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舌苔苔质是指舌苔的质地、形态。主要观察舌苔的厚薄、润燥、腐腻、剥落、真假的变化。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舌癌就是发生于舌部的恶性肿瘤,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在舌缘中1/3部以及此区的舌腹面,是最常见的口腔部肿瘤之一。舌癌初期一般无明显症状,之后逐渐出现疼痛、口臭、言语及吞咽功能障碍。舌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和放射治疗。
一、舌癌好发于哪些人?
吸烟饮酒者:酒精与尼古丁可作为致癌物的溶剂,促使致癌物进入舌黏膜。
长期嚼槟榔者:长期嚼槟榔属于异物刺激产生慢性炎症乃至癌变。
口腔卫生习惯差者:细菌或霉菌在口腔内滋生繁殖促进舌癌的发生。
二、哪些因素可诱发舌癌?
长期嗜好烟、酒;据美国资料显示,由烟酒嗜好的发病率为不吸烟饮酒人群的15倍之高。酒本身未证明有致癌作用,但酒精与尼古丁可作为致癌物的溶剂,促使致癌物进入舌黏膜。
长期异物刺激:包括牙齿残根、锐利的牙尖、不合适的假牙,以及产生慢性炎症乃至癌变。
口腔卫生不良:为细菌或霉菌在口腔内滋生繁殖创造条件,从而有利于亚硝胺形成,促进舌癌的发生。
口腔黏膜白斑病变:是最常见的口腔癌前病变,白斑癌变约占舌癌的12.3%。
生物致癌因素:HPV病毒与某些类型舌癌发病有关。
遗传:有家族史的患者发病率明显增高。
机体内在因素:神经精神因素、机体的免疫状态可能与舌癌发生有关。
营养不良:维生素A可有效维持黏膜上皮的正常结构与机能,临床数据显示,维生素A缺乏可能引起舌黏膜上皮增厚、角化过度,与舌癌的发生有关。此外,有研究认为微量元素摄入不足,如饮食含铁、锌量低也可能与舌癌发生有关。
三、舌癌的治疗方式有哪些?
舌癌的治疗可根据TNM分期制定方案,对于I期舌癌,以手术治疗为主,可单纯原发病灶根治,密切随访颈部;II期舌癌仍以手术治疗为主,颈部行同期或分期清扫术,如发现颈部术后病理阳性,考虑行术后放疗;Ⅲ、Ⅳ期舌癌,提倡综合治疗。舌癌患者需要长期持续性进行治疗。
1.药物治疗
化疗药物:局部晚期患者可行诱导化疗,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顺铂、氟尿嘧啶、紫杉醇和多西他赛等。
靶向药物:对比传统给药途径,靶向给药系统可以选择具有肿瘤导向性的靶向配基携带抗肿瘤药物,特异性集中在肿瘤部位,选择性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保护正常细胞,能明显改进药物疗效且减轻不良反应。
2.手术治疗
楔形切除术:对于T1期患者,可行楔形切除术,在离开病变1cm的正常组织内进行切除,尽量保存正常组织,术后不致语言及其他功能障碍。早期病变的颈淋巴结转移率很低,一般报告不到10%,因此除定期随诊观察外,无须特殊处理。
半舌或全舌切除术加皮瓣重建术:对于T2~T3患者,应仔细触诊肿瘤边缘及与中线间的距离,根据病变大小选择术式。术后患者语言及其他功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不至影响患者的一般生活。
3.放射治疗:对于早期单发、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术前缩瘤的患者,均可放射治疗。
前几天,早晨起床时候,突然发现自己的舌头变黑了,整个都是黑苔,瞬间吓我一跳,我是不是要死了呢?记得,读书那会,老师说一个人要是黑苔,很可能就会不久于人世了。但问题是,我这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要死了吗?
先看看教科书上怎么说的:黑苔指舌苔色黑。多由灰苔或焦黄苔发展而来,常见于疫病严重阶段。主里证,或为热极,或为寒盛。若苔黑而燥裂,甚则生芒刺,多为热极津枯;若苔黑而滑润,多属寒盛阳衰。
解释下,如果在临床上见到黑苔,很可能是由于灰苔或黄苔发展而来的。通常来说,这是因为出现较为严重的传染病引起的。比如出现严重流感,会出现严重的黑苔。如果患者出现黑苔,大夫也会去重视。
黑苔,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遇到极端的寒症或者热症导致的。也就是说在极为寒冷的夜晚你在野外冻了一晚上,这时候会出现黑苔。也有可能是,在极端热的天气,您在太阳下晒了一天,也会出现黑苔。或者体内脏腑极寒极热,也会出现黑苔。
黑苔,另外一种情况是,吃一些食物比如水果,会出现黑苔。在临床上,我见多很多例子,就是患者舌头黑色的。猛一看,患者神清气爽,并没有问题,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会有黑苔。这时候问患者,会告诉你在跟喝了黑芝麻糊或者黑色的水果。
我的舌头,上面是黑苔,很显然和上面说的都不搭界,可问题是什么呢?这几天我状态不是很好,因为老熬夜加上心情不爽出现的。刚开始是有肝气不舒,舌苔黄腻,加上熬夜就出现了黑苔。这也提示我,该停下来休息休息了,不然身体就吃不消了。
(舌苔,中医术语。正常人的舌背上有一层薄白而润的苔状物,叫舌苔。由脱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细菌、食物碎屑及渗出的白血细胞等组成。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咀嚼和吞咽动作,以及唾液、饮食的冲洗,经常不断地清除掉舌表面的物质,仅表现为薄白的一层舌苔。当患病时,进食少或只进软食,使咀嚼和舌的动作减少,或唾液分泌减少,舌苔就变厚。正常人的舌苔,一般是薄而均匀地平铺在舌面,在舌面中部、根部稍厚。)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病,冠心病一般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还包括炎症、栓塞等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在我国有冠心病患者大概1100万左右。但能够有效、及时、规范的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却占比很小。硝酸酯类药物作为冠心病药物中的一种,是缓解冠心病心绞痛的常用药物,但为什么需要舌下含服呢?
