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丁桂儿脐贴的用法用法

丁桂儿脐贴的用法用法
发表人:闫金涛

孩子一旦出现腹泻的情况,就会让很多父母手忙脚乱,不知道应该怎么做,尤其是在秋季的时候,更是很容易出现腹泻的问题,所以现在的丁桂儿脐贴,也成为很多父母的选择,但是丁桂儿脐贴的用法用量是怎样的,在使用后到底能不能洗澡呢。

丁桂儿脐贴的用法用量

丁桂儿脐贴健脾温中,散寒泻。适用于小儿腹泻腹痛的辅助治疗。外用。贴在肚脐上,每次贴一个,24 小时换一次药。本产品为外用药,禁止外敷皮肤撕裂的地方。应用贴纸后,发现肚脐痒,红肿皮疹的人必须停用。感染性腹泻需要去医院接受治疗,所以说还是应该对药物的用法用量等进行了解,按照正确的用法来使用。

丁桂儿脐贴可以洗澡吗

可以洗澡,但洗澡的时候最好先撕开肚脐。丁桂儿脐贴不能防水,如果遇到水的话粘性会减弱,容易脱落,导致药物浪费。因此,父母最好在给贴了脐贴的孩子洗澡之前先撕开肚脐,然后给孩子洗澡,洗澡后再重新贴肚脐。

丁桂儿脐贴是从天然植物丁香肉桂中药中提取有效成分制成的外用治疗腹泻贴,本身在使用上还是简单方便的,但是对丁桂儿脐贴的用法用量也是需要进行一定的了解,只有按照正确的方法使用,才能确保这一药物功效的发挥,尤其是可以帮助孩子有效的改善腹泻状况,进而可以用于腹泻的治疗。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腹泻疾病介绍:
腹泻俗称“拉肚子”,腹泻的主要病因是肠道出现感染。主要指的是大便排便次数增加,且大便的形状、质地发现改变,以及部分患者出现粘液及脓血情况。严重的腹泻会导致身体脱水、乏力、水电解质失衡。大多数腹泻在数天内可自愈,部分腹泻则需配合药物治疗,及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来治愈。一般的腹泻经过对症治疗后,腹泻症状会消失,彻底治愈。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鸡眼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一般都是在手脚出现,多数是由于长时间摩擦或者挤压,导致皮肤角质增生所致,长了鸡眼之后会有明显的刺痛感,很难受,所以很多人都想消除它。鸡眼膏是专门治疗鸡眼的药物,使用方法简单,而且也有较好的疗效,但治疗过程比较长,还会有很明显的疼痛感。很多患者在使用鸡眼膏的时候不了解用法,所以总是无法见到疗效,有些患者问贴鸡眼膏多少天才可以治愈,其实不同的鸡眼,病程不同,这样治疗的时间也不同的。下面详细了解。

    鸡眼药膏不能随便贴,要贴对才有效,使用鸡眼药膏有很多注意事项,如果不了解清楚可能没有效果。使用鸡眼膏的方法如下:

    患者首先要用热水把鸡眼彻底洗净,然后用热水浸泡,直到患处发白,然后才可以贴鸡眼膏,把中间的红药膏对着鸡眼贴上,因为手脚活动大,时间长了容易掉落,可以加上透明胶带加大粘力,防止脱落,也防止弄湿。

    鸡眼膏不是贴一天就可以的,要坚持几天,每天更换一贴,第二天贴鸡眼膏部位会有疼痛,不要担心,这是正常的,泡脚的时候会发生鸡眼发白,还有一圈裂痕,可以用手慢慢扯掉,如果发现心仍是白色的,说明鸡眼还没有完全掉落,还要继续坚持贴。

    如果有一天撕掉鸡眼后,中间留下一个坑,坑里的肉不再是白的,而是鲜红色的,就不用再贴着,过一段时间这个坑会长平的,不留疤痕。这样鸡眼就治好了。

    一般鸡眼膏每天更换一次,十天左右就可以治愈。而且每次更换时,一定要彻底清洗患者,然后把鸡眼部位的腐肉去掉,然后更换新的鸡眼膏。在治疗鸡眼期间,要注意患处的卫生,防止出现感染。除了用鸡眼膏治鸡眼外,还可以使用物理治疗和手术切除。手术可能很多人不愿接受,其实这种手术简单,时间短,治疗效果好,如果病情需要可以选择。

  • 孩子不好好吃饭,是让很多父母头痛的一个事。去医院一看,大多是小儿厌食症,一般是3-6岁小儿多见,表现为长期食欲不振,严重的孩子则会出现面色萎黄,形体瘦弱,毛发枯稀,头大颈细,腹胀中满等。孩子不好好吃饭不仅会使消化系统异常,还可能出现焦虑,抽动,贫血等情况。

     

     

    那么哪些因素会导致孩子厌食呢?

     

    首先是喂养不当,由于现在独生子女较多,父母溺爱娇惯,又缺乏育儿保健常识,唯恐孩子营养不足,让孩子摄入过量的高蛋白、高脂肪食物,以致脾胃超负荷运行,日久出现积滞,同时大量的瓜果冷饮会损伤脾阳,导致寒从中生,正气不足,百病由生;

     

    其次是药物影响,现在好多父母动不动就觉得孩子“发炎了”、“上火了”,常给孩子吃抗生素和下火药,小儿脾胃虚弱,这些药物更易损伤脾胃;

     

    最后还有缺锌及甲状腺、肾上腺激素分泌不足的可能。

     

    那么如何解决宝宝厌食呢?

     

    以前在农村有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用丁香、肉桂和小茴香做脐贴。

     

    三药合用共同温运脾胃,由小茴香理气开道,肉桂引导入源,丁香乘势直达病所,加之生姜汁这一“呕家圣药”调和,加强药物透行力,使诸药直达中脘,消食化积。

     

    选择敷脐是因为:

     

    1.脐即神厥穴,为十二经络之根,呼吸之门,是调理脾胃之要穴;

     

    2.人出生前脐部乃先天之精进入通道,小儿脐带虽然已断,但此通道亦还联通五脏六腑,此处用药,更易吸收,并且可以直接影响内里,而随着年龄增大,肚脐的这一功能会逐渐退化;

     

    3.脐部外用药物,属自然疗法,药物透皮吸收,不刺激消化道,不损害肝肾,安全有效。

     

     

    具体做法是:

     

    丁香、肉桂和小茴香比例是1:2:2。将三药打粉后用姜汁调和成粘团备用,每次使用时取一小块,压平后大小约为一元硬币,用脱敏敷贴贴于肚脐正中,每日睡前贴,次日早晨取下,一周为一疗程。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有一些宝宝会对这几种药物产生过敏反应,家长在使用时应注意随时观察孩子的情况,一旦发现皮肤红肿、瘙痒等反应时,应当及时取下,用碘伏清理局部。

     

