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喝了酒能吃褪黑素吗 认识喝酒吃褪黑素的过程

喝了酒能吃褪黑素吗 认识喝酒吃褪黑素的过程
发表人:健康一点通

作者:马晓微

关于喝酒了是否能吃褪黑素的情况我们要认识清楚,不要因为自己服用了褪黑素药物,又喝了酒而造成严重的影响。下面我们就来帮助大家来了解一下,喝酒吃褪黑素的问题,都是必须要注意的情况,若是患者认识不清楚实际情况,还会有更多的问题发生。

首先,喝了酒是不可以吃褪黑素的,吃褪黑素就不能喝酒。对于这些问题的了解方法我们要认识清楚,因为药物和酒精之间的作用非常复杂,容易对身体健康造成伤害。褪黑素片有辅助睡眠的作用,但不要随意的服用,最好能在医生的指导下来服用药物,以免药物造成更多不利性的问题发生。关于喝酒和吃褪黑素的过程,我们都要有所了解,最好能在安全有效的状况下使褪黑素发挥到它应该有的效果,而不给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很多人对于酒精和褪黑素之间的联系并不了解,酒精对褪黑素是有反应的,酒精能加快药物的吸收和发挥,这对肠胃的影响非常严重,建议饮酒超过六到四个小时再考虑服用褪黑素,用药期间禁止喝酒或者是不喝酒,这才是最为重要的。虽然酒精和褪黑素没有严格的禁忌,但酒精是一种活性物质会对药品造成影响。所以,希望大家可以安全用药,不要因为服用药物的方法不正确,而造成更多的问题。

建议在服用褪黑素的过程中,注意劳逸结合,保持情绪开朗,适当的运动,均衡饮食,这样才能改善身体上的问题。喝了酒以后吃褪黑素到底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我们不能确定,但是各有各的影响,这些问题才是我们最应该确定,也是大家要注意的问题,不管是褪黑素还是其它药物,服用前是不能喝酒的。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现代人因各种原因,睡不着觉的情况越来越多了,都在寻求各种各样的办法帮助睡眠。N多年前,国外有人发现,人的松果腺体能产生一种胺类激素,就是褪黑素。这种激素能控制人体的生物钟,可能与失眠有关。

     

    首先澄清一下,这货虽然叫褪黑素,但它与美白几乎没有一点关系!

     

    褪黑素

     

    又称为褪黑激素、松果腺素,是由哺乳动物和人类的松果体产生的一种胺类激素,能够使产生黑色素的细胞发亮,而此而得名。当哺乳动物处于黑暗中时,褪黑素分泌活动立即加强,当转于光亮环境时则即停止分泌。褪黑素分泌的节律,可随光线的变化。其他因素如睡眠、饮食状况、精神状态以及应激情况等也对褪黑素的分泌有一定影响。

     

     

    褪黑素助睡眠?只有这类人,还可能有点效!

     

    褪黑激素在体内含量极小,即使很小很小的量也能发挥生理作用,多了反而没有用。但随着年龄的增加,体内褪黑素更是逐年减少,它所起调节生物钟的作用也慢慢减弱,从而使人出现失眠、多梦、睡觉质量不佳等症状。所以以褪黑素为成分的产品就应运而生。

     

    目前褪黑素以功能性保健食品的形式在市场上销售,宣称可以缓解失眠,提升睡眠质量。很多相关广告图都有夸大宣传之嫌,而且部分人使用褪黑素可能一点作用也没有。

     

    最主要的适用人群

     

    上面也提到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褪黑素减少了的人群。所以中老年人才是最适用的对象,年轻人不建议使用。另外,压力较大的人群因为这些生活原因,也能导致褪黑素分泌较少,影响到睡眠。其他人群,或者即便是这两种人群,只要褪黑素没有减少,再外用是无效的。

     

    无效果时可否多吃?

     

    失眠的原因有很多,褪黑素量减少只是其中之一。所以无作用的情况会很多。

     

     

    保健品的剂量未经过临床试验验证,部分毒理数据也是基于小鼠的,不能代表人,所以建议大家按照推荐剂量使用,如果感觉没效果,那么您可能就不属于缺少褪黑素的人群,建议换一种方式解决失眠问题。

     

    如果大家想看关于失眠的文章,可以私信联系我,有一些方法,也有药物,可以供参考。

     

    不过由衷的不建议大家吃这些所谓的功能性保健品,一是即使有用,可能要长期服用,花费大量金钱不说,一旦停止使用后,可能出现反弹。二是长期外界摄入激素,可能会使腺体变的更加迟钝,形成对外来激素的依赖。三是长期应用的副作用和毒性难以估计。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说到拔罐,可能大家不会陌生,但是拔罐的过程中,大家也会受到一些困惑,比如说有些人,可能拔罐之后会有黑色的东西,从皮肤毛孔中流出来。当然,也有一些人,会表现出皮肤上面有黑色瘀斑。