一、心绞痛为什么需要硝酸酯类药物?
硝酸酯类药物为非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剂,硝酸酯类药物能够减少心肌需氧、改善心肌灌注、特异性的扩张冠状动脉,从而减少和改善心绞痛的发作。所以硝酸酯类药物,作为一种改善心绞痛症状的常用药,成为冠心病处方量最大的药物之一。常用的硝酸酯类药物包括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片等。
二、硝酸酯类为何常要舌下给药?
作为缓解心绞痛的药物,硝酸酯类往往在患者急性症状出现时使用,而此时药物的起效需要——快。舌下血管丰富,舌下含服硝酸酯类药物以后其可以很快的被吸收利用。而口服药物都需要经肠道吸收,并且经肝脏代谢吸收以后方能起效。这也是为什么硝酸酯类药物在缓解心绞痛时常常需要舌下给药的原因。
三、硝酸酯类药物给药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硝酸酯类药物,每天用药时应注意给予足够的无药时间,因为长时间持续的硝酸酯类给药非常容易出现耐药性,所以偏心给药、足够无药时间非常重要。当然硝酸酯类药物,因为其血管扩张作用,还有包括头痛、头晕、脸红、心慌、低血压等诸多副作用,对于此类不能耐受的患者,为给药的禁忌。
但并不是所有的硝酸酯类药物都需要舌下含氟,在患者症状缓解期主要仍然为口服应用。亲,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舌苔厚白是人们经常出现的现象,当舌苔发白时,我们会感觉舌头好像变厚了,有些涩涩的感觉,有时候还会伴随着口苦, 多数人群发现舌苔发白都不是很在意,多数人认为舌苔发白是口腔“上火”的表现,或者是胃火的表现,经常以药物来应付。但是有研究表明,舌苔发白并不像我们所想的那样简单。那么舌苔厚吃什么药呢?
舌苔厚白吃什么药
舌苔厚白一般以六君子汤或者参苓白术散为基本方,必要时合并平胃散或者四妙丸等。平时饮食需要注意避免生冷油腻,鱼腥,海鲜等。
舌苔厚白应该是属于寒湿困脾的表现,中医认为,脾喜燥而恶湿,湿邪的困阻,导致脾的运化功能受损,对水谷精微和水液的代谢都有很大的问题,从而导致胃气不降,出现胀闷,胃口不好,口中异味,甜腻等情况,舌胖有齿痕是脾虚的表现。
舌苔厚白是怎么回事
1、患有轻病
表征初起或者疾病的恢复期病人也会出现白苔,表征初起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的早期等;
2、体内有水湿停留或痰饮
白苔可出现于体内有水湿停留或痰饮的病人,临床上常见某些胸水、腹水、慢性肾炎及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患者,体内有湿浊或痰饮停积,使舌苔出现厚白或白腻苔;
3、各种慢性炎症感染
如慢性盆腔炎、慢性肾盂肾炎、结核性脑膜炎、骨关节结核等患者舌苔较正常稍厚,或为薄白腻苔。
舌苔太厚或是身体疾病信号
舌苔其实是保护我们的舌头的“保护膜”,这层舌苔太薄预示身体某些部位虚弱,太厚则是说明身体火气太旺。具体是什么症状要看舌苔的颜色来诊断。下面小编就针对一种颜色来给大家分析是哪出了问题。
黄苔,有淡黄,嫩黄,深黄,焦黄等不同。一般说,黄苔的颜色越深,则热邪越重。淡黄为微热;嫩黄热较重;深黄热更重;焦黄则为热结;黄而干为热伤津;黄而腻则为湿热。
1、苔质的厚薄
以见底和不见底为标准。透过苔质能见到舌体,称之薄苔,否则为厚苔。黄色是表明体内有热,中医上认为舌苔是胃气夹食物之气上潮于舌头所成。
2、单纯舌苔厚黄
黄说明体内有热,建议晚上食物吃清淡点,偏凉一点,不饮酒,自身能较快调理过来。因为舌苔有时和天气也有相关关系,如果没有特殊不适,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吃些化痰清热的东西,如:薏苡仁,莲子,芡实,茯苓,陈皮等等,均有一定疗效。
3、舌苔厚,黄还要看看会不会腻
中医讲的“腻”就好比是东西“油”的感觉,如果有那说明是体内有湿热,需要化湿清热。
4、舌苔厚,有口气
一般说明胃有点小问题。如果目前没有其他不舒服的感觉,可先从饮食起居调养入手。保持生活规律,情志舒畅愉快,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肥腻,油炸食物,最好不喝酒,不吸烟。
5、舌质
除了望舌苔外,建议看看自己舌质,可以和嘴唇对比,如果是偏红,就是属热,偏淡多属脾虚,偏暗就有可能是血瘀了。
《伤寒杂病论》中对舌诊的论述不多,伤寒杂病论更加看重全身的体格检查以及腹诊和脉诊,但是宋以后的医家对舌诊研究极深,特别是温病派,对舌诊的辩证极其精致。经方派诊查疾病重视形势判断,也就是通过一系列的外象和试方判断正邪交争现在处于什么样的阶段,而温病派重视定性,通过精细的舌诊判断疾病的性质,是湿重热轻,还是热重于湿,是温邪伤阴化燥,还是里热炽盛等等。
我相信,在对疾病的诊查中,形势判断和定性定位是可以汇通的,经方中的方法和温病派的方法是可以融合的。
这是一个纯中医病例,在整个中医干预过程中,没有西医的介入。患者是2018年3月6日前来咨询的,主诉是每日午后自觉发热1周+,身体困倦乏力,平素常有胸闷气短的症状,偶有轻微胸痛感,脉缓而无力,不怕冷。
一诊舌苔
这是一个白厚而润的苔,比苔白润程度深,但是又还没有达到舌苔白厚腻,湿浊瘀积的地步。舌淡而有齿痕,提示患者平素即有脾阳虚。一般这样的舌苔,主邪在半表半里之间,又主中阳不振导致的中焦寒湿。
