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酒中毒性痴呆能恢复吗

酒中毒性痴呆能恢复吗
发表人:主治医师王维海

酒中毒性痴呆是否能够恢复?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就是大脑神经元是不可再生性的细胞,它受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下,有些会提前衰亡或提前老龄化。

当酒中毒患者大量酗酒导致脑神经元大量死亡,进而出现早老性痴呆的症状,部分患者得到有效充分的治疗之后,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但是如果出现韦尼克脑病,说明伴发了比较实质性的脑损害,甚至有个别患者经 CT 或者核磁检查,已经有脑萎缩的迹象,预后通常不容乐观。

拿半年的治疗疗程为例,如果半年之内患者有逐渐好转的趋势,他的可治愈率还是比较高的。如果超过半年他的病情没有明显的好转,说明他的脑细胞死亡的程度就比较严重,预后也会比较差,可能会提前进入痴呆的状态,生活自理能力将会逐步的下降,很难再恢复到初始的水平。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作者:马晓微

    关于喝酒了是否能吃褪黑素的情况我们要认识清楚,不要因为自己服用了褪黑素药物,又喝了酒而造成严重的影响。下面我们就来帮助大家来了解一下,喝酒吃褪黑素的问题,都是必须要注意的情况,若是患者认识不清楚实际情况,还会有更多的问题发生。

    首先,喝了酒是不可以吃褪黑素的,吃褪黑素就不能喝酒。对于这些问题的了解方法我们要认识清楚,因为药物和酒精之间的作用非常复杂,容易对身体健康造成伤害。褪黑素片有辅助睡眠的作用,但不要随意的服用,最好能在医生的指导下来服用药物,以免药物造成更多不利性的问题发生。关于喝酒和吃褪黑素的过程,我们都要有所了解,最好能在安全有效的状况下使褪黑素发挥到它应该有的效果,而不给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很多人对于酒精和褪黑素之间的联系并不了解,酒精对褪黑素是有反应的,酒精能加快药物的吸收和发挥,这对肠胃的影响非常严重,建议饮酒超过六到四个小时再考虑服用褪黑素,用药期间禁止喝酒或者是不喝酒,这才是最为重要的。虽然酒精和褪黑素没有严格的禁忌,但酒精是一种活性物质会对药品造成影响。所以,希望大家可以安全用药,不要因为服用药物的方法不正确,而造成更多的问题。

    建议在服用褪黑素的过程中,注意劳逸结合,保持情绪开朗,适当的运动,均衡饮食,这样才能改善身体上的问题。喝了酒以后吃褪黑素到底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我们不能确定,但是各有各的影响,这些问题才是我们最应该确定,也是大家要注意的问题,不管是褪黑素还是其它药物,服用前是不能喝酒的。

  • 众所周知,“喝酒会伤肝”。但是一到了酒场上,就都忘光了。即使自己喝了三五两的白酒,也还是架不住众人连番的劝酒祝词。不自觉地喝酒后,下次还会喝同样的酒。而最后在医院检查时,肝脏收获的就是破烂不堪的脏腑。而那时后悔,已经为时已晚了。

     

    戒酒就像戒烟。大多数男性可以找到一万个无法戒烟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突然戒酒不利于健康。实际上,大多数人根本不必为此担心。医生提出的戒酒意见是最专业的。

     

     

    那么,长期喝酒的人戒酒会对身体有何影响呢?医生坦言:这5大好处跑不掉。

     

    这里的血压下降意味着患有高血压的人,在不饮酒的情况下血压会降至正常血压以下。这是因为如果一个人常年喝酒后停止喝酒,血压就会逐渐下降到正常状态,高血压的风险大大降低,人体内的胆固醇含量也会降低。

     

    长时间喝酒的人记忆力明显下降,容易忘记最近发生的事情,而长时间喝酒的人则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酒精中毒。慢性酒精中毒可导致记忆力减退。对于短期记忆障碍更为严重,而长期记忆障碍则较少,因此戒酒可以改善记忆。

     

     

