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当代的健康观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包括社会经济环境、物质环境、个人因素和卫生服务等。
个体和人群的健康是个体因素、卫生服务以及物质和社会环境因素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结果,并且这些因素间也是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以多层面的交互作用来影响个体和群体的健康。
病因预防,是预防疾病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是最积极有效的预防,如传染病.职业病和公害病。
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变化。措施主要包括普查、筛查和体检。
临床预防,对已患某病者,采取治疗和康复措施,可以防止伤残和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如护理和治疗。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全国人民为了防疫,不仅要戴口罩,勤洗手,避免去人多的地方,保持社交距离等行为,提高自己的身体保护力也很重要,所以摄取进入体内的营养是提高抵抗力,使身体功能达到最佳状态的主要因素之一,基本原则是均衡营养,平时多在饮食中注意或加强营养。防疫饮食三重点均衡饮食多样化。
良好的均衡饮食习惯,饮食多样化,才能真正落实防疫饮食。
具体如下:
一、足够的蛋白质:构建免疫系统的基本原料是蛋白质,肺免疫防御、全身免疫细胞都是蛋白质构建的。蛋白质的来源是我国发表的每日饮食指南中的豆鱼蛋肉类食物,大豆制品的豆腐、豆浆、豆干、鱼类优先于Omega-3多种不饱和脂肪酸丰富的鱼类、鸡蛋和低脂肪品。
二、摄取丰富蔬菜:丰富不仅适量,也是多样性。因为食物中的许多重要营养素,如抗氧化营养素(包括维生素他命c、e、镁、锌、硒、β胡萝卜素、植化素等),以及人体各种新陈代谢所需的维生素b,这些营养成分需要合作发挥最佳作用。如何摄取这些营养素,最简单的方法是平衡饮食和丰富蔬菜。
三、少精致糖类:精致糖类促进身体炎症,削弱白血球功能,无助于免疫力,人们应减少或避免摄取这种食物。
相关资料显示指出,除了饮食,生活习惯也与免疫力有关,其中影响最大的生活习惯大致分为:
(1)睡眠充足:研究表明,一天只睡4小时,体内流感抗体减少一半。所以每天必须睡7个小时。
(2)经常锻炼:如果人们不能每天坚持锻炼30分钟,可以划分锻炼时间。例如,当他们有空的时候,他们可以每天运动10分钟,每天运动3次,累积30分钟,这对保持身体的保护有效。
(3)压力适当:生活压力促进身体糖皮质素浓度上升,免疫系统失调,台大沈立言教授也指出抑郁会影响身体免疫力。
我在这里呼吁大家,在这场疫情蔓延到世界范围内,人们需要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平衡多样化的饮食,保持乐观的感情,保持充足的睡眠,营养搭配,配合政府的防疫政策,照顾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真正实现全面的防疫。
人到了一定的年纪,都会面临着共同的考验,那就是各种疾病以及衰老,这些也代表着我们离死亡越来越近。所以每当这个时候,中老年朋友就开始寻求各种“偏方”,想延年益寿,纷纷加入了养生大军。
但是,养生听起来好像很简单,却是有着很多“门道”的,要是听信了一些谣言,走入了养生的误区,可能养着养着身体却越来越差。你有这样的困惑吗?不如一起来找一找原因。
3个养生误区,很多人都中招了,你或许常做
误区1:认为高强度运动对身体更好
相信很多朋友都在网上看过这样一个视频,很多中老年朋友把自己“吊挂”在单杠上旋转,视频里看起来都让人惊心动魄,他们却乐在其中。其实很多中老年人都走入了一个误区,误以为强度越大、越难实施的动作对健康越有利,所以我们经常在小区里看到很多中老年人“练轻功”。
其实,这些动作对上了年纪的人十分危险,万一出了事,后悔也来不及。所以劝大家根据自己的年纪和体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像高强度的锻炼方式还是趁早放弃,以免造成骨折或者肌肉损伤。
误区2:认为不碰油和盐就能预防高血压、高血脂
其实很多老年人平时不太关注科学的养生方式,反而更相信一些“歪门邪道”。听别人说不吃油盐就能降低血脂和血压,自己就立马不吃,这种理念是否有根据他们并不关心。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老人因为听信谣言而进医院的新闻。
其实,油和盐是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如果一味地限制甚至不摄入,很容易导致营养不良,影响身体健康。人体摄入正常标准的油和盐,不仅能满足机体运转需求的营养,对健康也有好处,并不会影响血压和血脂。
误区3:认为多吃保健品就能长寿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保健品走进了千家万户,人们对保健品的接纳程度也越来越高。但是保健品真的有用吗?这也许应该打个问号。很多老年人出门一趟,就带回了一堆保健品,花了钱或许还要遭罪。
市面上各种各样的保健品,是否获得了安全认证老人也无法分辨,只能听销售人员百般吹捧,受到蛊惑。其实,胡乱服用药物对身体的危害很大,不仅会让肝脏身处险境,负担加重,还会损害健康,长寿更加无法保证。
虽然这些误区听起来似乎一眼就能看出真假,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说,第一,文化程度不高,对很多事情都难以做出判断,第二,老人年纪越大,越恐惧死亡,对于长寿有很大的执念,任何有可能延长寿命的东西,他们都愿意尝试。
所以,老人做出以上的判断,走进了养生的误区,一点也不奇怪,并且可以理解。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到了同样的年纪,难保我们不会听信“谣言”。
但是,不论我们现在处于什么年龄段,对待养生的态度还是要尽量科学,其实养生重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长生不老药”,坚持营养均衡、全面的饮食习惯,规律作息,加上适当的运动和积极的心态,相信大家都能越活越年轻!
