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血红蛋白容积解读

血红蛋白容积解读
发表人:袁晓英

一、血红蛋白浓度正常范围是多少

血红蛋白是高等生物体内负责运载氧的一种蛋白质(缩写为 Hb 或 HGB )。是使血液呈红色的蛋白。血红蛋白由四条链组成,两条α链和两条β链,每一条链有一个包含一个铁原子的环状血红素。氧气结合在铁原子上,被血液运输。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而血红蛋白浓度,又名血红蛋白含量(简写 Hb ),指每升全血中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的含量,单位为 g/L。血红蛋白为血液携带氧气的运载工具,故此值可用于衡量贫血的程度。

正常参考值

  • 成年男性为 120~160g/L;
  • 成年女性为 110~150g/L;
  • 新生儿则是 170~200g/L;
  • 青少年(儿童)是 110~160g/L。

二、为什么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会增多

1.相对性增多

由于某些原因使血浆中水分丢失,血液浓缩,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相对增多。如连续剧烈呕吐、大面积烧伤、严重腹泻、大量出汗等;另见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2.绝对性增多

由各种原因引起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绝对值增多,多与机体循环及组织缺氧、血中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升高、骨髓加速释放红细胞有关。

(1 )生理性增多

见于高原居民、胎儿和新生儿、剧烈劳动、恐惧、冷水浴等。

(2 )病理性增多

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多所致,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病和血管畸形,如法洛四联症、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动-静脉瘘以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

在另一些情况下,病人并无组织缺氧,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增多并非机体需要,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亦无代偿意义,见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如肾癌、肝细胞癌、肾胚胎瘤以及肾盂积水、多囊肾等。

三、为什么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会减少

一般成年男性血红蛋白 90g/L;

中度

血红蛋白 90~60g/L;

重度

血红蛋白 60~30g/L;

极度

血红蛋白<30g/L。

1.生理性减少

3 个月的婴儿至 15 岁以前的儿童,因生长发育迅速而致造血原料相对不足,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可较正常人低 10%~20%。妊娠中、后期由于孕妇血容量增加使血液稀释,老年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对性红细胞增多症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乙肝表面抗原正常值是多少?乙肝表面抗体是预防感染乙肝的保护性抗体,而乙肝表面抗原就是与其相对应的,不具有传染性,但是有一点,它经常都是伴随着病毒的存在而出现的,是感染乙肝病毒的一个标志,那么究竟乙肝表面抗原为多少值才算正常,才不是感染了乙肝呢


    乙肝表面抗原正常值是多少?乙肝表面抗体是预防感染乙肝的保护性抗体,而乙肝表面抗原就是与其相对应的,不具有传染性,但是有一点,它经常都是伴随着病毒的存在而出现的,是感染乙肝病毒的一个标志,那么究竟乙肝表面抗原为多少值才算正常,才不是感染了乙肝呢?本文如下就详细介绍下:

     


    如果身边有乙肝患者,很多人就担心惧怕自己也被传染上,而去医院做检查。他们因为不了解乙肝也不知道乙肝表面抗原正常值是多少,拿到报告单也不知道怎么看,下面就叙述下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表面抗原的正常值。


    什么是乙肝表面抗原


    乙肝表面抗原,即HBsAg,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其自身不具有传染性,不过它的出现往往伴随着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它是是否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它可存在于患者的血液、唾液、乳汁、汗液、泪水、鼻咽分泌物、精液及阴道分泌物中。在患上乙肝病毒后的2-6个月左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前2~8周时,可在血清中检测到阳性。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大部分可在病程早期转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该指标可持续阳性。


    乙肝表面抗原正常值是多少


    专家告诉我们,0-1.0COI为正常值,乙肝表面抗原是是否感染上乙肝病毒的象征,感染乙肝病毒30-180天内可以检测出阴性。不过专家还说乙肝病毒阴性也并不能说已经感染上了病毒的标记。只有病毒的数量多少才可以作为判定是否感染的标记。如果测试结果显示病毒数量过多,那么就要建议及早进行治疗了。

     


    乙肝表面抗原正常值:小于0.18ng/ml时,说明患者体内没有乙肝病毒,而当乙肝表面抗原正常值大于0.18ng/ml时,为阳性,说明感染了乙肝病毒,这就需要及时治疗了。


    以上就是本文关于乙肝表面抗原正常值是多少的详细介绍,关于乙肝表面抗原正常值是多少就介绍到这里。专家建议大家最好是每年都要检查一下自己的身体,这样就可以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可以保证自己的健康防止疾病的恶化。

  • 作者 | 王素娜
    文章首发于 | 感染科王素娜微博

     

    经常有人体检发现胆红素升高,会觉得困惑,别的检查都正常,为什么胆红素会升高呢?需要治疗吗?