    在日常生活中,喝酒的人腹部通常会有一个小肚腩,而在喝酒时则经常吃高热量的脂肪食物,这使得脂肪的堆积更容易,尤其是腹部脂肪的堆积。如果7天以上不喝酒,则可能会消耗大量的体内脂肪,这意味着可以减轻体重,整个人都看起来精神焕发。

     

    有人认为喝酒后容易入睡,事实上,大多数人在醉酒后都无法正常地进入睡眠状态,所以经常早起后头疼并且第二天又无法入睡,严重影响作息规律。因此,如果突然停止喝酒,会逐渐发现自己的睡眠变得正常,并且睡眠质量得到改善。

     

     

    众所周知,很多人都有酒精引起的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病。因为酒精对人体肝脏有非常大的危害,就像在肝脏中添加了慢性毒药一样,所以逐渐地肝脏排毒功能也大大降低了。若是戒酒,我们的身体将逐渐补充能量并恢复肝脏功能,健康状况会并很快得到改善。

     

    戒酒是一件长期坚持的事情,在戒酒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阻碍,但是也不能就因为一些小小的挫折就停止了戒酒的过程。要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才会长伴左右。

  • ​​很多人认为酒是一种溶媒,将其与中草药或动物或植物浸泡一段时间溶混后,可以借助酒力,把一些“有效物质”“营养物质”提取出来,喝了这些所谓的药酒能滋补身体,甚至治病,是个很有营养的东西。事实果真如此吗?

     

    我们先来看看“营养”的定义:是指人体从外界环境摄取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和代谢,用于供给能量,构成和修补身体组织以及调节生理功能的整个过程。

     

    然后我们把药酒分成“酒+药”来看。

     

    我们先来说药酒中的“酒”

     

    “药酒”里面有大量的酒精成分,以酒泡药,理论上确实可以把一些不溶于水但溶于酒精的“营养物质”或“药物成分”提取出来,但量相当有限,而且因酒精的危害而弊大于利。

     

    2017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致癌物清单中酒精被列为一级致癌物。2018年8月23日世界医学界权威学术刊物《柳叶刀》发布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组的最新分析数据,明确了酒精对健康的危害,即:饮酒的安全剂量为零,喝一点对健康都有害。2018年初,JuanI.Garaycoechea等人发表在国际顶尖科学杂志《自然》上的一篇论文,也证实了喝酒有致癌的风险。2018年1月3日,发表于杂志《自然》上的论文表明喝酒有致癌性。

     

     

    我们再来说药酒中的“药”

     

    中草药无毒副作用的说法长期流传民间,致使中草药一定程度上被滥用。因此常常被国人用来泡酒,像诸如此类的朱砂、莲青、木香、雄黄、当归、首乌、川乌、草乌、马钱子、白附子、半夏、天南星等中草药。这些药材或多或少都有毒性,须炮制后才可药用,即使炮制后少量也能导致中毒,甚至致命。所以这跟营养压根不沾边。

     

    另外还热衷于用酒浸泡虫类、动物器官或全尸,常见有毒蛇、蝎子、蜈蚣,蜜蜂、黑蚂蚁等动物。这些浸泡物本身就隐含着风险,甚至是不可控的害处了,所以也谈不上什么营养。

     

    至于用酒泡枸杞、红枣、黑豆、杨梅等这些普通的水果或食品,这些食材的确富含某些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但溶解于酒精中的营养含量有限。还不如直接吃下去吸收的营养岂不是更多!还不用冒酒精对健康危害的风险。

     

     

    最后真诚地提醒大家,药酒既是药又是酒,有营养的说法不靠谱,不能随便喝!如果你一定要喝,那么:

     

    1、在专业的正规医生指导下服用;

     

    2、不适合喝酒的人群或人在不适合喝酒的状况下,应选择不含酒的药物;

     

    3、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关于饮酒的建议:成人如饮酒,要限量,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 作者:刘祥礼

