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神药“丙球”能代替预防针吗?

神药“丙球”能代替预防针吗?
发表人:脊柱康复陈医生

人血清丙种球蛋白简称“丙球”,是一种含有某些抗体的蛋白质,主要用于先天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的治疗以及体弱儿接触了甲型肝炎、麻疹等传染病后6~7日内注射。使人体从低或无免疫状态较快地变成暂时免疫保护状态,起到预防及减轻病情的作用。

 

因此,有的家长就认为:丙种球蛋白真是“神药”,不但能预防传染病,就连伤风感冒也能防,有了它连预防针都不用打了。事实果真如此吗?

 

 

事实上,丙种球蛋白中的主要成分是免疫球蛋白G和少量的免疫球蛋白A、M,它们在人体内的半衰期分别是23日、4日、9日,不可能在体内持久地维持。

 

因此,注射丙种球蛋白只能使人体被动的获得免疫,既无特异性,维持时间也不很长,最长也不过3~4星期。只能说它仅对一部分疾病有一个短暂的预防作用罢了。所以注射丙种球蛋白只是一种应急措施,主要用于已密切接触过麻疹、肝炎、脊髓灰质炎等传染病的患儿,且接触者尚未接受过相应预防接种的情况下,可以防止小儿受到传染,或使已受到传染小儿发病症状减轻。

 

而采取预防接种预防传染病与打“丙球”有本质的区别。

 

预防接种可促使机体主动产生特异性抗体,免疫效力持续时间久,且是特异性针对某种传染病的免疫力。注射疫苗后如果小儿再接触这个传染病病源,抗体等免疫物质就会主动攻击这种抗原,保护人体不受侵害。例如注射麻疹疫苗后,人体就能主动地产生抗麻疹病毒的抗体,可维持6年的免疫力;接种了水痘疫苗,80%-90%的儿童体内能产生14年以上的免疫力;其他疫苗维持时间也各不相同,但保护力都比较长久。

 

所以,丙球蛋只是在某些时候可以短暂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白并不是什么“神药”,更不能代替预防针。

 

 

这里特别强调,如小儿在接种预防针前注射过丙种球蛋白,需间隔4~6星期才可进行预防接种,特别是接种活的疫苗(如麻疹疫苗和脊髓灰质炎疫苗)时,尤其应该注意。因为进入小儿体内的丙种球蛋白的抗体会干扰体内主动免疫的建立,会抑制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换句话说,会影响预防接种的效果,所以家长们一定也要注意。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大家都或多或少的有些恐慌,也是,这次的病毒疫情传播之快,令医生、专家、学者都瞠目结舌。与此同时,全国各地没有被感染的人,开始寻找有效预防的方法。

     

     

    这几天,药博士也是不遗余力的在给大家做科普,做辟谣。从板蓝根、大蒜、到有效的药物,再到正确的5种消毒方式,每一篇都深受大家的喜爱,也被广泛的转发,但是不少朋友留言,问免疫球蛋白能否用于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给大家解答一下:

     

    免疫球蛋白是个啥?

     

    要说免疫球蛋白的发明,也不能叫发明了,本身就是人体存在的东西,人为什么会存在免疫球蛋白呢?因为人总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细菌、病毒等外界的抗原,根据免疫学的原理,感染性疾病在发病两周后,患者体内会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随着人体抵抗疾病的成功,疾病逐渐恢复,有些抗体会逐渐消失,有些抗体会留在人体血液中,时间或长或短。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主动免疫的,也就是我们从小注射的疫苗,产生了抗体,也在血液中持续存在,有的可能几年,有的甚至是一辈子都有抗体。抗体的化学基础都是免疫球蛋白,但免疫球蛋白并不都具有抗体活性。但大家可以简单粗暴的理解成,如上种种的抗体组成了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这也就是广谱的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能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吗?

     

    很明显,在此次疫情爆发之前,健康成人血清分离出来的广谱免疫球蛋白中,根本就没有抗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所以并不能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健康成人一般都是打过各种疫苗的,所以可以用来预防麻疹、甲型肝炎等病毒性感染。但是,注射人免疫球蛋白能提高免疫力,这个没毛病!