    此外,经常给小儿进行摩腹、捏脊等推拿也都有很好的效果。小儿推拿有病可治病,无病可防病,而且简单易操作,又安全有效。

  • 中秋节源自上古秋夕祭月,随着后来的演变,这个节日更多的是寄托思乡之情、家人团聚以及期盼丰收,在这一天最经典的传统活动,就是吃月饼、赏明月,还有一些地方会饮桂花酒。

     

    说到桂花酒,就不得不提到桂花,在秋高气爽的时节,若是所在的城市桂花开了,微风吹过,十里飘香。就连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都感叹,“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淡黄的桂花时常处于幽静的地方,但却将香气留给世人。有道是,“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因此桂花与牡丹、梅花、荷花等并称中国十大名花。

     

     

    中秋时节,还真是金桂飘香的时候,桂花的气味不仅香甜,而且还是一味养生良药。桂花的枝叶、果实、根皮、花露都可以入药,有着较高的药用价值。那么,作为我国十大名花之一的桂花,究竟有着怎样的养生妙用呢?不妨一起来了解一下。

     

    桂花又被称作“木犀花”、“九里香”,中医认为,桂花味辛性温,归入体内的肺、脾、肾经。有着温肺化饮、散寒止痛的作用,可以用于痰饮咳嗽、脘腹冷痛、闭经痛经、牙痛口臭等病症的缓解。

     

     

    早先,人们对桂花的治病作用认识并不是很充足,仅仅只是将桂花作为养生健体、延年益寿的调养品在使用,就比如在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时期,桂花还更多的是作为香料,或者是用于沏茶、酿酒、制成润肤等生活用品,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曾记载“惟花可收茗,浸酒、盐渍,及作香抹、发泽之类耳”。在李时珍之后,桂花的诸多功能才被逐渐地认识和重视,并在民间广泛的应用。

     

    桂花作为中药使用首载于《本草纲目拾遗》,这本古代中医药学著作,是清代医学家赵学敏编撰而成,距离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有一百多年,这本医书主要是以拾《本草纲目》之遗为目的,该医书中所记载的药材,大多是《本草纲目》中未收录的,包括了不少的民间药材,同时也对《本草纲目》中记载不完善的地方加以补充,对后世中药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

     

    桂花性质温补,虽然它作为中药使用的时间不长,但是依旧在临床诊治上有着重要的作用,经常被医家用于一些疾病的治疗和缓解,关于桂花在临床上的作用,主要有这三点。

     

     

    桂花具有一股独特的香气,中医学认为芳香行气,可以窜走体内的气机运行,桂花的清香能够有效地缓解情绪的抑制,舒缓情志,因此桂花也就有着提神醒脑的作用,在日常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头晕脑胀、精神不佳的状况,可以来一杯香气扑鼻的桂花茶,既能够提神醒脑,又能够祛散疲劳。

     

    通过现代人们的发现,桂花中含有一些独特的成分,可以有效地稀释痰液,促进体内痰液的排出,将桂花直接熬水服用,对风寒犯肺,或者是外寒内饮引发的咳嗽、咳痰,有着比较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因为桂花性温,归肺经,有温肺化饮、止咳平喘的作用,因此一些医家也会选用桂花来辅助治疗。

     

    桂花的药性偏温,温能散寒,特别是阳虚体寒的患者,平时冲泡桂花茶,可以起到温补阳气的效果,有助于补充体内的阳气,缓解体寒的症状,驱散内在的寒邪。

     

    桂花对人体的调养和疾病的缓解有着诸多的好处,但是桂花的功效虽好,但桂花的服用还是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不恰当的使用,可能起不到治疗效果,还不利于人们的健康。

     

    首先要控制用量,再好的东西过量服用,反而会造成相反的效果,过量的使用桂花,可能会导致头晕、呕吐的症状,而且桂花属于温性的食材,如果过量服用,很容易导致上火症状的出现,同时也会对肠胃造成一定的负担。

     

    从树上直接摘下来的桂花还是不要直接食用,新鲜的桂花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加工处理,才能减少其中的涩味,还有就是体热的人要少吃,因为桂花辛温,会加重体内的热气,对体热的患者来说,是不利于健康的。

     

    总的来说,桂花是一种具有养生效果、且食药两用的良品,对病症有着很好的缓解效果,不过在平时食用的时候,还是需要注意一些禁忌,以免不当使用给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 每到秋冬交替的的季节,北方除了冷就是干燥,喜欢撕嘴皮的朋友们估计都按耐不住了,干燥皲裂的嘴唇就这么一层层的被撕脱。

     

    2016年10月29日,患者李某,女,24岁,主因反复口唇干燥,热痛,皲裂3年,加重1周就诊。患者3年前在秋冬交替时出现上述症状,初发时使用润唇膏即可缓解,近两年使用润唇膏已经很难控制,干燥皲裂程度加重,总觉撕脱嘴皮后才感觉轻松些许。曾就诊于几家西医院皮肤科,给予外用之软膏(具体不详),效果不佳,此后每年秋冬季节发作,痛苦异常。

     

     

    症见:口唇干燥,皲裂,下唇脱屑,起皮,肿痛,查舌按脉。舌淡红,苔薄白,脉细。西医诊断为慢性唇炎,中医诊断为唇风,唇疮、唇燥裂,与风燥、胃火、脾经血燥有关,治疗上应该健脾润燥,养血润燥为治。因患者畏惧中药苦涩,故给予外用方涂抹。

     

    17味中药用猪油500克,慢火煎至中药焦枯为止,滤出药油,冷却后即可外涂口唇,每日3~6次,忌食辛辣及海鲜之食物,忌烟酒,清淡饮食。当日夜20时左右,患者电话反馈,下午3点用药到现在已经涂抹三次,口唇干燥明显缓解,一周后患者复诊,喜出望外,自己将未用完的药膏送给身边几位同患此病的朋友使用,都有效果。该患者诸症消除,口唇润泽,基本痊愈。嘱患者继续每日外涂一、两次,另外处方麦冬、石斛、升麻、菊花各3克,泡水代茶饮1周,以巩固疗效。三周后电话回访,患者口唇润泽,未见复发,嘱停药观察。

     

     

    全方如下:白芷10克,白芨30克,玄参30克,赤芍30克,牡丹皮10克,黄连10克,麦冬15克,生地30克,五倍子30克,珍珠母30克、红花12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苦参15克,酒大黄6克,黄芩10克,荆芥10克,用猪油1斤。

     

    该方得自一位民间中医所授,针对不同患者,在此方基础上酌情加减,一般3到7天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个别患者病情较重或者复杂者必须配合内服中药,内外兼治,饮食宜忌,起居调摄,方可取效。此后运用该方,治疗多例唇炎患者,多数疗效满意。

     

    本文旨在普及中医药知识,患者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感冒时最让人难受的症状,非“鼻塞”莫属


