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引发结石与夏季“纠葛”的罪魁祸首——湿邪

引发结石与夏季“纠葛”的罪魁祸首——湿邪
发表人:我是大医生

盛夏将至,很多人都期待着冷气空调房里大口西瓜、冰啤酒加烤串儿的狂欢。但与此同时,高温酷暑也少不了各种疾病的侵扰,中暑、腹泻、皮肤病,甚至是热中风等等……可要说到结石与夏天之间的“羁绊”,你知道吗?

 

 

湿邪与石淋的关系

 

有人可能要问了:不是说结石吗?这石淋又是什么?那我们就换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说法:泌尿系统结石。

 

其实石淋是一个中医诊断名词,在西医的概念里也就是泌尿系统结石,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前列腺结石等等,都属于石淋的范围,只不过西医是根据部位不同来诊断,而中医里不分部位,只要是泌尿系统的结石都统称为“石淋”。

 

中医认为石淋的形成是由于湿热久蕴,煎熬水液,尿液凝结,日积月累,聚为砂石,成为石淋,简单来说,就像是用一锅水煮盐,时间久了,水被渐渐熬干,盐就成了石。

 

而这个“水”就是人体的肾,“锅”就是膀胱,因为中医认为肾乃水脏,职司水液的分清泌浊,膀胱为州都之官,贮藏和排泄尿渣,一脏一腑互为表里,二者功能正常则开合有度,水液排泄正常,若是膀胱为湿热病邪所侵袭,或是肾气亏虚、肝气郁结等致使气化功能弱化,则水道不利,所以古语有云“小便之通与不通,全在气之化与不化“。

 

 

而所谓湿邪产生也有内外之分,外湿多与环境有关,例如气候潮湿,或冒雨涉水,或久居湿处、水中劳作等等,夏季本就是一个闷热、多雨的时节,热蒸水腾,潮湿充斥,是一年中湿气最盛的时候,人体极易被外湿所侵;内湿则多数是因为脾虚,因为脾主运化水液,如果脾虚了,则水湿停聚为病。

 

在夏季里,不少人贪嘴又贪凉,喜欢喝冰饮、吃生冷瓜果、烧烤类的油腻食物,还时不时的熬夜喝酒,这些都是导致或加重脾虚的因素。体内水液运化失常,则内湿渐生。 

 

外湿和内湿在发病过程中常相互影响,外湿致病,易伤及脾脏,使湿浊内生,而脾失健运,水湿停聚,又易招致外湿侵袭,所以说石淋与夏日里“横行“的湿邪关系不小。

 

 

石淋的症状表现

 

看看你有没有以下四种石淋证型的病症表现,来判断自己的健康状况吧。

 

1、湿热下注:恶寒发热,腰痛,可放射至肩胛部、小腹部或腹股沟,伴有恶心呕吐,尿频且色赤,溺时涩痛,或是尿中挟有砂石,舌红苔黄腻。

 

2、气滞血瘀:突然的腰部或侧腰部持续性或阵发性的绞痛,溺时小便突然中断,疼痛剧烈,牵扯到腰腹,待砂石排出后疼痛可缓解,舌质黯红,边有瘀点或瘀斑。

 

3、肾阳虚型:腰膝酸软,恶寒,面色恍白,尿频或是小便不利,夜尿多,舌淡白。

 

4、肾阴虚型:头晕耳鸣,腰酸腿软,失眠盗汗,心悸气短,精神萎靡,食少纳呆,舌红少苔。

 

可见夏日里纳凉避暑虽说很惬意,但也切莫过于贪凉、贪吃,引得湿邪入体,可就得不偿失了。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湿疹是一种与免疫相关的过敏性疾病。他生病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如接触尘螨等过敏原;摄入易过敏的食物,如海鲜、坚果、牛肉、羊肉、辣椒、韭菜、生姜、大蒜;还有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精神紧张、压力过大、休息不佳,都会导致病人容易患湿疹。

    春天是湿疹的高发季节,这主要是因为春天过敏源多,如柳絮、花粉、微生物、昆虫、宠物皮毛和分泌物等。而且,春天气候潮湿,使得湿疹更容易复发。

    很多湿疹病人患病后,会出现瘙痒症状,他们在洗澡时往往喜欢用热水烫洗患处,并且洗澡时间特别长,以为这样能缓解病症。实际上,湿疹患者在洗澡时,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

    近年来有研究发现,湿疹与皮肤里丝聚合蛋白的缺失有关。丝聚合蛋白在皮肤的防线功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旦缺失,皮肤就会变得格外“脆弱”,一旦遇到环境刺激,过敏原就容易侵入,从而导致湿疹。

