,煎水服用有利尿之功。所以,玉米须煮水喝,不光能降血糖,还能降低血压、尿酸,缓解水肿。
(1)玉米须茶
制作方法:玉米剥皮时把玉米须留着,清洗干净,跟玉米一起放入锅内煮,煮熟后,把玉米和玉米须捞出,剩下的汤水就是玉米须茶,可直接饮用。
(2)玉米须煮鸡蛋
准备玉米须若干,鸡蛋2个,全部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水煮熟,把煮熟的鸡蛋捞出去皮后再放到锅里煮一会儿,捞出后趁热食用。这种吃法不仅能利尿祛湿,还能平肝清热,疏肝解郁。
如果你是糖尿病患者,或者你亲友是糖尿病患者,是不是常常听到:
我这不是糖尿病,尿里没糖就没病;
咋可能得糖尿病,年纪轻轻不生病;
不吃糖哪来的病?我就不得糖尿病;
就算我有糖尿病,不痛不痒不算病;
已经得了糖尿病,无奈遗传天注定……
这些总被糖尿病患者挂在嘴边的话都是些误区,所反映的生活行为,更是影响对糖尿病病情的判断和控制水平,甚至加重病情。
那么哪些以为的常识其实是误区呢?它们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血糖监测
便携式血糖仪是糖尿病患者家中必备测量仪器,测量的是指尖全血血糖。
而医院检测的是静脉血浆血糖。血浆去除了红细胞,而红细胞的葡萄糖含量较低,二者差异由此可见。根据国家标准规定,血糖仪允许偏差上下浮动20%。
家庭常用的血糖仪有很多,给家中老人准备时优先考虑以下几种。
血糖测量有技巧
空腹血糖是指禁食和休息8~10小时之后,次日早晨8点之前采血检测;餐后2小时血糖是指从吃第一口饭算起的2个小时。
1. 血糖测量前2小时避免服用维生素C类药物,可能造成血糖测量结果异常偏低。
2. 采血前按揉指尖,保持血流通畅。
3. 75%酒精消毒,不使用碘酒或碘伏消毒。
4. 不要用力按压手指,避免组织液干扰。
如果觉得扎血太疼,可以选择瞬感动态扫描式血糖仪,只需在胳膊上贴一个传感器,无针采血、操作便捷,拿手机轻轻一扫,血糖明了。
注意事项
糖尿病患者应以改善不良生活方式为基础,首先做到控制饮食、适度运动,尤其是腹型肥胖患者,减少久坐,控制体重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石。
降糖药物种类繁多,注意事项也不少。
控制体重、减轻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改善糖耐量异常的重要手段。
要做到这点,需要在饮食和运动方面双管齐下:
1. 控制碳水摄入量,避免重油、重糖、重盐食物。
2. 避免吃夜宵,晚上8点后尽量避免进食。
3. 规律饮食,不饥一顿饱一顿。
4. 避免熬夜,作息规律。
5. 避免久坐,增强运动,包括每周一定运动量的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
6. 保持心情愉悦,减少心理压力等。
总而言之,管住嘴、迈开腿是预防糖尿病的法宝。看了本期小贴士,希望大家走出误区,正确抗「糖」!
做完阑尾炎手术后出现腹痛的症状,可能是伤口感染、肠黏连、阑尾残端炎等因素导致。
1.伤口感染:如果是在术后早期出现腹痛症状,可能是因为伤口感染而引起。术后不注意伤口护理,导致伤口没有愈合完成,出现感染的症状,进而导致腹痛、伤口红肿等现象。
2.肠黏连:另外,在手术过程中,腹腔内环境破坏以及手术损伤、异物等原因,会导致肠黏连。术后如果进食不当,就可能刺激腹部疼痛症状出现。
3.阑尾残端炎:主要是因为手术过程中,在切除阑尾时,阑尾残端过长,没有完全清除干净,进而再次出现炎症导致腹痛。
导致做完阑尾炎手术后腹痛的原因比较多,需尽快到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滴虫性阴道炎通过正规治疗之后可以治愈。滴虫性阴道炎经过积极的用药治疗,患者可以治愈。但是患者相当一部分患者在月经后复发,且再感染率很高。如果滴虫性阴道炎不进行正规的治疗,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滴虫性阴道炎是由阴道毛滴虫感染引起的阴道炎症,主要通过性交传播,也可间接传染,其治疗主要是药物为主,需要伴侣同时进行治疗,同时避免高危性行为,注意个人卫生。
建议滴虫性阴道炎的患者应尽快就医,遵医嘱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反复发作,影响身体健康。
甲状腺结节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甲状腺内出现一个或者多个组织结构异常的团块。许多人可能分不清甲状腺结节与甲状腺癌的区别,事实上只有约5%的甲状腺结节是恶性的,而绝大多数结节都是良性。
甲状腺结节其实并不少见,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一般人群发病率为3%-7%,而且大多数患者没有任何症状,少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甲亢。
发现甲状腺结节饮食上应注意些什么?