     

    广谱的免疫球蛋白都有哪些作用?

     

    主要用于免疫球蛋白缺乏,如重症感染,新生儿败血症和艾滋病等,也可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原发性血小板紫癜,川崎病等。人广谱的免疫球蛋白虽然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本身没有直接抵抗作用,但是对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重症感染依然是有效的,因为伴随感染的同时,后期还有多种病原同时感染,所以人免疫球蛋白对于重症感染是有帮助的。不能用于预防,但是可以用于治疗相关并发症。注意:免疫球蛋白一般是静脉注射,少有肌肉注射的剂型,口服的一般是无效的!

     

    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制作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的血浆是来自患某种疾病的病人恢复期的血浆,则具有抵抗这种疾病的功能。以及对健康献血者进行超免疫注射,即注射疫苗使受注者产生抗体,用单采血浆术获得含有特异性抗体的血浆。通常,有抗甲型、乙型肝炎、抗风疹、抗破伤风、抗狂犬病等多种特异性免疫球蛋白。防治专一疾病比广谱的免疫球蛋白要好很多。

     

     

    当年SARS的时候,后期也有了针对SARS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产品,这个产品在治疗非典危重病人,以及后期的战略性技术储备和治疗药品储备方面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这一次,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直接给病重的患者使用已经恢复期患者的血清,不是不可以,而是可能因为抗体效价不高,导致无效。

     

    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其实有一步浓缩和病毒灭活的过程,不但抗体效价高了,而且人本身可能带有的乙肝病毒、艾滋病毒等被灭活了,安全性也大大提高。

  • 三七又称“金不换”,药效卓越

     

    三七在古书中被称为“金不换”,这足以说明其疗效卓越,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对于三七止血活血也早有记载,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证明了三七有良好的止血、活血双相调节作用,与我们常说“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相符合,同时还有一定的补血作用,可以促进血液中血细胞的再生。

     

    三七是五加科三七的根,性甘、微苦,温。功效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临床常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打肿痛等,为止血、疗伤的要药。不仅可以内服还能外用,内服药方法多为研末冲服,故临床常用剂型为三七粉。

     

     

    但三七粉并不能替代西药进行降压治疗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三七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发现,三七不仅在血液系统有很好的疗效,同时对于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物质代谢系统,以及抗炎、抗衰老、抗肿瘤等多方面具有生理活性。

     

    三七的主要活性成分为三七总皂苷,研究表明三七总皂苷可以扩张冠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对于冠心病有很好的疗效。目前有药理实验研究认为,三七有扩血管、降血压的作用,但是具体的作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证实。此外,诸多研究证明三七对于糖尿病、心律失常、高脂血症等有一定的疗效。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此类研究并未进行临床试验,仅仅是细胞和动物试验,到底实验是否真实不确定,最重要的是,并没有可靠证据能证明三七能够直接代替西药来降压!

     

    根据《内科学》教材、欧美以及中国的相关指南可以给出答案:原发性高血压病(就是我们讨论的这种、最常见的“高血压”)几乎都不能根治,需要终生服用降压药物控制,而降压药物中并未提价三七粉或其它三七产品。

     

    注意,由于高血压病患者人数众多,很多推销人员看中了这一块市场,他们对高血压侃侃而谈,宣称三七等中药能根治血压,这里特别要来辟谣!警惕那些说治高血压吃三七的人!高血压病的朋友们其实不必担心焦虑,高血压病虽然是一个需要终生服药治疗的疾病,我们如果能坚持吃药,同时注重运动、减肥、戒烟、低盐低脂饮食……这些良好的生活方式,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拥有健康的生活!