     

    在拔罐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会介绍道,黑色的东西越多,说明身上的毒素越多。所以,拔罐对身体健康很重要,也非常有帮助。

     

    但是,这种说法真的正确吗?关于这些黑色的皮肤“印记”,究竟是什么呢?为了弄清楚这些,大家需要对这些常识有所了解。

     

     

    首先,在拔罐的时候,大家明确能够感受到一股强大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对于皮下的血管,会构成一种负压状态。所以,针对一些毛细血管,在这种强大的吸力状态下,血管很有可能会破坏,所以血管中的血液会流入组织间隙。

     

    当然,随着拔罐的时间越长,这种血管破坏的程度,可能就会越大,所以拔罐之后,皮肤上面出现青一块、紫一块的东西,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当然了,大家也不要觉得,这种斑块背后,是不是很疼痛?其实不是,因为斑块只是皮下的毛细血管破裂所致的,所以不会有痛感。  

     

     

    这句话有依据吗?其实不是的。大家可能会理解为,黑色的东西,就是身体排出来的毒素,但是这样的东西,并不是毒素,而是血管中的血液破裂之后,进入组织间隙,然后发生了凝固,最终会出现颜色改变。

     

    所以,大家在平时生活中,也会发现这样的现象,皮肤的某个部位出血之后,在短时间内,身体的凝血系统会被启动,所以会出现相关的血凝状态,红色的血液,会变暗、变黑。

     

    皮下的毛细血管也是如此,如果血液凝固之后,也会发生凝血反应,从红色的血液变为黑色的血液。因此,表现的颜色越深,并不是毒素越多。相反,正是因为如此,说明皮下的毛细血管被破坏的越多,所以提醒大家,不要频繁地拔罐,有时候会适得其反。

     

     

    拔罐之后,大家一定要注意,不要立即冲澡,特别是冷水澡,就更不适合了。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拔罐的过程中,血管已经被破坏了,如果拔完火罐就立即冲澡,可能会给血管带来破坏,导致血管热胀冷缩,所以血流会更容易受到影响。

     

    所以,拔完火罐之后,更需要注意的就是好好休息,避免给自己的皮肤带来更多的刺激。一般来说,拔罐当天不要直接冲洗,可以在拔罐后的第二天,尝试用温水冲洗一下,这样才会对健康有帮助。

  • 喝酒和高血压有啥关系?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喝酒到底会不会升高血压和降低血压呢?他又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血压呢?今天咱们走进喝酒的世界,看看两者到底是什么关系?

     

     

    一、喝酒会使得血压下降吗?

     

    很多人会发现这个问题,就是喝酒以后,血压不但没有升高反而降低了。这是为什么呢?这主要是因为在喝酒早期,酒精能引起血管扩张,我们都知道血管扩张可以降低血管的阻力,进而起到降压的作用。另外我们都知道,喝酒以后使我们血管扩张、基础代谢增快、呼吸频率增高等,这些情况都会加速水的隐形丢失,使体内水分血容量减少,我们喝酒后经常嘴干口渴和这个也是有关系的,而容量减少会使得血压降低。因此在刚刚喝酒后,血压真的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这也是很多人发现喝酒后血压不高反而降低的原因所在。不过这种血压降低的情况不会持续很久,一般4-5个小时左右,当过了这个时间窗,血管、代谢率等回到原来的状态,我们的血压又会回到原来的状态,血压反弹后反而会比原来更高。

     

    二、喝酒太多对高血压还有其他好处?

     

    喝酒对高血压的好处是不存在的,即便我们看到的喝酒后血压下降也只是暂时的假象,所以拿喝酒对高血压有好处当做喝酒的借口是站不住脚的。而且长远来看,喝酒明显会导致远期血压升高的情况,因为喝酒导致血压升高是有明确的循证医学证据的。这不仅仅和喝酒后最初血压降低然后反弹有关,主要是因为长期饮酒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弹性消失、脆性增加,而这些变化,本身就是血压升高的一个基础的病理生理过程。所以长远来看,喝酒对血压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喝酒容易导致血压上下波动不说,还会导致远期血压变得更高。

     

    三、喝酒不仅仅引起血压升高!

     

    其实我们应该看到,喝酒不仅仅会对高血压产生影响,造成悲剧。高血压还会导致其他诸多脏器出现异常,比如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脑病,酒精性心肌病;当然喝酒还会增加食道疾病、胃部疾病、消化道肿瘤以及其他疾病的危险。所以,在著名的柳叶刀杂志就有结论说,再少的酒精量也会有害,真正的无害量就是——不喝。

     

     

    看懂了吗?不要把喝酒和高血压扯在一起,扯在一起也是对高血压是有坏的影响的。如果你真的不能戒酒,那么就真的少喝点吧!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你!