首先饮食与甲状腺结节发病的研究并不多,我国有研究显示由于碘盐的普及,一般人群患甲状腺疾病的几率有所下降,但研究发现饮食过咸的人群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显著升高。
另外摄入碘的量也会影响结节的发病,中国医科大学一项前瞻性研究结果发现碘超量地区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要高于正常地区,所以碘的摄入量应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不宜过高或过低。
综上所述,首先在预防甲状腺结节发生上建议饮食不宜过咸,宜清淡饮食。如果已经出现甲状腺结节,无论是否合并甲亢,都要注意碘摄入不宜过量,不宜过多食用含碘高的海产品如紫菜、海苔等。
甲状腺结节会不会对身体健康有极大影响?
其实发现甲状腺结节不需要过于担心,因为绝大多数的结节是不需要治疗的。但有三点需要注意的地方,首先仍有5%左右的结节是恶性的,所以需要先鉴别清楚结节的良恶性,如果是恶性就要及时进行手术切除。
其次一些结节过大可能会压迫喉返神经导致声音嘶哑,或者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这些结节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果合并有甲亢时,还会出现如心悸、多汗及手抖等的甲亢症状,这时也需要手术或者抗甲亢药物治疗。
再者,如果结节体积小,如直径小于4cm,医生一般会告诉你不需要手术治疗,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结节可能会生长,所以需要密切随访观察,可每6-12个月随访一次,如果出现不适随时到医院就诊。
结语
许多人在体检或无意中触摸到都会发现有甲状腺结节,但大多数对健康不会产生不利影响,也不需要进行治疗,只要注意饮食,密切随访即可。
参考文献:
[1]《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甲状腺结节》
[2]林林,薛晓凤,吕宏彦.甲状腺结节与饮食习惯的临床研究[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29(6):II》.
肚子通常是指腹部,开塞露为缓泻药,可用于便秘的治疗,用开塞露后通常不会出现腹痛、出冷汗等症状。
用完开塞露后腹痛、出冷汗可能是其他问题,如胃肠炎、阑尾炎所导致,建议结合医生的意见给予治疗。开塞露主要成分为甘油或山梨醇,本品能润滑并刺激肠壁,软化大便,使易于排出。药物使用后通常不会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所以不会出现腹痛、出冷汗等症状。腹痛、出冷汗可能是其他因素所导致,如大量摄入油腻、刺激性食物可能增加肠胃负担,导致腹痛、出冷汗。
细菌感染伴阑尾管腔堵塞,导致急性炎症,如果对胃肠道神经造成刺激,也会导致患者出现上述症状。综上所述,用开塞露后出现腹痛、出冷汗等症状,考虑是其他疾病所引起,建议尽早到医院消化内科进行诊断,明确原因后积极配合医生给予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胆结石是临床中比价常见的一类疾病,尤其在中老年人中,胆结石是由于胆汁中胆固醇、胆红素含量增加,导致聚集形成结石,存在与胆囊中,称为胆结石。胆结石形成的原因有很多,胆结石的患者并不是单一因素导致的,是由于多个因素长期的作用下,是一个慢性的过程。
很多胆结石的患者平常可以没有任何症状,由于结石数量少,体积小,只有在体检的时候可能被发现。临床中常见的比较典型的症状为右上腹或者肋骨下的疼痛、同时伴有恶心、呕吐消化系统的症状,并且在进食油腻的食物后会减重。因为脂肪的消化是在胆汁的作用下进行,结石的存在会导致胆汁的分泌受阻,所以进食油腻的食物后会出现症状。