     

     

    三七粉是药不是保健品,服用需要注意5点

     

    三七虽有多方面的疗效,但是并非“神药”,再好的药材也是“药”,是药就有三分毒,不是像保健品那样人人都能用。除了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用药,还有以下情况需要注意:

     

    1. 三七不宜与蚕豆、鱼类以及冷酸食物一起食用,因为会影响三七的吸收,是功效减弱。

     

    2. 感冒的人不宜服用三七。

     

    3. 三七不宜吃太多,每天6-9克,分次食用。

     

    4. 女性朋友月经期间不宜食用三七粉,因为三七有活血的功效,会导致月经量的增多。

     

    5. 怀孕期间不宜服用三七粉。

  •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irculation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布莱根妇女医院和哈佛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鱼油或能帮助有效治疗心力衰竭;相关研究结果来自于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临床试验,他们分析了鱼油和维生素D对人群患心脏病和癌症风险的影响效应。

    研究者表示,主要的试验(VITAL,Vitamin D and Omega-3 Trial)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成果,给予老年人鱼油补充剂能使降低其未来几年遭受心脏病发作的风险,尤其是对于从来不摄入鱼油的人群而言;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鱼油补充剂对患者因心力衰竭而住院的风险的影响,心力衰竭是一种慢性疾病,即心脏无法有效将血液泵送到机体,通常情况下,其源于心脏病发作所引起的心肌受损,因此研究人员就想知道在临床试验中观察到的效益是否能够延伸到心力衰竭患者机体中。

    研究者发现,不管是维生素D还是鱼油都能够降低患者5年内因心力衰竭而首次入院治疗的风险,而且摄入鱼油的人群则并不太可能需要再次住院治疗;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鱼油补充剂或能有效预防因心力衰竭而住院的风险,鱼油中富含Ω-3脂肪酸,其能帮助降低机体的甘油三酯水平,减少炎症和血凝,并帮助稳定机体心率。

    美国心脏协会推荐人们每周最好摄入两次鱼类,最好是富含Ω-3脂肪酸的鱼类,比如鲑鱼、鲭鱼、沙丁鱼和长鳍金枪鱼等。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大约2.6万名50岁及以上的参与者进行研究,研究开始时参与者并无心脏问题,研究者将其随机分为每天摄入1g处方级鱼油组、2000IU维生素D组或安慰剂组;进行研究5年以来,相比安慰机组而言,鱼油组参与者遭受心脏病发作的风险下降了28%,这种影响在饮食中鱼类含量较低的人群中尤为明显,鱼油组患心脏病的风险也下降了40%。

    当研究者对心力衰竭住院人群进行分析后他们发现,摄入鱼油或维生素D对于其首次入院治疗似乎并无明显效应,但摄入鱼油的患者再次入院治疗的可能性会降低14%。摄入鱼油真能有效预防首次入院的风险吗?目前研究人员并不确定,最后,研究者Djousse表示,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状况,其有着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的原因,因此如果心力衰竭患者对鱼油感觉好奇的话,最好和医生交流一下来确定摄入鱼油是否适合他们。

  • 近日法国一家制药企业表示,目前正在开发一种针对痤疮的疫苗,预计将于2023年进入临床应用。相信大家都长过痤疮,在脸上长满了一颗颗红色的痘痘,不仅影响美观,有些痘痘痊愈后还会在脸上留下小疙瘩,更会影响美容,其实这些都是由痤疮丙酸杆菌感染并引起一系列炎症反应的结果。听到这个消息,那些脸上反反复复长“青春痘”的人们,应该是最高兴的吧?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痤疮疫苗吧。

     

     

    痤疮疫苗

     

    大家是否以为痤疮疫苗是一个新品,一个高大上的药物?其实痤疮疫苗在几十年前就已经诞生了。第一代痤疮疫苗早在1979年就已经被生产出来,那是痤疮丙酸杆菌的灭活病原体疫苗,当时的科学家将疫苗用于囊肿性重度痤疮患者,结果发现超过50%的患者病情得到显著改善。但在随后的进一步动物实验中发现,第一代疫苗所表现出的疗效仅在于对炎症的控制作用,并没有杀伤细菌,而且由于缺乏特异性,很可能会引发非特异的免疫反应,导致机体菌群紊乱。用现代的话说就是治标不治本,安全系数也不高,所以第一代疫苗很快就被淘汰了。