  • 人们也许会觉得奇怪,为何民间盛行“酒是穿肠的毒药”一话,却仍然有很多人“对酒当歌”;在古老的《黄帝内经》中说“以酒为浆”是导致早衰的重要原因,仍然很多人对此话充耳不闻,照旧对美酒乐此不疲;还有著名的文学家陶渊明发出“后世之愚钝,皆杯中之物所贻害”的酒后真言,仍旧没有起到警世钟的作用,人们对饮酒作乐还是趋之若鹜。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酒从刚开始发明的时候,是用来解除疲劳、缓解压力的,比如曹操口中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但后来逐渐演变成交际中的应酬必备产品了,尤其是王安石的 “无酒不成礼仪”一句,更是深入人心,无论是古代邦交的歃血为盟,还是古代结拜的;无论是古代高谈阔论的青梅煮酒,还是古代婚礼中的合卺交杯,这一切都把喝酒变成了一种礼仪。

     

     

    也有朋友曾经感慨道,这酒也不是什么蜜糖啊,入口还有一股辣味,也没那么好喝啊?为啥那么多人对此津津乐道呢?如果只是从味道来确定是否被人喜欢的话,不具有说服力。比如辣椒味道也不怎么好,花椒的味道也不怎么好,但是辣椒和花椒却很受欢迎。

     

    然而,酒在早期就是一种可以治病的中药,从医学的医字演变来看,早期的医疗是有酒参与的。那么,酒究竟有些什么作用呢?中医认为,白酒味甘苦辛,性温,具有散寒气、助药力、活血通脉、增进食欲、消除疲劳、御寒提神等功效。适用于用于痹证,经脉不利,肢体疼痛,拘挛;胸痹,胸阳不宣,胸部隐痛,或胸痛彻背;血瘀或阴寒内盛的病证;劳累后体倦神疲,肢体酸痛等症。

     

    从医学的角度来看,过量饮酒会对人体的健康带来伤害。医学研究表明,短时间大量饮酒,可导致急性酒精中毒,轻则会出现烦躁多语、恶心呕吐,重者昏睡、昏迷、面色苍白、呼吸缓慢、脉快而弱、体温下降等症,须及时救治;长期较大量饮酒,可造成慢性酒精中毒,出现智力减退,精神淡漠,并可引起维生素缺乏,出现慢性胃炎,心、肝、肾的变性,以及神经炎、肝硬化等疾病。

     

    中医认为,湿热或痰湿蕴结、失血、阴虚、痔疮、痛风等病患者不要喝酒;现代医学认为,凡是有神经、精神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冠心病,肝炎、肝硬变,糖尿病,食管炎、溃疡,以及肺结核等疾患的要忌饮酒;还有肥胖者、体弱的老年人、儿童或孕妇也应忌饮白酒。

     

     

    既然酒是一把双刃剑,那为什么那么多人还是对酒还是情有独钟呢?想必与古代文人墨客的渲染有关吧,比如李白举杯邀明月的雅兴,杜甫“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洒脱;又比如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苍凉,欧阳修“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豪迈;还比如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意境,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伤感。

     

    酒有好的一面,高兴的时候能够助兴,恰当少量饮酒还可治病;酒有坏的一面,酒喝多了,容易让人麻痹,不清醒从而进行失去理智的行为,轻则伤肝呕吐,重则诱发犯罪。所以要珍惜生命,适度饮酒,切不可养成嗜酒的习惯,以免害人害己。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喝酒已经是许多人都有的习惯了,饭桌上、聚会时、应酬间,都能看到酒杯的影子。确实,喝酒在许多场合都是人们钟爱的一件事。但是我们也知道喝酒对人体既有利也有弊,喝酒的时候需要稍微注意一下,才能既不影响身体健康,又能放心的喝酒。

     

     

    所以喝酒时切不可毫无顾忌,可牢记以下3句话,或许天天喝酒也无妨,健康不会受到影响。

     

    一、“喝前莫空腹”

     

    喝酒时腹中最好有一些食物,这样酒精才不会对肠胃影响过大,从而影响肠胃的健康,另外空腹饮酒也会加速酒精对大脑的影响,让人更容易醉,这也是对身体不好的,毕竟酒精对身体大部分地方的细胞都是会有所损害的。

     

    所以建议在喝酒前先吃点饭菜,可以先盛半碗米饭和菜肴一起吃下,再倒上酒。这样既提前让肠胃适应,又能减弱酒精对身体的影响。


    二、“喝时需适量”

     

    许多人常常因为一时兴起,亦或是亲朋好友的催促下,喝酒不注意量度,时常喝到过量然后醉酒,这其实是对身体健康影响非常大的。任何食物吃过量都会适得其反,喝酒亦是如此。

     

