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骨质疏松的男女之别

骨质疏松的男女之别
发表人:副主任医师钟滢

你知道骨质疏松症有不同的类型吗?虽然妇女面临的风险最大,但这种疾病并不歧视。所有种族的男性和女性都可能患上骨质疏松症。儿童和青少年也可以。

 

男性和女性的骨质疏松风险。

女性在 50 多岁时的骨质流失速度比男性要快。然而,当他们都快 60 岁时,男性和女性骨量的减少速度是相同的。统计数据显示,如今有 200 万男性患有骨质疏松症。另有 1200 万人处于危险之中。50 岁以上的男性中有四分之一会因骨质疏松症而骨折。

什么时候女性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会增加?

绝经后,女性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急剧上升。对于白人女性和亚洲女性来说尤其如此。对于身材瘦小的女性来说更是如此。

 

为什么年轻女性有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青少年和大学年龄的女性谁瘦和过度锻炼是高风险的没有月经期。这就是所谓的闭经。月经周期的减少与雌激素水平的降低有关。雌激素水平降低可能引起骨质疏松症。低钙饮食和其他促进骨骼生长的营养物质也会导致低骨密度。

限制饮食和月经周期不足的少女有患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为了跑步或跳舞而试图达到低体重的年轻女运动员更有可能没有月经。参加体操和花样滑冰等得分运动的人也是如此。

 

一个年轻的女运动员,如果她的身体状况看起来很好,那么她患骨质疏松症和骨折的风险就会很高,尤其是如果她有饮食失调和月经不调的话。事实上,骨折可能是第一个警告医生有问题的信号。高达 30%的芭蕾舞演员遭受反复应力性骨折的折磨,这可能是饮食失调和体重过轻的征兆。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骨骼对人体是起到了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作用,是一种坚硬的组织,主要成分就是碳酸钙和磷酸钙,是人还有颈椎动物都有的,是会因为某些原因而骨质疏松的,那么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怎么办呢。

     

     

    骨质疏松其实就是骨质疏松症,是会让人体内的骨组织量减少的,给患者带来的危害也是很大的,会出现骨骼疼痛的,严重的时候还会出现骨折的,让患者非常的痛苦的,中老年人是更加容易骨质疏松的,那么该怎么样治疗呢。

     

    1、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治疗办法是有很多的,首先就是可以进行药物治疗,药物是可以组织还有治疗骨质疏松的,可以进行雌激素代替疗法、降钙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还有二磷酸盐的,这些药物可以阻止骨吸收不过对骨形成的作用特别小的,是可以分为两类药物的,一种是抑制骨吸收药,还有一种是促进骨性成药。

     

    2、中老年人的骨质疏松患者也应该多运动运动的,因为多种运动是有助于骨量的维持的,绝经期的女性每周坚持三个小时的运动,总体的钙量是会增加的,也可以提高灵敏度还有平衡能力的,所以患者也可以适当的运动的,不过如果运动过度的话反而会让骨量快速丢失的,要科学的进行运动,选择合适自己的运动,

     

    3、患者也要减少摔倒的几率的,要远离一些比较滑的地方,鞋子也应该选择不滑的,也要摄入足够的营养的,营养对于预防骨质疏松症具有重要意义,包括足量的钙、维生素D、维生素C还有蛋白质,这些营养素一般食物里都有,尤其是瓜果蔬菜还有骨头,如果觉得摄入的不够的话,也能吃这样的药物。

     

    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是可以进行这些治疗的,这样才不会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出现的,选择合适自己的治疗办法,要有一个良好年轻化的心态,可以每周或者每天早上都去锻炼一次,像太极拳还有广场舞都是比较适合患者来进行的。

     

     

  • 骨质疏松多发生在老年人的身上,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年轻时的操劳,大多数老年人都会有一定的骨质疏松。高发人群应该在日常生活中细心地发觉自己身体的变化,多吃点钙片,多喝骨汤。首先要从食疗下手,多吃点对自己身体健康有益的食物。骨质疏松的症状很明显,只要自己悉心观察身体细微的变化,及时治疗,就能早日摆脱骨质疏松。以下是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仅供大家参考。


