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医学小知识:今天谈谈癌细胞吧!

医学小知识:今天谈谈癌细胞吧!
发表人:住院医师彭泽鸿

提到癌症,人人都害怕,闻之色变!

不过,这可怕的癌细胞,也有“怕”的东西!它最怕你做这些事!

癌症其实是一类可以预防的疾病。它发生的原因包括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是指遗传、免疫和内分泌等,这些因素是我们无法控制的。

而外因就包括了生活习惯,在平时生活中,我们是能够通过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来有效地预防癌症的!

癌细胞最怕你做 9 件事!

01 怕你天天喝水

天津市肿瘤医院泌尿肿瘤科主任医师姚欣在 2012 年 2 月 9 健康时报癌症版刊文介绍,多喝水可以防膀胱癌。

这是因为饮水量多了,就会使尿液较多,致癌物质在尿液中的浓度就不会太高,如果每天喝水较少,膀胱中的尿液就会减少,致癌物质在尿液中浓度较高,从而会对膀胱黏膜造成刺激。

记住:

每天要养成喝水的好习惯,最好每半个小时提醒自己喝些水,不要因为忙工作不顾喝水从而为患癌埋下风险。

02 怕你保持好心情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刘云鹏接受沈阳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整理出好心情抗癌,这是不用花一分钱的抗癌方法。”

在不良情绪反应中,与癌症关系密切的是抑郁、强烈的挫折感、无望和无助等。有人认为是“抑郁催化了肿瘤”。严重的抑郁倾向者,死于癌症的危险高出普通人 3 倍。比如,重症抑郁症的女性患者更容易患乳腺癌,而且患上癌症后的预后更差。

记住:

我们需要多与人交流,在跟别人的交流过程中能够释放和缓解压力,很多纠结的事情通过跟别人的交流能够得到帮助和释放。

03 怕你及时戒烟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科原主任袁凤兰在 2016 年 3 月 18 健康时报癌症版刊文指出,烟酒是打开癌症大门的推手,每天吸烟 20 支以上的人,患癌风险比不吸烟者高出若干倍,且女性比男性患癌风险更大。

您可千万别说:我家二大爷吸了一辈子烟了照样活到 80 岁,这只是个例,也是您的自我安慰。吸烟不仅和肺癌有关,它还会让人更易得胃癌、结直肠癌、宫颈癌、乳腺癌等癌症,都是铁证如山。

记住:

及时戒烟,任何时候都不晚!

04 怕你喜欢走路

近几年有个流行的词叫“懒癌”,是比喻一个人懒到不可救药。其实太懒真的可能得癌症,这和懒得运动有很大关系。

袁凤兰表示,目前已经可以证实的是,每天坚持 30 分钟以上运动,患癌风险就能有效降低。

记住:

最推荐的运动就是走路。走路时要做到抬头挺胸大步走,走路时手也别闲着,要时而两臂挥起,时而用手指抓手心,既有利于局部按摩,又能让你的心情更加愉悦。

05 怕你口味清淡

胃癌与不良饮食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过多食盐对胃部伤害很大。

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 OO 医院肿瘤科主任欧阳学农在 2011 年 10 月 14 日健康时报癌症版解释,食盐的高渗透压会对胃黏膜造成直接损害,出现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坏死和出血等一系列病理改变,同时还能使胃酸分泌减少,胃黏膜易受攻击。

最关键的是高盐食物含大量的硝酸盐,它在胃内被还原菌转变为亚硝酸盐,然后与食物中的胺结合成亚硝酸胺,具有很强的致癌性,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级致癌物。

记住:

① 每天每人总摄盐量别超过 6 克。

②经亚硝酸盐处理的食品,如香肠、火腿、午餐肉及腌制的肉类制品也含有少量亚硝胺类致癌物质,也不能经常食用。

06 怕你爱晒太阳

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放射肿瘤科主任医师康静波在 2013 年 10 月 28 日健康时报癌症版刊文,在适度的太阳光下活动,有利于预防结肠癌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

人体的许多组织和器官当中都存在维生素 D 受体。维生素 D 的活性形式可以有效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成熟,对于 B 和 T 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活性也具有重要意义。在接触日光的时候,人体会自动合成维生素 D。

人们很早就发现,赤道居民乳腺癌、结肠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等疾病发病率很低,而北方寒冷地区居民发病率增高。显然,活化维生素 D 的合成对于调节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是必要的。

记住:

多在户外或者打开窗户晒太阳。时间一般 10~20 分钟即可。

07 怕你有充足的睡眠

中国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肿瘤科主任李忠在 2015 年 12 月 7 日健康时报癌症版刊文,在临床诊疗中,大部分肿瘤患者都有过睡眠不良的经历。

中医学认为,人体之所以会生病,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阴阳失调,癌症发生也不例外。现代人白天工作忙碌,晚上又习惯熬夜,不注意按时入睡,损害身体原本健康适宜的内环境,长此以往,让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给癌细胞的产生与增殖扩散提供有利条件。

在夜间,人体内会产生一种褪黑激素,它所具有的抗氧化性能够保护体内氧化物对脱氧核糖核酸(DNA )造成损害,同时它还可以抑制另外一种荷尔蒙——雌激素的产生,这种雌激素能够促使某些肿瘤的生长和发展。乳腺癌高发女性群体大多都从事夜间轮班制工作。

记住:

晚上在子时之前(11 时之前)最好入睡。午觉则只需在午时(11 时~13 时)休息 30 分钟即可。

08 怕你保持好身材

人们一胖不但拉低颜值,还成了健康的绊脚石。

袁凤兰指出,英国研究人员曾对 524 万人进行了长达 7 年半的追踪调查后发现,体质指数与子宫癌、甲状腺癌、肾癌、胆囊癌等 17 种癌症都有显著的相关性。体质指数(BMI )等于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记住:

牢记“8580”,维持体重预防癌症。

85:指标准体重中,男性腰围要控制在 85 厘米以内;

80:女性腰围不应该超过 80 厘米。

09 怕你重视定期体检

“我身体很好,上次查过没什么问题,不用定期查”、“单位出钱我就查,要我自己出钱就算了”……很多人嫌麻烦,怕花钱,不重视定期体检。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科副主任张凯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为了自己的健康,早检查、早诊断、早治疗。

记住:

①防癌体检与一般体检不同,不同的癌症高危人群,有不同体检方式可以选择。比如肺癌,可以选择胸部低剂量螺旋 CT。乳腺癌:钼靶+超声。肝癌:超声+血的甲胎球蛋白检测。结直肠癌和胃癌、食管癌:肠镜和胃镜。

②对于大部分癌症来讲,一般 50 岁以上就可以进行常规防癌体检。但乳腺癌不同,乳腺癌比较年轻化,40 岁就可以开始做乳腺癌的防癌体检了。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NSCLC)约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5%,诊断时很多处于晚期,在这种情况下,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联合60至66Gy胸部常规分割放疗是标准诊疗策略。数据显示,这些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OS)仍然很差,估计23%-32%不等。PACIFIC试验显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法大大改善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

     

    二甲双胍是最广泛使用的2型糖尿病降糖药物,有实验显示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在NSCLC临床前模型中,二甲双胍激活AMPK,诱导P53,抑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以及肿瘤生长,并可增强肿瘤对放疗和化疗的反应。 这些发现得到了回顾性临床数据的支持,即在接受二甲双胍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A-NSCLC)患者的生存率得到提高。

     

    有研究者假设,二甲双胍可能会改善无糖尿病患者的生存状况,可为标准同步放化疗方案提供安全经济的辅助治疗。近日,《JAMA·肿瘤学》刊登了一项研究(OcoG-ALMERA研究),探讨了 二甲双胍联合同步放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该研究是一项多中心2期随机临床试验,共招募了96名未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没有糖尿病。试验从2014年9月24日至2019年3月8日进行。最终有26名患者被分配到同步放化疗+二甲双胍治疗组,28名患者被分配到单独的同步放化疗治疗组。

     

    患者的治疗情况

    在54名随机接受治疗的患者中,30名为女性(55.6%),24名为男性(44.4%);平均年龄为65.6岁。大多数患者(39[72.2%])接受了顺铂+依托泊苷巩固治疗。

     

    二甲双胍组中25名接受放疗的患者中,有5名(20.0%)没有完成方案规定的化疗,其中3名患者因治疗相关毒性住院。对照组中,所有接受放疗的27名患者都按方案接受了60至63Gy/30日的分割放疗。

     

    二甲双胍组的25名患者中,有14名(56.0%)按计划完成了2个周期的化疗;4名患者接受了2个周期的化疗,但减少了剂量;其他7名患者只接受了1个周期的化疗。只有6名患者按照方案完成了整个1年的二甲双胍治疗。

     

    对照组的27名患者中,21人(77.8%)按计划完成了2个周期的化疗;4名患者没有接受最后一周的化疗。对照组的7名患者和二甲双胍组的4名患者接受了德瓦鲁单抗的免疫治疗。

     

    研究的主要发现

    在随机化治疗后的12个月内,二甲双胍组有18名(69.2%)患者发生过一次事件,包括:2人出现局部进展,10人出现远处转移,1人出现局部和远处转移,3人退出,2人在发现进展事件前死亡。对照组有12名(42.9%)患者发生过一次事件,包括:2人有局部进展,7人有远处转移,1人有新的原发疾病,2人退出。

     

    二甲双胍组的一年无进展生存率为34.8%,对照组为63.0%。与对照组相比,二甲双胍组患者的一年总生存率更差(85.2% vs 47.4%)。

     

    不良事件:二甲双胍组共有14名(53.8%)患者,对照组有7名(25.0%)患者经历了至少1次≥3级的不良事件。食管炎(5例[19.2%])和肺部感染(6例[23.1%])是二甲双胍组患者最常见的不良事件。

     

    讨论分析

    实验室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可抑制NSCLC细胞和肿瘤的生长并提高其对放疗和化疗的敏感性。基于这些发现,研究者假设二甲双胍可以改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在这项试验中,二甲双胍在细胞毒化疗期间作为同步放化疗方案的增敏剂,之后作为巩固治疗。

     

    这项研究不仅没有证明添加二甲双胍可以提高疗效,反而就患者结局而言,二甲双胍组不如对照组。虽然该试验的主要结果不是传统的时间-事件终点,但在所有次要疗效指标上,包括传统的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二甲双胍组都具有劣势。

     

    二甲双胍被广泛用于糖尿病患者,通常耐受性良好。本试验中观察到的毒性反应增加是出乎意料的。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有更多的二甲双胍组患者至少出现一次3级或更高等级的不良事件。食管炎和肺部感染是报告的主要不良事件,此类事件在标准放化疗方案中并非不典型。

     