胆结石形成的原因中有一些不可改变的因素,例如遗传因素,家庭成员中有该患者,会使胆结石的患病率明显增加。年龄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年龄越大,胆结石的患病率越高,临床中胆结石的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由于老年人控制胆囊收缩的肌肉功能下降,或者激素的分泌失调,导致胆汁排泄不畅,从而使患病率增加。也有部分患者为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是由于先天的溶血性疾病或者黄疸导致胆结石的形成。
据调查,胆结石的女性患者是男性患者的2倍。女性患病率增加的原因与雌激素影响胆汁分泌有关系,女性体内雌激素明显高于男性。因此,患病率增加,另外在可控的影响因素中,饮食习惯占有重要地位,爱吃油腻食物。
高热量食物的人容易的胆结石,由于血液中胆固醇是形成胆结石的主要成分,所以进食过多的胆固醇吸收入血后,增加了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胆固醇主要存在于胆汁中,胆汁中胆固醇的浓度增加所以容易沉积形成结石。由于胆汁的分泌是在食物的刺激下发动的,饮食不规律,不吃早餐,长期禁食,胆汁积聚在胆囊中,浓度增加,容易沉积,进而增加患病率。
患有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等代谢性疾病的人,由于物质代谢的紊乱,三大营养成分比例失调,胆固醇的排泄主要通过胆汁,所以代谢性紊乱的病人胆结石的患病率增加。吸烟、饮酒、熬夜,也是患病率增加的原因。妊娠期间的妇女,由于此时雌激素、黄体酮的增加,影响胆囊的收缩及胆汁的分泌,多次妊娠的妇女患病率明显增加。
以上都是胆结石的患病原因,现在人们对健康的越来越重视,以及疾病一级预防的积极倡导下,很多人坚持每年进行体检,提高了疾病的早期检出率,在及时的治疗下,明显提高了疾病预后。
这段时间,身边“咳咳咳”的人越来越多,尤其婴幼儿容易中招。很多人都以为是感冒,其实很可能是“百日咳”。
近日,国家疾控局发布的通告显示(图1),一种古老的传染性疾病——“百日咳”卷土重来,今年1-2月,全国报告百日咳32380例,是2023年同期(1421例)的近23倍,已致13例死亡[1]。
通告一发布,很多人担心起来:百日咳是什么病?怎么判断孩子的咳嗽是不是百日咳?怎么做才能保护自己和家人不受百日咳伤害呢?
针对大家的问题,京东健康特别整理了一篇百日咳家庭防护和就医攻略。
图1:国家疾控局发布的2024年1-2月百日咳发病数和死亡数
Part 1:什么是百日咳?和感冒有什么区别?
很多年轻家长对百日咳比较陌生,其实在百日咳疫苗问世之前,这种古老的传染病曾是导致6月龄以下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百日咳,它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从名字不难看出,这种疾病的咳嗽时间特别长,一般来说可持续2~3个月,很不好治。
百日咳主要通过空气传播,人群普遍易感,特别是6月龄以下未及时接种疫苗的婴儿威胁最大。
百日咳初期与感冒症状相似,容易混淆。两者的区别主要在后期。
一般来说,感冒症状通常在一周内逐渐好转,而患了百日咳的婴幼儿一般经过7~10天左右,才会出现明显的阵发性、痉挛性剧咳。
剧烈的痉挛性咳嗽常引起反射性呕吐,还可导致面部充血、毛细血管破裂,出现球结膜出血、面部皮肤出现出血点等表现。
最后孩子可能咳出大量黏液,并由于大力吸气而出现犹如鸡鸣样吼声,昼轻夜重[2]。因此,在古代中医称其为“鸡咳”或“鹭鸶咳”。
也有一部分百日咳患者痉咳期症状相对较轻,仅表现为持续2-4周的慢性咳嗽,特别是青少年或成人百日咳患者,常常没有典型痉咳,表现为阵发性咳嗽和暂时性缓解交替,持续 2 周以上。
如果有以上症状,千万别掉以轻心,一定要去看医生。
Part 2:百日咳为什么突然间增多?