其实很多人到了中年,都“丧失”了年轻时的冲劲,觉得一辈子已经“定了型”了,再怎么折腾也没用了。其实,“知天命”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但如果因为自己的年纪到了,就不想做出改变,只想着“信命”,也是非常消极的。尤其是在身体健康这方面,我们得自己占主导地位,不能跟着“命运”走。
虽然说上了年纪以后,身体素质会不如从前,但也有很多保养得不错的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比许多年轻人还要好,这也说明,我们只要肯努力,好好保养身体,健康状况是可以得到提升的。
对于中年人来说,想要身体健康,最关键的是要护好一处,这一处就是心脏。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中心,我们身上源源不断流淌着的血液,都是是靠心脏的运行而得以继续的,心脏的跳动是我们生命活动的基石,如果心脏出了问题,血液流通就会受到影响,各个器官得到的血液减少了,就会加速老化或衰亡。
尤其是大脑,大脑如果供血不足,所产生的后果可能是致命的。但总体而言,人体的任何器官都需要充足的血液滋养,所以,一旦心脏受损,身体健康将离你越来越远!
想要保护好心脏,就要避开二物
避开盐
相信每户人家的厨房里,最不会少的就是盐,没有盐,什么菜都没有味道,即便是再新鲜、昂贵的食物,味道都大打折扣。但你知道吗?食盐可是心脏的“死对头”,如果平时不注意忌口的话,摄入过量的食盐,血液变得浓稠,血管压力增加,很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危害心脏的健康。所以,少盐,才是健康生活之举。
避开糖
虽然现在很多女性都比较注意糖分的摄入,但她们可能只是担心吃多了糖会发胖,并不了解糖分摄入过量的其他危害。糖是脂肪的“化身”,很多朋友觉得糖吃多了只会得糖尿病,其实过量的糖分在体内代谢不掉,是会转化为脂肪的,而这些脂肪,将会随着血液的流动,吸附在血管壁上,堵塞血管,增加心脏的负担。
想要护好心脏,还要坚持三件事
坚持睡午觉
可能很多朋友中午都没有睡午觉的习惯,或是时间来不及,或是精神饱满不困倦,但无论如何,中午休息一下,不仅对下午的工作效率有提升,还能养护我们的心脏。因为心脏一整天都在不断“工作”,没有休息时间,午休15分钟左右,其实也是在给心脏放个假,能让心脏更好地进行调整,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
坚持戒烟戒酒
对于中国人来说,社交上必不可少的两样东西,就是烟和酒了,无论是跟朋友一起聚会,还是公司聚餐、跟领导吃饭,都少不了烟酒的加持。而这两样东西,对心脏的损害巨大,酒精会刺激脾胃、血管,影响心脏健康,长期饮酒的人,要谨防心血管疾病。而香烟中的有害物质,会刺激五脏六腑,增加我们患心脏病的风险。
坚持泡脚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其实很多疾病都是始于足下的,经常双脚冰凉的人,往往更容易生病,体质虚弱。在我们的脚上,遍布许多穴位和经络,没事泡泡脚,不仅是一种让身体回温,抵御寒湿的方法,也是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免疫力的方式。
总结:心脏病离我们每个人都不远,但做好防御措施,保养好心脏,是可以很大程度预防心脏病的,希望你能重视起来,把自己的健康放到享乐的前面。
如果人体没有健康的血管,人体就像一片没有水灌溉的庄稼,慢慢枯萎。如果血管出了问题,几乎全身都会有“警报”。血管对人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遗憾的是,很多人年纪轻轻,却早早地出现了血管老化,患上心脑血管疾病。
首先我们要知道,血管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韧
好的血管有弹性且柔韧。但血管随着年龄的增大,一般不可避免地多多少少会变硬变脆,失去弹性。血管的韧性变差,就会造成控制血压的能力变差,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所以,好的血管首先要有弹性,这就好比橡皮筋一样,失去了弹性,其功能也就随之减弱。
高血压和高血脂,是影响血管弹性的两大重要因素,有规律地体检,监测自己的血压和血脂,不要让血压血脂失控,就是保护血管韧性的重要手段。
滑
血管就像软水管,好的水管内壁,应该光滑通畅。 如果将好血管和“生了病”的血管放在你面前,你会发现,好的血管看上去特别光滑。动脉血管富有活力,管壁十分光滑,看不到什么杂质,这种血管输送血液的能力也最强。
不健康的血管管道内壁就被各种“垃圾”占据,形成如同黄色小米粥样的斑块,久而久之血液流动受阻,最终因缺血引发多种疾病。
但值得注意,这种血管里的“垃圾”并不能靠打针来疏通。因为这是由于血液里脂质太多了造成的,所以控制饮食的健康,多运动,让身体的脂质代谢平衡,有必要的时候请心血管医生为你控制血脂。
顺
其实如果做到前面两点,这第三点也基本没有问题了。
我们说的顺,一般指的是动脉,动脉输送血液运达全身,血管通畅,血液流量就越大,供应到全身各处的营养也就增多。
血管通畅,血流快,新陈代谢的速度也较快;上年纪后即便血脂稠,也比较不容易堵塞,被心脑血管疾病找上的风险更低;冬天更不容易感到体寒,手脚冰凉等等。
老生常谈的三招
1 纠正不良生活习惯
多吃蔬菜少喝酒,控制体重不抽烟,控制三高吃好药,适当运动要开心。
2 遵医嘱吃药
药物是控制血管堵塞的重要手段,各种降脂药、降糖药及降压药等能有效稳定血管斑块,预防病情恶化。 医生开的药,一定要按照医嘱吃。如果药吃完了,也别觉得万事大吉了,医生说了要规律复查,就一定要记得规律复查。
3 手术
如果病情比较严重,单纯通过吃药和纠正生活方式是不够的,这个时候医生一般会建议通过手术预防情况进一步恶化。 而这个时候的你应该做的就是积极配合治疗,并且相信医生,积极乐观。
体检查出动脉粥样硬化、三高等
点击下方医生卡片即可咨询
冬季是心脏病高发季节?确实是,但是夏季也是,尤其是在35℃以上的天气,更容易诱发、加重心脑血管疾病。中医养生,常说夏季养心,大致也是这个道理。夏季为什么心脑血管疾病高发?
