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李大爷,65岁,是邻近村的,在生命最后时刻,李大爷早上一般都是按时起床送孙子上幼儿园的。今天早上也是7点钟起床,可是刚刚起床后突然感觉胸闷有点不舒适感;于是就咐老伴送孙子上幼儿园,自己在躺一会儿。
可是等老伴送孩子入园后回家,没看见大爷的身影,也纳闷大爷以前从没有这样懒床的。于是一边呼唤着大爷的名字一边唠叨责怪大爷。可是当大娘踏进房间后看见大爷安静躺在床上,似乎有点异常;于是大娘一个箭步上前摇晃着大爷的身体,但是大爷都没有任何反应。赶紧的拨打120急救,一边呼唤着左邻右舍来帮助。
大爷依然没有回应,120急救到来后,做完抢救工作后,也告诉说没有回天之力了。大爷就这样在安静的睡眠状态中走了。 大爷走后,大娘后悔当初没有注意老头子的频死迹象。如果当时自己能意识到这是频死迹象,也许大爷就不会这样走得悄无声息。大娘大哭着捶打自己的胸部诉说。
心梗到底是什么病?真的这样悄无声息吗?难道真的一点迹象都没有吗?
心梗又名为心肌梗塞,就是围绕心型顶尖部位的动脉血管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为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心梗患者如果没有症状,诊断还是较困难的,而且发生时也是较悄声无息。
如果有临床症状一般表现为:患者突然发生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上腹疼痛或呕吐,而且原因不明;或原来有高血压而突然血压降低,但原因不明,或手术后发生无出血性休克等,可以时是发生心梗。
或中老年人有持续较久的胸闷或胸痛,心电图检查无特异性改变,提示可能是心梗即发的可能。 心梗的发生致死率非常高,发作前不是悄无声息,而是我们对心梗的知识缺乏,导致忽略了发作前的一些症状而耽误了最佳的抢救时间。
我们要警惕一下这些症状 劳动或活动时出现不明原因的疼痛,情绪激动而且症状加重,休息片刻时可以缓解,提示可能是心梗发生的前兆。
但是有些患者的疼痛不一定是典型的胸痛,也可能是胸闷难受、肩膀痛、后背痛、胃痛甚至牙痛等。 有些是毫无征兆心慌胸闷。
没有心脏病的人突然出现胸闷、心慌、不明原因的难受,没有活动时出现憋闷、喘气困难,而且每天定时胸痛,特别是吃饭后、睡觉前等,提示可能是心梗即将发生的可能。应该及时就医。
发生心梗时怎么办?
1.立即呼叫120急救;
2.选择病人半坐或病人感觉舒适的位置:
不能大声吵闹病人。并给病人含服硝酸甘油缓解症状等待120急救。 如果患者发生剧烈持续疼痛,放射至左腕、左手脚背、脸色苍白,这些症状时非常危险的症状,可以选择一下其中的姿势等待120急救。
另外可以让病人选择坐位伏在桌子,两手当枕头垫于头部下,保持舒适的位置等待急救。如果选择在床上坐位,用被子做靠背垫于背部,同时头部也靠在被子上,适当仰卧,适度垫高脚跟。为患者争取急救的条件,提高存活率。
最后总结: 心梗离我们并不遥远, 我国有很多人是死于急性心梗。多数患者心梗发病前都会有一些蛛丝马迹,这个时期是心脏在向您求救,所以我们应该学习一点相关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目前心梗是发病率很高的一种疾病,有很多年轻人长时间的熬夜加班,不注意休息,很容易出现心梗,如果抢救不及时,还可能会危及生命。我们要珍惜生命,劳逸结合,减少对身体的伤害,当出现心梗的时候,身体会出现这些异常。
胸痛
很多人在发病前会出现心脏疼痛的现象,一般发生在夜晚或者是早晨,并且这种疼痛是持续性的,还会伴随烦躁的症状。
除此之外,之前患有心绞痛的人群,如果在最近一段时间心绞痛突然加重,并且胸痛的次数更加频繁,感觉疼痛的范围越来越大,这时很容易出现心梗。如果在心绞痛发作时,服用心绞痛的药物仍然无法缓解疼痛时,就要引起重视,避免心梗的出现。
心慌出汗
如果在胸部疼痛的时候,出大量的汗,同时还伴随着恶心,呕吐的现象,这也可能是心梗的征兆,并且你还会发现此时人们的脸色苍白。还有些人在没有进行剧烈运动的情况下,也经常大量出汗,这也是很不正常的。
经常性的出现胸部憋闷,乏力,心慌的情况,并且在跑步或者是运动的时候会突然感觉喘不上气,心慌气短,这些症状越来越严重时,很可能是心梗导致的。
全身发热
心梗患者还有一个征兆是会出现发热的情况,会有点轻微发烧,感觉心脏跳动加快,这种现象一般会持续一周左右,严重的话还会出现心情烦躁不安。
胸闷
心梗在晚上的时候发病率比较高,会突然感觉胸前疼痛,所以在夜间一定要特别注意,一旦发现不适,要及时寻求家人的帮助,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其他部位疼痛
如果身体其它部位出现疼痛,比如背部,腹部,肩部等,如果检查后找不到病因,很可能是心梗引起的,因为有些患者的疼痛部位是不明显的,具体也说不清是哪个部位疼痛。
想必大家现在也基本了解了心梗的症状,那我们应该怎样预防心梗呢?
