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这个能搞定癣疮、痔疮、胃痛、痢疾的东西,浑身是刺

这个能搞定癣疮、痔疮、胃痛、痢疾的东西,浑身是刺
发表人:金兰中医

记得小时候,我家院子里有很多盆栽,一到花季,可谓是百花争艳,好不漂亮。然而,令我没想到的是,那些花草其实大部分都是药材。当时我就在想,原来我家院子竟然是一个百草园啊,藏着这么多能够治病救人的宝物。

 

但在众多花草中,刚开始我比较讨厌仙人掌,主要是它长得太难看,又加上被它的刺给扎过,所以一直对它印象不佳。但有一次,我看到爷爷用刀切一片仙人掌,用仙人掌的那个粘液涂在一个患有癣疮的人患处,经过多次使用,后来竟然好了许多,这一下,让我感到这个植物的神奇之处。

 

 

仙人掌是药用根茎,味苦,性寒;归胃、肺、大肠经;具有行气活血,凉血止血,解毒消肿等作用。适用于胃痛,痞块,痢疾,喉痛,肺热咳嗽,肺痨咯血,吐血,痔血,疮疡疔疖,乳痈,痄腮,癣疾,蛇虫咬伤,烫伤,冻伤等症。内服可煎汤,一般用量为10-30g;也可焙干研末使用,一般用量为3-6g;外用适量,鲜品捣烂后敷患处。

 

 

仙人掌的临床运用比较广泛,比如治疗痞块,可用仙人掌15-30g,捣绒,蒸甜酒吃;再用仙人掌适量,加甜酒炒热,包在患处。又比如治疗急性菌痢,可用鲜仙人掌30-60g,水煎服。还比如治疗胃痛,可用仙人掌研末,每次3克,用开水吞服;也可用仙人掌30克,切细,和牛肉60克炒着吃。

 

仙人掌不仅对癣疮作用良好,其实对于多种疮疡都有良好的作用,当然,最好的还是治疗痔疮。早在《本草求原》中就对仙人掌的功效做过“消诸疮初起,洗痔妙”的论述。在临床中,如果是肠风痔血,可以用仙人掌与甘草浸酒服用。如果是痔疮出血,可以用仙人掌30g,牛肉250g,将仙人掌刺去掉,用布包好,炖熟后,吃肉喝汤。

 

 

仙人掌的作用可以说还是比较丰富的,但是在临床使用时,还是有一些注意事项的。比如要忌铁器,也就是捣烂仙人掌后,不可用铁器盛装,也不可用铁器来捣烂仙人掌。还有就是不要将仙人掌的汁液弄到眼睛去了,在《岭南杂记》中曾有过"其汁入目,使人失明"的记载。另外,对于孕妇来说,还是要慎用仙人掌。在使用仙人掌期间,最好不要吃酸、辣等刺激性食物。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作者:王晓哲

    脓疱疮又叫接触性传染性脓疱疮,这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浅表皮肤感染性病症,通常是因为化脓性细菌所引起的。在患病后患者局部皮肤会出现水疱、脓疱、脓痂等,若不及时控制,还会带来更严重的皮损。那么,脓疱疮使用什么药比较好呢?

    1、红霉素软膏

    红霉素软膏可以用来治疗脓疱疮,效果是比较不错的。这种药物是一种白色或淡黄色的软膏,它适用于脓疱疮等化脓性皮肤病,同时还可以治疗小面积烧伤、寻常痤疮等状况,建议患者每天用药两次,用药之前需要将皮肤清洁干净。用药的过程当中要对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果发现了刺激症状,应立即停药。

    2、复方黄柏液涂剂

    复方黄柏液涂剂是一种外用的抗生素,此药物也可以用来治疗脓疱疮。它是一种中成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祛腐的作用,能够很好的缓解脓疱疮所带来的痛苦症状,并且不会引起副作用。但是这种药物也存在弊端,它只适合局部皮肤未破溃的患者使用。

    3、地塞米松软膏

    地塞米松软膏对脓疱疮的治疗作用是非常显著的,它是一种皮质类固醇激素类的药物,具有抗炎、抗过敏的效果,能够有效抑制结缔组织增生,降低毛细血管壁和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善脓疱疮的效果是很不错的。不过这种药物不适合长时间使用,不然将会带来显著的副作用。

    脓疱疮的患者可以使用上面介绍的几种药物进行治疗,这种皮肤疾病在临床上是非常容易出现的,而且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在发现病症之后应该积极就医,根据医生指导正确用药。用药的过程当中要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禁止任何刺激性和敏感性的食物。

  •   步入十月,处于夏秋交接之时,天气骤冷骤热,人体的自律神经特别容易失衡,就会出现各种不适,诸如头昏、胸闷、疲倦、胃口不佳、失眠……等。若是去医院就诊,医生也看不出是什么具体的病症。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是因为体内的“痧”气所致,在临床上有很多疾病与不适,皆可称为“痧症”。

      什么是“痧”?