百日咳很早就被纳入了国家免疫规划,我国为3月龄婴幼儿免费接种百白破疫苗,自计划免疫实施后,百日咳的发生率已经大为减少。
但近年来,不止我国,全球范围来看,很多疫苗覆盖率高的国家出现了“百日咳再现”。
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因疫情导致了很多地区儿童没能按时、及时接种疫苗。
根据我国百日咳发病数据来看,百日咳的发病患者群主要是以未接种或者未全程接种百日咳疫苗的婴幼儿为主。
二是百日咳病毒近年来在不断变异。
根据复旦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百日咳鲍特菌MLVA型别变迁研究结果显示,2016—2022年,百日咳型别在不断变化:百日咳型由2016年的MT32型、27型到2022年主要转变为MT28型。MT28型在上海首次报道。
MT28型毒力较强,引起小范围的扩散流行。MT28型红霉素耐药率超过80%,和原始的百日咳疫苗组发生免疫逃逸。
监测结果提示:百日咳疫苗保护性抗体降低,现有百日咳疫苗对目前流行的百日咳菌株不耐受[3]。
人类和疾病的抗争是个漫长的过程,也不用过于担心,虽然患病病例有增多,但仍在可控范围内。
Part 3:婴幼儿打了疫苗,为什么还会感染百日咳?
前面提到,百日咳病毒近年来在不断变异,是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还有个客观事实:百日咳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维持时间不够长,保护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
目前我国使用的疫苗是白喉类毒素、无细胞百日咳苗、破伤风类毒素(DTaP)三联疫苗。
接种时间为3月龄、4月龄、5月龄、18月龄时各接种1剂次。通常疫苗接种3~5 年后保护性抗体水平下降,12年后抗体几乎消失。
由于婴幼儿预防接种时间间隔较长,没有全程接种疫苗的儿童,百日咳的发病率明显上升。
完成首剂次百日咳疫苗的接种后,保护有效性只能达到45%,如果完成3剂次的基础免疫,保护有效性能提高到98%左右。
建议所有适龄婴幼儿都应在免疫程序里尽早完成疫苗全程接种,以远离百日咳感染风险。如果有流行时易感人群仍需加强接种[2]。
需要警惕的是,百日咳不只是一种儿童疾病。
在许多国家观察到的流行病学数据表明,由于青少年和成人的疫苗获得性免疫力已经减弱,导致大量未受保护的人群可能感染百日咳。
百日咳的典型临床特征包括阵发性咳嗽和百日咳。但在成年人中,症状多少不太典型,难以识别,这大大增加了成年人传染给家庭成员的风险。
Part 4:怎么防范百日咳?
对于婴幼儿,最好的防护办法是及时全程接种百日咳疫苗。
目前我国没有针对成年人的百日咳疫苗,也尚未推荐在成年人群进行加强免疫。
为了保护自己,也避免家人感染,不管婴幼儿、青少年,还是成年人,都可以通过以下手段来防范百日咳。
1.及早识别并就医
婴幼儿、青少年、成年人感染百日咳后的症状不一,符合以下任一项条件者,应高度怀疑是百日咳,就请尽快到医院就诊,做百日咳鲍特菌等检查,以排查百日咳[2],然后根据医嘱服药:
(1)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病程≥2 周;
(2)婴儿有反复发作的呼吸暂停、窒息、发绀和心动过缓症状,或有间歇的阵发性咳嗽,有百日咳流行病学暴露史或者确诊病例接触史;
(3)大龄儿童、青少年、成人持续 2 周以上咳嗽,不伴发热,无其他原因可解释,有百日咳流行病学暴露史或者确诊病例接触史。
2.做好隔离
百日咳经呼吸道飞沫传播,许多咳嗽的青少年及成年人,可能使隐性带菌者及不典型症状的患者,也有传染性。
因此,需要对百日咳病人进行隔离,以保护婴幼儿等易感人群。
3.日常防护
稍微令人安心的是,百日咳杆菌对外界抵抗力较弱,无需消毒处理。
日常防护需要注意的是:保持室内通风,让衣物在阳光下暴晒,对痰液及口鼻分泌物进行消毒处理,勤洗手,戴口罩。
希望所有人远离百日咳,健健康康的享受春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高糖、高热量、低蛋白的快餐食品成为主流,加上缺乏运动,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甚至趋于年轻化。
妊娠糖尿病,顾名思义,是指在妊娠期间发生的糖尿病。它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都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广东省人民医院产科副主任医师江燕萍指出,妊娠糖尿病的发生与孕妇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如饮食不合理、缺乏运动等。如果不及时控制血糖,会对孕妇和胎儿造成严重后果。
首先,妊娠糖尿病会增加孕妇患妊娠高血压、产后出血、产后感染等疾病的风险。其次,血糖过高还会影响胎儿的发育,增加早产、新生儿低血糖、黄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最严重的是,血糖过高还可能导致胎儿畸形,甚至流产。
那么,妊娠糖尿病应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呢?江燕萍指出,大多数妊娠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来控制血糖,无需使用胰岛素。具体来说,孕妇应遵循以下原则:
此外,江燕萍还强调,孕妇应该定期进行产检,及时发现妊娠糖尿病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总之,妊娠糖尿病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都带来了很大的风险。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和定期的产检,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妊娠糖尿病,保障母婴健康。
糖尿病肾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并发症,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会出现肾功能的下降。为了延缓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合理的饮食管理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关于糖尿病肾病4期饮食的注意事项:
首先,要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碳水化合物是血糖的主要来源,过多的摄入会导致血糖升高,加重肾脏负担。患者应选择低GI(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如糙米、全麦面包、燕麦等,并减少精制糖和淀粉的摄入。
其次,要严格控制蛋白质的摄入。过多的蛋白质摄入会增加肾脏的负担,加速肾功能的恶化。患者应选择优质蛋白质,如鱼、瘦肉、鸡蛋、牛奶等,并控制每日蛋白质的摄入量,一般建议在0.6-0.8克/千克体重/天。
此外,患者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限制脂肪摄入:过多的脂肪摄入会导致血脂升高,加重肾脏负担。患者应选择低脂食物,如鱼、瘦肉、鸡胸肉等,并限制植物油的摄入。
2. 限制盐分摄入:过多的盐分摄入会导致水肿和高血压,加重肾脏负担。患者应减少食盐的摄入,每天控制在3克以内。
3. 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对维持肾脏健康至关重要。患者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富含钙、镁、锌等矿物质的食物。
4. 适当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控制血糖和血压。
5. 定期监测: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血压、肾功能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儿童群体中也不例外。在糖尿病的早期阶段,孩子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典型的症状,例如多尿、精神萎靡等。
然而,这些症状并不具有特异性,往往不能作为确诊糖尿病的依据。随着病情的进展,儿童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会逐渐显现,包括多饮、多食、多尿以及体重下降,即“三多一少”。
值得注意的是,儿童糖尿病以1型糖尿病为主,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1型糖尿病的主要特征是胰岛B细胞数量显著减少甚至消失,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缺失。而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但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有关。
一旦孩子被确诊为糖尿病,需要长期使用胰岛素治疗,并严格控制饮食和适当运动。同时,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也非常重要。
糖尿病可分为4组,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其中,2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较为常见。特殊型糖尿病是一种相对罕见的糖尿病类型,其类型会逐渐增多。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应遵循低盐、低脂肪、低糖的饮食原则,多摄入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的食物,如水果、新鲜蔬菜和粗粮等。此外,保持情绪稳定、心情舒畅,避免过度激动或焦虑,也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措施。
当孩子出现多尿、精神萎靡等疑似糖尿病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2019年5月28日至6月1日,2019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京交会)在北京隆重开幕。本次京交会以“开放、创新、智慧、融合”为主题,聚焦科技、文化、健康、商务等服务领域。贵阳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贵州主题省代表企业之一,亮相京交会贵州馆,展示了其在互联网医疗领域的创新成果。
朗玛信息展区内的拉雅血糖测试仪、39互联网医院远程问诊、39健康网医疗咨询等应用,成为全场亮点。拉雅血糖测试仪操作简便,数据准确,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便捷的血糖监测工具。39互联网医院远程问诊平台,让患者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建议。39健康网医疗咨询则提供专业的医疗知识普及和健康咨询服务。
朗玛信息借助京交会平台,积极拓展智慧医疗市场,推动中国互联网医疗发展。公司旗下子公司拉雅科技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与伊朗、阿尔及利亚、土耳其等国家和地区达成合作意向,开展医疗服务贸易。
29日上午,贵州省商务厅主办的“大数据引领贵州服务贸易创新发展”专题推介会在京交会主会场举行。朗玛信息副总裁田丹先生进行企业推介,并发表主题演讲,介绍了朗玛信息在互联网医疗领域的探索和实践。
2019年,中国服务贸易高速发展,医疗服务贸易作为服务贸易重要组成部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朗玛信息将继续坚持医疗本质,抓住机遇,为中国互联网医疗事业贡献力量。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饮食管理至关重要。合理膳食不仅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还能降低并发症的风险。本文将介绍一些对糖尿病患者有益的食物,帮助大家更好地管理血糖。
首先,胡萝卜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蔬菜,含有丰富的β胡萝卜素,有助于清除体内的自由基,从而保护胰岛素的活性。糖尿病患者可以适量食用胡萝卜、甘蓝等富含β胡萝卜素的食物,对预防糖尿病具有积极作用。