    那 为什么湿疹患者洗澡不宜超过10分钟呢?因为洗澡时间过长,容易使得皮肤干燥,从而导致瘙痒,易加重湿疹症状。

    另外湿疹患者洗澡时,还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1、不要频繁洗澡

    冬季不需要太频繁的洗澡,一般每天洗一次就可以了,洗澡次数过多会让皮脂膜受损,让皮肤变得干燥。如果皮肤不是很脏,可以少用或不用清洁产品,洗澡后多涂抹一些润肤乳,帮助皮肤保持滋润。

    2、水温不要太热

    洗一个热水澡,是十分舒适的的,水温太热的话,很容易让皮肤变得干燥甚至起皮,因此水温保持在35~40℃就可以了,特别是淋浴更要注意水温。

    3、不要用力搓洗

    如果搓洗过度,很容易让皮肤出现破损,不要使用粗糙的搓澡巾,可以使用澡花,用泡沫温和除去体表的污垢。

    还有,洗澡时建议也不要使用含有色素或香料成分的沐浴露或肥皂。洗完澡后,可以涂上润肤膏,避免水分流失,平时要注意不要抓挠湿疹,治疗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要自己擅自乱用药膏。

  • 医生提醒,夏季是泌尿系结石的易发季节,平均增加20%的发病率。因为天气热,出汗多。如果补水不足,尿量减少,尿浓度增加,结石发作的概率大大增加。

     

      

    夏天,气温高的时候,人出汗多。如果少喝水,减少尿量,结石发作的风险会大大增加。当尿量减少时,尿液中的结石成分(如草酸、钙离子或尿酸等。)会被浓缩,导致晶体的沉淀和结石的形成。根据堵塞的位置可以判断结石是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还是膀胱结石。

    导致结石的三大原因:家族史、饮食习惯、不爱喝水。

    饮食习惯:比如经常吃大鱼大肉,味道重等。

      

    饮水量不足:饮水量会根据每个人的年龄、体型、性别、体重和工作性质而有所不同。

      

    六大症状有体征,要尽快处理!

      

    结石发生时,可能出现腰痛、腹痛、尿路梗阻、血尿、尿路感染、胃肠道不适、排尿方式改变等症状。

      

    腰痛和腰痛:结石患者有时可能不会感到不适,直到引起尿路梗阻和肾脏水肿,从而引起严重腰痛。因此,当结石突然落入输尿管,或者原本留在某处的结石突然移动时,往往会引起急性腰痛,即肾绞痛。

      

    血尿:大多数结石患者在目测或尿检中可能有镜下血尿。尿路结石血尿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结石在尿路内的运动和尿路粘膜微血管出血所致。

      

    胃肠道不适:由于肾和胃的神经反射通路相同,常见的胃肠道不适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胃痛、腹胀、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常被误认为肠胃炎。

      

    排尿方式的改变:结石位于输尿管或膀胱下部。因为膀胱受到刺激,会引起尿急、尿频、排尿困难、尿潴留等症状。结石有时会堵塞尿道。如果只是部分堵塞,尿液会变小,缓解疼痛。当完全堵塞时,尿液不会得到缓解,膀胱会上升。

      

    尿路感染:如果有尿路结石,长期严重堵塞尿路,储尿会滋生细菌,造成尿路感染。引起肾盂肾炎时,会伴有发热、畏寒、头晕、全身无力、食欲不振等症状,甚至引起败血症。

      

    尿路梗阻:结石卡在输尿管内,不仅引起肾绞痛,而且长时间严重阻断尿流,尿液在肾内积聚,造成肾脏水肿,从而损害肾功能。

     

      

    一般小于0.5cm的结石有机会随尿排出体外;小于2cm的结石可考虑体外冲击波碎石;大于2厘米的结石可以通过手术取出。医生会根据患者结石的大小和位置安排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医生提醒人们每天要喝2000cc以上的水,保持足够的尿液,不要憋尿,饮食均衡,适当运动,以防止结石发作和复发的机会。

     

  • 修心养性,可以保证“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所以养好心(心包)之正气,也可以避免湿热等外邪入侵,伤心伤身。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同样,这句话对于养好心(包)之正气,避免湿热等外邪入侵,伤心伤身,也是适用的。

     

     

    如何养好心气,最重要、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修身养性。

     

    “修身养性”能让人心不致动荡不安,达到陶治情操、平衡心态,事事想得通,顺其自然规律,积极适应环境,把握好自己的情绪,做到控制好自己的心情,不生不切实际的妄念。这样人体心情处在心平气和状态下,生理功能平和有序,达到了养生保健,心理平衡,心态良好,这种状态就有利于身心健康。

     

    最有效的修身养性方法,则可以参考下面的方法来进行:

     

    多去感受身边美好的情境

     