      中华民国中医抗衰老医学会理事长王剀锵指出,“痧”是一种瘀结,也就是指体内存在的不平衡状态。“瘀”有阻塞之意,由于体内受阻塞而使得气血不通顺,而气血不通顺,则进一步产生疼痛不适。人体是由数以万计的微小细胞所组成,细胞与细胞之间彼此透过血管神经、经络相互连结,因此,当体内有障碍而无法进行正常的运作时,就会产生凝滞、瘀塞,于是形成“痧症”。也就因此有“百病皆可发痧”的说法。

      远在清朝时期,邵新甫就曾于《临证指南医案》中明确指出:“痧者,疹之通称,有头粒如粟。”也就是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反映在皮肤表面上,出现红点如粟的疹点。这种现象也称作“痧胀”和“痧气”,这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病症,而是属于一种毒性反应的临床综合症。

      古人认为,风、湿、火之气相搏而为病,而天有八风之邪,地有湿热之气,人则有饥饱劳逸。通常在夏秋之际,风、湿、热三气盛,以致体内的气为之失调,容易使人引发“痧症”。痧症是一种气的失调,就是瘀积于体表或是经络内的有毒物质。实际上一年四季都有可能会发生“痧症”,不过通常还是以夏秋之际最为常见。

      让体内的气更通畅

      中国医学有许多流传千年的民俗自疗法,刮痧就是其中一种广为民间应用的非药物疗法的生活医学,同时也是“中国传统复健医学”的一种方式。中医强调的是一种“气”的医学,肉眼虽看不见,但却具有功能在体内运作。依中医理论而言,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身体的各个器官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且具备自控调节的系统。而我们的皮肤更在身体自控调节系统当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那是因为人体透过皮表对外接受信息,同时对内传达命令,由此内外互通的连系,于是才能产生自我调节的效应。

      基本上,“刮痧”是由推拿、针灸、拔罐、放血等传统中医疗法所演变而来,所以“刮痧”在某个程度上,跟经络有相当关系,刮痧的作用机转就是根据中医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并透过皮肤表面加以刺激来达到效果。

      刮痧是一种经络疗法

      身体的经络“内连脏腑,外络四肢皮(皮肤)节(关节)”。王剀锵举例说明:“当肚子痛的时候,会感觉肚子皮表疼痛(身体的不适会透过疼痛的感觉反应),所以如果没有这样的感觉,可能体内的器官烂掉都没有知觉。因此,完全没有疼痛神经的人,是没有办法存活太久的,也就是说,疼痛感可以反射到体表,同时也让我们因透过这样的痛苦,能够提早做出一些因应和处理。”简单的说,“刮痧”就是运用刮痧器具配合刮痧润滑剂(如万金油、白花油、凡士林等)的使用,在患者不适处的皮肤表面进行反覆刮动摩擦,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在东方传统医学称之为“经络疗法”,在欧洲则称之为“反射疗法”。

      “刮痧”就是用光滑硬的东西(如牛角、玉砭、木棒、麻绳、瓷质汤匙、碗、碟、铜钱、梳子……等),或是用手也可以,或是用某些金属的道具,主要是处理身体表面,进行的方法可以用刮、挤、揪、捏(有旋转、提起),或者是用刺、拍打等等方式的刺激。主要是造成皮肤表面会有一些瘀血点、瘀血斑或者是点状的出血,透过这样对身体体表经络的刺激(皮肤以下0.5公分至1公分的表浅之处),来调整身体的气血,达到把邪气(所谓邪气就是一种身体不平衡的状态),甚至一些不利于身体的东西,可以透过这样的方式排除。若有精神恍惚不舒服时,透过刮痧的方式,可以帮助清醒。

      正确刮痧方法

      1刮痧顺序:

      刮痧的手法及操作的顺序,按身体的部位,依序为头颈部、背部、胸部、手部、腹腰部及腿部。

      2刮痧力量:

      刮拭时用力要均匀、适中,力道应由轻渐重,不可忽轻忽重,同时以能耐受的力道为限,而刮拭的面积尽量能拉到最长。

      3刮痧方向:

      刮痧力量应为单方向用力,回程不刮。

      刮痧角度:

      刮痧器具与皮肤间的角度以45度为宜,不可成推、削之势,刮拭方向应由上而下、由内而外,并保持同一角度,每个部位刮20次左右。

      5刮痧频率:

      刮痧频率与疗程,则依疾病性质及患者体质状况而有所不同。每次刮拭的时间,以20至30钟为宜。初次刮痧时间不宜过长,且手法不宜过重,第二次使用刮痧疗法的时间,应间隔1至2周。

