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血压病吃药或手术治疗只能“治标”,有什么可以治本?

高血压病吃药或手术治疗只能“治标”,有什么可以治本?
发表人:医者荣耀

随着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会患有一些慢性疾病,比如高血压疾病。可能在十几年前,听说年纪大的人患高血压也不觉得奇怪,但是现如今很多年轻人也患有高血压,这不得不让人们感到恐慌。那么,对于越来越多的人患高血压疾病,到底有没有办法去治根这种慢性疾病呢?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大家必须知道人为什么会患高血压?其实,这主要跟人的脉管系统有很大的关系,通俗来说就是心脏和遍布全身的血管(只要指动脉系统)。人的血管富有很大的弹性,可以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收缩、舒张,但是这种能力并不是无限制的。在外界环境改变了血管这种功能以后,人的血管就会变得不那么富有弹性了,因此也更容易发生堵塞或破裂。最常见的就是血管被堵住以后,造成人的血压飙升!

 

哪些因素会导致血管弹性变差呢?其实很多因素都可以导致,比如生活习惯不好,这其中就包括熬夜、高脂肪、高盐摄入等,这些都会导致血管里面沉积过多的脂肪,这些脂肪就好比道路上面的垃圾,时间越久就会堆积的越多,最后会慢慢将血管给堵住,从而使血液无法通畅地流动,由此引发高血压疾病。另外,还有一些人经常处于紧张状态,这个时候的身体里面会释放一些激素,这些激素会对血管发挥一定的调节作用,比如在紧张的时候使血管变得收缩,这样也会使血压在短时间内迅速升高。总而言之,任何不能顺应身体舒服状态的行为或者代谢,都可以导致人的血压快速升高。

   


  

关键问题就在于,高血压既然已经来了,那么有没有办法再让它回去呢?事实上,如果一个人的脉管系统已经病入膏肓了,那么要想利用药物或者手术的方法,也只能解决暂时的问题,对于以后会不会再次发生,这是谁都无法保证的。比如说,有些人可能存在局部的血管狭窄了,那么可以采用手术的方式,将相应的部位安装一个支架,这样就可以使血管暂时通畅。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人的血管也好比水管一样,长期暴露在外界各种环境的刺激下,水管也会老化的。

 

另外,如果是由激素引起的变化,那么就必须依靠药物进行长期的治疗,这样也无法达到根治的效果。只能说有些人的血压不是很高,可以利用药物进行适当的调节,但是这种调节是否会真正将血管或心脏的功能恢复至以前的状态,这也是谁都无法保证的。总而言之,人的身体就好比机器,一旦经历了维修就很难再保证如新的一般,所以对于高血压能不能够进行根治,这也是不能完全肯定回答的。

  


综上所述,随着时间的变化,大家要想不让自己患高血压,关键还在于平时的自我管理,包括情绪和饮食,以及运动等各个方面的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源头上减少疾病发生的可能,而不是完全杜绝这种疾病的发生。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成年人肩上扛着多大的压力?一千个人可能有一千种答案。但你最应该担心的压力,可能是——「血压」。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已达27.9%,也就是说,每4位成年人中就有1位高血压患者。

     

    但很多高血压患者因为没有明显感觉,或觉得自己年轻时就开始服药伤害大,并没有接受早期治疗。

     

     

    高血压是怎么“压”出来的?它怎样一步步伤害身体?《生命时报》邀请专家解读,老中青三代该怎样防控高血压。

     

    受访专家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高血压科主任医师 郭冀珍

     

    本文作者 | 水欣

    本文编辑 | 任琳贤

     

    血压稳,血液循环的保障

     

    人体心脏和血管组成了一个密闭循环系统。

     

    心脏收缩泵出来的血液大量流入主动脉血管里,会对血管壁造成一定冲击力,这就是收缩压;

     

    心脏舒张时,主动脉血管通过自身弹力压缩,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血管和器官,形成的压力叫舒张压。

     

    二者合称为血压,是血液循环到人体各个角落、为所有组织提供氧气和营养的必要条件。

     

     

    人体主要靠神经和体液影响心脏、血管活动,分配血容量,调节血压。在它们的作用下,健康人体即使血压暂时升高,也会很快调回合理范围。

     

    中枢神经系统可根据身体内部及昼夜、温度等外部环境的需要,通过改变心脏输出量和血管外周阻力,对血压进行调节。

     

    体液中很多物质会影响血压波动,例如肾上腺素可使心跳加快加强,心脏输出量增加;去甲肾上腺素可使外周血管广泛收缩。

     

    此外,心脏功能好、血管弹性好、管腔粗细适度,也会让血压调节阻力减小,全身血液循环更稳定。

     

     

    血压波动的规律一般为“勺型”(如上图),白天活动多,血液循环和身体代谢快,血压较高;夜间身体休息,血液循环相对慢下来,血压较低。

     

