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90岁老太太左主干狭窄90%,搭不搭桥?

90岁老太太左主干狭窄90%,搭不搭桥?
发表人:副主任医师邸亮

一种病治疗方案的确定一定要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基础条件、患者家庭人员情况、经济情况以及患者家属要求等等,所以有的时候医生也只能提供一个比较合理的方案,而不能替代患者做决定。

 

 

这则医疗故事发生在1年前,当时的郑奶奶90岁,耳聪目明,记忆力也很好,如果不透露年龄,你根本看不出是耄耋老人,平素里生活自理,走里走外,神采奕奕,生活也过得有滋有味。到入院时间断胸痛有1年了,平素偶有发作,几分钟就能自行缓解,所以一直也没有和家人说过。既往病史也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平素生活里荤素搭配,不偏不倚,唯独就是吸烟史30多年,那是从老伴过世的时候开始的。每天约10支,近几年每天3-5支。

 

从去年入秋天气变凉开始,胸痛发作较前频繁,而且疼痛比之前要严重,疼的厉害的时候伴有大汗,疼痛的时间也明显延长,所以郑奶奶不得不告诉了儿子。儿子赶忙带老太太来到我市一所三甲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当时诊断不稳定性心绞痛,考虑血管狭窄严重,建议冠脉造影检查。

 

但是郑奶奶坚决不同意,经过内科用药保守治疗,每天心绞痛仍有间断发作,最终在医生及家属共同努力下,郑奶奶终于同意造影了。造影结果就像医生估计的那样,血管很糟糕,最要的是左主干狭窄重达90%。

 

左主干病变在冠脉病变中一直是最具风险的病变,因左主干支配着整个左心系统的血供,一但血流被阻断,会出现严重的心肌缺血并发症,如室颤、心脏骤停或心源性休克。

  

 

建议北京上级医院行冠脉搭桥治疗,到北京阜外医院,考虑到患者高龄、左主干狭窄严重,术中风险较大,很有可能下不了手术台。这时候真的是进退两难,做不做都有风险。是放手一搏还是继续保守,别说是一个外行人决定,就是心内科医生的家人生病也是很难抉择。

  
最终商议结果打道回府,有什么算什么吧。就这样直接回到家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胸痛发作次数较前有所减少,就这样熬到了腊月胸痛又加重了,大概是阴历腊月十五、十六这样住到了我们科。

 

我并不是郑奶奶的管床医生。那天夜班接班的时候,同事告诉我今天白天新来一个患者,90岁高龄,左主干90%狭窄的,让我多关照。

 

夜班查房的时候我特意的看了看郑奶奶,就像文章开头那样描述的,老太太仍十分精神,看起来也就70岁的样子,会亲切的和你打招呼。

 

还好第一晚相安无事,之后几天交班的时候,陆续听到郑奶奶间断发作心绞痛,常规用药不缓解,需要应用镇痛针止痛,后来我也赶上过郑奶奶心绞痛发作的时候,家人喊我过来,郑奶奶疼的直出汗,还会和你说不要意思打扰我们之类的话,看着直让人心里不是滋味。

 

而关于每次心绞痛含服硝酸甘油、泵入硝酸甘油等药物不能缓解,而用麻醉药品的问题,我们也和家属达成了共识,不再去担心药物依赖的问题了,年龄这么大了,病又这么严重,只要郑奶奶不受罪就达到目的了。

 

郑奶奶每天在胸痛的煎熬里艰难的生活,终于有一天,郑奶奶的儿子和我们又开始提出来想放手一搏去做搭桥,但是眼看快过年了,北京医院也要放假了,没有手术安排了,只能祈祷老太太能熬过这年,只等北京那边一开门就去。

 

故事终结于腊月二十九,腊月二十八那天是我夜班。夜班查房的时候,老太太正在疼,她靠在床头,脑门全是汗,尽管静脉里泵着药,嘴里含着硝酸甘油,却仍然无法缓解。这种痛永远是别人无法体会的痛,而郑奶奶也基本不会出声,每次都是默默的忍着。当我提出打针止痛的吧。她摇摇头,挥挥手,不用了,一会就好了,一边示意我去忙吧。

 

可是我哪忍心走啊,又哪里敢走啊!也许下一秒不缓解就会心梗了,就会室速了,就会室颤了,也许突然就心脏停跳了,总之一切皆有可能。就这样我在床旁陪了约么10分钟,郑奶奶缓解了,她又对我表示谢意,我也松了一口气,继续夜班查房。

 

把手头的病历整理完毕,已是快零时了,我仍不放心,来到郑奶奶的病房,看到她已经入睡了,我这才敢来到休息室休息。

 

模模糊糊的被护士叫醒了,说是郑奶奶又犯病了,下意识看下表凌晨4点,我一轱辘起来,飞速赶到郑奶奶病房,这次不仅仅是是痛,她已经躺不下了,有气无力的样子。儿子陪在身旁,焦急的看看妈妈,也只能干看着没主意了。

 

我通知护士立即给予面罩吸氧,推抢救车,我意识到郑奶奶已经心梗、心衰了。悄悄的和郑奶奶的儿子商量,如果需要抢救还去不是ICU或者将来还插不插气管插管之类的,他摆了摆手,轻声说如果真有问题就这样吧,啥也不弄了。

 

用药抢救没有效果,正在我感觉希望渺茫的时候,从没流过泪的郑奶奶,却含着泪水说:我不怕死,但是我放心不下我的孩子啊。

 

没多久郑奶奶走了,家属也放弃了抢救。在我们撤下监护、液路的时候,郑奶奶的儿子感叹了一句:早知道这样在北京还不如搭桥了。

 