     
    随后,科学家们的研究方向转到了痤疮丙酸杆菌的特异性抗原上,并研发出了唾液酸酶特异性疫苗,并在体内体外实验中显示出一定的疗效。但由于痤疮丙酸杆菌拥有不同的唾液酸酶,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已经发现了痤疮丙酸杆菌至少5种的唾液酸酶,要达到完全的临床疗效,就必须找到全部的唾液酸酶,因此该疫苗目前仍在研发当中。

     

    上面报道的疫苗,也是基于这种特异性抗原抗体技术而进行研发的,而目前更被看好的其实是另一种疫苗,名叫Christie, Atkins,Munch-Peterson(CAMP)因子疫苗,该疫苗可直接抑制痤疮丙酸杆菌引起炎症的主要因子CAMP因子,达到抑制局部炎症反应的作用。无论是哪一种疫苗,只要研发成功,其实对广大痤疮患者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

     

     

    如何预防痤疮生长?

     

    不过目前尚没有疫苗的情况下,我们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预防痤疮生长,而且疫苗刚上市,估计价格也不菲啊。

     

    1. 改变饮食习惯

    常长痤疮的患者应该减少辛辣、油炸、香甜和油腻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同时避免吸烟饮酒,平常多喝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避免便秘。

     

    2. 勤洗脸

    生活中养成勤洗脸的习惯,多使用含角质精油加蛋清或青脂的洁面乳洗脸,可溶解、减少皮质腺分泌,清除皮肤上过多的油脂,让毛孔保持通畅,还要减少使用含油脂较多的面霜,以避免堵塞毛孔。

     

    3. 调节好内分泌节律

    痤疮生长说到底也是内分泌紊乱导致的,所以平时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持心情舒畅,减少负面情绪。

     
    最后还要注意,如果脸上长了痤疮,千万不要用手去直接挤压,这样不仅可能会在脸上留下小疙瘩,还会导致皮肤感染。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痤疮疫苗会在不久的将来与我们见面的,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参考文献:
    [1] 杨晨,张玲琳,柳小婧,等.免疫疗法在痤疮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9,33(8):959-963.
    [2] 王卫兰.痤疮的预防和治疗[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3,33(1):101-102.
  • 作者 | 杨明博
    文章首发于 | 肝博士杨明博大夫微博

     

    这个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有的人拍胸脯保证,能,我(周围)有几个病人就用中药治好了。还一张嘴就是几个治好的例子。

     

    有的人捶首顿足,中药抗病毒,耽误病情,自食其果。这个临床遇到的更多。

     

     

    在这里没有必要说谁是谁非的问题。

     

    反正我是中医,反正我是没有把握只吃中药给病人拍胸脯说保管治好的。

     

    反正我还是要结合现代医学的进展来认识乙肝这么一个慢性病的。

     

    说到这里我们来客观认识一下中药

     

    说实话抗病毒治疗并不是中药的优势。

     

    很多中药确实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也经过实验证实,不过中药的抗病毒作用靶点不明确、疗效不确切,还是不敢把这么艰巨的任务直接交给中药的。

     

    那么中药在乙肝治疗中是不是就不需要了?

     

    在乙肝的整个病程中,不管是病毒携带、慢性肝炎、肝硬化还是肝癌,在疾病进展的每一个阶段,可以说中药都有其特有的优势。

     

    改善症状,减轻副作用,抗炎保肝,抗纤维化,利尿消肿,提高免疫,抗肿瘤,调节脂质代谢等等,多个环节、多个靶点,都可以作为重要的辅助治疗。

     

     

    我觉得没有必要挑刺中医怎么还带听诊器,怎么中医还要做检查,社会发展到这个年代,你还觉得中医只有望闻问切,只有膏汤丸散,那不是中医不发展,而是你自己的坐井观天。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周围很多朋友,自从知道了有可以缓解疲劳的眼药水后,就开始对那些小小的药水有了依赖,它们成了每天必带的随身物。风天进点沙子、工作累了提提神,逐渐养成了赶上眼睛有了不适,自己随便使用一点眼药水的毛病。 

