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吃他汀类药物,可以同时吃阿司匹林吗?

吃他汀类药物,可以同时吃阿司匹林吗?
发表人:方健

他汀类药物和阿司匹林都是心血管科的王牌药物,二者的地位可以说是绝代双骄,经常联手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功效,他们可以说是一对好搭档。那么,二者哪些情况下需要联合使用呢?首先,我们分别简单介绍这两类药物:

 

 

1.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上市至今已有四十余年,至今仍然是降血脂的首选药物,而此类药物的稳定血管斑块功效在临床应用中更为广泛,他汀通过抑制肝脏胆固醇合成酶,从而有效降低体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能有效预防冠心病、脑梗塞等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或复发。

 

他汀类药物使用中需要注意,可能会有以下副作用:导致转氨酶升高和肝脏损伤、可能诱发肌肉疾病、诱发血糖升高,因此使用前需要常规评估肝肾功能,尤其基础的肝酶(谷丙转氨酶 ALT)和肌酶(肌酸激酶 CK)水平,服药后 1 个月复查,没有问题的话后期3-6个月复查监测。特别提醒,有些人说他汀类药物伤肝伤肾不能服用,这其实是谣言,会误导本该使用他汀的人,可以说,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他汀是安全有效的。

 


2.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经典老药,作为环氧化酶抑制剂它能通过减少血栓素产生抑制血小板聚集,对动脉血栓有很好的抑制功效。阿司匹林可以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疑似患者的发病风险,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中风的二级预防、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其继发脑卒中的风险、降低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发病风险、预防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发病风险。

 

虽然有阿司匹林走下神坛的说法,但随后多位著名心血管领域专家都辟谣,强调对于明确有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病及其有发病高危因素者,使用阿司匹林仍然是首选。阿司匹林使用过程中需注意出血风险,如有皮肤瘀斑、牙龈出血、黑便等表现,需要注意阿司匹林副作用可能。

 

 

3. 他汀+阿司匹林什么情况下联合使用呢?

 

他汀降血脂的同时稳定斑块,防止斑块发生破裂;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稀释血液从而预防血栓形成,两者协同作用,防止发生血栓性的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脑梗死和血管性死亡。具体疾病有:

 

1)对于既往已发生动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包括冠心病,如心肌梗死、心绞痛和冠状动脉狭窄 > 50%;脑血管病,如短暂脑缺血发作、缺血性脑卒中和颈动脉狭窄 > 50%;外周动脉疾病,如间歇跛行;和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如腹主动脉动脉瘤和胸主动脉瘤。

 

2)目前没有上述疾病,但是通过危险因素预测,10年发生上述疾病风险评估超过10%的高危者也需要联合使用他汀和阿司匹林。需要评估的危险因素包括:收缩压≥160 mmHg或舒张压≥ 100 mmHg;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5.2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 mmol/L;吸烟;体重指数(BMI)≥ 28 kg/m^2等。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冠心病疾病介绍:
猝死型冠心病,是指由于心脏的原因导致患者1小时内自然死亡,起病急,进展快,发病前没有任何症状,发病后由于心肌突发缺血,会导致患者胸部疼痛,常放射到左肩,并伴有呼吸困难,眩晕等表现。发病的根本原因是心肌突发缺血造成心脏骤停,发病人群多为老年人,但近几年有年轻化趋势,发病时若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救助,会导致患者死亡。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阿司匹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是一种比较常用的药物,特别是中老年人,很多都服用过阿司匹林或者阿莫西林,当然,两者是有区别的,但是大家喜欢把它们合在一起说,所以我也顺带这样说一下,阿司匹林的治疗范围很广泛,能应用于心血管疾病,还可以抗血小板聚集,那阿司匹林是否可以吃吃停停,可以当保健药物服用呢?


     

    阿司匹林能强身健体?


    别傻了,这基本上不可能的,特别是70岁以上的老人家,要谨慎服用,如果没有患有心脑血管疾病,也没有三高,就不要乱服用这种药物。


    阿司匹林有两种类型,有一种名为:肠溶片,有一种名为:普通片,肠溶片一般建议空腹服用,不建议掰开服用或者用牙咬,这样会增加对肠胃的刺激。阿司匹林普通片一般医生会建议在吃饭之后服用,可以减少不良反应,具体用量要咨询医生。
     

    有些老年人会纠结,服用阿司匹林需要戒口吗?


    我们在服用药物的时候,特别是中药,医生都会有医嘱,说什么东西在服药期间不要吃,不然会受到影响,那如果服用阿司匹林,又有没有什么东西需要戒口呢?这一个问题,老人家是非常关心的,因为担心有部分食物会影响到阿司匹林的效果。

     

     

    实际上,确实有东西需要戒口,在服用阿司匹林的时候,不建议喝酒,服用阿司匹林如果喝酒,很容易会导致胃出血的风险增大。所以,爱喝酒的朋友们,如果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建议就不要喝酒咯。

     

    阿司匹林能吃吃停停吗?


    这个问题,问得好,因为有些药物,如果症状好转,或者消失,身体内部会有一种自动修复的功能,当疾病好得差不多的时候,身体就可以启动自动修复系统进行修复,阿司匹林这种药物,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呢?