    一项随机2期试验(NRG-LU001)也调查了二甲双胍用于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剂量为2000mg/d,但只是在细胞毒性化疗期间使用。该研究没有发现二甲双胍导致毒性增加,二甲双胍是在治疗期的头126天内使用。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报告的大多数不良事件发生在头84天内。这两项研究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是,NRG-LU001中主要使用的是卡铂与紫杉醇巩固化疗,本试验中主要使用顺铂治疗方案。推测与卡铂+紫杉醇治疗相比,顺铂与二甲双胍联合使用时,其毒性可能更大。

     

    目前还不清楚为什么观察到治疗方案中添加了二甲双胍后,治疗失败事件更多。可以推测,在二甲双胍患者中观察到的毒副作用增加限制了患者接受规定剂量的同步放化疗的能力。平均而言,二甲双胍组患者的总肿瘤体积和放疗靶区更大,这种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可能有助于观察到的治疗失败和毒副作用的增加。

     

    二甲双胍会发生乳酸酸中毒,但比较少见。尽管本研究中没有明显的乳酸酸中毒病例,但可以推测,接受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发生亚临床乳酸酸中毒风险增加,可能导致代谢失调。本试验规模的很小,潜在混杂因素(如使用了免疫疗法)的组间差异可能部分解释了结果。

     

    总结

    OCOG-ALMERA试验显示,放化疗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相比那些单独接受放化疗的患者,前者的疗效更差,毒副作用更大。基于这些研究结果,尚不建议对没有糖尿病、要进行同步放化疗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二甲双胍。

     

    参考文献:

    JAMA Oncol. 2021;7(9):1333-1341.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毛息花,肯塔基大学公共卫生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癌症流行病学与慢性病流行病学。

  • 免疫治疗是继外科手术、放疗、化疗之后的第四种癌症疗法。和前三种疗法不同,免疫治疗利用自身的免疫系统攻击癌细胞,理论上具有更高的特异性。今天我们主要来讲讲免疫治疗中的CAR-T细胞疗法。

     

     

    CAR-T细胞免疫疗法是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的一种细胞治疗技术。该疗法在急性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上有一定的疗效,被广大研究者认为是最有前景的肿瘤治疗方法之一。近年来,CAR-T疗法除了治疗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也有望用于治疗实体瘤、自身免疫疾病等。

     

    那么,什么是CAR-T细胞免疫疗法?它有什么优势?又是如何操作的呢?

     

    什么是CAR-T细胞免疫疗法?

     

     

    CAR-T细胞免疫疗法全称为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简单来说,就是将患者本人的T细胞在体外进行基因改造,提高其对癌细胞的攻击力后,再将改造后的细胞输回患者体内的一种治疗方法。

     

    CAR-T技术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治疗更精准。由于CAR-T细胞是应用基因修饰病人自体的T细胞,利用抗原抗体结合的机制,能克服肿瘤细胞通过下调MHC分子表达以及降低抗原递呈等免疫逃逸,让肿瘤细胞无所逃遁。

     

    2.多靶向更精准。CAR既可以利用肿瘤蛋白质抗原,又可利用糖脂类非蛋白质抗原,扩大了肿瘤抗原靶点范围,CAR-T细胞作用过程不受MHC的限制。

     

     

    3.杀瘤范围更广。鉴于很多肿瘤细胞表达相同的肿瘤抗原,针对某一种肿瘤抗原的CAR基因构建一旦完成,便可以被广泛利用。

     

    4.杀瘤效果更持久。新一代CAR结构中加入了促进T细胞增殖与活化的基因序列,能保证T细胞进入体内后还可以增殖,CAR-T细胞具有免疫记忆功能,可以长期在体内存活。

     

    那么,这种新型的治疗方法是如何实施的呢?

     

    具体的治疗流程如下:

    ①采集T细胞

    从患者体内提取T细胞,将其送至专门制作CAR-T细胞的机构。

     

    ②改造T细胞

    CAR-T细胞制作机构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患者的T细胞加以改造,使其变成可识别癌细胞特定抗原、且对癌细胞具有攻击力的细胞。

     

    ③扩增CAR-T细胞

    将改造后的T细胞(CAR-T细胞)大量扩增,扩增到其数量可以对抗癌细胞的程度。

     

    ④检查品质

    CAR-T细胞要经过严格的品质检查,才能作为成品送至患者所在的医疗机构。

     

    ⑤通过化学疗法去除淋巴细胞

    为了让患者的身体能够接受CAR-T细胞,需要降低患者的白细胞水平,因此为患者实施去除淋巴细胞的化学疗法。

     

    ⑥CAR-T细胞输回人体

    将CAR-T细胞输回患者的血液。CAR-T细胞疗法只需一次输注即可完成治疗。

      

    ⑦进攻癌细胞

    CAR-T细胞会找到并附着于患者体内癌细胞特定抗原,并发起进攻。

     

    CAR-T疗法CD19靶点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目前上市的CAR-T细胞免疫疗法的靶点都是CD19。为什么一开始就选择CD19作为CAR-T疗法的靶点呢?主要是因为CD19这种抗原能够表达于多数恶性增殖(尤其是白血病和淋巴瘤)的B细胞表面。与CD20和CD22等其他候选靶点相比,其表达频率更高。因此,以CD19为靶点的CAR-T疗法的缓解率极高,通常会超过50%,甚至有报告称可达到80%或90%以上。而且,其治疗效果会持续很长时间。

     

    CD19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仅限于B细胞系统,所以其主要不良作用仅限于由On-target作用和肿瘤之外作用引起的B细胞缺陷。针对这个问题,可以用免疫球蛋白补充疗法来解决。