    西医:随便“上眼药”损害了视力无法挽回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医生姜利斌博士介绍说,一些有眼睛发痒、干涩等不适症状(多为慢性结膜炎)的患者,特别是多见于城市白领的“视频终端综合征”人群,为减轻眼部不适或视力疲劳,自行买某些保健类眼药,不经医生指导长期使用,这种做法是不好的。

      目前,绝大多数眼药水中含有防腐剂成分,长期使用,不仅可对角膜上皮产生损害,而且对结膜杯状细胞产生严重损伤,而导致干眼症的发生。同时,长期应用抗生素眼药水,有可能造成正常结膜囊内菌群紊乱,致使在正常情况下不发生致病作用的细菌,发生感染,即条件致病菌性感染。更为严重、也是非常值得注意的是,长期应用激素类眼药水,有可能导致“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的发生,这种类型的青光眼往往不易及时发现,至晚期才被确诊为青光眼,而青光眼所造成的视功能损伤是不可逆的,部分患者由于长期应用激素类眼药而导致失明的现象,已经引起眼科医生的忧虑。

      姜博士提醒大家,千万不要小看“上眼药”,药品的选择是否正确,对眼健康至关重要,使用眼药应遵从医嘱,避免因用药不当而出问题。

    中医:天天使用眼药会引起过敏及抗药性

      北京中医医院田月娥医生介绍,人们日常使用的眼药水多数含有抗生素(如氯霉素等),这类药物是不能长期使用的。如果天天使用,这类药物首先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另外还会引起过敏及抗药性。

      此外,一些抗疲劳等保健性眼药水,有收缩血管的作用,人们在使用前最好也先要向医生咨询,同时不建议天天使用。

    中西医共同建议:

    1.小毛病也最好听听医生建议。眼科医生不主张病人在没有就医的情况下,自己根据广告或说明书随意选择、使用眼药,即使因慢性眼病需要在家庭中备药,或需要长期用药,也应不定期地进行眼科咨询,得到医生的指导。

    2.上眼药方法要正确。在用药前,要注意检查所用药品的药名、浓度、有效期是否与包装相符,眼药水内有无浑浊或絮状物,有无颜色变化等;用药前要先洗手,用药时不要使眼药瓶口接触眼睑及睫毛;避免将眼药直接滴在角膜(黑眼球)上;双眼都需要用药者,应按先健眼、后病眼的顺序;双眼都有病者,应按先轻后重的顺序。 

  • 大家需要注意坐骨神经痛出现,出现了坐骨神经痛之后,会严重的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大家需要注意些治疗方法,可以进行药物治疗,中医治疗,运动治疗,针灸治疗,需要注意坐骨神经痛,这种疾病的出现,跟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都有很大的关系,大家需要注意合理的进行治疗,以免造成更多危害,患者可以进行中药治疗,也可以选择西药疗法。那么,坐骨神经痛可以根治吗?

     

     


    第一,对症治疗:大家首先要了解这种疾病的发病因素,然后再根据情况合理治疗,比如是脊椎结核,腰椎间盘突出,类风湿关节炎,都容易造成坐骨神经痛,所以可以采取按摩的方法进行治疗,以免造成放射性疼痛,采取按摩的方法,这样有助于消炎止痛。


    第二,可以进行西药治疗:坐骨神经痛的出现,跟细菌感染有很大的关系,可以口服药物,有效缓解症状。也可以进行理疗,有效地促进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的吸收。但是理疗的方法,只能作为辅助治疗,并不能根治。


    第三,采取中药方法进行治疗:中药治疗这种疾病效果非常好,有效的进行消炎。而且,也可以利用消痛贴,按照疗程进行治疗,成功几率可以达到90%以上,中药治疗坐骨神经痛,效果比较好,而且副作用很小。

     