第一个原因:其实人周围环境大于32度的时候,人体就会开始大量出汗来散热降暑了,相比平常,皮下的血液循环会比平时高出数倍的血流量,人体有限的血液在短时间内纷纷涌向皮肤,势必造成其他器官的血流减少,这对于本身存在心脑血管疾病隐患的朋友、对于心血管调节功能不良的老年人来说,是很不利的。
第二个原因与血压有关,血流的改变,可能会影响血压的波动,从而增加与之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第三个原因,夏季人体出汗加多,补水少,血液粘度高,从而容易引发脑梗、心梗等症。
谨防三种“心病”
这说的三种心病,是三种夏季频发的心脑血管疾病。
1、脑梗塞
脑卒中包括血管堵塞所致的脑梗塞和血管破裂引起的脑出血。脑出血更多的是受低温影响,而脑梗塞的发病季节则与脑出血不同,既受低温影响,也受高温影响。夏季同样是脑梗塞的高发时间段。夏季的高温对女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更大,夏季天气炎热,人体出汗多,容易使人的血液浓缩,粘稠度升高,导致血流缓慢,从而诱发脑梗塞。每年的6月24日,是“世界卒中日”,定在这样的日子,也充分说明了,夏季也是脑卒中高发时间段。
2、心梗
炎热的夏季血管容易扩张,人体新陈代谢加快。而且夏季气压偏低,天气闷热,空气中含氧量下降,使心脏供血、供氧不足而导致心肌梗死的发生。另外,夏季过度劳累、睡眠不足,也会诱发心肌梗死。
3、高血压
随着气温的上升,血管相对处于舒张状态,血管阻力减低,血压是呈现小幅度下降的趋势,但请不要忽视,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血压降低,切不可擅自停药或减少药量,尤其是忽冷忽热的时候,非常容易引起血压的波动。
多食“三物”
1、要注意常饮水
夏季炎热,老年人“渴”神经不敏感,加之排水较多,所以容易造成人体内缺水,这为心脑血管疾病埋下了隐患,因此,在盛夏季节,即使是没有感到“口渴”,也要饮水,最好保持每天定时饮水的习惯。
2、多食用红色的食物
中医理论任务,红色食物入心,夏季养心,红色食物最适当,像红椒、胡萝卜、番茄、红枣、红豆、红樱桃等等。
3、注意饮食,补充钾镁
炎热夏季,很容易缺少钾镁,往往人会感觉倦怠无力、精神头、体力都降低不少,严重的还会引起心率失常和全身肌肉无力。饮食中补钾镁是最方便的,新鲜蔬果比如毛豆、油菜、菠菜、芹菜、紫菜、海带、香蕉、新鲜玉米等,都会有效的提高钾镁的摄入量。
【不药博士】简介:生命科学博士,执业药师,高级营养师,守护生命健康,拒绝伪养生,手把手调养一个健康的你!
人的生老病死,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前半生努力奋斗,到了中老年,身体也进入了一个关键期,大概在45岁到55岁之间。这个关键期,尤其需要做好防护,因为这个阶段,是身体容易患病发病的阶段,能真正做好防护,才能稳住健康,安度晚年。
男女45-55岁是“关键期”,做好“3个管”,稳住健康,安度晚年
第一个管,是管住嘴。之所以要管住嘴,是因为现在大家的生活条件都好了,不愁吃喝,但是很多慢性疾病也随之而来。大部分的疾病也都是吃出来的,比如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病等,由于大吃大喝,进食太多高油脂高糖食物,身体热量过剩,血液越来越粘稠,导致血脂上升,血管慢慢积累堵塞。而管住嘴,是鼓励大家健康饮食,荤素搭配,常吃蔬菜水果,适当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均衡营养膳食。
第二个管,是管住心。这个年龄段,是家庭压力比较大的时候,往往是上有老下有小,许多人心理压力过大,但有无法排解,积累久了,可能内伤脏腑。因为一旦爆发,身体可能亮红灯,那时也为时已晚,尤其是肝肾,心脏等。
管住心,是鼓励大家放平心态,尽力而为,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儿孙自有儿孙福。遇到心事时,多与家人沟通,一起解决困难,千万不要自己一个人默默承受太多压力,尽力去排解。
第三个管,是管住腿脚。到了这个年纪,腿脚正是退化的时候,很多人不注意,进行了太多不正确的屈膝运动,比如频繁的上下楼梯,这样是很伤膝盖的,尤其是一些膝关节有问题的,有滑膜炎的,频繁上下楼梯,无疑是雪上加霜。
管住腿脚,是鼓励大家保养好腿脚,适当进行一些舒缓锻炼,多按揉腿泡泡脚,来提高身体素质。有一个强健的身体,才能增强抵抗力,减少疾病入侵的可能性。
这个阶段,是男女容易患三高以及慢性疾病的时期,最好定期去检查身体,一旦发现异常,及时进行相应地的调理。同时,养成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控制体重,避免超标;避免经常久坐不动,每天坚持舒缓运动锻炼;保养好肠胃,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均衡健康饮食。
好了,那本期内容就是这些,感谢观看,有健康问题,不妨评论留言或者私信,祝大家都能有一个健康身体!