    一旦摄入的酒精量超过身体能够承受的范围的话,就会对身体组织细胞和神经活性造成损害。所以建议喝酒时适量即可,每次不要超过自己酒量的一半,量力而行即可。

     

     

    三、“喝后要注意”

     

    不仅在喝酒时要注意喝酒后也是有需要注意的事项的,首先是喝酒后肯定不能开车,毕竟酒驾是法律严令禁止的。另外酒后不能立即洗澡、不能吹风、不能服用除解酒药以外的大多数药物等。

     

    所以建议喝酒后可以稍微休息一小会,或者喝些牛奶或淡茶,让自己稍微平静一下,或者与家人朋友说说话,帮助身体快速摆脱酒精的作用为宜。


    此外,经常喝酒还要做好以下5点,才能让身体更加健康

     

    1、注重身体健康

     

    身体健康只有靠我们自己来维护,才能更加长寿。虽然身体不会无缘无故出现病痛,但建议当身体出现不良情况时,要多重视,不要觉得小病小痛对身体健康影响不大,其实有的时候小病小痛就是大病即将到来的前兆,不能不重视。

     

    2、戒掉不良生活习惯

     

    不良的生活习惯是摧垮身体的第一步,而想要喝酒不影响健康必须先保证身体不会出现其他问题。不良生活习惯有许多,比如不吃早饭、熬夜、抽烟、长时间看电子产品等等,这些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建议平时多重视,最好能戒掉不良的生活习惯。


    3、运动锻炼不能少

     

    适当的运动锻炼也是让身体更加健康的一个不错的方法,因为锻炼可以让心脏更加活跃,让身体更加有活性,更加强健,对伤病的抵抗力也会更强。另外锻炼时必然会出汗,会把体内的寒气湿气以及有毒物质都排出,改善体内环境,调节内分泌的平衡。

     

    4、不宜过度操劳

     

    过度操劳对身体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因为身体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太过操劳只会让身体长期处于承受的极限状态,对身体由内而外造成较大的负担。所以建议平时尽量不要过度操劳,该休息的时候要适当休息,这样才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工作中。


    5、要学会放松心情

     

    情绪也是影响身体健康的一部分,如果经常心情不好的话,也会伤到身体的许多器官。所以建议要学会放松心情,不要斤斤计较也不要轻易动怒,尽量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事情,才能让自己身心更加健康。

     

    最后,想要饮酒对身体不造成危害,建议牢记这三句话,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尤其是想要长期喝酒的人,毕竟喝酒有利有弊,做好这三句话,才能趋利避害,让身体更加健康。

  • 酒精性肝病已成为肝病中的第二号角色,仅次于甲肝、乙肝等病毒性肝炎。罪魁祸首就是“酒”。

     

    适量的酒精可以缓解精神紧张,有预防动脉硬化、安眠、促进胃液分泌等益处;过量的酒精则会对人体带来种种伤害。

     

    偶尔的一次宿醉会导致心悸、头痛、恶心等不适,长期酗酒则会加重肝脏负担,引起脂肪肝、酒精性肝炎,甚至肝硬化、精神上的酒精依赖症等严重的疾病。

     

    专家们的调查研究材料显示,连续5年以上没天摄入酒精超过45毫升者,有29.8%的人会有不同程度的酒精性肝病。以啤酒为例,每天喝1200~1300毫升的啤酒,就会大大增加患酒精肝的可能性。

      

     

    生活调养攻略

     

    ① 饮酒要适量、适度

     

    饮酒的量和速度应不超过肝脏的处理能力。肝脏分解酒精的速度是每小时10毫升左右。酒精是指酒中所含的纯酒精(乙醇)的量,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粗略算出。摄入的酒量×酒精度x0.8=摄人的酒精量。例如,一次饮50度(50%)的白酒100毫升,其摄入的酒精量=100毫升×50%×0.8=40毫升酒精。如果一个人花4小时喝完,就不会对肝脏造成负担。

     

    ② 适当的营养支持

     

    发生肝功能障碍时,对多种维生素的吸收率会下降,其他脏器合成的维生素也不能在肝脏加工利用,所以需要额外补充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E等制剂。维生素C是肝脏正常运转不可缺少的主要成分,刺激造血系统,加强造血功能,促使维生素B12和铁在肠内的吸收,并有降血脂、治疗脂肪肝、增加抵抗力的作用。对肝功能的恢复大有裨益。

     

    ③ 在愉快的氛围中饮酒

     

    有数据表明,因为心理原因对酒精依赖的人数有逐年增加的倾向。借酒消愁只会愁更愁,只有和朋友家人开心地饮酒,才能转换心情。

     

    ④ 不要一直饮酒到深夜

     

    酒精在肝脏中完全分解的时间约需6小时。若是一直饮酒到深夜,肝脏无法将酒精分解完全,会妨碍第二天的工作和生活。

     