    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具体分为高钠低钾膳食、超重和肥胖、过量饮酒、长期精神紧张、年龄增长、缺乏体力活动、血脂异常和糖尿病及大气污染等。

     

    这些都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体液调节出现不同程度的紊乱,损伤心血管健康,进而导致高血压。

     

    身体有个“血压理想值”

     

    理想血压是收缩压小于120毫米汞柱,舒张压小于80毫米汞柱,120~139/80~89毫米汞柱为正常高值血压。

     

    高血压分3级:

     

    轻度高血压,收缩压在140~159毫米汞柱或舒张压在90~99毫米汞柱。

     

    中度高血压,收缩压在160~179毫米汞柱或舒张压在100~109毫米汞柱。

     

    重度高血压,收缩压大于18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大于110毫米汞柱。

     

    高血压怎样伤害身体

     

    先损害血管

     

    高血压最先损害血管,长期高血压或血压波动大,会使血管弹性越来越差,好比一个气球被吹胀多日后,放掉空气也不能恢复原样。

     

    进一步引发重点器官病变

     

    血管问题又可能进一步引发心脏、大脑、肾脏等重点靶器官病变。

     

    血压水平尤其与心血管风险密切相关,在高血压诱发的诸多疾病中,脑卒中是我国高血压人群最主要的并发症,冠心病也明显上升,其他并发症还有心力衰竭、左心室肥厚、心房颤动、终末期肾病。

     

    与肾脏互相伤害

     

    肾脏损伤通常是因为顽固性高血压,持续10~20年的高血压会引发肾功能减退,部分发展成肾衰竭;肾损伤反过来又会影响血压控制,导致恶性循环。

     

    郭冀珍强调,高血压带来的损伤会随时间推移而增强,因此血压控制越早越好。

     

    青中老年高血压特征一览

     


    不同年龄段的高血压有什么特点?专家分别做出了解读。

     

    青年时期:越早改越好

     

    青年时期较常见的高血压特征是舒张压较高,收缩压不太高,压差小。这是因为年轻人心脏功能处于较好状态,心肌收缩力较强,泵血一般不会过量。

     

    但年轻人通常因熬夜、压力大、久坐不动、超重和肥胖等因素,导致主动脉承受过多压力,引起舒张压升高,出现轻度高血压。

     

    这样的高血压,初期症状多数不太明显,少数患者有恶心、头疼等轻微症状,尽早改善生活方式可以减缓高血压进展,及早保护靶器官。

     

    中年期:高血压患病高峰

     

    中年时期的高血压,大部分是不良生活习惯的积累效应。

     

    该阶段高血压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都高。这意味着,人体已经很长一段时期处于不良状态,主动脉长期痉挛紧张,动脉粥样硬化已经进行,血管弹性已变差,靶器官也遭到一定破坏难以逆转。

     

    但遗憾的是,很多人没意识到身体这种变化,近年来,中年期高血压引发的中风、冠状动脉病变,甚至猝死越来越多。

     


    老年时期:患病率超50%
    老年时期高血压,特点是舒张压变低,收缩压变高,压差缩小。

     

     

    随着机体衰老或其他慢性病缠身,心脏泵血能力变差,血管和其他脏器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机能衰退,全身大大小小的血液循环有所破坏,身体对血压的调控能力变差,血压也更易受危险因素影响而波动。

     

    心血管专家的4条建议

     

    郭冀珍指出,目前我国高血压知晓率和治疗率分别为51.6%和45.8%,总体处于较低水平。

     

    不过从他国经验来看,加拿大经过加强高血压教育、国家社会干预,血压达标率已达64%。这说明只要加强管控,我国要达到2030年70%的治疗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她提出以下4方面建议:

     

    1.家家户户备个血压计

     

    所有年龄段人群都应关注血压健康,每个家庭要自备上臂式电子血压计。

     

    普通人群建议每周测1次血压,有危险因素之一的、有高血压家族史的或55岁以上男性及更年期后的女性等,建议定期监测。

     

    2.青年人积极控血压

     

    青年人高血压往往从血压波动大开始,这种波动较为隐匿。

     

    平时要减少熬夜、规律进食、控制体重。如果症状明显,有必要进行药物治疗时,一定要及早用药。

     

    3.中年人严格控血压

     

    研究表明,血压在120~129/80~84毫米汞柱和130~139/85~89 毫米汞柱的中年人群,10年后分别有45%和64%成为高血压患者。

     

    因此长期血压接近临界值(140/90毫米汞柱)的中年人,要尽早就诊,听取专业防控建议。

     

    4.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饮食中减少盐、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

     

    坚持运动,将体重指数控制在18.5~23.9,即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男女腰围分别控制在90厘米和85厘米以下;

     

    戒烟限酒,控制好情绪和睡眠。▲

     

    本期编辑:徐梦莲

  • 医学在进步,但为什么进步的医学确不能让所有的人不生病呢?生老病死本来就是自然规律,我觉得医学还不至于进步到让人不会死亡的地步,最起码短时间内不会。但医学的进步确是显而易见的。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医学进步如此快,病人确越来越多呢?