    1.疼痛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症,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骨小梁萎缩,数量减少,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腰疹肌为了纠正脊柱前屈,加倍收缩,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亦可产生急性疼痛,相应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强烈压痛及叩击痛,一般2~3周后可逐渐减轻,部分患者可呈慢性腰痛。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也可出现上腹痛类似急腹症。若压迫脊髓、马尾还中影响膀胱、直肠功能。


    2.身长缩短、驼背


    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著。每人有24节椎体,正常人每一椎体高度约2cm左右,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mm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cm。


    3.骨折


    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4.呼吸功能下降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5.骨密度测量。


    骨质疏松的病症就存在我们身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制定一个合理的食谱,从自己的饮食方面入手。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身体情况,切勿过度锻炼,锻炼是好事儿,但是过度了只会使骨质疏松更严重。如果患者发现自身有以上所述的症状,应该及时地就医,还自己一个健康强壮的体魄。

  • “刘叔叔,看您腿脚不好,是不是也有骨质疏松啊?”

     

    “是啊,小王。人上岁数了,骨质疏松不可避免,正常的,没关系。”

     

    这一幕场景估计大家不会太陌生。的确,身边有很多老人,甚是他们的子女们也认为上了年纪就“应该”骨质疏松,也就是走路慢一点,没什么。

     

     

    这就是对骨质疏松症的一个很大的误区——是老年人“应该的,没什么”。骨质疏松症是疾病,不是亚健康状态!需要及时、科学的诊治,否则它对身体造成的危害可不是小事。

     

    临床表现

     

    骨质疏松症初期通常没有什么明显临床表现,因而被称为“寂静的疾病” 或“静悄悄的流行病”1。但随着病情不断进展、骨量不断丢失、骨微结构破坏,患者会出现骨痛、脊柱变形等,甚至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1

     

     

    (1)骨痛及乏力 2:轻者无症状,仅在X线摄片或骨密度测量时被发现。较重患者常有腰痛、乏力或全身骨痛的情况。

     

    (2)脊柱变形,身材缩短 2:常见于椎体压缩性骨折,身材变矮;严重者可出现驼背等脊柱畸形。

     

    (3)骨折 2:多发部位为脊柱、髋部和前臂,其他部位亦可发生,如盆骨、肋骨、胸骨、锁骨等。脊柱压缩性骨折突出表现为身材缩短,有时出现突发性腰痛,卧床而取被动体位。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后,再骨折的风险会显著增加。

     

     

    (4)并发症 2:如果发生驼背和胸廓畸形,那么经常会伴有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甚至紫绀等表现;髋部骨折的患者常因感染、心血管病或慢性器官衰竭而死亡;长期卧床会加重骨丢失,并常因感染等使骨折极难愈合。

     

    (5)对心理状态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2:骨质疏松症及其相关骨折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危害常被忽略,主要的心理异常包括恐惧、焦虑、抑郁、自信心丧失等。

     

    严重后果 1

     

     

    骨质疏松性骨折(或称脆性骨折)指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即发生的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常见部位包括椎体、髋部、前臂远端、肱骨近端和骨盆等。

     

    骨质疏松性骨折危害巨大,是老年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生髋部骨折后1年之内,20%患者会死于各种并发症,约50%患者致残,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所以,骨质疏松症可不是腿脚不灵便、膝关节痛一痛那么简单。更不要认为上了年纪发生骨质疏松是“正常的”。骨质疏松是病,危害可不小,一定要重视起来。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 [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7, 33(10).
    2. 中华医学会, 等.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 [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0, 19(4).
  • 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它是由于骨量减少导致骨的脆性增加,骨脆性增加使得患者比正常人容易发生病理性骨折,有的患者甚至经常出现不同位置的骨折,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女性比男性更易发生,这和雌激素缺乏使得破骨细胞功能增强导致的,中老年人消化吸收功能也有所下降,导致钙及维生素D的吸收不良,使得形成骨质的原料减少,从而导致骨质疏松。

     

     

    周围有很多人问过同样的这个问题,一般人听到骨质疏松症都会认为是老年人才得的。其实这是片面的。

     