     

    与所有癌症治疗方法一样,CAR-T细胞有时也会引起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主要是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也叫细胞因子释放风暴,CRS)和神经毒性。所以,输注CAR-T细胞后必须严密监测。

     

    CAR-T细胞免疫疗法的现状

     

    Kymriah是一种CAR-T的免疫细胞疗法,由宾夕法尼亚大学和诺华公司共同研发的革命性免疫细胞疗法。

     

    2017年8月,Kymriah已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正式上市批准。并于2019年2月,在日本获得厚生劳动省(相当于中国的卫生部)的生产与销售许可。

     

    日本和美国的研究人员曾以B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5岁以下)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复发、难治性)患者为对象进行了临床研究。研究显示,75名白血病患者中有61人、81名淋巴瘤患者中有43人奏效。

     

    今后的发展前景和方向

     

     

    CAR-T疗法因为使用了T细胞基因改造技术,确立了高精度医疗的地位,它不仅适用于血液肿瘤,还可应用于实体瘤的治疗。已有研究人员以神经胶质瘤和胰腺癌为对象进行了临床试验,并取得了完全缓解和完全代谢反应等治疗成果。

     

    今后的课题恐怕就是治疗费用的降低和细胞制作方法的改善。

     

    目前的CAR-T细胞免疫疗法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癌症治疗方法,需要以患者自身的T细胞为原料(属于“自体”CAR-T),单独为患者制作制剂,因此治疗费用较高。为了实现价格更低廉、通用性更高的通用CAR-T疗法,需要确立“非自体”的CAR-T制作技术。“非自体”CAR-T制作技术还能与基因编辑技术相结合,另外,T细胞还可以通过人胚胎干细胞(ES细胞)或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制造出来。

     

    研究人员认为,如果“非自体”T细胞使用了干细胞技术、合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T细胞,那么将会从抗原特异性、非自我反应性,组织相容性或者功能特性等方面取得具大优势。

     

    今后,随着CAR-T细胞免疫疗法的实际应用,可能会使癌症的治疗方式发生巨大的改变。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胃气是中医学特有的名词,通常泛指人的消化功能。《素问·平人气象论》言:“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可见胃气对人体的重要性。

     

    “胃气者。知饥也。”通俗讲就是饥饿感!胃气在中医诊断、疗效评价和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癌症病人在接受放化疗后,往往出现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这其实就是胃气受损的表现。所以癌症病人放化疗后,要特别注意调护胃气,才能让病人减少不良反应,尽快恢复营养摄入,从而提高放化疗的依从性和预后。

     

    放化疗病人胃气损伤最突出的三点表现:吃不下(没食欲、恶心呕吐)、吃不香(口味异常)、吃不爽(胃脘不适,难消化)。能反映患者胃气情况的莫过于舌苔和脉象。我们重点根据患者的舌苔和脉象来辨证施治。

     

    第一步看舌苔

    放化疗病人一般有两种舌象:厚苔或少苔(无苔)。厚苔易治,少苔难治。苔厚表明患者有痰湿之邪阻碍了胃气,多以驱邪为主;少苔说明胃气、胃阴受损严重,应以扶正为主,治疗时间相对较长。

    第二步问症状

    患者症状往往很多,除了原有癌症固有症状,还有全身各种不适,主诉难抓。重点应该询问食纳情况。可根据第一步的舌苔情况考虑选方。

     

    1、厚苔,吃不下→三消+半夏厚朴汤/蒿芩清胆汤,吃不香→藿香、佩兰、苍术、石菖蒲,吃不爽→枳实消痞丸/保和丸。

     

    2、少苔,吃不下→三消+健脾丸,吃不香→益胃汤/沙参麦冬汤,吃不爽→建中汤系列。

    第三步切脉搏

    放化疗病人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情志问题。首先癌症造成了身心的负担,加上化疗的种种不良反应,让患者身心俱疲。肝气郁滞在放化疗病人身上极为常见。“见肝之病,知肝传脾。”肝气郁滞的脉象是什么?初学者都知道,是弦脉啊!那缺乏胃气的脉呢?也是弦脉啊。《素问·玉机真脏论》:“脉弱以滑,是有胃气,命曰易治。”张景岳曰:若平人脉滑而冲和,此是荣卫充实之佳兆。肝脏真气败露时,脉弦劲如按于刀锋上,称为“但弦无胃”。

     

    所以,若放化疗病人出现弦脉,必须要柔肝、疏肝、健脾。但疏肝之药大多温燥,这类药物选用要特别谨慎。胃不和则卧不安,若能在疏肝的同时养血安神则最佳,推荐百合、郁金、白芍、酸枣仁。

     

    以上是对放化疗病人治疗的基本思路,流程图如下。

     

     

    最后给两点建议:癌症病人,一些医生定势思维习惯予以大剂量清热解毒,如白花蛇舌草、半边莲、蒲公英、半边莲等,但放化疗本身就是一种严重损伤正气的治疗方式,苦寒之药会进一步损伤胃气,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放化疗病人最忌呆补、滥补,殊不知补益药碍滞脾胃,病人吃不进,也不受补,应当补而不滞,消补兼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结肠可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只要是发生在这四个部位的肠癌就叫结肠癌。

     

    我们人体的肠胃本来就是比较脆弱的地方,如果日常生活中不注意饮食习惯,甚至还有抽烟喝酒的坏习惯的话,那么就会让身体的肠道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1.结肠癌疼痛一般在哪个位置?