先用经方派的理论进行形势判断,患者脾胃虚弱,中阳不振是肯定的,但是患者不怕冷,尚未到“脉微细,但欲寐”的地步,可身体又在自觉发热和不热之间交替,接近于《伤寒论》对少阳证的描述:“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思饮食,心烦喜呕,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这是一种“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的状态。患者的脾虚程度比太阳证更重,正邪相搏的战场,也比太阳证时更靠近于“里”。
再用温病派的理论进行定性,患者身热不扬,午后热甚,身重肢倦,胸闷气短,舌苔白厚而滑,尤以中焦为甚,乃是湿重热轻之象,此时如果不进行药物干预,患者常有两个不同的变化:1、舌苔由白滑转化为黄腻或在黄浊,湿重热轻,变成热重湿轻;2、向白厚黏腻或者灰滑苔,黑混苔转化,体内的寒湿越来越重。
此时可以用温病派一种非常高明的技巧,透法来进行干预,所谓透法,就是使用轻清宣透之品,使得邪气,在表的,由表而解,在里的,由里达外而解。无论邪气在表还是在里,均可用透法,关节是通透,目的是通畅气机,疏通表里,让邪气有外达之机。
所谓轻清宣透之品,其实就是含有挥发性芳香物质之物,例如,连翘,银花,薄荷,牛蒡子,荆芥穗,麝香,冰片,郁金,冰片等等药物。
除了芳香化湿药,还可以加用一些健脾利水渗湿的药物,当然,此时不要忘记经方学派中,通过振奋中阳,鼓舞胃气来祛湿之道。
遂处方:藿香12克、 香薷12克、 柴胡18 克、 桂枝9克、 炙甘草6克 、茯苓18 克、 白术12 克、 黄芩12克 、炒白扁豆12克、 白豆蔻12 克、 炒薏苡仁12克、 生姜4片。2000毫升熬到600毫升,分三次温服。
这个方子,用柴胡透表泄热,和解少阳,再用芳香化湿之品,如广藿香,如香薷,以宣发,通透之法,引邪外出;又添了健脾化湿之品白扁豆,化湿行气的白豆蔻;再用白术,茯苓,生姜健脾祛湿,鼓舞胃气,炙甘草呵护胃气,桂枝助阳化气。一派温药间,稍稍用了两味凉药,黄芩,薏苡仁,取温中有寒之意,也避免湿邪化热。
患者用方2日后,2018年3月10日复诊,诉已无午后低热,但仍有胸闷不适,偶有胸痛,脉也由缓而无力转变为浮数,稍有力,有邪气外达之象。
舌苔也改变了,转化为下图,舌苔也变为了舌红而苔薄白:
二诊舌苔
患者胸闷不适不解,恐胸中藏有痰热不去,遂加瓜蒌20克以宽胸降浊;舌尖略红,恐化湿药利水太过而伤阴,则去白豆蔻和炒白扁豆。
患者2018年3月14日复诊,午后低热感未见复发,但疲惫乏力的症状尤在,并且睡眠不佳,食欲不振,舌苔如下:
三诊舌苔
此舌苔舌淡而苔薄白,但有向白厚苔转化的趋势,由此可以看出,只要减用化湿利水的药物,白苔仍会复生,所以关键还是在于健脾,此非一朝一夕能做到的。遂在坚持芳香化湿,健脾温阳的同时,加了一些补气养血,清心安神的药物,例如益气健脾的太子参,补血活血的当归,清心安神的百合,蝉蜕,养心安神的柏子仁,制远志,柏子仁,酸枣仁等。
为什么此时才用补虚药物呢?这是因为脾虚湿阻,应该先化湿后补虚。
处方:香薷12克 、醋柴胡9克、 桂枝12克 、炙甘草6克、茯苓16克、 白术12克、 炒薏苡仁12克、 百合12克、炙远志12克、 太子参6克 、夜交藤15克、 蝉蜕6克、柏子仁12克、 酸枣仁12克、 当归12克 、生姜四片。中药三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三次,饭前温服。
患者服用后,3月19日复诊,睡眠状况较前改善,胸闷气短症状亦较前好转,效不更方,将太子参增为12克,5剂续观。后期拟叮嘱患者长期服用参苓健脾丸和归脾丸。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作者 | 胡亮
春季万物复苏,很多细菌也伴随着这场生命复苏大潮活跃起来。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种春季细菌导致的疾病——猩红热。
引起猩红热的细菌叫A组链球菌,他几乎可以引起全身各系统的问题,甚至可以导致中毒性休克。
而猩红热主要指链球菌导致的皮肤问题。
猩红热的典型特点
弥漫性红斑,通常伴有咽炎的发生。
当儿童接触到A组链球菌后,机体会产生致热外毒素(红疹毒素),进而发生皮肤反应。
临床表现:
多数猩红热的患者存在咽痛和发热,发热多为为中高度热。
除咽痛和发热外,最突出的表现为皮疹,猩红热皮疹具有如下特点:
1、皮疹为丘疹样隆起,直径1-2mm,按压褪色。
2、皮疹呈全身弥漫性分布,触感呈砂子样。
3、皮疹通常始于腹股沟和腋窝,随后蔓延至躯干部及四肢,最后脱屑。但手掌和足底不出现皮疹。肘前和腋下呈现线状雨点,称之为“帕氏线”。
4、猩红热的宝宝舌头呈鲜红色,上有小的密集凸起,我们称之为“草莓舌”。
猩红热的诊断:
1、咽部症状+发热+典型皮疹。
2、快速的链球菌检测或咽拭子培养可确诊本病,除此之外其他检查无意义。
猩红热的治疗:
1、抗菌素建议选择青霉素,可以口服:
(1)青霉素V ,体重 ≤27kg,每次250mg;体重>27kg,每次500mg,建议每日2-3次。
(2)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每次按50mg/kg(最大剂量1000mg),每日1次。
两种方式,均可在用药3-4天起效,但需要口服至少10天。
除此之外,治疗上也可以选择头孢菌素,但往往用于青霉素耐药的情况。
猩红热的预后:
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的猩红热经过恰当的治疗预后相当良好,能完全治愈。起病9天内及时治疗可以预防风湿热的发生。
猩红热的预防:
疫苗永远是最好的预防方式,可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上市的链球菌疫苗,不过在美国26价链球菌疫苗已进入1期和2期试验,并且目前成人试验结果表现良好。