    事实证明,阿司匹林药物如果暂停服用,需要遵循医生的吩咐,如果医生没有让停药,自己停药了,这样的做法是不妥当的,容易增加心脑血管的风险,所以,我们并不建议私自停服药物,以免自身发生一些不可思议的变化。

     

    总而言之,不管什么疾病,不管是否需要服用阿司匹林药物,或者服用其他中药,西药,我们在停用之前,最好复诊一下,以免自身会发生意外的情况,私自停药不可取,我们千万不要自己把药停了,然后发生了更加不妥的症状才寻找医生的帮助。


    1. 因为我们自己不是专业人士,虽然身体的感觉是自己能够感觉到的,但是我们并不建议以感觉为准,因为很多时候,感觉并不靠谱,还是要相信医生。

  • 恩替卡韦是指南推荐治疗乙肝的一线药物,属于鸟嘌呤核苷类似物,它能够通过磷酸化成为具有活性的三磷酸盐,与HBV多聚酶的天然底物三磷酸脱氧鸟嘌呤核苷竞争,从而发挥抗乙肝病毒的作用。它的适应症包括:病毒复制活跃,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持续升高或肝脏组织学显示有活动性病变的慢性成人乙型肝炎的治疗。那么恩替卡韦可以长期用于乙肝病人吗?

     

     

    乙肝病人可以长期服用恩替卡韦,理由有以下几点:

     

    1.根据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核苷(酸)类药物建议总疗程至少 4 年,在达到 HBVDNA 低于检测下限、ALT 复常、HBeAg 血清学转换后,再巩固治疗至少 3 年(每隔 6 个月复查一次)仍保持不变者,可考虑停药,但延长疗程可减少复发,因此恩替卡韦可以并应当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的长期治疗。

     

    2.恩替卡韦疗效肯定,具有起效较快、抗病毒作用较强、可以在短期内把慢乙肝病毒载量降至很低的水平,能最大限度的的减少慢乙肝病毒对肝脏的损伤,病毒变异率也相对更低。

     

    3.恩替卡韦安全性好,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转氨酶高、胃肠道反应等,一般能耐受,不会产生严重不良反应。

     

    4.依从性好。由于其半衰期长达15个小时,因此每天只需一次给药,相对方便。

     

    5.不易发生耐药性。传统治疗慢乙肝的药物如拉米夫定,就因其易发生耐药性,长期治疗效果不佳,而逐渐退出慢乙肝的治疗领域。因此恩替卡韦应运而生,由于其能作用于病毒多聚酶(逆转录酶)的多个环节,作用靶点较多,即使慢乙肝病毒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异,恩替卡韦任能有效控制慢乙肝病毒,但并不是绝对不会耐药,所以长期服用恩替卡韦的患者,应当规律用药减少耐药性的发生率,同时定期复查避免产生了耐药情况不知而导致病情恶化。这就是为什么恩替卡韦不容易发生耐药性,并能长期使用的主要原因。

     

     

    长期使用恩替卡韦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本药物因在餐前或餐后至少2小时后服用。

     

    2、不能随便停药,应当遵医嘱规律用药 。

     

    3、肾功能不全患者或者使用其他有肾毒性的药物,应当遵医嘱调整剂量使用。

     

    4、儿童患者只有当潜在获益超过对儿童的风险时,才能应用恩替卡韦。

     

    5、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研究数据不充分,故不推荐使用本药物。

     

    6、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应当注意药物使用剂量,并监测肾功能。

     

    7、发生乳酸性酸中毒或明显肝脏毒性时,应当暂停服用本药物。

  • 他汀类药物现在的应用特别广泛,特别是那些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他们中的很多人都需要长期服用这类药物。可能细心的朋友会发现有不少的他汀类药物带有钙字,那为何要加这种钙呢?今天我来分享一下相关的知识。

     

     

    阿托伐他汀钙为什么要加钙?

     

    阿托伐他汀钙、瑞舒阿伐他汀钙都属于一类,主要是降血脂,以降低胆固醇为主,同时还有稳定粥样斑块的作用,一些冠心病病人术后或者放了支架以后、脑梗死病人、颈动脉狭窄等,都推荐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

     

    我们单纯从从药物名称来看,阿托伐他汀钙片或者胶囊,好像都加了钙,但它能给人体补钙嘛? 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这种钙的含量很低很低,同时和我们平常见到的钙片是一不一样的,市面上的钙片含钙量高,是从嘴里吃下去,经过胃肠道吸收用于身体需要;阿托伐他汀钙的钙是一种离子形式,主要就是稳定阿托伐他汀(一种化学物质),学过化学的都知道,有的有机或者无机盐类不稳定,和金属离子在一起才回稳定,阿托伐他汀就是这个原理,和钙离子结合后才稳定下来在人体发挥作用。

     

    阿托伐他汀钙既然不补钙,含钙量低,名字里为什么还要带个钙误导消费者呢?

     

    首先,阿托伐他汀钙这个药物是处方药,也就是说必须医生开了处方,病人才能拿到药物,病人本身不能随便买到,也就不会想到它是钙片。有些城市可能对于处方药的管理没有那么严格,大街小巷的药店都能买得到。

     

    其次,就是西药的命名,是有严格规定的,每一个西药的上市或者进入市场之前,必须经过层层审批,名称包含最终产品的名称、辅料、剂型。例如,琥珀酸硫酸亚铁,一种常见的补贴制剂,因为还有二价的铁离子,同时有硫酸根离子,命名里一样也少不了;阿托伐他汀全称:阿托伐他汀钙片,阿托伐他汀是一种化学物质,钙是作为辅料存在,片是指药物制作成了片剂。

     

    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阿托伐他汀钙要加钙,不是为了补钙,是国家西药命名要求。

     

     

    阿托伐他汀钙为什么晚上吃?