    人生在世,时时处处都要经历无数的情境,如果你什么事情部去纠结,那么你的人生就无快乐可言,所以生在俗世,即使我们的生活再不如意,也要善于感受身边的美好,去养护自己的心神。比如,身边美丽的景色、悦耳的音乐、公益活动等,凡是那种能让你愉悦的事情和情绪,人和事,都是需要你感受的,如果天天有很舒服、很愉悦的感受,则可以调整你的心境,丰富你的见识,充实你的生活,促进不愉快情绪向愉快情绪的转化。

     

    重客观实际

     

    每个人都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总以自己的“想当然”代替客观实际,产生毫无意义的胡乱猜想与推测,以致心里零乱,是不可取的,有碍身心健康,所以我们是俗人,就要尊重客观实际,心理应顺其自然。

     

    坚持与人为善

     

    能够坚持与人为善的人,会在此基础上修炼很多心境,比如宽容、真诚、感恩、不纠结…并且与人为善会收获別人的善意,能够与别人友好开心地相处,则自己也很开心,这样的人是平和的、简单的,是心安的,身心不纠结,身休不受伤害,则气血平和,人也不易被邪所伤。诸如湿热伤身这样的情况也就不易发生了。

     

    学会放下

     

    学学佛家修行的人,“对任何事都能放得下,放下即是功夫”。但对于这种心态,即使是修了一辈子行的人,也未必能完全做到,何况我们常人。所以为了我们心安,我们建议,所谓的放下,实质上是让我们放下“面子”,放下欲望,面子是虚伪的东西,放不下面子,看不到真正的生命真相,活得就累。而放下贪欲,心不贪则心安,所以欲望不要那么多,要学会放下,生活自然美好。

     

    学会放下,还要放下浮躁的心。古人云:“神静而心和,心和而形全;神躁则心荡,心荡则形伤。”“命中有时终须有,命中无时莫强求。”正确看待个人的荣辱得失,宠辱不惊,唯此,心平气顺了,一切皆付笑谈中了!

      

    开心生活,开心运动、吃饭、睡觉

     

    生活在今天,就要乐于今天,把精神集中在今天的人和事上,不要老是念叨着明天,也不要总是后悔昨天,因为精神不集中,就很难乐于对好今天的人和干好今天的事。珍惜眼前人,与生活中每一分每一秒能够相处的人好好相处。

     

    另外要制订运动计划,每天或每周抽时间去运动、去娱乐。

     

    饭要吃,还要吃得可口,不要太追求口味,要重在吃得开心。要睡得好,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这也是养心养身的重要举措。

     

     

    总之能够让自己开开心心、平平和和、安安全全地过好每一天,不纠结、不伤心,则是最好的养身养心方式。心平气和,则心气不虚,邪不能伤人,湿热也无妨。

     

    本节养生要点提炼

     

    ①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同样,这句话对于养好心之正气,避免湿热等外邪入侵,伤心伤身,也是适用的。如何养好心气,最重要、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修身养性。

     

    ② 知道养心气的“修身养性”之法,具体怎么去做。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夏季天气炎热,容易诱发各种胃肠道疾病,尤其是腹泻、溃疡性结肠炎等。溃疡性结肠炎常反复发作,多见于年轻人,需要及早治疗,而且溃疡性结肠炎的饮食调理是很重要的。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炎性疾病。专家指出,腹泻、腹痛,大便中常伴有粘液和脓血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常见症状。每日大便2~4次,严重者可达10次以上。病情轻重不等,多反复发作或长期迁延呈慢性经过。病人往往表现营养不良状态、消瘦贫血。

     

    溃疡性结肠炎的饮食总原则是高热能、高蛋白、高维生素、少油少渣膳食。专家建议,患者的饮食应保证足够的热量、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尽可能避免出现营养不良,以增强体质,有利于病情缓解。但是,溃疡性结肠炎的饮食也是有禁忌的,不是什么食物都可以吃的,下面具体有四点饮食禁忌。

     

    1.少吃粗纤维食物

     

    忌选粗纤维的食物和加工粗糙的食品。因为大量的粗纤维食物会刺激肠道,并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对原本就营养不良的患者而言更会加重病情。所以,应尽量限制食物纤维,如韭菜、芹菜、白薯、萝卜、粗杂粮、干豆类等。疾病活动期应忌食生蔬菜、水果,可制成菜水、菜泥、果汁、果泥等食用。不要用大块肉烹调,要经常用碎肉、肉丁、肉丝、肉末和蒸蛋羹、煮鸡蛋等形式。

     

    2.慎吃海鲜

     

    中医将海鲜列为发物是有一定道理的,海产品中的蛋白质不同于我们经常吃的食物中的蛋白质,某些异种蛋白质易引起过敏,加重炎症反应,所以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一定要慎重食用海鲜。疾病活动期也不建议喝牛奶及乳制品。