    骨质疏松的症状因人而异,轻症的骨质疏松一般并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一般都是在体检时发现,如果骨质疏松严重时患者会出现腰背部疼痛、乏力或者全身骨痛的症状,这时候患者的骨痛表现部位因人而异,患者常常因为轻微的活动、偶然摔倒后发生骨折,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并且骨质疏松的患者骨折的手术治疗时难度也比正常人要大,需要值得注意。总而言之,骨质疏松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严重的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活动受限。

     

     

    骨质疏松也是有分类的,一般认为绝经5年后导致的骨质疏松症、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和特发性的骨质疏松症,最后一种至今病因不明,发病人群集中在青少年身上。除以上三种外还有一类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如胃大部切除后以及营养不良、慢性的肝脏疾病等胃肠道疾患、某些血液病如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以及肌营养不良的神经系统疾患、甲亢、库欣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

     

    所以说生活中要多食用含钙量高的食物,平时养成营养均衡,不挑食。适当做些锻炼也是有益处的。如果年纪大要做好防止跌倒的各种安全措施。另外我国营养膳食学会建议每天从饮食中补充的钙之外,再额外补充500-600mg,尤指绝经期和年老患者。如有严重的骨质疏松症建议就诊专科大夫,及时给予相应药物干预。

     

    通过以上的简单介绍,所以说骨质疏松并不只是发生于老年人,它可以存在于绝经期后的妇女,以及青少年还有某些容易引起骨质疏松的疾病,老年人只是只是所占比例较大罢了,在这中疾病中是高危因素。

  • 一些老年患者在爬楼梯的时候感觉到膝盖处疼痛并且还会叭叭的响是怎么一回事呢?为什么摔一跤就会出现骨头碎裂呢?常常看到一些老年人的背是驼的是怎么一回事呢?为什么一些老年人到来老年时期就变缩短了呢?下面一起来谈谈骨质疏松给老年人的生活中会造成那些伤害吧!

     

    骨质疏松是什么?

    骨质疏松是一种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下降和质量的下降,导致骨微结构的损坏,从而增加了骨的脆弱性而容易发生的骨折的全身骨病。

     

    分类

     

    它通常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的两种,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又可以分为女性绝经后的骨质疏松,老年性的骨质疏松以及特发性的骨质疏松。

     

    1. 女性绝经后的骨质疏是说绝经后的女性通常在绝经后的5-10年之内发生骨质疏松;

     

    2. 一般在年龄比较大的老年人身上发生的骨质疏松是称为老年的骨质疏松症;

     

    3. 特发性的骨质疏松主要是集中发生在青少年人群中,但是没有具体的原因。

     

    表现

     

    1. 如果骨质疏松的患者是疼痛患者,它的表现会有腰背酸痛或者是全身酸痛,增加负荷时还会增加疼痛或者是活动会受到限制,情况严重时还会出现翻身困难或者是行走困难;

     

    2. 如果脊柱发生变形,严重的时候会发生身高的缩短和驼背,如果椎体的压缩性骨折会导致轮廓的畸形,并且会影响心肺功能等;

     

    3. 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不小心的摔倒或者是意外发生的一些非暴力骨折。

     

    4. 自身存在骨质疏松的现象,通常的表现就是疼痛,而且疼痛本来就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脊柱的变形,致残的骨折都会导致我们的生活不能自理,活动受到限制,也会增加肺部的感染,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生命质量的下降也会增加死亡率,同时也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如果我们的出现骨质疏松,我不要害怕,我们可以调整我们的饮食习惯,可以多吃一些富含有钙、低盐和适量的蛋白质,可以增加一些户外活动,有助于骨骼健康的锻炼,同时也可以多晒晒太阳或者是直接补充一些钙剂,但是我们也要避免大量的饮酒,吸烟等有害骨代谢的行为,同时也要多注意环境的变化,加强一些保护自身的办法和措施。

  • 关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办法,早在1989年,世卫组织就明确提出了补钙、饮食和运动疗法三大原则。

     

    可是在大众普遍的认知中,一旦发生了骨质疏松,那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补钙,如口服营养制剂,或者是在饮食中增加鱼、蛋、虾、奶制品等来补充钙质。而对于运动疗法却不太了解,甚至是不太信任,因为有些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也有可能因运动不当而增加骨折的风险,且大部分患者自身无法判断运动干预后的真正疗效,更加削弱了人们参与的积极性。