一到冬天,医院的心内科、呼吸科、神内科、急诊骨科,好像更忙了,在这里排着队的中老年人比其他时节更加多。
事实上,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冬季是一个“鬼门关”。
英国国家统计局曾发布过一组数据: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冬季死亡人数比其他季节多4.4万,其中7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3.6万,老人成为冬季死亡高发人群。
2015 年,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也公布了一组数据,中国冬季心血管病患者死亡人数比夏天高41%。
那么为什么到了天气比较冷的时候,老年人会容易生病呢?哪些疾病喜欢在冬天侵袭老年人呢?重点有以下 3 个。
要问冬天哪个科最“热闹”,呼吸科绝对是其中之一。不但门诊熙熙攘攘,住院部也是一床难求。
呼吸道感染是老年人常见多发病,冬季最为严重。
老年人的支气管及肺泡组织弹力降低,易积聚呼吸道分泌物,造成细菌滋生的环境而致带菌状态增多。再加上很多老年朋友本身就有多种基础疾病,免疫功能比较低。
所以,中老年人群是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易感人群。
此外,很多老年人由于畏寒怕冷,家中门窗紧闭,很少开窗通风,造成室内空气质量不佳,细菌病毒浓度可能增高,感染的风险也就进一步增加了。
应该怎么降低风险?
为了减少呼吸系统感染的发生,老年朋友应该:
1. 建议在每年秋季接种流感、肺炎疫苗,大大降低感染风险。
2. 存在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炎等的老年朋友,出门要戴好围巾口罩等,减少冷空气刺激。
3. 将支气管扩张药备在自己可触及处并告知家人知晓,以备不时之需。
4. 避免去粉尘较多或人群聚集的地方。
5. 顺应气候变化适时增减衣物,要保暖,也要避免穿太多衣物,让身体太热。
6. 常开窗通风,增加室内空气流动。
7. 注意室内的保湿,有条件的家中备好加湿器。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指出,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均处于上升阶段,报告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2.9亿,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首位,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
而冬天,又是心血管病的高发季节。
寒冷环境中,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会有所升高。但因为不少老年人都有心脑血管的基础病变,血管壁弹性降低,对血压的缓冲作用降低,血压升高会更明显。
这会直接导致心脑血管的负荷加重,从而引起脑部缺血、缺氧,加速血栓的形成。
而对于气候干燥的地区或者是室内温度高不注意补充水分的人群来说,干燥和干热会造成体内缺水,导致血液粘稠、血流减慢。这些因素都会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突发或加重。
应该怎么降低风险?
1. 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冠心病等疾病的老年朋友,一定要按时定量服用药物,控制好各项指标。
2. 冬季到来前,可以做一次检查,并让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评估,看是否需要调整用药量。
3. 要注意保暖,避免忽冷忽热,避免过低温度的刺激。
4. 适度锻炼,但一定做好热身,也要避免剧烈运动。
5. 避免情绪激动。
6. 依然保证营养充足均衡,冬天也要吃够新鲜蔬果。
冬天也藏着其它的隐患,老年人的骨折也更容易发生在冬季。
跌倒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最危险的因素之一,中国大于65岁的老年人跌倒死亡率为 58.03/10 万,并且随着年龄增加而上升。
在中国,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是18.3%。
老年人跌倒不但会造成扭伤、擦伤、撕裂伤,更让人害怕的是,可能造成的骨折、脑出血等等。
在超过65岁、因跌倒造成髋关节骨折患者中,有25%在一年内死亡,25%的跌伤老年人失去重要的生理功能,并且有50%的老年人行动能力大大降低甚至影响生活质量。
老年人本身由于年龄的增长,关节僵硬不协调,肌肉萎缩力量下降,视力下降,平衡能力变差等原因,本身就容易跌倒。
如果再加上天气寒冷,关节僵硬加重,厚重的衣服让行动更不灵活,地面湿滑等因素,跌倒的风险就进一步升高了。
应该怎么降低风险?
1.视力听力减退、心脑血管疾病、慢性骨骼肌肉病变的老年朋友,需要及时科学地治疗。
2.有基础疾病需要服用抗抑郁药、催眠药、镇静药、降压药、抗过敏药、降糖药的老人,因为药物的副作用,要格外注意自己服药后的精神状态和体能情况,量力活动。
3.在家里,建议在卫生间、厨房等安装扶手,保持地面干燥、平整、无障碍。
4.如果不小心摔倒骨折了,建议听从医生建议,该手术的,果断手术,因为需要长期卧床的保守治疗,反而会增加脑梗、肺部感染、褥疮等并发症的风险,增加死亡率。
6.卧床期间,需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家人朋友要悉心照料,包括不限于要帮病人更换体位、协助排痰、及时排尿,做好皮肤清洁护理等。
对于广大中老年朋友来说,冬天是一个相对高危、需要格外留意自己身体状况的季节。
总得来说,就是要记得维持基础疾病的治疗,把各项身体指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注意保暖,减少寒冷的刺激,居住环境不要太干燥。
总之呢,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你和家人,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开开心心地度过冬天。
人的一生,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4个不同时期,身体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人体的各生理机能、关节软骨等部位,还有自身抵抗力和修复能力等多方面,也会面临不同的变化。
