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老人跌倒“真”要命!运动起来多开心

老人跌倒“真”要命!运动起来多开心
发表人:徐维盛

由于医药和科技的发展,人们的寿命越来越长,步入老年后如何活得健康,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在65岁以上的人中,每100人中,有8人在过去一年中曾经因跌伤而求医,并且在之后仍有很高的几率再次跌倒。受伤的不仅仅是健康,还有钱包。数据显示,跌伤老人平均住院费用在9-13万不等!更糟糕的是,由于跌伤而卧床一段时间,所有的病痛都来了,不仅仅失去了行动力,搞不好连自己的生命都受到伤害了。

「长者防跌倒」,除了小心,避免不安全环境外,更重要的是增强肌肉耐力、平衡感及柔软性,但我国一向不是一个运动风潮盛行的国家,许多长者年轻时忙于为家人打拼,很可能没有机会养成运动习惯。对于想要防止跌伤的银发族,或者想要激励他们的父母,祖父母动起来的年轻读者,可以参考下面这四点,让运动融入生活。

1.逐步进行

对那些希望重新获得运动乐趣的老年人来说,一开始就挑战那些需要高肌肉耐力的重训型运动,很容易就会让他们对健康乐活的“野心”感到恐惧。慢慢地养成锻炼的习惯,一点一点地积累,比风风火火地开始来得重要。

2.制定短期目标

对于长者来说,设定短期目标可以激发他们的运动动机。给目标就像给方向一样,给了行动的概念,使它不再仅仅是让人“流汗”或“疲倦”,而是有了新的含义。

 

值得一提的是:最好不要设定像“一个月减三公斤”这样的目标,因为这会给长者带来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会浇灭他们运动的意愿。推荐更适合作为“减压”或“增加能量”等目标。

 

 

3、一切从简

老人最怕麻烦。如果想让他们好好运动,最大的前提就是要简单,好上手,这样运动就不会太有挑战性,运动最好是长者本不熟悉的。器械也不能太复杂,而且运动场所离家越近越好,例如街口的社区体育中心,楼下的公园等等,也许远处的器械精良,但年长者很难步行到达的高档体育馆。

4.多元和多才能是有趣的

如果只做一项运动,就会让人觉得无聊,久而久之就受到伤害继续运动的动力。年长的人可以建议多做一些运动,或者在运动中加入一些有趣的元素。比如跳舞时配上动听的音乐,跑步时戴上耳机听喜欢的节目等等。诚然,「独乐不如众乐」,年长的人与朋友或好邻居一起运动,大家互相陪伴,建立人际间的沟通和联系,对年长的人的心理健康也是十分有益的。

 

 

最后提醒大家,安全第一!天雨路滑时,请长辈尽量避免在户外运动。身体有任何不适,就算是轻微的头晕、喘气、心悸也不能轻忽,应马上暂停运动。若对健康有疑虑,或是担心筋骨受伤而不愿运动,建议向医事专业人员咨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这里分享一个来自上海华山医院的真实病例:王阿姨今年62岁,因为走路无力症状、肢体麻木感逐渐加重来医院看病。阿姨既往身体一直还好,没有高血压高血脂什么的,也没有糖尿病等慢性病。阿姨老家在湖南,是去年处来上海儿子家定居的,因为在湖南一直喜欢吃辣的,但是来上海了,菜大部分是甜的,老人家感觉饭菜不对口味,经常会吃得较少。但从去年年底开始她渐渐感觉走路乏力,同时踩棉花感,走不稳,晚上在家里走路会撞到桌椅,两个小腿有麻木不适感,有时麻木感上升至大腿处,双下肢对水温感觉也不是很灵敏。

     

    另外,特别有一件事令她尴尬的是,最近经常小便都困难,往往解小便都要在洗手间呆很久。来到医院神经内科,医生进行体格检查,然后进行血常规、磁共振等辅助检查。检查结果提示:阿姨有巨幼细胞性贫血,脊髓MRI有典型的倒V字征,提示并没有脑梗死病变,相关血液化验结果也并无免疫性疾病的证据。医生也很纳闷,阿姨的症状是脊髓损伤,但是脑部损伤病变并不明确,到底什么原因导致阿姨肢体无力、小便困难呢?反复检查,仍然找不到病因。

     

     

    到底什么原因引起王阿姨这种病变?

    最后,主管医生想到了一种维生素,维生素B12!这种维生素的缺乏,可能导致机体神经系统病变,包括中枢神经(脊髓神经)和周围神经病变。

     

    立即给王阿姨抽血,测维生素B12浓度,结果维生素B12浓度果然明显低了!诊断明确:王阿姨的病是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是什么疾病?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简称亚急性联合变性,是由于维生素B12的摄入、吸收、结合、转运或代谢障碍导致体内含量不足,简单说就是维生素B12体内浓度不足而引起的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变性的疾病。

     

    该病一般中年以后发病,病程呈渐进式逐渐进展。初期多数患者出现贫血表现,部分胃酸缺乏患者合并轻度或严重贫血,出现倦怠、无力、心慌、头昏、腹泻、轻微舌炎及水肿等,部分患者神经症状可早于贫血。

     

    后期神经症状常表现手指及足趾对称的感觉异常,如刺痛、麻木及灼烧感,呈持续性,下肢较重,感觉异常可向上延伸至躯干,肢端感觉客观查体多正常,少数患者有对称的手套、袜套样感觉减退。脊髓后索受损逐渐出现肢体动作笨拙、易跌倒、走路踩棉感、闭目或在黑暗中行走困难。

     

    回顾王阿姨的症状,和上述描述基本相像,没想到胃口不好,导致维生素B12缺乏后果这么严重!医生给王阿姨补充维生素B12后几周时间内,王阿姨的行走无力,小便困难症状很快都消失了!

