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小孩子经常容易磕磕碰碰伤到自己,那受伤后是不是要打破伤风针和破伤风疫苗呢?需要根据伤口的分类、已经接种破伤风疫苗的针数,以及距离最后一针破伤风疫苗的时间来决定。
先根据受伤的过程和当时的环境,来给伤口分类:
1.清洁伤口:身体细菌定植较少的区域,并且之后立即得到处理的简单伤口。
2.不洁伤口:身体细菌定植较多的区域(如腋窝、腹股沟、会阴等),或者超过6小时没有处理的简单伤口。
3.污染伤口:被土壤或者粪便污染、已经感染的伤口、被唾液污染的伤口、枪伤、冻伤、烧伤。
再查看预防接种本,看孩子是否有接种过百白破疫苗:
1.如果有接种3剂或3剂以上百白破疫苗的,就不需要再打破伤风针了。
2. 如果接种少于3剂的,但还属于计划免疫年龄的建议按计划补齐3剂即可,也无需打破伤风针。
3.如果小于3月龄的宝宝受伤了,我们就要询问母亲的破伤风主动免疫史,假如母亲既往有按计划完成破伤风主动免疫,那么会将破伤风抗体传给宝宝,这个母传抗体可持续大约半年,所以宝宝在这段时间内也无需打破伤风针。如果母亲既往无破伤风主动免疫或未完成主动免疫史,或者不详的情况下,建议给予注射一针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可以起到临时的保护效果,待到3月龄的时候再给予接种百白破。
4.如果一旦完成全程破伤风主动免疫(3剂及3剂以上)的,以最后一针算起,超过5年的不洁伤口或污染伤口和超过10年的只要受伤后都应给予加强一剂破伤风疫苗,而不是破伤风针。
因此,一个一岁多、全程接种了破伤风疫苗的孩子,因外伤在医院处理伤口后是完全没有必要打破伤风针的。据统计,破伤风抗毒素引起的过敏反应发生率为5%~30%,约有1/10万的致死率。可见,滥用破伤风针会增加患者过敏的风险。
此外,我们要知道破伤风抗毒素的半衰期为5~7天,而破伤风潜伏期通常为7~8天,一般为1~2周。破伤风抗毒素只能中和破伤风杆菌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的外毒素,但是不能抑制破伤风杆菌生长繁殖和释放毒素。所以破伤风抗毒素并不能完全避免感染破伤风的风险。到医院规范的进行伤口处置,也是预防破伤风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我们在生活中难免受伤,有一种病菌会趁"伤"而入,侵入我们的身体引起感染——它就是破伤风杆菌!那么,破伤风杆菌是如何引起破伤风的?常规的"破伤风针"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究竟哪些伤口比较严重,要及时打"破伤风针"呢?
破伤风(Tetanus)是一种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特异性感染。破伤风杆菌是一种专性厌氧的革兰氏阳性芽胞杆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在灰尘、土壤、人和动物的粪便中都能发现它的身影。
它能通过皮肤和黏膜的伤口侵入人体,随后在厌氧环境下大量繁殖,产生外毒素,引起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紊乱,造成全身骨骼肌的持续性强直和阵发性痉挛,严重时可引发喉痉挛、呼吸窘迫甚至窒息,危及生命!
即使经过积极治疗,破伤风在全球范围内的病死率也不低,我们要注意预防!平时要尽量避免创伤,一旦受伤则要注意清理。外伤严重时要及时就医,由医生决定是否要打"破伤风针"。
1. 破伤风类毒素
医院常用的"破伤风针"主要有两种,其中一种就是抗原性质的破伤风类毒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破伤风疫苗,其本质是经过"减毒"处理的破伤风毒素。人体免疫系统"分不清"类毒素和毒素,在类毒素的刺激下,也会产生抗体等免疫活性物质,严阵以待,以及时阻止破伤风杆菌的入侵。
我国婴儿出生后注射的"百日破"疫苗中,就含有这种疫苗,连续注射3剂后能让婴儿获得至少5年的免疫能力。此后每5~10年或者在受到较大创伤时,要注意加强接种这种疫苗。
2. 破伤风抗毒素和免疫球蛋白
抗体性质的“破伤风针”根据来源,分为两种:一种是来源于马血清的破伤风抗毒素(TAT),另一种则是来源于人血清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其中,TAT很容易引起人体的排异反应,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很少使用。
如果没有接种过疫苗,遇到较严重的外伤时就要及时注射TAT或TIG,快速提升人体内的抗体水平,实现对破伤风杆菌的“精准打击”。
1. 较深的伤口
当伤口深到需要缝合,如被钉子、荆棘、刺等尖锐物刺伤出血,破伤风杆菌就会在缺氧的伤口深处大量繁殖,最终侵及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感染。所以对于这类伤口我们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
2. 被污染的伤口
破伤风杆菌在土壤中大量存在,所以被泥土污染的伤口往往更容易感染破伤风。这种情况下,我们也要尽早去医院打针。
被生锈的铁钉刺伤?小心感染破伤风!破伤风是一种急性的、有致命性的疾病,我们要注意预防,而预防的关键就是"破伤风针"。我们要根据伤口的情况,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完成注射。
足月、健康的新生儿在一出生的时候都要进行乙肝疫苗的接种,很多人不知道为什么第一针就要打乙肝疫苗。