1~35岁,是人体的活跃期,也是生命的健康期。这段期间人体的各个器官,从开始发育,到逐渐发育完全。人体的抵抗力、自我修复能力等各方面功能,均处于顶峰时期。
36~45岁,是人体的疾病形成期,慢慢步入中年,身体各器官功能到达顶峰后,就像抛物线,开始出现下滑趋势。许多疾病也会在这时期埋下伏笔。
46~56岁,是疾病凸显高发期,身体或许处于长期透支的状态,许多重大疾病会发生在这10年里,有的可能危及生命。
56~65岁,是人体的相对安全期,这段期间,身体若没有出现任何不适,大概率是可以安享晚年了,或可轻松获得长寿体质。
因此,如果我们能在每个时期,都加以注意养生,“投资”健康,特别是在46岁以后,或能顺利度过“沼泽期”,有助于身体健康,甚至长寿。
46~56岁疾病多发期,谨记“1防2护3勤”,别等疾病来
“1防”
防便秘。长期的便秘,将直接影响肠道功能,使肠道菌群失调,还会引起失眠、皮肤长痘起斑等症状。中老年人经常便秘,导致排便过度用力,容易升高血压,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建议,有便秘现象的朋友,及时进行调理,少吃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2护”
护腿。人老腿先衰,人体约有一半的肌肉、血液和经络都在双腿上。膝关节主要用来屈伸,支撑身体完成各项活动。膝关节因长期劳累,人到中年后,很可能提前出现关节退化,引发膝关节炎等关节炎症。若年轻时期,经常久坐不动,也会加速钙质流失,肌肉量、骨骼量均将减少,进而出现腿脚不灵活现象。因此,一定要注意腿部的保养,增强腿部力量。
护腰。腰在我们身体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基本上所有的活动,都需依靠腰部力量来完成,同时也会给腰部施加一定的压力。在平躺、站立、坐姿和弯腰等姿势中,要数前倾,给腰部增加的负荷越大。长此以往,步入中年后,很可能出现腰椎损伤等腰部疾病。 人到中年皆需养腰,可以通过饮食与锻炼相结合的方式,来保养腰部。
“3勤”
勤微笑。身体是否健康,与情绪有一定的联系。长期处于郁闷、焦虑、易怒等不良情绪的影响下,会引起血瘀气滞、气血不通、抵抗力下降等等,甚至升高血压,诱发疾病。人到中年,要学会自我疏导,多微笑,帮助提升肺气,排出浊气,维持身体内环境的稳定。
勤泡脚。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对健康至关重要。勤泡脚,有助于促进脚部血液循环,通过刺激脚部穴位,而活络全身。无论哪个季节,睡前泡脚20分钟左右,都有助于身体健康,增强免疫力。
勤排尿。经常憋尿,尿液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停留在泌尿系统的时间过长,可能会引发尿路感染,还压迫膀胱,伤害肾脏。所以有便意,及时排,保护肾脏,也有利于养护身体。
所有生物,从出生、生长、成熟,再到衰老,最后结束。这是世间万物的自然规律。面对生老病死,面对衰老,或许我们可以看得平淡些。不管处于生命的哪个阶段,只要身体硬朗,行动方便,饮食正常,就已经很好了。
人是肉食动物,虽然有些朋友坚持吃素食,但从健康的角度来看,这是不可取的,因为素食并不能完全满足人体的营养需求。可能几个月的时间看不出来,但坚持吃素食,几年后,你会发现自己的身体素质、皮肤状态和衰老情况都不如荤素搭配的人。
但是,光吃肉对健康也不利。很多人平时有点挑食,一桌子的菜,却只对肉类青睐有加。要知道,人体健康是建立在营养均衡的基础上的,吃太多肉,身体也会受不了。
爱吃肉的人,40岁以后,要防“3种病”,防住了,或许能长寿
高血压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高血压可能一点也不陌生,似乎大家都把高血压默认为中老年人一定会得的病。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坚持清淡的饮食习惯,高血压也会离你很远。而经常吃肉食的人,摄入过量脂肪,血管被发生堵塞,高血压也会“登门造访”。
脂肪肝
肝脏是人体重要器官,但很多人却不知道如何养护它。都说肺脏娇嫩,但肝脏也“坚强”不到哪儿去。平时经常吃油腻的食物,大鱼大肉,对肝脏也是一种折磨,会给肝脏带来更多的代谢负担,增加工作任务,而且过量的脂肪还会吸附在肝脏上,形成脂肪肝。
肥胖
人到中年,长胖也变成了简单的事情,很多早年瘦得像营养不良的人,过了40岁以后,身体也像吹气球一样胖起来了。而经常吃肉的人,长胖的可能性也更高,如果你爱吃肉,到了中年,很可能会成为肥胖人群中的一员,患各种疾病的风险 也会增加。
爱吃肉的人,这样吃或许能避开疾病
少吃用不健康方式烹饪的肉类
其实肉类本身的营养价值很高,对人体健康也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但很多不健康的烹饪方式,不仅会磨灭肉类的营养价值,甚至还会把肉变成危害健康的“元凶”。所以大家在吃肉的时候,要尽量选择用蒸、煮、炖的方式制作的肉食。
而用炸、煎、炒等烹饪方式制作的食物,要自动远离,因为这些食物可能会成为危害身体健康的隐患,增加患胃病、肝病等多种疾病的风险。
避免在晚上吃肉
到了夏天,有多少人能忍得住不吃宵夜?可能有些朋友隔三差五就会点上宵夜,看着综艺,吃着美食。各种烤肉、炸鸡等,都是大家的“老熟人”。但是,经常在晚上吃肉,不仅会给肠胃增加负担,还会影响肝脏的自我修复。
同时,晚上吃肉对消化系统不利,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胃胀等症状,还会影响睡眠质量,导致发胖等。
避免吃加工肉
肉的加工方式多种多样,为了延长它的食用期限,或者增加美味度,很多商家都会对肉类进行加工。像我们经常在超市看到的包装好的熟食、罐头等,都属于加工肉,里面可能含有大量食品添加剂,盐、油、糖的含量也不少。
经常吃这些加工肉,会给我们的肝脏、肾脏、胃等器官增加负担,从而危害健康,患各种疾病的风险也会提高。
爱吃肉不是错,但要知道自己吃的是什么肉,要保证吃进自己肚子里食物是安全的、健康的,同时,要把握好吃肉的量,营养均衡、全面更重要!
现在越来越多中老年人加入到“养生大军”的队伍中,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经济水平的上升和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多地去追求除温饱以外的事情了。但在养生方面,有很多人却一直在走弯路。
素食,向来是人们心中最健康的饮食方式,很多人都想尝试,但却又舍不得告别荤菜,但同时又对吃素食的好处羡慕不已。
吃素有哪些好处?