     
    医生忠告:维生素B12很重要

     

    1.维生素B12的作用

    简单介绍下维生素B12:它别名钴胺素,是唯一含金属元素的维生素。自然界中的维生素B12都是微生物合成的,高等动植物不能制造维生素B12。维生素B12是唯一的一种需要一种肠道分泌物(内源因子)帮助才能被吸收的维生素。有的人由于肠胃异常,缺乏这种内源因子,即使膳食中来源充足也会患恶性贫血。维生素B12的作用有:参与红细胞形成、参与蛋白质和脂肪代谢、保护神经细胞、维持生育和发育能力。而维生素B12一旦缺乏,会导致贫血,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如本文所说的病例: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2. 哪些吃的可以补充维生素B12?

    动物性食物为主,如酵母、蛤肉、蛋、鱼、肾脏、肝脏、青鱼、牛奶、乳制品、海洋植物(海带、掌状红皮藻)。医生还提醒:长期应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妨碍消化道对B12的吸收,应定期检测维生素B12浓度,推荐常规补充维生素B12。这也是《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13》 推荐的方案。


     

  •   运动有助预防和改善多种疾病,提高人体免疫力。近日,美国西奈心脏病研究所的一项新研究显示,中年男性和女性经常运动还能降低心脏性猝死的风险。

      研究者回顾了1200例年龄在35~65岁的猝死病例,发现在运动过程中(如慢跑或骑自行车)出现的猝死仅占5%,还发现运动相关的猝死比运动无关的猝死经心肺复苏的存活率更高。猝死并不是完全出乎意料,其中1/3以上的患者在猝死前一周曾有胸痛或呼吸困难。虽然敏感人群进行用力运动会增加心脏性猝死和心脏病发作,但普通人群应当经常运动。规律运动可减少心脏病发作风险、减少猝死和卒中。

      首先,规律运动能增强心脏的电稳定性。心脏电不稳定是心脏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交感神经兴奋增加心脏电不稳定,容易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经常运动可改善自主神经系统,平衡交感和迷走神经功能,增强心脏电稳定性,从而降低猝死发生率。

      其次,长期合理有氧运动能降低猝死的相关风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都是猝死的风险因素。规律的户外有氧运动可辅助降压、降脂、减重,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增强心肺功能、预防糖尿病和骨质疏松,还能消除紧张和压力、调节心情。

      最后,常运动能降低心脏骤停风险。除了步行、做家务外,中速度较长距离的跑步、游泳、健身操、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都是不错的运动。只要身体情况允许,每周需运动3~4次,每次至少30分钟。不经常运动的人,运动时出现心脏骤停的风险比经常运动的人增加5~6倍;经常运动的人,心脏骤停的风险只有静坐工作者的40%。

      运动强度的掌控可用年龄和心率作为标准。健康成年人常规运动的心率应控制在170减去年龄,例如年龄为40岁的人,常规运动心率是170-40=130次/分。但如果患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且体质虚弱,常规运动心率的计算,可改为静息心率加上20~40。例如冠心病患者静息心率为58次/分,常规运动心率可采用58加20~40,达到78~98次/分。

      需要提醒的是,不良天气可增加心血管疾病和呼吸道疾病的风险,老年人还容易跌倒摔伤引发骨折,遇到雾霾天气、低温以及雨雪天气时,建议这些情况下避免户外活动,可在室内做些健身运动。

      另外,身体疲劳、环境含氧量低时要减少运动量。因为紧张和激烈运动时,体内儿茶酚胺水平急剧升高,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加上疲劳和低氧状况,容易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发生急性心肌缺血,进而导致心律失常或心性猝死。

  • 上星期医院组织下乡义诊,碰到了两位很有意思的患者,一位80岁,一位50岁,但他们骨骼的年龄好像刚好相反一样。80岁的那位老人走起路来健步如飞,腿脚利索得一点都不像80岁,内分泌科的吴主任调侃说他是80岁的年龄,50岁的骨骼。

     

    而另一位50岁的中年人,已经因为骨折住过2次医院,平时经常有双下肢疼痛,现在连走路都需要借助拐杖,他自述医生说他有严重的骨质疏松,可以说是50岁的年龄,80岁的骨骼。随着我国进入到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据统计,2016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为36%,许多患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甚至只能长期卧床。但其实骨质疏松并非老年人都会有,只要做好预防,骨质疏松就不会发生,像上面那位80岁的老年人一样。内分泌主任医生说:这位80岁老年人之所以仍健步如飞,他的这4个日常生活习惯值得大家借鉴。