     

    结肠癌疼痛一般在哪个位置,疼痛的位置一般就处于结肠癌发生的位置,结肠癌主要发生于直肠和直肠及乙状结肠交界的地方,因此结肠癌疼痛主要也是发生在这个位置。

     

    一般来说结肠癌好发生于中老年人身上,大部分结肠癌患者都在三十岁到七十岁左右,并且好发在男性患者身体,结肠癌跟其它癌症疾病一样,在早期的时候症状不是很明显,一旦发生明显的症状的时候已经到了中晚期,并且结肠癌患者在中晚期的时候,经常会发生腹痛的现象,并且腹部也会触及到肿块儿。

     

    日常生活多做做运动,可以增强肠胃的运动,这样有助于排泄,每天身体摄取的食物量如果不能定时排泄掉,那么就会堆积在肠道内,久而久之有可能发生毒素,这样就会伤害到肠道,最终会导致各种肠道病变。

     

    腹部经常发生不适的现象,同时还会发生恶心、呕吐,尤其是在吃完饭后这种疼痛感会明显加强,同时还会发生间歇性的拉肚子或者是便秘的情况。结肠癌还是比较严重的,所以建议广大的患者朋友一定要对疾病多加了解,尽量能够在早期的时候发现疾病,尽早治疗。因为结肠癌一旦发生,对于患者来说是非常痛苦的,并且不是每个人能够承受的。

     

     

    2.疼痛以后如何护理呢?

     

    晚期患者需要一个舒适、适宜修养的环境。因此最好将病人安置在一个有利于病人养病的环境中,保证病人修养期间的安全、室内的清洁卫生良好、方便病人排便,必须告知病人睡前最好做少量活动。未患者提供充足的营养,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饮食需要易消化的食物。

     

    晚期结肠癌的护理饮食更重要,建议为患者提供一些病人喜欢的食物,谈论病人高兴地话题。转移病人的恐惧感,鼓励患者树立起信心,良好的心态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可为患者选择一些纤维素水果或者是蔬菜,坚持少时多餐的原则。

  • 大家知道什么是癌症吗?然而人类为什么会得癌呢?人们会得癌的很大原因是由于心态不好,我们都说心态决定一切。只有心态好了,才有能力去做好要做的事。就我们从今天开始吧,做一个快乐的人。

     

    人为什么会得癌?心态不好、膳食不合理、运动少,吸烟酗酒、不定期查体等,都是导致癌症发生的重要因素。

     

    心态不好,很多慢性疾病的发生遵循着,这样的规律:精神萎靡——长期失眠——饮食不佳——全身乏力——免疫功能下降——疾病缠身。人一旦得了病,情绪与预后的关系尤其紧密。如不调整,将陷入恶性循环。

     

    膳食不合理。我国的癌症病人中,有35%—50%是由于饮食不科学、过度烹调加工等诱发的,合理膳食可使人类癌症减少1/3。专家在此提倡,大家应多吃蔬菜少吃肉,少吃发霉食品和熏制品,还有腌制品和剩菜剩饭。吃东西太快太烫,同样损害健康。

     

    不运动。任何种类的运动都有助增强体质,增加人体免疫功能,同时减低患癌风险,例如快步走。每天做6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或最少30分钟剧烈运动,都能达到最佳的健康效益。

     

    吸烟酗酒。大量饮酒容易得肝癌、食管癌、胃癌。喝酒要微量、低度,酒精含量一般不要超过15%。卷烟对人体有害无益,肺癌、鼻咽癌、口腔癌、食管癌、胃癌、肝癌、乳腺癌及宫颈癌等都与吸烟有关。

     

     

    不定期体检。90%的癌症早期不会有明显症状,一旦有了明显症状,90%都是到了中晚期。有肿瘤家族史的人最好一年检查两次身体;健康人则建议每年查一次。

     

    什么癌得的最多?去年年底,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肿瘤病例约为312万例,平均每天8550人中招,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癌症,有5人死于癌症,人们一生中患癌概率为22%。
    从病种看,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第一位的是肺癌,其次为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食管癌,前10位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76.39%。全国恶性肿瘤死亡第一位的也是肺癌,其次为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前10位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率的84.27%。男女死亡率最高的均为肺癌。男性癌症的其他死因包括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女性是胃癌、肝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

     

     

    哪些人要防癌症?45岁以上有吸烟史的人要防肺癌;应酬多的中年男性要防胃癌;有肝病的人要防肝癌。

     

    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第一次提出,癌症其实是一种可以调控的慢性疾病,虽然不能根治,病人却能长期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提高病人的抗病能力,控制和减少肿瘤对机体的危害,使病人长期拥有良好的生活质量,与肿瘤“和平共处”,无疑是新一代的肿瘤治疗方向。

     

    上述内容为您介绍了什么是癌症,人们会患癌症的原因,相信现在朋友们都应该有所了解吧,我真诚的希望通过介绍上述内容帮助大家更好了解癌症。如果您还有关于癌症的疑问,建议您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专家将会为您做详细解答。

  • 有人在网上说:“长白头发的人不容易得癌症,因为生成黑色素的干细胞被免疫系统清除了,而干细胞是导致癌症的关键,所以说,长白头发的人不容易得癌症”。这样的说法到底有没有道理?