坚持运动
对于一些体质较差的人,要坚持运动,可以去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如慢跑,对很多人来说都是比较合适的,运动时间最好在30分钟以上。
可能在最开始会感觉比较吃力,但是慢慢的体力会明显的增加,如果时间比较宽裕,每周可以锻炼四次。长期坚持,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能使心脏更加健康。
戒烟戒酒
尽量把烟酒戒掉,因为吸烟不仅为危害身边的人,还会给自己身体造成伤害,导致大脑的血流量减少,加快动脉硬化的速度。过量饮酒,会刺激肝脏,还会致使血压上升,损害血管健康,很容易引起心梗。
调理饮食
饮食上要做到清淡为主,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尽量避免吃油脂含量高,含糖量高的食物,并且进餐的时间要有规律,不可过晚,晚上的时候尽力少吃夜宵,每顿饭按时吃,一般情况下吃七八分饱即可。
注意休息
避免过于劳累,很多人一旦工作起来就会忘记吃饭,忘记休息,这样是很不好的,要注意劳逸结合,暂停注意一下,让自己适当放松,才能有更好的工作状态,切记绝对不要过度劳累。尤其是中老年人,身体经不起折腾,要避免过于激烈的运动,在平时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是很重要的。
保持好心态
对于心梗患者来说,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不要得知自己患了心梗后就闷闷不乐的,这样会使病情更加严重,要保持心情稳定,积极的接受治疗,避免过于激动。可以结伴一起看书,讨论观后感,有助于病情更好的恢复。
要牢记心梗的症状,多加预防,希望以上的这些内容可以对你们有所帮助。
通常,老百姓会把打呼噜当做很平常的事,甚至认为是睡得香的表现。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很多疾病都跟睡觉打鼾密切相关,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的还有猝死得危险。那么,打鼾是如何危害心脏的呢?
这不是习惯,而是病
有一种疾病,叫做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就是以睡眠打鼾为主要症状,有些还会伴随憋气、呼吸暂停等临床表现,由此导致白天常出现嗜睡、头痛、疲劳等症状。呼吸暂停指口和鼻气流停止10秒以上。吸气流降低超过正常气流强度50%以上并伴有4%的氧饱和下降者称之为低通气。病理性睡眠呼吸暂停是指每晚7小时睡眠中反复发作在30次以上或睡眠指数紊乱超过5次以上。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6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为20%~40%。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SAS与心血管疾病有密切联系,认为是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SAS与高血压
许多调查研究提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高血压有很强的相关性,是独立于年龄、性别、肥胖、吸烟、饮酒、心肾疾病以外的高血压危险因素之一。
SAS与冠心病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由于反复低氧、高碳酸血症,引起交感兴奋,使外周血管收缩,循环阻力增加,从而导致心排血量减少,诱发冠脉痉挛;如果存在易损斑块,则可能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
另外,OSAS患者由于低氧刺激红细胞生成增多,导致血黏度增高,血流缓慢,血小板容易在受损内膜表面聚集而形成小血栓,更增加了危险系数。
SAS与慢性心力衰竭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所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对左、右心室的收缩及舒张功能均产生直接影响,这也是导致慢性心衰的病理生理基础。OSAS加剧慢性心衰的病理生理进程,而慢性心衰本身又会促进OSAS的发生。
SAS与心律失常
有资料提示,80%以上的OSAS患者在呼吸暂停期间有明显的窦性心动过缓,10%以上患者有Ⅱ度房室传导阻滞,57%~75%的患者发生室性异位搏动,频繁的室性异位搏动发生率约为3%,这些症状都为健康甚至生命带来了极大的危险隐患。
因此,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而且,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第一大“杀手”。睡觉打鼾并不仅仅是一种不良习惯,而是一种疾病,一定要重视起来,及早进行检查治疗。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增快,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形成不良的饮食方式和生活习惯,导致脑梗,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第1位的死亡原因!脑梗以前多发于中老年人,但是近些年来不断呈现年轻化的趋势。那么问题来了,脑梗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我们又该如何提前预防脑梗呢?今天医者良言,在这里,仔细为您说清楚。
脑梗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发病较急,多无前驱症状,局灶性神经体征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并且多表现完全性卒中,意识清楚或轻度意识障碍,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主干栓塞导致大面积脑梗死,可发生严重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和昏迷,脑梗死亡率偏高的原因大多数都是因为送医太晚导致就医不及时,就医过晚,脑梗病情恶化,所以死亡率就很高。
其实,脑梗大多都是"拖"出来的!