这也许是我们接下来的希望。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病从口入”这句话,我们听过无数次。
印象中,总觉得这话的意思是,不注意食物卫生的话,就会闹肚子。实际上,“病从口入”的含义不仅限于词。不少病的发生发展,都跟吃有关。
大家可能很少会意识到,不少肝脏疾病也是吃出来的。除去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甲肝之外,另有几种常见肝病,也跟“没吃对东西”有关系。
脂肪肝——火锅、炸鸡等高脂饮食
中国的脂肪肝比例高达23.8%,而且发病率还在不断上升[1]。
一般来说,脂质的摄取异常是发病的基础,也就是吃太油。高脂饮食导致从血液输入肝脏的游离脂肪酸大量增多,而在肝脏中,脂肪酸被当做能量消耗的减少,反而大量成为脂肪被储存起来。同时脂肪肝大多伴有低密度脂蛋白的减少,导致脂肪无法被运出肝脏。
于是,脂肪肝就出现了。
脂肪肝的患病率因职业而异,在行政人员和白领中最高,其次是劳工、农民。想想这些群体平时最主要吃的东西是什么,高发病率的原因,也就很好理解了。
早期的脂肪肝没有啥症状,通常是在体检时被查出来。虽然觉得好像没啥影响,但一定要重视,否则发展到脂肪性肝炎、甚至肝硬化,就追悔莫及了。
等发展到了中重度脂肪肝,医生会用一些药物治疗,主要是预防糖脂代谢紊乱和动脉硬化等等。因为脂肪肝常常和肥胖、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相伴。
不过好在,轻度的脂肪肝相对是好恢复的,基本措施就是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控制饮食、控制体重。用重复了不知多少次的说法就是,“管住嘴、迈开腿”,别让脂肪堆在肝脏里捣鬼。
酒精肝——所有含酒精的饮料
在中国,酒精性肝病已经成为继乙肝后的第二大肝病病因,占比达到了惊人的4%,而这正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
这和中国酒精饮料的生产和消费量大大增加,有很大关系。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报告:
2004-2008年间,中国人群每周定期饮酒率增加了33%以上。
饮酒后,酒精被胃吸收后大部分进入了肝脏,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代谢成乙醛,乙醛又被脱氢酶代谢成乙酸被分解产生能量。其中,乙醛在体内留存的时候都会和肝脏中的蛋白质、DNA发生整合,影响它们的正常功能,也导致了活性氧的增加,共同引起肝脏的细胞损伤。
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而当大面积肝脏坏死的时候,由于肝脏的自身修复,导致肝脏大量纤维化,从而就形成了酒精性肝硬化。严重酗酒诱发的广泛肝细胞坏死,还会引起肝功能衰竭[3]。
有研究显示:在饮酒超过5年的重度饮酒者中,酒精性脂肪变性、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的发生率分别至少为50%、10%和10%。这意味着,饮酒者的肝,真的非常危险。
而要治疗这些酒精性肝病,最重要也是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戒酒!滴酒不沾。
如果你很幸运地还没有出现酒精性的肝病,也要引起重视,平时就应该少喝酒甚至不喝,防患于未然。
原发性肝癌——烧烤炸物、腌肉腌菜、霉变的食物等
在生活中,有些食物是有“肝毒性”的,比如烧烤和腌食。
苯并芘是一种多环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属于I类致癌物。而烧烤、油炸的食物中,就含有一定量的苯并芘,油脂在高温下,很容易产生这种物质。
食物中苯并芘的安全含量需要小于5µg/kg。
一项针对广东省的食品调查研究显示:烧烤或烟熏的猪肉、牛肉和香肠中苯并芘含量平均值为2.01、2.66和4.25 µg/kg,接近限量。
而腌肉腌菜中,则会含有不少亚硝酸盐。在体内,亚硝酸盐会转化为亚硝胺,它是会诱发包括肝癌在内的多种肿瘤的罪魁祸首之一。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致癌物——黄曲霉素,会藏在我们难以注意到的地方。
黄曲霉素是1类致癌物,它可以将肝癌的风险提高3.8倍。
谷物、坚果等食物中可能出现的黄曲霉,发霉的玉米、花生中,含量更高,如果不注意食品保存或因为想节约,长期吃到霉变的食物,就会增加风险。
倒不是说烧烤、炸鸡、腌肉咸菜香肠,就绝对不能吃了,这里主要是想提醒大家,这些食物虽然美味,但的确是有致癌风险的,偶尔吃吃可以,为了健康,不建议长期、大量地吃这些食物。
这篇文章中提到的各种所谓“伤肝”食物,不是说吃了它们就会得肝病,更多的是一个概率问题、增加风险的问题。但对每一个具体的个人而言,一旦这样的风险成真,健康会是实打实的伤害。
所以在此,真诚提醒各位:
享受美食的同时,别忘了了解一些健康常识,不仅要满足我们的胃,更要考虑到肝脏和全身的健康。
参考文献:
[1] Jianghua Zhou, Feng Zhou, Wenxin Wang, et al. Epidemiological feature of NAFLD from 1999 to 2018 in China [J]. Hepatology. 03 February 2020.