     

    一、人均寿命不断提高的结果

     

    如果翻开我国人均寿命的历史,你会惊奇的发现,从建国到现在,我们的人均寿命已经提高了将近一倍。以我国为例,建国时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只有35岁,到1970年我国的人均平均寿命已经到了59岁,但到了2015年的时候,我国的男性平均寿命已经到了男性74岁,女性77岁。你可以想象,在儿时我们的记忆中,50多岁的人就已经身体佝偻,头发花白的肯定是很平常的事。但现在呢?年近50身体倍儿棒的绝对是大多数。

     

    可能有人有疑问,这个和得病的人多有什么关系呢?其实正是人均寿命的不断提高,才使得患病的比例和人数在不断地上升。国人中有高血压2.9亿,心血管病3亿,由此可见,许多人带病生存是常态。所以,人均寿命提高是病人增多的原因之一。

     

    二、老龄化严重的结果

     

    老龄化越来越严重,是我国目前不争的事实,而中年以后,身体逐渐走下坡路的事实,会让更多的人带病生存。以2000年为例,我国老龄人口大约10%左右,也就是每100个人中有10个老年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到2018年,我国老龄人口已经20%还要多,也就是说,总人口增长不明显的情况下,每100个人中老年人增加到了20多个。而预计到20年后,我国的老龄人口将达到30%以上,也就是说,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是老人。

     

    还有人会问,老龄化和生病有什么关系呢?这个道理就更简单了,老年人距离不愿意面对的死亡越来越近,各个器官老化,生理机能变差也是事实,所以,老龄化严重的后果直接就是病人数量的增加。

     

     

    三、物质水平和健康意识提高的结果

     

    随着新农合和医保投入稳步提升,全民医保已经不是梦想,随着农合医保覆盖范围越来越大,我们看病的门槛真的越来越低了,可能会有人不同意我的观点。但你想过吗?原来在农村,去县医院看病的已经是大病了,现在,大多数人已经把看病不再局限于县城,去市里省里甚至北上广已经变得很现实的事情。看病的门槛越来越低了,所以愿意到大医院看病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了,君不见卫生院还有小医院门可罗雀,但大医院门口确门庭若市,这不能不说是物质水平提高的结果。

     

    健康意识的提高当然也是和物质水平提高是有关系的,手里有钱了,看病报销了,生活富裕了,更多的人也就更关注自己的健康水平,健康体检,治未病,保健养生,使得更多人愿意积极诊断、早期治疗,所以,医院里人满为患的现象表现为医院越好越明显。

     

    最后,科学的看待和分析,陈大夫认为这些是主要的原因,如果你非要和医生扯上关系,我只能说是医生看病越来越好了,否则,更多的人是死亡而不是带病生存。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痛风患者普遍最关注的都是痛风急性发作期,但其实痛风的治疗重点却是血尿酸的控制以及危险因素和并发症的管理。血尿酸的控制包括生活方式干预以及药物治疗。这一期,我们将结合BSR(英国风湿病学会,British Society for Rheumatology)痛风指南,与大家谈谈痛风生活方式改进措施以及危险因素的管理。

      01

      当痛风遇上 高血压 ,利尿剂该如何应用?

      当痛风患者使用利尿剂来控制血压而不是因为心衰时,一旦血压控制良好,应当考虑把利尿剂更换为其他种类的降压药物。

      普通民众不一定了解,控制高血压的药物包括多种类型,其中一类是利尿剂。高血压的控制不一定只用一种药物,当联合用药时,治疗方案中常常包括了利尿剂。研究显示,使用利尿剂控制血压,增加痛风风险的RR值是11.8(统计学名词,RR值11.8提示是非常高的风险)。

      医学上,利尿剂不一定只是在高血压的控制中被使用,心衰的患者,或者各种原因导致的液体超负荷,都可能会应用到利尿剂。临床中,药物引起的痛风反复发作并不少见,此时如未能调整药物,常规降尿酸治疗对痛风的控制不一定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02

      控制痛风病情,患者宣教至关重要

      医生应该个体化管理痛风患者,对共患病以及同时使用的药物都应在治疗时被考虑在内。应口头和/或书面告知所有的痛风患者以下信息:

      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原因及后果;

      如何控制急性发作;

      关于饮食、酒精、肥胖的生活方式建议;

      降尿酸治疗的基本原理、目标和血尿酸目标值。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患者宣教是非常重要的。痛风患者男性居多,相比女性,男性患者往往“不太听话”,依从性不高,导致尿酸控制的起起伏伏。而实际上,一次详细的诊疗面谈,可以让患者充分认识自己的疾病以及治疗的必要性,这可能是该患者疾病控制的根本因素。

      一项入组了106例痛风患者的研究遵循了上述充分患教的原则,最终92%的患者血尿酸控制达标,1年随访率也非常出色,不论是疼痛还是其他以患者为中心评价的预后因素都明显改善。

