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视频简介
作者: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关怀敏
房颤的危害主要有:1、左心房,特别是左心耳可以形成一个血栓,血栓一旦脱落,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脑卒中,并且对心脏功能影响比较大,可能会表现痴呆、说话不清、走路不稳;2、心功能的下降,因为心速率快或者是心房功能的丢失,造成心动过速性心肌病;3、给病人造成痛苦,生活质量下降。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视频简介
作者:中日友好医院 心血管内科 副主任医师 李菁
房颤的危害如下:1、房颤会造成脑血栓。当患者出现房颤的时候,心房里面的血液是淤滞的,再加内皮功能也是损害的,所以很容易长血栓。2、房颤会造成脑梗。对于脑梗,可行抗栓治疗,它对预防脑卒中、脑血栓是非常重要的。中国发生脑血栓的人特别多,所以一定要重视房颤的危害。因此,对于有房颤的患者,一定要遵医嘱服用药物控制病情,若有不适,要及时就诊。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沈爱东
房颤会引起心跳加速。
在房颤合并心动过速时,如果心率超过150次每分,可出现相应的器官供血不足的症状,如出现头晕等脑供血不足的症状,心绞痛等心脏供血不足的症状。发病时症状可轻可重,其症状的严重程度同发病的持续时间有密切关系。房颤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心慌、乏力、胸闷、脉搏不规则、胸痛气短或者头晕目眩、思维不清晰等。
患者在房颤心率快时可引起严重的脑供血不足的症状,可表现为眼前发黑,也就是黑蒙,甚至一过性的意识丧失。诱发心肌缺血的时候,可以出现胸痛、心绞痛的发作。如果房颤导致心衰,还会出现喘憋、呼吸困难,活动的时候会更加明显,严重的在休息的时候,也会出现喘憋、呼吸困难。房颤的患者心房内有血栓形成并脱落时,导致各器官的栓塞性疾病,比如脑梗、肠系膜动脉栓塞,下肢动脉栓塞等相应的症状。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沈爱东
房颤患者日常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戒烟戒酒,另外不要喝咖啡、浓茶这些刺激性饮料,因为这些饮料很容易使心跳加快,诱发房颤。
第二、谨慎地应用治疗咳嗽或感冒类的药物。因为这些药物会含有一些刺激性成分,很有可能会导致房颤的发作,使患者进一步出现心慌、心律失常,尤其是对阵发性房颤的患者,一般情况下不出现房颤,在服用一些感冒药物后,可能会诱发房颤。
第三、房颤的患者一定要注意积极地控制房颤的诱因,比如劳累等。对原发病要进行积极的治疗,比如高血压、冠心病、瓣膜病要加以控制。
第四、要注意血压、心率这两方面的变化。如果出现突然血压的升高,见低血压不稳或心率有变化增快或减慢的时候,应该调整药物。尽快到医院进行就诊,听从医嘱对药物进行调整。
视频简介
作者:西安市第三医院 胸外科 主任医师 王红兵
风心病尤其是二尖瓣关闭不全和狭窄的病人,大部分都会发生房颤,房颤发生有两个机制,即左房压力过大以及左房扩大导致心肌纤维排列受影响,最后导致房颤。因此无论是风心病还是其他类型的心脏疾病,只要影响了左心房的压力和左心房的容积,就有可能发生房颤。风心病由风湿热引起,常累及心脏瓣膜。心脏就像两室两厅的房子,里面有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右心房,每个心房都有相对应的门(瓣膜),即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和肺动脉瓣,这些瓣膜如果受到风湿热的影响,产生了病变,就是风心病。
视频简介: 房颤与中风有一定关系吗?