    在日常生活中总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方式来给身体排毒,如针灸、拔罐、刮痧等,都是通过外力清除体内内毒素的一种方法。不过刚拔完火罐或刮完皮的人通常更容易中风,所以要非常小心,确身体保不能受风。拔罐时要注意很多事情,那么刮痧拔罐后能喝啤酒吗,下面来了解一下吧。

    第一、刮痧拔罐的作用

    1、拔火罐属于中医疗法,中医顾名思义就有中间的意思。所以你拔火罐以后可以适量的喝酒,就是说如果你平常能够喝半斤,拔火罐以后喝2-3两没有问题,但是千万不要喝半斤或者半斤以上;另外喝酒还可以适当地缓解疼痛和促进血液循环。

    2、拔火罐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的作用,一般在酒后、过饥、过饱或疲劳时不适合拔罐。喝酒会降低拔罐疗效。拔罐后主要注意保暖,拔罐部位不要受风寒。可以适当喝少量低度数的啤酒,但不能过量,喝多了会导致气血逆乱,降低疗效。

    3、拔罐是一种调动身体气血来治愈疾病的方法,喝酒后气血逆乱,加速,一是起不到好的治疗效果,二来也有可能会使气血不畅,所以不建议在酒后,剧烈运动后,饿的时候拔罐。建议您不要在酒后拔罐,过饱过饥时也不要进行拔罐,是一个道理,以保障您的健康。

    第二、刮痧拔罐的注意事项

    1、拔火罐后可以喝酒,酒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拔火罐引起的淤血的消散.但酒中含酒精,对人体是有害的,不宜多饮.如每天只饮2-4钱酒,对身体最为有利,特别是红葡萄酒,可延年益寿。

    2、拔罐一天后是不能喝酒的,拔罐的主要作用是调理气血,酒精进入血液后,会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及周围血管,形成高铁血红蛋白,导致血压一定程度地下降。

    刮痧和拔火罐都是中医治疗方法,具有放松肌肉、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适用于感冒、发热、内火等发热。是否饮酒还需要根据身体情况,如果身体有一些热证、阴虚火旺,最好不要饮酒。

  • 说到淋病和梅毒,相信大家都是非常了解的,淋病和梅毒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性病,对人的身体健康也有着巨大的危害,淋病是由于患者感染了淋病奈瑟菌导致的,会导致患者的身上出现尿痛以及尿道口流脓的现象,而梅毒则是由于患者感染了梅毒螺旋体导致的,会导致患者的生殖器发出恶臭,同时导致患者的生殖器上面出现疱疹,如果患上了梅毒和淋病,一定要立刻进行药物治疗。

    酒精确实有一定的杀菌功效,我们常常用酒精来对患者的伤口进行杀菌消毒,但是酒精能够杀死的只是普通细菌,针对淋病奈瑟菌和梅毒螺旋体这样的病毒,用酒精治疗是没有效果的,甚至还有可能导致患者的病情变得更加严重,因为酒精会刺激到患者的患处,所以说大家千万不要胡乱治疗。

    针对梅毒和淋病,我们也知道,这两种疾病的治疗难度是非常大的,去医院进行治疗的话,也需要治疗很长时间才能够恢复健康,酒精肯定是不能用来治疗淋病和梅毒的,针对淋病和梅毒,必须要进行药物治疗才可以,否则会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不恰当的治疗方法,也是对人的身体健康有着巨大的危害的。

    淋病和梅毒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的不良影响非常大,并且治疗难度也很大,很多人患上梅毒和淋病好几年了,都没有恢复健康,可见淋病和梅毒的治疗不是那么简单的,显然酒精对于治疗淋病和梅毒没有任何效果,甚至酒精会刺激到患者的患处伤口,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甚至还有可能会引起感染,所以说针对淋病和梅毒大家最好是去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不要自己胡乱治疗。

  •  

    来源于北京青年报的一则新闻,央视前名嘴郎永淳因醉驾被警方拘留。

     

    虽然信息很简短,但却为所有人提供了足够的信息,之所以如此受关注,主要是两方面原因,一方面郎永淳是社会名人;另一方面就是醉驾。

     

    其实名人醉驾并不是什么稀奇事,著名音乐人高晓松就因为醉驾坐过牢。

     

    但是凡事都有一个标准,你是否知道国家对于醉驾的定义是什么呢?