     

    答案是:无需治疗。

     

    这是怎么了?

     

    这其实是一种叫做Gilbert综合征的情况。

     

    为什么叫Gilbert综合征呢?按照综合征起名的一般规律,这一定是一个叫做Gilbert的人首先报道的。

     

    Gilbert综合征是UGT1A1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基因突变造成肝脏内胆红素尿苷葡萄糖醛酸转移酶(胆红素-UGT)活性下降,大约只有正常值的30%,不能正常的处理胆红素,从而引起胆红素升高。

     

     

    这种情况在人群中很常见,总的患病率约4-16%,男性多于女性。

     

    Gilbert综合征临床上表现为间断的轻度的总胆红素升高,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总胆红素常低于3mg/dl(51.3μmol/L)。在胆红素生成增加的情况下,总胆红素也可能更高,但通常低于6mg/dL(102.6)。

     

    黄疸发作的诱因包括:禁食,发热,溶血,重体力劳动,应激,月经等。比如,每日总热量摄入低于400Kcal(体重正常的成年女性一天推荐的进食量是1800Kcal)会导致总胆红素在48小时内升高2-3倍。

     

    如何确诊?

     

    那么,怎么诊断Gilbert综合征呢?它主要是排除性诊断,需要排除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等情况。临床诊断主要依据是:

     

    一,反复检查发现以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的高胆红素血症;

     

    二,血常规,血涂片和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

     

     

    三,谷丙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正常。

     

    现在还可以进行基因检测,查UGT1A1基因也可明确诊断。但一般没有必要,因为Gilbert综合征通常并不会引起严重后果,不需要治疗,也不会影响寿命。

     

    有什么坏处?

     

    胆红素-UGT也参与一些药物的葡萄糖醛酸化,所以Gilbert综合征的患者应用某些药物时毒性反应增加,比如抗肿瘤药伊立替康。

     

    另一些药物可能会诱发Gilbert综合征的黄疸。比如治疗艾滋病的药阿扎那韦,阿扎那韦可以抑制胆红素-UGT活性,引起高胆红素血症。

     

    什么?生病还有好处? 

     

    也有好消息,胆红素水平轻度升高可能是有益的,因为胆红素有抗氧化的作用。Gilbert综合征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子宫内膜癌和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率较低。

     

    所以呢,体检发现仅仅总胆红素轻度升高,别的检查没有问题,就不要担心了。那是因为空腹体检,饥饿诱发了高胆红素血症呀!美美的吃一顿就好了!​​​​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作者 | 杨明博
    文章首发于 | 肝博士杨明博大夫微博

     

    甲胎蛋白是肝癌的一个肿瘤标志物,目前比较广泛的应用于肝癌的筛查,诊断以及判断疗效等。

     

    那么甲胎蛋白升高就是肝癌吗?


    当然不一定是。

     

    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一种单链糖蛋白,由胎儿肝细胞合成,是胎儿血清中正常存在的一种特殊蛋白。胎儿出生约两周后甲胎蛋白从血液中消失,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尚不到20 ng/ml。在成人中,甲胎蛋白升高可见于原发性肝癌、活动性肝病、生殖系统肿瘤、孕妇、胰腺癌和肺癌等。

     

    肝癌患者由于病变的肝细胞再生活跃,会出现甲胎蛋白的升高。但是要注意的是:大约70%的肝癌患者甲胎蛋白会升高,有的肝癌可能甲胎蛋白不高(30%),不是所有的肝癌都会出现甲胎蛋白的升高。

     

     

    目前中国抗癌协会推荐依据甲胎蛋白升高诊断肝癌的标准为:

     

    甲胎蛋白大于500微克/升持续4周;


    甲胎蛋白由低浓度逐渐升高且不降;

     

    甲胎蛋白在200微克/升以上的中等水平持续8周;

     

    如甲胎蛋白呈低浓度阳性持续达2个月或更久,谷丙转氨酶正常,应特别警惕亚临床肝癌的存在。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以下情况,甲胎蛋白升高但不是肝癌:

     

    1)孕妇和新生儿:妊娠3-4个月的时候孕妇甲胎蛋白会升高,与胎儿肝脏发育有关,新生儿生长发育比较活跃,也会出现甲胎蛋白的升高。

     

    2)某些良性肝病:急慢性肝炎、重症肝炎恢复期、肝硬化、先天性胆管闭塞等;

     

    当肝脏存在明显的炎症活动和肝细胞损伤修复的时候,也会出现甲胎蛋白的升高,说明肝细胞再生活跃,预后较好。

     

    一般会随着病情的好转,甲胎蛋白的水平会下降。如果肝功能正常,甲胎蛋白仍持续增高就要注意肝癌的发生。

     

     

    3)生殖细胞肿瘤:睾丸癌、卵巢癌、恶性畸胎瘤等;

     

    4)消化系统肿瘤:比如胃癌、胰腺癌、结肠癌等。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甲胎蛋白值3100,一般不太可能出现,如果是,而且单位ug/L,那么基本上可以考虑肝癌了!像在临床上,怀孕的女性超过800就已经算非常异常,吓人了。

     

    因为大家看下图可以发现,正常甲胎蛋白参考值是<20ug/L,而只要超过400,就已经算是异常阳性指标了。(但一定要注意看甲胎蛋白值后面的单位是不是ug/L,学过数学的人都知道,这单位不同,结果差异很大的

     

    临床上,甲胎蛋白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检查指标,很多人以为它只是一个简单的肿瘤标志物,用于监测某一恶性肿瘤,但事实上,甲胎蛋白属于胎瘤蛋白,具有很好的产前诊断的临床意义,还可以用于女性孕中期的产前诊断神经管和腹壁缺陷的诊断,早期监测其他围产期并发症以及作为唐氏综合征的指征之一,

     

     

    正常情况下,妊娠第六周在胎儿的未分化肝细胞,卵黄囊和胃肠道就开始合成甲胎蛋白(AFP)了,到了第十三周达到最高值后降低,出生后不久恢复到我们成人的正常水平。

     

    我们正常人的血清中的甲胎蛋白含量是很低的,只有在体内发生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炎和肝硬化以及某种生殖细胞肿瘤等时才会出现甲胎蛋白的升高。

     

    而如果是孕妇血清中发现甲胎蛋白升高,第一步是立马做重复检测,因为有三分之二的假阳性升高,是可以通过复查及超声检查发现的,如果检查发现还高,有必要时必须检测羊水中的甲胎蛋白含量,如果出现高于正常值的三倍,其单胎发生神经管缺陷可能性是24:1。因此,孕妇在16-20周时必须要记得检测血清中的AFP。

     

     

    像如果是妊娠中出现非特异性的血清AFP升高,往往容易导致女性流产或者新生儿常常表现为低体重儿。

     

    所以,甲胎蛋白不是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性诊断标志物,不是所有的甲胎蛋白高就是肝癌,有部分肝炎患者,可能甲胎蛋白数值过千。这个时候就需要进行血清铁蛋白、肝功、乙肝五项,以及超声波检查、CT检查或者核磁共振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因此,切不可轻信谣言,认为甲胎蛋白高,就一定是肝癌,有很多疾病都可以导致甲胎蛋白升高。

  • 低密度脂蛋白是由我们肝脏合成的,或者是由极低密度脂蛋白转化而来的。然后它与我们的胆固醇结合,就成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而我们平时说的查血脂,就有这一项!

     
    同时,目前研究认为与我们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最为关系密切的就是这个“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它的升高是我们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简单来讲,那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越高,那么说明我们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就越大,而动脉粥样硬化风险越大,那么血管就越容易发生“堵塞”,因为血管壁呈“粥样的”血管肯定是要比光滑的血管要变得更加“塞牙”的,我想这点大家还是非常容易理解的,但是我们说“低密度脂蛋白”高了,是不是就一定代表“血管”已经堵了?能不能通过查血脂,就能看出我们血管堵塞情况?今天我就跟大家一起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什么是血脂?何为血脂异常?


    血脂实际上是我们血浆当中中性脂肪和类脂的总称,而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个样子,平时抽血查的血脂4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就是我们实际上在体内所有的血脂,血脂还是包括有磷脂、糖脂、类固醇等等。

     
    而我们说低密度脂蛋白也不是一个最后直接影响血脂水平的物质,为啥?