     

     
    老人保持骨骼年轻的4个好习惯

     

    1. 爱喝牛奶

    这位老人第一个日常生活习惯就是爱喝牛奶,每天都要喝一瓶250ml的纯牛奶或者高钙奶,几十年来几乎从不间断。牛奶中的钙和蛋白质含量较高,而这两种营养素都是预防骨质疏松必不可少的,因为研究已经证明,缺钙和低蛋白都会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而牛奶可以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廉价,也是最容易获得和补充这两种营养素的食物,所以牛奶可以预防骨质疏松。

     
    2. 少喝咖啡,从不喝碳酸饮料

    这位老人从不喝碳酸饮料,偶尔喝点咖啡,经常喝茶。碳酸饮料含糖量高,常喝会影响人体钙磷代谢,而最主要的,就是咖啡和碳酸饮料都含有咖啡因,摄入过多的咖啡因也会导致骨密度下降,诱发骨质疏松。如果每天只喝1-2杯咖啡的话,这种影响并不明显,但有些人可能每天都要喝十几杯咖啡,长期下去就容易出现骨质疏松了。相反,有研究发现多喝绿茶可以防治骨质疏松,绿茶中的生物碱和多酚类物质,可防止骨钙的丢失,对骨骼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3. 户外运动,多晒太阳

    老人性格乐观,经常外出进行户外活动。引起老年性骨质疏松除了钙的缺乏以外,另一大原因就是维生素D合成不足。维生素D除了药物补充外,多进行户外运动多晒太阳是最好的方法。老年人坚持户外运动,适当晒太阳,有助于促进体内合成维生素D,维生素D又会促进钙的吸收,延缓骨钙丢失,防止骨矿化。

     
    4. 戒烟限酒

    吸烟和酗酒都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有研究发现,吸烟与骨密度呈负相关,吸烟者比不吸烟者骨密度下降约9.7%。香烟中的尼古丁会改变血管内外的物质交换,阻碍钙和蛋白质的吸收,同时烟碱又会刺激破骨细胞的活性,引起骨骼破坏速度增加。长期酗酒也会影响人体的性腺功能,导致性激素分泌减少,使骨质生成减少,丢失增加。

     
    养护骨骼,预防骨质疏松,生活方式是关键。如果大家都想如上面的老人家一样,80岁的年龄拥有50岁的骨骼,不妨试试养成上面这4个良好习惯!

  • 隔壁老易最近被诊断了慢性支气管炎,

     

    小易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转:“我的世界快要崩塌了,万一他老人家有个三长两短,可怎么办!”

     

    小易别急,静下心来,我们好好了解下慢性支气管炎——慢支的那些事。

     

    慢支是一种常见呼吸道疾病,根据我国近年人口普查结果显示,

     

    慢性支气管炎患病率为 2.5% ~9.0%,平均为 4.0% ,本病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增, 50 岁以上的人群患病率高达 15% 以上。几乎六个老人里就有一个慢支患者,患者何其多也。

     

      

    一,什么是慢性支气管炎呢?翻开医书,它是这样说的。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或更长的时间,连续2年或2年以上,并排除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的慢性病,由吸烟、环境等因素导致。

     

    太笼统了,没事我们一条一条来看。

     

    二,慢支具体有哪些症状表现呢?

     

    1,咳嗽

     

    早期以干咳为主,白天多于晚上。随着病情发展,痰量增多,咳声变重浊,多为连声阵咳,以临睡或清晨起床时咳嗽更明显。

     

    2, 咳痰

     

    多数为大量白色粘液痰,次数以清晨及夜间较多,在病情加重合并感染时,痰液增多变黄稠。痰量也在夜间或清晨较多,因老年人咳嗽反射低下,痰不易咳出。 

     

    3, 喘息

     

    见于喘息型患者,感染及劳累后明显,合并肺气肿(因肺部疾病,肺部过度充气的病理状态)后气短、喘息加重。

     

    三,除此之外,它还可能并发这些危害:

     

    1,阻塞性肺气肿

     

    这是慢性支气管炎最常见的并发症,若进一步加重会并发肺心病,诱发心力衰竭。

     

    2,支气管肺炎  

     

    慢性支气管炎蔓延至支气管周围肺组织中就发生支气管肺炎,

     

    X线检查两下肺野有斑点或小片状阴影。

     

    3、支气管扩张 

     

    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形成溃疡,管壁纤维增生,管腔或多或少变形,扩张,造成支气管扩张,这些都是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了,出现的话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引下治疗。

     

    四,慢支患者平时该注意哪些呢?