     

    根据国家《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GB19522-2004)标准,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即为饮酒驾车;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则为醉酒驾车。

     

    其实喝酒开车不仅会对整个社会造成难以预料的影响,对自身健康同样没有好处。

     

    第一,急性酒精中毒

     

    一次大量饮酒会导致急性酒精中毒,它对身体的影响主要是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临床上根据症状和血液酒精浓度将其分为三期,兴奋期,共济失调期和昏迷期。

     

    如果血液中的酒精浓度达到50mg/dl,就会感到头痛,欣快和兴奋;达到100mg/dl时,驾车容易发生车祸;达到150mg/dl时,饮酒者的肌肉运动会出现不协调,行动会变得笨拙,言语也会含糊不清,还会出现视力模糊,复视,这就是所谓的共济失调;如果达到250mg/dl,患者会很快陷入昏迷,瞳孔散大,体温也会降低;超过400mg/dl,患者就有可能出现呼吸、循环麻痹而危及生命。

     

    除了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一次大量饮酒还会导致身体内乳酸增高,酮体蓄积,出现代谢性酸中毒以及糖异生受阻所致低血糖,这是因为酒精导致了身体的代谢异常。

     

    第二,慢性酒精中毒

    即便一次不喝那么多,但如果长期喝,同样对身体是有害的,这就是慢性酒精中毒。

     

    慢性酒精中毒首先会导致营养缺乏,酒是高热量而无营养成分的饮料,长期饮酒会导致营养缺乏,最常见的是维生素缺乏,比如缺乏维生素B1会导致Wernicke脑病,叶酸缺乏则容易引起巨幼细胞性贫血。

     

    除此之外,酒精对胃、肝、胰腺、心脏同样会有不同程度的伤害,酒精不但会引起急性胃黏膜病变、急性胰腺炎,还会导致酒精性肝硬化,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胰腺炎和酒精性心肌病,如果继续喝,很有可能诱发胃癌,肝癌或胰腺癌的发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作者:袁俊丽

    如今,人们无论生活还是工作,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有些人在这样的压力下失眠,影响了正常的工作、生活和学习,还有的人会出现喝酒之后睡不着,这些都是有原因分的。那么喝酒后睡不着怎么解决,接下来我就带大家了解一下相关内容。

    一、喝酒后睡不着的解决办法

    1.按摩头部。虽然我们未必能做到像专业人士那样,懂得头部太多的穴位,但是我们可以直接用手指按压整个头皮,然后你会感觉自己整个人都轻松多,舒服多,自然晚上睡眠就好了。

    2.可以看一些舒缓的电影,比如说一些轻喜剧;还可以看点非常有意思的纪录片。当然,如果你不喜欢影视,喜欢音乐的话,也可以在睡前聆听一下轻音乐,都是挺不错的。

    3.睡觉之前泡泡澡,或者泡泡脚,冲掉一身的疲乏。人太累的话,有时反而睡不着,这个时候就需要先缓解一下疲乏,缓解的办法比较多,较为有效的当属泡澡和泡脚了。

    二、喝酒睡不着的原因

    1.酒精被分解后产生乙醛,这是一种有害无益的毒素。如果醉酒后即刻入睡,乙醛在体内循环会导致一定程度的脱水。口干舌燥,导致醒来,此后会难以入睡。

    2.睡前喝酒虽能缩短入睡时间,但使睡眠变浅,浅睡眠时间延长,中途醒转次数也增多,使睡眠变得断断续续。可以看出,酒精的作用是先使人昏沉欲睡,表面上似乎对睡眠有益,实际上却可能干扰睡眠。

    3.到了下半夜,酒精的作用逐渐消失后,就会引起失眠与多梦,使总的睡眠质量下降。所以睡前喝酒并不能增加总的睡眠时间,反而有可能使睡眠变浅,不利于睡眠。

    以上就是喝酒后睡不着怎么解决的相关内容,相信大家已经有所了解了。喝牛奶或蜂蜜水,其实可以改善睡眠质量,这种方法很受欢迎,牛奶和蜂蜜水具有缓解疲劳的作用,效果肯定会起到作用。

  • 现代人有多喜欢「囤东西」?