[2] 王吉耀. (2010)《内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409-410
[3] 赵雪珂等. 酒精性肝病与氧化应激. (2014). J Clin Hepatol, Vo1. 30 No. 2
[4] 汪江波等. 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机制的研究进. (2017). J Mod Med Health, Vol 33, No. 15
[5] 谷悦. 科学解读黄曲霉毒素. (2016). 《中国食品》2016年第3期140-140
[6] 刘少伟等. 《肉制品与可能致癌——论苯并芘、杂环胺、亚硝胺的危害》
作者 | 君洋 北京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所免疫学博士
责任编辑 | 毛十三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中医认为心气通于舌,所以心脏的好坏往往通过舌头表现出来。其实舌头的表征远远不止如此,通过舌诊,可以了知人体各部位的健康状况。那么当舌头出现肿胀、溃烂等情况时会是什么原因呢?下面就个人的一点经验知识和大家分享一下。
1、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是出现在 口腔黏膜的小的溃疡,主要在舌、唇、颊、腭等处,比较常见。往往一处愈合,另一处又起来,具有复发性。口腔溃疡碰到酸、甜、咸食物刺激时疼痛加重,但一般无全身症状,可在7-10天内可愈合。民间认为口腔溃疡是上火引起的,也有专家认为未必如此,口腔溃疡的原因尚没有确定说法,但可能是身体免疫力下降造成。
2、微量元素或维生素缺乏
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缺乏常常会引起炎症等疾患。如缺锌会影响舌黏膜的功能。再如维生素B2缺乏症又名核黄素缺乏症,就是一种由于缺乏体内维生素B2(核黄素),引发阴囊炎、唇炎、舌炎和口角炎等不适的临床综合征。吸烟就会导致维生素B2的大量流失。
3、舌炎
舌炎是舌头以红、肿、热、痛为主要表现的炎症。患者可出现流口水,采食、咀嚼困难,口臭,舌粘膜红肿、疼痛,有时伴有溃疡或舌头麻痹。舌炎是一些系统性疾病的口腔表现,临床上多见于贫血、核黄素缺乏症、吸收不良、心力衰竭,以及更年期综合征。
4、地图舌
地图舌是一种发生在舌黏膜浅层的慢性边缘剥脱性舌炎,常见舌上出现各种裂纹。由于它的病损表现在舌面的不同部位,并可变换大小和形状,具有游走性,所以又称为游走性舌炎。地图舌原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和肠道寄生虫或胃肠功能紊乱有关;也可能和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情绪不稳有关;还表现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一般地图舌多见于儿童,尤为体弱的婴幼儿。
5、血管神经性水肿
一种发生于皮下疏松组织或黏膜的局限性水肿,好发于头面部疏松区,唇、眼睑、舌、口底和颌下,常于夜间发生,症状持续数小时或数天后消失。可分为获得性血管性水肿、遗传性血管性水肿(大都10岁前发病,可反复发作)。病因尚不明缺,可能是食物、药物过敏,病菌感染,物理性因素(冷、热、摩擦等)引起。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女性朋友都特别喜欢穿露肚脐的衣服。如果天气有所变化的话,很容易着凉肚子疼。肚子疼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是痛起来却非常难受,因此,大家平时一定要注意保暖,避免肚子受凉。那么着凉肚子疼怎么办?接下来就给大家介绍。
1、喝姜枣茶。如果着凉肚子疼的话,可以喝一杯姜枣茶。方法为准备适量的生姜和大枣一起煎煮,煮好以后加一些红糖调味。姜枣茶可以起到散寒止痛的作用,快速缓解着凉肚子痛症状。
2、生姜盖肚脐。由于着凉肚子疼的朋友,可以把生姜切得稍微厚一些,然后把生姜片盖在肚脐上面,再把点燃的艾草,切好的生姜片上,这样就可以治疗由于着凉而导致的肚子疼。
3、暖水袋热敷。大家可以准备一个不烫的暖水袋,或者把干毛巾加热,敷在患者肚子上,这样可以起到祛风散寒的作用,肚子疼很快就会好。
4、驱风油涂抹肚脐。如果肚子疼的症状并不严重,可以把驱风油或者风油精涂抹在肚脐周围,一般一天涂抹两三次就可以消除着凉肚子疼的症状。
5、拔火罐止痛。着凉肚子疼用拔火罐来止痛效果非常好。在肚脐眼处拔火罐,可以吸出患者肚子中的凉气,消除肚子疼症状。
6、热鸡蛋敷肚脐。这是一种非常方便的止痛方法,刚煮熟的鸡蛋,温度比较高而且不容易冷却,用鸡蛋来敷肚子可以促进肚子的血液循环,缓解受凉肚子痛的症状。大家注意在用鸡蛋敷肚脐的时候,要用毛巾包裹,避免烫伤。
如果大家由于着凉而肚子疼的话,可以准备一个暖水袋敷在肚子上,这样就可以去除凉气,缓解受凉引起的疼痛症状。在热敷的时候一定要小心烫伤。着凉引起的肚子疼可以用以上方法缓解,如果是由于疾病因素引起的肚子疼,一定要及时去看医生。
嘴是口腔的俗称,是消化道的大门。唇、舌、牙齿、面颊等是我们熟悉的口组织、器官。嘴参与消化过程,协助发音,具有感觉功能,并能辅助呼吸,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从事各项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器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说话、吃饭都离不开嘴。
口腔内有一个复杂的生态环境。口的温度、适度及适合许多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口腔内的天然菌群与人类机体有着共生的关系。当口腔内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机体健康更受到影响。今天我们就首先从唇、舌开始给大家做科普。
唇舌的讯号
解读唇舌关健词一舌体、脏腑的虚实、舌苔、胃气的盛衰。舌头分舌体和舌苔。舌苔是舌面上附着的苔状物,是舌粘膜上皮突起形成的丝状乳头以及名种代谢产物、食物残渣、黏液、脱落细胞等组成。“望舌”是中医望诊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望舌质的变化,观脏腑的虚实和气血的盛衰;而通过望舌召的变化来判断感受外邪的深浅、轻重,饮食积滞,以及胃气的盛衰。古人也有评多关于舌诊的著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找来查阅、学习下。接下来我就给大家说说直观的、便于大家自己诊断的部分。
1、唇舌长有水疱
如果唇舌上出现成簇的小水疱,可能是受病毒感染引起的,如疱疹性口炎,这是由于唇舌上感染了疱疹病毒而发病的。5岁以下的儿童经常患此病,多见于6个月至2岁的幼儿,尤其是机体抵抗力较低的要幼儿。本病目前还没有特效疗法,主要是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充分卧床休息;孩子发热时,可酌情给予退热镇静药物,还可适当给予抗生素以防止继发感染;需给予患者高热量易消化食物及大剂量维生素C及复合维生素B,以促进疱疹创面愈合;疼痛剧烈者应使用消炎、止痛剂。患者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
2、舌体异常
① 舌色淡白如果舌色淡白,舌质稍嫩,舌面滋润,是身体虚弱的征兆。长期患有慢性疾病、贫血都可导致身体虚弱。中医认为气血虚弱,或兼有阳气虚弱,是寒证的表现。