     

    因为我们血脂本身是不溶于水的,它要被运输被利用,必须要与我们的载脂蛋白,而这个低密度脂蛋白实际上就是由这种载脂蛋白和胆固醇、甘油三酯等组成的球形大分子复合物,是我们血浆脂蛋白的一种,其他的还有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中间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而这些不同的脂蛋白由于其组成、理化特征、来源等不同,在我们体内承担着完全不同的生理功能。

     
    而正好,这个低密度脂蛋白(LDL),就是负责转运我们人体肝脏内胆固醇到外周组织,介导胆固醇的摄取和利用的,因此只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那么就会导致更多的胆固醇从我们的肝脏往外周血液、组织当中,也就更容易引起我们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因为低密度脂蛋白(LDL)分为LDL₂和LDL₃两种,而其中LDL₃因为小而且致密,所以更容易进入到我们的血管壁,也就有更强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而最后,大家其实也可以发现,实际上我们抽血查的血脂4项,查的都不是低密度脂蛋白(LDL)啥的,而是结合了我们的胆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而这才是实际上真正作用到我们血管壁的物质!

     
    那么我们说正常情况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正常值是要<3.4mmol/L,当然在2.6mmol/L以下更为理想,但是也不是说只要超过3.4,就说我们的血脂异常,就需要吃降脂药物的!

     

    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改版)》关于异常分层标准,我们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3.4—4.09mmol/L定义为边缘升高,只有≥4.1mmol,我们才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而且如果你是第一次检查血脂异常,我们医生通常不会立马给您开具降血脂药物,而是会要求你2-4周内复查,如果仍为异常,才确立诊断为血脂异常,开始考虑降血脂药物降脂!

     

    了解了血脂以后,我们再来说说这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关系?“低密度蛋白”高了,是不是血管已经堵了?


    关于人为什么会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有很多的学说,但目前也没有统一哪一个更为准确。但是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以通过受损的内皮进入到我们的管壁内膜,加重我们血管内皮损伤,而内皮细胞在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作用下会转变为泡沫细胞,形成我们最早的粥样硬化病变脂质条纹。

     
    而这种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累及我们血液循环内的弹力型大中型动脉,其中以冠状动脉和脑动脉最多,尸体各动脉,肾动脉和肠系膜,动脉,四肢,下肢多于上肢,而我们的肺循环动脉很少见到有这种动脉粥样硬化的受累。给大家听到的动脉粥样硬化,经常指的是我们的冠状动脉,还有就是我们的脑动脉,也就是大家会经常听到的两个疾病,一个是冠心病,一个是脑梗。

     

    正常我们的血管壁由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结构组成,当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的时候,会相继出现脂质点和条纹、粥样和纤维粥样斑块以及复合病变三种类型的变化。

     
    就是说动脉粥样硬化并不是一上来就是出现斑块的,而是从点到条然后到斑块的,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其细分可以分为6型。

     

    Ⅰ型,脂质点,大家可以看到动脉内膜出现小黄点;

     

    Ⅱ型,脂质条纹,这时候看到的就是一条脂质条纹在我们的血管壁上;

     
    Ⅲ型,斑块前期,这时候会在我们动脉内膜和中膜平滑肌层之间看到有脂核;

     
    Ⅳ型,粥样斑块,这时候脂质已经聚集比较多了,血管壁内膜结构也已经被破坏,动脉壁可以看到变形;

     

    Ⅴ型,纤维动脉粥样硬化,这才是我们平时说的动脉粥样硬化最为特征性的病变,可以看到有白色的斑块,像我们的动脉腔内突出,引起动脉腔的狭窄。

     
    Ⅵ型,复合病变,这时候的病变已经非常严重了,随时都有可能出现纤维斑块的出血,坏死,溃疡破溃后让物质进入我们的血液当中,形成血栓,堵塞我们的血管。

     

     

    大家可以发现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会引起我们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升高,而且也确实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发展,但它并不是一下子就会引起我们动脉的堵塞,开始更多的的造成狭窄,然后才是慢慢发展到一定病变的时候引起血管堵塞!

     
    因此,我们在抽血检查发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时候,一定就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了,避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当然我们说动脉粥样硬化,除了要关注我们的血脂以外,我们还要注意我们的血压会不会有高血压、看我们的血糖会不会有糖尿病、还要关注自己体重,看会不会肥胖等等,因为这些都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堵塞的主要危险因素,因素越多,疾病发展越快!