     

    阿托伐他汀钙作为慢性病的常用药物,吃的人都知道,医生反复交代要晚上睡觉前吃,不能早上吃,有些人不听话,早上吃也没什么问题。其实这个跟我们人体的自然规律有关系,阿托伐他汀钙具有降胆固醇的作用,我们人体主要是在夜间合成胆固醇,白天合成的少,所以放在晚上吃就可以抓住时机,使药物发挥最大的作用。

     

    同时因为阿托伐他汀钙是通过肝脏的,在肝脏代谢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损害,要定期检查肝功能。如果早上吃的话,降低胆固醇的作用不能完全发挥,同时肝脏的负担也没有减轻,有点不值得,要听医生的话,晚上吃才能帮助身体哦。

     

    总结一下:他汀类药物之所以加钙是为了保证药物的稳定性,另外阿托伐他汀钙不是钙片,吃多了也没有补钙的功效,反而对肝脏不好,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

  • 总是听到有人说鸡内金堪比冬虫夏草,其实,二者真的没有可比性,差别很远。

     

    冬虫夏草重在止咳化痰益精气,兼用于治疗阳痿遗精盗汗、滋补强身抗疲劳,腰膝酸痛等肾虚证的治疗。鸡内金又名化石胆,是雉科动物家鸡的砂囊内壁,所以消食化积,化石通淋,止遗尿遗精的作用较强。对比二者的功效,各有优势,只有止遗精的功效相似。

     

    冬虫夏草的功效被无限夸大!这些年,针对冬虫夏草的保健品被无限开发,功效被夸大,价格虚高。特别是抗肿瘤,到现在为止,也没有什么研究或者临床案例可以证明,冬虫夏草可以预防或者治疗肿瘤的。

     

     

    不能随便拿自己的身体做试验!

     

    任何中药,都是根据偏性治病,所以如果用药不对症,不但起不到养生保健的作用,而且很有可能会适得其反,越吃越重。比如大家都知道冬虫夏草可以治咳嗽,但是肺炎咳嗽等咳嗽最重最急的时候,都不能用的。

     

    冬虫夏草仅针对腰膝酸痛等肾虚证的治疗,而对其他情况的腰膝酸痛无任何作用。所以,即使再好的东西,也不能拿过来就吃,要对症,而且要懂得区分症状,才能有保健效果!

     

    在消积化食方面,鸡内金确实是良药!

     

    治疗饮食过量,特别是吃多了,难受不舒服,取鸡内金9克,加炒大麦12克,水煎服。效果很明显。现代营养学也揭秘了鸡内金,确实含有胃蛋白酶、淀粉酶等物质,可以帮助消化。

     

    治疗泌尿系统的结石,选用鸡内金最合适,小火烘干研细末,每次10克,清晨空腹服用,配合跑步,以助结石的排出。

     

    遗尿:烘干研末,温开水分次送服即可。

     

    遗精:炒焦研末,分次服用,配合热黄酒半盅效果更佳。

     

     

    与鸡内金有关的补益药膳

     

    生怀山药30克,鸡内金15克,两味药打粉,早晚冲服,对于胃口不好,身体消瘦的人,效果很好,这种类型的人在中医上较脾虚纳呆。儿童也可以使用,但是用量要减少2/3,即生怀山药10克,鸡内金5克就好。

     

    鸡内金菠菜根粥,有很好的健脾养胃,补血补虚的功效,很适合贫血又有食欲不振的患者服用。若换成菠菜也不错,同时还能润肠通便,缓解便秘。

     

    鸡内金羊肉汤:温胃散寒,特别是适合有脾胃虚寒,腹中冷痛的人食用,不药不药博士自己就是属于这类人群,所以也经常会做着吃,效果挺好的。

     

    【不药博士】简介:博士,副主任药师,高级营养师,拥有11年的用药指导、营养咨询和健康管理经验。不药不药,倡导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药!

  • 提起中医养生的方法,很多人会说“喝枸杞茶”“喝当归黄芪茶”“吃阿胶”之类的,总之就是,各类中药吃起来。什么?难道说中医养生就是买买买?NO!中医养生可不是“中药养生”!

     

     

    什么是中医养生呢?

     

    中医养生是一种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方法,达到未病先防、消除不适、已病促愈、病后复原的保健目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益寿活动。

     

     

    其深度思想可以概括为“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身心合一”三点。《黄帝内经》中强调,养生要顺应自然界的季节气候变化,与天地阴阳保持协调平衡,使人体内外环境和谐统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黄帝内经》养生保健、防治疾病的指导思想,体现了“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

     

     

    中医养生有哪些观念呢?