那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下乙肝疫苗所预防的乙肝是个什么东东?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影响肝脏的严重传染病,由乙型肝炎病毒导致。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1. 传染速度非常快
2. 传染途径非常多
3. 对人体伤害非常大
而我国是乙肝大国,2006年一次全国乙肝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人群中乙肝携带者的比例约为7%。乙肝携带者母亲在分娩时会将乙肝病毒传给新生儿,这正是我国最重要的乙肝传播途径。
一旦宝宝感染了乙肝病毒,会给新生儿的身体带来很大的伤害,并且转为慢性感染的风险达到 90%。如果变为慢性乙肝患者,就几乎不可能治愈了。想想这对一个刚问世的小宝宝有多么残忍。
好在有大量研究证据表明:对于乙肝携带者母亲所生的新生儿,如果在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可以有90%-95%左右的把握阻断这种母婴传播。但是如果推迟接种,则会大大降低这种阻断效果。
即使是对于健康母亲所生的新生儿,由于在小孩子成长过程中经常喜欢乱摸东西,可能会通过其他途径接触到乙肝病毒,如果不慎触摸到乙肝患者用过的物品,或暴露在乙肝病毒下也是非常容易患上乙肝的。
所以基于防患于未然,不管母亲有没有携带乙肝病毒,都要按规定在宝宝出生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第一针),之后1个月(第二针)和6个月(第三针)时,分别再接种一针乙肝疫苗,以达到最好的保护效果。
总之,越早给宝宝接种乙肝疫苗,那么乙肝疫苗就会越早发挥作用,更快给宝宝全面的保护。这就是国家为啥要提倡,所有宝宝在出生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的真正原因!
因此新生儿一出生就尽早接种乙肝疫苗,这是为了与疾病赛跑。据数据统计,我国在大力推行出生后 24 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后,2014 年 1~4 岁和 5~14 岁儿童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相比1992年分别下降了 96.7% 和 91.2%。
为了能达到最好的保护,我国不仅规定了乙肝疫苗第1剂应该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现在还推荐乙肝携带者母亲所生的新生儿应该在出生后12小时内接种,并且已经是全球共识。
宝宝咳嗽发热几天,结果到医森那里听诊验血拍片一检查:肺炎了!!
举家忧伤。
如何用药?家里也是各派纷争。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是激进派:肺炎了,就是要吊盐水压下去!
错!!!不是所有宝宝肺炎都是要挂水的。轻度肺炎可以在家里口服治疗。不用吊水了,听到这个福音宝爸宝妈肯定要问,哪些肺炎算轻度的啊?精神倍棒,活蹦乱跳,吃嘛嘛香,没有呼吸困难,没有紫绀,胸片血象都不严重的宝宝可以先口服吃药治疗试下的,挂水不是首选。
宝爸宝妈是谨慎派:要给肺炎宝宝用药?能不能查清楚了再用药?
错!!!可以做检查,但是不能等。无论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初始治疗均是经验性的,不能因等待病原学检测而延误治疗。医生选择哪一类消炎药是根据宝宝的不同年龄段的优势病原体,和本国本地区正流行的的病原体,结合胸片和验血单来用药。比如3个月以下儿童有沙眼衣原体肺炎可能,而5岁以上者支原体肺炎比率较高,可考虑选用选用大环内酯类如阿奇霉素或克拉霉素。
肺炎用几天药能好呢?全家都是纠结派。
消炎药一般用到热退且平稳、全身症状明显改善、呼吸道症状部分改善后。注意!!!是一般,因为病原体不同、病情轻重不等,是否有并发症,是否有继发感染都会影响肺炎的治疗疗程。用药后48到72小时评估用药疗效,结合病原学检查再做调整。
生了肺炎很忧伤,口服挂水有用偿,正确治疗有良方,不会妨碍娃生长!
几乎每个家长都带孩子打过疫苗。从出生开始,国家就给孩子制定了免疫规划以防范疾病的发生。比如威胁孩子身体健康的肺炎,也有针对对应病原菌的疫苗。而肺炎疫苗往往都是二类疫苗,需要家长再交钱才能打,价格还不便宜。
关于肺炎疫苗,有疫苗医生说,这个疫苗,宝宝不用打。但也有疫苗医生说,这个疫苗,最好打。这样家长就发愁了!宝宝的肺炎疫苗究竟需不需要打呢?
我国目前常见的肺炎疫苗
肺炎疫苗,大部分是进口疫苗,价格相对比较贵,往往都是自费,划分为二类疫苗,这些主要还是受到国情、经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市场上出现很多可以预防肺炎的疫苗,这些疫苗由于针对的病原菌不同,可以叠加使用。比如以下:
1)肺炎13价疫苗
用于2岁以下婴幼儿,主要针对的是肺炎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是肺炎的主要感染病原菌之一,接种后抗体至少保持5年。
2)23价疫苗
用于2岁以上人群,但是由于免疫效果差,有效性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并不常规推荐。
3)HIB疫苗
2岁以内儿童接种,预防B型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侵袭性肺炎,除了有单独的疫苗,也有跟其他一起的联合疫苗制剂。
宝宝到底打不打肺炎疫苗?