    ⑤ 定期接受肝脏功能的检查

     

    喜欢饮酒或者因为工作关系不得不饮酒的人,最好定期接受肝脏功能的检查。尤其是那些酒量大又喜欢饮酒的人。酒量的大小是根据个人体质而定的。酒量大的人体内含有较多的ALDH2(乙醛脱氢酶2),能够将由乙醇转化来的乙醛分解而不易产生醉酒症状。这使得他们忽视了酒精对肝脏的危害。

     

    ⑥ 不要空腹饮酒

     

    不要空腹或者干饮酒,一定要搭配高营养价值的下酒菜,如豆腐、鱼类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蔬菜、海藻类食物也值得推荐。在上酒桌之前不妨喝一杯浓浓的牛奶,浓牛奶可以预存在胃里用来稀释酒精,也可以在胃里形成一层良好的保护膜。

     

    ⑦ 不要和药同吃

     

    部分镇痛药和酒一起饮用会破坏胃黏膜,引起胃溃疡。与糖尿病药一起服用会引发低血糖。

     

    ⑧ 喝酒同时不要吸烟

     

    边吸烟,一边喝酒会对身体造成更大的危害。因酒精而扩张的血管又因为吸烟而收缩,会给心脏带来巨大的负担,而且溶于酒精的焦油会吸附在消化器官的黏膜上。

      

    按摩疗法一消除醉酒不适

     

     

    ① 头穴按摩——缓解头痛

     

    ◆ 百会

    头顶中央的凹陷处,用拇指轻轻给予刺激。

     

    ◆ 风池

    两手置于枕部,用两拇指指端罗纹面按摩脑后颈椎两侧的宽陷处,按下时吸气,呼气时还原、重复操作20次;再以顺、逆时针方向轻摩20次;最后自风池穴开始,向下沿颈后两大筋推抹至锁骨、重复操作15-20次。

     

    ② 手疗按摩——减轻胃部不适

     

    ◆ 商阳

    用指甲或者钝器按压位于食指指甲边的商阳穴,调整大肠功能。

     

    ◆ 大肠

    轻柔地按压位于食指第一指节手掌侧的大肠穴,有痛感,直到疼痛消失,可减轻胃部不适。

     

    ◆ 肝点

    按压手背侧无名指第二指节的肝点穴,可促进肝脏解毒功能,也能缓解恶心症状。

     

    ③ 体穴按摩——帮助肝脏排出酒精

     

    ◆ 肝俞

    在背部第9和第10胸椎之间的高度,脊椎两侧约两指宽的位置,用拇指略按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喝酒过多、过频,为什么会胖?

     

     

    咱拿数据说话!以白酒举例:白酒中的热量主要来自酒精,假设题主每天喝二两50度左右的白酒。那么,通过白酒摄入的热量就是100毫升 * 50% * 0.8克每毫升 * 7大卡每克 = 280 大卡。

     

    粗略估算,长期这样每天喝酒,要是题主还不爱运动,这280大卡的热量,可以为题主带来大约28斤肥肉!!!因为不爱运动的人,维持每斤体重,每天只需要大约10大卡的热量。

     

    还能不能好好减肥了?


    爱喝酒是容易发胖,可是,也别气馁。这也是一个减肥的机遇!让有酒瘾的人戒酒,通常不那么现实。不过,咱可以考虑适当控制饮酒量。比如,题主要是能做到每次少喝一半的酒:那按照上节的计算,长期这样,都不用额外运动或者其它饮食改变,就可以瘦下28/2 = 14 斤肥肉。要是题主能在此基础上,再降低喝酒的频率,比如从一天两顿酒到一天一次酒,长期坚持,又可以继续瘦下14/2 = 7 斤肥肉。所以我们要建议那些喜欢喝酒的朋友,每次聚餐女性啤酒只能喝半杯,红酒也是,这样才可以很好的控制体重。年底聚会多,怎样调节才可以?

     

    破解办法:


    1. 大餐前后喝我们的晚餐饮


    对于我们的顾客可以在聚餐前和一个我们晚餐推荐的产品可以帮助我们消耗不部分大餐中的热量,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可不是说你就能敞开了吃了!除了吃我们的产品之外还需要狂灌自己几大杯白开水,让自己有一个饱腹感,避免开餐后不停吃。

     

    2. 先多吃蔬菜,后适量吃肉,不吃主食

     

    注意进食顺序,原则就是:先用热量低纤维高的食物把自己塞半饱,先吃菜,如果才油分很大可以用温水刷刷再吃,再吃肉或者海鲜或者鱼,尽量不吃主食。

     

    3、. 细嚼慢咽,小口吃饭,饭后加我们的酵素饮

     

    最后一定切记!不要像饿鬼上身一样风卷残云式地吃,要细嚼慢咽,不求成为一个大家闺秀,但至少还是要争做一个有仪态的吃货,这样可以维持好身材,同时在之后搭配我们的酵素饮。这样配合不容易长胖。

     

     

    4、服用我们的产品运动怎么做?怎么加速我们的减肥效果?