     

     

    1,就诊应该去呼吸内科,常见的慢性支气管炎治疗大多以预防为主、治疗次之。

     

    2,保持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

     

     戒烟,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其他有害颗粒; 

     

    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习惯,尽可能清淡饮食,少吃盐;

     

    注重锻炼,增强个人的抵抗力,预防慢性支气管炎的复发;

     

    预防感冒,感冒是诱发慢性支气管炎的重要因素之一。

     

    3,慢性支气管炎需要定期复查,复查根据病情定期复查胸部 X 线、血常规、痰液检查、肺功能检查;在缓解期复查肺功能检查。

     

    虽然慢支危害不小,但是通过科学的治疗,是可以控制的,

     

    也不会危害到患者的生命,所以各位和小易一样忧心忡忡的朋友们可以放下心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到过老人跌倒的新闻?跌倒,看似寻常,但这仅仅是对于年轻人而言,像小孩或年轻人不小心跌倒了,只要没大碍,站起来拍拍身上的灰就能走。而老年人若不小心跌倒了,那问题可就大了,因为老人身上的骨骼本来就比较脆弱,一旦跌倒,可能就会发生骨折、骨裂,而这些可能从表面上看不出来。

     

     

    有些老人不小心摔倒了,当时没什么事,几天后就不幸离世了,这种新闻也非常普遍,因为在跌倒的时候,骨头刺穿了大动脉的现象也是有的,所以当老人跌倒的时候,我们不能放松警惕,一定要及时检查才能安心。

     

    跌倒已经成为老年人因伤害死亡的重要原因

     

    在很多人眼里,跌倒这件事可能没什么大不了,但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不小心摔倒或绊倒,极有可能直接危及生命。

     

    骨骼虽然是人体内最坚硬的部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也会开始老化,尤其是在体内钙质流失速度加快,钙质补充不足的情况下,骨骼会变得非常脆弱,这也是老年人容易出现骨折甚至患上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

     

     

    而在跌倒的过程中,外力作用于骨骼,很容易导致其他创伤。众所周知,发生骨折以后,轻则需要住院养伤,严重的可能会直接导致瘫痪,而长期卧床不起,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也会危及其他内脏,诱发疾病。

     

    所以,我们在看待老年人跌倒这个问题时,千万不能大意。

     

    人为什么会跌倒?

     

    生理因素

     

    前面也提到了,随着年纪增长,我们的骨骼会开始退化,其他各个器官也进入了衰退期,视力、听力会下降,腿脚会不听使唤,身体的稳定性、平衡性都会降低,足部患有疾病等因素也都是老年人容易跌倒的原因。


    疾病因素

     

    中老年人群是各种疾病的高发群体,比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关节炎、痛风、神经系统疾病等,都是容易找上他们的疾病,而这些疾病所带来的并发症,会让老年人的身体失控,更容易发生危险。

     

    行为因素

     

    很多朋友都是急性子,明明事情可以慢慢来,但他们总是格外着急,经常急匆匆忙来忙去,其实上了年纪以后,不仅要把心态放平和,在行为上也要都加注意,不能再像年轻人一样莽撞了,一个不小心可能就会磕到、碰到、跌倒。

     

    环境因素

     

    很多朋友都习惯在饭后去公园散步,而晚上公园的光线并不充足,路灯的光线不足以照亮整条路,如果路上有一些障碍物或者路面比较湿滑的话,老年人是很难看清的,这也会导致我们不小心跌倒。


    老年人如何预防跌倒?

     

    加强锻炼

     

    上了年纪以后,很多朋友都渐渐"丢掉"了锻炼的习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已经不适合运动了,觉得自己"老胳膊、老腿"再瞎折腾是给家人添麻烦。其实人越老,越不能放弃锻炼身体,因为锻炼的意义就是刺激骨骼生长,促进钙质吸收,如果长时间不刺激身上的各个关节的话,这些关节就会"生锈",变得更加僵硬。

     

    所以,不论年纪多大,都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并坚持锻炼下去,时间久了,你会发现这个决定是正确的。但是要提醒大家的是,老年人怎么说都不能跟年轻人比,所以在运动过程中,也不能急于求成,太过激进,要根据自己的承受能力来安排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


    改善环境

     

    其实很多老人不小心跌倒的原因都得怪环境因素,如下雨天路面湿滑,路上光线不足,路面有障碍物等,所以想要避免摔倒,最关键的还是要先解决这些问题。在夜间外出时,大家要记得随身携带手电筒,走路时不要分心,仔细观察路面状况。

     

    同时,建议大家平时不要一个人单独外出,尤其是去一些人烟稀少的地方,在这种地方不小心摔倒了,可能很难遇到好心人。很多朋友为了养生,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去公园晨练,这种积极程度确实值得我们敬佩,但太阳还没出来,路上光线不足,路面有露水,比较湿滑,是很容易发生危险的,建议大家还是等天亮了再出门吧。


    总结:年轻人不小心摔倒都有可能需要住院治疗,更何况身体素质本来就不好的老年人呢?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安全,时刻小心,别在最基本的问题上犯错。

  • 有些人年龄到了70岁头脑仍然很清晰,身体仍然很灵活,而有些人刚刚过了50岁就开始变得爱忘事,脑袋变得糊涂。

     

    年纪大了之后出现脑袋不清楚的几率越来越高,一方面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很多神经细胞的数量都减少了,小脑体积也变得比以前小,这会导致我们的思考能力变慢,甚至出现痴呆的表现。

     

     

    除了细胞的自然退化之外,不好的生活习惯也会增加我们痴呆的风险。年纪的增加是难以避免的,但是生活中不好的习惯我们是可以进行改变的。


    不良习惯一,喜欢吃高糖高脂食物

     