哎,搭不搭桥两难!90岁高龄没人知道哪个选择是正确的!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心绞痛疾病介绍:
心绞痛是由于冠状狭窄或部分闭塞,血流量减少,引发动脉供血不足造成的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或缺氧的一种心脏急症。可由劳动、情绪激动、饱食、寒冷等因素诱发。主要表现为发作性胸痛、胸部憋闷、紧缩感。通常休息后可缓解,或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药物也可缓解。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相信很多上了年纪的朋友,都比较担心老年痴呆这个问题,虽然我们每天都在跟各种疾病"打交道",但老年痴呆仍然是一种离我们很近,且危害性极大的疾病。众所周知,老年痴呆最典型的症状可能是记忆力减退,但你知道吗?患上老年痴呆以后,人的寿命将肉眼可见地缩短。

     

     

    可能大家现在还没有意识到,只觉得自己的记性越来越差,生活因为老年痴呆而发生的变化不明显,所以没有提高警惕。但如果你有了解过这种疾病的话,就会发现其实很多老年痴呆患者在确诊之后,衰老的速度会非常快,几年之内,他们就可能完全忘记至亲之人。

     

    老年痴呆之所以被大多数人当作"噩梦",是因为它与我们的生活能力、自理能力息息相关,当老年痴呆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可能连最简单的穿衣、吃饭、行走都无法独立完成,这对一个具有强烈自尊心的老人来说,实在是一种折磨。

     

     

    而记忆力慢慢减退,身边的子女、老伴都会变成最熟悉的"陌生人",看着这样的场景,谁的心里会不难受呢?老年痴呆其实很残忍,它残忍在让两个日夜相伴的人,变得陌生,残忍在让原本很利索的人,变得生活不能自理,残忍在让一个乐观、活泼的人,变得阴郁、孤独。

     

    既然老年痴呆这么可怕,那有什么方法可以预防吗?

     

    3个容易"招来"老年痴呆的习惯,希望你一个都没有

     

    经常吃得太饱

     

    不是每个人都拥有良好的饮食习惯的,虽然我们经常强调吃饭最好只吃七、八分饱,但永远有人不听劝,总是把自己吃到撑。现在不是从前,不再需要担心吃了上顿没下顿,所以在进食的时候,我们无需摄入过量,以维持长达十几个小时的饱腹感。


    现代人最需要学会的就是控制食欲,很多体重超标的人,其实发胖的原因都是饮食过量。而长期吃得太饱,除了容易导致肥胖这个缺点以外,还会引发老年痴呆,因为饱食最容易升高血脂,引起脑动脉硬化,脑部血管血流不畅,脑组织、脑细胞就会出现早衰的现象,影响脑神经正常运转。

     

    总是吃得太油

     

    其实很多朋友平时在吃饭的时候,都习惯性吃一些比较油腻、重口味的食物,因为这类食物更容易刺激我们的味蕾,让人感受到痛快。但是,我们的身体是承受不了这样长期油腻的饮食的,过量的油脂、胆固醇会在我们体内囤积,随着血液进入血管,造成堵塞。


    而脑部的血管一旦发生堵塞,大脑的运行就会受到影响,老年痴呆也就有机可趁了。所以大家可以发现,很多长寿老人都有相似的特质,比如饮食均衡、体重正常。如果你不想老年痴呆找上你,尽量改改自己饮食油腻的习惯吧!

     

    久坐不动

     

    很多朋友每天坐着的时间可能比躺着的时间还要多,而人的一天也就二十四个小时,不是躺着就是坐着,缺乏必要的锻炼,身体很快就会出问题。人体健康需要运动的支撑,有运动习惯的人,体内的血液循环才能保持在一个不错的速度,新陈代谢水平也会比较高。


    如果大家经常久坐的话,不仅容易患上颈椎病,全身的血液循环也会受到影响。就像一个机器,一旦使用率低了,就离报废不远了。而我们的大脑是需要不断地刺激的,如果长期久坐,脑部所接收到的养分减少了,代谢速度变慢,衰老就会加快。

     

    以上3个习惯,其实很多人都不当回事,总觉得影响不大,但是你知道吗?当你能意识到这些习惯已经对你的身体、生活造成了影响的时候,想要逆转这个局面,就难了。

     

    人的大脑不仅需要刺激,还需要营养,上了年纪的人,平时更要注意为大脑补充丰富的营养。像核桃、花生、鸡蛋、鱼肉、海带、鸡蛋等食物中,都含有对大脑有利的成分,能提高记忆力,健脑益智,延缓大脑衰退的速度。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多用脑,经常使用大脑,能让大脑保持灵活,所以大家平时一定要利用各种机会,锻炼大脑的能力。

     

    总结:老年痴呆不是什么影响记忆力的小毛病,而是会决定我们寿命的疾病,如果大家不重视起来的话,就只能"任凭处置"了。相信大家都想抓住主动权,那就赶紧开始做出改变吧!

  • 隔壁老易最近被诊断了慢性支气管炎,

     

    小易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转:“我的世界快要崩塌了,万一他老人家有个三长两短,可怎么办!”

     

    小易别急,静下心来,我们好好了解下慢性支气管炎——慢支的那些事。

     

    慢支是一种常见呼吸道疾病,根据我国近年人口普查结果显示,

     

    慢性支气管炎患病率为 2.5% ~9.0%,平均为 4.0% ,本病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增, 50 岁以上的人群患病率高达 15% 以上。几乎六个老人里就有一个慢支患者,患者何其多也。

     

      

    一,什么是慢性支气管炎呢?翻开医书,它是这样说的。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或更长的时间,连续2年或2年以上,并排除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的慢性病,由吸烟、环境等因素导致。

     

    太笼统了,没事我们一条一条来看。

     

    二,慢支具体有哪些症状表现呢?