     

    我个人比较建议如果能够在早上吃完饭之后加一点走步比较好,当然如果你上班比较赶那就算了,但是全天的运动,走步至少要6000步才可以,注意至少要6000步,所以让顾客用微信走步记录这样基本就可以,还有就是如果要想瘦身效果好的话10000步以上会更好。除此之外,我建议每天晚上要泡脚,尤其是女生,可以起到加速新陈代谢,增加基础代谢率的作用(提高减肥效果),大约泡到什么程度呢?答案是微微出汗的程度,整个泡脚的过程要20分钟,可以加入一些薰衣草、生姜等这样的成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又快到过年了,虽然这个年可能聚会变得少了些,但是还是免不了亲朋好友聚在一起。中国人的酒文化具有很深的渊源,也使一部分本来具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肆无忌惮,酒对心血管系统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害,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酒,不管是什么酒,对心血管系统的利害存在质和量的问题。而且毫无疑问,酒精对血压是有影响的,但这种影响的确切机制仍不明确。

     

     

    酒精影响血压与剂量有关

     

    酒精进入人体后经肝脏代谢成为乙醛,乙醛能够刺激毛细血管扩张(喝酒脸红的人就是乙醛导致的)。酒精影响血压与剂量有一定的关系(如下图)。低剂量的酒精可以扩张血管,导致血压短暂下降,而高剂量的酒精则能使血管收缩,导致血压暂时性升高。过量饮酒可以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引起心律增快,收缩力增加,血压升高。在饮酒初期,这种影响是暂时性的,因为经过一段时间的代谢,乙醛对血管的刺激会慢慢减弱消失。

     

     

    实验研究

     

    国外一项针对5000例30~59岁人群的研究表明,饮酒量与血压水平是呈正相关的。饮酒者血压水平普遍高于不饮酒者。每日饮酒30克以上,高血压患病率为50%。每日饮酒60克以上,高血压患病率为100%。

     

    喝酒时间影响血压监测

     

    通常情况下,人一天当中早晨血压是最高的,傍晚血压是最低的,血压呈周期节律性波动。如清晨喝酒,则血压升高幅度较大,傍晚喝酒,血压升高幅度较小。

     

    而且,酒精对血压的影响是因人而异。有的人只有轻微增加,而有的是会大幅度升高。此外,超过65岁的中老年人饮酒,最易导致高血压。

     

    酒精影响血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可以为人体提供大量能量,但几乎不含其它营养素。酒精摄入人体,特别是嗜酒如命的人,常常把喝酒当成吃饭,这一方面造成体重增加,一方面又会导致营养不良。体重增加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所以不论从上述哪个角度分析,饮酒都是增加高血压风险的危险因素。

     

    【不药博士】简介

     

    不药不药,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药!

  • 大部分人觉得下酒菜有什么吃的对与不对的,只有好吃与不好吃。其实,这种想法是错的,因为有些蔬菜的成分在没有遇见酒精时,吃上对人体有好处,但是一旦遇见酒精,其成分与酒精在人体的脏器中会生成对人体有害的成分。

      
    其实,有时候少量定量喝酒对人体危害没有现在说的危害那么大,只是不注意喝酒时吃的下酒菜,在人体脏器中产生毒素,日积月累,当达到一定的量时便会发病。

     

     

    所以,正确选择下酒菜是爱喝酒人士必须知道的养生的知识。下面就一些喝酒不能吃的下酒菜一一告诉大家。

     

    第一种是胡萝卜

     

    因为胡萝卜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具有很高的保健作用和医疗价值,所以常常作为饭桌上的必需品。但是,根据研究发现大量的胡萝卜素与酒精同时混合时,就会在人体肝脏中产生毒素,长此以往就会引起肝脏疾病。

     

    第二种是凉粉

     

    因为凉粉在制作工程中要加白矾,而白矾能够减缓胃肠的蠕动,会让喝进人体的酒精长时间停留在肠胃中,增加对肠胃的刺激,增加人体血液对酒精的吸收,促使人更加容易醉酒而影响健康。

     

    第三种是腌制食品

     

    因为很多的腌制食品在腌制过程中为了防止食品变坏添加了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跟酒精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物会对肝脏、口腔、食道以及胃肠粘膜都有损伤,从而会增加诱发各种癌症的机率。

     

     

    第四种是烧烤

     

    这也是大多数人最爱在喝酒时候吃的。但是,因为食物在烤制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致癌物质,尤其肉类中的核酸在烤制中会发生基因突变,会增加致癌的机率,当喝酒过多时会造成血液中铅含量增加,与致癌物质结合,更加容易诱发消化道类肿瘤。