      刮痧后注意事项

      建议刮痧后的身体调养,需注意以下事项:

      1.刮痧后,病人需休息片刻(约15分钟)且注意不要受凉,如有出汗现象请立即拭干,并需补充温开水(切忌饮用冰水)或姜汤,以利体内之新陈代谢。

      2.刮痧期间若有短暂体温增高的发烧现象乃属正常,这是因为体内潜伏的病菌正与白血球在进行对抗,但须注意观察,以防病情变化。

      3.术后饮食调理上,禁食生冷、酸辣、油腻之食物,可以饮用清凉茶水(如淡盐开水、荷叶茶、桑叶茶、菊花茶……等消暑饮品)有助清热解暑,帮助情绪稳定、调养生息。

      4.通常刮痧后的2至3天内,患处会出现疼痛感,这是正常的反应。

      3秒钟痧象诊断

      皮肤经刮痧后对刺激所产生的出痧反应,藉由颜色及形态的变化,也就是所谓的“痧象”,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藉由疾病的发展与症状,预测疾病的过程与结果)的判断上,具有临床指导的意义,本页右上表格就是简易的辨识方法:

      哪些人不能刮痧?

      1重病患者:

      患有恶性肿瘤、糖尿病、心脏病、肝炎、急性传染病……等重大急病患者,应该立即送医观察并治疗,以免延误治疗加重病情。

      2有出血倾向的疾病患者:

      患有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或是白血病患者,严禁使用此法治疗。

      3传染性皮肤病患者:

      皮肤若有传染性的伤口,如青春痘、劣疮、皮肤溃烂处,就不宜在伤口处刮拭,以免伤口扩大或感染。

      4年纪较大、体弱者、孕妇、月经来潮期间、女性白带多而未愈、空腹者等:

      刮痧需要以足够的力道反覆在表皮刮拭,所以,这些人不适合。

      5对刮痧恐惧或过敏者:

      亦不宜使用刮痧法。另外,饭前、饭后半小时内也禁止刮痧。

      等同刮痧的“拍打保健法”

      媒体日前争相报导有关“拍打保健法”,其实和刮痧疗法的“出痧”原理是相同的。出痧就是利用适当器具或用手将体内的湿气逼出,刮痧就是透过“刮”的动作,刺激身体的经络并传到大脑进而释放出“脑内啡”(Endorphins,是类似吗啡特性的脑部自然化学物质),让身体的不平衡状态得以修复。

      拍打其实也属于“经络疗法”的一种,拍打的方式有很多,可用手拍打(以空心掌拍打),也有人使用木棒、木棍、竹片、麻绳、细铁条拍打的方式。它的原理基本上就是透过皮肤对温度、湿度、疼痛的感觉,经由这样的刺激,来启动身体相应上经络的契机带动。

      中医认为出痧其实就是一种瘀青的现象,只不过是说法上的差异。身体瘀青、红肿或发炎,体内的淋巴机转与防卫系统就会自行启动,此时血液中含量最多、功能最强的白血球──嗜中性白血球(Neutrophils)便会活跃起来。主要是由于此类细胞能在身体发现入侵者(即身体出现发炎)的同时立即将其消灭,也因此能保护因拍打而引起的皮肤发炎状况。

      大部分人都知道白血球又被称为“免疫细胞”,是体内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存在于人体的淋巴系统、脾及身体的其他组织中,可以帮助抵抗传染病以及外来的入侵者,负责召唤其他细胞共同对抗细菌与病毒。免疫系统指的是全面性的功能,并非独立于身体的其他部分而存在,是整个身体的一部分。身体经过拍打后表皮所呈现的红肿颗粒,便是身体启动防卫机制的淋巴球,引发身体免疫系统的防卫反应。

      但任何保健法都应该要适当,并依照自身的状况有所调整。因此,拍打保健虽蔚为风潮,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若有血管相关病变疾病如血栓的患者,拍打很可能会导致血栓移动,万一发生在静脉便会导致肺栓塞,所以一定要非常小心。

  • 双手掌心爆皮,其中双手都有一小块硬皮,而且痒 医院看过是湿疹我这个到底是属于什么皮肤病,严重吗?用什么药物最有效?谢谢! 