② 舌色较红如果舌色较红,是脏腑火盛的征象。中医有舌体与脏腑相对应的理论,即舌尖多反映心肺的病变,舌中部多反映脾胃的病变,舌根部多反映肾的病变,舌两侧多反映肝胆的病变。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舌与心和脾胃的关系。所以,舌尖有红点,是心火旺的征象;舌边红,多为肝胆火盛的征象。
3、舌苔异常
① 舌苔厚腻。如果舌苔厚腻,是“食积”的征兆。食用过多的大鱼、大肉和辛甘味厚的食物,就会引起消化功能的障碍。如果食物不能被完全消化吸收或排泄,舌面上就会长出厚的黄色舌苔。但这不是“上火”的表现,所以切忌乱吃泻药。
② 舌苔剥脱。胃消化功能:如果舌苔剥脱如地图状、脱片大小不等,这大多是与胃消化功能有关系。医学上将这种舌头称为“地图舌”,要以治疗、调理脾胃消化功能为主。
脾胃阴虚:若患者有饥饿感而不思饮食、大便干结等现象,是脾胃阴虚的表现,应该多吃一些具有养阴生津的食物、如小米、麦粉及各种杂粮和豆类及豆制品。
脾胃气虚:若患者食欲减退,消瘦,或稍一活动就出汗甚多,是脾胃气虚的表现,应吃一些能够健脾益气的食物,如山药、扁豆、莲子、红枣,既能健脾益气,又能和胃。
同时,胃功能不好的人饮食要注意忌口,不吃辛辣刺激,不好消化的(如:煎炸、烧烤、油腻的)食物;少吃零食,不吃膨化食品;不吃冷冻的食品;羊肉、狗肉及其他肥肉亦应忌口;适当增加所摄人蔬菜的种类和量,尤其是深绿色、红色等色深的蔬菜,以及鱼、蛋、豆等。
我是一个年轻的程序员,整天面对着电脑,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为了释放压力,我养成了一个不良的习惯——频繁使用手。起初,我并没有太在意,认为这只是一个小问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出现腰膝酸软、晚上燥热、冬天手脚冰凉等症状。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我的生活和工作效率,甚至让我在两性关系中感到自卑和焦虑。
我尝试了各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包括锻炼、改变生活习惯等,但都没有明显的效果。直到有一天,我在网上搜索相关信息时,发现了京东互联网医院的线上问诊服务。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我填写了问诊表,并上传了舌苔照片。很快,医生就回复了我,根据我的症状和舌苔情况,判断我是肝经湿热、肾阴阳两虚所致的性功能下降问题。
医生开了14天的中药颗粒冲剂,告诉我每天早晚各一次,饭前半小时服用,并且在服药期间要避免过度的性生活或手淫,保持适当的有氧运动和生活方式。同时,医生也提醒我要注意饮食,避免生冷寒凉辛辣刺激食物以及烟酒。
在服药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有时候,工作太忙,忘记服药;有时候,生活作息不规律,导致药效不佳。但是,每次我遇到问题,都可以通过追问包向医生咨询,得到及时的解答和指导。这种线上问诊的方式,既方便又私密,让我在治疗过程中感到非常安心和放松。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症状逐渐改善,腰膝不再酸软,晚上也不再燥热,冬天手脚也变得温暖起来。更重要的是,我的性功能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两性关系也变得更加和谐和满足。现在,我已经完成了三个月的中药调理,生活和工作都回到了正轨。
随着秋天的到来,天气逐渐转凉,昼夜温差加大,人体也容易受到秋燥的影响。此时,注重养生变得尤为重要。以下是一些秋冬季养生的七个小常识,希望能帮助您度过一个健康舒适的秋冬季节。
1. 适量饮水,润肺养阴
秋冬季天气干燥,人体容易缺水,导致皮肤干燥、口干舌燥等症状。建议每天喝足够的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预防秋燥。成年人每天至少喝1500毫升水,秋天则需增加到2000毫升以上。
2. 注重保暖,预防感冒
秋冬季气温逐渐降低,人体容易受到寒冷的侵袭,导致感冒、咳嗽等症状。建议穿着保暖的衣物,尤其是腹部和脚部,预防感冒。
3. 饮食调养,预防秋燥
秋冬季饮食应以润肺养阴为主,可适当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芝麻、核桃、银耳、百合等。同时,要避免过多食用辛辣、油腻的食物,以免加重秋燥症状。
4. 洗澡时间不宜过长
秋冬季洗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皮肤过度干燥。建议淋浴时间控制在3-5分钟,水温以24-29度为宜。
5. 睡眠充足,养阴护阳
秋冬季应保持充足的睡眠,以养阴护阳。建议每天晚上亥时(9点-11点)休息,争取在子时(11点-1点)入睡。
6. 多运动,增强体质
秋冬季适当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建议进行中等强度的锻炼,如快走、慢跑、瑜伽等。
7. 保持良好心态,预防抑郁
秋冬季气温较低,容易导致情绪低落,甚至出现抑郁症状。建议保持良好的心态,多参加社交活动,保持心情愉悦。
秋分时节,气温逐渐转凉,气候干燥,人们容易出现鼻干、咽干、皮肤干燥等症状,这就是中医所说的‘凉燥’。
为了应对这种气候,中医建议在饮食上多吃一些清润、温润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藕、荸荠、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苹果、葡萄、百合、银耳、柿子、蜂蜜等。
此外,秋分时节还要注意胃部保暖,避免受凉。可以适当增加衣物,晚上睡觉盖好被子,避免腹部受凉。
秋季进补也要注意适度,避免过量进补导致身体不适。无病就不需要进补,盲目进补反而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
如果出现秋燥症状,可以通过调整饮食、加强锻炼等方式进行缓解。如果症状严重,建议及时就医。
总之,秋分时节要注意防燥、保暖,适当进补,保持身体健康。
胃痛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尤其在天气变化无常的季节,很多人都会出现胃痛的症状。着凉胃痛是一种由于外界寒冷刺激引起的胃部不适,其症状表现多样,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着凉胃痛的主要症状包括:
1. 胃部疼痛:疼痛部位通常位于上腹部,呈阵发性或持续性,有时伴有放射性疼痛,如向背部、胸部或肩部放射。
2. 胃部胀满:患者会感到胃部膨胀,食欲不振,甚至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3. 恶心、呕吐:胃部不适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尤其是进食后。
4. 胃酸过多:胃酸过多会导致胃痛加剧,患者可能会出现反酸、烧心等症状。
5. 乏力、食欲不振:胃痛会导致患者出现乏力、食欲不振,严重时可能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着凉胃痛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保暖:患者应注意保暖,避免胃部受凉,可穿着保暖衣物,使用热水袋等。
2. 饮食调整:患者应避免进食生冷、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减轻胃部负担。