好处一:能延年益寿
可能大部分中老年人愿意戒掉肉类,投入素食主义的怀抱,都是为了吃素更有益长寿的优点。素食中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能清除体内多余的毒素和垃圾,维持人体健康。很多素食主义民族都有吃素食的习惯,而他们的寿命也确实比其他民族要长不少。
好处二:能预防和缓解三高
相信很多中老年人最苦恼的问题就是“三高”了,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就像是三个隐形的“杀手”,一点点剥夺我们的健康。而对三高问题“贡献”最大的可能就是油脂、糖分和盐分了,而这通常也是肉类食物的标签。素食一般都比较清淡,与重口味食物相反,更能降低患三高的风险。
因为从营养物质上来说,素食中所含的脂肪远不比肉类,而素食主义者在烹饪食物时也会尽量避免高油、高盐和高糖,这就从源头上抑制了身体对脂肪、糖类、钠元素的摄入。
对比肉食者和素食者,我们可能明显看出他们体格上的不同,摄取的动物脂肪越少,越能保持健康、标准的体重,避免肥胖和三高。
但吃素也有3个需要我们注意的地方:
女性长期纯素食容易加速衰老
众所周知,女性的身体结构比较复杂,雌激素和内分泌对女性的重要性,就如同水对鱼的重要性,如果长期光吃素食的话,内分泌平衡就容易被打破,导致女性的更年期提前,女性会过早进入衰老阶段。
长期吃食素容易导致营养不良
人体需要多种营养元素,而素食所能满足的,可能只有其中几种,还有很大一部分的营养物质需要通过肉食来摄取,如果长期不吃肉类的话,身体会因为缺乏动物蛋白等营养物质而出现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贫血等症状,这对中老年人而言实在是致命的打击。
长期食素容易引起胆结石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胆结石,但却没有过多地了解,其实胆结石的形成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不科学的饮食习惯。大部分老年人之所以会出现胆结石,正是因为他们平时光吃素食,对荤菜敬而远之。
其实食物对于我们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光吃素食,还是光吃荤菜,都太过激进,不符合人体营养需求,长期吃下来,身体会发出“警告”。
所以在坚持素食方面,大家要坚持3要素:
偶尔吃,不要长期吃
相比于长期吃素而言,阶段性吃素其实更适合现代人,以因为营养均衡才是维持身体健康的唯一准则,希望大家不要过犹不及。
吃素也要注意选择食物
很多人为了控制体重,降低血脂和血糖而选择吃素,但像面包、蛋糕、糖果、含糖饮料、面食等食物,虽然属于素食,但吃多了却对控制血糖、血脂无益,所以大家要谨慎选择。
蔬菜也要加工
很多素食主义者在面对一些蔬菜的时候,为了尽可能多地保留食材的营养,就会选择生吃,其实这种方式很容易刺激脾胃,还会因为未处理干净,而导致细菌感染,危害健康。
总结:确实,吃素对身体有益,但大家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是否应该吃素,在吃素的过程中,一旦出现贫血、营养不良等症状,就应该立即停止,别为了追求素食的好处而伤害身体健康。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身的健康问题。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积极推进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旨在保障人民群众的“舌尖上的安全”。
近年来,我国食品药品安全问题频发,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为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出台了《关于推进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了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意见》要求,按照国家统一规划和部署,编制信用信息目录,结合食品药品行业领域的实际情况,加快建设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信息数据库和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加强信用信息收集、管理与公开,开展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及相关人员信用等级评价,实现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最大程度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2016年底前,主要完成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体系的顶层设计,完善相关制度,建立企业及相关人员信用信息档案,启动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工作。第二阶段为2017年至2018年,初步建成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信息数据库,完善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评价制度和信用分级分类管理标准,全面推进信用体系建设。第三阶段为2019年至2020年,建立起国家、省、市、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之间互联互通的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信息数据库,并与相关监管部门实现信息共享与交换、信用结果公开与联合惩戒,初步实现对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及相关人员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形成社会共治格局。
《意见》提出,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建立信用信息目录及管理制度,规范信用信息收集与管理的权限、内容、渠道、方式和方法,构建全国统一的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信息数据库,实现与相关部门信息系统互联互通。要在信息产生之后的7个工作日内录入信用信息。要按照分类合理、评价科学的原则,制定食品药品安全信用评价制度与方法。要加强信用信息的使用,将信用信息作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行政审批和日常监管的重要参考。要实现跨部门联合惩戒和守信激励,加强信用信息公开,构建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建立公开查询窗口,方便人民群众查询,开展“信用示范企业”创建和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风尚。
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相信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领导下,我国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将取得显著成效,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食品药品环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食用各种水果,但你是否知道,有些看似新鲜诱人的水果可能暗藏隐患?为了我们的健康,了解如何辨别“化妆水果”至关重要。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荔枝。为了延长保鲜期和美观,一些不良商贩会使用盐酸喷洒荔枝表面,使其看起来更加鲜嫩。这种做法会对人体消化系统造成刺激和伤害。辨别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手感潮热甚至有烧手的感觉;其次,香味不明显,甚至有酸味和化学药品的味道;再次,“化妆”荔枝比自然熟的荔枝分量更重;最后,自然成熟的荔枝需要低温冷藏保存,而“化妆”荔枝则随意堆放。
香蕉也是常见的“化妆水果”。为了催熟,一些商贩会在香蕉表面涂上含有二氧化硫的催熟剂,或者注入甲醛气体。这种香蕉虽然看起来鲜嫩,但食用后反而会导致大便干结,不利于消化。辨别方法包括:首先,表皮没有“梅花点”;其次,有化学药品的味道;再次,口感不均匀,中间较硬。
橙子也容易受到“化妆”的侵害。一些长有霉斑的橙子会被清洗干净,然后用石蜡打蜡上色,冒充进口橙子。辨别方法包括:首先,进口橙子表皮的皮孔较多,摸起来较为粗糙;其次,用纸擦拭,纸的颜色会变红,因为假冒进口橙子加入了色素。
西瓜也可能被“化妆”。一些商贩会给半生不熟的西瓜注入色素糖精水,使其看起来鲜红诱人。这种西瓜虽然甜,但甜味不均匀,口感不佳。辨别方法包括:首先,拍打时声音“哑”、不脆亮;其次,籽小且白;再次,甜味不均匀,靠近瓜蒂部位甜度较浓。
为了保护我们的健康,在购买水果时一定要仔细辨别,避免食用“化妆水果”带来的健康风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家长讲述因玩具质量隐患给孩子带来的意外伤害。近日,我国对《国家玩具技术安全规范》进行了大幅修订,旨在提升玩具的安全性。新标准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对玩具的安全性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并要求玩具必须按照儿童年龄进行等级划分,并贴上年龄警告图标。