     

     

    在饮食调养过程中,患者及其家属应注意观察病情:哪些食物对患者效果好,哪些食物患者食后感到不适或有过敏反应。应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摸索适合的饮食。

     

    3.忌刺激性食物

     

    辛辣刺激性食物会对胃肠道造成不良刺激,因此,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禁忌辣椒、芥末、酒等辛辣刺激食物,少吃大蒜、生姜、生葱。也不要食用过冷、过热的食物。夏天尤其要避免食用冷饮和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

     

    4.不宜吃油腻食物

     

    溃疡性结肠炎的腹泻常伴有脂肪吸收不良,严重者伴有脂肪泻。因此膳食脂肪量要限制,应采用少油的食物和少油的烹调方法。对伴有脂肪泻者,可采用中链脂肪酸油脂,如椰子油。腹泻时不宜吃多油食品及油炸食品,烹调各种菜肴应尽量少油,并经常采用蒸、煮、焖、氽、炖、水滑等方法。

     

     

    总结: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一般都是由于吃的东西导致的,所以在生病期间要严格注意饮食,不能吃油腻、辛辣的食物,而且还要多吃清淡饮食、容易消化的饮食。在急性期要吃禁食,但是可以静脉补充营养,等稍微有点好转的时候,在适当的吃点流食。如果发现病情严重,要及时到医院就医。

  • 湿邪有内外之分,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室潮湿等侵袭人体导致的;而内湿则是一种病理产物,与体内脏腑功能有着直接关系。但二者互为因果,外湿会加重内湿,内湿又会引起外湿。因此,要是不及时祛湿,湿气会越来越重,甚至陷入恶性循环。对于湿气,很多人都存在不少误解:

     

    误解一:游泳、汗蒸会加重湿气吗?

     

    不会,游泳属于一种全身性的有氧运动,对四肢、躯干、脊椎、心肺功能都有比较好的锻炼作用,而适当的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水分代谢,以加速湿气的排出。

     

    而像汗蒸、泡澡等水温较高,可以帮助打开全身皮肤的毛孔,人往往会微微出汗,而同时湿气也会随着汗液一起排出。这种排湿法特别适合不爱运动的人,但时间过久,可能引起脱虚,甚至缺氧,一定要把握好度。

     

    误解二:祛湿就得多吃辣吗?

     

    民间有许多祛湿的方法,最常见的是吃辣椒。很多人觉得吃了辣椒,会辣出一身汗,这个就是排湿了。那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在中医上,辣椒味辛,有温散的功效,让人发汗,的确可以驱散体内的湿气。但是这里所指的湿气是“寒湿”。

     

    对于湿热体质的人而言,吃辣椒不仅会加重湿气,还会出现长痘痘、喉咙痛、口腔溃疡等;特别对于易过敏体质、胃不好的人及有哮喘的人,吃辣椒则会加重病情。

     

    误解三:秋冬干燥没有湿气吗?

     

    很多人认为雨水多的夏季才是湿气盛行的季节,而到了秋冬,天气干燥,因此没有湿气。

     

    但其实,秋冬季“寒”,而“寒必伴有水”,寒气重一分,湿气亦重一分,寒湿互结。因此冬天时很容易形成“寒湿”,而夏季则较多是“热湿”。

     

     

    如何判断“寒湿”和“热湿”

     

    寒湿的人舌苔白腻,有胸闷、腹胀、恶心呕吐、口淡不渴、手脚冰凉的症状,而若是脾虚较严重,则还会伴随肠鸣、腹泻、四肢沉重。

     

    热湿的人舌苔黄腻,有口干、口苦、小便黄且气味重、怕热的现象,而且多有皮肤问题,如毛囊炎、脓包痤疮等。

     

    祛湿气可以经常按的穴位

     

    委中穴

     

    委中位于腿窝中心点上,膝关节后面,走膀胱经。

     

    膀胱经是人体排毒祛湿的通道之一,委中便是这个通道上的排泄口。平时可多敲打此穴,每次30次左右。

      

    曲池穴

     

    曲池穴是人体手阳明大肠经上的重要穴位,大肠经的湿浊之气常聚集于此。

     

    该穴位于肘横纹外端,手肘关节弯曲的凹陷处,平时可在肘窝位置连续拍打5分钟左右,以感觉到酸胀为宜。

     

     阴陵泉穴

     

    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凹陷中。

     

    阴陵泉穴是脾经上管理身体水液的穴位,是人体重要的排湿大穴,常按有清利湿热、健脾益肾的功效。以穴位为中心,用拇指顺时针逆时针旋转各揉1~3分钟。

      

    此外,每天坚持适量的运动,对身体是非常有益的。运动可以纾解压力、活络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 作者 | 王健