    有的人把感冒看成一种养生病,因为感冒本身有自限性,如果保养得当,很快就会好,而且感冒后,找个借口跟老板请请假,躺在家中软软软绵绵的,看看视频,聊聊天,似乎很舒坦。

     

    可惜这仅仅只是“似乎”,因为感冒会有一系列让人难受的症状,比如流涕,咳嗽,发烧,最最教人难受的是“伤风鼻塞”,此时,患者流涕不已,喷嚏,鼻窍不通,因难以呼吸,所以嘴巴张得大大的,像鱼一样。

     

    如果几天之后,病情痊愈,那还算好的,可惜,有部分病人会转为慢性的鼻塞,此时,鼻塞时轻时重,双侧鼻孔此起彼伏,反复堵塞,经久不愈。晚上更是难受,因为鼻子不通,总感觉有鼻涕在堵着,但是又找不到鼻涕在哪儿,让人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如果病情拖延下去,还会出现嗅觉失灵,中医叫“鼻窒”。

     

    当然,我们也会发现有一些方法可以让鼻塞的症状缓解。例如进行剧烈运动,去泡泡温泉,用生姜或艾叶熬汤泡脚,鼻子会感觉一下子通了,这是由于肌表的微循环得到改善的原因。但是,这种改善是不可持续的,因为,一旦你停下运动的脚步,停止泡脚,鼻子很快就会再次拥堵不堪。

     

    所以,我们必须找到一种可持续的,能鼓舞体表机能,改善气血循环之道。

     

     

    所以,这是属于“桂枝汤”的地盘

     

    “伤风鼻塞”的主要病理特征是鼻粘膜肿胀淡红,鼻内肌膜红肿,正邪交争于肌表,若转为慢性,邪毒久留不去,久病必淤,还会出现气滞血瘀。而解肌发表,恰恰是桂枝汤的强项,所以,这类疾患属于桂枝汤的领域。

     

    桂枝汤由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组成。“桂枝”能推动人体的“气血”由脾胃向“肌部”供给,同时能引诸药上行,推动营血的循行。如果大家对《伤寒论》熟悉,就会知道在经方的使用中,药物是有方向感的,比如“桂枝”的作用是向上向外,芍药的作用则向下向内。若加大桂枝汤中“芍药”的剂量,“桂枝汤”就成了治疗“腹满时痛”的桂枝加芍药汤。所以治疗鼻窍不通,桂枝的用量一定要大,至少不能低于15.625克,这样身体的肌表才会有血行通畅之感。

     

    但是光用桂枝不行,还要用甘草,大枣补胃气,守胃气,生津;生姜促进胃气的生成,并将胃气全方位输出;也就是说,甘草,大枣,生姜,就如同发动机一般,在脾胃持续地,生成气血,而桂枝将其引入“肌表”,使不通的气血得以流通,正盛邪退,鼻塞的症状就能得以持续地缓解。芍药也必不可少,因为芍药有一定的引肌表之湿回流的作用,对于祛除肌部湿邪有很好的效果,只是用量不应过大。

     

     

    那么,还需要加点什么药效果才好?

     

    经方不宜盲目加减,但是也不应该套用成方,而应随证治之。

     

    “桂枝汤”最适合治疗的是“太阳中风证”,这证也叫“伤寒表虚证”。这个证型的特点是患者肌表腠理疏松,细皮嫩肉,容易自汗出,若遇到风邪,风邪一下子就突破了皮部卫气的防御,窜入肌部了,所以叫“中风”,这个过程就像箭瞬间命中靶子一般。

     

    如果,患者肌表结实,卫气充足,寒邪只能外束皮部,进入不了肌部,这就是“麻黄汤证”了。这时正邪斗争于皮部,皮下是充溢的被鼓舞的气血,会郁而生热。所以说,身体平素强壮的人外感风寒时,容易出现高烧,素体亏虚的人,反而不易发烧。

     

    而且麻黄解表祛邪的力量比桂枝强,所以,若患者皮肤紧凑,素体强壮,遍身疼痛,用“葛根汤”(即“桂枝汤”加上葛根,麻黄)的效果比用“桂枝汤”的效果好。即使患者身体较弱,也可以短期加少量麻黄以祛邪解表,通透鼻窍。不过长期而言,还是要用桂枝汤。

     

    此外,还有一个药我觉得很有必要加,那就是“薄荷”。使用经方,我们一定要在脑中抛开“风寒”,“风热”的概念,觉得薄荷是风热解表药,不能和桂枝合用,要知道这些“概念”实际上是上个世纪生造出来的。我们引用薄荷熬的水后,咽喉,鼻窍会觉得很爽快。薄荷有畅通口鼻的作用,能让鼻子更加舒服一些。

     

    最后提醒,使用“桂枝汤”,一定要用足量,否则效果是不好的。请背下来,桂枝汤原方,原剂量: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五味, 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伤寒论第十二条》

  • 古老的药

     

    败酱草这味药不算很常用,但常见,李时珍就曾感慨:"败酱草,善于排脓破血,所以张仲景治痈,古方妇科亦常用,而后人不知道习用,大概是因为没有遇到懂行的人吧。”

     

    这味药很古老了,它是败酱科黄花败酱,百花败酱的干燥全草,也叫鹿肠,鹿首,马草,泽败,在我们贵州则叫胭脂麻,苦益菜,野苦菜。

     

    在《神农本草经》中即已记载,这味药辛,苦,微寒,能清热解毒,消肿排脓,活血行瘀,作用部位是小肠,大肠,肌部,肉部。这味药很安全,在南方一些地区,人们采摘来蒸,当成野菜食用。

     

    它能治疗两大类疾病:

     

    1、小肠,大肠,肌部,肉部出现的脓肿。

     

    推而论之,能够治疗下面这些部位的疾患:

     

    肠部:急慢性阑尾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赤白痢疾,十二指肠溃疡等等。

     

    肌部:痈疽肿毒,流行性腮腺炎,目赤肿痛等等。

     

    肉部:肺痈。

     

    2、妇人产后由于由于“血瘀”导致的瘀阻腹痛。

     

    治疗肠部,肉部,妇人瘀阻腹痛多用煎服法,剂量干品在4g~20g之间,鲜者则可以用到50g~200g之间。

     

    治疗肌部疾病,如急性腮腺炎,痈疽肿毒多用鲜品外敷法。比如说,可以用黄花败酱鲜叶50g以上,配合生石膏25~50g,捣碎,再加鸡蛋清调匀,外服痛处,一付药可以敷24小时左右。如果严重,则需外敷,内服。此法对乳腺炎,淋巴管炎,痈,疖等疾患亦有良效。

     

    不过,此物寒凉,所以有医者认为应该用于“实热瘀滞”之症,若脾胃虚弱,食少泄泻,畏寒怕冷不宜用之,但是这种说法不是绝对的,中医的奥妙在于,通过配伍,寒药温用,温药寒用,在保留中药药效的同时,消除或减弱中药的副作用。这寒药温用法,就是我下面即将介绍的一个方子。