新标准的实施,将有助于降低玩具带来的安全隐患。首先,新标准对安全标识有明确的要求,要求安全标识醒目、易读、易懂、不易擦掉,以减少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危险。其次,新标准涵盖了市场上销售的各类玩具,包括试用和免费赠送的玩具,以及供市场销售而生产的玩具,尤其是那些隐藏在食品袋中的小型玩具,在保证安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卫生状况。
在新的玩具标准中,对年龄分组有着详细的条文规定。3岁和8岁是年龄分组中的两个重要分界线。对于3岁以下儿童使用的玩具,标准中特别增加了安全要求,因为这一年龄段的儿童习惯性地将物品放入口中,因此,玩具必须考虑到与小零件有关的潜在噎塞和窒息危险。而对于8岁以上儿童,他们的阅读能力已有进步,可以简单阅读、理解和注意说明、警告等,因此,某些产品需要贴上供8岁以上儿童使用的年龄组标识。
除了玩具安全,药品安全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需要关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对药品安全进行了严格的监管,要求药品生产企业和医疗机构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规,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此外,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和老年人,在选择药品时更需要谨慎,以确保他们的健康。
在疾病预防方面,我们也要重视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有助于增强我们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同时,定期进行健康体检,也是及早发现疾病、及时治疗的重要手段。
医院和科室的设置也是保障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我国医疗机构在不断完善科室设置,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同时,也注重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让患者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各种化学物质对人体的潜在危害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双酚A(BPA)作为一种常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中,其安全性一直备受争议。
研究发现,BPA可能对儿童的神经和生殖发育产生不良影响。虽然目前尚未有明确证据证明BPA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但其潜在风险仍需引起重视。
除了BPA,我们日常生活中还存在着许多其他化学物质,如多溴联苯醚(PBDEs)、短链氯化石蜡等,它们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危害。因此,我们需要提高对化学物质的认识,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为了保护我们的健康,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减少使用塑料制品,尤其是与食品接触的塑料制品。
2. 选择无BPA标识的塑料制品。
3. 注意室内空气质量,避免接触有害化学物质。
4. 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
5.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的认可度不断提升,中药产品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其中,重金属残留问题尤为引人担忧。近期,一篇关于“六味地黄丸”重金属残留检测分析的论文引发了社会对中药重金属残留问题的关注。
重金属超标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长期摄入重金属超标的中药,可能导致重金属在体内积累,引发慢性中毒,甚至导致器官损害。因此,中药重金属残留检测标准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我国对中药重金属残留的检测标准尚不完善。虽然《中国药典》中已对部分重金属元素进行了限量规定,但检测方法和检测范围仍有待进一步拓展。此外,中药种植过程中农药的使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也增加了重金属残留的风险。
为了保障中药产品的安全,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加强对中药材种植环节的监管,严格控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减少环境污染。其次,要完善中药重金属残留检测标准,提高检测方法和检测技术的水平。此外,还要加强对中药产品的市场监管,严厉打击重金属超标的中药产品。
对于消费者来说,在选择中药产品时,要关注产品的质量认证和检测报告,尽量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同时,要了解自己的体质和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中药。
总之,中药重金属残留检测标准的建立和实施,对于保障中药产品的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近日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上通过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草案)》。
会议听取了发展改革委关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汇报。会议强调,食品药品安全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了加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会议原则上同意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关项目安排,包括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国家口岸药检所、国家医疗器械检测中心的迁建、改造,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建设,以及各地特别是中、西部地区食品药品监管基层行政执法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药检所改造等。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将使中央级基础设施适应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地方食品药品监管体系能够承担法律赋予的各项任务。
会议还强调,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在搞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认真抓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和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切实履行食品药品监管职能。
会议认为,1984年4月国务院发布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试行条例》,对于保证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体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业产品的质量安全,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生产许可证制度,会议决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并对直接关系人体健康的加工食品,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关系金融安全和通讯质量安全的产品,保障劳动安全的产品,影响生产安全、公共安全的产品,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要求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其他产品的企业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被那些色彩鲜艳的食物所吸引,如绿海带、黑木耳等。然而,济南大学营养学副教授綦翠华提醒我们,以下几种食物不宜挑选颜色过于鲜艳的,以免摄入过多化学添加剂或漂白剂,对身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首先,太白的口蘑和莲藕需要警惕。口蘑在运输过程中容易磕碰,颜色不会呈现均一的纯白色,而是米白色或浅褐色。若发现口蘑颜色过于白亮,可能是添加了荧光增白剂。莲藕也易变色,但一些商贩会用稀亚硫酸溶液进行漂白,使得莲藕外观光洁。因此,购买时最好选择带有一点土色、菌体不光滑、根有点褐变的口蘑和莲藕。
其次,两面黑的木耳也需要谨慎对待。黑木耳正面应为黑褐色,背面灰白色;地耳则是正面黄褐色。若发现木耳两面都呈黑褐色,可能是经过硫酸镁浸泡。真木耳味道自然,有清香味,而掺假木耳有墨汁味,口感苦涩。