     

     

    专家:长白头发和癌症没有联系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这种说法完全没有道理!因为癌症的本质是基因突变,癌症是恶性肿瘤的一种,癌细胞会恶性增殖破坏正常的细胞结构,压迫正常的器官,到了晚期还会到处转移形成新的癌巢。癌症的发生是遗传因素、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人体正常细胞在增殖过程中发生基因突变,进而转变为癌细胞,最终发展成癌症。

    而长白头发,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都是头发里的黑色素颗粒减少导致的,跟癌症没有任何联系。当头皮皮质层中的黑色素不足或褪化时将形成白发,长白头发的原因很多,如用脑过度、内分泌失调、遗传、年龄增长等因素,但归纳起来可分为壮年白发和老年白发。

    (1)壮年白发:即少白头,是头发中的黑色素颗粒合成障碍引起的,对健康无碍。形成少白头的最直接原因是精神因素,如忧思过度、惊吓、恐慌和疲劳过度等;精神高度紧张会使供应毛发营养的血管痉挛,从而引起分泌黑色素功能障碍,影响色素颗粒的合成和运送;其次是营养失调,如缺乏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还有致病因素的破坏可干扰毛囊色素细胞生长发育,使之失去分泌黑色素的能力,阻碍色素颗粒形成;少白头还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很多壮年白发是可逆的,去除诱因头发仍可以变黑。

    (2)老年白发:是人类衰老的表现,是正常现象。

     

     

    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能预防白头发和癌症

     

    要想不长白头发,那是不可能的。每个人老了以后都不可避免长白头发,目前也没有药物能让人不长白发。生老病死,岁月更迭,是人生常态,要想少长白头发,在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少点生活压力,开心一点,或许有帮助。而癌症,就需要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去注意,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模式,定期体检,预防重于治疗。白头发和癌症形成的原因不一样,所以没有必然的联系。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都跟年龄有关。年纪大一点的人,更容易长白头发,也更容易得癌症。

    对白头发的饮食建议,中医认为黑入肾,像黑枣、黑米、黑木耳、黑芝麻、黑豆等黑色食品能补肝肾、益气血,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头发生长所需要的微量元素等,所以对治疗白发有一定的作用。

  • 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和死亡率更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然而,据中美两国2019年发布的数据来看,美国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能达到65.1%,早期术后五年生存率更高达90.0%,相比而言,中国的整体生存率却只有56.9%。

     

    究其原因,竟是因为我们没有及早发现这一癌症的“种子”——肠息肉!

     

     

    人体内的各种管腔表面覆盖着一层“保护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黏膜,而息肉就是黏膜上的异常隆起。长在肠黏膜上的肠息肉容易诱发肠癌,我们要注意及时切除;可是息肉也分类型,真正有癌变风险的是腺瘤性息肉,其他类型的息肉则没有必要切除。

     

    一、哪些人易患息肉?

     

    息肉的发病和年龄相关,其发病率在25岁后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到80~84岁,则达到顶峰。具体而言,以肠镜检查的结果来看,大于50岁的人群的腺瘤性息肉的总检出率高达31.7%,也就是每3个人中,就有一个人长有腺瘤!可见,人入中年,息肉“危机”也不容小觑!

     

    二、息肉的两大类型

     

    1.  非肿瘤性息肉

     

    肠镜检查中最常见到的其实是结肠息肉,它占所有肠道息肉的80%[1]。以结肠息肉为例,常见的非肿瘤性息肉包括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2]

     

    在长期、慢性的炎症刺激下,肠黏膜如果遭到破坏,其中的纤维结缔组织就会增生,“长入”并替代坏死的组织中,最终形成一个像肉芽一样的肿包,这一肉芽组织就是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则和腺体细胞的过多堆积有关,可以在黏膜上皮的周期性更新过程中自行消退,不会引起癌变[3]

     

    2.  腺瘤性息肉

     

    腺瘤性息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肿瘤性息肉,它是一种由异型增生上皮构成的良性肿瘤[4],但是也有一定的恶变风险,我们如果检查发现就要及时切除。内镜检查和病理学检查,是我们常用的癌症“放大镜”,能帮助我们精准定为腺瘤。镜下可见腺瘤性息肉为1~2cm大,表面光滑或呈乳头状、杨梅状,颜色暗红,易出血[3]

     

    腺瘤进一步发展,表现为个头较大,表面糜烂,接触易出血,或者扁平生长,中间出现凹陷性改变,就要考虑局部癌变!

     

     

    3. 腺瘤性息肉的危害

     

    腺瘤性息肉是肠癌的癌前病变,其癌变过程较为复杂,可迁延达15年之久,这给了我们预防的机会,如果我们能在息肉阶段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就能将癌症扼杀在摇篮之中。反之,息肉一旦发展到晚期转移的癌变阶段,往往治疗效果不佳、预后较差,严重威胁着我们性命!

     

    进入50岁,三个人就会有1个人长有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是肠癌的“种子”,一旦突破黏膜“发芽”,转移到别的组织器官,会造成癌症的发生!预防的关键就是及时切除,但是并不是所有息肉都有必要切除,我们应该结合内镜检查、病理学活检等手段,根据医生的判断进行手术。

     

    【参考文献】
    [1]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7,第12版,1934-1936.
    [2]李鹃,岳文杰,刘懿,董乐,张志军,王磊,刘杰.结肠息肉1239例内镜及病理分析[J].上海医学,2010,33(06):585-588.
    [3]郭先科编著,消化道息肉诊防治[M],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0.
    [4]来茂德.结直肠息肉腺瘤的分类及其诊断中的问题[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8(05):515-517.
  • 在人们的潜意识里,会觉得肿瘤和癌症没有什么区别,既有谈肿瘤“色变”,也会谈癌 “色变”,那么,肿瘤和癌症到底有什么区别?