     

    事实上,不同运动形式和运动强度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效果是不一样的,只要选对了方法,提高日常活动量是可以在短期内获得确切疗效的。

                        

    不同运动形式的不同作用

     

    骨骼上的应力或负荷不足是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原因之一,而不同的运动方式产生的运动负荷是不一样的,相应的,对骨骼产生的刺激自然也不同,进而对骨密度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一、抗阻运动

     

     

    抗阻运动也就是负重运动,是指依靠自身力量克服外界阻力的运动方式。抗阻运动能够提高肌肉力量,促进骨骼细胞的生长,从而达到提高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症的目的,有实验结果显示,抗阻运动可阻止绝经后妇女腰椎骨骨密度的丢失。

     

    但对于老年人来说,抗阻运动的执行难度较大,因为老年人的肌肉力量、运动能力都比较弱,容易发生意外,所以老人在进行抗阻运动时要多注意运动强度和运动量。

     

    二、冲击运动

     

    冲击运动是指在运动过程中,受力部位对身体产生反作用力的一种运动,就好比用拳头击墙,手也会感到疼痛,就是受到了反作用力的缘故。如跑步、体操、举重、篮球等都属于高冲击力运动,其产生的反作用力有利于刺激骨头发生成骨反应,促进骨生长,从而提高骨密度。

     

    但对于老年患者,应尽量选择如游泳、划船等低冲击运动项目,减少骨折发生的风险,避免加重病情。

     

      

    三、传统养生功法

     

    传统养生功法的形式多样,且负荷较低,如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都非常适合中老年人群参与。以五禽戏来说,其运动动作幅度大,可涉及全身多方面肌肉,促使身体大部分部位受到足够的运动量,增强骨密度,对骨质疏松症有预防之效[1]

     

    四、振动运动

     

    全身振动训练不仅可以改善骨骼成分,提高参与者的肌肉力量以及身体其他技能[2],更重要的是提高某些功能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3],其优势并不完全显示在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而在于能够以较小的负荷有效提高骨密度,所以更适合骨质疏松人群的中高龄、运动功能受损以及长期卧床或活动受限的患者。

     

     

    不同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不同对骨密度值的影响也不相同,中等或低等强度的运动对骨的形成有促进作用,而高强度的运动反而可能对骨质疏松症产生负面影响,使机体骨密度降低。有研究显示,运动强度刺激有一个阈值,在该阈值下运动,运动强度增大,骨密度值提高,超过该阈值,刺激强度增大,骨密度值则不会再随之增长[4]

     

    所以说选对了运动,不但不容易骨折,还能锻炼肌肉,更好的保护我们的骨骼,而且不管什么时候开始运动,对维持骨量都有积极的作用哦。

     

    参考文献
    [1]改良五禽戏防治原发I型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应用体会[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4,(8):920-923.
    [2]斯托尔森贝格 N,贝拉夫 DL,拉维尔R, et铝.骨质疏松女性神经肌肉表现的振动或平衡训练[J].国际 J 体育 Med,2013,34(11):956-962.
    [3]哈利利 A,阿尔马西 Mh,雷萨达特萨, et铝.背部扩展强化锻炼对骨质疏松症妇女生活质量的长期影响[J].J 女性老龄化,2017,296:505-514.
    [4]张林.不同强度运动对骨质疏松大鼠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J].体育科学,2000,20(5):72-76.
  • 我们的骨骼是有骨龄的,骨龄会随着我们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到了一定的年龄,我们的骨骼就会出现老化,而这个时候就会出现各种骨科疾病,其中骨质疏松就是比较典型的一种。而要想在得了骨质疏松之后及时治疗,就要了解一下它的症状。

     

     

    骨质疏松有什么症状呢?