    第四,针灸治疗:有效地进行针灸治疗 ,这样有助于缓解疼痛,但是没有办法达到根治,针灸的弊端就是非专业的针灸,还会造成一些后遗症,得不偿失。


    第五,运动治疗:运动治疗是非常常用的一种配合疗法。可以左右摆腿,有效地促进血液循环,也可以进行交替上抬腿运动,空蹬自行车,也可以进行平做推腿。


    温馨提示,大家一定要注意坐骨神经痛的出现,日常生活当中也要注意一些缓解方法,以免造成神经受到压迫,同时也要注意一些护理事项,合理的缓解病情,而且在疾病发作期间也要注意多休息,可以卧床休息,不要长时间地坐着,避免劳累。

     

     

  • 我一直很纳闷,中药也是药,西药也是药,为什么很多人愿意吃中药而不愿意吃西药呢?直到有一天,一个同行说这其实是文化问题,我才恍然大悟。西医西药太直白,不符合这些愿意吃中医中药的人的心理预期,至于更深层次的问题,因为牵涉东西太多,就不啰嗦那么多了。咱们讨论今天的重点——中药能不能降血压?

     

     

    我来说一下我的观点——中药降血压不推荐!我要说中药不能降压,估计会被喷死,所以想来想去,才改为中药降压不推荐。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来看看为什么不推荐使用中药降压吧!

     

    一、长期服用西药依从性更好

     

    无论中药西药,都很少能根治高血压,都需要长期吃药,对于长期服药的高血压患者而言,西药会有更好的依从性。此时会有很多的喷子来喷,说中药吃几剂可以除根,好吧!如果你抱着这种态度,要么会被骗,要么是在拿着生命开玩笑。那么接下来的几条,你也就不用看了!

     

    二、降压效果西药降压更明确

     

    降压才是硬道理,无论什么方法,能把血压降低到正常、降到达标才行,而这方面,西药更有优势,而且降压效果更明确。西药作用靶点明确,降压机制清楚,对于血压的降低幅度也好把控。

     

    三、西药剂量标准更容易量化

     

    西药剂量标准明确,很好量化,而中药不好量化。对于患者来说,反复波动的血压,更容易造成急性的高血压事件和并发症,所以使用固定剂量的药物,长期使得血压达标而不反复,是减少事件和并发症的基础。而西药在这方面,更能稳定的控制血压达标。

     

     

    四、西药降压的获益证据更足

     

    西药降压的临床证据充足,中药几乎没有相关临床循证证据。实际上西药降压,已经经过几万、几十万、上百万的人亲身试验,明确的有获益的证据。这时候还会有喷子来说,中医已经几千年,还不比上百万人试验更厉害?好吧,我只是来告诉大家降压不推荐使用中药的,而不是来诋毁中医的。

     

    不知道这样能否回答提问者的问题,至少在很多的中医那里,也是在使用西药降压。信则有,不信则无,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得到大家。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


  •   马上就要跟2019年告别了,这一年,你过得怎么样呢?年初许下的小愿望都实现了吗?

      二甲双胍又双叒叕来了,这一次它影响了乳腺癌!胖,对身体健康是不利的,但是有科学家研究证实,对于某些肥胖的肿瘤患者来说,胖竟成为了“有利因素”。

      还有就是~

      所有女生们注意喽!

      过多的摄入西餐、酒精、咖啡,可能会增加罹患乳腺癌风险哦!

      01

      BJC:二甲双胍可使癌细胞不断变胖最后饿死

      “神药”二甲双胍又来了,这一次,它影响了乳腺癌的治疗。

      近日,发表在《英国癌症杂志》(BJC)上的一项研究显示,二甲双胍可以影响乳腺癌的治疗。

      二甲双胍不是降糖药吗?它和乳腺癌有什么关系呢?