首先,一类、二类疫苗,并非像有些人说的,只需要打免费的就行,自费的不必要。其实一类和二类疫苗的分类也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的。家长在给孩子打疫苗的时候,免费的定然要打,而二类自费的,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在为宝宝选择。
其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十三价肺炎球菌疫苗最好要打,这个疫苗主要用来预防肺炎,毕竟宝宝患肺炎的概率还是比较高的,治疗起来,不但医疗费非常多,而且,宝宝还非常受罪。很多过来人都知道,宝宝一旦肺炎严重了,住院治疗各方面都是负担。
此外,肺炎疫苗其实有好多种,比如7价、13价、23价。从接种年龄、预防肺炎种类来说,13价是最好的选择,在宝宝2个月的时候,就可以接种了。如果宝宝体质比较差,可以在宝宝满了2周岁之后,再接种一剂23价,体质好,就不需要再接种23价了。
张文宏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到一类疫苗是必打,有几种二类疫苗提倡打。其中就包括治疗肺炎的13价肺炎疫苗、hib疫苗、流感疫苗等。钟南山院士也曾经大力呼吁儿童积极接种肺炎疫苗,预防各种肺部感染。
宝宝打肺炎疫苗要注意什么?
其实和打其它类型的疫苗一样,宝宝打疫苗也是有注意事项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首先要如实告诉医生宝宝的各项身体状况,如果你的宝宝是早产儿,或者宝宝存在否营养不良的情况都要如实告诉医生等,这种沟通非常有必要,也是为了让医生准确判断宝宝是否有打疫苗的禁忌症。
2)如果宝宝感冒了、拉肚子或发烧时,最好等宝宝病情好了之后再进行接种疫苗。
3)刚刚接种疫苗的宝宝接种疫苗后应在接种地点留观15~30分钟,不应该急着回家,一旦宝宝发生不良反应可以及时就医。等到一切正常,没有不良反应再回家,这样做主要防止较严重副作用发生时能够及时进行处理,尽管这种几率非常低。
总之,肺炎对于免疫力并不完善的儿童而言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疾病,所以打疫苗可以提前做好防范措施,给宝宝上一个保险,但是由于肺炎的感染病原菌有很多,也有很多是没有疫苗的,所以即使打了疫苗,也要注意卫生。
参考文献
[1]朱航,黄蓉娜,杨汝沛,马林.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预防社区获得性肺炎效果的Meta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8,04:422-426.
带宝宝去打疫苗,是很多宝爸和宝妈的一件很重要的事。不过,很多宝爸、宝妈并不知道宝宝打完疫苗后需要注意什么?笔者今天跟大家科普下这些注意事项。
一、打疫苗前要注意的事项
(1)要关注宝宝的身体情况
在预定打疫苗的前几天,要注意观察宝宝的健康情况,看他有没有发热、腹泻、咳嗽等情况,即使这些症状很轻,也不要忽视,因为打疫苗后可能会加重原有的病情,本来轻微的反应会变成比较严重的反应。
(2)告知医师宝宝的过敏史
如果宝宝有食物、药物等过敏史,在前一次打疫苗某种疫苗后有过高热、抽搐、荨麻疹、哮喘等过敏反应,务必告诉医生,让医生来判断能能否继续打疫苗。
(3)给宝宝穿比较宽松的衣服
打疫苗的当天,记得给宝宝穿比较宽松的衣服,特别是袖子要稍微宽大点,这样打疫苗时易卷起,免得脱衣服了。
(4)要注意宝宝的饮食
去打疫苗前让宝宝吃点食物,但不要让宝宝吃大蒜、辣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鸭肉、牛肉、鱼头、竹笋等发物。
二、打疫苗后要注意的事项
(1)让宝宝在医院留观三十分钟
给宝宝打完疫苗后,为了安全起见,不要马上离开医院,特别是打第一针疫苗时,个别宝宝有可能出现晕厥、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等严重急性过敏性反应。当虽然很罕见,但一旦发生,就很严重,急救需要争分夺秒。
(2)让宝宝多喝水,少做剧烈运动
宝宝打疫苗后的1天到2天内,要让宝宝多休息、少做剧烈运动。打疫苗的当天最好不要给宝宝洗澡,即使要洗的话,也不要把注射部位浸在水里。给宝宝洗完澡后,用干净毛巾轻轻地吸干水分。如果是服完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轮状病毒疫苗,注意间隔30分钟后,再喂奶或吃其他热的食物,防止胃液内温度过,影响疫苗的活性。
(3)打完疫苗后,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洗澡。
并非说完全不能洗澡,比如炎热夏季,孩子出汗多,不洗澡很难受,我们可以给宝宝洗澡,但要注意不要搓洗宝宝接种疫苗的部位,以防感染就行了。
而如果冬季,孩子没什么剧烈活动,可以尽量避免洗澡就不洗,防止因为洗澡受凉导致感冒不适,到时又很纠结,是否疫苗导致不适,疫苗往往可能因此背锅,造成不必要麻烦。
(4)打完疫苗后出现不舒服,如何应对?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疫苗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局部的反应和全身的反应,局部的反应,接种之后会出现疼痛的情况,有的会出现红肿,有的会出现硬结,这些局部的反应都不需要处理,自行会痊愈。全身反应表现相对多的,一个是头痛、乏力,
如果打完疫苗后出现了一些轻微的不良反应,也不要着急,有些人在打完疫苗以后,可能会有恶心、呕吐、头晕等这轻微的不良反应。如果不是太重,可以先在家里自己观察,如果症状比较严重,应该到医院去诊治。