     

     

    古老的方

     

    这个古老的方子最早出现在《金匮要略》之中,它叫“薏苡附子败酱散”。它是治疗什么病的呢?它治疗的是肠痈病。

     

    所谓肠痈,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阑尾炎,阑尾炎腹痛由上腹开始,以腹胀、闷痛为常见,之后则转移为右下腹痛,急性期会有很大的概率出现发热。

     

    急性期,下腹部肿且有痞塞感,按压阑尾点(McBurney点,位于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会有压痛,这个时候病性属于“实热”,不用这个方子,用“大黄牡丹汤”。

     

     

    待阑尾炎到过了急性期,脓疡已成,元气亦衰,病性属虚,属阴时,就可以用“薏苡附子败酱散”了。这个时候,患者下腹部会有局部肿胀,按压该部位,会有濡软的一团,仿佛有肿物。身体“无热感”(注:无热感,和体温正常是两码事,患者不觉得“热”,但是体温计测下来仍可能有低烧)。脉频数。如果这个病拖久了,皮肤会变得干燥粗糙,有时会呈现“鱼磷状”。

     

    方药如:薏苡仁十分(40g),附子二分(8g),败酱草五分(20g),三味药,打成粉末,用2.5毫升的“方寸勺”取药一勺,倒入400毫升的水中,煎取200毫升,顿服。

     

    有人会说,不是说败酱草这个药是治疗“实热瘀滞”之脓肿吗?为什么阴性,虚证的病证也能用呢?这就是经方配伍的奥秘之处了。

     

    在这个方子中,薏苡仁既能促进排脓,又能润滑肌肤;败酱草机能排脓,又可活血;再加附子以振奋元气之沉衰,活跃脏腑之机能。败酱草的寒性被附子抑制了,而附子的大热亦让薏苡仁,败酱草所平衡。

     

    这个方子不仅能用于慢性阑尾炎,还能用于局限性腹膜炎,化脓性附件炎,结核性腹膜炎,化脓性腹股沟淋巴结炎,肠结核,子宫内膜炎等出现“体力衰减,疲劳,颜面苍白,脉弱数或迟”,病性属“阴”者,亦可用于出现上述症候的局限性硬皮症,湿疹,蛇皮症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黄帝内经》里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如是,则辟邪不至,长生久视。”,现代人已违背四时养生法则,为了避免冬季湿热袭身,用藿香正气水也不足为怪

     

    有一年冬季,去中医养生界颇有名气的一位老师家玩,中午留在老师家吃火锅,饭后闲聊,讨论养生问题,很是惬意。大约饭罢两小时,老师主动去屋里取出一瓶“藿香正气水”,仰脖,很痛快地服了下去,问我要不要喝,我连连摆手。因为我对“藿香正气水”的气味实在不敢恭维,不到万不得已,绝不服用。另外一个原因,我觉得药就是药,不能随便喝。

     

     

     

    大家都知道藿香正气水多是夏季家庭常备药,藿香正气散(水、丸)处方来源于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国药典】》(1990年版)。

     

    药物组成:藿香、大腹皮、白芷、紫苏、获苓、半夏、白术、陈皮、厚朴、桔梗、甘草。

     

    药物功效: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主治藿乱吐泻、发热恶寒、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肠胃型感冒,以及急性胃肠炎,急、慢性结肠炎,荨麻疹、酸中毒,体癬皮炎等。

     

    用药禁忌:阴虚火旺者忌服,忌生冷油腻食物。不良反应,本方毒性甚低,但藿香正气水系含40%~50%乙醇液体制剂,故对小儿、妇女、老人及不饮酒的患者,常可引起酒样反应。极少数患者口服藿香正气水后引起过敏性药疹,经停药或用抗过敏处理后症状很快消失。

     

    虽然从上面的内容来看,藿香正气水的毒性不大,对于人们日常保健很有益,但是我对于老师的行为还是不解,问他为什么大冬天服用这个药。老师说:“现在这个药,在这个时代应该是一年四季家庭可以常备的。因为现代人已经不会遵循四季的生发收藏来规律生活了。

     

    一年四季人们总是怎么痛快怎么来,穿衣戴帽,居住环境,总是逆着正确的养生之道而行,吃的喝的更是湿热袭身导致疾病的祸首。比如烧烤、火锅一年四季都可以被人们随意地搬上餐桌,肥甘厚味是家家户户餐桌上的主食。人的脾早就被为热湿腻的食物伤得不轻了。所以如果要想防治湿热症,这藿香正气散(水、丸)也要应人体的需要而选择,而不能拘泥于只有夏季才能服用。尤其是对于湿热体质者,或者受湿热伤害的人,或是正在感受湿热病症痛苦的人,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一年四季家中常备香正气散(水、丸),对养生保健有用。”

     

    听了老友的说法,细细品味,很是受用。所以决定回家也给药箱中备些藿香正气水。不过需要提醒朋友们的是,一定要对症。家庭常备是必需的,但是对症服用,则要请遵医瞩。

     

    另外,香正气水除了常备、可以外用,还有一些新用法。下面我们来针对湿热导致的几种疾病,介绍有关藿香正气水的新用法。

     

    冬季吃完火锅、烧烤后保健药

     

    火锅和烧烤多以海鮮、牛羊肉、动物内脏等为主料,并佐以辣、麻辣、油腻、温燥的辅料配伍而成,一般酒水佐餐火锅、烧烤,则是此类饮食最佳搭档。虽然这样的美食组合让人吃得很爽,但是过食肥甘厚味的食物,势必伤害脚胃。所以无论什么季节,哪怕是冬季,吃完火锅、烧烤后,为避免上火,或湿热袭身,可以服用1~2支藿香正气水。当然减少食用此类饮食是比药物更好的保健之道。

     

    暑夏失眠

     

    可服用藿香正气水,每次1支,1日2次,连服10日,疗效显著后再用归牌丸作调理。

     

    也可用藿香正气水数滴,涂擦两侧太阳穴,及后枕部风池穴,在睡前半小时进行,持之以恒,即可见效。

     

    暑夏长痱子

     

    痱子是夏季常见病,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痱子融合,导致脓疮从而继发感染。用藿香正气水治疗痱子,效果较好。可取藿香正气水1支按比例加凉开水或生理盐水稀释,稀释浓度为:药液与水的比例为1:2。用药之前先用温水将局部洗浄擦干,然后用消毒药棉蘸稀释后的药液涂擦患处,每日2~3次。很管用。

     

     

     

    妇女白带过多

     

    白带过多,在临床很多说法是湿热下注,所以用藿香正气水,每次10毫升,1日3次,连用5~7日,对于除湿热、止带也是很有益的。

     

    湿疹

     

    用藿香正气水外涂于皮损处,每日3~5次,连用3~5日。对湿疹性皮炎、婴儿湿疹、阴囊湿疹、带状疱疹、脚气也有效。

     