      研究人员纳入了36例未经治疗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利用二甲双胍进行干预,并对二甲双胍治疗前后的肿瘤样本进行转录组分析。

      结果发现,患者经过二甲双胍治疗后,调节脂肪酸氧化分解的多个基因转录组表达水平显著提高,并且在两个先前确定的具有不同代谢反应的患者队列之间存在表达差异。体外研究表明,与先前在正常细胞模型中的数据相比,二甲双胍可减少脂肪酸氧化,并随后积累细胞内甘油三酯,耗尽肿瘤细胞的能量来源三磷酸腺苷,也就是让肿瘤不断变胖、变胖、变胖,最后饿死。

      虽然研究样本量很少,但研究者认为,二甲双胍对未来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会有一定的影响。

      界哥嘚啵嘚:二甲双胍果然是“神药”!

      02

      西餐、酒精、咖啡与健康女性乳腺癌风险较高有关

      做女人太难了,酒精有害可以理解,西餐、咖啡也危险?即将迎来2020年,我们还能好好吃吃喝喝吗?

      近日,有研究者通过200例乳腺癌病例分析了饮食与乳腺癌的相关性,结果发现胡椒碱(胡椒中的化合物)、乙酰柠檬酸三丁酯(邻苯二甲酸盐的替代增塑剂)、孕烯三醇硫酸盐(类固醇硫酸盐)以及一些微生物相关的代谢产物等与女性乳腺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哪种饮食会有这样的特征呢?研究者表示“西方”饮食模式以及较高的酒精和咖啡存在这样的特点。

      看来乳腺癌和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

      界哥嘚啵嘚:元旦快到了,又要大吃大喝了,界哥建议大家少吃糖、少吃盐、少吃油、少吃烟熏、不饮酒,争取活到九十九!

      03

      无油就健康吗?空气炸锅也会致癌?

      说到吃,最近央视新闻指出,韩国空气炸锅加热后被检出致癌物。

      咋回事?

      韩国的一家机构发现,在韩国购买的部分空气炸锅在200℃以上的温度烹制薯条后,有些薯条的丙烯酰胺超过了欧盟安全标准。根据目前国际癌症研究所的评估,丙烯酰胺为2A级致癌物,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

      但薯条监测出丙烯酰胺真的是空气炸锅的问题吗?

      当食物中同时有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时,经过120℃以上的高温烹调,就会出现美拉德反应。咖啡烘焙过后的香气和炒制黑糖的焦甜口感也都是美拉德反应造成的,而丙烯酰胺就是美拉德反应的副产物。

      而作为薯条的原料,土豆中既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同时又含有大量的天门冬氨酸,这是一种非常容易产生丙烯酰胺的氨基酸。所以新闻中薯条被检测出丙烯酰胺含量高,并不是空气炸锅的错。

      建议大家平时做饭的时候,温度不要过高,适当调整烹饪方式,并减少丙烯酰胺含量过高的食物摄入哦。

      界哥嘚啵嘚:空气炸锅不背锅,高温才是“罪魁祸首”~

      04

      妊娠与癌症转移有什么关系?

      如果问你胎盘与癌症有哪些相似性?你会怎么回答呢?

      近日《Nature》子刊《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发表了关于胎盘与癌症相似性的研究。

      人类在妊娠期间,胎盘会入侵子宫壁,在其他哺乳动物(牛、猪和马)中,胎盘的侵袭性并不强,这些哺乳动物的肿瘤很少转移或扩散。而由于怀孕期间人类的胎盘具有高度侵袭性,所以人类患癌后,容易发生转移。

      这项研究将各种哺乳动物的妊娠与癌症侵袭之间的相似性联系起来。

      研究者分析了各种动物的子宫内膜细胞,发现了抵抗胎盘侵袭现象。某些动物进化后,其间质细胞(器官中的结缔组织细胞)对侵袭产生了高度抵抗力,这些动物的癌症不容易转移。研究者认为,某些哺乳动物(有蹄类的两个动物:牛、马、猪等)已经进化出了入侵的屏障。而人类在妊娠期间胎盘具有高度侵袭性,人类特别容易遭受癌症转移。

      对于这个研究是否会改变我们对于癌症转移的思考方式呢?界哥认为还有待研究,不过这确实是一个有趣的方向。

      界哥嘚啵嘚:做人真难!