3. 药物治疗:可使用抗酸药、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缓解症状。
4. 中医治疗:中医认为着凉胃痛是由于脾胃虚弱、寒邪侵袭所致,可通过中药调理脾胃、驱寒止痛。
5. 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有助于缓解胃痛症状。
预防着凉胃痛,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注意保暖:天气变化时,应注意保暖,避免胃部受凉。
2. 合理饮食:避免进食生冷、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
4.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胃部疾病。
随着秋天的到来,干燥的气候容易导致人体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如口干舌燥、皮肤干燥、大便干燥等。为了应对这些秋燥症状,我们可以通过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来进行调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食物和饮品,可以帮助我们缓解秋燥,保持身体健康。
1. 百合:百合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的作用,适合用于治疗轻微干咳、失眠等症状。可以将百合与糯米、甜杏仁等食材一起煮粥食用,或者将百合与青菜一起炒菜。
2. 莲子:莲子具有补肾、健脾、养心的作用,适合用于治疗心神不宁、失眠等症状。可以将莲子与糯米、茯苓等食材一起蒸煮成糕点食用。
3. 银耳:银耳具有润肺止咳、生津养阴的作用,适合用于治疗面色晦暗、口干舌燥等症状。可以将银耳与西红柿、冰糖等食材一起熬制成银耳羹食用。
4. 秋梨膏:秋梨膏具有润肺清痰、降火除热的作用,适合用于治疗稍有痰火、口干舌燥等症状。可以将秋梨膏加入温水中饮用,或者将梨切成小块与蜂蜜一起食用。
5. 西洋参:西洋参具有抗疲劳、抗利尿、抗缺氧的作用,适合用于治疗身体虚弱、口干口渴等症状。可以将西洋参加入粥或炖肉中食用,或者购买蜜制西洋参小食品食用。
除了以上食物,我们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缓解秋燥:
1. 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可以帮助身体保持水分平衡。
2. 适当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3.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4. 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容易导致身体上火。
随着秋天的到来,干燥的气候让许多人感到不适,尤其是口干舌燥、皮肤干燥等症状。这些症状正是秋季常见的“秋燥”现象。那么,如何有效预防和应对“秋燥”呢?本文将从中医养生、饮食调理、日常保养等方面为您支招。
中医认为,秋季养生应以“养阴润燥”为原则。王国玮主任指出,秋季干燥的气候容易导致人体津液损耗,从而出现肺、皮肤、大肠等部位的燥热症状。因此,秋季养生要注重滋阴润燥,保护人体阴气。
除了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也是预防“秋燥”的重要手段。专家建议,秋季要尽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如散步、打太极等,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在饮食方面,秋季宜多酸少辛,增加酸性食物的摄入,如山楂、柠檬、柚子等,同时减少辛辣食物的摄入,如葱、姜、蒜等。此外,蜂蜜、芝麻、杏仁、银耳、菠菜、豆浆等食物也具有滋阴润燥的作用,适合秋季食用。
以下是一些适合秋季食用的食疗方,可以帮助您预防和缓解“秋燥”:
1. 莲子冰糖炖银耳:具有清肺润喉的功效,适合秋季食用。
2. 西芹百合:芹菜性味甘凉,具有清胃、涤热、祛风之效;百合味甘微苦,性平,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之功。
3. 红枣枸杞茶:红枣具有滋阴补血的作用,枸杞具有补肾益精的作用,二者搭配饮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总之,秋季养生要注重滋阴润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精神状态,合理调整饮食结构,才能有效预防和应对“秋燥”。
随着秋风送爽,天气逐渐干燥,秋燥症开始多发。秋季也是丰收的季节,各种时令水果纷纷上市,成为我们对抗秋燥的天然帮手。
一、梨:润肺止咳的“百果之宗”
梨被誉为“百果之宗”,其肉质香甜可口,肥嫩多汁,具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养血生肌、润肺去燥等多种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梨还具有良好的保肝、助消化、促进食欲的作用,并能降低血压、清热镇静。对于秋季易患的咳嗽、咽喉肿痛等症状,梨是很好的食疗选择。
二、葡萄:抗氧化、抗衰老的“水果之神”
葡萄被誉为“水果之神”,其色泽美丽、香气浓郁,口感酸甜可口,开胃消食。葡萄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果糖、氨基酸、维生素C、钙、铁等多种营养成分,以及多种多酚类化合物,如原花青素、花青素等,具有极佳的抗氧化作用,能保护人体不受自由基侵袭,维持肌肤弹性,修复紫外线伤害的胶原蛋白。
三、红枣:补血养颜的“维生素王”
红枣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醣类、有机酸、维生素A、维生素C、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多种营养成分。红枣具有促进人体造血、预防贫血、使肌肤红润的功效。红枣物美价廉,是秋季养生的佳品。
四、柿子:润肺生津的“天然甘露”
柿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具有润肺生津、清热润燥的功效。柿子中的果胶物质还能帮助消化,缓解便秘。
五、甘蔗:清热解毒的“润燥佳品”
甘蔗具有清热解毒、润燥生津的功效,是秋季解渴、润喉的佳品。
六、石榴:滋阴润燥的“果中之王”
石榴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B族维生素、矿物质和多种氨基酸,具有滋阴润燥、生津止渴的功效。
七、柑橘:理气和中、健脾开胃的“果中之珍”
柑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B族维生素、胡萝卜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具有理气和中、健脾开胃、润肺止咳的功效。
秋季上市的许多新鲜水果和蔬菜,如柿子、甘蔗、石榴、柑橘等,均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具有滋阴养肺、润燥生津、治疗与肺有关的疾病等功效。在秋季,我们应该多样化地食用水果,适量摄入,让这些水果帮手帮我们向秋燥说“bye”!”