     

    去年促销囤下的卫生用品,十几年前的旧衣服,在各平台收藏了几百条文章和视频,多数都没有点开过……

     

     

    不少人抱着“留着,总会有用”的心态囤货,但你知道吗,过度囤积一旦影响到日常生活,可能就是病了。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带你认识囤积症,并教你科学缓解囤积行为。

     

    受访专家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 袁勇贵 主治医生 侯正华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沈 璐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张敏婷

     

    囤积过度也是一种「病」

     

    实际上,留着旧物的根本原因是我们的囤积欲,指人们总想获得东西、收集东西、保留东西的欲望。这种欲望与生俱来,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物资常常是匮乏的,所以想大量囤积物品来保障自己的生活。

     

    然而,如今的我们早已从原来的匮乏状态转变为供应过量状态,在适度范围内收集喜欢的、有价值的东西,可视为收藏,但如果过度收集不愿丢弃,影响生活、交际,则可能是种病。

     

    19世纪80年代在美国曼哈顿住着一对兄弟:他们彻底与外界隔离,弟弟每天在夜深人静时外出疯狂收集各类报纸、书籍、家具、乐器等废弃物。为了防止盗贼,兄弟俩在屋内各处设有自制防盗陷阱和机关。

     

    很快,房子变成了一座迷宫,电线捆绑的废品和垃圾组成了一个复杂的隧道。

     

     

    某一天,弟弟不小心被机关绊了一跤,接着被房屋中倾倒的130多吨垃圾砸死。失明和瘫痪的哥哥因弟弟死后没有食物也很快饿死。直到邻居闻到异味报警,警察在将近三个星期的清理中,才在垃圾堆下找到俩兄弟早已腐败的尸体。

     

     

    这就是科利尔兄弟的故事,他们患严重的囤积症,囤积症甚至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科利尔兄弟综合征”。

     

    根据美国精神病学会发布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修订版所述,囤积障碍属于精神疾病的一类,和强迫症相似,表现为不可抗拒地强迫囤积东西。

     

    患者在不停添置新东西的同时,不舍得扔掉旧物,于是有大量没用的东西堆积在家。

     

    国外调查显示,成人的囤积症发病率约为1%~3%,以老年人、男性和低收入者较为多见,在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也不少见。

     

    很多人以为囤积癖是因为懒惰和不讲卫生,但其原因复杂得多。

     

    害怕做错决定

    有一部分人是因为无法承担选择错误的后果。这些人难以确定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害怕“做错决定”。他们大多有选择困难症,决定是否扔掉某件东西时需要花更多时间,导致丢弃物品的速度跟不上积压的速度。

     

    获得安全感

    还有一部分人是因为缺乏安全感。在远古时期,人们要囤积粮食、必需品来保障生活,以此获得安全感。时代已变,但“囤积-安全”的认知没变。我们还是会通过囤积,比如存钱、存粮以及其他任何能让我们感到丰盛和富足的东西,来确保安全。

     

     

    难以割舍的情感

    囤积症患者对物品有着旁人难以理解的感情,轻则舍不得扔掉用过的老物件、旧东西,重则把扔掉的又从垃圾堆中捡回来,会努力搜寻与物品有关的记忆,很难割舍那份联系。

     

    爱囤东西也可能是老痴

     

    家里堆积东西往往给人懒惰、不喜欢整理收拾物品或不讲卫生的印象。但患囤积症的人,有更深层次的情绪、认知问题。严重囤积物品还可能是老年痴呆的症状之一,或是脑病征兆。

     

    不正常的囤积通常有哪些表现呢?最新版的《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手册(第五版)》新增了囤积症为诊断项目,而不是以往归类在强迫症范畴内。如果有这些特征,家人应尽早带老人来就医:

     