      

    所以,以后爱喝酒人士咋喝酒时千万要记得不要吃以上的各种下酒菜。但是,对与很多爱喝酒人士来说,少了酒人生就少了很多乐趣。

     

    以下有几种喝酒的小妙招介绍给大家

     

    1、喝酒要定量,男性一天不超过啤720ml、白90ml、红300ml,女性不超过男性的一半。

     

    2、喝酒要慢慢喝,流出给肝脏代谢酒精的时间。

     

    3、喝温酒,可以加快酒精在人体中的代谢速度。

     

    4、不能空腹喝酒,会增加胃肠对酒精的吸收。

  • 觥筹交错的饭桌上,小王被同事敬了一杯酒,喝完没过两分钟,她脸红的就像关二爷一样,神情间已然有了熏熏醉态。

     

    “来来来,走一杯,脸红了的同志别装醉啊,数你们最能喝!”劝酒能人张哥活跃着酒桌气氛,顺手还满上了小王的酒杯。

     

     

    酒过三巡后,有人闷头倒在酒桌上,扶也扶不起来;有人面色如常,唯独卫生间去的勤了些;有人面红耳赤,喝下的酒精都“上了头”。

     

    喝酒后大家的反应各不相同,喝酒脸红的人是真能喝还是真不能喝?Dr.京帮他们给大家个解答。

     

    喝酒脸红,命中注定

     

    “喝酒脸红”在医学上有个另外的称呼,叫东亚红脸症(East Asian Flushing SynDrome) [1]。之所以这么命名,是因为大部分喝酒脸红的都是咱东亚地区的人。

     

    据流行病学统计估计,世界上一共有8%的人喝酒会上脸,但咱东亚这里的比例格外的高,35%-45%的人喝点儿酒脸就红彤彤的 [2]

     

     

    回想起来,是不是自己身边朋友中也有几个呢?而且据Dr.京所知,主持人李湘和演员袁姗姗都是典型代表,喝了点红酒后,不仅脸会变得通红,耳朵都红的发亮了。

     

    喝完酒脸红还是脸白是个命中注定的事儿,为啥这样说,需要了解下一杯酒下肚后的三步代谢过程:乙醇(酒精)在乙醇脱氢酶(ADH)的作用下代谢成乙醛,乙醛在乙醛脱氢酶(ALDH)的工作下转化成乙酸,乙酸最后再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

     

     

    整个过程中,最主要靠的就是这两种酶的活性,而酶的活性又是先天基因决定后天很难改变的,所以酒量不是练出来的,而是爸妈的基因组合出来的。

     

    如果把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这两种酶比作流水线上的员工,两个人工作效率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效率都高、你追我赶的,那么乙醇立马被分解为乙醛再被分解为乙酸,这种人酒量就很好;

     

    前者效率高、后者效率低,那么乙醇被分解为乙醛后很慢被分解为乙酸,那么就会堆积大量乙醛。

     

    它通过刺激神经兴奋,让外周血管扩张,由于我们头颈部的血管网丰富,也就导致喝酒上脸变得通红。

     

     

    正是因为我国好大一部分人乙醇脱氢酶的基因型是ADH1B的特殊变种,使得转化乙醇的活力太高了[3],而乙醛脱氢酶的基因型又是ALDH2*2,转化乙醛的活力又太低了 [4],才导致生产线上堆积了一堆乙醛。

     

    乙醛能让颈面部的毛细血管扩张,于是这些人一喝酒就上脸了,这也预示着他们根本就不适合喝酒,毕竟乙醛不被代谢掉,那危害可比酒精大多了。

     

    喝酒脸红,喝多要命

     

    这两种酶活性都不高的人,可能喝一口酒就直接醉了,也没机会逞强喝,而且有自知之明后一般也就滴酒不沾了。

     

    但喝酒上脸的人因为“天赋异禀”的基因,往往选择练酒量。偏偏酒量练不成,还丢了健康。

     

     

    饮酒代谢产生的乙醛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定义的一级致癌物 [5],差不多饮酒习惯的人中,喝酒脸红的人比喝酒不脸红的人患食管癌的风险要高近70倍,但这些喝酒会脸红的人要是不喝酒,则患食道癌的风险和平常人就没啥区别 [6]

     

    作为最致命的癌症之一的食道癌,其五年存活率在美国为15.6%,在欧洲为12.3%,在日本为31.6%,而且一旦患上生活质量会显著的下降,极其不幸 [7] 。所以喝酒脸红还逞强喝酒,简直就是拿命在拼。

     

    酒精对肝脏的损伤不必多说了,长期饮酒容易导致酒精性肝病乃至肝硬化、肝癌,喝酒脸红者也更容易从酒精性肝纤维化发展为肝癌 [10]

     


    不仅仅如此,这些人也是在拿智商拼,他们患老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都会相应的增加[8]。简直每一次的推杯换盏,都是对生命健康的透支。比起普通人,喝酒上脸的人更不应该喝酒。

     

    Dr.京小贴士

     

    如何确定自己是不是有东亚红脸征 [9]

     

    问题一:喝了一杯啤酒(约180ml)后,有没有很快就脸红了?