     

     

    这是一个患者提出的问题,也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一种疾病。湿疹,就好比感冒,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和感冒不一样,湿疹会影响到人的生活。我见过一个湿疹患者,双手皮肤干燥皲裂,瘙痒厉害,平时不敢出门,老担心别人看到他的那双手。 

     

    湿疹的治疗方法很多,内服外敷药物很多,中药西药中成药可以见到很多。市面上,尤其是网络商店里有很多药品都被认为能够治疗湿疹。所以很多湿疹患者,得了疾病首先想到的是买点药抹抹就可以了。当然也有一部分确实是抹抹就好了,更多的是抹不好还加重的现象。这就到医院了,如果到一些小医院或者皮肤科不太强大的医院,结果会发现医生开的药和自己在药店买的药差不多,无非就是一些激素类药物还有一些别的药物。 

     

    所以到我这里看病,我从来不用中成药或者西药外敷给患者,因为能够找到我的基本上都是在别的地方治疗好久,能够用的药都用了一遍,所以我就不再用那些药了。我的办法是中药外敷,也就是今天的中心。方子很简单,3味药,量很小,效果很好。关键是药到处都有,随时都能找到。 

     

    方子组成:苦参5克,马鞭草5克,马齿苋5克。用的时候有技巧,那就是熬药的时候多放水,我的经验是一副药至少两升水。泡二十分钟,大火烧开小火熬二十分钟。把药物滤好,放凉了泡手即可。每次泡十分钟,每日两次即可。

     

     

     

    苦参,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马齿苋,酸,寒。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于热痢脓血,热淋,带下病,痈肿恶疮,丹毒。马鞭草,性凉, 味微葳, 有凉血、散瘀、通经、清热、解毒、止痒、驱虫、消胀的功效。

     

    三个药一起,可以清热解毒燥湿,具有止痒作用。临床上治疗湿疹效佳!

     

    附: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瘙痒剧烈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分急性、亚急性、慢性三期。急性期具渗出倾向,慢性期则浸润、肥厚。有些病人直接表现为慢性湿疹。皮损具有多形性、对称性、瘙痒和易反复发作等特点。)

  • 近日,笔者在临床上遇到几例带状疱疹的患者,他们都反应放血疗法效果好,能很快消除疼痛,并且疼痛能大大减轻,甚至不留后遗症。今天就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什么是带状疱疹,以及中医放血疗法的具体步骤。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以沿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及神经痛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多发于头颈、胸胁及腰部。一般西医治疗以抗病毒、止疼痛、营养神经以及防止继发感染为原则,必要时会使用抗生素,但是没什么特效药物,并且容易遗留神经痛后遗症。

     

    中医将其归为“缠腰火丹”、“蛇串疮”、“蛇丹”的范畴,临床上该病的发病率极高。主要是疼痛明显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也会伴有局部皮肤的烧灼感,或麻木感,或是其他异样感觉。中医认为,本病发生与湿热、实热有关,治疗上以清肝火、通经络、活血止痛为原则。

     

    中医放血疗法对于该病的治疗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容易操作。先是局部放血。取疱疹患部 ( 如患侧胸、腹、背部、肋间神经分布处等 )瘀络和皮肤异常颜色区为治疗部位,充分暴露皮肤,找局部阿是穴(即疼痛感较别处更明显的穴位),并给予常规消毒。以三棱针点刺5-10点或用梅花针叩刺出血。然后闪火拔罐,每日拔3-5罐;或者可以拔罐后留罐5-10分钟,一般出血3-5ml,但出血量视年龄、体质、疼痛的程度以及出血的颜色而定,不可拘泥。取罐之后需要再次消毒。一般每日1次,通常3次治疗后就能有效缓解甚至消除疼痛。

     

     

    虽然该方法简单易操作,但仍需要一定的技术含量,所以不建议在家自己治疗,还是要去医院针灸科就医。也可以配合中药治疗,但通常而言,刺络拔罐效果就已经很不错了。这种病一定要在刚发的时候就立马就医,效果明显且恢复较快,不能拖延太久,否则时间一长不管是什么疗法,效果也终究有限。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饮食清淡,不要吃太多油腻油炸类食物,以及甜食和发物,这些都会导致内热更甚,影响治疗效果。

     

    本文旨在科普,临床应用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 双手掌心爆皮,其中双手都有一小块硬皮,而且痒 医院看过是湿疹我这个到底是属于什么皮肤病,严重吗?用什么药物最有效?谢谢! 

     

     

    这是一个患者提出的问题,也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一种疾病。湿疹,就好比感冒,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和感冒不一样,湿疹会影响到人的生活。我见过一个湿疹患者,双手皮肤干燥皲裂,瘙痒厉害,平时不敢出门,老担心别人看到他的那双手。

     

    湿疹的治疗方法很多,内服外敷药物很多,中药西药中成药可以见到很多。市面上,尤其是网络商店里有很多药品都被认为能够治疗湿疹。所以很多湿疹患者,得了疾病首先想到的是买点药抹抹就可以了。当然也有一部分确实是抹抹就好了,更多的是抹不好还加重的现象。这就到医院了,如果到一些小医院或者皮肤科不太强大的医院,结果会发现医生开的药和自己在药店买的药差不多,无非就是一些激素类药物还有一些别的药物。 