    文章首发于 | 骨科王健医生

     

    41岁的林女士,是一家麻辣烫店铺的老板,因其独特的食材和味道,吸引了很多食客。虽然是小本生意,但一直都很红火,所以也比较忙。但最近,林女士的店铺却连续关店几天,让人感到疑惑。

     

     

    实际上,林女士是因“双膝关节反复酸痛2年,加重伴右膝关节活动受限10余天”住进了医院。原来,其在2年前就出现了双膝关节酸痛的情况,以右侧为著,于站立及行走时加重。但一直以来,总觉得是风湿关节炎,平时注意下,热敷热敷就好了,也没太重视。

     

    但在10天前,其右膝关节疼痛明显加重,伴关节活动受限(右膝关节不能屈伸),站立时疼痛明显,需在他人搀扶下缓慢步行,伴右踝关节疼痛,外院诊断“双膝及右踝骨性关节炎”。

     

    结果一出来,一家人都慌了,现为进一步治疗,入住我科。我们了解到,林女士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年,血压最高200/100mmHg,未规律服用降压药。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患者目前关节疼痛、功能障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有手术指征。随后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病情,家属强烈要求手术,于是完善相关术前检查,无绝对手术禁忌症,在全麻下行“右膝关节镜检治疗术”,术后予止痛、补液、止吐、通便、护胃等治疗。

     

    术后,患者右膝疼痛较前减轻,病情及生命体征稳定,一般情况可,切口愈合良好,右膝关节功能活动较前改善,不久便可办理出院。

     

    最终诊断:1.右膝痛风性关节炎 ;2.左膝关节痛查因;3..双膝关节及右踝关节骨关节炎;4.右髌上囊闭锁;5.高血压3级;6.低蛋白血症;7.轻度贫血;8.高酯血症;

     

    当然,出院后,需提醒其遵嘱服药,做好患肢功能锻炼,定期复查。并且,因患者有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出院后需到心血管科随诊,控制血压。 此外,还需到风湿免疫科治疗痛风,到内科随诊,诊治白蛋白减低、贫血等问题。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在炎热的夏天,很多新鲜食物如果没有放在冰箱里面,那么很容易就会发霉酸臭。人也是一样的,我们每天会流出大量的汗液,以及外界的灰尘与身体上的细菌混合在一起,这种味道也是非常难闻的,所以有很多人每天都需要洗澡。

     

    在他们看来,洗澡是一种降温方式,但是在洗澡的过程当中,都很容易导致体内的湿气越来越重。

     

     

    有些人特别爱干净,所以在洗澡的时候他们都很喜欢搓澡,记得有个朋友在她女儿很小的时候,洗澡时她总是喜欢给她的女儿搓澡,她女儿非常的抗拒洗澡这件事,因为每次洗完澡白白嫩嫩的皮肤就变成了红彤彤的。

     

    但是在她妈妈看来洗澡不搓澡等于白洗。这种习惯相信有很多人都难以理解,其实搓澡这件事情在北方是非常普遍的,而南方却很少见。

     

    但是在炎热的夏天,如果经常搓澡,对我们的健康是有影响的。搓澡过于频繁会导致皮肤的角质层受到破坏,不仅导致对于外界紫外线的抵抗能力偏弱,还会导致皮肤瘙痒。

     

     

    再加上夏天的天气比较闷热,相信很多家庭都会开空调,这样很容易导致湿气进入体内。所以在夏天洗澡,根本没有必要用力地搓澡。而想要祛除自己体内的湿气,试试这3个办法,或许有效!

     

    经常按摩阴陵泉穴位,可以起到消肿利尿、健脾祛湿的效果。有很多人不知道阴陵泉穴位在哪里,我们可以正坐着,这个穴位就处于胫骨内侧后下方45°左右的凹陷处,在按摩的时候,我们可以力度稍微大一些,每次按摩时间达到10分钟左右,每天坚持3次。如果可以长期坚持下去,是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的。

     

    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疾病,都是因为饮食所导致的,也有很多疾病可以通过饮食进行调理。如果经常喜欢吃一些寒凉的食物,那么就很容易导致体内的湿气加重,所以我们通过饮食来调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段。

     

     

    想要祛除体内的湿气,那么我们可以经常吃红豆、薏米、山药等健脾祛湿的食物,或可达到健脾祛湿、清热排脓的功效。

     

    适量的运动可以使我们细胞的活性增加,帮助人体排出体内的湿气以及各种代谢物。

     

    如果我们长时间没有运动,那么我们整个的身体状态也非常的懒,运动起来也会感觉到非常吃力。在夏天本身出汗量就比较大,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比较缓和的运动,比如说瑜伽、游泳、慢跑等,但是我们运动时也要注意运动量,不要超过自己的身体负荷,以免导致身体不适。