疫苗是人类对付病毒的最有力武器!可以说,疫苗是人类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家长朋友千万不要因为社会上传播的一些疫苗谣言而畏惧甚至拒绝疫苗,要知道,我们目前使用的疫苗分为减毒疫苗和灭活疫苗,我国接种的疫苗几乎都是灭活疫苗,例如大名鼎鼎的新冠疫苗、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等等,所谓灭活疫苗,就是已经几乎完全没有毒性了,不存在反而感染人体的可能。
灭活疫苗,通俗说就是“死疫苗”。其主要成分是将病毒或细菌杀灭后的大分子,例如蛋白质或多糖。我们可以把这些成分看成有害物质的标记。孩子在接种这类疫苗后,这些大分子(标记)会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产生防御性物质,孩子的免疫系统就获得抵抗病毒/细菌的能力和记忆。
当再次接触到这种病原体时,免疫系统会识别其标记,根据过去的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抵抗对应病毒/细菌的伤害,产生免疫效果,也就是免疫应答, 接种疫苗产生免疫的过程如同给免疫系统看“安全教育视频”,告诉免疫系统哪些事物是危险的,以及应对方法。
总之,打疫苗也是一门科学,为了孩子和家庭,每一位家长都要知道上述疫苗知识。
天气逐渐增温,又到了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手足口病传染性强,不存在地区性差异,学龄前的儿童的免疫组织与器官发育尚未完善,免疫力弱,而且孩子很喜欢跑来跑去,满世界疯玩,很容易就成为手足口的攻击对象。
所以手足口疫苗就成为防范手足口的一项重要的措施。手足口疫苗能不能保证不会得手足口病呢?安不安全呢?
手足口病简介
手足口病是一种以口腔黏膜疹和手足(也可能是其他部位)斑疹、斑丘疹或水疱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手足口病首次描述于1957年发生在加拿大多伦多的一次夏季暴发流行中,其致病原因是柯萨奇病毒A16。此后有至少15种其他肠道病毒血清型已被发现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为柯萨奇病毒A型血清型(简称CV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
我国手足口病发病例数非常高,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每年仅被诊断上报的手足口病新发病例平均就有上百万人,同时还有数万重症病例,以及数百名儿童死亡。
手足口疫苗到底有效性和安全性如何?
目前常说的手足口疫苗指的是EV71疫苗,能够预防EV-A71病毒感染的手足口病。但是,孩子手足口不一定是EV-A71病毒这一种病原体,所以即使打了疫苗也可能会得手足口病,但是EV-A71病毒感染是手足口病发展为重症或死亡得主要原因。
据统计,手足口病的患儿死亡人数中EV71病毒阳性高达93%。而且目前我们并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手足口病。所以,我们还是有必要带孩子去打手足口疫苗的。而且EV71疫苗已经在临床研究和真实世界使用中都有很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保护率可达到95%。
为什么国外不打这个疫苗只有中国打?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EV71病毒导致的手足口病在全球都有流行,而我国的疫情特别严重,不能因为国外不打这个疫苗就放弃。
那么手足口疫苗安全吗?这一点大家可以放心,因为作为一个我国自主研发的新疫苗,其研发过程的规范程度已经与国际接轨,手足口疫苗相关研究由国内外多个单位协作研究,并且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结语
手足口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都是有一定的证据支持的,家长们可以放心带打疫苗打疫苗去打疫苗。即使打了疫苗,也要注意宝宝的卫生,以免感染其他肠道病毒导致的疾病。
参考文献
[1]李理,周平.儿童接种手足口疫苗对手足口病的预防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09:78-79.
文章首发于 | 复旦儿科医院-黄剑峰医生
宝宝咳嗽发热几天,结果到医森那里听诊验血拍片一检查:肺炎了!!举家忧伤。
如何用药,家里也是各派纷争。
错。不是所有宝宝肺炎都是要挂水的。轻度肺炎可以在家里口服治疗。不用吊水了,听到这个福音宝爸宝妈肯定要问,哪些肺炎算轻度的啊?精神倍棒,活蹦乱跳,吃嘛嘛香,没有呼吸困难,没有紫绀,胸片血象都不严重的宝宝可以先口服吃药治疗试下的,挂水不是首选。
错。可以做检查,但是不能等。无论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初始治疗均是经验性的,不能因等待病原学检测而延误治疗。医生选择哪一类消炎药是根据宝宝的不同年龄段的优势病原体,和本国本地区正流行的的病原体,结合胸片和验血单来用药。比如3个月以下儿童有沙眼衣原体肺炎可能,而5岁以上者支原体肺炎比率较高,可考虑选用选用大环内酯类如阿奇霉素或克拉霉素。
消炎药一般用到热退且平稳、全身症状明显改善、呼吸道症状部分改善后3~5天。注意,是一般,因为病原体不同、病情轻重不等,是否有并发症,是否有继发感染都会影响肺炎的治疗疗程。用药后48到72小时评估用药疗效,结合病原学检查再做调整。
生了肺炎很忧伤,口服挂水有用偿,正确治疗有良方,不会妨碍娃生长!