  • 作者 | 杨明博
    文章首发于 | 肝博士杨明博大夫微博

     

     

    1、血常规

     

    一般来说肝硬化患者可能会出现白细胞和血小板降低。

     

    2、肝功能

     

    乙型肝炎患者通常是ALT高于AST,但肝硬化患者可以相反。还有如果直接胆红素(DB)、总胆汁酸(TBA)或γ-谷氨酰转肽酶(GGT)长期明显升高的患者也可能提示肝硬化。

     

    3、应用临床参数和血清纤维化标记物

     

    不同组合的多种预测模型,可判断有无肝硬化。

     

    4、凝血酶原时间(PT)

     

    如果没有其他原因而且肝功能没有明显异常的情况下出现PT的明显延长>15秒,也要警惕肝硬化。

     

    5、血清白蛋白和球蛋白

     

    肝硬化的患者可以出现白蛋白的下降。

     

    6、甲胎蛋白(AFP)

     

    作为肝癌的筛查指标之一,如果长期反复的轻度升高,在排查肝癌的同时也要注意排除肝硬化。

     

     

    7、血清肝纤维化标记物

     

    在肝硬化发生发展时,HA(透明质酸酶)、LN(层粘连蛋白)、PCIII (III型前胶原)、IV-C(IV型胶原)可能升高。

     

    8、腹部肝脏彩超

     

    简便、直观,可判断肝脏、脾脏大小和形态、肝内重要血管情况及肝内有无占位性病变,如果出现肝脏边缘不规则、肝内光点增粗分布不均匀,肝内结节、门静脉>13mm、脾大、脾静脉内径>8mm等描述时,要警惕肝硬化。

     

    但是要注意非常重要的一点,彩超没有提示异常的时候并不意味着没有肝硬化。

     

    9、肝脏CT

     

    早期可提示肝脏肿大,晚期肝脏缩小、边缘不规则,肝门扩大和纵裂增宽,左右肝叶比例失调,肝脏密度降低。

     

    增强后可见肝内门脉、肝静脉增宽、侧枝血管形成、脾肿大等。肝脏CT亦有助于早期发现肝癌。

     

    10、肝脏核磁共振(MRI或MR)

     

    无放射性辐射,组织分辨率高,可以多方位、多序列成像,对肝脏的组织结构变化如出血坏死、脂肪变性及肝内结节的显示和分辨率优于CT和超声。

     

    动态增强多期扫描及特殊增强剂显像对鉴别良性、恶性肿瘤优于CT。

     

    11、瞬时弹性成像技术(TE)

     

    能够比较准确地识别出轻度肝纤维化和进展性肝纤维化或早期肝硬化。

     

     

    测定值≥17.5KPa可以诊断肝硬化,而≤7.4KPa的基本可以排除肝硬化,在≥7.4KPa和≤17.5KPa之间的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考虑是否进一步肝穿刺活组织检查以明确。

     

    12、肝穿刺活组织检查为肝硬化诊断的金标准

     

    可以对乙肝患者的肝脏病变程度、排外其他肝脏疾病、判断预后和监测治疗应答进行评价。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医生,我最近老感觉头晕,睡不醒,是不是脑供血不足?

     

    医生,这脑供血不足是不是会导致头疼?

     

    医生,如果怀疑自己是脑供血不足做什么检查可以查出来吗?

     

    医生,脑供血不足,该怎么办?

     

    ……

     

    这些关于脑供血不足的问题,一直是大家在平时生活中非常常见而且比较关心、担心的话题。尤其是中老年人,凡是感觉有点不适,就会听到他们怀疑自己是不是脑供血不足,难道脑供血不足真的有这么普遍吗?今天我就把脑供血的问题,一次性跟大家说清楚。

     

     
    我们老说供血不足,那么到底什么是脑供血不足?


    实际上,脑供血不足在国外是很少提的,只有在我们国内才经常提,而且这个词严格意义来讲,不能算做是一个非常专业的医学名词,它就像是一个“垃圾桶”,像我们很多时候查不出的头晕、头疼、健忘、反应迟钝等等时候,就会把它归到“脑供血不足”的“诊断桶”里面去,但实际上有时候我们真正去查它的供血情况,实际上并没有所谓的“不足”!所以,脑供血不足的概念其实是很模糊的,一般指的就是我们脑部某一区域的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脑功能障碍!