    肛门湿疹

     

    在每晚临睡前,先将患处洗净,再用棉签蘸取藿香正气水涂搽患处,两周为一个疗程。此法具有良好的燥湿止痒之效。

     

    汗疹

     

    先将患处洗净,然后用棉签蘸取藿香正气水涂抹患处,每日涂抹3~5次。此法具有良好的止痒作用。经常出现汗疹的人,可在洗澡时将藿香正气水兑入洗澡水中用以浸泡身体,以达到预防汗疹的目的。

     

    总之,藿香正气水无论内用还是外用,都可以和湿热挂上钩,所以感兴趣的朋友不妨试试,但一定要注意对症,最好请遵医瞩。如有不适,请停止使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紫草膏,也叫紫云膏,很多用过的人都反映这种药膏对于湿疹、痘痘、痱子、蚊虫叮咬、烧烫伤等多种皮肤病收效很好。

     

    市面上销售的紫草膏有很多个版本,但紫草膏最早出自清代医家顾世澄的《疡医大全》卷十,药物组成为:紫草2钱,白芷2钱,归身5钱,甘草1钱,麻油2两。同熬,白芷黄色为度,滤清,加白蜡、轻粉各2钱。

     

     

    2000年版本的《中国药典》也收录了紫草膏,药物组成为:紫草、当归、防风、地黄、白芷、乳香、没药。制作方法为:先用食用植物油炸当归、防风、地黄、白芷四味药至枯,去渣;再将处理干净的紫草置锅内炸至油呈紫红色,滤过渣;然后加入蜂蜡适量(每10g植物油加蜂蜡2-4g)熔化,待温;最后将乳香、没药粉碎成细粉加入其中搅匀待冷却即成。


    但是,无论是《疡医大全》版还是药典版的“紫草膏”,在现代都很少有人照搬使用。

     

    《疡医大全》版紫草膏组成中含有“轻粉”,《本草纲目》中记载:“水银乃至阴毒物,因火锻丹砂而出,加以盐、矾炼而为轻粉”,轻粉的主要成分为氯化亚汞,有毒,为提升药物安全性一般不用。

     

    药典版的“紫草膏”含有乳香、没药,这两味药硬度大难以粉碎成末,且即使成粉末状也极易重新粘结成块,做成的紫草膏常常有沉淀分层。且乳香、没药对皮肤刺激性大,其细粉本身也含大量杂菌,在60-70 ℃下放进去并不能保证成品无菌,恐怕对创面愈合不利。现在很多市面上销售的紫草膏,药物组成商标上基本都是照搬药典,其实未必含有“乳香、没药”,而老百姓却不知道其中有隐瞒。

     

     

    我自己制作的紫草膏,不用“乳香、没药”,制作方法也有区别。主要选用药物为:紫草、当归、白芷、苦参、冰片、薄荷等。

     

    注意事项为:

     

    1、紫草有软、硬之分,以新疆、内蒙的软紫草为佳。

     

    2、制作紫草膏所用之油,传统选用麻油,我选择用橄榄油,因其最容易被皮肤吸收。紫草处理干净后,最好先在橄榄油中浸泡1-2个月,以利于有效成分的浸出。

     

    3、赋形剂我选择用黄蜂蜡,因其改善创面循环及营养效果都明显优于凡士林。

     

    4、橄榄油和黄蜂蜡的比例最好维持在10:4,也就是每10g制备好的含中药的橄榄油中放入4g黄蜂蜡最为适宜,既不会太软也不会太硬,用起来最舒服。

     

    5、加入薄荷(注:薄荷含有挥发油不宜久加热,因此最后2分钟放入油中即可)、冰片(注:冰片为晶粉状,在放入黄蜂蜡之后片刻放入少量即可),可以增加止痒、消炎作用,同时又使皮肤感觉清凉舒适,闻起来也清新宜人。

     

     总之,紫草膏是一款消炎杀菌、收敛疮口效果很好的外用药膏,有需要的朋友不妨一试。

  • 读中医经典多年,颇有心得,每每与中医大夫讨论验方,虽然显露身手的机会不多,但往往一击即中,药到病除。

     

    当时科里收住一病人,男性,五十多岁,因四肢末端疼痛住院。该患者从心内科转科而来,已排除心脏方面的问题。转科后查风湿性疾病相关指标均正常,唯有CRP和血沉明显升高。患者疼痛的特点是白天正常,夜间子时开始发病,而四肢远端皮温,肤色均正常,疼痛难忍,夜不能寐,不予以治疗,天亮后可自发缓解。

     

     

    反复检查,结合检查的结果,未能与西医诊断的任何一个疾病相符合,类风湿,风湿性多肌痛,反应性关节炎…均不相符,而即使应用糖皮质激素,曲马多(编辑按:止疼药)等药物仍罔效。

     

    迁延至约三周,患者及其家属焦灼万分。而作为医生这边而言,患者配合做各种检查,而耗资两万余元,竟然不知道是何病,甚至不知道该往哪方面努力,烦恼异常。晨起交班,主任问计当如何是好,众皆默然。最后领导发话,让我去看下,于是领命而去。

     

    问诊持续约十分钟,秉承一个理念,病皆有缘由,特别是新发的疾病,我于是详细问了发病由来的生活情况,患者自谓当时已是冬日天寒,徒手驾驶三轮车去集市,来回过程觉寒冷异常,自此发病,几乎夜夜不息;再问有无好转之时,答曰有,自发病以来只有一晚上未疼痛,再问当时是何种情况,答曰因当时有发热,体温达38.5摄氏度以上,值班医生遂给予吲哚美辛栓(编辑按:退烧药)1/3粒肛塞,结果大汗淋漓,衣服被单尽湿,当晚未发疼痛,但第二日夜又恢复原状,疼痛依旧。

     

    病史问诊清楚,其实当时胸中已有丘壑,缘于当时正在读张仲景的名著《伤寒杂病论》,越看越与一段经文所述病情相似,且患者伤于寒病因明确,并已有实验验证,虽然药症并不十分相符,用镇痛消炎药大汗淋漓后后疼痛明显减轻,于是就恍悟该用麻黄汤,先开三剂试用:

     

    就五种药物,麻黄,桂枝,甘草,白术,杏仁,开三天量,嘱其按时服用。

     

    翌日晨,问患者感觉如何,答曰似乎有好转,再问有何好转,答曰似乎发病的时间有延迟,原来子时必疼痛发作,而今丑时后才发作且疼痛程度似有减轻,遂嘱其继续应用,隔日晨再问,答曰药太好了,疼痛明显减轻且下肢疼痛已消失,唯余上肢疼痛且疼痛已经明显减轻,能耐受,不影响睡眠,再一日,已霍然痊愈。随后患者出院两月后电话随诊曰:已痊愈,未再发。

     

    遂在科室内名声鹊起,传为佳话。

     

     