      其他研究结果也显示,如果患者教育不充分,患者往往因为主观原因不愿意或者由于客观原因不能够很好地接受降尿酸治疗,这可能引发更多次数的痛风发作以及更多数量的关节受累。

      中国地广人多医生少,门诊沟通时间有限,患教方面正是我们做得不足的。2013年我在医院开始经营痛风门诊时,虽已尽力在进行患者教育,但始终感觉门诊时间不够用。于是当时我印刷了不少宣教折页用于科普痛风知识,效果还是不错的。当然,如果有条件有充裕的时间,建议还是门诊时当面沟通效果来得更好。

      03

      超重或肥胖患者在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

      饮食和运动是应该跟每一位患者沟通讨论的内容。医生应鼓励超重或肥胖的患者逐步减少体重,并且在达到理想体重后应注意后续的维持。

      饮食指导

      √ 低脂、低糖、富含绿叶蔬菜及纤维素的平衡饮食是应该被推荐的;

      √ 推荐食用脱脂或低脂乳类及其制品、黄豆/大豆以及其他植物蛋白、车厘子;

      × 高糖的软饮或富含果糖的饮料应避免饮用;

      × 应该避免过多的酒精摄入及高嘌呤饮食(比如广东人深爱的老火汤、动物内脏、海鲜等等)。

      有一项研究入组了633名痛风患者,这些人日常进食较多车厘子或车厘子萃取物,其痛风发作风险较饮食中不进食车厘子的患者下降了35%。另一项研究则提示,服用别嘌醇的同时在饮食中进食车厘子,可使痛风急性发作下降75%。(花笔墨介绍车厘子的研究,是因为笔者喜欢吃车厘子~)

      04

      充分饮水及碱化尿液

      曾有痛风发作或者有泌尿系结石的患者,每日饮水量应大于2000mL。复发性泌尿系结石患者,可考虑使用柠檬酸钾碱化尿液。

      临床中很多老百姓都知道碳酸氢钠片(小苏打片)碱化尿液,事实上在临床研究中,碳酸氢钠片碱化尿液效果并不好,碱化尿液还是柠檬酸钾比较强。

      05

      如何筛查与监测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合并症?

      痛风患者应进行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合并症的筛查,包括抽烟、高血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肥胖及肾脏病变,并且应该至少每年复查监测一次。

      以上推荐是基于研究显示,降尿酸治疗可减缓高尿酸血症及慢性肾脏病的疾病进程。另外一项研究则显示,长期未控制的高尿酸血症是冠心病及肾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不论是医生还是患者,其实对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合并症的筛查和监测做得并不足够,这是值得我们在今后临床实践中不断加强的。

  • 高血压分级,低压95,高压140属于高血压1级!

     

     

    国际上是这样对高血压进行分级的!

     

    1、正常血压:收缩压<120mmHg 和舒张压<80mmHg

     

    2、正常高值:收缩压120~139mmHg 和 舒张压80~89mmHg

     

    3、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 或 舒张压≥90mmHg

     

    4、1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140~159mmHg 或舒张压90~99mmHg

     

    5、2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 160~179mmHg 或舒张压100~109mmHg

     

    6、3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 ≥180mmHg 或 舒张压≥110mmHg

     

    7、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 和 舒张压<90mmHg

     

     

     

    高血压的危险分层是这样的。

     

    1、低位组:低位组包括年龄小于55岁的男性和年龄小于65岁的女性1级高血压患者,无其他危险因素。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概率低于15%。临界高血压患者的危险性更低。

     

    2、中危组:中危组包括不同血压水平和危险因素的患者,一些患者血压水平不高,但有多样危险因素。还有一些患者血压水平高,但没有或者有少量危险因素,这组患者必须诊断严格,治疗谨慎。

     

    3、高危组:该组包括危险因素3个,有糖尿病或靶器官损害的1级或者2级高血压患者,以及不伴有其他危险因素的3级高血压患者。高危组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事件的危险性为20--30%。

     

    4、极高危组:3级高血压患者,有一种或者一种以上危险因素,以及有临床心血管疾病或肾脏疾病的所有患者。

     

    所以低压95,高压140属于1级,但属于那一层需要根据情况来定!

     

     

    高血压分级管理

     

    一般情况下,理想的血压为120/80mmHg,正常血压为130/85mmHg以下,130~139/85~89mmHg为临界高血压,为正常高限;140~159/90~99mmHg为高血压I期,此时机体无任何器质性病变,只是单纯高血压;160~179/100~109mmHg为高血压Ⅱ期,此时有左心室肥厚、心脑肾损害等器质性病变,但功能还在代偿状态;180/110mmHg以上为高血压Ⅲ期,此时有脑出血、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病变,已进入失代偿期,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

     

    高血压患者的分级随访管理可分为3个级别,血压水平1级且无任何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患者为一级管理;将血压水平为1级且合并1~2个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者纳入二级管理;而血压水平2级以上或合并3个以上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或合并靶器官损害,并有相关疾病的患者,或由上级医院转入的患者归为三级管理。对社区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级管理,不仅可以达到更大的高血压社区防治成本效益,其病情的发展也可得到控制。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有的人说高血压根本不用吃药可以通过运动等方式降低血压;有的人则刚好相反,说得了高血压必须终身服药,这两者到底谁说的才是对的呢?