     

     

    所以到我这里看病,我从来不用中成药或者西药外敷给患者,因为能够找到我的基本上都是在别的地方治疗好久,能够用的药都用了一遍,所以我就不再用那些药了。我的办法是中药外敷,也就是今天的中心。方子很简单,3味药,量很小,效果很好。关键是药到处都有,随时都能找到。 

     

     

    方子组成:苦参5克,马鞭草5克,马齿苋5克。用的时候有技巧,那就是熬药的时候多放水,我的经验是一副药至少两升水。泡二十分钟,大火烧开小火熬二十分钟。把药物滤好,放凉了泡手即可。每次泡十分钟,每日两次即可。

     

    苦参,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马齿苋,酸,寒。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于热痢脓血,热淋,带下病,痈肿恶疮,丹毒。马鞭草,性凉, 味微葳, 有凉血、散瘀、通经、清热、解毒、止痒、驱虫、消胀的功效。

     

    三个药一起,可以清热解毒燥湿,具有止痒作用。临床上治疗湿疹效佳!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痔疮出现了又痒又痛的情况说明是发作了,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熏洗法治疗、超低温、超高温疗法治疗等,治疗效果非常好。除此之外还要进行科学预防,注意劳逸结合、防止便秘、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饮食调理等。

     


    一、痔疮要怎么治疗?


    1、手术治疗痔疮。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治疗痔疮的新技术——痔上黏膜环切术,手术后患者几乎没有疼痛的感觉;又由于手术既切除了直肠黏膜脱垂带阻断了直肠末端动静脉的终末吻合支消除了痔疮发生的根源但是此治疗痔疮的方法只能应用于一般的痔疮,而且对一些用传统疗法十分棘手的痔如混合痔环状痔严重痔脱垂脱肛等手术治疗都取不到理想的效果,还容易导致一些肛门疾病的发生,所以手术治疗痔疮来说,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建议使用。


    2、药物治疗痔疮。药物治疗痔疮主要分为口服药物和外用药物治疗痔疮,口服药物一般的情况下,不建议使用,一般的口服痔疮药物很难被身体吸收,我们医学上推崇,外用药物比口服药物疗效更好,这是由于直肠局部给药直接作用于痔局部,发挥作用快,药物经直肠吸收后,可直接进入大循环而不经过肝脏解毒,这样既减少了肝脏对药物的破坏,又减少了药物对肝脏的刺激。


    3、熏洗法治疗痔疮。熏洗法(亦称坐浴法)是以中药煎汤熏洗肛门会阴部,通过热和药的作用,促进血液循环,使气血顺畅,达到消肿减痛的目的,主要适用于血栓痔病人,但是此方法的局限性太大,不被患者朋友广泛使用。


    4、超低温、超高温疗法治疗痔疮。此方法利用超低温或超高温产生冷或热效应振荡电离子透入生物物理效应电场电容效应等从而起到使病灶组织蛋白凝固血管栓塞封闭电灼电凝止血切割组织变性坏死脱落或硬化萎缩等治疗目的此方法的弊端是痔疮治愈之后仍会复发,仍属于硬化和枯痔疗法类型重复再现。

     


    二、如何科学预防痔疮?


    ①注意劳逸结合。预防肛肠疾病,日常还要注意不要长久站立和蹲坐,也不要长时间骑自行车。


    ②防止便秘。日常可通过饮食及药物来调理,也可将中药决明子单味药用开水冲泡代茶饮用,或用肉苁蓉、何首乌等水煎后加入蜂蜜服用。一定要注意防止便秘的发生。


    ③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预防肛肠疾病,还要做到每日定时排便;不在厕所里长时间蹲坐;排便不要看书、看报;是不费力气、用最短时间排出不便,以减少局部刺激。


    ④饮食调理。日常要注意有规律、合理的饮食,避免偏食;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含纤维素蔬菜,多喝水。大便情况发生变化时,要及时改变饮食来调理。

  • 《射雕侠侣》是金庸先生的一部武侠力作,里面那些江湖儿女的侠义行为看得让人荡气回肠,热血沸腾,恨不得也仗剑走江湖,且慢,仗剑走江湖有一个考验:炸蜈蚣你敢吃吗?