    细思整个治疗过程,真的可谓是效如柎鼓,而其思路却是来源于约1600年前的东汉末年,按仲景方书所云,是为病因--伤寒,病位--太阳表证,病机--虽发病约3周,病情并未六经传变,仍在太阳经,脉浮紧,患者药后发热,微微汗出,再观仲景书云,药后应微微汗出而解,不可大汗淋漓,若药后不出汗,应予热粥做引。

     

    推而广之,全国又该有多少这样的病例,又有几例能完美解决,即使动用所有的所谓现代化的手段和方法,又岂能窥得疾病之一二,而这在仲景书中只不过是再简单不过稀松平常的一方。

     

    中医西医孰高孰低,无需多言,再读仲景书,可叹仲景书字字珠玑,全书一百余方,若能融汇贯通,灵活运用,则虽不敢说包治百病,但至少所见之大部分疾病均可治愈,可叹当今又有几人读仲景书,又有几人能娴熟应用,更遑论有几人相信老祖先的智慧,继承尚且不能,更不用说发扬了,中西医结合更是一句空话。可叹,可悲!

     

    编辑团队按:

    该患者有风湿免疫性疾病相关指标异常,却又未符合任何现代医学的疾病诊断,这时医患追求的共同目标就是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本例中的不被疼痛困扰,当西医方法已经无效而且花费高昂的时候,张大夫勇于果断采用补充与替代疗法——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痱子是夏季或炎热环境下常见的表浅性、炎症性皮肤病。因在高温闷热环境下,大量的汗液不易蒸发,使角质层浸渍肿胀,汗腺导管变窄或阻塞,导致汗液滞留、汗液外渗周围组织,形成丘疹、水疱或脓疱,好发于皱襞部位。

     

    主要表现为皮肤表面起米粒大小的丘疹或水泡、瘙痒,好发于头面、颈项、腋窝、肘窝、胸背等部位,出汗后明显增多,自觉症状不明显,天气转凉后好转,诊断不难。有时需与夏季皮炎鉴别。后者发病有明显季节性,皮疹为大片红斑基础上的丘疹、丘疱疹,有剧痒。

     

     

    本病夏天多发,小儿和长期卧床的病人多见,介绍几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用桃树叶泡洗来防治痱子:

     

    方法是:用桃树叶200克加水2000毫升,煎取1000毫升备用。用时将药液加入洗澡水中洗澡即可。用低浓度的药液洗澡,可以预防痱子;较严重的痱子可直接用药液涂抹患处。桃树叶中含有一种叫丹宁的物质,具有消炎解毒、止痒止痛的作用,能够促使痱子消散。

     

    败酱草治疗痱子:

     

    以败酱草50克,加水1000毫升,放在砂锅内煎煮,先用大火烧开,再换小火煎煮5分钟后,下火,装瓶备用。用时以棉签蘸药液轻轻涂抹患处,每天2次,痱子退净为止。

     

     

    马齿苋也可以治疗痱子:

     

    采马齿苋一把,加适量水煎煮,取马齿苋水擦洗患处,一日二次。一般两次后痱子开始消退,三四次痱子消失。

     

    痱子虽然是小病,但由于瘙痒,过度抓挠也可引发疖子、毛囊炎、脓肿等,所以应积极治疗。

     

    下面这些简单的偏方也可以应用:

     

    1、藿香正气水外涂。

    2、生姜汁外擦患处,几个小时后痱子就开始消退。也可以用生姜片在痱子处涂擦。

    3、西瓜皮擦拭治疗痱子,一天两三次,擦至皮肤微红为止,一般两天就不痒了,第三天开始结痂。

    4、黄瓜汁擦患处,用生黄瓜汁涂擦患处,或者用黄瓜片贴敷患处。每日两三次,一般一两天痱子即可消失。

     

    注意事项:

     

    如果痱子长在头颈部,应该把头发剪短一些,有助于透风和排汗。勤洗手、剪短指甲,防止搔抓感染。忌用热水和肥皂烫洗,防止引起感染。

  • 我是一位年轻的母亲,生活在荆门市。最近,我最大的担忧就是我的宝宝的健康问题。我的宝宝9个半月大,拉粑粑很费劲,有时候甚至会流血。每次拉粑粑前边都很干,像羊屎豆一样,后边才会软。即使一天只拉一次,也是干的,并且有口臭。我很着急,不知道该怎么办。

    在一个朋友的推荐下,我决定尝试线上问诊。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平台,我找到了一个儿科医生。医生建议我带宝宝去医院做大便常规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肠道感染或消化不良。同时,医生也告诉我可以给宝宝吃一些妈咪爱和江中健儿消食口服液来帮助消化。医生还特别强调了两种药物的服用时间,需要间隔一个小时。

    我按照医生的建议去做了。宝宝的检查结果显示没有肠道感染,但确实存在消化不良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调理,宝宝的症状有所改善。现在,我对线上问诊的效果非常满意。它不仅节省了我的时间和精力,还让我在家就能得到专业的医疗建议。

    小儿泄泻脾肾阳虚泻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小儿泄泻脾肾阳虚泻的常见症状包括大便稀薄、次数增多、腹部胀痛、食欲不振等。宝宝可能会出现拉粑粑费劲、有血、粑粑前边干后边软等情况,伴随口臭和消化不良的症状。 推荐科室 儿科 调理要点 1. 给宝宝补充益生菌,如妈咪爱,帮助改善肠道菌群平衡。 2. 使用健脾开胃的药物,如江中健儿消食口服液,促进消化吸收。 3. 饮食上要注意清淡易消化,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4. 保持宝宝的水分摄入,防止脱水。 5. 定期带宝宝去医院复查,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 我是六安市的一位年轻妈妈,我的宝宝最近一直拉肚子,呕吐两次,今天早上拉了一次后,到现在十三小时了没有尿也没有拉粑粑。我非常担心,于是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进行了线上问诊。医生非常专业,首先询问了宝宝的精神状态和呕吐情况,然后详细了解了宝宝的排便情况和饮水情况。医生告诉我,暂时不急着让宝宝吃东西和喝水,明早再观察一下。同时,医生也提醒我,如果明天早上还没有小便,需要去看一看。整个过程非常顺畅,医生的耐心解答让我感到很安心。

    小儿泄泻脾肾阳虚泻的诊断与治疗 常见症状 小儿泄泻脾肾阳虚泻的常见症状包括腹泻、呕吐、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易感人群主要是小儿,尤其是脾胃虚弱的孩子。 推荐科室 儿科 调理要点 1. 给宝宝多喝水,避免脱水; 2. 饮食上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3. 可以服用一些中药方剂,如四君子汤、理中丸等; 4. 保持宝宝的肛门清洁,避免感染; 5. 如果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