    1. 持续性的丢弃困难,不管东西实际价值如何,都难以分离;

     

    2. 保有物品的需求,觉得有一天会用到,对丢弃感到苦恼;

     

    3. 住所拥挤或凌乱,大量囤积物品,堆积如山;

     

    4. 常常需要家庭成员强制整理;

     

    5. 生活其他重要领域功能减损,囤物的行为已经引起很多困恼,影响到家庭成员关系、社交、职业和环境安全等;

     

    6.无法解释为其他疾病,比如非身体病痛引起,也不能用其他精神疾病来解释。

     

     

    临床上有严重囤积行为的多为老年人,可能是脑功能存在明显紊乱,对物品有认知障碍并形成病态依恋。

     

    比如,他们害怕丢掉重要的东西,夸大物品的功用,赋予物品人性化特征;或对物品放置的感知减弱,无法分类,也容易忘记与物品相关的重要信息,所以喜欢将物品放在视线范围内。

     

    如何缓解“囤积行为”

     

    积攒大量旧物不愿扔的人要清醒审视自己的囤积欲,多想想“这些东西我现在需要吗”“一个月内用得上吗”,如果答案是否定,就果断地清理掉那些“可能有用但很久没用”的东西。

     

    如果难以做到每天及时清理,就定一个时间,如每周末,按时整理和扔掉一些东西。学会给生活与工作做减法,将生活空间与心理空间腾出来给真正重要的事情。

     

    过度的囤积很可能伴有强迫症,收集时既愉悦又痛苦,扔掉时既解脱又焦虑,内心不断处于矛盾中。如果你属于这种情况,就需要尽早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如果你亲友中有囤积症患者:

     


    避免争吵

    不要威胁对方或在未经对方同意的情况下扔掉东西,大规模的清理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他们通常会重新开始囤积东西。

     


    注重教育

    和患者沟通囤积的危害,提前做好安全保障,例如注意火灾隐患、堵塞厕所等。

     


    劝说就医

    囤积患者通常还存在身体或心理健康问题,例如身体残疾、慢性疲劳、关节炎、肥胖、抑郁或焦虑等,最好能劝他们及时就医。

     

     

    如果你身边有老人患囤积症:

     

    当老人仅仅是不断囤积,不加分类整理,也不想出售废品,那家人就需要根据情况严重程度,考虑为老年痴呆症的可能性比较大。

     

    囤积症的老人很少主动就医,身边亲人的协助就尤为重要:

     

    要用支持开放的态度:比如单独辟出一个空间让他集中收集,备好手套防止手受伤,定期帮助他变卖废物换钱等。

     

    用同理心取代指责:在理解的基础上,与老人坐下来耐心讨论,可以尝试列清单来勾选清理的顺序。

     

    在尊重老人的前提下帮忙丢掉没用的东西:慢慢地“断舍离”,让他自己体会到“东西丢弃后,生活并没有差别”,多次经历这种丢弃后,老人就会比较不害怕清理。

     

    要鼓励老人多参与社交:就不会把每天的心思都放在储物上了。

     

    如果老人爱收集,但会归类整理,而且对以后怎么处理有自己的安排和想法,是没有问题的。

     

    并不是所有的囤积都需要改正,只有当囤积行为让你感到痛苦,生活因此而混乱,才需要积极寻求帮助来改掉这个习惯。▲

     

    本期编辑:邓玉

  • 老年期痴呆是一种智力和认知功能逐渐丧失的疾病,常见于老年人,而抑郁型和妄想型是老年期痴呆的两种亚型。

    1.抑郁型老年期痴呆:指伴随着明显抑郁症状的老年期痴呆,患者除了智力和认知功能的下降外,还可表现出持续的、严重的抑郁情绪,包括沮丧、失去兴趣、自责、焦虑等。抑郁型老年期痴呆可导致患者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以及食欲下降、睡眠障碍等。

    2.妄想型老年期痴呆:是指伴随着明显妄想症状的老年期痴呆,患者表现出不符合现实的坚定的错误观念或信念,如被人追踪、盗窃、欺骗等。这些妄想可能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恐惧、敌意等情绪,并对他人和环境产生不信任。