     

    1,咳嗽

     

    早期以干咳为主,白天多于晚上。随着病情发展,痰量增多,咳声变重浊,多为连声阵咳,以临睡或清晨起床时咳嗽更明显。

     

    2, 咳痰

     

    多数为大量白色粘液痰,次数以清晨及夜间较多,在病情加重合并感染时,痰液增多变黄稠。痰量也在夜间或清晨较多,因老年人咳嗽反射低下,痰不易咳出。 

     

    3, 喘息

     

    见于喘息型患者,感染及劳累后明显,合并肺气肿(因肺部疾病,肺部过度充气的病理状态)后气短、喘息加重。

     

    三,除此之外,它还可能并发这些危害:

     

    1,阻塞性肺气肿

     

    这是慢性支气管炎最常见的并发症,若进一步加重会并发肺心病,诱发心力衰竭。

     

    2,支气管肺炎  

     

    慢性支气管炎蔓延至支气管周围肺组织中就发生支气管肺炎,

     

    X线检查两下肺野有斑点或小片状阴影。

     

    3、支气管扩张 

     

    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形成溃疡,管壁纤维增生,管腔或多或少变形,扩张,造成支气管扩张,这些都是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了,出现的话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引下治疗。

     

    四,慢支患者平时该注意哪些呢?

     

     

    1,就诊应该去呼吸内科,常见的慢性支气管炎治疗大多以预防为主、治疗次之。

     

    2,保持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

     

     戒烟,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其他有害颗粒; 

     

    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习惯,尽可能清淡饮食,少吃盐;

     

    注重锻炼,增强个人的抵抗力,预防慢性支气管炎的复发;

     

    预防感冒,感冒是诱发慢性支气管炎的重要因素之一。

     

    3,慢性支气管炎需要定期复查,复查根据病情定期复查胸部 X 线、血常规、痰液检查、肺功能检查;在缓解期复查肺功能检查。

     

    虽然慢支危害不小,但是通过科学的治疗,是可以控制的,

     

    也不会危害到患者的生命,所以各位和小易一样忧心忡忡的朋友们可以放下心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健康长寿,一直是人们一生中不变的追求。但是,人一旦过了50岁,除了正常的衰老,各种慢性病都可能会来临。比如高血压,痛风,肝硬化,糖尿病等,这些慢性病会严重影响到你寿命的长短。

     

    所以,你体质是好是坏,是否是长寿之人,50岁之后,基本可以判别出来的。当人到50岁以后身体有这5个表现,那恭喜你,属于长寿体质。

     

    1、吃得好 睡得香

     

    50岁之后胃口极佳,说明他没有肠胃方面的不良疾病及口腔方面的困扰。充足的睡眠,不仅能够保证我们机体的正常运转,还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有利于体内毒素的排出,养护肝脏等身体器官的健康。所以,想要健康长寿,吃的好,睡的好是关键。

      

     

    2、不爱生气

     

    情绪,对于身体健康与长寿,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医说百病皆生于气,气大伤身,每生一次气,寿命就减少一点。生气,对于五脏六腑,皆具有严重的损害。

    而乐观,开朗、心胸大的人,凡事都看的比较开,有助于长寿。

     

    3、排便快

     

    排便顺畅说明一个人的消化系统不错的,肠胃比较健康的,对营养的吸收能力也不错。此外,没有出现便秘、腹泻,颜色气味异常等情况,说明你身体状况很好,没有疾病缠身。

     

    4、肺活量好

     

    肺活量的多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衡量一个人的健康程度,更准确的说是肺部的发育程度。人体在任何时刻都需要氧气的功能供应。在进行剧烈运动时,消耗的氧气会增多,肺活量好的人能满足运动时的氧气需求,而肺活量差的人会出现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可能表现为胸闷、头晕等症状。所以,若是人到了50岁之后,肺活量还很好,那恭喜你,属于长寿体质。

      

     

    5、牙齿健康

     

    俗话说"牙不好、疾病浑身跑",很多人从30岁左右牙齿就开始有黑洞,甚至掉牙。到了50岁,还会出现牙齿变松,严重牙龈炎等情况。而这些情况也会增加免疫力疾病和患肠胃疾病的风险,所以, 口腔健康能使人活得更健康、更愉快、更长寿!

     

    50岁,如果你还能做上述5件事情,说明身体还很健康,易长寿。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家住江苏的钟阿姨是一名幼儿园的厨师长,退休之后在家无所事事,索性就报了烹饪课,每天跟着老师制作新的菜肴。

     

    钟阿姨瞅着老师教得都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食材,钟阿姨为了不拖累课程的进度,每天都会买菜回来一遍遍练习,为了精益求精,钟阿姨通常一站就是五个小时。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课程的结束,钟阿姨终于顺利毕业了,可是随之钟阿姨也逐渐发胖,还会出现腰膝酸软、酸痛、换身乏力的情况,特别是坐久一点或者站久一点疼痛感都会加重。

     

    这段时间钟阿姨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差,儿子有点担心,就带着她去医院做了一个详细的检查,结果大吃一惊,钟阿姨的骨骼密度维-3.0,被确诊为严重的骨质疏松。

     

     

    钟阿姨一听可难受了,自己平时很容易补钙的,怎么突然就骨质疏松了呢?医生了解了钟阿姨的生活习性和饮食习惯之后,才摇摇头说道:“都是日常饮食害了你!”

     

    医生忠告:想要骨骼健康,骨质疏松不来打扰,3种食物最好少吃

     

    1、甜食

     

    甜食吃起来甜滋滋的,可以释放多巴胺,让人心情愉悦,可是这也是导致肥胖的“真凶”,也会间接诱发骨质疏松症状。

     

    因为甜食里面含有大量的糖分,过多的摄入会导致人体无法吸收,从而转化为脂肪,造成人体肥胖,增加骨骼的压力和负担,还会抑制钙的吸收,长期如此就会诱发骨质疏松症。

     

     

    2、竹笋

     

    很多人都很喜欢吃竹笋,的确竹笋吃起来确实挺好吃的,营养价值也是比较丰富的。

     

    可是对于骨质疏松的患者来说,竹笋里面含有大量的草酸,摄入太多就会导致体内发生钙化反应,形成草酸钙,就会影响钙质的吸收。

     