     

    具体它跟什么有关?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还是主要跟我们平时说的脑动脉血管硬化有很大的关系,而原因无非就这么几种比较主要的:

     

    一就是我们一些脑动脉血管像我们家里自来水管变窄了,或者压住,打结了,引起血流量减少,导致某一区域供血不足;

     
    二就是水压下降了,就是我们的血流压力降低了,减少了脑组织供血;

     

    三是脑动脉里面流的血液变稠,变黏了,杂质多了,大家想想家里水管里面的水多了很多垃圾,杂质,会不会影响水流水供?一样意思!

     

    四就是脑动脉血管被其他地方流过来的血栓堵住了,造成脑局部供血不足,最常见的就是心脏冠状动脉微血栓流过来。

     
    了解脑供血不足的原因,那么我们说得了脑供血不足到底会有什么症状?像平时遇到的头晕、头痛到底与我们的脑供血不足有多大关系?


    得了脑供血不足会出现什么样的症状,最主要还是跟我们脑供血不足具体的部位有直接的关系,因为我们人的大脑不同区域所对应的躯体、功能定位都是不一样的!

     
    但总的归纳,脑供血不足,一般会引起以下三个方面的症状:

     

    一是运动上的。主要就是会表现为嘴歪、流口水、吐字不清、吞咽困难、一侧肢体没有力气、走路走不稳等等

     

    二是神经性的。这主要是我们脑部感受器受到影响,表现为面、舌、嘴唇等部位麻木、突然视物模糊或者一次性发黑,看不见、眩晕、听力下降,甚至耳鸣等;

     
    三是精神类的。就是文中最开始提到的老是睡不醒、昏昏沉沉的,头晕,或者有一些就是睡不着,失眠等等。而像我们平时遇到的头晕,确实有可能是脑供血不足引起的,但是这不能划为等号,就是头晕≠脑供血不足,而脑供血不足也不一定就会头晕,头疼,假如是脑供血不足引起的头晕,像老年人,90%主要跟我们的锥—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关。所以,大家可以做这个方面排查,但是大家一定要记住头晕是非常复杂的,它就是一个症状,不是病,引起头晕的原因特别多,脑供血不足只是冰山一角!

     
    那么怀疑自己脑供血不足,应该做哪些检查?


    首先,可以做一个颈部变声,多普勒,因为我们整个脑部供血就来源于两套动脉系统;

     

    一个是颈内动脉系;

     

    另一个是锥—基底动脉系。

     
    而超声可以帮助我们检查大家颈动脉,看是否有颈动脉狭窄、斑块,从而了解整个血供正常,看它是否充盈,是否有缺损;

     
    再者,我们还可以做超声造影,这其实就跟我们冠脉造影查冠心病是一样的意思,通过像我们的脑血管打造影剂,显影来观察脑动脉血管管腔情况;

     

     
    最后,我们说,还有脑血管CTA、核磁共振MRA检查等等,都可以用于我们脑供血不足的检查。

     

    得了脑供血不足怎么办?像我们平时说的吃银杏叶片真的有用吗?


    关于脑供血不足的治疗,无非就这几个方向要把握:

     

    一是找到病因,同时去除那些像高血压、抽烟、饮酒等可能引起脑供血不足的危险因素;

     

    二是采用抗血小板药物,比如大家最常用的阿司匹林,从而阻止血液凝聚;

     

    三是使用抗凝剂药物,保持血流通畅;

     

    以上任何药物使用,都必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擅自购买使用,因为合不合适用,只有医生经过专业判断才知道;

     

    四是假如发现颈动脉严重狭窄导致的,像一般超过70%,就得考虑手术治疗了;

     

    而我们平时说的银杏叶片可以用于改善脑供血不足,这没错,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它也只是我们中医上,一个活血化瘀、通络的药,只是对于轻度的、稳定的脑供血不足有一定改善症状作用。因为我们现在对于脑供血不足的研究发现,还是主要跟我们的脑血管痉挛,血流供血的改变,微血栓堵塞有关。

     

    而中医讲不通则痛,银杏叶,主要就是能给它通一通!所以,银杏叶对供血不足有一定改善作用,但并不能治愈,完全改善脑供血不足!

  • 病毒性肺炎是一种常见疾病,无论男女老少都有可能患病。病毒性肺炎的种类有很多,而且这种疾病大多发生在春季和冬季,那么对于各类的病毒性肺炎应该如何区分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如何区分吧?