此外,海带颜色过于鲜艳也需要警惕。新鲜海带晾干后颜色偏黄褐色。若海带颜色过于鲜艳,可能是用硫酸铜(或碱性品绿)溶液泡过。购买时尽量选择干海带,表面有白色粉末结晶物,避免颜色过于鲜艳的海带。
还有一些零食如开心果和凤爪也可能被漂白。开心果和凤爪可能被双氧水或碱水浸泡漂白。购买时要注意颜色是否白得不正常,闻一闻是否有刺激性气味。长期食用漂白食品,其中残留的漂白剂成分可能对肠胃产生刺激性伤害。
最后,太红的熟食类肉制品也需要注意。新鲜肉煮熟后,表皮颜色较深,呈灰色。若熟食类肉制品颜色过于红嫩,可能是添加了亚硝酸盐。亚硝酸盐虽被允许添加到预包装食品中,但不宜添加到熟食类肉制品中。因此,挑选时要多注意,避免摄入过多的亚硝酸盐。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家庭环境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关注。然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却存在着许多潜在的健康隐患。本文将为您揭示一些常见的家庭环境污染问题,并提供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一、厨房中的隐形杀手——不粘锅
不粘锅因其方便快捷的特性,成为许多家庭的厨房必备。然而,不粘锅的涂层材料——特富龙,却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特富龙在高温下会释放出有害气体,长期接触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在使用不粘锅时,应注意避免干烧,控制火候,尽量使用低温烹饪。
二、玩具中的“定时炸弹”——铅和邻苯二甲酸盐
玩具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伙伴,但一些不合格的玩具却可能成为健康的“定时炸弹”。铅和邻苯二甲酸盐是两种常见的有害物质,可导致儿童智力低下、多动症等问题。因此,在购买玩具时,应注意选择正规厂家生产、无铅无毒的产品。
三、卧室里的“隐形杀手”——阻燃材料
为了提高家居用品的安全性,许多产品都添加了阻燃剂。然而,阻燃剂中的溴化二苯醚(PBDEs)等物质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危害。因此,在购买家居用品时,应尽量选择天然材料制品,减少与阻燃材料的接触。
四、家庭健康防护指南
1.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洗手,保持室内清洁。
2. 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 避免长时间待在空气质量较差的环境中。
4. 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五、家庭健康体检
定期进行家庭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人们对于健康的关注日益增加。然而,在追求健康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各种健康隐患。本文将围绕四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健康杀手展开,帮助大家提高健康意识,预防疾病的发生。
一、不规律的作息时间——健康的“隐形杀手”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许多人熬夜加班、应酬不断,导致作息时间不规律。长期不规律的作息时间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内分泌系统的正常运作,进而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如失眠、肥胖、心血管疾病等。
二、不良饮食习惯——健康的“定时炸弹”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美食,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良饮食习惯,如暴饮暴食、偏食、挑食等。这些不良饮食习惯会导致营养不均衡,引发各种疾病,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
三、缺乏运动——健康的“慢性杀手”
长期缺乏运动会导致身体素质下降,抵抗力减弱,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同时,缺乏运动还会导致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等问题。
四、环境污染——健康的“隐形威胁”
随着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长期暴露在污染环境中,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皮肤病、癌症等疾病。
为了维护健康,我们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均衡饮食、适度运动、远离环境污染等。同时,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二十世纪,美国居民出生时的预期寿命从1900年的47.3岁提高到2000年的76.8岁,增长了62%。这一显著提高得益于公共卫生领域的不断进步。本文将重点介绍美国在公共卫生领域取得的十大成就,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一、疫苗可预防疾病
疫苗是预防疾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过去十年里,美国推出了一系列新疫苗,如轮状病毒疫苗、四价脑膜炎结合疫苗、带状疱疹疫苗、肺炎球菌结合疫苗、人类乳头瘤病毒疫苗等,使得美国免疫计划覆盖的疾病种类扩大到17种。这些疫苗的应用,有效降低了疫苗可预防疾病的发病率,减少了相关病例、住院治疗、死亡与护理费用。
二、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一直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点。在过去十年里,美国在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结核病报告病例下降了30%,中心静脉置管相关血液感染发生率下降了58%。此外,通过实验室技术和技能的进步以及对疾病监测的投资,有效提升了迅速准确地确定受污染食物并防止进一步扩散的能力。
三、控烟
吸烟是导致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因素。在过去十年里,美国通过采取一系列循证型政策和干预措施,有效降低了烟草使用率。到2009年,20.6%的成人与19.5%的青少年为吸烟者,而十年之前,这一比例分别为23.5%与34.8%。
四、母婴保健
母婴保健是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十年里,美国在新生儿疾病筛查、新生儿听力损失筛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早期筛查和干预,有效降低了新生儿疾病的发生率,提高了新生儿的健康水平。
五、汽车安全
汽车事故是导致死亡和伤残的重要原因。在过去十年里,美国通过采取一系列汽车安全措施,有效降低了汽车事故的发生率。例如,通过立法强制使用安全带和儿童安全座椅,提高了道路使用者的安全意识。
六、心血管疾病预防
心血管疾病是美国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在过去十年里,美国在心血管疾病预防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控制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胆固醇和吸烟等,有效降低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七、职业安全
职业安全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方面。在过去十年里,美国在职业安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改善工作条件,降低工作场所伤残风险,保障了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八、癌症预防
癌症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过去十年里,美国在癌症预防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制定循证式筛查方案,有效提高了癌症筛查率,降低了癌症的死亡率。
九、儿童铅中毒预防
儿童铅中毒是导致儿童智力低下和发育迟缓的重要原因。在过去十年里,美国通过制定综合性的预防铅中毒法律和措施,有效降低了儿童铅中毒的风险。
十、公共卫生应急反应
公共卫生应急反应能力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在过去十年里,美国在公共卫生应急反应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加强公共卫生系统的反应能力,有效应对了H1N1流感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总之,美国在公共卫生领域取得的十大成就,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业树立了榜样。未来,我们需要继续加强公共卫生工作,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