    而且竹笋比较寒凉,吃得太多也会影响肠胃,从而影响了钙的吸收。

     

     

    3、红烧肉

     

    红烧肉可谓是家家户户都爱吃,口感好而且很下饭,可是对于老年人和骨质疏松的患者来说最好吃少。

     

    因为红烧肉属于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如果吃得太多导致脂肪摄取过多,引发肥胖,不仅给骨骼造成了负担,还会影响骨钙的沉淀,诱发骨质疏松。

     

     

    日常做好3件事,也能有效预防骨质疏松

     

    1、补充维K素

     

    维K素里面添加了很多养骨补骨的物质,比如维生素K2,具有双重的抗骨质疏松的效果,可以锁定自身的骨钙,避免骨量的丢失,保持骨质的稳定。

     

    此外,还能调节体内的激素水平,促进骨细胞的代谢和合成,从而进一步改善骨质疏松的情况,达到预防的效果。

     

    2、坚持运动

     

    生命不息,运动不止,这句话真的很对,一般坚持运动的人看起来都是比较有精神的,而且还能强身健体,刺激骨性,适当的增加骨骼的密度。

     

    3、心情愉悦

     

    愉快的心情可以让人神清气爽,有助于保护身体的健康,所以说良好的身心也是很重要的。

     

  • 一条路反反复复走几十年,就算是路上的蚂蚁洞也该认识了,对它的感情也自不必说,假如有一天路突然消失在自己的脑海里,那会是多么令人悲伤与恐惧的事情。今日,一位李姓阿姨突然来门诊求诊,怀疑自己可能得了老年痴呆症,显得非常紧张与焦虑。但是当阿姨说完病情后,大家的困惑与不解也就随之消失,那么,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呢?

     

     

    李阿姨和往常一样,提着黑色的菜篮子悠哉悠哉的去菜市场买菜,今晚要给回家吃饭的子女做顿好吃的,可是当走到一半路程的时候,就仿佛碰到了鬼打墙,那条走了半辈子的路突然变得陌生,失去了方向感,周围的一切仿佛都瞬间变得陌生,她迷路了。大概过了半小时左右的时间,李阿姨又慢慢的记起来了,她一直在马路附近转悠,当时就吓了她一大跳,开始胡思乱想,生怕自己变成《嘿!老头》里面的痴呆男主角。也因此,一顿好饭也就耽搁下来,家人听说后纷纷紧张起来,联系医院、找大夫,家里乱成了一锅粥。

      
    像李阿姨这种情况,不能排除痴呆的可能性,但是仅凭这一次的经历和体验,也不能就确诊为老年痴呆。因为能够引起暂时性认知障碍的原因有很多种,当然包括老年痴呆。

     

     

    但是现阶段对于老年痴呆的病因病机在认识上都不明朗,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损伤所造成的不同程度的脑损伤都可以引起当事人的认知障碍,而这些也将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包括衣、食、住、行等等各个方面。这些主要体现在注意障碍、记忆障碍、问题解决障碍、肢体构图障碍、左右分辨障碍、手指失认、疾病失认、空间定位和关系障碍、地形定向障碍、图形背景分辨障碍等等,因此老年痴呆的确诊需要根据一系列的临床证据来做系统评估。

      
    因此,国家为这一群体做了非常多的努力,包括预防、临床治疗、护理、社会关注等方面,为了先期识别老年痴呆的高危人群,国内已经创立了多个老年痴呆的风险评估模型,针对不同的人群各有各的特点。

     

    李阿姨一过性的认知异常表现并不能作为老年痴呆的评判依据,但是,建议去专业的医疗机构去做这方面的筛查,及早发现,及早做好预防与治疗工作。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2019年3月更新的美国心脏病学院和美国心脏协会联合发布的指南明显降低了阿司匹林在一级预防中的推荐,建议70岁以上或40岁以下的成年人不要服用阿司匹林,将推荐级别下调至Ⅱb,认为可考虑在40到70 岁心血管病高风险和出血风险低的成年人服用阿司匹林。

     

    于是有人据此提出:70岁以上的老人不能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这个观点其实是错误的,以偏概全了,要想知道原因,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和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

     

     

    什么是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和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

     

    简单来说,一级预防是针对健康或亚健康人群,二级预防则是针对患者预防复发,具体分析如下:

     

    (1)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

     

    指心血管疾病尚未发生或处于亚临床阶段时采取预防措施,也就是没有真正发生心血管疾病的人,通过控制或减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预防心血管事件,减少群体发病率。

     

    (2)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

     

    指对已经发生冠心病和其它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的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目的是改善症状、防止病情进展、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病残率,同时防止疾病的复发。

     

    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中一直处于非常稳固和坚实的地位,目前全球医学指南或共识几乎一致认同其作为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但是对于阿司匹林一级预防应用,则始终存在着争议。

     

     

    70岁以上的老人真的不能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吗?

     

    《2019 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中国专家共识》明确指出:不建议下列人群服用阿司匹林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

     

    (1)年龄大于70岁或小于40岁的人群:目前证据尚不足以做出一级预防推荐,需个体化评估。

    (2)高出血风险人群:正在使用增加出血风险的其他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物),胃肠道出血、消化道溃疡或其他部位出血病史,年龄大于70岁,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严重肝病,慢性肾病4到5期,未根除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未控制的高血压等。

    (3)经评估出血风险大于血栓风险的患者

     

    但是,如果患者有冠心病、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等病史,存在较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斑块破裂的可能性随时存在,服用阿司匹林将可有效避免再次发生梗塞,所以即使是70岁以上的老人,也一定要坚持服用阿司匹林,不能停药。这种情况坚持服用阿司匹林属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与患者的年龄是否在70岁以上无关。

     

    总之,“70岁以上的老人不建议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的说法不能一概而论,要确定患者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还是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

     