    我们大多数人都喜欢吃甜味的东西,因为甜味的东西吃了之后能够改善我们的心情,让人变得开心。糖类食物吃的太多会影响我们血液中糖的水平,严重的血糖升高会使我们患上糖尿病这种疾病。

     

    糖尿病发生之后,过量的糖会破坏血管内正常的环境,还会使神经受到损伤。神经细胞受到过量糖类物质的损害之后,大大增加了神经细胞退化的速度,也会导致我们的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的下降。


    同样的,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是损害我们血管的一大杀手。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吃的太多以后,油腻腻的脂滴会随着血流漂到全身的血管中,并且在管壁上形成沉积物。

     

     

    血管的内壁受到损害以后会形成斑块样物质,还会使管径细小的血管被填塞。

     

    血管被堵塞以后神经的营养来源就被切断了,神经细胞长时间得不到营养就会死亡。所以很多脑血管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神经系统都会出现损害。


    不良习惯二,吸烟和饮酒

     

    烟草中损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太多,吸食烟草不但会损害肺部细胞还会损伤脑内的细胞。烟草中的尼古丁能够使大脑神经的兴奋性得到提高,并且使神经容易享受这种感觉,于是吸烟的次数也会变得越来越多。

     

    吸烟能够使我们的脑细胞和脑神经退化速度变得更快,从而加快了我们智力和反应力的减退速度。吸食烟草的人比不吸食烟草的人更容易发生记忆力减退的症状。


    酒精能够麻痹我们的神经,过多的酒精在肝脏内堆积会使肝脏的解毒系统瘫痪。夹杂着酒精的血液被运送到身体其他微小血管时就会对远端的部位造成损伤,其中就包括神经的末梢。

     

    经常喝酒的人脑神经和细胞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容易患上痴呆的风险也比普通人要高出很多。所以我们平时要注意少喝一点酒,能不喝酒尽量不要喝。


    不良习惯三,喜欢睡觉,不愿动脑

     

    大多数朋友在60岁以后就不再继续工作了,因为体力和脑力都达到了一定的限度。很多朋友退休之后没有什么事情做就会经常闲着,睡觉的时间会比较多。

     

    经常不动脑筋会使我们的脑细胞运行速度变得越来越慢。没事的时候找其他伙伴适当进行一些锻炼,下一下象棋,打一打牌,读一读书或者看一看报都能够避免我们的脑细胞工作效率降低。


    可能有些朋友认为脑细胞的数目是一定的,用了一部分之后就会变少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虽然很多细胞是永久性的,不能够重新生成,但是大部分的功能细胞都是在不断更新、不断更替的。

     

    疲惫衰老的细胞淘汰下去,新的健康细胞替换上来。脑细胞用的越多,替换的速度也就会加快。新的细胞会比之前细胞更加强大,所以我们会感觉脑袋越用越灵活一些。


    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会使老年的朋友出现脑袋迷糊的表现,一些不良的情绪也会抑制神经细胞的活动。长时间的不高兴或者长时间的紧张高压状态也会使我们的神经细胞受到损害。为了防止出现痴呆的症状我们除了要保持良好的习惯外还要调控好自己的情绪。

  • 人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运动的好处众所皆知。

     

    而对于年逾古稀的老人家,运动却要多加注意,不能像年轻人一样追求有挑战和高强度的运动,也不必因为年纪大担心运动损伤身体。

     

    老年人应该如何运动才能保证健康长寿呢?

     

     

    老年人应该如何运动?

     

    研究表明,与久坐不动的人相比,坚持运动或活跃的老年人各种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降低。对于老年朋友,运动的强度和运动的时限还是需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来调整。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

     

    老年人运动的方式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有氧运动,一般建议选择运动强度小而持续时间长的锻炼方法。

     

    比如步行、慢跑、太极拳、五禽戏、门球、老年健身操、气功、瑜珈、高尔夫球、游泳等。而对于一些年老体弱或者因为疾病或创伤导致肌肉功能受损的老年人可能需要设备和旁人的协助进行运动,但是尽量以主动运动为主,助动运动为辅。

     

    除了有氧运动之外,生活方式改变,比如坐电梯改成爬楼梯,在家做做家务,看1小时电视起身活动活动也是健康的方式。

     

    (2)控制好运动的时间和强度

     

    刚开始运动的老年人时间不宜过长,缓慢有规律的增加运动时长。

     

    每次锻炼的时间随着强度不同而不同,如果感觉到稍有费力,可以休息,一般建议调整到中等强度运动,每次20-30分钟,每周进行3-4次,但是根据自身特质和耐受程度来决定。

     

    美国心脏学会推荐70岁以上老年人运动的靶心率范围是75-113次/分,极限心率是150次/分。一般在靶心率范围做运动是最理想和安全的,刚开始运动可以更可以控制在极限心率的50%。这个心率测定可以通过运动停止后10s的脉搏来测定。

     

    而且对于患有一些疾病的人,运动的方式、强度以及注意事项可能不同,比如糖尿病患者高强度运动可能引起急性高血糖反应,就算是一般运动后也可能会发生低血糖反应。

     

    高血压患者在运动过程中要注意采取合适的呼吸方式,不要憋气,且运动过后慢慢让自己平静下来,以防出现低血压。有关节炎的患者则尽量选择在受损关节无痛的范围中做柔韧性的训练,比如瑜伽、伸展运动等。最好是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自己的运动和强度。

     

     

     

    结语

     

    坚持运动是一个健康的习惯,老年朋友在运动的同时也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自己的运动,不要急于求成、争强好胜,才能让自己更加健康和长寿。

     

    参考文献:

    [1] 莫选菊. 老年人运动及其运动处方[J]. 护理学杂志, 2005, 20(8):76-78.