其次,洋葱是一种具有多种保健功效的蔬菜。研究发现,洋葱含有前列腺素A,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此外,洋葱还能扩张血管,防止动脉硬化,对预防糖尿病并发症有益。同时,洋葱还具有降低血脂、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有助于预防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莴苣也是一种适合糖尿病患者的蔬菜。莴苣含有丰富的烟酸,可以激活胰岛素,有助于防治糖尿病。莴苣还能刺激胃肠蠕动,对糖尿病引起的胃轻瘫以及便秘有辅助治疗作用。此外,莴苣中所含的钾离子有助于排尿,降低血压。
此外,果糖在人体中代谢时,比葡萄糖消耗的胰岛素较少,可直接被小肠吸收。因此,糖尿病患者在选择甜味剂时,可以选择高纯度的果糖。果糖甜味浓郁,口感好,适合糖尿病患者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蜂蜜中含有果糖和葡萄糖,虽然果糖含量较高,但仍含有部分葡萄糖,不适合作为糖尿病患者的糖代品。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应尽量控制糖分的摄入,避免食用高糖食物。
糖尿病皮肤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了解其诊断方法对于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检查项目:
1. 血糖检查
血糖检查是诊断糖尿病的基础,通过测定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可以判断是否患有糖尿病。血糖检查通常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对于有糖尿病症状的患者,仅需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确诊。
2. 尿糖检查
尿糖检查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糖尿病,但并非诊断糖尿病的唯一标准。尿糖阳性提示血糖浓度可能较高,但尿糖阴性并不能完全排除糖尿病的可能性。
3. 尿酮体检查
尿酮体检查可以判断是否存在酮症酸中毒。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需要及时治疗。
4.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查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查可以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评估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
5. 糖化血清蛋白检查
糖化血清蛋白检查可以反映过去1-3周的血糖水平,有助于监测血糖控制情况。
6. 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检查
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检查可以评估胰岛β细胞的功能,有助于诊断糖尿病类型。
7. 血脂检查
血脂检查可以评估糖尿病患者是否存在血脂异常,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其中,食欲不振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那么,为什么糖尿病患者会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呢?本文将从精神因素、胃肠植物神经病变以及药物影响三个方面为大家详细解析。
首先,精神因素是导致糖尿病患者食欲不振的重要原因之一。许多患者在被诊断为糖尿病后,会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担心病情恶化,这种心理负担会影响食欲。
其次,糖尿病胃肠植物神经病变也是导致患者食欲不振的常见原因。糖尿病会引起神经病变,其中胃肠神经病变较为常见。胃肠神经病变会导致患者出现胃轻瘫、消化不良等症状,从而影响食欲。
此外,药物因素也会影响糖尿病患者的食欲。许多降糖药物具有抑制食欲的作用,如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等。这些药物通过抑制葡萄糖的吸收,达到降糖的效果,但同时也可能引起食欲不振。
针对糖尿病患者的食欲不振问题,治疗措施应针对不同原因进行。对于精神因素导致的食欲不振,患者需要调整心态,减轻心理压力。对于胃肠植物神经病变导致的食欲不振,可以通过改善饮食、适当运动等方式缓解。对于药物因素导致的食欲不振,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除了治疗,糖尿病患者的日常保养也至关重要。首先,患者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合理搭配膳食,控制摄入的总热量。其次,患者应保持适当的运动,促进新陈代谢,提高身体免疫力。此外,患者还应注意监测血糖,按照医生的建议服用降糖药物,以控制病情。
总之,糖尿病患者食欲不振的原因多样,治疗和保养措施也需要因人而异。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近年来,吸烟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危害性已逐渐被人们所认知。然而,吸烟对肾脏健康的危害,尤其是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却鲜为人知。本文将围绕吸烟与糖尿病肾损害展开讨论,帮助大家提高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首先,吸烟与糖尿病之间存在密切关联。研究表明,吸烟可导致2型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增加。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干扰胰岛素的正常分泌和作用,导致血糖升高,从而引发糖尿病。对于已患有糖尿病的人群,吸烟会进一步加重病情,增加并发症的风险。