    关于70岁以上老人服用阿司匹林,笔者有以下两点建议:(1)不建议70岁以上老人服用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但是不建议不代表不可以用,在获益明显超过风险时可以考虑用。(2)如果没有禁忌症,建议70岁以上老人服用阿司匹林用于冠心病、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二级预防,而且不能停药。

  • 人们常说九零后是“垮掉”的一代,但如今社会,却是九零后在撑着,以前人们看不起的九零后,已经成了各行各业的顶梁柱,说起抗压能力,没人比得过他们。

      


    小林和小王是一对九零后的年轻夫妻,刚结婚没多久,为了共同的梦想,来到了上海这个“魔都”打拼,一开始手里没钱,每天一顿饭分成三顿吃,经常去楼下的水果店买那些卖不出去的烂水果,回家挑挑拣拣也能饱餐一顿。

     

    有时候好不容易在外面吃饭,也舍不得浪费,每次都会打包回家,当作第二天的晚饭。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两个人经常熬夜学习各种技能,每次睡觉都在凌晨。

     

    一开始他们没觉得有什么不妥,但前段时间两个人都陆续出现肝区疼痛、腹泻、尿黄等问题,于是就去附近的医院检查了一下,这一查才知道,原来他们的肝早已“烂如蜂窝”!

      
    小林小王这才意识到,原来这段时间自己面色暗沉、口臭严重、疲惫乏力等症状,并不是自己的心理作用,而是早有源头。

     

    在医生的询问下,他们才明白自己到底是哪一步做错了。

     

    医生提醒:1种“水果”,不要钱也别吃,趁早扔掉

     

    小王和小林平时生活比较拮据,工资一发下来,首先就要交房租,再存一部分,留给吃饭的资金就少之又少了。两个人又爱吃水果,但水果店里十几块一斤的水果对他们而言已是“天价”。所以他们经常在水果店里买一堆“特价”的处理水果,这些水果放不久,下次吃的时候可能已经长霉点了。

     

    但他们也舍不得扔掉,以为切掉腐烂的部分就没事了,殊不知肝病的“加速器”——黄曲霉毒素早已随着果实进入人体,一点点蚕食着肝脏的健康。

     

     

    除了黄曲霉毒素之外,腐烂的水果中还含有亚硝酸盐、青霉等毒素,如果平时经常吃的话,不仅会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还会导致肝中毒,增加肝脏病变的几率。

     

    肝受损后,我们可以通过以下“迹象”及时辨别

     

    1、容易脱发,两鬓长出白发,头发容易出油;

     

    2、经常在半夜2-3点醒来,入睡困难,容易失眠;

     

    3、早上起来口干难耐,嘴里发苦,口臭严重;

     

    4、面色暗沉,皮肤泛黄,脸部容易出油;

     

    5、脸上色斑增多,痤疮、痘痘满脸;

     

    6、出现肝掌;

     

    7、早上刷牙时牙龈容易出血;

      
    8、身上伤口愈合时间缓慢;

     

    9、皮肤瘙痒;

     

    10、情绪暴躁,容易生气;

     

    11、食欲不振,胃口差,消化不良;

     

    12、腹胀,爱放屁。

     

    肝不好的人,这3件伤肝的事要少做

     

    1、熬夜

     

    中医认为,人卧血归肝,只有人休息好了,睡眠充足,肝脏才能得到肝血的滋养,而长期熬夜,会损耗肝血,导致肝脏的免疫力减弱。平时若有熬夜的习惯,要尽量改正,给自己安排好睡眠时间,放下手机,补充睡眠。

      
    2、喝酒

     

    酒精在进入人体后,除了会刺激肠胃以外,还需要动用肝脏的力量来进行代谢,这种工作是肝脏无法拒绝的,因为这也是肝脏的本职所在。但长期大量饮酒,肝脏的工作量加大,会增加酒精肝的风险,损害肝功能。

     

    3、乱吃药

     

    众所周知,是药三分毒,药物必须得在医生的嘱咐下才能服用,但有些人“自作聪明”,以为自己“久病成医”,对药物有一定的了解,经常在身体不适的时候去药店买药吃。其实这种行为就是在威胁肝脏健康,因为我们无法预料这些药物会对肝脏造成什么样的伤害,也不知道肝脏要承受多大的压力。

      
    肝受损,水中记得加一物,排肝毒,降肝火

     

    水是肝脏代谢必需之物,平时多饮水,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肝脏的代谢负担,在水中加入菊花、枸杞子、决明子等植物,针对性养肝,效果更佳。

     

    菊花:代谢肝脏内部毒素,降肝火;决明子:提高肝脏的抗病能力;金银花:改善肝气郁结;枸杞子:益气、补肝、排毒。用热水冲泡饮用,能减轻肝脏的负担,肝会轻松一些。

  • 生老病死是亘古不变的规律,人上了年纪之后,身体各个组织器官的机能开始衰退,不能像年轻人那样恣意放纵,特别是到了六十岁以上,就算得上逐渐步入老年生活。

     

    当然,我们说生理年龄固然无法改变,但心态依然可以年轻,我们可以改变心态,让自己处于年轻状态。

     

    平时生活饮食都要注意日常的保养。那么对于六十岁到八十岁的老年人,想要享受一个舒适健康的晚年,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六十到八十岁的老年人,应注意哪些问题?