秋风送爽,天气逐渐转凉,但很多人却感受到了秋燥的困扰。口干舌燥、皮肤干燥、便秘、咳嗽等症状纷纷出现,让人十分难受。那么,如何有效应对秋燥呢?本文将从中医养生的角度,为大家提供一些建议。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秋燥的成因。中医认为,秋燥是由于秋季气候干燥,导致人体津液亏损,从而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因此,应对秋燥的关键在于滋阴润燥。
在饮食方面,我们可以多吃一些滋润的食物,如梨、百合、银耳、蜂蜜等。这些食物具有润肺、养胃阴的功效,可以帮助我们缓解秋燥症状。此外,还可以适当食用一些滋阴润燥的药材,如沙参、麦冬、玉竹等。
除了饮食调理,日常保养也非常重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减少秋燥的发生。同时,适当的运动也可以促进气血运行,缓解秋燥症状。
在中医治疗方面,可以通过针灸、拔罐、推拿等治疗方法,帮助人体调节阴阳平衡,缓解秋燥症状。此外,一些具有滋阴润燥功效的中药方剂,如百合固金汤、麦门冬汤等,也可以根据个人体质进行加减运用。
总之,秋季养生要注重滋阴润燥,通过饮食、日常保养、中医治疗等多种方法,帮助人体适应气候变化,保持身体健康。
秋季,自然界万物凋零,人体也容易受到燥邪侵袭,引发一系列秋燥症状。秋燥主要表现为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等,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咳嗽、口干、便秘等症状。
秋燥分为凉燥和温燥两种类型。凉燥主要表现为头痛、身热、恶寒无汗、鼻鸣鼻塞等,类似于风寒感冒,但伴有津气干燥的现象。温燥则主要表现为头痛、身热、干咳无痰、咽喉干痛、鼻干唇燥等,类似于风热感冒,但伴有肺津受灼的症状。
中医认为,秋燥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外邪侵袭所致。因此,预防秋燥的关键在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以下是一些预防秋燥的方法:
1. 增加水分摄入:秋季气候干燥,要多喝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2. 注意饮食:秋季宜多吃滋阴润肺的食物,如梨、蜂蜜、银耳、百合等。
3. 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4. 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波动,保持心情舒畅。
5. 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灰尘等。
如果出现秋燥症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治疗:
1. 中药治疗:根据病情辨证施治,选择合适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2. 西药治疗:如咳嗽可以服用止咳药,口干可以服用润喉药等。
3. 日常保养: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适当增加室内湿度。
4. 饮食调理:多吃滋阴润肺的食物,如梨、蜂蜜、银耳、百合等。
总之,秋季养生要注意预防秋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如果出现秋燥症状,要及时进行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在炎炎夏日,凉粉、凉皮、凉面等小吃成为消暑佳品。然而,这些看似美味的小吃,其营养价值却不容乐观。专家指出,凉粉类小吃的营养价值最低,其制作过程中去掉了大部分蛋白质,并损失了绝大部分可溶性的B族维生素和钾等矿物质,剩下的几乎就是纯淀粉。凉皮类小吃如酿皮、米豆腐等虽然蛋白质含量略高,但同样因为制作过程中损失了大量的B族维生素和钾。凉面类小吃虽然蛋白质含量略高,但由于制作过程中损失了大量的可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价值也并不高。
长期食用这些营养价值较低的食物,容易导致蛋白质营养不良和维生素缺乏,从而引起疲乏无力、抵抗力下降等问题。因此,专家建议,在享受凉粉、凉皮、凉面等凉爽小吃时,要多搭配一些蔬菜,多浇点麻酱汁,再加个蛋,或加些豆腐丝、酱牛肉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以弥补蛋白质和维生素的不足。
除了以上食物,还有一些食物的营养价值也较低,如精制米面、油炸食品、甜食等。这些食物虽然口感美味,但营养价值较低,长期食用容易导致营养不良。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饮食均衡,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的食物,才能保证身体健康。
此外,一些慢性疾病也与营养不良有关。例如,贫血、骨质疏松、高血压等疾病都与营养不良有关。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饮食健康,避免营养不良的发生。
总之,我们要关注食物的营养价值,避免长期食用营养价值较低的食物,保证饮食均衡,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