平时大人干活、孩子玩耍时难免出现外伤,外伤难免会造成感染,这种感染后就有可能患破伤风,所以经常会遇到受伤后来医院打破伤风针的,有人说打过疫苗还需要打破伤风针吗?或者是打了破伤风针是不是也会再有外伤就不怕感染了?事实上,破伤风针和破伤风疫苗完全是两个概念。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什么是破伤风?
破伤风是破伤风杆菌经由皮肤或粘膜伤口侵入人体,在缺氧环境下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阵发性肌阵挛的一种特异性感染。潜伏期约3-21天,中位数7天,个别短至1-2天或者长至数月。感染破伤风杆菌5~10日后,即可出现肌肉持续性收缩等症状,最初是咀嚼肌,以后顺序是脸面、颈项、背、腹、四肢,最后是膈肌、肋间肌;声、光、震动等均可诱发阵发性痉挛。病情严重者,会引起呼吸麻痹导致死亡。听起来好可怕是吧。所以预防破伤风感染至关重要。
那什么是破伤风针?
我们通常说的破伤风针是指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破伤风抗毒素是一种被动免疫制剂,用马血清制作而成,免疫作用维持时间较短,约为7-10天。由于破伤风抗毒素对人体是一种异性蛋白,具有抗原性,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因此在用药前一般要先做过敏试验。试验结果为阴性可直接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试验结果为阳性者,则应进行脱敏注射,即小剂量分4~5次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一般无过敏反应,注射前不必做试验,它只是一种外源性抗体,体内维持时间为2~3周。通过其维持时间可以看出,对于已出现破伤风或可疑症状时应及时使用,但是对破伤风的预防作用是有限的,仅在未发病且在2周内应用有预防作用。
破伤风疫苗又是怎么回事?
破伤风疫苗是用破伤风类毒素制成,将破伤风类毒素 接种于人体,使机体产生获得性免疫力的一种预防破伤风感染的措施,属于主动免疫。一旦完成基础免疫(3针或3针以上),免疫保护持续时间可长达5-10年,甚至更长。我国从1978年开始实行的儿童计划免疫中就有“百白破三联疫苗",分别是指: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疫苗。在小孩出生后满3月、4月、5月龄会各接种1剂百白破,接种完这三剂的基础针,破伤风的抗体水平可以持续3-5年的保护期,18-24月龄时加强1剂百白破,6岁时再加强1剂白破,抗体水平可以达到10年左右,甚至更长。所以说破伤风针只是起到一个短暂的临时保护,真正能够起到长期保护效果的是破伤风疫苗。
近来,随着新的变异病毒奥密克戎的出现,持续反复的疫情让人们陷入恐慌的同时,也对疫情的防控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加强针”成了人们日常的热议话题,已经接种过两针新冠疫苗,加强针是否有意义呢,它的作用到底如何体现呢?
什么是“加强针”?
在说打“加强针”的必要性之前,首先我们应该知道“加强针”是什么?“加强针”也叫做加强免疫,是指在完成疫苗接种后,根据抗体消退的情况进行补充接种,保持人体对病毒免疫力的疫苗剂次。因为各种疫苗接种后所产生的免疫保护作用多数都有一定的期限,在完成基础免疫后经过一定的时间,体内的免疫保护作用会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而为了使机体能够继续维持这种免疫保护,就需要根据不同疫苗的特性适时的进行再次接种,这就是“加强针”。简单来说,就是打完“加强针”以后可以达到增强新冠疫苗的预防效果的目的。
为什么要打“加强针”?
无论是灭活疫苗还是mRNA疫苗,一个全疗程后的半年,体内免疫功能均有明显下降,而“加强针”可以使已经逐步减弱的中和抗体快速增长或反弹,产生更好的保护效果。
此前,国药集团和科兴公司均发表了关于我国灭活疫苗加强免疫后的效果,国药集团的数据显示,18岁-59岁人群在完成第2针疫苗接种后病毒抗体的平均滴度为209.3,完成第3针接种后,平均抗体滴度上升到308.4。而60岁以上的人群在接种第3针疫苗后,平均抗体滴度从第2针接种后的118.2上升到206.2;科兴公司的灭活疫苗在完成第2针接种后6个月,再接种第3针,接种者一周内的抗体以10倍的速度升高,2周内升高20倍。以上的数据均说明,“加强针”能明显提高机体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
相关研究表明,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后,不仅是新冠病毒抗体水平增加了,连抗体谱也变得更广了,这就意味着它对新的变异株能产生更好的保护作用。此外,研究还显示,接种“加强针”后,发生不良反应的种类和几率与基础免疫时没有明显差异,大家可放心接种。
何时、何人可接种“加强针”?