作者:西安市第三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张环
内容:卒中俗称中风,房颤与卒中关系非常密切,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比正常人高6~7倍,因此二者关系十分密切。房颤患者是否需要抗凝及抗栓治疗要通过一定的评分标准决定,不能自行购买药物治疗,以免发生药物副作用,因此房颤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抗凝药物,防止血栓形成,减少卒中的发生。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沈爱东
房颤本身不会导致心脏骤停,如果房颤患者出现心脏骤停的情况,一般都是合并有器质性心脏病导致的。
房颤在心室率不快,也就是心跳不快的时候,没有任何的症状,病人可能不会感觉到房颤,在心室率快的时候,如果心室率超过150次每分,可以出现相应器官的供血不足的症状。比如头部可出现头晕、脑供血不足的症状,心脏出现心绞痛的症状,发病时的症状可轻可重,其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发病的持续时间和心跳的快慢有明确的相关性。典型房颤的发作表现为心慌、乏力、胸闷、脉搏不规则、胸痛、气短、头晕目眩,甚至思维也出现迷糊等等。
有些患者在房颤心率快时,可以引起较为严重的脑供血不足的症状,引发出眼睛眼前发黑,也就是黑蒙,一过性的意识丧失,诱发心肌缺血时候可导致心绞痛的发作。
视频简介
作者:西安市第三医院 胸外科 主任医师 王红兵
只要是引起左房压升高以及左房扩大的心脏疾病,都容易导致房颤,但房颤的发生有一定的过程,不是左房压升高、心脏扩大,房颤马上就会发生。风心病患者往往在若干年后才会出现房颤,所以不是发现风心病就一定有房颤。风心病的患者常因活动后心慌、气短,或者没有活动也心慌、气短就医,这时检查心电图可能不会出现房颤,但如果风心病不积极治疗,后期就有发生房颤的风险,而且风险很大。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沈爱东
房颤跟熬夜有关系,长期熬夜会导致交感神经的兴奋,继而引起心房颤动的发作。除了熬夜外,其他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包括吸烟、酗酒、劳累、紧张、激动、暴饮暴食、消化不良、发烧疼痛、摄入盐过多,血钾、血镁过低等等,也会诱发房颤的发作。因此,对于有经常会有熬夜加班,有吸烟饮酒习惯的人,要尽量避免或改掉这些不良的一些生活方式,
尽量养成少食多餐的良好生活习惯,避免过饥过饱,以免加重心脏负担或加重心律失常的发作。日常的饮食应清淡,低盐、少油、少胆固醇。工作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长时间加班熬夜,避免交感神经处于长期的兴奋状态,这样就能够最大限度地预防房颤的发作。
视频简介:心房颤动是怎么一回事?
作者:西安市第三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张环
内容: 心房颤动是指心房部位出现了颤动,即心房不按照正常的节律跳动,而是没有固定节律的收缩、抖动,如果发生心房颤动,应及时到医院就诊。这类患者就诊时医生会判断患者是初发性房颤,还是永久性房颤,如果房颤能转复,就会尽量让患者的心跳恢复窦性,如果转复不了,就要避免它引起其他心脏病并发症的可能。引起房颤的危险因素比较复杂,常见的有高血压、抽烟、慢性支气管炎,甚至外伤、手术等都可以引起房颤,但不同病因引起的房颤,其类型可能不同。
视频简介:如何诊断无症状房颤呢?
作者:西安市第三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张环
内容:无症状房颤的发病率逐渐增高,无症状性房颤因为没有明显症状,因此只能通过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才能诊断。这类病人既然没有症状,就不会主动或者因为不舒服来就诊,医生只能从客观的检查诊断,包括心电图、动态心电图以及电生理检查等。多数房颤患者伴有症状,如心慌、不舒服等,房颤引起的两大危害在于血栓的形成以及心衰,因此房颤的患者容易形成血栓,诱发脑卒中以及心力衰竭。
那天,阳光明媚,我像往常一样坐在电脑前,处理日常的工作。突然,一个熟悉的对话框跳了出来,是***医生发来的问诊邀请。我立刻回复了,因为最近我的房颤症状似乎有些加重。
经过一番简短的交流,***医生详细询问了我的病情,包括房颤的历史、用药情况以及是否有手术等。得知我一直服用达比加群,他告诉我现在这种药有些缺货,建议我使用利伐沙班作为替代。
一开始,我对利伐沙班并不熟悉,担心它是否真的有效。但***医生耐心地解释说,这两种药都是抗凝药物,指南推荐用药,而且利伐沙班在预防血栓疾病方面效果显著。
尽管如此,我还是有些犹豫,毕竟轻易不敢换药。***医生理解我的担忧,建议我如果实在不放心,可以到当地心血管内科就诊咨询一下。他还提醒我最好查个心电图、心脏彩超,以更全面地了解我的心脏状况。
在这次线上问诊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他不仅提供了专业的医疗建议,还关心我的生活,让我感受到了医者的温暖。
虽然这次问诊只是解决了我的一个小问题,但我深知,有了***医生这样的医生,我的健康就有了保障。
近年来,中风已成为我国主要的致死病因之一,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而中风的发生并非偶然,许多患者往往忽视了背后的潜在病因——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特点是心跳不规律,心房收缩力下降,导致血液在心房内瘀滞,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就可能随血液流至脑部,堵塞脑血管,引发脑卒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风。
据统计,每6个中风患者中就有1个是心房颤动患者。心房颤动患者发生中风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出5倍。由于心房颤动的症状往往隐匿,不易察觉,许多患者直到中风后才被诊断出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引发的中风具有“三高”特点: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和高复发率。因此,对于心房颤动患者来说,预防和减少中风的发生至关重要。
预防心房颤动引发的中风,首先需要积极控制心房颤动。目前,抗凝治疗是预防心房颤动患者发生中风的主要手段。常见的抗凝药物包括华法林、达比加群酯等。在服用抗凝药物时,患者需要定期监测INR(国际标准化比值),以确保药物剂量适宜,避免出血风险。
除了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调整也是预防心房颤动患者发生中风的重要措施。戒烟限酒、保持健康饮食、加强体育锻炼等都有助于降低中风风险。
总之,心房颤动是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患者需要引起重视,积极控制心房颤动,预防中风的发生。
心房颤动,作为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心房颤动时,心房失去了规律有序的电活动,被快速无序的颤动波取代,导致心房泵功能下降,心室反应极不规则。这种情况下,患者常常会出现短脉现象,即脉搏明显小于心率,给患者的健康带来诸多隐患。
心房颤动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控制心室率:心房颤动患者应定期监测心率,并根据医生建议使用药物或其他方法控制心室率,避免过快的心率加重心脏负担。
2. 预防摔倒:心房颤动患者应避免在活动时突然跌倒,可在家中设置防滑垫、扶手等,确保安全。