    [2] 周淑新, 刘景昌. 老年人运动处方指南[J]. 中国全科医学, 2006, 9(20):1692-1694.

  • 研究发现,大约80%的人在一生中的某些时段会经历腰痛。我国腰椎病患者已突破2亿,15.2%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发病率仅次于感冒,且大多数腰突患者集中在中老年人群,现呈年轻化趋势发展。

     

     

    很多人认为,腰疼不是病,养着就好,有的甚至在硬板床上一躺一个多月。但实际上,腰疼既有最佳治疗时机,也有鲜为人知的新技术,用好了,高龄老人也能重新挺起腰板生活。

     

    《生命时报》采访权威专家,通过一个案例带你了解腰痛患者的新选择。

     

    受访专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骨科主任医师  唐海

     

    新技术让老人重新站起来

     

    今年93岁的吴老太太,大半生都在医科院某研究所工作,直到84岁才退休。她在街坊邻居里一直是出了名的老寿星,至今耳不聋眼不花,平时还自己去公园锻炼,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可就在几个月前,老太太连起身站立都成问题。

     

    因为长年累月的工作,吴老太太一直患有腰椎病。三年前,她的病情加重了,于是去了家附近的北京友谊医院诊治。她        自 述腰背部疼痛,步行距离只有200米左右。

     

    骨科主任医师唐海结合症状以及影像学检查,诊断其为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后来考虑到吴老太太年事已            高,无法承受手术,便遵从家人和吴老太太本人意愿,暂时不住院,采取保守治疗。

     

    回到家后,家人每天按时给老人搽药、贴膏药、按摩理疗,疼痛暂时得到了缓解。可好景不长,几个月后,老人的腰椎        病 又犯了,过去经常吃的止疼药已经没了效果,最疼时只能靠家人扶着走几步,每天只能坐在轮椅上,生活质量大不如      前。

     

    于是,家人推着轮椅、带着吴老太太再次找到唐海主任,寻求进一步治疗。

     

     

    “93岁高龄,这对于任何手术来说都是个巨大的挑战。但患者目前生活质量极差,如果不手术治疗,将一直痛苦下去。”唐海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对于高龄老人的腰椎问题,医生通常都不会建议手术,首先推荐保守治疗,比如用药、卧床休息、推拿按摩、牵引、佩戴腰围、打封闭等。

     

    但长期静养可能会躺出其他问题,长期大量吃药又很可能导致肝肾损伤,甚至神经系统问题。

     

    再次看到吴老太太时,唐海的内心很是纠结,但这次,家属和老人对手术的坚持和笃定让唐海有了信心。

     

    经多学科评估和会诊后,唐海最终决定用新的微创手术技术—BacFuse棘突间融合撑开固定术为老人进行治疗。

     

    影像学检查提示,吴老太太腰椎管内黄韧带严重肥厚,椎管面积严重减少。

     

    唐海通过实施BacFuse棘突间融合撑开固定术,即在腰麻下行体内棘突间提供持续的内牵引,关节突开窗切除增生的黄韧带,持续牵拉后纵韧带、增加椎管面积。

     


     唐海教授讲解BacFuse棘突间融合撑开固定术的原理

     

    手术十分顺利,用时一小时,出血量也只有30~40毫升。术后,腰椎管面积较术前明显增宽,三个月左右,老人就离开了轮椅,自己步行到卫生间、厨房,还能去公园散步,回到老单位转一转。

     

    一个小卡扣 撑开挤压在一块的椎体

     

    腰椎退行性疾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主要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大多都会表现出腰痛、下肢疼痛和麻木、间歇性跛行、行走困难等,严重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质量。

     

    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退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而刺激或压迫脊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其典型症状是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到足部的放射痛,特别是在咳嗽、打喷嚏等腹压突然增高的情况下,疼痛会加剧。

     

    牵引等保守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已成为困扰现代人的常见病,目前的治疗方式存在局限性,并不能解决患者病痛。”唐海说,传统的中医治疗主要是牵引,朝上下两个方向牵拉,撑开椎间隙,牵拉后纵韧带,这样使椎间盘被回纳,不再压迫脊髓。

     

     

    但牵拉只能解决一时病痛,受自身重力作用,慢慢地椎间盘又会突出,症状就又来了。

     

    椎弓根钉固定术

     

    后来,有了椎弓根钉固定术,也就是人们常讲的“打钉子”。从后背把椎板和棘突切开,将露出的神经根和脊髓剥到一边,把突出的椎间盘切除。

     

     