     

    中医认为,天地是个大宇宙,人身是个小宇宙,天人是相通的,人无时无刻不受天地的影响。所以中医养生强调天人一体,养生的方法随着四时的气候变化、寒热温凉,做适当调整。

     

    阴阳平衡的人就是最健康的人,养生的目标就是求得身心阴阳的平衡。阴是构成身体的物质基础;阳则为能量。阴阳是相对的,凡是向上的、往外的、活动的、发热的,都属于阳;凡是向下的、往里的、发冷的,都属于阴。

     

     

    身体之所以会生病是因为阴阳失去平衡,造成阳过盛或阴过盛,阴虚或阳虚,只要设法使太过的一方减少,太少的一方增加,使阴阳再次恢复原来的平衡,疾病自然就会消失于无形了。所以,中医养生高度强调阴阳平衡的健康观。

     

    中医养生注重的是身心两方面,不但注意有形身体的保养,更注意心境的调养。身体会影响心理,心理也会影响身体,二者是一体的两面,缺一不可。

     

    养生不只是老年人的事

     

    千万别认为养生只是老年人的事,而且养生也不仅仅是为了长寿。养生在于调和阴阳、流通气血、保持身体健康;同时提高心理的调适能力。好皮肤也是养出来的,对任何年纪的人来说,养生都是有必要的。

     

    但是,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体质、不同地域的人,养生方法不可“一刀切”。

     

     

    好的身体不是“吃”出来的,而是“顺”出来的。因时因地因人采取合适自己的生活方式,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

  • 记得多年前,在大雪纷飞的寒冬腊月,雪花飘飘,漫天洁白,少年的我一骨碌从床上爬将起来,冬日的寒冷一点也挡不住啊,起床洗漱后,围在火炉旁烤东西吃。在农村,冬天在火炉旁烤的东西最多的大约是红薯、土豆等,但还有另外一样东西,也是我特别喜欢吃的,那就是——柿子。

     

     

    在老家,我们通常会把柿子摘下来后,放在楼上一个干燥的角落,需要吃的时候,就拿一个下来,放在火炉边上烤着,烤的柿子裂口、白水直流的时候,想必一个美味可口、风味独特的烤柿子就可以吃了。又加上是在冬日这么吃,别有一番滋味!

     

    对于柿子来说,也许有人觉得它的味道有点涩涩的,但是只要制作好了,那种甘甜也一样一览无遗。比如北宋词人张仲殊就很喜欢吃柿子,还留下了美妙的诗词,如︰“味过华林芳蒂,色兼阳井沈朱,轻匀绛蜡裹团酥,不比人间甘露。”

     

     

    其实柿子不仅仅是一个美味的果子,其实也是一个食药两用的佳品。中医认为,柿子味甘、涩,性寒,归肺经;具有养肺胃、清燥火的功效。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道,“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气平,性涩而能收,故有健脾涩肠,治嗽止血之功”。

     

    但是很多人并不太知道,柿子的蒂儿的作用也是出人意料的。对于柿蒂这个东西,大部分都是把它扔掉了的,因为这个东西的确不好吃啊!但是它在中医人的眼里,就是一件宝贝了。中医认为,柿蒂味苦、涩,性平;归胃经;具有降气止呃的作用,尤其适用于呃逆症,一般用量为4.5~9g。

     

     

    柿蒂除了治疗呃逆不止之外,还对百日咳和血淋有一定的疗效。在治疗百日咳时,用柿蒂12克,妩媚20枚,白糖9克,煎水服。在用于治疗血淋的时候,将柿蒂适量,烧灰存性,研为细末,空心时,用米饮调服,每次6克。

  • 蛤蚧是壁虎科蛤蚧的干燥体,又称大壁虎,它的外形令人细看恐极,但它却是一种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它主要产于广西。蛤蚧的名字来源很有趣,唐代的《新修本草》中记载蛤蚧,有一段这样的描述 “旦暮则鸣,自呼蛤蚧是也”,“旦”指早晨,“暮”指傍晚,大意是说这种动物快接近傍晚时,会自己叫自己的名字。实际上就是说蛤蚧这个动物发出的叫声有“蛤(gě)”这个声音,因此是根据这个动物的叫声而命名的。

     

     

    蛤蚧的药理功效

     

    《本草纲目》中记载,蛤蚧具有“补肺气,益精血,定喘嗽,疗肺痈,消渴,助阳道”之功效。在中药分类中蛤蚧属于肺肾双补,主要是补肾阳,补肺气,止咳平喘。蛤蚧作为补阳药,可壮阳和治疗不孕不育等。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也把其作为一个补阳滋补类的补品服用。

     

    在中医理论中,我们人体的呼吸功能其实是由肺和肾共同调节的,蛤蚧虽能够补肺气,但是一般单独的肺气虚不用蛤蚧,而主要针对由于肾阳虚同时又有肺气虚出现的肾不能纳气造成的久咳虚喘,因肺肾同属水上之源,蛤蚧能使肺、肾皆得所养,从而治疗久咳。如 “人参蛤蚧散”中,人参补肺、蛤蚧补肾,对于肺肾两虚的久咳虚喘就有很好的疗效。那么若为风寒外邪所致咳嗽者(如感冒),或有实热病症者则不宜用。中药用药非常的精准,有最佳的适应症,不应人云亦云盲目服用,因此不可自行随意用药,而应当是在中医师指导下辩证选药。

     

     

    蛤蚧服用方法

     