  • 我是一位焦虑的年轻母亲,我的宝宝七个月大,近期一直拉肚子,腹泻不止。作为一名新手妈妈,我感到无助和恐慌。我们尝试了各种方法,包括蒙脱石散和蔼儿舒深度水解奶粉,情况有所改善,但大便检查却没有发现任何细菌或病毒。这种情况让我更加困惑和担忧。我决定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于是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进行了在线问诊。

    在与医生的交流中,我了解到宝宝可能是脾肾阳虚泻,需要使用特定的方剂进行调理。医生建议我停止使用蒙脱石散,并推荐了益生菌来调节肠道。他们还询问了宝宝的喂养方式和腹泻的具体情况,得知宝宝在过年期间曾经腹泻,并且在12月份有过肠炎住院经历。医生认为这些都可能是导致宝宝脾肾阳虚泻的原因。

    医生还建议我给宝宝服用维生素D和葡萄糖酸锌口服液,以调节免疫系统。他们强调了调理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一些商品建议。整个在线问诊过程非常顺畅和高效,我感到非常满意和放心。

    小儿泄泻脾肾阳虚泻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小儿泄泻脾肾阳虚泻的常见症状包括腹泻、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易感人群主要是婴幼儿,尤其是那些有过肠炎或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史的宝宝。 推荐科室 儿科 调理要点 1. 使用特定的方剂进行调理; 2. 停止使用蒙脱石散; 3. 使用益生菌调节肠道; 4. 给宝宝服用维生素D和葡萄糖酸锌口服液; 5. 调整喂养方式,避免过度喂养或不当喂养。

  • 我是小李的妈妈,我的宝宝从出生到现在已经四个多月了,但他一直在经历断断续续的腹泻和反复肠炎。每次大便常规检查都显示有白细胞,这让我非常担心。我们已经尝试了各种方法,包括服用头孢、输液和吃感冒药,但似乎没有什么效果。最近,我们去看了中医,希望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然而,吃了中药后,宝宝的便便次数更多了,今天从凌晨到现在已经拉了6次,之前一天也就四五次,而且有粘液。我感到非常绝望和无助,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在这个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其他父母,他们也在为自己的孩子的健康问题而苦恼。我们在网上交流,分享经验和建议,寻找线上问诊的机会。通过这些平台,我们可以与医生进行实时的沟通,获取专业的意见和治疗方案。这种方式不仅节省了时间和精力,也让我们在家中就能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我深刻体会到,作为父母,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才能更好地照顾我们的孩子。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到线上问诊的便利性和有效性,尤其是在面对小儿泄泻等常见疾病时。通过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我们可以更快地找到合适的医生和治疗方案,帮助我们的孩子早日康复。

    小儿泄泻的治疗与调理指南 常见症状 小儿泄泻是指婴幼儿大便次数增多、质地稀薄或水样,常伴有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易感人群主要是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尤其是在夏秋季节更为常见。 推荐科室 儿科 调理要点 1. 给予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避免脱水。 2. 饮食上应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米汤、稀饭等。 3. 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止泻药物。 4.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5. 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不改善,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

  • 我是六安市的一位年轻妈妈,最近我和我的宝宝经历了一场漫长而痛苦的健康危机。我的宝宝只有1岁,突然间开始出现腹泻,持续了20天之久。起初,我并没有太在意,认为这只是普通的消化不良。但是,情况并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宝宝的精神状态也开始下降,变得嗜睡和无精打采。我带他去当地的医院就诊,医生开了一些药物,包括三联、布拉氏和蒙托石散,但这些药物似乎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宝宝的腹泻依然持续,甚至出现了呕吐的症状。更让我担心的是,宝宝的肝功能也出现了异常,总胆汁酸和转氨酶都偏高。医生说可能是药物引起的肝损伤,但我仍然感到非常焦虑和无助。

    在这个时候,我决定尝试在线问诊,希望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我与一位专业的医生进行了交流。医生详细询问了宝宝的病情和用药情况,并查看了宝宝的化验单。医生告诉我,宝宝的腹泻可能是由于肠道过敏引起的,需要进行更深入的检查和治疗。医生建议我给宝宝补充维生素A和锌,调整饮食,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并继续使用蒙脱石散和活菌药物。同时,医生也提醒我要注意宝宝的营养摄入,尤其是蛋黄和维生素AD的补充。医生还建议我带宝宝去做轮状病毒的检查,以排除病毒性肠炎的可能性。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开始了新的治疗方案。虽然宝宝的腹泻还没有完全停止,但他的精神状态有所改善,食欲也开始恢复。我感到非常感激和安心,知道我在正确的道路上。在线问诊为我提供了一个便捷和高效的解决方案,让我在家中就能得到专业的医疗建议和指导。它不仅节省了我的时间和精力,也让我更好地照顾我的宝宝。现在,我可以专注于宝宝的康复,期待他早日恢复健康。

    小儿腹泻的治疗和调理指南 常见症状 小儿腹泻是指小儿在一天内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水分增多,可能伴有呕吐、发热等症状。常见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尤其是夏秋季节。易感人群包括喂养不当、免疫力低下、接触病原体等情况的婴幼儿。 推荐科室 儿科 调理要点 1. 给予足够的液体和电解质,防止脱水; 2. 使用益生菌和蒙脱石散等药物,帮助恢复肠道功能; 3. 补充维生素A和锌,增强免疫力和肠道健康; 4. 调整饮食,增加蛋白质和营养素的摄入; 5. 定期复查肝功能和血常规,监测病情变化。

  • 作为一位新手妈妈,看到宝宝的健康出现问题,心中充满了焦虑和无助。21天大的宝宝,母乳喂养,今天大便出现了颗粒状绿粑粑,伴有水状排泄物。早上还是黄色,但下午没有拉大便,晚上的时候就开始出现这种情况。我立即上网搜索相关信息,希望能找到解决办法。幸运的是,我找到了京东互联网医院,通过线上问诊,医生给出了专业的建议和治疗方案。医生认为宝宝可能是消化不好的原因,导致出现这种症状,建议先服用益生菌锌调理3到5天,如果不见好转再加其他药物。同时,医生也提醒我平时要注意给孩子肚子保暖,不要着凉,不要吃生冷刺激性食物。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不仅解决了宝宝的健康问题,也学到了很多关于婴儿护理的知识。