    这种手术会破坏整个骨骼,必须打钉子稳定住局部脊柱结构。因力学强度太硬,易造成临近腰椎间盘节段出现新问题,即邻椎病,所以这类手术在国内外越来越少用了。

     

    椎间孔镜术

     

    目前,国内较为流行的是椎间孔镜术,经皮进入脊椎后,把神经根剥到一边,孔镜从椎间孔进去,再切掉突出的椎间盘。

     

    这类手术最大的问题是容易误伤神经根或脊髓。如果突出的椎间盘没切净,在重力作用下极容易再次复发。而且,这类手术对主刀大夫的水平要求很高,学习曲线很长,前50~100台手术出现损伤风险的可能相对较大。

     

    因此,美国人虽然发明了这个技术,但由于美国商业医保反复理赔成本较高,在2016年已经基本叫停。但在我国,这种技术仍是大多数医院治疗椎间盘突出的首选术式。

     

    针对上述“困局”,唐海带领团队开展了BacFuse棘突间融合撑开固定术治疗腰椎病的探索。该技术于2011年获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在美国已成功开展数千例,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国家也有医院开展此手术,尚未有不良事件报告,国内多个城市三甲医院也在陆续开展该术式。

     


     BacFuse棘突间融合撑开固定术模型

     

    BacFuse系统是一种后路、非椎弓根固定系统,适用于颈椎之外的单阶段椎体疾病,通过植入BacFuse棘突间融合器,撑开棘突间隙,一方面有利于突出的椎间盘回缩到原始位置,修复椎间盘。另一方面通过牵拉后纵韧带、黄韧带,增加椎管面积。

     

    这种手术不动大的腰椎结构和椎间盘,只破坏棘间韧带,放入一个撑开器,在两个相邻棘突间“叠瓦状”固定,以增大棘突间的应力作用,让重力通过棘突间内置物向下传导,减少受损椎间盘的压力,从而让突出的椎间盘自己慢慢复位。

     

    所以,这种手术也被称为“脊柱内牵引”,避开了传统体外牵引的弊端,同时还能与骨移植材料一起使用。

     

    唐海说,对高龄、合并症多的患者来说,传统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多、创伤大,易出现术后并发症。BacFuse手术是微创的,风险更低,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仅需在腰麻下完成,适用范围广,从胸骨到骶骨的椎间盘皆适用,保护邻近节段,减少邻椎病发生,降低再手术风险。

     

    术后,病人整体感觉很舒服,腰椎仍能自由弯曲,不像打钉子后,腰椎会变得“很板”,弯曲受限。

     

    从2014年至今,唐海团队已完成BacFuse微创手术700余台,年纪最大者96岁,最小的18岁。唐海说,等到患者突出的椎间盘完全复位后,这个撑开器还可以取出,即便不取出,也能终身使用,核磁检查不受影响。

     

    当然,这个手术也有禁忌症,肿瘤病人、腰椎滑脱、椎间盘脱出、腰椎管骨性狭窄等都不太适合。

     

    丢掉坏习惯,腰板挺起来

     

    数据表明,35~55岁是腰痛的易发年龄。随着不良生活方式越来越常见,腰痛越来越多地出现在35 岁以下的年轻群体中,于是有不少年轻人常常调侃自己是“20岁的身体,50岁的腰”。

     

    腰疼牵扯问题特别多,从皮肤到椎间盘要经过很多组织结构,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引起腰疼,不仅腰椎间盘突出会腰疼,筋膜炎、小关节肥厚堵塞、骨质疏松、周围的炎症等,都可能诱发腰痛。

     

    但腰椎间盘问题更为严重,由于没有血液的供养,一旦损伤,自我修复能力较差,出现退化后,很容易发生结构的改变。

     

     

    一旦有了腰椎间盘突出问题,可先采取保守治疗,少活动,做牵引,多休息;如果保守治疗三个月以上效果较差或症状反复发作,则需选择手术治疗。

     

    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的老人原则上不适合手术,但最好由多学科医生综合判断,能手术的尽量不要放弃治疗机会。

     

    唐海说,人每走一步,腰椎就有6个方向的运动,过屈过伸、左右侧弯、左右旋转,这种磨损每天都是不可避免的。但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很多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在原本损耗的基础上,又加速了腰椎老化和损伤。

     

    不当姿势

     

    这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例如——

     

    • 人平躺时,腰椎受力最小,大约25公斤;
    • 直立时,腰椎受力约100公斤;
    • 坐着时,上半身直立状态下腰椎受力约140公斤。
    • 上半身前倾会使腰椎受力骤增,站着身体往前倾时,腰椎受力变为150公斤;
    • 坐着身体往前倾时,腰椎受力增大到近200公斤。

     

    不同姿势下腰椎所承受的压力

     

    不良习惯

    腰部受寒,健身卧推,久坐,通宵打麻将,玩手机,过度负重,弯腰……都容易导致腰椎间盘突出。

     

    超重肥胖

    胖人的椎间盘负担更大,容易出现小关节肥厚,要避免过度肥胖。

     

    职业因素

    柜台迎宾等服务行业从业者、重体力劳动者、伏案办公的白领一族等,都是腰椎间盘突出的高发人群。

     