     

    年龄大了,身体各项功能都会逐渐减弱,就像一个机器使用过久之后如果不注意日常的保养就很容易出现坏损,甚至影响正常运转。老年人也是一样,在这些方面都要注意:

     

    1)心情和睡眠很重要

     

    虽然年龄逐渐增加,但需要注意,心态可以依然年轻,老年人首先心态上不要老,让自己处于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激情中,让乐观成为生活中的主题,热爱生活,多做些自己喜欢的、对自己身心有帮助的事情。

     

    2015年WHO在《关于老龄化和健康全球报告》中将健康老龄化定义为“发展和维护老年人健康生活所需的功能发挥的过程”。健康老龄化除了营养平衡和躯体运动,社会心理和感知以及适当的睡眠也十分重要。

     

    因此到了六十岁以上,心态也要看得开一些,操心少一些,保证好健康的睡眠,调整心态,才能健康地享受老年生活。

     

    2)饮食均衡,提升生活质量

     

    饮食营养对衰老影响很大,有研究表明,营养可以影响端粒酶活性及端粒长度、机体的氧化损伤等方面。而我国老年人存在营养不良和摄入过剩现象并存,人群平均为12.4%的老年人有营养不良,而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有31.8%和11.4%[1]。但是对于维生素A、B1、B2、C、钙等营养物质的摄入量均低于膳食营养素推荐摄入量。

     

    这会导致糖尿病、高血压、脑血管疾病、骨骼退行性病变的发生,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所以要注意老年人的营养,并不是让老人吃好,而是要多吃维生素、钙含量丰富的食物,适当减少高脂、高糖食物的摄入,必要时还可以添加钙制剂。

     

    3)规律适当运动

     

    规律运动可以在调控衰老过程,让身体保持一定的新陈代谢和活动能力,而且跟很多疾病比如糖尿病、肥胖、骨骼退行性病变[2]、衰弱、肌肉减少等的发生都呈负相关。老年人运动方式和程度则要根据身体情况来选择,量力而行。

     

    一般选择中等强度的运动,比如散步、慢跑、打太极等,运动30分钟左右以轻微出汗为标准。运动强度不宜过大,关键是坚持运动。

     

    4)定期体检

     

    特别提醒老年人,要定期体检,虽然医院大家都不想去,但即使身体健康,每年至少一次体检,不可疏忽大意,如果身体有不舒服,更要及时去正规医院检查。

     

     

    结语

     

    总之,人到老年,想要健康的生活,很多东西都要放得下,看得开,饮食也要均衡,还要坚持适当的运动,并定期体检,积极乐观过好每一天。

     

    参考文献:

    [1] 孟丽,石婧,段春波,齐海梅,奚桓. 营养和运动对老年常见健康问题的影响[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0,07:749-751.

    [2] 陈彤丹,曾苏,边平达. 老年人运动与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之间的相关性[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05:1115-1117.

  • 由于医药和科技的发展,人们的寿命越来越长,步入老年后如何活得健康,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在65岁以上的人中,每100人中,有8人在过去一年中曾经因跌伤而求医,并且在之后仍有很高的几率再次跌倒。受伤的不仅仅是健康,还有钱包。数据显示,跌伤老人平均住院费用在9-13万不等!更糟糕的是,由于跌伤而卧床一段时间,所有的病痛都来了,不仅仅失去了行动力,搞不好连自己的生命都受到伤害了。

    「长者防跌倒」,除了小心,避免不安全环境外,更重要的是增强肌肉耐力、平衡感及柔软性,但我国一向不是一个运动风潮盛行的国家,许多长者年轻时忙于为家人打拼,很可能没有机会养成运动习惯。对于想要防止跌伤的银发族,或者想要激励他们的父母,祖父母动起来的年轻读者,可以参考下面这四点,让运动融入生活。

    1.逐步进行

    对那些希望重新获得运动乐趣的老年人来说,一开始就挑战那些需要高肌肉耐力的重训型运动,很容易就会让他们对健康乐活的“野心”感到恐惧。慢慢地养成锻炼的习惯,一点一点地积累,比风风火火地开始来得重要。

    2.制定短期目标

    对于长者来说,设定短期目标可以激发他们的运动动机。给目标就像给方向一样,给了行动的概念,使它不再仅仅是让人“流汗”或“疲倦”,而是有了新的含义。

     

    值得一提的是:最好不要设定像“一个月减三公斤”这样的目标,因为这会给长者带来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会浇灭他们运动的意愿。推荐更适合作为“减压”或“增加能量”等目标。

     

     

    3、一切从简

    老人最怕麻烦。如果想让他们好好运动,最大的前提就是要简单,好上手,这样运动就不会太有挑战性,运动最好是长者本不熟悉的。器械也不能太复杂,而且运动场所离家越近越好,例如街口的社区体育中心,楼下的公园等等,也许远处的器械精良,但年长者很难步行到达的高档体育馆。

    4.多元和多才能是有趣的

    如果只做一项运动,就会让人觉得无聊,久而久之就受到伤害继续运动的动力。年长的人可以建议多做一些运动,或者在运动中加入一些有趣的元素。比如跳舞时配上动听的音乐,跑步时戴上耳机听喜欢的节目等等。诚然,「独乐不如众乐」,年长的人与朋友或好邻居一起运动,大家互相陪伴,建立人际间的沟通和联系,对年长的人的心理健康也是十分有益的。

     

     

    最后提醒大家,安全第一!天雨路滑时,请长辈尽量避免在户外运动。身体有任何不适,就算是轻微的头晕、喘气、心悸也不能轻忽,应马上暂停运动。若对健康有疑虑,或是担心筋骨受伤而不愿运动,建议向医事专业人员咨询。

  • 这是一道非常有味道的问题,排便时候是蹲着好还是坐着好?问不同的人会有很多不同的意见。

     

    像比如你问胖子,排便时候是蹲着好还是坐着好,人家毫无疑问的会告诉你坐着好,你说蹲着再好也没用,有些胖子压根蹲不下去;

     

    如果你在火车上问一个人,你在火车上喜欢选择蹲厕还是坐厕,有很多人都无法接受蹲厕的,因为像火车上等公众厕所,很多人看到那个脏兮兮马桶会菊花一紧,憋回去不少,陈医生也属于这种,记得大学坐火车过年,能憋住不在火车上上厕所的,坚决不会上的,当然这不能跟陈大夫学,长时间憋大小便是有健康危害的!