    中药不仅讲究配伍,也讲究炮制方法,通过配伍和炮制来达到增效减毒的精准疗效。蛤蚧我们一般认为最好是作为丸剂或者散剂来服用,因其质地硬,煎汤效果不好,一般不用来煎水服用。并且蛤蚧属动物药,有腥味,口感不好。食疗可以用来炖肉,也是一味比较好的滋补药。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由于一些错误的养生观念造成这些滋补类药物的资源匮乏,导致供不应求,进而市场上出现了很多伪劣品,如拿壁虎、红瘰疣螈、红点蛤蚧(背部有明显的小圆形红色斑点)等来冒充蛤蚧,还需通过正规渠道购买。

     

    参考文献:

    [1] 刘训红,王春根,陈彬.蛤蚧及其伪品的粘度鉴别[J].中药材,1992,15(8):20

    [2] 任仁安.中药鉴定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35.

    [3]邓明鲁.中国动物药资源[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33.

  • 腹泻是指每天大便次数增加,或大便的性质、形状改变,以及粪便变稀薄或含有的黏液、脓血等物质,还可能含有不消化的食物及其他病理性的内容物。人的一生中可能会出现多次腹泻。春天气候多变容易引起腹泻,夏天因为常吃生冷食物而容易出现腹泻,6个月至3岁的小儿容易患上秋冬腹泻…… 那么,出现腹泻,该不该用药?又如何用药呢?

     

     

    一、腹泻应该选择抗病毒还是抗菌药物呢?

     

    腹泻又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种,其中感染性腹泻需要进行抗菌治疗或者抗病毒治疗,具体情况需要由专业医生来判断。非感染性腹泻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的抗菌或者抗病毒治疗,可自行痊愈。春夏季腹泻大多数因受凉而引起,为非细菌性腹泻。统计显示,在我国的腹泻疾病患者中,至少有70%的患者并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治疗。

     

    二,如何选择腹泻用药的顺序原则

     

    虽然治疗腹泻的药物种类繁多,但常用的药品其实主要分为三类:抗菌药(如左氧氟沙星、罗红霉素等)、微生态制剂(如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和吸附剂(如蒙脱石散等)。如果医生给你开了治疗腹泻的药物,该如何吃“好”呢?

     

    1. 抗菌药与微生态制剂联合   

     

    首先服用抗菌药物,间隔2小时后再服用微生态制剂。抗菌药物主要用于杀灭和抑制致病菌的生长和繁殖,应先服。微生态制剂含有大量的有益菌,从一定程度上能抑制致病菌的生长,应在抗菌药之后服用。

     

    2. 吸附剂与微生态制剂联合应用   

     

    首先服用吸附剂,间隔2小时后再服用微生态制剂。吸附剂具有极强的吸附功能,如与其他药物一起服用,会吸附其他药物而降低疗效。

     

    3. 抗菌药、微生态制剂、吸附剂三者联合应用 

     

    首先服用抗菌药,再服用吸附剂,最后服用微生态制剂,三种药物服用间隔均为2小时。抗菌药物应首先服用,以达到杀灭细菌的作用,微生态制剂最后服用,帮助机体恢复菌群平衡。

     

     

    温馨提示

     

    1.由于腹泻会导致人体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所以在合理使用上述药物之外,还应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轻度脱水者口服补液盐就可以,而严重脱水者需要进行静脉输液治疗。

     

    2.上述三类药物并不是治疗腹泻的万能法宝,最好不要自行用药。最稳妥的方法是化验大便,由医生确诊后开具相关药物。

  • 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聚集的代表性药物,正是因为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所以在阿司匹林的副作用中,出血风险,尤其重要消化道出血风险,始终是比较令医生患者头疼的问题之一!

     


    那么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需要如何避免消化道出血呢?
     

    一、注意服药时间

     

    阿司匹林肠溶片是阿司匹林的主要剂型,也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剂型,包括拜耳在内的诸多厂家,生产的也都是肠溶片,而肠溶片的服药时间是有讲究的,说明书上明确的指出,肠溶片需要空腹服用!之所以空腹服用,是因为其肠溶剂型,如果在餐后服用,会大大增加药物在胃内的排空时间,从而使得药物在胃内被吸收,影响了其肠溶的初衷,也会增加肠道刺激,增加出血风险!所以,服药时间大有讲究,也大有学问!

     

    二、注意胃部情况

     

    阿司匹林肠溶片,有资料显示,使用者中15%的患者会有各种胃肠道副反应,而在这些副反应中,我们都是可以尽早发现其蛛丝马迹的。比如常见的反酸、烧心、食欲减退、腹胀、打嗝、呃逆等等,都有可能是胃肠损害的早期表现,如果能早期发现相关副反应,并给予对症处理,那么也可以将消化道出血的副反应降低到最小!
     

    三、必要时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联合什么药物呢?主要是联合PPI,胃粘膜保护剂!如果早期发现胃病相关损害或者并发症,而且阿司匹林不能停用的情况下,就需要考虑联合消化道用药以预防胃肠道并发症了!而联合用药在指南中也是有明确指证的,所以,在必要时,咨询专科医师,进行有效的药物干预,或许是减少消化道出血的重要一环!
     

    四、监测出血相关指标

     

    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定期复查的项目中,血常规多数都会复查,但很少会有人查到凝血、粪常规,而凝血和粪常规,也是早期发现出血高风险的重要指标!如果凝血功能异常,或者血小板减少,以及发现粪便潜血阳性,都是高出血风险,需要加以警惕,尽快干预!