     

    书中这样描写:“洪七公待蜈蚣炸得微黄,加上作料拌匀,伸手往锅中提了一条上来放入口中,轻轻嚼了几嚼,两眼微闭,叹了一口气,只觉天下之至乐,无逾于此矣”。杨过先是不敢吃,被洪七公激将,加上尝着确实美味,两个人把上百条蜈蚣下了肚。不敢吃炸蜈蚣,就别说敢走江湖。金庸小说并非杜撰,现实中确实有油炸蜈蚣这道菜,去掉蜈蚣的毒性后油炸,确实是一道菜肴。

     

     

    大家可能疑惑,蜈蚣有毒,怎么可以吃,一般来说,中医开具的蜈蚣都是经过开水烫死,干燥加工,在炮制过程中,蜈蚣的毒蛋白酶部分或者全部失活,而且,煎煮中药时,高温也在继续去毒,口服后,胃酸的水解,也可以使毒性降低,所以,中药复方中每日1到2条蜈蚣煎煮的用量是安全的。至于金庸小说中的洪七公,先把蜈蚣开水烫死,去掉头尾,又经油炸,所以毒性也是很小的,但是作为非武林大侠的我辈俗人,还是不要一次吃几十条蜈蚣,毕竟我们没有洪七公和杨过的高深武功。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把蝎子、蜈蚣、蛇、壁虎、蟾蜍并称为“五毒”。蜈蚣做为五毒之一,行走江湖的人确实不得不防。如果你行走江湖,不幸被蜈蚣咬伤,应该立刻挤出毒液,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如果病情严重,有全身症状,应迅速就医。

     

    可蜈蚣既是毒物,又是中医常用的治病良药。

     

    “以毒攻毒”是中医在治病时的一种方法,就是用有毒的药物治疗毒邪盛的疾病。比如很多蛇药中都含有蜈蚣,利用了蜈蚣的毒性来以毒攻毒。行走江湖难免被毒蛇咬伤,被蛇咬后蜈蚣又成为治病良药,真是应了古人那句话,一物降一物。以毒攻毒的治疗理念,还体现在蜈蚣可以治疗癌症肿瘤方面,癌症肿瘤从中医的角度认识,可以看做是毒邪结聚,蜈蚣可以通经络、散郁结,消肿毒,中医治疗癌症时常常在对证方药中使用蜈蚣。

     

     

    蜈蚣具备良好的祛风作用,民国名医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记载这样一个医案:一人三十余,陡然口眼歪斜,其受病之边目不能瞬,用全蜈蚣二条为末,以防风五钱煎汤送服,三剂全愈。文中提到的病人患了面神经麻痹这样的疾病,口眼歪斜,从中医角度来说是感受了风邪,使用蜈蚣与善于祛风的防风(每日2条蜈蚣、15克防风)配伍,三日即痊愈。

     

    现代中医人还用蜈蚣来治疗阳痿,一般的认识是阳痿为肾虚所致,但是在肾虚的基础上,可能有瘀滞产生,蜈蚣药性峻猛,可以通络逐瘀,配合对证的补肾药可以达到通脉起阳的作用。

  • 相信很多人在年少时都有仗剑走天涯的梦想:设想残阳如血,黄沙漫漫,身姿挺拔,青丝如瀑,纵横江湖,快意恩仇,这样逍遥的日子谁不想过?慢着,行走江湖听着潇洒,其实危险重重,比如“五毒”,所以仗剑出门须谨慎。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把全蝎、蜈蚣、蛇、壁虎、蟾蜍并称为“五毒”。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天气逐渐变热,这些毒虫活动频繁,防毒防虫便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蝎子的视力很弱,所以一般在夜间出来活动,靠周围小昆虫活动时的空气震动来发现猎物。蝎子没有牙齿,主要靠唾液来消化食物。和人类世界不同,在蝎子中,雄蝎是弱者,身体瘦小,交配后雌蝎因疼痛变得暴躁,所以雄蝎要赶紧逃走,以防被雌蝎吃掉。蝎子怕水,因为蝎子的腹部两侧排列着气孔,离地面大约1厘米,如果水深超过1厘米,气孔被堵塞,蝎子就会死亡,如果走江湖遇到蝎子阵,不妨用水来抵御。

     

    蝎子一般栖息于阴暗潮湿的石块、杂草树叶中,走江湖时要避开这些地方,一旦被蝎子蜇伤,要在伤口上方,也就是靠近心脏的那一端,用带子绑紧,拔出蝎子的毒刺,用挤压的方法,尽量挤出伤口带有毒素的血液,并及时去医院就诊。虽然蝎子危险性很大,但同时却有很大的药用价值,也是中医常用的中药之一。

     

    蝎子入药的历史悠久,首次出现蝎子入药记载的是宋代中药书籍《开宝本草》,书中如此论述:蝎出青州(青州: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按五行方位来说,东方属木,木为青色,故名青州),形紧小者良。宋代药物学家寇宗奭还介绍了一种制作伪劣药物蝎子的方法:今青州山中石下捕得,慢火逼之,或烈日中晒,至蝎渴时,食以青泥,既饱,以火逼杀之,欲其体重而售之也,用者当去其土。就是给在蝎子饥渴时喂饲泥浆,增加重量,可见伪劣药物古已有之。