“加强针”的接种,根据相关研究和国家统一部署,对前期完成2针次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或者接种1针次腺病毒载体疫苗的,间隔6个月后可以接种加强针[1]。而目前新冠疫苗加强针接种人群的范围,为全程接种新冠疫苗满6个月的18岁及以上人群。
看完以上的内容是否解开了你对“加强针”接种的疑惑呢?开展加强免疫,对于保护易感人群、有效遏制疫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及时的接种加强剂次,既是家人、朋友和自己的保护,也是在履行公民对新冠疫情防控的义务。
因为小孩很好动,跑步、跳跃,平时很容易出现碰伤或摔伤的情况,这种情况会使父母更担心,小孩不小心出去摔伤了怎么办?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万一宝宝摔伤了,可以先检查一下伤口,如果不太严重的建议先停下来,让小孩待在原地,用冷敷的方法局部消肿,伤口比较严重的,可以先去医院包扎、清洗。
安装要领及注意事项:安装时多用夹板,也可使用小木板、枝条、书刊、硬纸板等。在合适的地点将受伤的人就地抢救。如果现场存在生命危险,则转移到重新固定住的安全区域。当固定住时,要使畸形上下肢变轴线位,并暴露上下肢末端以观察血运。在夹板与皮肤之间及扭伤、关节突出处要加衬垫,夹板的长度应大于扭伤处的上下关节,以便固定住并防止皮肤受压。上肢在屈肘位置固定住,下肢在伸直位。上下肢固定住应特别注意紧度合适 ,扭伤上端先固定住,下端再固定住,绑带不能系在扭伤处。前臂、小腿部位扭伤时,尽可能在受伤部位的两侧放置夹板固定住,或用胸廓绑住受伤上肢,用健肢固定住受伤下肢,以防止上下肢旋转,避免扭伤断端相互接触。在固定住好伤肢后,如果可能的话应该抬高它。
目的:让受伤患者离开危险地带,进行现场救治,减少受伤患者痛苦。尽量救治,减轻伤残。
担架车是运载患者最常见的工具,它可以借用门板、木椅等物品,也可以自制绳索担架车、衣物担架车等。运载工作包括如何将伤病患者从受伤现场运载出来,以及现场救护后由救护车等护送到医院进一步救治。对伤员进行现场观察,判断伤势,本着先救先治伤的原则,做好伤员现场救护及抢救、包扎、固定住后搬运工作。对伤员进行现场救护后,不能随意移动伤员,应根据伤员的病情和特点分别采取搀扶、背运、两人或四人抬运等措施,并特别注意动作要轻巧、迅速,避免用力拉扯和不必要的震动。在操作时,脊柱和上下肢应保持在同一轴上,并将患者正确地固定住在担架车上,防止头部、脊柱和上肢扭动,以免损伤加重。
小孩在玩耍和娱乐时,很可能会扭伤,摔伤。儿童出现上述症状时,家长应特别注意观察伤口情况,及时消毒处理,如伤口情况较严重,应立即送医院请专业的救护人员处理。
盆底肌痉挛,一种常见但容易被忽视的疾病,其病因尚不明确,但与精神紧张密切相关。当人体处于紧张状态时,盆底肌肉会不自主地收缩,导致功能障碍和痉挛。这种痉挛可能会引起会阴部不适、排便困难,甚至无法正常排便。面对这些症状,患者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盆底肌痉挛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心理咨询、排便训练和长期锻炼。通过心理咨询缓解精神压力,有助于改善盆底肌肉的紧张状态。排便训练则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排便功能。此外,长期锻炼,如瑜伽、凯格尔运动等,可以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预防痉挛的发生。
在日常生活中,适当的户外活动也是缓解精神压力、减少盆底肌肉痉挛风险的有效方法。此外,患者还需注意以下事项:
如果出现破伤风或狂犬病等疾病导致的肌肉痉挛,应及时就医。破伤风的治疗主要集中在中和游离毒素、控制和缓解痉挛。狂犬病引起的肌肉痉挛应避免声、光、风的刺激,积极处理症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局部按摩或穴位按摩也可以用来缓解肌肉痉挛。
在诊断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史、典型表现和伴随症状,结合肌肉活检和肌电图进行检查。此外,医生还会检查患者是否有热惊厥、破伤风、狂犬病等,以指导下一步的治疗。
总之,盆底肌痉挛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疾病。通过正确的治疗和日常保养,患者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小意外,比如手破或者身体其他部位受伤。虽然不是每一次受伤都会导致破伤风,但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并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破伤风是一种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伤口感染。如果不及时治疗,破伤风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那么,破伤风能否治愈呢?答案是肯定的。以下是一些关于破伤风治疗和预防的知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 伤口处理:一旦发生伤口,首先要进行彻底的清洁,以防止细菌感染。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或者碘伏等消毒剂进行清洗,并保持伤口干燥。
2. 预防接种:破伤风疫苗是预防破伤风的最佳方法。即使已经感染了破伤风,接种疫苗也可以帮助减轻症状和缩短病程。
3. 抗生素治疗:破伤风治疗通常需要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等,以抑制破伤风杆菌的生长。
4. 破伤风抗毒素:破伤风抗毒素是一种含有抗破伤风毒素的药物,可以帮助中和体内的毒素,减轻症状。
5. 支持治疗:破伤风患者需要接受支持治疗,包括营养支持、呼吸支持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除了以上治疗措施,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伤口感染。
2. 接种破伤风疫苗,提高自身免疫力。
3. 一旦出现破伤风症状,应及时就医。
总之,破伤风是可以治愈的。只要我们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就能战胜病魔。
烫伤后留下的疤痕是很多人都非常关心的问题。烫伤疤痕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烫伤程度、烫伤部位、患者体质等。那么,如何才能彻底消除烫伤疤痕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一、药物外敷
在疤痕形成的早期,可以通过药物外敷来软化疤痕组织,帮助去除疤痕。常见的药物包括疤痕膏、积雪草苷软膏和芦荟凝胶等。
二、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是一种常见的疤痕治疗方式,通过激光的作用,可以刺激疤痕组织再生,从而达到去除疤痕的目的。
三、消磨术
消磨术是一种物理治疗方法,通过机械的方式去除疤痕组织,从而达到去除疤痕的目的。
四、手术治疗
对于疤痕增生比较严重的患者,可以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切除增生组织后,需要进行加压包扎并涂抹疤痕膏,以避免再次增生。
五、注射治疗
注射治疗是一种常见的疤痕治疗方法,通过注射药物到疤痕中,可以减轻疤痕增生。
除了以上治疗方法,预防烫伤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预防烫伤的方法:
1. 避免接触高温物体,如热水壶、热锅等。
2. 在厨房烹饪时,要小心谨慎,避免烫伤。
3. 对儿童进行安全教育,防止他们接触危险物品。
4.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因疲劳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而引发烫伤。
破伤风,一种由破伤风梭菌引起的急性特异性感染,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破伤风毒素主要攻击神经系统中的运动神经元,导致肌肉痉挛,症状包括颌紧、阵发性痉挛和强直性痉挛等。破伤风潜伏期通常为7-8天,短则24小时,长则数月或数年。破伤风针是预防破伤风的有效手段,一般可以预防7天左右。对于外伤患者,如果伤口深、污染重,需要及时接种破伤风针,以预防破伤风感染。