     


    但即便如此,仍然每年都有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的情况,所以,防不胜防,或许才是最真实的写照!但注意以上几点,减少消化道出血并发症,或者是非常有用的!

     

  • 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口服、注射、吸入、栓剂吸收、外用透皮吸收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反应。任何一种药物,包括保健品在内都可能引起药疹。可以引起药疹的药物很多,最常见的有抗生素类药、磺胺类药、镇静药和解热镇痛药、异种血清制剂及疫苗等。

     

     

    一、药疹的症状

     

    1.固定红斑型:这是最常见的一型。好发于手足背及皮肤黏膜交界处,如口唇、外生殖器、肛门等处。

     

    皮疹特点是圆形或椭圆形的水肿性紫红斑,直径一般1~2cm或更大,境界清楚,多数是单发,少数也可多发,紫红斑中央可出现水疱或大疱,持续7~10天,消退后留有暗褐色或棕褐色色素沉着斑,可持续数月或更长时间。

     

    自觉症状仅有轻度痒感及灼痛感。如再次用致敏药物,又会在原处发生同样皮疹,随着复发次数增加,皮损数目亦可增多,面积可扩大。反复发作后,遗留的色素沉着斑不易消退。

     

    2.荨麻疹性药疹:较常见。症状与急性荨麻疹相似,但风团颜色较鲜红,皮疹持续时间较长。严重的可伴有发热、关节痛、淋巴结肿大、血管性水肿和蛋白尿等。

     

    3. 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型:皮肤上出现弥漫性鲜红色斑或半米粒大的红色斑丘疹,皮疹主要分布于躯干,可泛发全身,类似麻疹或猩红热。

     

    4.多形红斑型:特点是豌豆大至蚕豆大圆形或椭圆形水肿性红斑或丘疹,中央常有水疱,对称发生于四肢伸侧、躯干,境界清楚,有痛痒感。重症病人的口、眼、外阴黏膜会发生水疱糜烂,剧烈疼痛。

     

    5.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这是药疹中最严重的一型。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明显,皮肤出现弥漫性紫红或暗红斑片,并很快出现松弛性水疱、大疱及表皮大片松解脱落,疱壁易被撕破和脱落,露出糜烂面,渗液较多。同时有高热、疲乏、咽痛、呕吐、腹泻等症状,容易继发感染,发生肝肾功能障碍,电解质紊乱或内脏出血。此病死亡率高,应当送患者及时就医。

     

     

    二、药疹与其他皮肤病的鉴别

     

    1.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型药疹与麻疹或猩红热

     

    区别是麻疹或猩红热没有近期用药史,并且出现皮疹前有上呼吸道症状(感冒,流涕,咳嗽,头痛等);而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型药疹没有上呼吸道症状,且有近期用药史。如果在发病前20天内使用了以前未用过的药物,或以前用过但此时服用时药物已过期,或此次服用的和以前的非同一药厂生产,就可诊断为药疹。

     

    2.多形红斑型药疹与多形红斑:区别在于后者无近期用药史。


    三、药疹的治疗

     

    局部治疗可使用炉甘石洗剂、氧化锌软膏、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外用抗菌药制剂等。口服药物可选择抗组胺药、口服激素、雷公藤多甙片。

  • 室性早搏,这一常见的心律失常问题,对患者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它不仅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心绞痛和心力衰竭,还可能增加死亡风险,甚至诱发恶性心律失常。本文将深入探讨室性早搏的危害,并从疾病、治疗、预防等方面为您提供全面的了解。

    一、室性早搏的危害

    1. 心律失常:室性早搏是常见的心律失常,频繁发作可能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影响心肌细胞,引起心绞痛和心力衰竭。

    2. 死亡风险:室性早搏本身可能不会导致死亡,但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室性早搏可能导致严重心肌缺血,增加死亡风险。

    3. 恶性心律失常:频繁的室性早搏可诱发恶性心律失常,如室颤、室颤、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威胁患者生命。

    二、室性早搏的成因与诊断

    1. 成因:室性早搏的成因多样,包括心脏器质性疾病、心脏功能不全、药物影响、心理因素等。

    2. 诊断:医生通过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手段,可确诊室性早搏。

    三、室性早搏的治疗与预防

    1. 治疗:治疗室性早搏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电生理治疗、手术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制定。

    2. 预防:预防室性早搏的关键是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改善生活方式,避免诱发因素。

    四、日常保养与饮食

    1. 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

    2. 饮食:以清淡、低盐低脂饮食为主,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有助于心肌细胞的稳定。

    五、医院与科室

    如果您怀疑自己患有室性早搏,建议及时前往医院的心内科就诊,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 冠心病,又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它主要由于冠状动脉的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进而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症状。引起冠心病的常见原因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