     

    问题二:在开始喝酒的前两年,有没有问题一的情况?

     

    两个问题的回答只要有一个是“yes”,大概率你就是了,可千万别喝酒了。

     
    喝酒脸红,拒了就行

     

    聚会宴会总是免不了把酒言欢,如何拒酒可难坏了不少人,更多时候都是在盛情劝酒下喝两口、再喝两口而脸红脖赤,吐得一地狼藉。Dr.京教你几招常用的委婉拒酒tips,让你体面且优雅地躲酒:

     

     

    1. 滴酒不沾,形成印象

     

    坚持不喝酒的原则,在所有的饭局上都滴酒不沾,别人自然不会强行破坏你的原则,否则失礼的是他不是你。不能破例少喝点,因为酒桌上的只喝一口就是假话。

     

    2. 身体原因,恕难奉陪

     

    过敏、吃了头孢这些拒酒的理由太过于具体,而且也不能每次拒酒都用这同一种借口。笼统的用一句“身体原因,喝不了酒”就可以了,再劝酒的人可就意味着对你的身体健康不管不顾了。

     

    3. 引经据典,正确科普

     

    Dr.京苦口婆心的讲了这么多,可不是让大家看完就忘的。(PS:下次再有人以”脸红的最能喝“劝酒,就把这篇文章的内容细细地讲给他听。)

     

    4. 别光喝酒,吃菜吃菜

     

    拒绝别人酒的前提是不劝别人酒,不失礼仪的要点是不让饭局冷场。以聊天、品菜等多种方式活跃酒桌气氛,用其他方面的努力弥补不喝酒的尴尬。

     

    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能喝多少是多少;俗话还说了,酒是穿肠毒药。

     

     

    不管是喝酒脸红的不宜饮酒者还是千杯不醉的海量酒神,喝酒都要量力而行,能少喝就少喝,能不喝就不喝,务必远离那些“劝君更尽一杯酒”的人。

     

    参考资料:

    [1] Millwood I Y ,  Walters R G ,  Mei X W , et al. Conventional and genetic evidence on alcohol and vascular disease aetiology: a prospective study of 500 000 men and women in China[J]. The Lancet, 2019.

    [2] Chen C H ,  Ferreira J ,  Gross E R , et al. Targeting Aldehyde Dehydrogenase 2: New Therapeutic Opportunities[J]. Physiological Reviews, 2014, 94(1):1-34.

    [3] Hui L ,  Gu S ,  Yi H , et al. Diversification of the ADH1B Gene during Expansion of Modern Humans[J]. Annals of Human Genetics, 2012, 75(4):497-507.

    [4] Perez-Miller S ,  Younus H ,  Vanam R , et al. Alda-1 is an agonist and chemical chaperone for the common human aldehyde dehydrogenase 2 variant[J]. 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 2010, 17(2):159.

    [5] Uebelacker M ,  Lachenmeier D W .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Acetaldehyde in Foods Using Automated Digestion with Simulated Gastric Fluid Followed by Headspace Gas Chromatography[J]. Journal of Analytical Methods in Chemistry, 2011, 2011(1463-9246):907317.

    [6] Van Wassenhove L D ,  Mochly-Rosen D ,  Wein Be Rg K I . Aldehyde Dehydrogenase 2 in Aplastic Anemia, Fanconi Anemia and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J]. Molecular Genetics and Metabolism, 2016, 119(1-2):28-36.

    [7] Brooks P J ,  Enoch M A ,  Goldman D , et al. The Alcohol Flushing Response: An Unrecognized Risk Factor for Esophageal Cancer from Alcohol Consumption[J]. PLoS Medicine, 2009, 6(3):e1000050.

    [8] Ma L ,  Lu Z N . Role of ADH1B rs1229984 and ALDH2 rs671 gene polymorphis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lzheimer's disease.[J]. Genetics & Molecular Research Gmr, 2016, 15(4).

    [9] Yokoyama T ,  Yokoyama A ,  Kato H , et al. Alcohol flushing, alcohol and aldehyde dehydrogenase genotypes, and risk for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 Japanese men.[J]. Cancer Epidemiol Biomark Prev, 2003, 12(11 Pt 1):1227.

    [10] Wang W ,  Wang C ,  Xu H , et al. Aldehyde Dehydrogenase, Liver Disease and Cancer[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 2020, 16(6):921-934.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