     

    同样是降血压,人家为什么比你好?

    事实上,引起高血压的原因真的有很多,比如说一些遗传因素、生活方式改变等等。临床上发现,父母有高血压的或者是单亲有高血压的人其患高血压的几率比一般人要高很多;

     

    而生活方式改变在发生高血压的病因上可以说占了很大的一部分,我们以前高血压的人少,因为我们以前可能走路去上班,骑自行车去上班,现在基本上都有代步工具了,运动少了,上楼梯的也少了,电梯多了,在办公室还是在家里都是坐的时候比站着时候多,生活方式改变了很多,人就容易出现体重增加,导致肥胖;

     

    还有就是饮食因素,吃的脂餐、糖餐过多,零食吃的多,很容易就引起人出现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等,这也非常容易导致血压增加;同时一些高盐的摄入,引发高容量,很容易就发生血压增加。

     

    研究发现:成年人一天摄入的盐不超过6g,每增加1g,可能血压就会增加一点,因此血压控制,在盐摄入控制上应该严格控制!

     
    因此,可见我们确实可以从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正确饮食习惯,减少高盐摄入,少吃一些高血脂、高糖食物,同时日常生活增加运动量等等来降压。

     

    但作为一名医生我得提醒的是:这些方式确实适合于没有发生高血压的高危人群,同时也适合于已经出现高血压的患者当中,不过这在一些严重高血压患者当中的作用可能效果没有那么理想,有时候是必须通过降压药物来辅助降压的,而且最重要一点:血压高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脑出血等严重后果的,这时候是必须通过药物进行相对有效的降压的,而除了药物的降压方法,其他方式在高血压的降压效果上来的并没有那么快速有效!

     

     

    必须慎重提醒一点:上面所说的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增加运动等等来降压的方法只有在高血压的早期或前期,这会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一旦确诊了高血压,是必须通过降压药物进行控制血压的!

     

    临床上,很多脑出血患者来源于高血压的控制不达标,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就是有这样一个误区,认为我就不吃药,就通过一些生活方式来调整血压,导致血压控制不达标引发生命危险,认为早用药不好,副作用。

     

    事实上,高血压药物的副作用远远低于高血压带来的危害,尤其是现在高血压年轻化,这类患者特别容易出现抗着,就不吃药现象,只有出现一些蛋白尿了、左心室肥大了,甚至出现脑血管疾病可想着去吃药,这时候已经出现器官损害了,往往出现不可逆的危害,这时候后悔莫及!所以我再次重申: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早期控制危险因素,有时候早吃完,往往能更好的控制血压!

  • 凡是可以导致血压升高,进而导致脑出血的事情都不能做!在我们的生活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我国大概至少有2亿的高血压病患者,这个数字还是比较惊人的,每年因为高血压病而出现脑卒中(脑梗死和脑出血)的事件屡见不鲜。那为什么高血压会导致脑出血呢?


    第一,我们全身分布了大大小小的血管,血管里面有流动的血液,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就成为血压;举个例子,家里的水管打开的时候,流动的水因为对水管壁有压力,慢慢将水管撑开,有一点不同的是,我们人体的血管壁是有弹性的,一般年轻人的血管弹性要比老年人的要好。正常人的血压基本维持在一个范围,在这个范围里面我们的血压都可以和血管壁和谐的相处,但是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因为长时间处于高值,血管壁对它的压力调节能力差,久而久之血管的弹性会下降,当超过一定范围后就可能破裂,导致脑出血。

     


    第二,至于为什么会得高血压,严格来说原因并不明确,不过高血压有家族聚集现象(可不是遗传,一般家里人有高血压的,后代得病可能性比家里没有高血压的可能大),其次,饮食过咸也会出现高血压;还有就是随着生活压力大,高紧张度的工作也会导致我们身体激素调节使血压处于较高水平。因为原因尚不明确,才导致了它成为我国常见慢性病之一。所以无论精神因素还是饮食问题,或者说不清楚的原因,既然得了这个高血压就一定要高度重视,因为高血压不是说身上的哪一节血管出现大的血压,而是全身血管在受较高压力冲击,因为脑部血管距离心脏较近,冲击的也就越严重,当血液的冲击力过猛,血管壁兜不住的时候就会破掉——脑出血。


    得了高血压在生活上要注意什么呢?