    1、高血压

    高血压是导致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长期高血压会使血管内皮受损,促使血脂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块,进而导致冠状动脉狭窄。此外,高血压还会增加心脏负担,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加剧心肌缺血缺氧。为了控制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物,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同时,患者还需注意饮食健康,限制钠盐摄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2、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是指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水平异常升高。血脂异常会导致脂质在血管壁上沉积,形成斑块,进而导致冠状动脉狭窄。控制血脂异常,患者可以服用他汀类药物、贝特类药物、烟酸类药物等。此外,患者还需注意饮食健康,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3、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会导致血管内皮受损,促使血脂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块,进而导致冠状动脉狭窄。控制糖尿病,患者可以服用磺脲类药物、格列奈类药物、二甲双胍等。此外,患者还需注意饮食健康,限制糖分摄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除了以上常见原因外,吸烟、饮酒、肥胖、缺乏运动、精神压力等因素也会增加冠心病的发生风险。为了预防冠心病,患者需积极控制以上危险因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 冠心病心绞痛频繁发作往往预示着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较为严重,患者面临着较高的急性心肌梗死风险。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突发阻塞,导致心脏肌肉缺血缺氧而发生的严重疾病。这种情况下,心脏功能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危及生命。由于手术风险高、费用昂贵,许多患者即便接受了手术,仍可能面临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的风险。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前并没有明显的症状,甚至一些中青年人和儿童也可能受到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是胸痛和呼吸困难,疼痛通常位于胸中部,疼痛间隔逐渐缩短,疼痛频率增加。由于疼痛不典型,许多患者可能会忽视这些症状。此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还可能出现乏力、胸部不适、心悸、气促等症状。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

    针对冠心病心绞痛频繁发作的患者,医生会根据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治疗措施可能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血药物、硝酸酯类药物等。生活方式干预方面,患者需要控制体重、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规律的运动。手术治疗方面,可能包括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等。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监测自己的身体状况,一旦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同时,患者还应该了解自己的病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以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冠心病心绞痛频繁发作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严重疾病。患者需要重视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就医,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通过合理的治疗和良好的生活方式干预,患者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降低心肌梗死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 冠心病,一种危及生命的心血管疾病,其早期症状不容忽视。本文将深入探讨冠心病早期的症状,帮助大家提高警惕,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首先,冠心病早期最典型的症状便是胸痛。这种疼痛多发生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表现为心前区发作性的压榨痛、绞痛或憋闷痛。疼痛可从胸骨后开始,向心前区放射,甚至延伸至左肩、手臂,甚至小指或无名指。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后,疼痛可得到缓解。

    其次,胸痛的放射部位还可能包括腹部、下颌、颈部和牙齿。尤其在夜间或安静状态下,患者也可能出现胸痛,这被称为变异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的特点是胸痛性质变化,疼痛逐渐下降,但在情绪激动、体力活动或熟睡过程中都可能发作,疼痛频率和程度逐渐增加,持续时间变长。

    除了胸痛,冠心病早期还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1. 气短:患者可能在轻微活动后出现气短,如爬楼梯、快步走等。

    2. 背痛:疼痛可放射至背部,尤其是肩胛间区。

    3. 腹痛:疼痛可放射至腹部,易与胃肠道疾病混淆。

    4. 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5. 头晕、乏力:患者可能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

    了解冠心病早期症状,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心电图、冠脉造影等,以便早期发现并治疗冠心病。

    除了及时就医,冠心病患者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健康饮食:保持低脂、低盐、低糖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的食物。

    2. 适量运动: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3.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冠心病风险。

    4. 控制血压、血糖:高血压、高血糖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应及时控制。

    5. 保持良好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

  • 心慌的难受症状在生活中并不罕见,它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

    1. 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机能亢进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新陈代谢加快,出现心跳加速、失眠、情绪波动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出现眼睛水肿、视力下降甚至肾脏疾病。

    2.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不正常,可能是由于心脏电活动异常或心脏结构异常导致。轻度心律失常可能没有明显不适,但严重心律失常可能导致晕厥、心绞痛甚至心脏骤停。

    3. 贫血: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水平。贫血会导致氧气运输能力下降,引起心慌、气短、乏力等症状。

    4. 冠心病: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心肌缺血性疾病。心慌是冠心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常伴有胸痛、胸闷、出汗等症状。

    5. 压力过大:长期的精神压力、情绪波动也会导致心慌。此外,过度劳累、睡眠不足、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可能引起心慌。

    针对心慌的难受症状,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缓解:

    1. 改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2. 保持心情舒畅:学会调整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3. 饮食调理:保持饮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辛辣食物。

    4. 适当运动: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功能。

    5. 及时就医:如果心慌症状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查明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 头晕、头蒙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可能导致头晕、头蒙的几种常见原因,并提供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一、心脑血管问题

    心脑血管疾病是导致头晕、头蒙的常见原因之一。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肌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这些疾病可能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起头晕、头蒙等症状。

    针对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头晕、头蒙,建议进行以下检查:

    • 头颅核磁共振检查:可以明确是否存在颅内器质性病变,如脑缺血、脑出血,以及其他感染性病变或占位性病变。
    • 头颅颈部血管相关检查:可以评估血管狭窄、堵塞等情况。

    二、心肌病变或心律失常

    心脏器质性病变或心律失常也可能导致头晕、头蒙。常见的心肌病变包括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等。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等也可能导致头晕、头蒙。

    针对心肌病变或心律失常引起的头晕、头蒙,建议进行以下检查:

    • 心电图:可以评估心脏的电活动,诊断心律失常。
    • 心脏超声:可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诊断心肌病变。