  • 寒冷被称为心血管“杀手”!这也是为什么各类心血管疾病往往高发于秋冬季的原因。冷空气竟然也能伤害我们的心血管的?又有哪些人群更容易在冬季患上心血管疾病呢?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一、冷空气伤心伤血管的原理

     

    1.  西医角度

     

    时值冬季,想必大家都有过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经历。这其实是人体的一种御寒机制:为了对抗寒冷,人体会通过骨骼肌“战栗”的方式,增加产热;类似地,还会通过收缩皮肤血管的方式,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的恒定。

     

    然而,皮肤血管的收缩,却带来了一系列对心血管不利的影响。血管收缩变得狭窄,血流运行不畅,会“堆积”在大动脉中,造成血压的突然升高。“高压”血流再冲击血管壁,容易诱发损伤,进而启动人体“修复”系统,在血管壁打上“补丁”[1]。这个“补丁”就是我们常说的血栓,血栓一旦发生脱落,随着血流堵塞在小微血管和毛细血管,就会引发缺血缺氧和器官的损伤,即各类血管疾病的发生!

     

    血压升高,心脏要想泵出血液,需要克服更大的阻力,做更多的功。此时,心肌耗氧量增加而处在一种相对缺血缺氧的状态,就容易诱发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等心脏病的急性发作!

     

     

    2.  中医角度

     

    《黄帝内经》认为,外环境“五行克己”时,容易导致“病脏”的发病和加重[2]。“心者,生之本,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可见,心属阳,和夏天五行相长;而冬天五行属水,此时寒邪较为“猖獗”,和心脏阴阳相克,就容易诱发心脏的受损,造成各类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二、三大高危人群

     

    1.  老年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器官的机能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心血管更是首当其冲。心肌细胞出现萎缩,外周血管弹性消失、扩张能力减弱,这些都会使得心血管变“脆弱”,而在寒冷的“冲击”下出现问题[3]

     

    2.  有心血管病史的人

     

    患有或者曾经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更要注意秋冬季保暖。如高血压患者,本身血压就比较高,再受到寒冷的刺激,血压进一步升高,对心血管的伤害往往更大。再比如有过冠心病病史的人,冠状动脉本身就有一定的狭窄,心肌出现缺血缺氧、发生心绞痛和梗死的概率也就更高。

     

     

    3.  有心血管病高危因素的人

     

    有些人虽然没有得过心血管病,却有一些相关的高危因素,如吸烟、酗酒、肥胖、高血糖、高血脂、饮食作息不规律等。这些因素会让我们的心血管变得“弱不禁风”,更容易在寒冷的刺激下患上疾病!

     

    老年人、有过心血管病的人、有心血管高危因素的人,更要警惕冷空气!要注意保暖、控制饮食、增强锻炼,抵御冬季寒潮来袭带来的风险!

     

    【参考文献】
    [1]蒋桂花,杜金玲,张珉珉,谷万里.急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气温变化的关系[J].山东医药,2015,55(41):63-64.
    [2]蔡银河,林莉雯,李荣.基于《黄帝内经》探讨心血管病加重和死亡的时间规律[J].中医杂志,2021,62(07):557-563.
    [3]申卫玲.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浅谈[A].河南省护理学会.2014年河南省急诊新业务、新视角、新理念及规范化管理研讨会论文集[C].河南省护理学会,2014:6.
  • 部分草药会导致肝损害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部分中药含有马兜铃酸(AAs)的报道比比皆是,因为马兜铃酸具有强烈的肾毒性和肝毒性,所以引起了部分公众对于草药的恐慌,一些人甚至认为中药是药物性肝病的罪魁祸首。

     

    含有马兜铃酸的草药有:马兜铃、关木通、天仙藤、青木香、广防己、汉中防己、追风藤、寻骨风、淮通、朱砂莲、三筒管、杜衡、管南香、南木香、藤香、背蛇生、假大薯、蝴蝶暗消、逼血雷、白金果榄、金耳环、乌金草以及细辛。
    其中马兜铃,青木香,广防己均已于2004年被国家药监局禁用,细辛根上部分马兜铃酸含量较高,但是细辛的根含量很低,而且香港卫生署2004年对细辛根的煎剂进行测量,未检出马兜铃酸。现在细辛只有根才能入药。而南木香是一种马兜铃科的云南本土药物,也被称为云南马兜铃((Aristolochia yunnanensis Franch))。

     

    其实,除了含马兜铃酸的草药,含有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As)的中药也有着高度危险,因为它会导致肝窦闭塞综合征(SOS),这种综合征最终的结局是非门脉性肝硬化。

     