其次,吸烟可导致糖尿病性肾病的发生率显著升高。糖尿病性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研究发现,吸烟者发生糖尿病性肾病的风险比非吸烟者高约50%。此外,吸烟还会加速肾脏病变的发展,导致病情恶化。
那么,吸烟是如何影响糖尿病肾病的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吸烟会损害肾脏血管,导致肾脏血液循环障碍,进而影响肾脏功能。
2. 吸烟会刺激肾脏产生过多的自由基,导致肾脏细胞受损。
3. 吸烟会降低肾脏对血糖的过滤能力,导致血糖水平升高,加重肾脏负担。
为了降低吸烟对糖尿病肾病的危害,建议糖尿病患者采取以下措施:
1. 立即戒烟,远离烟草烟雾。
2. 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定期监测血糖水平。
3. 积极治疗糖尿病,降低并发症风险。
4. 定期进行肾脏功能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肾脏病变。
总之,吸烟对糖尿病肾病的危害不容忽视。糖尿病患者应高度重视吸烟问题,积极采取措施保护肾脏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然而,许多人对糖尿病的认识不足,导致患者延误治疗,甚至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本文将围绕糖尿病的监测、治疗和预防等方面进行科普,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对糖尿病。
血糖监测的重要性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患者日常管理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身血糖水平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调整饮食和治疗方案。然而,在我国,许多糖尿病患者对血糖监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血糖控制不理想。研究表明,只有少数糖尿病患者能够自觉进行血糖监测,而许多患者则是在出现并发症后才意识到血糖监测的重要性。
自我监测血糖的益处
自我监测血糖具有以下益处:
如何进行血糖监测
血糖监测的频率取决于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应每天监测4-7次血糖,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睡前血糖。在病情稳定后,可以适当减少监测频率。
治疗糖尿病的药物
目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主要包括胰岛素、磺脲类药物、双胍类药物等。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是控制血糖水平,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体检。
结语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患者长期进行管理和治疗。通过加强血糖监测、合理用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糖尿病患者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降低并发症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对人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其中,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主要影响自主神经系统,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首先,胃轻瘫是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常见的症状之一。胃轻瘫表现为食物在胃中停留时间过长,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和腹部不适。此外,尿潴留也是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的常见症状,表现为排尿困难或排尿能力丧失。体位性低血压也是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的常见症状,患者在站立时会出现眩晕,严重时甚至晕倒。心脏自主神经病变会导致患者出现心率变化,表现为平躺和站立时心率差异明显。男性阳痿也是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的常见症状之一,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但通过控制血糖、改善生活方式等措施,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药物治疗方面,胃轻瘫可使用胃动力药物,心律失常可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此外,患者还需注意生活习惯的改变,如减少每顿饭的摄入量,提倡少吃多餐,增加排尿动作,锻炼膀胱肌肉,以改善排尿症状。对于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应缓慢站立,避免血压突然下降导致晕厥。
在饮食方面,患者应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高热量食物和高糖食物,控制脂肪摄入,以预防疾病反复发作。适量运动也能起到舒筋活血的作用,对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患者应坚持每天至少锻炼半小时,如散步、太极拳、广场舞等,以改善身体不适症状。
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的治疗需要患者、医生和家属共同努力。患者应定期去医院检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