     

    营养素缺乏

    平时注意补充营养,氨糖是关节软骨的主要组成部分,30岁以后人体氨糖含量不断降低,且不再生成。因此,日常除了钙质,还要加强氨糖的补充。

  • 首先是请神经内科会诊后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然后是医生、护士以及家属不断地宣教,最后就是王医生精心安排的陪伴计划。

     

    每天上班前,王医生会去和奶奶聊天,他知道了奶奶现在翻身很痛,希望进行手术治疗,但是身上测血压、输液等管子及电线让奶奶很恐惧。王医生告诉奶奶手术的时候也会有这些管子及电线,现在可以先适应一下。

     

    每天下班后,王医生会去和奶奶聊天,他知道了奶奶特别喜欢小儿子,当年爷爷因“右派”被拘留那年,小儿子刚刚出生,之后爷爷再也没有回来,奶奶说爷爷的脾气也和王医生一样好,很亲切随和。王医生告诉奶奶没事的时候可以先练习趴一趴,因为手术是需要趴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

     

     

    每天只要一有空,王医生就去和奶奶聊天,他知道了奶奶喜欢吃豆腐脑,喜欢院子里那棵枣子树,也喜欢屋檐下的喜鹊。一周的时间,奶奶熟悉了王医生的陪伴,现在奶奶只要一听到王医生的声音,心里就非常开心,她就像把心里的话都说给王医生听,可是奶奶的记忆已经没有多少了,这些碎片化的记忆奶奶对王医生重复了一遍又一遍。

     

    奶奶还是经常喜欢骂人,经常觉得自己被囚禁了,但是这时候只要王医生一出现,奶奶就平静下来,她要和王医生讲她的小儿子,讲院子里的枣子树,讲门前的喜鹊,讲她现在背部很痛,起不来,她有很多的话要讲。。。

     

    王医生明白,这个时候是可以给奶奶尝试一下手术了,术中,王医生为了更加稳妥,录了一段奶奶小儿子和她说的关切的话,必要的时候给奶奶循环播放。

     

     

    手术非常顺利,王医生和奶奶一边聊天一边完成了手术,整个过程只进行了半个小时,奶奶很配合。

     

    手术结束后的第二天凌晨,奶奶睁开眼睛,她看到大女儿在陪护床上睡觉,其他子女都还没有过来。

     

     

    奶奶自己动了动后背,发现翻身已经不痛了。她尝试着坐起来,发现也不痛了。她接着又尝试着站起来,还是不痛。

     

    于是,奶奶慢慢地走到门口,她在静静地等王医生。她想告诉王医生院子里的枣子树,告诉王医生门前的喜鹊,她更想告诉王医生的是她的背部已经不痛了,从此奶奶的记忆又多了一块碎片!

  • 人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运动的好处众所皆知。而对于年逾古稀的老人家,运动却要多加注意,不能像年轻人一样追求有挑战和高强度的运动,也不必因为年纪大担心运动损伤身体。老年人应该如何运动才能保证健康长寿呢?

     

     

    老年人应该如何运动?

     

    研究表明,与久坐不动的人相比,坚持运动或活跃的老年人各种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降低。对于老年朋友,运动的强度和运动的时限还是需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来调整。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

    老年人运动的方式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有氧运动,一般建议选择运动强度小而持续时间长的锻炼方法。比如步行、慢跑、太极拳、五禽戏、门球、老年健身操、气功、瑜珈、高尔夫球、游泳等。而对于一些年老体弱或者因为疾病或创伤导致肌肉功能受损的老年人可能需要设备和旁人的协助进行运动,但是尽量以主动运动为主,助动运动为辅。除了有氧运动之外,生活方式改变,比如坐电梯改成爬楼梯,在家做做家务,看1小时电视起身活动活动也是健康的方式。

     

    (2)控制好运动的时间和强度

    刚开始运动的老年人时间不宜过长,缓慢有规律的增加运动时长。每次锻炼的时间随着强度不同而不同,如果感觉到稍有费力,可以休息,一般建议调整到中等强度运动,每次20-30分钟,每周进行3-4次,但是根据自身特质和耐受程度来决定。

     

    美国心脏学会推荐70岁以上老年人运动的靶心率范围是75-113次/分,极限心率是150次/分。一般在靶心率范围做运动是最理想和安全的,刚开始运动可以更可以控制在极限心率的50%。这个心率测定可以通过运动停止后10s的脉搏来测定。

     

    而且对于患有一些疾病的人,运动的方式、强度以及注意事项可能不同,比如糖尿病患者高强度运动可能引起急性高血糖反应,就算是一般运动后也可能会发生低血糖反应。

     

    高血压患者在运动过程中要注意采取合适的呼吸方式,不要憋气,且运动过后慢慢让自己平静下来,以防出现低血压。有关节炎的患者则尽量选择在受损关节无痛的范围中做柔韧性的训练,比如瑜伽、伸展运动等。最好是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自己的运动和强度。

     

     

    结语

     

    坚持运动是一个健康的习惯,老年朋友在运动的同时也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自己的运动,不要急于求成、争强好胜,才能让自己更加健康和长寿。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