    按时服药,终身服药;对,就是老百姓所说的,我有高血压,是不是得一直吃药,直到死亡的那一天? 答案是一直吃药。


    再给大家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我们的血压是一个弹簧,现在弹簧伸太长,我们需要东西把它压在原有的位置上,就需要吃降压药物,如果你断断续续的吃还不如不吃,为什么这么说呢,当你今天吃了药,那么这个弹簧就会有这个药物压着,然后你第二天又不吃了,这时候弹簧是不会缓慢伸长,而且弹跳式伸长(大家可以做个试验,把一个弹簧压下去之后突然抬起的一瞬间,弹簧可以弹起来的),然后血压瞬间就升高,随时可能出现脑出血,所以要按时服药,终身服药。


    除了好好吃药以外,生活里我们有哪些生活习惯需要注意呢? 大家应该都去过澡堂,一般会贴有:高血压病人禁止入内,否则后果自负。其实就是在高温的环境下,我们全身的血管会扩张,这个时候血管里的血液也会增多,压力增大,血压升高,容易出现意外,同样泡脚也是一样的原因,如果你一直有泡脚的习惯,可以减少泡脚的时间,水温相对不要太高,就可以避免一些意外。

     


    另外还有酗酒、生气、吃的过饱、用力大便等,这里每一个因素都可以使我们的血压迅速升高,血管壁还没来得及适应就破掉了;在医院里偶尔会遇到查房的时候病人还好好的,结果自己去厕所拉大便,因为大便不好拉,就特别用力,最后被家里人发现时人已经没了。


    再次提示高血压的病人,要按时吃药,睡前不要生气、不要用力大便、不要酗酒、避免高温泡脚等,只要血压平稳,日常的工作是没有影响的。目前市场上常用的药物有XX地平、XX普利、XX沙坦等,便宜点的例如珍菊降压片、复方利血平,这里要提醒大家利血平这个要基本被医院淘汰了,它的副作用远远大于它的正常作用,有引起抑郁症可能,所以建议高血压病人到专业的心内科或者神经内科调整药物。


    最后小结:睡前不能做的事主要就是指引起血压升高的事情,包括按时服用降压药物、不生气、不要用力大便、不酗酒、避免高温泡脚等。

  • 很多人觉得血压稍微高一点,无需在意,对身体也不会有太大影响。但最近牛津大学一项研究发现,血压轻度升高也会影响大脑结构,降低认知能力。

     

     

    《生命时报》结合新研究,采访权威专家告诉你,即使血压是轻微升高,也会成为健康的负担。

     

    受访专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刘梅颜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高血压病区主任 赵秋平

    河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 郭艺芳

     

    血压轻度升高, 也会让人变“傻”

     

    英国《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上一项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证实,高血压和糖尿病会像温水煮青蛙一样以微妙的方式影响大脑,而且这种影响在中年时就已经显现。

     

     

    这项研究主要针对中年人群,纳入了英国生物样本库(UK Biobank)的2.2万多名44~73岁的大脑相对健康的受试者(没有阿尔茨海默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并通过大脑影像学检查和认知测试来评估其认知和执行功能。

     

    研究人员发现高血压和糖尿病严重损害了大脑的认知功能,特别是对思维速度和短期记忆的表现,血压升高,思维速度和记忆力就会变差。

     

    研究团队重点分析了血压升高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并注意到这表现在了多个方面。首先,在未服用降压药的人群中,随着收缩压的增加,执行功能的表现也逐渐降低。其次,相较于未服药人群,已经在服用降压药的确诊高血压患者执行功能明显整体要更差。当收缩压控制在140mmHg以下时,认知功能更稳定,而当收缩压超过140mmHg后,认知功能显着下降。

     

     

    动脉中的每一毫米汞柱的血压都是有价值的,即使对于那些没有接受任何治疗的人也是如此。压力越大,情况就越糟。

     

    研究人员提醒,更重要的是,尽早预防,以免认知功能的进一步衰退。血压的每一点变化都至关重要,哪怕血压只有轻度升高,进行监测和治疗都可能会改变大脑结构,影响中年人的思维速度,同时也有可能降低日后发展为痴呆症的风险。

     

    高血压前期是个警报线

     

    临床发现,很多高血压是由高血压前期逐渐演变而来的,但很多人在血压处于临界线时并未引起重视。

     

    了解什么是高血压前期,就要先知道一组数字:

     

    • 正常血压是收缩压(即高压)<120毫米汞柱,且舒张压(即低压)<80毫米汞柱;与血压为110/75毫米汞柱的人相比,血压为120~139/80~89毫米汞柱的人,10年后发生心梗、脑梗等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高1倍;
    • 血压为120~129/80~84毫米汞柱和130~139/85~89毫米汞柱的中年人,10年后分别有45%和64%成为高血压患者;
    • 血压从115/75 毫米汞柱到185/115毫米汞柱,收缩压每升高20毫米汞柱、舒张压每升高10毫米汞柱,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就增加1倍。

     

    以上数据告诉我们,不要以为血压不超过140/90毫米汞柱就可以高枕无忧。只有血压处于正常范围,心脑肾才会更安全。

     