     

    我们又该如何通过名字辨别二者?今天,我给大家好好讲一下,不要再被检查报告吓着了。

     

     

    其实,总的来说,癌症是包括在肿瘤之内的。

     

    肿瘤可以根据其分化程度以及对机体的影响性质,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良性肿瘤的分化程度比较高,跟机体的正常组织比较接近,因此对机体的危害程度比较小。

     

    恶性肿瘤的话,分化程度很低,因此和周围正常的组织相比,显得十分异常,对机体的危害程度也是比较高的,很容易无限制的繁殖、扩散。


    当然了,还有一种肿瘤,叫做交界性肿瘤,是介于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之间的,对于这种肿瘤,我们就要多加注意,避免恶变。

     

    恶性肿瘤的话,又可以分为癌和肉瘤两种,这是由于二者的不同来源所划分的,癌是来源于上皮细胞的,而肉瘤是来源于间叶组织的。

     

    但是,这里的“癌”和癌症不是一样,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恶性肿瘤才是和癌症等同的概念,因此,癌症包括癌。

     

    那么,如果我们听到了一个肿瘤的名字,该怎么分辨这是良性或是恶性的呢?

     

    通常来说,良性肿瘤的名字后边一般都会加上一个“瘤”字,例如,我们通常说的脂肪瘤、软骨瘤。

     

     

    恶性的话,我们就会将这二者称为脂肪肉瘤、软骨肉瘤。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良恶性肿瘤都会被这样叫,例如,白血病就是一种恶性肿瘤,但是名字里却没有瘤这个字,有的恶性肿瘤,例如淋巴瘤、黑色素瘤就被叫成了类似于良性肿瘤的名字。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所说的肿瘤一般都是指的恶性肿瘤,省去了“恶性两个字”,因此,常常会和癌症混在一起使用。

     

    关于肿瘤和癌症的防治,其实是不用分太清的。

     

    很多的不良生活行为都会与肿瘤有关系,不管这个肿瘤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

     

    例如,如果总是将自己处在一个压抑的环境里,没办法开朗的生活,就会患上乳腺良性肿瘤,也会有可能患有胃癌这种恶性肿瘤。


    因此,如果想要让自己生活的健康,就要先从自己的生活习惯开始改变,早睡早起,拥有一个良好的作息规律,心情愉快,遇到心理问题及时和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

     

    当然了,肿瘤也是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联的,在肿瘤高发的家族里,一定要密切关注后代的身体健康情况,必要时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止癌症的发生。


    总而言之,肿瘤包括癌症,癌症属于恶性肿瘤,良性肿瘤不会给我们造成太大危害,恶性肿瘤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对于良恶性肿瘤的预防,我们不必分得太清。毕竟,很多日常的生活行为习惯都是与我们整个机体的健康息息相关的。

  • 甲状腺个子不大、压力不小,近年来发病率一骑绝尘。

     

    下图中的红线代表甲状腺癌,发病率从2000年突然开始飙升,每年以平均20%左右的速度增长。

     

     

    为什么甲状腺癌越来越常见?《生命时报》采访肿瘤及内分泌专家,教你保护好“多灾多难”的甲状腺。

     

    受访专家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鹿斌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内分泌内科副主任医师   周新荣

    四川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中心主任、教授   李超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针灸微创肿瘤科副主任医师  赵鹏程

     

    1个坏消息

    甲状腺癌加速增长

     

    甲状腺癌成了发病率增速最快的实体恶性肿瘤,且在全球都很普遍。

     

     

    • 韩国2010年新增癌症患者中,甲状腺癌占17.8%,发病率排名第1;
    • 美国1990年到2009年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长近5倍;
    • 中国2015年,甲状腺癌在女性恶性肿瘤发病谱中位居第4位。北京市甲状腺癌发病率近9年增长225.2%。

     

    令人悲伤的是,女性甲状腺疾病发生率是男性的4倍,甲状腺癌发生率是男性的3倍

     

    2个好消息

    甲状腺癌是相对“善良”的

     

    为何全球患甲状腺癌的人数大幅增加?

     

    查来查去,医生发现最大的原因,是因为检测仪器进步了。

     

    1 患者变多,是因为检查先进了

     

    甲状腺癌发病率的上升和高分辨率B超的出现有关。

     

    彩超被作为常规体检的筛查项目普及之后,筛出的甲状腺病例增多。

     

    彩超的精准性和敏感性远优于过去,甚至可以发现小到2毫米的癌变,导致原来没发现的疾病如甲状腺结节(包括甲状腺癌)被发现。

     

     

    2 甲状腺癌死亡率低

     

    甲状腺癌虽然发病率高,但导致的死亡率很低。

     

    美国从1950年到2004年,甲状腺癌发病率增加明显,但死亡率反而降低了44%,2011年死亡1780例,2013年死亡1890例。

     

    因此在医生们看来,甲状腺癌是一个相对“善良”的恶性肿瘤,也就是恶性程度较低。

     

    对于确诊的甲状腺癌,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是外科手术。

     

    6个信号提示癌症来了

     

    以下6个症状是甲状腺癌的表现,出现的时候最好及时查查甲状腺。

     

     

    // 声音改变

    高分化侵袭性甲状腺癌的症状之一,就是甲状腺周围结构被肿瘤局部侵入,包括控制声带的神经。如果该神经受到癌症侵袭,就会引起声音嘶哑或改变。

     