    三、睡眠不足

    睡眠不足也可能导致头晕、头蒙。长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会影响大脑功能,导致头晕、头蒙等症状。

    针对睡眠不足引起的头晕、头蒙,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 改善睡眠环境:保持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 调整作息时间: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
    • 放松身心:睡前进行放松身心活动,如瑜伽、冥想等。

    四、其他原因

    除了以上原因,其他可能导致头晕、头蒙的原因还包括:

    • 颈椎病
    • 贫血
    • 低血糖
    • 药物副作用

    五、预防和治疗

    针对头晕、头蒙的预防和治疗,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 保持健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总之,头晕、头蒙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了解头晕、头蒙的常见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

  • 冠心病,也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它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内的脂质沉积、纤维组织增生,导致血管壁增厚、血管腔狭窄,进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冠心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与年龄、性别、遗传、生活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

    冠心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心前区疼痛、胸闷、气短、乏力等。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出汗、头晕等症状。冠心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

    对于冠心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降血脂药物等。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冠状动脉搭桥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等。生活方式干预主要包括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在日常生活中,预防冠心病的发生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预防冠心病的方法:

    1. 坚持合理饮食:低盐、低脂、低糖、高纤维的饮食有助于降低血脂,预防冠心病。

    2.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有助于降低血压、改善心血管功能。

    3. 戒烟限酒:吸烟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戒烟有助于降低冠心病的发生风险。同时,适量饮酒也有助于降低血脂。

    4. 保持良好心态:过度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可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冠心病的发生风险。因此,保持良好心态对于预防冠心病至关重要。

    5.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有助于预防冠心病。

  • 烹饪,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不仅能够满足我们的味蕾,更在无形中影响着我们的健康。食物的搭配、烹饪方法,都可能成为我们健康的“加减法”。

    **加法篇**

    ★西红柿+橄榄油=心血管保护伞

    西红柿中的番茄红素,在经过橄榄油烹调后,能够更好地被人体吸收,发挥其强大的抗氧化作用,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绿茶+枸杞=养生茶饮

    绿茶中的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抗炎作用,而枸杞则富含多种营养成分,二者搭配饮用,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

    ★酸奶+水果=益生菌盛宴

    酸奶中的益生菌能够帮助维持肠道菌群平衡,而水果则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二者搭配,既美味又健康。

    ★黑豆+黑米=补肾养生

    黑豆和黑米都含有丰富的花青素、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具有补肾益精、养血乌发的作用。

    **减法篇**

    ★辛辣食物-胃炎

    辛辣食物会刺激胃黏膜,导致胃炎、胃溃疡等疾病。

    ★高糖食物-肥胖、糖尿病

    高糖食物会导致能量摄入过多,引发肥胖、糖尿病等疾病。

    ★酒精-肝脏疾病

    过量饮酒会损伤肝脏,导致脂肪肝、肝硬化等疾病。

    ★腌制食物-胃癌

    腌制食物中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长期食用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

  • 冠心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原因复杂多样。长期吸烟、饮酒、缺乏体力活动、高血压、糖尿病等都是导致冠心病的高危因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冠心病的主要原因。这种病变会导致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进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控制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是延缓冠心病进展的关键。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与肥胖、年龄、生活习惯、精神紧张、环境因素、遗传、长期疲劳、神经体液调节等因素有关。继发性高血压最常见于肾脏疾病,如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肾动脉狭窄等。

    糖尿病的病因复杂,包括胰岛细胞功能异常、胰岛素抵抗、遗传因素等。胰岛细胞的血液供应不足、胰岛受到压迫等都可能导致糖尿病。

    冠心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保持情绪稳定、规律作息、适当运动、外出时携带药物、饮食清淡、选择有利于冠心病恢复的食品,如芹菜、白萝卜、红萝卜、西红柿、黄瓜、苦瓜、花生米、大蒜、香菇、海带等。

    冠心病患者在治疗方面,应长期服用抗心肌缺血药物,控制症状。同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冠心病患者在医院就诊时,通常首先由心血管内科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心血管内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结果等,综合判断患者的病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情况:突然感到一阵心慌,仿佛心脏要跳出喉咙?这种不适感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了解其背后的原因和应对方法至关重要。

    一、心慌的原因

    1. 生理因素:精神压力、熬夜、睡眠不足、情绪波动等都可能导致心慌。调整生活方式,如保持良好作息、缓解压力、保持乐观心态,有助于改善症状。

    2. 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也可能引起心慌。药物治疗、按摩颈动脉窦、压迫眼球、捏鼻用力屏气、呼气等方式可帮助恢复心律。

    3. 心力衰竭:心慌、胸闷、气短、下肢浮肿等是心力衰竭的典型表现。药物治疗、吸氧、半坐位减少回心血量、使用强心、利尿、扩张血管、减轻心脏前、后负荷的药物、呼吸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血液净化超滤等辅助治疗可缓解症状。

    4. 冠心病:胸闷、心慌、气短、胸痛等症状可见于冠心病。药物治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或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等治疗可改善症状。

    二、应对心慌的方法

    1. 保证充足睡眠,采取舒适体位,避免左侧卧位。

    2. 根据心慌程度,配合医生制定适当的运动计划。

    3. 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4.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三、医院及科室

    心慌的诊断和治疗需要专业的医疗团队。如果您出现心慌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的心内科或急诊科就诊。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