     

    我国将血压为120~139/80~89毫米汞柱称作正常高值,也可以理解为高血压前期。提出这个概念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大家及早关注和预防。只要血压超过120/80毫米汞柱,就要注意少吃盐、多运动、减体重、戒酒、保证睡眠、避免过度紧张等。

     

    亚洲人高血压有5个特点

     

    由日本自治医科大学苅尾七臣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继光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宇清教授等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研究人员组成的专家组发布的首个“亚洲动态血压监测专家共识”指出,亚洲高血压患者有其独特表现:

     

    中风更常见

    西方人群冠心病更多,而亚洲人群脑卒中更多。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曾刊文指出,中国是全球中风风险因素占比最高的国家之一,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人的中风风险十分突出。

     

     

    数据显示,我国脑卒中年发病率为250/10万,冠心病事件年发病率为50/10万,前者是后者的5倍;而在西方国家,两者的发病比例大致为1∶1。因此,预防脑卒中是我国治疗高血压的重要目标。

     

    引发疾病的风险更高

    亚洲人群血压升高与脑卒中、冠心病事件的关联性比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人群更强,血压每升高10毫米汞柱,亚洲人群的脑卒中与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风险分别增加53%和31%,而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人群分别增加24%和21%。不过,与西方人群相比,血压降低的有益影响在亚洲人中也更明显。

     

    对盐较敏感

    亚洲人可能具有遗传倾向的盐敏感性,即摄入高盐饮食后血压增高幅度高于欧美人。调查显示,中国六成高血压患者都属于“盐敏感性高血压”。这种敏感可能与国人本身吃盐多的习惯有关。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应小于5克,而在中国,南方人每天吃7~8克盐,北方人则高达12~18克,相应的,高血压发病率呈现“南低北高”。

     

    肥胖因素影响不同

    肥胖对血压的影响在亚洲人和欧美人中也有所不同。与欧洲人相比,亚洲人可能会在体重指数(BMI)较低且BMI增幅较小的情况下,出现高血压前期和高血压。

     

    隐匿性高血压更常见

    隐匿性高血压是指在诊室测量血压是正常的,而在诊室外血压升高,包括清晨、日间和(或)夜间血压升高。

     

    亚洲人隐匿性高血压患病率高,与血压晨峰现象、睡眠呼吸暂停及睡眠障碍等导致的夜间血压高有关。

     

    研究证实,血压晨峰现象及夜间高血压更易导致脑卒中、心梗等心血管不良事件。亚洲人的白大衣高血压(指患者在医生诊室测量血压时升高,在家中自测血压或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时正常。这可能是由于患者见到医生后精神紧张,导致心跳加快,外周血管收缩所致)也高于欧美人。

     

     

    此外,亚洲人冬季血压值较高。比如,日本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会在冬季增加,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更易在冬季出现。

     

    针对亚洲人高血压的特点,专家给出以下治疗建议和措施:

     

    生活方式调整

    减盐对控制血压尤为重要,盐摄入量过高会增加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及肾脏疾病的风险。对于口味较重者,可尝试阶段性减盐,即每月或每年减少5%的盐摄入量。

     

    加工肉制品、腌制食品、果脯类、腐乳等高盐食物都要少吃,酱油、番茄酱、甜面酱、味精、鸡精等含钠量较高的调味品也要少放;白面包片、方便面、披萨饼等是高盐主食,不可大量食用。

     

    控制体重

    超重、肥胖是升高血压和引起心脑血管病最危险的因素之一。数据显示,在40~50岁肥胖者中,高血压发生几率要比体重正常者高50%;体重越重,患高血压的危险性也就越大。

     

     

    研究发现,体重每减轻10公斤,血压就会降低5~10毫米汞柱,高血压患者控制好体重就能更好地控制血压,同时降低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危险。

     

    控制体重的最佳方式是坚持锻炼身体和适度调整饮食,不要乱用减肥药,也不提倡过度节食减肥。

     

    遵医嘱调整药物

    应根据亚洲人的发病特点选择降压药。药物调整要由专业医生经过评估来进行,患者切勿擅自调整用药。

     

    做血压监测日记

    每日早晚各测量2~3次,间隔1分钟,取平均值;连续坚持测量至少3~6天。测量时患者要在安静环境中,坐在靠背椅上,手臂要有支撑,休息5分钟后测量。

     

     

    记录的内容应包括:测量日期与时间、收缩压、舒张压及脉搏,如果血压计提供了平均压或脉搏压,也应一并记录。

  • 高血压患者可以适量食用菠萝蜜。菠萝蜜含有大量的有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可以生津止渴、护肝养肝,也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患者适量食用菠萝蜜不会对血压造成影响,还能补充人体所需营养。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菠萝蜜所含糖分较高,如果高血压患者合并有血糖的升高,不建议食用菠萝蜜,因为菠萝蜜所含的糖分比较高,容易导致血糖的升高。同时,如果高血压患者同时食用蜂蜜,可能会导致含有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也会不断膨胀引起胃肠不适。