    // 咳血

    由于甲状腺紧挨着气管和食管,如果甲状腺癌侵入了这两个部位,就会造成咳血。

     

    // 吞咽或呼吸困难

    如果增大的肿瘤压迫了颈部结构(包括气管或食管),患者就可能出现吞咽或呼吸困难。

     

    // 严重腹泻

    这种症状只见于甲状腺髓样癌。有时,病人会出现慢性腹泻,病程长达数月或数年。他们会去看消化内科,试图找出腹泻的病因,结果却是甲状腺髓样癌。对于那些患有甲状腺髓样癌的人来说,他们每天排便次数多达10~20次。

     

    // 颈部下方有大的肿块

    此症状多是在患者做体格检查的过程中偶然发现的,这种肿块通常是无痛的。如果你的颈部接受过强烈辐射,一定要提防患癌风险。

     

    // 淋巴结肿大

    甲状腺癌瘤体增大时,就会导致颈部侧面的淋巴结肿大。

     

    此外,童年期有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史或放射性接触史、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彩超。

     

    5个防癌细节护好甲状腺

     

    注意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可以有效降低发生甲状腺结节或癌的风险。

     

     

     1  避免过度劳累

    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过度劳累、精神压力大不会直接影响甲状腺,但可通过扰乱神经、内分泌系统,造成免疫功能失调,破坏对自身抗原的“兼容性”,导致甲状腺被免疫系统攻击。

     

    2  避免电离辐射

    甲状腺是人体内对放射最敏感的器官,所以应尽量减少可能的放射线暴露。

     

    3  适量摄入碘盐

    绝大部分人在日常食物中获取的总碘量仍然不足。除有特殊要求外,正常人最好食用加碘盐,但每人每日食盐量不超过5克。

     

    4  对镜自查

    对着镜子,头部稍微后仰,露出颈部。

     

    • 一看:颈部两侧是否对称、肿大。已有结节的,平时可以对着镜子看它是否在长大,通常结节长到2厘米时就会比较明显。
    • 二找:找到随着吞咽动作上下活动的甲状腺。
    • 三摸:含一口水,用手指触摸颈部下方(喉结两侧),水吞下去时,感觉有没有小鼓包、小肿块,或硬的小结节。

     

    如发现问题,应尽早去医院排查。

     

    5  定期检查甲功

     

    35岁后,尤其女性,最好每5年做一次甲状腺功能检查和甲状腺彩超;妊娠女性必须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备孕前,推荐女性筛查促甲状腺激素(TSH)等相关指标。

     

    此外,生活中要尽量避开重金属、农药等环境“毒素”;避免雌激素滥用,警惕含雌激素类化妆品、保健品;积极锻炼身体,提高机体免疫力。

  •  

    我19岁开始跟人学装修,到现在整整十年了,从未离开过……说到最后,小亮的声音突然哽咽,很快,他的情绪彻底崩溃,随即失声痛哭起来。

     

    这个看起来老实巴交的装修工人,谁又会想到,十年后,29岁生日刚过完不久,他就被残忍地宣判了,而判决书正是一张骨髓涂片病理报告单。

     

    最近半年,我一直头昏,浑身无力,当时根本没想到自己会病……事后小亮回忆,其实半年前疾病就已经发出征兆,而自己却只是简单地认为是压力所致。

     

    压力确实大,老婆的开销很大,每个月都要用很多钱,要是拿回家的钱少了,老婆就会不高兴。小亮低头回忆。

     

    正因为要维持开销,所以小亮才拼命工作。

     

    现在,骨髓报告单上显示着,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

     

    医生说,这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以血细胞病态造血,高风险向急性髓系白血病转化为特征的难治性血细胞质、量异常的异质性疾病。

     

    如果说的更通俗点,它也是血癌的一种类型。

     

    29岁,竟突然罹患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小亮难以置信,周围的人也困惑万分,要知道,平时小亮的身体看起来挺好的,他家里也没有这方面的病史,怎么会突然得了血癌呢?

     

    医生说,到目前为止,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的病因尚不明确,但各种化学因素,放射线等都与其有着密切联系。

     

    小亮是一名从业十年的装修工,经常要接触装修材料,装修材料中含有大量的苯,甲醛以及各种有机毒物,长期接触,血液系统很容易出现异常。

     

    即便很多人在为装修材料辩解,说是多么多么的环保,但这不过是商家的一面之词,有机构曾调查市面上的装修材料,发现近三分之二并不符合环保要求,这就更不用说那些劣质材料了,近些年,随着豪华装修的兴起,儿童白血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

     

    听了医生的分析,小亮后悔莫及,他说长期装修,的确会接触到一些刺激性很强的装修材料,比如在使用油漆的时候,自己从来没有戴过口罩。

     

    到目前为止,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唯一能治愈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的方法,所以医生对小亮说,也不要太灰心,但现在还不是最佳时机,因为他体内的血红蛋白和血小板都很低,这些都需要暂时输血补充,接下来诱导缓解后才能考虑骨髓移植。

     

    按说此时可怜的小亮正需要用钱,但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他的妻子竟然带着所有的存款远走高飞,小亮后悔莫及,一个男人把所有赚来的血汗钱都交给女人,爱情最终却输给了现实。

     

    有人劝小亮报警,小亮却摇了摇头。

     

    有句话叫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这个男人对于妻子的爱,早已远远超过仇恨。

     

    以致即便卷走了他的救命钱,但他依然对她念念不忘,说她肯定会回来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