     

     

    中医理论中有“介类潜阳,虫类搜风”的说法,就是说动物的甲壳比如龟板、鳖甲、鲍鱼壳等可以平肝潜阳,虫类比如全蝎、蜈蚣、僵蚕等可以搜风通络,把潜藏在人体内的风邪祛除,用于风湿顽痹症,就是时长日久的风湿关节疼痛等病证,虫类搜风的含义还包括虫类药物能息风止痉,用于肝风内动的疾病,比如高烧惊厥抽搐,破伤风引起的牙关紧闭,手足抽搐,全身痉挛的病证,山西省史氏中医(晋南.史全恩)家传方“五虎追风散”用治破伤风,疗效确切,“五虎”具体为全蝎、僵蚕、蝉蜕、天麻、天南星。

     

    其实仗剑走天涯特别容易受伤,比如被长剑刺伤、长枪穿透,这样深而窄的伤口特别适合喜欢厌氧环境的破伤风菌繁殖,诱发破伤风,所以走天涯的人既需要防蝎子蛰伤,必要时还需要蝎子救命。

     

    蝎子还能吃?凡事皆有两面性,蝎子既是毒物,会对人的健康造成损害,用之得当,又是治病良药,甚至是餐桌美食,因为蝎子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钙、磷等多种营养成分,油炸全蝎、醉全蝎、蝎子羹、蝎子饼……你打算吃哪个菜?既然敢仗剑走天涯,吃个蝎子却不敢?罢了,不走天涯回家去。

  •   新华社6月17日报道称,屠呦呦团队针对近年来青蒿素在全球部分地区出现的“抗药性”难题,在“抗疟机理研究”“抗药性成因”“调整治疗手段”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并在“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LE)等适应症”“传统中医药科研论著走出去”等方面取得新进展,获得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内外权威专家的高度认可。

      在此之前,2018年,屠呦呦团队就已发现青蒿素对盘状红斑狼疮有效率超90%、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有效率超80%,且在发生、发展到终结的整个病理过程均有明显的疗效,并开始进入Ⅰ期实验。2019年4月,根据临床实验Ⅰ期数据结果,屠呦呦表示:“青蒿素对治疗红斑狼疮存在有效性趋势,我们对试验成功持谨慎的乐观。”

      目前,相关Ⅱ期临床数据正在积累中。如果临床Ⅱ、Ⅲ试验顺利,新双氢青蒿素片剂或最快于2026年前后获批上市。

      

      青蒿素和LE不得不说的那些事儿

      1972年,受东晋(公元340年)葛洪《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启发,中国药学家屠呦呦成功提取从复合花序植物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这就是我国首创的一类高效低毒的新型抗疟药青蒿素 。

      1973年,屠呦呦团队从青蒿素中引入羟基,首次发现第一个衍生物——双氢青蒿素,其抗疟疗效是青蒿素的十倍。

      1992年,双氢青蒿素被批准为一类新药后,屠呦呦教授开始重点研究青蒿素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在研究中发现,双氢青蒿素片对LE的治疗也有明显效果。

      红斑狼疮(LE)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可分为盘状红斑狼疮(DLE)、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深在性红斑狼疮(LEP)、新生儿红斑狼疮(NLE)、药物性红斑狼疮(DIL)等亚型。

      其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目前认为主要原因之一是患者免疫功能异常。LE好发于生育年龄女性,多见于15~45岁年龄段,女∶男比例为 7 ~9∶1。

      LE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多数呈隐匿起病,开始仅累及1~2个系统,表现为轻度的关节炎、皮疹、隐匿性肾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部分患者长期稳定在亚临床状态或轻型LE。

      部分患者可由轻型突然变为重症LE,更多的则由轻型逐渐出现多系统损害;也有一些患者发病时就累及多个系统,甚至表现为狼疮危象。LE的自然病程多表现为病情的加重与缓解交替。

      由狼疮性肾炎而引起的肾功能衰竭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对于狼疮性肾炎的治疗,目前临床上主要应用的药物仍为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但此经典疗法对狼疮性肾炎的复发却收效甚微。

      我国的LE患者达数百万人,临床上长期缺乏新型治疗药物。该类药物研发是国际药学界公认的最具挑战性的研究领域之一。

      2000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把青蒿素类药物作为首选抗疟药物,在全球推广。

      2011年,屠呦呦获得了拉斯克奖,双氢青蒿素也随之重新获得关注。团队得以继续着手双氢青蒿素对LE的治疗研究。

      在LE的治疗史上,抗疟药是最古老的药物之一。1894年,英国医生Payne JP在其研究生论文中首次描述运用奎宁(最早的抗疟药)治疗狼疮有效。20世纪30年代,人工合成第二个抗疟疾药物阿的平,也被证实对LE和类风湿关节炎有效。