    含有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As)的中药有:野百合、猪尿豆、千里光、狗舌草、菊三七、款冬、佩兰、山紫菀、泽兰、紫草、天芥菜、羊耳蒜。


    当然,不仅仅上述的草药会导致肝窦闭塞综合征(SOS),一些西药也会诱发肝窦闭塞综合征(SOS),例如环磷酰胺,这是种具有具有显著免疫抑制作用的烷化剂类抗肿瘤药,正是西方国家诱发(SOS)的最常见原因。

    不能因噎废食,说所有的中药都具有强烈肝毒性

    事实上从20世纪初到今天,这一百年间,对于中药药理和毒副作用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了,“现代中药毒理学”对常见中药的化学成分,毒性毒理,和临床毒性(副作用、过敏反应、后遗症等)都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描述。中药毒理学并不是新鲜的东西。


    东亚三国,韩国,日本,日本的流行病学研究,也没有发现绝大多数常见中药与药物性肝病有强的相关性。所以,发现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和发现含有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As)的中药,对于东亚三国使用中药并没有太大的冲击。因为上面我列出的含AAs和PAs等肝毒性的中药,其实是比较冷门和边缘的中药,一般中医师特别是经方派医师很少会使用到它们。

     

    在药物监管非常严厉的日本,《伤寒杂病论》中的所有经方成药和部分后世方成药及其加减(约300种)在日本均可备案生产,至今没有一个经方成药因为被发现有“严重不良反应”、“药物毒性”而退市。日本全国80多所医科大学和综合类大学医学部的必修课程中均有汉方教育,日本津村药业是世界最大汉方药制药企业,在中国有70个以上的药材基地,是同仁堂的数倍。世界卫生组织《2016年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显示日本的人均预期寿命为83.4岁,韩国为80.6岁,高于美国的78.5岁。

     

    最近,慕尼黑工业大学Dieter Melchart 教授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德国魁茨汀医院院长戴京璋教授等联合在2017年10月,第18卷第9期《World Journal of Hepatology》上,发表了一项前瞻性的,以德国医院为基础的大规模研究,统计了21470例在接受中草药治疗之前无肝病的患者进行的肝损伤数据,结果是:21470例中草药治疗的患者中,有26例(0.12%)发现ALT值≥5×ULN的肝损伤,治疗停止后即刻恢复正常,也证实了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所有病例中没有出现肝衰竭。

     

     

    实际上,对乙酰氨基酚(APAP)才是临床上药物性肝病及急性肝衰竭最常见的病因


    对乙酰氨基酚(APAP),是乙酰苯胺类解热镇痛药,又名扑热息痛,是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药物之一,被广泛运用于各种轻中度疼痛,又被广泛运用于儿童和成人的感冒后退热。又因为在很多国家,这个药物是OTC,患者可以自由采购,所以患者使用此药尤为频繁,也很容易过量。

     

    1966年,Thomson等报道了两例患者服用较大剂量APAP后,发生肝毒性,并于3天后死亡,其病理表现为大量中央静脉周围肝细胞坏死。

     

    1977年,在英国及威尔士有567例患者因服用乙酰氨基酚(APAP)导致死亡。

     

    2007年一项基于大样本人群的研究提示,APAP导致的急性肝衰竭(ALF)所有急性肝衰竭的41%。有数据提示APAP导致的肝衰竭在3周时的死亡率为28%,APAP导致的急性肝衰竭(ALF)需要进行肝移植的案例占 35%。

     

    对乙酰氨基酚(APAP)导致肝损害其主要机理是,给予APAP后,会出现肝窦内皮细胞(LSEC)的肿胀,引起肝小叶间和小叶中心区域的损伤。要判断肝窦内皮细胞(LSEC)的损伤的程度,查血清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是必要的,在严重对乙酰氨基酚中毒病例中,如果血清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持续增高,提示肝损伤的严重程度。一般来说,如果对乙酰氨基酚(APAP)导致肝脏受损,那么,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和血浆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也会显著升高。

     

    对乙酰氨基酚的有效剂量和中毒剂量比较接近,安全阈值较低,安全治疗窗比较狭窄,现在普遍认为成人每日量不得超过4克,儿童每日量不得超过90mg/kg。但是Watkins等进行的一项研究却发现,成人剂量控制在每天4克也可引起患者无症状性的转氨酶显著增高。所以一旦发现患者因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出现上表提示的症状,无论服用剂量多少,应该立即给予治疗,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是对乙酰氨基酚(APAP)中毒的解毒剂。

     

     

    写在后面的话


    通过FDA临床三期试验并不意味着这个药物就安全了。实际上,长时间段的,甚至跨世纪的临床观察和记录才是保证药物安全的最可靠办法,因为只有严厉的长时间的临床药物不良反应和毒性观察,才能尽可能地挖掘出一个药物潜在的不良反应和毒性。