      05

      胖子的春天来了,肥胖肿瘤患者的预后优于正常体重患者

      肥胖与罹患透明细胞肾细胞癌 (RCC)的风险增加有关,但矛盾的是,肥胖也与该肿瘤的预后有关。胖,居然成了“好事”!

      研究人员收集了5个独立的、年满18岁的RCC患者的临床队列数据(包括TCGA队列、COMPARZ队列、MSK免疫疗法队列等),并评估了患者的总体生存率以及肥胖患者和正常体重患者间的转录差异。

      在TCGA队列中,肥胖患者的总体生存期长于正常体重组(HR 0.41);

      在COMPARZ队列中,肥胖患者的总体生存期长于正常体重组(HR 0.68)。

      在MSK免疫疗法队列中,体重指数(BMI)与死亡率的相关性不显著,免疫细胞浸润的程度与BMI无关。研究显示,与正常体重的患者相比,肥胖患者瘤周脂肪组织炎症增加,尤其是肿瘤附近的瘤周脂肪。

      为何肥胖RCC患者的预后优于正常体重患者呢?研究者表示这可能是BMI对肿瘤和瘤周脂肪微环境的影响造成的。在RCC患者中,肿瘤微环境的各个方面随肿瘤本身的状态和肿瘤周围脂肪组织的变化而变化,与正常体重的RCC患者相比,肥胖患者具有明显的生存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

      界哥嘚啵嘚:没想到脂肪除了保暖,还可以抗癌!

      本周寄语:不管2019年的愿望实现了没有,2020年,flag该立还是得立,管它最后会不会倒,万一都实现了呢?新的一年,迎接新的挑战吧~

  • 一、阿司匹林能预防心梗吗?

     

    不管是冠心病的一级预防还是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包括冠心病的三级预防,都明确的将阿司匹林列在了无可替代的位置上。阿司匹林能够预防心梗,已经是尽人皆知的事实,其是通过大量临床试验证实的结果。阿司匹林一开始被发现,就是因为其解热镇痛作用,也用于感冒、流感时发热的退热。但随着新型的解热镇痛药物的出现,阿司匹林用于解热镇痛的机会越来越小,其次阿司匹林的其他作用,诸如消炎、抗风湿等作用,也在逐渐弱化,但正是大量的临床证据证实了其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中的作用,尤其是冠心病和脑梗塞中的作用,阿司匹林的使用才得到了质和量的飞跃。现在在阿司匹林的使用中,绝大多数处方也是因为其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其中也包括提问者说到的“阿司匹林能不能预防心梗”的作用。

     

    二、阿司匹林是如何起效的?

     

    阿司匹林能够不可逆的结合血小板上的一种酶,而这种结合,会让血小板的作用不能发挥。血小板有什么作用呢?血小板的作用就是血液的凝集必不可少的一份子,而阿司匹林和血小板的结合,使得血小板不可逆的起不到凝血的作用,直到这个被结合的血小板死去,阿司匹林都不会和这种酶分离,据此我们也能分析到阿司匹林是如何起到作用的。

     

    三、预防心梗要怎么吃呢?

     

    既然有明确的证据能够预防心梗,那么阿司匹林要如何吃呢?一般情况下,如果确认患者需要口服阿司匹林,几乎阿司匹林的口服都是长期或者是终身的,其剂量也是有推荐的,一般推荐75—150mg/天。

     

    四、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吃阿司匹林预防心梗呢?

     

    阿司匹林真的能预防心梗,那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要吃阿司匹林来预防心梗呢?答案当然是不能,阿司匹林是有其适应症和禁忌症的,不是每一个人都要吃,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吃。如果没有适应症,阿司匹林的副作用也几乎是尽人皆知,在没有适应症的人身上使用它,出现胃肠道反应,或者出血的风险大大增加,但获益不会增加,所以,阿司匹林对于没有适应症的患者身上使用,是不推荐的。

     

     

    其实,阿司匹林再能预防心梗,对于不需要的人来讲,还不是一文不值?你我为什么不去做哪一个不需要口服阿司匹林的人呢?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