破伤风针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破伤风抗毒素可以中和细菌毒素,有效预防破伤风感染。在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之前,一定要进行皮试,以防止过敏反应,特别是过敏性休克。破伤风疫苗分为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两种,主动免疫通过接种破伤风疫苗产生免疫力,被动免疫通过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获得免疫力。
破伤风患者需要做好伤口护理,保持局部干燥清洁,避免污水等脏东西污染,以免造成伤口感染。同时,患者应尽量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比如辣椒、大蒜等。不抽烟不喝酒,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喝水,多排尿,注意休息。定期对伤口进行消毒和换药,防止伤口感染。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预防破伤风的发生。首先,要保持伤口清洁,避免破伤风梭菌感染。其次,要定期接种破伤风疫苗,提高免疫力。最后,要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预防破伤风的发生。
总之,破伤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我们要加强预防,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对于外伤患者,要及时接种破伤风针,预防破伤风感染。同时,要做好伤口护理,保持局部干燥清洁,防止伤口感染。
伤口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其症状通常表现为红肿热痛,具体表现为皮肤发红、局部肿胀、皮温升高以及持续不断的疼痛。当伤口出现这些症状时,提示可能存在感染,需要及时处理。
伤口感染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伤口污染、清创不彻底、局部损伤牵引以及坏死组织等。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伤口也可能成为细菌入侵的门户,引发感染。
为了预防伤口感染,首先要注意伤口的清洁消毒,使用碘伏等消毒剂进行局部消毒,并保持伤口干燥。此外,合理选择敷料也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对于一些特殊伤口,如糖尿病足、烫伤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敷料。
一旦出现伤口感染,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伤口的实际情况,进行局部清创、引流,并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用药,并注意伤口的护理。
除了药物治疗,日常保养也非常重要。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增强免疫力,有助于伤口的愈合。此外,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也是促进伤口愈合的关键。
在医院的感染科、烧伤科等科室,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于一些特殊感染,如破伤风等,需要及时给予抗毒素和类毒素治疗,以防止病情恶化。
总之,伤口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但只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大多数患者都能恢复正常。
一、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危害及预防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主要影响婴幼儿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该疾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肺炎、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预防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关键在于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方法:
1. 接种疫苗:目前市场上已有针对流感嗜血杆菌的疫苗,建议婴幼儿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接种。疫苗可以有效地预防流感嗜血杆菌感染,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2.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触摸眼睛和鼻子,可以有效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3. 注意室内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可以减少病原体的滋生。
4. 避免接触传染源:尽量避免接触流感嗜血杆菌感染者,减少感染的风险。
5. 增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可以增强免疫力,降低感染的风险。
二、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主要通过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治疗方面,主要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如头孢类、青霉素类等。
三、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家庭护理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患者在家中的护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休息:保证充足的休息,有助于病情恢复。
2. 饮食: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如稀饭、面条等。
3. 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有助于病情恢复。
4. 观察病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四、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策略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策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加强疫苗接种:提高疫苗接种率,降低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发生率。
2. 加强健康教育:普及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相关知识,提高公众的预防意识。
3. 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置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疫情。
4. 加强实验室检测:提高实验室检测水平,为疾病防控提供技术支持。
破伤风杆菌,这种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菌,却潜藏着巨大的危害。它不仅会引起脓毒血症,更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后,在无氧环境下迅速繁殖,产生一种名为神经外毒素的致命物质。这种毒素会侵袭神经系统,导致患者出现全身肌肉强直、痉挛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可能因呼吸抑制而危及生命。