3. 控制血压:高血压是心房颤动的重要诱因,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避免血压波动对心脏造成损害。
4. 抗凝治疗:心房颤动患者易发生血栓,导致脑卒中、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因此,抗凝治疗是心房颤动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
5. 生活方式调整:心房颤动患者应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适当运动,以降低疾病风险。
心房颤动患者应及时就医,根据病因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目前,心房颤动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电生理治疗、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有抗心律失常药物、抗凝药物等;电生理治疗包括射频消融术、心脏起搏器植入等;手术治疗包括迷宫手术等。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改善生活质量。
6月5日,‘治愈房颤,健康相伴’中国房颤日公益全国宣传活动在广州正式启动。此次活动由广东省医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学分会房颤学组主办,强生医疗提供支持。多位知名心脏专家就房颤的现状、认知度、治疗方法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呼吁公众关注心脏健康,早诊早治,预防房颤。
房颤,即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特点是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据数据显示,我国房颤知晓率仅为40%,且高危人群较多,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房颤不仅会导致心悸、胸闷等症状,还可能引发脑卒中、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
近年来,导管射频消融术已成为治疗房颤的有效手段。该手术具有安全性高、副作用小等优点,对于阵发性房颤的治疗成功率可达到90%。此外,药物治疗也是房颤治疗的重要手段,包括抗凝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预防房颤,首先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合理饮食等。此外,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也是预防房颤的重要措施。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薛玉梅教授表示,公众对房颤的认知度还有待提高,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让更多人了解房颤的危害和防治方法,提高房颤的早期诊断率,降低房颤的发病率。
房颤,即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特征为心房肌不协调的快速收缩,导致心房内血液不能正常流入心室。当房颤心率高达150次/分钟时,属于较为严重的状况。
对于突发房颤,患者需要立即采取措施控制心室率,避免因心室率过快导致心脏射血量减少,甚至引发心脑功能不全等问题。此时,医生通常会使用西地兰静脉注射等药物,将心室率控制在每分钟100次以下。
房颤是一种复杂的心律失常,其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心脏功能、病情严重程度、是否有其他并发症等因素。除了药物治疗外,良好的生活方式对控制房颤也非常重要。例如,控制血压、按时服药、循序渐进地锻炼、减肥等措施,都有助于减少房颤的发作。
对于房颤患者来说,抗凝治疗是预防血栓形成和栓塞并发症的重要手段。抗凝药物如华法林等,可以抑制心房内血栓形成,降低脑梗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然而,抗凝药物也存在出血风险,因此在用药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出血情况。
除了药物治疗外,房颤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例如,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戒烟限酒;避免接触有害物质;保持心情舒畅等。此外,定期进行体检,及时了解自己的病情变化,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房颤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并遵循医嘱进行用药和日常保养。同时,患者还需关注自己的病情变化,如出现头晕、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那是一个春意盎然的午后,我拖着疲惫的身体来到了京东互联网医院,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我是一名来自北京的房颤患者,自17年发现这个病症以来,每年都会经历一次复发。今年4月,房颤再次光顾,我只能依靠盐酸决奈达隆片来控制病情。
在等待医生的过程中,我忍不住翻看着手机,试图分散注意力。终于,一位来自心血管内科的医生接诊了我。医生***面带微笑,眼神中透露出专业的自信。他首先询问了我的病情,然后详细地询问了我以前是否做过其他检查。
我告诉他,虽然做过一些检查,但并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医生***听后,又询问了我是否做过心脏彩超、甲亢五项和冠脉CTA。我摇了摇头,表示没有做过。
医生***建议我做一下这些检查,以评估房颤的原因。他还告诉我,如果这些检查没有问题,可以考虑手术,也可以保守治疗。考虑到我父亲的情况,我选择了保守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开始服用盐酸决奈达隆片,每天上午和下午各一片。用药一段时间后,我的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在用药的过程中,我也产生了一些疑问。我询问医生,这个药可以长期服用吗?医生告诉我,可以长期使用。此外,他还建议我加上阿司匹林,并暂时不需要服用抗凝药。
在与医生***的沟通中,我感受到了他专业而细致的态度。他不仅耐心解答了我的疑问,还为我提供了专业的建议。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感到非常满意,也让我对京东互联网医院有了更深的了解。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治疗方式多样,包括药物治疗、导管消融、左心耳封堵术等。那么,究竟选择哪种治疗方式更为合适呢?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房颤的治疗方法,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首先,药物治疗是房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华法林是一种传统的抗凝药物,可以降低卒中风险。然而,华法林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需要频繁监测INR、起效慢等。近年来,新型口服抗凝药物逐渐成为治疗房颤的新选择,它们在降低卒中风险方面与华法林相当,且服用方便。