     

    曲伐沙星1997年被美国FDA批准上市,结果上市后的不良反应监测及病例报告发现其具有严重肝毒性(共有140例向FDA报道,其中14例急性肝衰竭,4例进行了肝移植,5例死亡),最后于2006年才在美国退市。

     

    所以,导致患者出现肝损伤和药物性肝病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除了乙酰氨基酚(APAP)外,中毒临床上常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例如阿司匹林,双氯芬酸都可能引起急性的肝损伤,也被认为是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一个潜在的病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也会导致急性的肝细胞损伤,胆汁淤积和肝细胞混合型肝病偶有发生。四环素延伸物米诺环素业可能引起程度不一的肝损伤,轻为急性肝炎,重为急性肝衰竭。

     

    抗生素呋喃妥因,克林霉素等都有可能引起胆汁淤积型肝损伤。至于抗真菌药物,抗结核药物,抗病毒药物,肿瘤化疗药物导致肝损伤的概率更大。心血管药物,胺碘酮可能导致严重肝炎和急性肝衰竭。此外,临床上可能导致肝损伤的因素还很多,例如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醺酒,在抗生素普遍滥用的中国,夸张地说中药是药物性肝病和肝损伤的罪魁祸首是缺乏流行病学依据和危险的。因为这样可能会让我们忽视公认会诱发肝损伤的普遍因素:对乙酰氨基酚,抗生素,和乙肝,醺酒。一些具有肝损害的西药也不是不可替代的,治疗轻、中度疼痛,针灸就比对乙酰氨基酚安全得多。

     

    事实上,我认为日本对汉方不良反应和毒性,长达半个世纪以上的观察和研究是靠谱的,对于中药我们要秉承科学的态度,有确凿的严重的肝损伤,并且难以规避,需坚决给予下架,但是,也不能无中生有,将其他因素导致的肝损伤扣到中药头上去,这并非科学的态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近日,一名裹着厚实大衣的中年男子在妻子的陪同下走进急诊室,只见男子面颊通红、身体缩成一团,偶尔打几个冷颤,还不时地发出几声咳嗽。值班医生见状,立刻给他测量体温并询问病情。从男子口中得知,他6天前因为受凉后出现咳嗽、流鼻涕、发烧等症状,自己服用感冒冲剂后咳嗽、流涕有所好转。但至天高烧却一直持续不退,即便吃了退烧药,体温也一直持续在38℃以上。家人焦急万分,生怕他是得了什么怪病。

     

     

    根据病人目前情况,医生进一步检查了扁桃体,发现颜色略红;测量血压是135/85mmHg,患者自诉平时血压正常,家族里并无高血压病史;检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正常、中性粒细胞偏高;体温计上显示的温度是39℃;结合症状和体征,该男子最后被确诊为上呼吸道感染。随后,大夫给他输液退烧,同时开了一些相关的抗病毒药物。

     

    男子输液过程中,正赶上诊室无其他病患,大夫过来查看病人时,男子便跟大夫讨论起自己的病情。他表示自己在生病期间一直在喝水帮助代谢,而且一旦体温超过38.5℃就会立刻服用退烧药,但奇怪的是每次的体温值却一直居高不下,直到现在,男子也一直怀疑自己是不是还有其他疾病?

     

    就在这时,男子的妻子递给他一大杯浓茶,只见男子接过杯子就大口喝了起来,医生见此情况赶紧阻止了他,夫妻俩一脸诧异,竟不知道发烧期间是不能饮用浓茶的。医生详细询问后,得知该男子是个老茶客,每天都得有茶相伴。但男子却不知道,正是这杯日常浓茶竟成了他高烧不退的元凶!

     

    这杯浓茶里究竟藏了什么重大秘密呢?

     

     

    原来,茶中含有大量的茶碱和鞣酸,茶碱有兴奋中枢神经、加强血液循环以及升高血压等作用,发烧病人喝了浓茶会使其脉搏加快、体温也明显升高;另外,茶中的鞣酸会收敛毛孔而影响汗液排出,体内热量得不到渲泄时体温自然会更高了;除此之外,药和茶之间还存在互斥性,一起使用常常会降低药物的疗效!

     

    对于资深茶客来说,感冒发烧期间应该怎么解馋呢?

     

    其实,也有一些茶叶,比如:菩提花茶、柳树皮茶等都有促进排汗,帮助退烧的作用,它们被称为“天然的退烧药”,发烧病人也是可以喝的。

     

    但是,除非你能正确判断茶叶功效,否则一般的发烧病人并不建议饮用茶水,建议饮用温开水即可!生活中,保持正确的饮茶方法也至关重要,俗话说“淡茶温饮最养人”,不论什么时候,喝淡茶都比饮浓茶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