    小儿泄泻脾肾阳虚泻就医指南 小儿泄泻脾肾阳虚泻的常见症状 小儿泄泻脾肾阳虚泻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疾病,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质地稀薄,可能伴有水状排泄物和绿色颗粒状物质。易感人群为新生儿和婴幼儿,特别是母乳喂养的宝宝。 推荐科室 儿科 调理要点 1. 给宝宝服用益生菌锌调理,帮助改善消化功能。 2. 保持宝宝的肚子温暖,避免着凉。 3. 避免给宝宝吃生冷刺激性食物,尤其是母乳喂养的宝宝,母亲也需要注意饮食。 4. 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 5. 在医生的指导下,可能需要使用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 我是一位年轻的母亲,我的宝贝女儿刚满一周八个月大。三天前,她开始出现拉肚子的症状,起初是粘稠不成型的便便,后来变成了喷射状的水样便,带有腥臭味。更令我心惊的是,在便便中发现了一个小白虫子!我当即带她去看医生,医生给她开了肠虫清的驱虫药。然而,第二天她依然拉肚子,第三天甚至开始呕吐,腹泻的便便呈现出蛋花汤样式。我非常担心,于是决定在网上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我联系到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儿科医生。医生详细询问了我的女儿的症状,并建议我们首先给她服用止泻药物和益生菌。同时,医生也提醒我注意给孩子多喝水,并可以服用口服补液盐来补充电解质。由于我们所在的邢台市正处于疫情期间,出行不便,医生还提供了一些家庭自我护理的建议,例如可以给孩子加点糖和盐来代替补液盐,注意肚子保暖等等。最后,医生开具了丁桂儿脐贴的处方,并告知我可以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直接预约药品。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的女儿的症状逐渐缓解。虽然这次经历让我非常焦虑和无助,但我也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院的便捷和实用性。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专业的医疗服务,还解决了我们在疫情期间看病难的问题。我衷心感谢那位医生和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团队,他们的帮助让我和我的女儿度过了这段困难的时期。

    小儿病毒性肠炎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病毒性肠炎的常见症状包括腹泻、呕吐、发热等。尤其是对于小儿来说,腹泻可能会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需要及时就医。 推荐科室 儿科 调理要点 1. 给孩子服用止泻药物和益生菌; 2. 注意给孩子多喝水,并可以服用口服补液盐来补充电解质; 3. 在家中可以给孩子加点糖和盐来代替补液盐; 4. 注意肚子保暖,避免受凉; 5. 使用丁桂儿脐贴等辅助治疗方法。

  • 我是小明的妈妈,最近我们家的小明8个月20天大,突然开始拉肚子和发烧。起初我以为只是普通的感冒,给他吃了些退烧药和止泻药,但情况并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拉肚子一天7次,都是水样便,体温也一直在38.5度左右徘徊。我们赶紧带他去医院做了验血和验大便,结果显示是细菌感染。医生开了7种药,包括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头孢克洛干混悬剂、西咪替丁片、复合维生素B片、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和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我当时就懵了,7种药?是不是太多了?

    在朋友的推荐下,我使用了京东互联网医院的线上问诊服务。通过视频连线,我向医生详细描述了小明的症状和用药情况。医生很耐心地听完后,告诉我其实只需要吃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和头孢克肟就可以了。其他药物可以不用吃。同时,医生还建议我们在腹泻期间给小明喝口服补液盐,以防脱水,并且在拉肚子期间换成腹泻奶粉喂养。对于小明的发热问题,医生建议我们使用退烧药,并且在一小时内再次测量体温,观察是否有下降。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不仅了解了小明的病情和正确的用药方法,还学到了很多关于宝宝腹泻和发烧的知识。京东互联网医院的服务真的很方便和实用,尤其是在疫情期间,避免了我们去医院的风险。现在小明的病情已经有所好转,我们一家人都非常感激医生和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帮助。

    小儿细菌性肠炎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小儿细菌性肠炎的常见症状包括腹泻、发热、呕吐等。易感人群主要是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尤其是在夏秋季节更为常见。 推荐科室 儿科 调理要点 1. 使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和头孢克肟等药物进行治疗; 2. 在腹泻期间给宝宝喝口服补液盐,以防脱水; 3. 在拉肚子期间换成腹泻奶粉喂养; 4. 使用退烧药控制体温,并且在一小时内再次测量体温,观察是否有下降; 5. 注意宝宝的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 我是一个新手妈妈,我的宝宝只有1个月11天大。最近,我发现宝宝的大便像米糊一样,不成形,很担心这是肠胃不适的表现。于是我在网上找到了京东互联网医院,决定在线咨询一位专业的医生。

    在与医生的对话中,我得知合生元益生菌冲剂是可以给宝宝吃的,甚至可以长期服用。医生还告诉我,宝宝小,胃肠功能还没发育成熟,需要通过益生菌来调节。同时,医生也提醒我,维生素AD和益生菌的服用时间不同,维生素AD饭后马上就可以吃,而益生菌则需要在奶后半小时服用。

    除了宝宝的问题,我自己也有一些健康问题。产后我有便血的情况,医生认为可能是痔疮,并建议我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如果情况持续,需要去医院检查一下。医生还提醒我,生完宝宝之后容易便秘,月子期间没有水果蔬菜的饮食习惯可能是导致便血的原因之一。

    总的来说,通过在线问诊,我不仅解决了宝宝的健康问题,也得到了关于自己健康的有用建议。这种便捷的医疗服务真的很棒!

    小儿泄泻的治疗与调理 常见症状 小儿泄泻是指小儿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至呈水样便。常见于小儿消化系统未发育完全,或者由于喂养不当、感染等原因引起的肠胃功能紊乱。 推荐科室 儿科 调理要点 1. 给宝宝喂养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过多的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2. 适当增加宝宝的水分摄入,防止脱水; 3. 给宝宝服用益生菌,帮助恢复肠道菌群平衡; 4. 注意宝宝的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5. 如果情况严重,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和指导。

  • 我是一位焦虑的母亲,我的一岁四个月大的女儿突然开始肚子痛并拉肚子。作为一个新手妈妈,我感到非常无助和担忧。幸运的是,我在京东互联网医院找到了一个专业的医生,通过在线问诊,我们一起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与医生的对话中,我详细描述了我女儿的症状,包括她拉肚子的频率、颜色和气味。医生耐心地听取了我的描述,并询问了更多的细节。通过这些信息,医生初步判断我的女儿可能是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并且可能存在脾肾阳虚的情况。

    医生建议我避免给女儿吃油腻和凉的食物,并且要注意腹部保暖。同时,医生还推荐了一些中药方剂来帮助改善女儿的症状。这些方剂主要是针对小儿泄泻脾肾阳虚泻的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开始给女儿服用益生菌,并且注意了她的饮食和腹部保暖。经过几天的治疗,女儿的症状明显改善,肚子不再痛,拉肚子的次数也减少了。同时,医生还提醒我如果女儿的症状加重或者出现其他异常情况,需要及时就诊。

    这次在线问诊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互联网医院的便利性和专业性。通过与医生的交流,我不仅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学到了很多关于小儿腹泻的知识。感谢京东互联网医院和那位专业的医生,让我在女儿生病时不再感到孤立和无助。

    小儿腹泻的治疗和调理指南 常见症状 小儿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薄、水分增多等症状。易感人群主要是婴幼儿,尤其是在夏秋季节更为常见。 推荐科室 儿科 调理要点 1. 给孩子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避免脱水; 2. 饮食上要清淡易消化,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3. 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凉; 4. 可以使用一些中药方剂来帮助改善症状; 5. 如果症状加重或出现其他异常情况,需要及时就诊。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