    高血压患者在饮食方面应以低盐、低脂、低糖为原则,均衡营养,适量食用菠萝蜜。如果食用后身体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遵医嘱完善相关检查,必要时予以规范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 高血压是我国常见的慢性疾病,一般情况下一旦确诊,特别是中老年的原发性高血压,绝大部分都需要通过服药来控制,有些甚至需要终身服药,而且高血压作为一种全身性疾病,千万不要以为它只伤及血管,当患了高血压一段时间后,会对身体的其他器官造成危害,所以擅自停药对高血压患者来说可是大忌。

     

    但老话说“是药三分毒”,能不服药就最好不服药,或是有需要了再吃,有些人觉得这话在理,所以血压降至正常就停药,等血压又升高了再使用药物降压,认为血压都正常了,停一停药也没事儿,真的是这样吗? 

     

     

    “正常”血压的“假象”

     

    事实上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这种所谓的血压“正常”是在药物作用下的正常,只是检测的血压稳定了,但高血压患者的血管状态已经不可逆了,如果不使用药物控制,在糟糕的血管状态下,问题还是会出现。

     

    因为正常健康的血管是富有弹性的,而且管腔也比较大,这样血液才可以正常通过,而高血压患者的血管一般都会有病理变化,尤其是小动脉因为各种原因普遍存在挛缩、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失去弹性等问题,这会使得血流通过时遭遇更大的阻力,血压也就高起来了。

     

    血压反弹猛如虎

     

    所以如果服用降压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觉得血压稳定就自行停药,不但会使血压回到原有水平,还可能大大高于服药前的水平,甚至会使原来没有的症状发生或较轻的症状加重,出现强有力的反弹,这也就是常说的高血压停药综合征,不仅损害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大大增加危险指数,而且还会使得未来的治疗难度加大。

     

     

    药物副作用辩证看

     

    再说到药物副作用的问题,其实也大可不必过分担忧。确实,药物都是有一定副作用的,比如高血压药物的副反应可能包括心跳加快、潮热、下肢水肿、心动过缓、低钾血症,尿酸升高等,长期服用还可能影响代谢功能,甚至引起血脂血糖的升高等等。

     

    但相对于控制好血压对于身体心血管健康的益处来说,这些副作用都是可以忽略的,而且药物的副作用是具有个体性和特异性的,也就是说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发生,所以相对于长期服药的风险,控制不好血压所导致的心血管疾病更应该被重视。

     

    尽管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已经找到一些有效控制血压的药物,但是迄今为止,高血压仍不能彻底的根治或治愈,所以降压是一场“持久战”, 只有长期坚持服药,将血压稳定地控制在合适的水平才能有效减少由此带来的危害和未来并发症发生的可能,这才是高血压病治疗成败的关键。

  • 相信这个问题是很多人的疑惑,二者功效相似,都是心内科的“救命药”,心绞痛患者常备药。但二者又有很大区别,包括使用、人群、保存和成分等四方面的区别:

     

    使用区别

     

    发生心绞痛时,硝酸甘油舌下含服1片(0.5mg),如不见效,可再含服1片,最多可连续服3次,间隔5分钟。舌下含服起效快,用水吞服起效慢且药效降低,失去急救作用。胸闷时或者胸前不适时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急性发作可先服4粒,加速吸收,可嚼碎再舌下含服,十分钟不缓解,可酌情再用,最大量10~15粒。如速效救心丸无效时,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人群区别

     

    硝酸甘油通常给冠心病和心绞痛在急性发作时使用,5分钟以内可见效。硝酸甘油长期使用会出现耐药,如果作为急救使用,推荐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通常给患有心绞痛的人群,以及潜在高危人群使用,出现心绞痛先兆症状时,即要使用,所以要随时携带。如果要作为预防长期使用,推荐速效救心丸。当表现出严重低血压或心动过速时,建议换为速效救心丸。

     

    保存区别

     

    硝酸甘油需要密封避光保存,虽然有效期为3年,但如果经常的开盖,很可能在4~6个月就失效了。速效救心丸,含有川芎、冰片等,含有芳香族易挥发物,能行气活血,所以药物有效期比较短,通常就1年。所以这两种救命药,为了保证急救效果,还是建议定期更换新日期的药品。

     

    成分区别

     

    一中一西,西药硝酸甘油,药理学作用非常明确,主要作用是迅速使外周血管扩张,减轻心脏负担。速效救心丸则不同,除了川芎和冰片外,其他成分还不够明确,药理作用也不明确,但是它能行气、活血、止痛,能改善血液微循环状态。从临床使用情况来看,速效救心丸的不良反应少一些。

     

     

    以上就是这两种药的区别,要记住一点:服药后症状无缓解,立即就医!胸痛胸闷超过20分钟,就有心肌梗死的可能性!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