      五十年代,抗疟药被誉为免疫调节剂,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自身免疫疾病。而双氢青蒿素用于LE的治疗正是是受到抗疟药--氯喹的启发。

      2015年,屠呦呦因其发现的青蒿素可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成为史上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

      2016年,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正式提出双氢青蒿素片新增适应症的申请。屠呦呦领导的试验团队在研究中发现:适宜的剂量下的双氢青蒿素能抑制多种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在肾脏的沉积、明显改善狼疮模型小鼠肾组织的病理损害,说明双氢青蒿素对狼疮性肾炎的发生发展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狼疮小鼠肾脏免疫球蛋白的沉积减少表现尿蛋白含量下降,也表明双氢青蒿素的治疗效应。

      他们的试验还证明了双氢青蒿素能够阻止B淋巴细胞增殖,对T淋巴细胞的影响则主要是促进T细胞增殖,说明双氢青蒿素能直接和间接抑制B淋巴细胞活性,从而减少免疫球蛋白自身抗体产生,降低体液免疫反应,减轻免疫复合物的形成,达到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作用。

      2018年,屠呦呦团队深入研究发现双氢青蒿素对盘状红斑狼疮有效率超90%、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有效率超80%,且在发生、发展到终结的整个病理过程均有明显的疗效。

      同时,研究数据显示,双氢青蒿素在固有免疫及获得性免疫疾病的各个阶段都可发挥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研究人员已证明双氢青蒿素在治疗肿瘤、白血病、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硬化、变态反应性疾病等方面也有一些效果。

      至此,从目前已有的临床研究,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双氢青蒿素确实在狼疮相关皮肤病变治疗中有积极作用。这是一个利好消息,我们以后或许又多了一个可以选择的治疗LE的药物。

      参考文献:

      [1].屠呦呦. 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 [M]. 北京: 化学工业出 版社, 2009.

      [2].王满元. 青蒿素类药物的发展历史 [J]. 自然杂志 , 2012, 34(1): 44-47.

      [3].常杰,李忱,张文.青蒿、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现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39(03):377-380.

  • 来北京当医生这么久,看过的病人不下一万多,有一种常见病至今没见过。很多患者,来找我说自己得了痱子,但我看了之后基本上都是湿疹。我对痱子很有感觉,因为我自己得过。高一那年暑假,没事干,就拿着家人给的一百块钱到班主任家里补习英语。那时候老家都是水泥路,就是水掺着泥的那种路,从家里到镇子上十公里要步行。夏天容易下雨,道路泥泞,我就一步一趔趄,走了半天到镇子上坐车。那一年我得了痱子,所以我记住那一年的所有事,记住那一年出现的所有人,因为痱子真的很难受。 

     

     

    是的,医生也会得病的。今天的主角汗疱疹,我也得过。那还是读书的时候,我每年都会出现手脱皮的情况,基本上每年脱四次,每次一周至两周。当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也没有钱去看。所以,我的办法就是出水疱我就去用手抠,水疱扣掉了,慢慢的皮也就掉了。皮扣掉一层,新的皮就长出来了,然后病也就好了。 

     

    有一年,我受不了了,就去校医院看了下。那时候校医告诉我这是脱皮,没事,多吃点维生素就行了,他给我拿了些维生素c吃。还真管用,吃了没几天就不起了。他还告诉我平常要多吃蔬菜,我也按照他的说做了。奇迹也出现了,真的后来没有再脱皮。他把病治好了,但是没有弄明白病是什么。后来我知道,这就是汗疱疹,一种很常见的疾病。 

     

    北京孩子也有不少得这种疾病的,我看到过很多。和我那时候的情况差不多,他们吃了太少的蔬菜,缺少一些来自蔬菜的维生素。往往我都会告诉他们,别治疗了,回去多吃蔬菜,来年就没事了。好吧,他们会说瘙痒厉害,快受不了了。刚开始我还解释半天,说坚持几天就行了,别着急。后来发现,有些人矫情,就给开点中药泡洗。后来发现效果还真不错,这味药叫苦参,每次开5克,放一大盆水。大火烧开,小火熬二十分钟,放凉了泡手,可以迅速止痒。 

     

    苦参是一种很便宜的中药,也很常见。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外用具有很好的止痒作用。

     

     

     

    关键的问题是,汗疱疹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疾病。一般始于春末夏初,夏季加重,入冬可自愈,常与手足多汗并存,每年定期反复发作。好发于手掌、指端、手指侧面,少见于手背、足底,常对称发生。外用苦参洗手,只能解决一时间的痛苦,除根的方法还是要多吃蔬菜!

     

    揭手上的皮,也是一种乐趣!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