     

    1、流感病毒性肺炎


    多发生于年龄在6个月至2岁之间体弱的婴幼儿,冬末春初为主要流行季节。患儿突然起病,以持续7-10天的高热为其主要特征,应用抗生素无效。对本病的治疗应以清热解毒的中药为主。


    2、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


    多发生于冬季和初春,以2-3个月的婴儿多见,6个月以内的婴儿病情最严重。往往在感冒后2-3天,患儿出现持续性干咳和阵发性呼吸困难。患儿的表现类似支气管哮喘,喘憋发作时呼吸快而浅表,每分钟在60-80次之间,可有呼气性喘鸣音,所以有人把这种肺炎称为喘憋性肺炎。

     

    患儿脉搏每分钟可达150-200次,体温多数下迷也可达38-39度之间。面色苍白和口唇、指端青紫是病情严重的征象。鼻翼扇动和三凹体征表示病儿明显缺氧。对本病主要应采取对症治疗,护理也极为重要。

     


    3、腺病毒性肺炎


    八成发生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多见于冬春两季。其潜伏期为4-10天,一般是突然发热,起病后3-4天呈持续性高热,60%的病儿最高体温超过40度,伴频繁或阵发性咳嗽,但无明显的流涕和打喷嚏。起病3-5天后出现呼吸困难,面色青紫,且逐步加重。重症患儿出现鼻翼扇动、口唇和指甲青紫、喘憋及三凹体征。

     

    有的病孩出现精神萎靡、嗜睡、半昏迷或阵发性烦躁不安,面色发灰、心跳增快也是病情严重的表现。早期的特征是眼结膜充血,身上出现红色丘疹、斑丘疹或猩红热样疹子,扁桃体还可出现石灰样小白点。本病是较严重的婴幼儿肺炎,应积极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


    4、副流感病毒性肺炎


    副流感病毒是婴幼儿病毒性肺炎的重要病原体,共有四型,多于深秋、冬季和早春流行,有的似无明显的季节性。副流感病毒性肺炎的表现不如合胞病毒性肺炎那样严重,也比流感病毒性肺炎轻。患儿高热持续时间较短,咳嗽也不太厉害。一般可用中医中药对症治疗,预后较好。

     

     

    以上就是各类病毒性肺炎的区分,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而且希望大家不慎患病后,要及时去医院检查,知道自己究竟是哪种肺炎后,及时对症下药,不要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最后,愿大家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  刷牙只能去掉牙齿表面的是细菌,每天仍然会有30%左右的软垢藏在牙齿的隐蔽角落里没法清理,久而久之,这些软垢会和唾液里的矿物质结合形成牙结石,牙结石会伤害牙齿,威胁牙齿健康,因而洗牙结石就成为必须。那么,洗牙去除牙结石痛吗?洗牙去牙石痛怎么办?下面就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洗牙去除牙结石痛吗?洗牙是否疼痛和患者牙齿健康情况有关系,如果患者牙齿比较健康,洗牙过程几乎是没有痛感的,整个洗牙过程特别舒适,有些患者还会进入梦乡。洗牙过程中顶多有几颗牙齿比较敏感,也就是长有牙结石的牙齿处,这些地方在洗牙的时候,可能会有蚊虫叮咬一样的痛感。如果患者牙齿不健康,有牙周炎或者牙结石比较多,此时洗牙去除牙结石的过程中就会比较痛。牙结石较多的患者,牙齿牙龈部位就容易发生炎症,如果洗牙的时候触碰到了发炎的牙龈,就会有疼痛感。牙周炎患者容易出现牙根暴露,牙根暴露越多,洗牙的时候疼痛感就越明显。

    洗牙去牙石痛吗?洗牙去牙石如果疼痛感明显,可以在洗牙前对牙齿做局麻处理。一般牙周炎或者牙结石比较多的患者可以做局麻。牙齿健康的患者就没必要做麻醉处理。洗牙后一些人会出现牙龈出血的情况,这是因为牙菌斑牙结石刺激牙龈发生了炎症。炎症越严重的患者,洗牙后牙龈出血的情况就越明显。完全健康的牙齿做洗牙结石的时候是不存在出血的。洗牙后有些人会出现牙缝变宽,这并不是洗牙造成的,而是本身牙周病导致的。

    以上是关于洗牙的介绍,相信大家应该有了大概的了解。洗牙可以预防各类口腔疾病,维持牙齿健康状态,正常人一般建议半年洗一次牙,如果是牙周有炎症或者经常抽烟的患者,则需要每隔3个月洗牙一次。

  • 作者:健康知识局 

    本文首发于:健康知识局

     

    最近,局长浏览过这样一条新闻:“患有新冠肺炎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死亡风险更高。同时,新冠病毒实际可能促使健康人群快速变成糖尿病人群。”

     

    事实上,就算没有新冠病毒,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糖尿病前期患者。

     

    什么是糖尿病?