导管消融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导管将心房内的异常电信号消除,从而达到治疗房颤的目的。研究表明,导管消融可以有效降低卒中风险,并且推荐级别不断提高。
左心耳封堵术是一种通过器械将左心耳封堵,从而预防卒中发生的方法。研究表明,左心耳封堵术与华法林治疗相当,且在部分情况下更为优越。然而,左心耳封堵术也存在一些风险和并发症,需要医生评估后决定是否适用。
除了药物治疗、导管消融和左心耳封堵术,左心耳切除、左心耳结扎等治疗方法也在探索中。对于症状性房颤患者,建议根据心房大小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总之,房颤的治疗方法多样,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建议患者咨询医生,了解各种治疗方式的优缺点,以便做出明智的选择。
心房颤动,这个看似陌生的名词,却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它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表现为心跳不规则、过快或过慢,给患者带来诸多困扰。据台湾脑中风学会统计,目前台湾约有20万心房颤动患者,每年因心房颤动导致的中风病例高达1万人。
心房颤动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更严重者可引发中风、心脏衰竭甚至猝死。那么,心房颤动是如何导致的?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呢?本文将为您一一解答。
心房颤动的主要病因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瓣膜病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房颤动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在台湾,65岁以上人群的心房颤动发病率约为5%,8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更是接近10%。此外,男性发生心房颤动的几率略高于女性。
心房颤动的典型症状包括心悸、胸闷、气短、头晕等。然而,由于心房颤动的症状不典型,许多患者往往被误诊或漏诊。因此,当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心电图等检查,以便尽早确诊。
目前,心房颤动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心率和节律,预防中风等并发症。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华法林、达比加群酯等。此外,近年来,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应用也为心房颤动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应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如保持规律作息、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此外,定期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了解心房颤病的病因、症状、治疗和预防方法,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房颤,即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心律失常。得了房颤后,患者常常会感到心慌、心悸、心跳不规律等症状。那么,得了房颤应该如何治疗呢?
房颤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在药物治疗方面,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 恢复窦性心律:对于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要尽快恢复窦性心律,常用的药物包括胺碘酮、普罗帕酮、伊布利特等。
2. 减慢心室率:对于永久性房颤患者,由于无法恢复窦性心律,需要应用药物减慢较快的心室率,常用的药物有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
3. 抗凝治疗:永久性房颤患者,血栓形成风险较高。可以进行抗凝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华法林、达比加群、利伐沙班等。
在非药物治疗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 电复律:通过电击使心脏恢复窦性心律。
2. 射频消融术:通过射频消融技术,阻断异常传导途径,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
3. 外科手术治疗: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心脏瓣膜病等,可能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外,患者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管理好危险因素:如控制血压、体重和血糖、戒烟和戒酒、增加适当的活动和保持良好的态度等。
2. 定期复查: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彩超等,以评估治疗效果。
3. 跟随专家指导: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遵循专家的指导,积极配合治疗。
近年来,肥胖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一大挑战。肥胖不仅与多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密切相关,而且与房颤(心房颤动)这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近日,心血管疾病领域权威杂志JAHA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揭示了体重指数(BMI)和腰围(WC)与房颤之间的相关性,并指出这种相关性可能因性别而异。
该研究纳入了超过320万名成年人,对他们的BMI和腰围进行了测量,并进行了心电图等心血管检查。研究结果显示,在BMI大于20 kg/m2的参与者中,BMI每增加5 kg/m2,发生房颤的风险就会增加。其中,男性比值比为1.65,女性为1.36。此外,腰围每增加10 cm,发生房颤的风险也会增加,男性比值比为1.47,女性比值比为1.37。
研究还发现,BMI和腰围对房颤风险的预测能力在不同性别中存在差异。在男性中,腰围的预测能力更强;而在女性中,BMI的预测能力更强。
那么,肥胖为何会导致房颤呢?研究认为,肥胖可能通过以下途径导致房颤:
针对肥胖与房颤的关系,以下是一些建议:
总之,肥胖与房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通过控制体重、改善生活方式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房颤的发生风险,保护心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