    一旦出现以上异常表现,需尽快到医院就诊。完善相关检查后进行明确诊断,在医生指导下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合理治疗。

  • 作者 | 认知障碍性疾病科

    文章首发于 |北京天坛医院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疾病——也许在您的身边就有这种疾病的患者,或者或多或少听说过有关这种疾病的故事。

     

     

    面对这种疾病,我们真的束手无策?听听专家怎么说。

     

    睡眠障碍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

     

    老年人的昼夜节律紊乱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AD)及其进展的标志。有研究提示,可以通过睡眠情况在某种程度上预测一个人的一生当中最有可能发生阿尔茨海默病的时间。从来源上看,阿尔茨海默病的特异性病理标志物,β淀粉样蛋白可以看作是大脑的一种代谢废物。正常情况下,大脑每天都会产生各种代谢废物,但随后就会被清除出去。只有当人体进入深度睡眠时,脑脊液才会大量涌入脑组织,开始打扫卫生。因为脑神经放电时需要消耗大量氧气,这些氧气是靠血液带进来的,人在清醒时以及REM睡眠时(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是睡眠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脑神经一直在持续放电,耗氧量居高不下,所以血液必须保持高速流动。但在深度睡眠阶段,当脑神经集体休眠时,耗氧量快速下降,不需要那么多血液了,此时脑部的血液流速会降低25%,此期间脑脊液清扫出的废物是白天的10到20倍。

     

     

    而慢性睡眠片段化还可以改变肠道微生物菌群的表达,导致参与促进宿主有益免疫反应的基因下调和参与脂多糖(LPS)合成和转运的基因上调,诱发全身和脂肪组织炎症和胰岛素抵抗。通过形成涉及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双向通讯轴来调节大脑的神经化学和神经代谢信号传导途径,加速了神经炎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进展。

     

    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在最新一期Science的文章指出:人只要一晚没睡,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都会同时增加,而长期的睡眠剥夺会使Tau蛋白加速转移到多个脑区。在研究中,研究人员首先对小鼠进行了短期睡眠剥夺实验,他们让小鼠在其正常睡眠期间保持清醒,结果使小鼠脑部Tau蛋白积累增加了2倍。接下来,他们希望在人体上再次确认,于是他们招募了8位30岁至60岁的健康成年人,比较了正常睡眠和一晚不睡条件下脑部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的情况。他们发现,与小鼠实验中类似,健康成年人一晚不睡觉,Tau蛋白也大幅上升,增加幅度超过50%,与此同时,β-淀粉样蛋白也增加了30%。

     

    如何晚上睡个好觉

     

    治疗基础疾病:抑郁、睡眠呼吸暂停或不宁腿综合症有时会导致睡眠问题。

     

    建立常规:保持规律的吃饭、起床和睡觉时间。

     

    避免兴奋剂:酒精、咖啡因和尼古丁会干扰睡眠。限制这些物质的使用,尤其是在晚上。另外,晚上清醒的时候不要看电视。

     

    鼓励体育锻炼:散步和其他体育活动有助于促进晚上更好的睡眠。

     

    限制白天睡眠:白天尤其是下午尽量不要打盹。

     

    在晚上营造一个平和的气氛:通过大声朗读或播放舒缓的音乐来帮助患者放松。舒适的卧室温度可以帮助患者睡个好觉。

     

    管理药物:一些抗抑郁药物,如安非他酮和文拉法辛,会导致失眠。胆碱酯酶抑制剂,如多奈哌齐,可以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和行为症状,但也会导致失眠。如果患者正在服用这些药物,请咨询医生。服药不晚于晚餐通常有帮助。

     

    考虑褪黑素褪黑素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睡眠和减少日落综合征的症状。

     

    提供适当的光:傍晚的强光疗法可以减轻患者的睡眠-觉醒周期紊乱。夜间适当的照明也可以减少黑暗环境下的躁动。有规律的日光照射可以解决昼夜颠倒的问题。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