     

    1、疼痛: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症,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

     

    2、身长缩短、驼背:

     

    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着。每人有24节椎体,正常人每一椎体高度约2CM左右,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MM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CM。

     

     

     

    3、骨折:

     

    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它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加重经济负责,并严重限制患者活动,甚至缩短寿命。据我国统计,老年人骨折发生率为6.3%-24.4,尤以高龄(80岁以上)女性老人为甚。

     

    骨质疏松症所致骨折在老年前期以桡骨远端骨折(COLLES骨折)多见,老年期以后腰椎和股骨上端骨折多见。一般骨量丢失20%以上时即发生骨折。BMD每减少1.0DS,脊椎骨折发生率增加1.5-2倍。脊椎压缩性骨折约有20%-50%的病人无明显症状。

     

    4、呼吸功能下降: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着减少,肺上叶前区小叶型肺气肿发生率可高达40%。老年人多?数有没程度肺气肿,肺功能随着增龄而下降,若再加骨质疏松症所致胸廓畸形,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得了骨质疏松之后最常见的症状就是疼痛,以腰部和背部的疼痛为主。此外就是出现身长缩短,驼背的症状,严重的时候将会导致骨折或者是呼吸功能下降,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系统性骨病,其特征是骨量下降和骨的微细结构破坏,表现为骨的脆性增加,因而骨折的危险性大为增加,即使是轻微的创伤或无外伤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在骨折发生之前,通常无特殊临床表现。该病女性多于男性,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处于上升趋势,在我国乃至全球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健康问题。

     

    1.疼痛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症,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骨小梁萎缩,数量减少,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腰肌为了纠正脊柱前屈,加倍收缩,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亦可产生急性疼痛,相应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强烈压痛及叩击痛,一般2-3周后可逐渐减轻,部分患者可呈慢性腰痛。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也可出现上腹痛类似急腹症。若压迫脊髓、马尾还中影响膀胱、直肠功能。

     

    2.身长缩短、驼背

     

    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著。每人有24节椎体,正常人每一椎体高度约50px 左右,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mm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150px。

     

    3.呼吸功能下降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肺上叶前区小叶型肺气肿发生率可高达40%。老年人多数有没程度肺气肿,肺功能随着增龄而下降,若再加骨质疏松症所致胸廓畸形,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4.骨折

     

     

    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它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加重经济负责,并严重限制患者活动,甚至缩短寿命。

  • 据统计,我国有1亿左右的人群患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也就是说,每1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这个数字触目惊心~

     

    近几年,随着补钙的宣传广告朝着消费者涌来,骨质疏松是什么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大家都有意识的在预防“它”,但是,近来年患有骨质疏松的人群为什么还是这么多?

     

    说明,我们对于它的了解还不够,本文今天带你来深入了解,人体骨结构的规则~骨质为什么会出现疏松?

     

      

    一,人体骨结构会随生长变化吗?

     

    答案是肯定的。

     

    骨是有强度的,也是一个有生命的结构,伴随着我们身体的生长再不断更新,在儿童和青春期一直在增加,30 多岁时达到峰值骨量(PBM),即骨骼发育的顶峰时期,骨吸收和骨丢失达到平衡。

     

    但之后,随着步入中年后,男女两性约在40岁时便开始出现与年龄相关的骨丢失,且为持续性丢失。

     

    尤其处于绝经期的妇女丢失的速度会更快,为什么呢?

     

    这里额外补充一个点,据近几年研究,人体的骨骼有两种细胞,一种为成骨细胞,一种为破骨细胞!

     

    而雌激素可调节专门分解骨组织的破骨细胞的寿命,从而达到维持骨钙含量、避免骨质疏松的效果。

     

    因此,绝经期的女性由于雌激素的下降,导致骨质量降低,骨质变轻、更弱,失去应有的强度,常伴有骨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导致骨质疏松症。

     

     

    此外,我们还要了解一点,骨骼是有重建的周期性过程,先有多核破骨细胞挖孔并分泌细胞因子,而后吸引成骨细胞参与填补缺口并分泌胶原和基质,骨破坏多于骨新建,形成骨量负平衡,即可导致骨质疏松;反之则可修复骨骼的破坏和吸收。

     

    所以,人在30岁之前将钙补足,以获得最佳峰值骨量;是目前预防骨骼发生骨质疏松的最为有效的办法。那我们记下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骨质疏松以及引起的原因!

     

    二,什么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多种原因(由于生理,如:年龄、绝经或病理如运动损伤、炎症、代谢内分泌疾病等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

     

    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大类。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种。

     

    三,骨质为什么会出现疏松?