     

    还有比如去野炊,野外草丛里,很多人还是希望有个马桶的,因为一蹲下去,被草骚弄菊花的感觉,会让很多人拉不出来的;尤其是拉肚子时候,大家还是更愿意用坐着的,一不小心贱到外头或者你的脚上,这就更加尴尬了。 不过,这些纯属属于一些跟健康没有多大关系的角度来讨论蹲坐的好处!

     

     

    今天,陈医生主要从健康的角度来给大家破解这个屎界的未解之谜!


    对于普通的正常年轻人,确实是蹲着好!大家可以下图


    可见,从直肠到肛门的交接处,会随着我们蹲坐的角度改变而改变的,其中很明显蹲着比坐着时候的“肛直肠角”角度要大,显然更加畅通而且出屎量要大一些。而排便轻松、时间更短,在一程度上可以减少便秘的发生。

     

    尤其是对于现在年轻人喜欢边上厕所边玩手机等不良习惯,蹲着久了还会腿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坐着带来的很多不良习惯。 同时对于一些脑卒中或者冠心病的人来说,蹲着也可以在一程度上减少太用力而导致心脑血管突发!

     

     

    但是如果你是属于长期患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膝关节病变、老年人以及孕妇、刚妊娠女性等这类人,建议还是坐着好。

     

    所以,在陈医生家里装修房子时候,有特意将本来只有蹲厕的,改为蹲坐两厕那种,光有蹲厕虽好处相对多一些,但是人这一生,随着年龄增长,迟早都会到需要用到坐厕时候。 而且会掉手机,通常都是蹲着还玩手机的人!

     

    因此,排便时最好的方式,不是坐着也不是蹲着,而是你能不能做到不玩手机!

  • 胸口疼痛、胸闷气短是许多人心头之痛,这可能是心绞痛的信号。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一种疾病,常见症状包括胸骨后疼痛、压迫感、胸闷、气短等。那么,胸口疼胸闷气喘时,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呢?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心绞痛的治疗原则。心绞痛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和康复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心绞痛的主要手段,常见的药物包括以下几类:

    1. 抗心绞痛药物:如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速效救心丸等,这些药物可以迅速缓解心绞痛发作的症状。

    2.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预防心肌梗死。

    3.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可以降低心率、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重构,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4. 抗凝药物:如华法林、达比加群等,可以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心肌梗死风险。

    除了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也是治疗心绞痛的重要手段。患者需要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心态等,以降低心绞痛发作的风险。

    如果出现胸口疼胸闷气短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心绞痛发作的频率、程度等。

    2. 遵医嘱用药,不要随意增减药物剂量。

    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心绞痛发作。

    4. 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 不稳定型心绞痛,一种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之间的疾病,其发生原因可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其特点是血管壁上形成斑块,导致血管腔狭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可能是由于斑块破裂、溃疡,导致血栓形成,从而引发心肌缺血。

    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除了药物治疗外,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以下是一些预防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建议:

    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增加运动量。

    2.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

    3.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4. 按时按量服用药物,不要擅自停药或换药。

    5. 遵医嘱进行介入或手术治疗。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积极的治疗和良好的日常保养,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 主动脉瓣狭窄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它会导致心脏瓣膜无法正常打开和关闭,进而影响血液的正常流动。以下是一些与主动脉瓣狭窄相关的典型症状:

    1. 呼吸困难:在活动或劳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是由于心脏泵血能力下降,导致肺部淤血所致。

    2. 心绞痛:心绞痛是主动脉瓣狭窄的常见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胸骨后疼痛或不适,可能放射至颈部、肩部或手臂。心绞痛通常在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生,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后可缓解。

    3. 晕厥:部分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可能出现晕厥,尤其是在站立、运动或情绪激动时。晕厥可能是由于心脏泵血能力突然下降,导致大脑缺氧所致。

    4. 肢体乏力:由于心脏泵血能力下降,患者可能会出现肢体乏力、疲劳等症状。

    5. 肺部感染: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由于心脏泵血能力下降,肺部淤血,容易发生肺部感染。

    针对主动脉瓣狭窄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扩张血管药物、抗凝药物等。手术治疗主要包括瓣膜置换术、瓣膜成形术等。

    对于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建议定期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同时,患者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适量运动等,以减轻病情。

  • 早晨醒来心跳加速,是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问题。这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生理、心理以及病理等方面。

    首先,从生理角度来说,早晨醒来心跳加速可能与人体生物钟的调整有关。人体在经过一夜的休息后,交感神经逐渐恢复兴奋,心跳加速是身体逐渐进入清醒状态的表现。此外,早晨起床后,人体内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也会导致心跳加速。

    其次,心理因素也是导致早晨醒来心跳加速的重要原因。焦虑、紧张、失眠等心理状态都会使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引起心跳加速。特别是对于一些对健康过度关注的人来说,他们对心跳加速过度敏感,容易产生心理暗示,导致心跳加速。

    此外,一些病理因素也可能导致早晨醒来心跳加速。例如,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绞痛等心脏疾病都会引起心跳加速。此外,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贫血等疾病也可能导致心跳加速。

    针对早晨醒来心跳加速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1.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2. 学会放松心情,缓解焦虑、紧张等心理状态。

    3. 对于心脏疾病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定期复查。

    4. 对于其他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5. 对于低血糖患者,应随身携带一些含糖易消化食物,以防止低血糖引起的症状。

    总之,早晨醒来心跳加速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了解其成因,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

  • 白天胸闷气短,晚上症状消失,这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首先,这可能与日常体力活动有关。白天劳累过多,尤其是在进行体力活动时,可能会导致胸闷气短的症状加重。而在晚上休息睡觉时,身体处于放松状态,症状可能会得到缓解。

    除了体力活动外,胸闷气短的症状还可能与心脏疾病有关。例如,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脏疾病都可能导致胸闷气短。此外,肺结核、慢阻肺等肺部疾病也可能引起类似的症状。

    对于胸闷气短的症状,建议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估,以确定病因。在检查过程中,医生可能会进行心电图、胸部X光、肺功能检查等。