破伤风杆菌引起的脓毒血症,与普通的细菌感染不同,它属于毒血症范畴。破伤风杆菌并不会进入血液循环,而是通过神经、淋巴等途径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
面对破伤风杆菌的威胁,我们应如何应对呢?首先,要保持伤口清洁,避免破伤风杆菌的侵入。其次,要关注自身健康状况,一旦出现疑似破伤风症状,应立即就医。此外,接种破伤风疫苗也是预防破伤风的有效手段。
在治疗破伤风的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包括使用抗生素、抗毒素、肌肉松弛剂等药物,以及进行物理治疗、心理疏导等综合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破伤风杆菌引起的脓毒血症,与细菌性脓毒血症在治疗方法上存在一定差异。细菌性脓毒血症需要卧床休息、加强营养支持、使用抗生素等,而破伤风杆菌引起的脓毒血症,则需重点关注神经系统的保护,避免毒素进一步侵袭。
总之,破伤风杆菌引起的脓毒血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我们需要提高警惕,加强预防措施,一旦出现疑似症状,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头晕无力喉咙痛,你是否也曾有过类似的症状?很多人可能会担心,这是否是破伤风的先兆。事实上,头晕无力喉咙痛并不一定是破伤风,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接下来,我们将从破伤风的症状、病因、预防以及日常保养等方面,为您揭开这个谜团。
破伤风是一种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伤口感染。破伤风的典型症状包括头晕、乏力、嗓子痛等,这些症状主要是由于破伤风毒素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破伤风毒素会阻断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神经递质传递,导致肌肉僵硬、痉挛等症状。
那么,如何判断头晕无力喉咙痛是否是破伤风呢?首先,破伤风的症状通常出现在受伤后的一段时间内,如果近期有受伤史,且症状持续不退,应考虑破伤风的可能性。其次,破伤风的症状通常会逐渐加重,而不是突然出现。最后,破伤风的症状具有特异性,如肌肉僵硬、痉挛等,与普通感冒、流感等疾病有明显区别。
预防破伤风的关键在于避免感染破伤风杆菌。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1. 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破伤风杆菌。
2. 接种破伤风疫苗,提高免疫力。
3. 避免与破伤风患者接触,减少感染风险。
4.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
除了预防措施外,日常保养也是缓解头晕无力喉咙痛的关键。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过度劳累。
2. 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
3. 多喝水,保持身体水分。
4. 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烧烤等。
5. 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如果出现头晕无力喉咙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以便及时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应遵循医生的建议,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做好日常保养,促进身体恢复。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伤口感染人体。破伤风梭菌在伤口的厌氧环境中生长繁殖,产生嗜神经毒素,导致患者出现肌肉痉挛、呼吸困难等症状。因此,破伤风患者的饮食调理非常重要。
首先,破伤风患者的饮食应以低碳水化合物为主,适当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以减少体内脂肪的积累。患者可以适量摄入粗粮、杂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玉米、糙米等,有助于提高饱腹感,减少对高热量食物的摄入。
其次,破伤风患者需要保证充足的优质蛋白摄入。优质蛋白有助于修复受损的组织和细胞,促进患者恢复。患者可以适量摄入瘦肉、鱼、禽肉、豆制品等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但要避免过多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此外,破伤风患者还需要保证充足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摄入。新鲜蔬菜、水果、菌藻类食物富含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增强患者的免疫力,促进康复。患者每天应保证摄入多种颜色的蔬菜,如红、黄、绿等,以满足身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
最后,破伤风患者要避免饮酒。饮酒会加重病情,影响康复。患者应严格戒酒,以免对身体造成进一步伤害。
总之,破伤风患者的饮食应以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矿物质为主,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在医生指导下,合理搭配膳食,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血管损伤是临床常见的损伤类型,其治疗方式多样,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一、一般治疗
1. 及时治疗:对于合并损伤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救治,优先处理重型颅脑、胸部和腹部损伤。
2. 骨折和关节脱位的修复与固定:对于骨折和关节脱位的患者,应进行相应的修复和固定,以促进康复。
3. 神经损伤的修复:对于神经损伤的患者,应尽可能进行修复,以恢复神经功能。
二、药物治疗
1. 抗感染治疗:对于体表伤口明显的患者,应在彻底清创后选择抗感染治疗。
2. 抗生素的使用: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应根据切口情况选择抗生素,I类、II类和III类切口的患者应使用预防性抗感染治疗,IV类切口的患者应使用治疗性抗感染治疗。
3. 破伤风疫苗:可能感染破伤风的患者应在彻底清创后尽快注射足够的破伤风针。
4. 预防血栓形成:必要时使用低分子量右旋糖酐、肝素、低分子量肝素和肠溶阿司匹林片预防移植物血栓形成。
5. 定期复查:服用抗凝药物、抗生素的患者每3个月复查一次,主要复查血常规、便潜血、肝肾功、凝血功能等,观察所服用药物对身体健康情况的影响。
三、手术治疗
1. 手术指征: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应尽快进行治疗。
2. 早期手术治疗:早期及时手术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疗效通常更好。
3. 预后影响:如果手术不及时进行,患者的预后可能因血栓扩散或肢体缺血而较差,可能增加手术难度和感染风险。
四、饮食护理
1. 营养丰富的饮食:血管损伤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还应特别注意饮食护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 流质食物:饮食主要是流质食物。
3. 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多吃营养丰富、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含量高的食物。
4. 清淡易消化食物:胃肠功能恢复后,患者可以按照医生的建议吃一些清淡的流质饮食,如粥。
5. 富含纤维的食物:多吃富含纤维的水果和蔬菜有助于排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