     

    提到糖尿病,大部分部分年轻人可能都会这么想:这是中老年人才得的病,离自己远得很呢。

     

    就是因为这种想法作祟,许多年轻人根本不懂什么是糖尿病,不少人想当然的以为:得糖尿病是因为糖吃太多了。

     

    呵,天真。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

     

    简单来讲就是,糖尿病患者调节血糖的能力出了问题,血糖不能稳定在正常水平之上。

     

    健康人有调节血糖的能力,偶尔吃糖太多,血糖水平确实会短暂地「飙升」,但过一段时间就会恢复正常。

     

    但糖尿病患者就不一样了,自从得了糖尿病,就要时刻担心它会引起失明、足部残疾、肾衰竭等100多种并发症。

     

    看到这里,有人开始疑惑:局长说的我都懂,可这和年轻人有什么关系?

     

    关系大了!

     

    不是吧阿sir,年轻人也会患上糖尿病?

     

    在绝大多数人的想象里,“这届年轻人身体不好”的话题,还只是脱发、失眠与保温杯泡枸杞的养生话题相关。

     

    可前阵子著名电竞选手Uzi23岁患糖尿病的消息,让不少年轻人都开始审视自己:年纪轻轻,真的会得糖尿病这种“老年病”吗?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在2019年发布的全新糖尿病地图,中国有1.164亿糖尿病患者,每10个中国成年人里,就有1个人有糖尿病;每2个中国成年人,就有1个糖尿病前期患者。

     

    这其中65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人数为3550万,占比约五分之一;三分之二的糖尿病患者处于工作年龄;18-29岁的患病率增加到4.5%,30-39岁的患病率增加到6.6%。

     

    那么年轻人是怎样勾搭上糖尿病前期的呢?让局长给大家梳理一下。

     

    我们平时吃下去的食物,经过肠胃的加工,会变成葡萄糖,葡萄糖进入血管,变成血糖。人体内的60万亿细胞全靠血糖来养活,而胰岛素呢,专门负责为细胞配送血糖。

     

    平常的日子里,胰岛素完成配送任务之后,会将多余的血糖送到肝脏暂存,肝脏没地方的时候,血糖就会被肝细胞胖揍一顿,变成脂肪踢出门。

     

    对于胰岛素来说,这样的日子虽然繁忙,但也算安稳。可有些人,偏偏要打破这片宁静,作息不规律、饮食不讲究, 一边损坏着身体的器官,一边胡吃海喝,在身体承受力的边缘疯狂试探。

     

    吃得太多导致血糖过多,细胞吃不下了,肝脏存不下,勤劳的胰岛素被逼急了,开始疯狂扩大队伍。

     

    然而,任胰岛素一个劲儿的分泌,血糖依然毫不留情蹭蹭蹭往上涨,充斥在血液里,胰岛素崩溃了。

     

    上述现象,专业上叫“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前期会出现的症状,当血糖升高后降不下来,就会演变成2型糖尿病。

     

    除开遗传因素,造成悲剧的罪魁祸首只有一个,那就是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

     

    如何预防糖尿病?

     

    好好的一个人,年纪轻轻就和糖尿病沾上边,真的悲哀,更悲哀的是,现在的医学水平还没有治愈糖尿病的手段,一旦得病,终身治疗。

     

    每一个年轻人,尤其是有家族糖尿病史的人,都要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早早与糖尿病划清界限。

     

    1. 饮食上

     

    注重营养均衡,控制食量,切忌暴饮暴食;口味淡一点,少吃油盐,可以适当加点醋;少吃精细米面,多吃粗粮杂粮,适当用全谷杂粮、薯类蔬菜替代白米白面作为主食。

     

    2. 生活习惯上

     

    不抽烟,不喝酒,不久坐,多活动,保持好睡眠。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