     

    诱发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大致有:

     

    ①膳食结构不合理,饮食中长期缺钙、磷或维生素D,这类情况建议改变饮食结构,多摄入一些牛奶,深海鱼类,动物肝脏,干果类,豆制品等食物,多运动;

     

    ②妇女在停经或切除卵巢后,体内一种能保持骨质强硬的激素一雌激素的分泌减弱,这类情况建议要多补充一些豆制品类的食物,辅于钙剂 ;

     

    ③妊娠及哺乳期妇女会大量流失钙,这类人群处于特殊的生理,建议除了饮食的增加,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相应的钙剂等;

     

    ④活动量小,户外运动少,这类人群建议要增加运动和饮食补充;

     

    ⑤大量和长期的饮酒、喝咖啡、吸烟,这类人群,建议改变生活结构,调整饮食结构;

     

    ⑥长期服用药物,尤其是糖皮质激素,这类人群,建议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补充。

     

    综上所述,建议大家定期体检,在30岁之前补充充足的钙量~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据统计,我国有1亿左右的人群患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也就是说,每1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这个数字触目惊心~

     

    近几年,随着补钙的宣传广告朝着消费者涌来,骨质疏松是什么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大家都有意识的在预防“它”,但是,近来年患有骨质疏松的人群为什么还是这么多?

     

    说明,我们对于它的了解还不够,本文今天带你来深入了解,人体骨结构的规则~骨质为什么会出现疏松?

     

      

    一,人体骨结构会随生长变化吗?

     

    答案是肯定的。

     

    骨是有强度的,也是一个有生命的结构,伴随着我们身体的生长再不断更新,在儿童和青春期一直在增加,30 多岁时达到峰值骨量(PBM),即骨骼发育的顶峰时期,骨吸收和骨丢失达到平衡。

     

    但之后,随着步入中年后,男女两性约在40岁时便开始出现与年龄相关的骨丢失,且为持续性丢失。

     

    尤其处于绝经期的妇女丢失的速度会更快,为什么呢?

     

    这里额外补充一个点,据近几年研究,人体的骨骼有两种细胞,一种为成骨细胞,一种为破骨细胞!

     

    而雌激素可调节专门分解骨组织的破骨细胞的寿命,从而达到维持骨钙含量、避免骨质疏松的效果。

     

    因此,绝经期的女性由于雌激素的下降,导致骨质量降低,骨质变轻、更弱,失去应有的强度,常伴有骨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导致骨质疏松症。

      

     

    此外,我们还要了解一点,骨骼是有重建的周期性过程,先有多核破骨细胞挖孔并分泌细胞因子,而后吸引成骨细胞参与填补缺口并分泌胶原和基质,骨破坏多于骨新建,形成骨量负平衡,即可导致骨质疏松;反之则可修复骨骼的破坏和吸收。

     

    所以,人在30岁之前将钙补足,以获得最佳峰值骨量;是目前预防骨骼发生骨质疏松的最为有效的办法。那我们记下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骨质疏松以及引起的原因!

     

    二,什么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多种原因(由于生理,如:年龄、绝经或病理如运动损伤、炎症、代谢内分泌疾病等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

     

    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大类。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种。

     

    三,骨质为什么会出现疏松?

     

    诱发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大致有:

     

    ①膳食结构不合理,饮食中长期缺钙、磷或维生素D,这类情况建议改变饮食结构,多摄入一些牛奶,深海鱼类,动物肝脏,干果类,豆制品等食物,多运动;

     

    ②妇女在停经或切除卵巢后,体内一种能保持骨质强硬的激素一雌激素的分泌减弱,这类情况建议要多补充一些豆制品类的食物,辅于钙剂 ;

     

    ③妊娠及哺乳期妇女会大量流失钙,这类人群处于特殊的生理,建议除了饮食的增加,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相应的钙剂等;

     

    ④活动量小,户外运动少,这类人群建议要增加运动和饮食补充;

     

    ⑤大量和长期的饮酒、喝咖啡、吸烟,这类人群,建议改变生活结构,调整饮食结构;

     

    ⑥长期服用药物,尤其是糖皮质激素,这类人群,建议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补充。

     

    综上所述,建议大家定期体检,在30岁之前补充充足的钙量~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