    除了及时就医外,患者还应该注意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都有助于缓解胸闷气短的症状。

    在治疗方面,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于心脏疾病,可能需要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降血压药物等。对于肺部疾病,可能需要服用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等。

    总之,白天胸闷气短,晚上症状消失,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患者应该及时就医,并注意日常保养,以保持身体健康。

  • 酒后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其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首先,酒精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饮酒后人体血液循环加快,导致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从而引发心绞痛。其次,酒精还可刺激交感神经,使其兴奋,进一步加重心肌缺血。此外,长期饮酒还可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狭窄,增加心绞痛发生的风险。

    酒后心绞痛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胸部压迫感、闷痛或剧痛,可向肩、臂、颈部等部位放射。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出汗、恶心、呕吐等症状。

    针对酒后心绞痛的治疗,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生活调理两个方面。药物治疗主要包括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等药物,可扩张血管,缓解心肌缺血。生活调理方面,患者应注意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戒烟限酒等。

    此外,对于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应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以降低心绞痛的发生风险。

    总之,酒后心绞痛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患者应引起重视。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恶化。

  •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生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那么,冠心病患者能否吃肉呢?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首先,冠心病患者是可以吃肉的,但需要注意控制摄入量。肉类是人体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其中瘦肉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肥肉。因此,冠心病患者可以适量食用瘦肉,但应避免食用过多肥肉。肥肉中富含胆固醇和脂肪,过量摄入会加重冠心病病情。

    除了控制肉类摄入量,冠心病患者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限制盐分摄入:高盐饮食会增加心脏负担,诱发或加重冠心病症状。

    2. 限制脂肪摄入:除了肥肉,油炸食品、奶油等高脂肪食物也应避免。

    3.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有助于降低血脂,改善冠心病病情。

    4.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会加重冠心病病情。

    5.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

    6. 适当运动:适量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心肺功能。

    此外,冠心病患者还需定期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冠心病患者并非完全不能吃肉,但需要注意控制摄入量,并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在饮食方面,应以低盐、低脂、高纤维为主,适当摄入优质蛋白质。

  • 冠心病,一种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主要症状包括胸闷、胸痛、心慌、气短和出汗等。其中,心前区和胸骨后的疼痛是最常见的表现,有时疼痛会放射至左侧肩、后背部、左上肢、咽部、下颌和牙齿等部位。此外,一些患者还会出现胸闷、胸痛伴随胳膊发麻的症状。

    冠心病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年龄、既往病史以及相关检查结果。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冠状动脉CT或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手段可以帮助明确诊断。

    治疗冠心病的方法多种多样,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病情而定。对于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可以采取ABCDE的治疗方案,包括控制饮食、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控制血压和血糖等。药物治疗方面,可选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ACEI或ARB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以及钙拮抗剂等。

    对于不稳定性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应立即就医,完善心电图、心肌酶和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根据病情,可能需要进行支架置入术或冠状动脉搭桥术。对于出现心力衰竭的冠心病患者,应注意保持出入量平衡,限制液体入量,减轻心脏负荷。

    在日常生活中,冠心病患者应注意饮食健康,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大豆、洋葱、茄子、菇类、藻类等。水果也是很好的选择,如山楂、柑橘、石榴、葡萄、苹果等。此外,患者还应控制主食摄入,避免暴饮暴食,以免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 女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早期症状与男性存在一定差异。了解女性心梗的早期症状对于及时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1. **胸痛和胸闷**:女性心梗患者常见的症状是胸痛和胸闷,这种疼痛通常位于胸骨后,并向左肩、颈部、上臂等部位放射。疼痛的性质可以是剧烈的、压迫性的或烧灼感的。

    2. **呼吸困难**:部分女性心梗患者在发病时会出现呼吸困难,尤其是在运动或情绪激动时。

    3. **出汗和恶心**:心梗患者常常伴有出汗、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与迷走神经兴奋有关。

    4. **精神症状**:一些女性心梗患者可能会出现精神症状,如焦虑、恐惧、头晕、意识模糊等。

    5. **其他症状**:部分女性心梗患者还可能出现以下症状:上腹痛、牙痛、咽喉痛、颈部疼痛等。

    除了了解早期症状外,以下因素也增加了女性心梗的风险:

    1. **高血压**:高血压是导致心肌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2.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的血管更容易受到损害,从而增加心梗风险。

    3. **吸烟**: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增加心梗风险。

    4. **肥胖**:肥胖会增加心脏负担,增加心梗风险。

    5. **缺乏运动**:缺乏运动会导致心血管功能下降,增加心梗风险。

    为了预防心梗,建议女性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饮食、规律的运动、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

    2.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3. **及时就医**:如果出现疑似心梗的症状,应立即就医。

  • 持续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冠心病症状,主要由冠状动脉硬化引起。这种硬化导致管腔狭窄,血液流动受阻,心肌缺氧,从而引发疼痛。以下是一些导致持续心绞痛的原因:

    1. 冠状动脉硬化: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内壁会积累胆固醇和其他物质,形成斑块,导致管腔狭窄。

    2. 高血压:高血压会增加心脏负担,使冠状动脉承受更大的压力,加速硬化进程。

    3. 高血脂:高血脂会导致血液粘稠,增加心脏负担,加速动脉硬化。

    4. 糖尿病:糖尿病会损伤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硬化。

    5. 吸烟:吸烟会增加血液中一氧化碳含量,导致血管收缩,加速动脉硬化。

    针对持续心绞痛的治疗主要包括:

    1.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可以预防血栓形成。

    2. 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可以降低胆固醇水平,减缓动脉硬化进程。

    3. 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单硝酸异山梨酯等,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液流动。

    4.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可以降低心率,减轻心脏负担。

    5. 抗凝药物:如华法林、肝素等,可以预防血栓形成。

    此外,患者还需注意以下事项:

    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控制饮食,适量运动。

    2. 定期复查,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

    3. 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按时服药。

    4.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