在发生脑卒中之前,大部分人会有一些“小中风”的症状,小中风又被医生称之为“暂时性缺血中风”。
其常常发生在中风前几天之内,不过因小中风的症状较轻,病发时间短暂且症状较常见,所以经常被大家无视。但是如果置之不理,三个月内中风几率可高达30%至50%。
所以说,及早发觉“小中风”,对预防中风来说异常重要。
首先,脑梗来临前, “小中风”会有哪些征兆呢?
1、头晕,表现为突然发作的眩晕,走路不稳或者跌倒的情况,一般持续几分钟或十几分钟,在1小时之内会有所缓解,可以反复发作。
2、短暂性的视力障碍,视力表现为一过性的事物模糊或视野缺损,或者复视,这种现象一般在一个多小时之内可以自行缓解,这也是较早的脑梗预支信号。
3、语言和精神的改变,是指突然出现讲话不清楚,失语或者不会写字,或者个性突然发生变化,不说话,淡漠,脾气暴躁,烦躁不安等,或者会出现遗忘,回答问题不正确等,这些都提示早期脑梗的症状。
4、表现为困乏或者嗜睡,病人不断的打哈欠,是中枢神经缺氧的反应。
5、是躯体上的感觉和运动的异常,如发作性的一侧肢体的麻木,无力,有的病人可能拿东西的手突然失力,或者是原因不明地突然的晕倒,跌倒,也叫触发,或者是突然性,嘴歪,眼斜,持续时间一般在1小时之内,可以完全缓解,可以反复的发作。
6、剃须刀落地现象,它是指病人在刮脸的过程中,当头转向一侧的时候,忽然感到拿剃须刀的手臂没力,剃须刀落地,同时伴有说话不清,但在一两分钟会完全的恢复正常,这主要是因为颈部转动的时候,加重了硬化的颈动脉的狭小的程度,导致大脑的一过性缺血。
7、一过性黑蒙,指的是眼前突然发黑,很快几秒或者几分钟就可以完全的恢复正常,没有恶心,头晕,也没有其它的不舒服。
8、还有些其它的先兆,比如突然流口水、恶心,呃逆或者是血压波动,伴有眼花,耳鸣等,这些也都是脑梗的前兆。
那么,得了脑梗,如何锻炼恢复的最快呢?
第一是按摩与被动锻炼,对于卧床不起的患者,家人要对瘫痪的肢体进行按摩,防止肌肉的萎缩,包括伸膝、屈膝、伸肘、屈肘手指这些被动活动,稍微能活动的患者,可以在他人搀扶下,锻炼腿、胳膊;
第二是循序渐进的进行站立和步行训练;
第三是上肢的训练,包括先进行伸 、抬胳膊,最后要进行精细的康复训练。
脑梗的发生大多和我们平时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关,所以,想要降低脑梗几率,尽量少吃以下几种食物!
1、高油食物
日常生活中,如果有经常食用大鱼大肉或外卖等高油食物的习惯,会导致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含量升高。这使得血脂沉淀增多,血栓的形成几率也大大升高,会使得患脑梗的几率更高。
2、高盐食物
过多的摄入盐分对身体伤害比较大。相信大家在生活中经常听到医生说,低盐饮食,有益健康。食盐中的氯化钠在血液中堆积,会造成钠离子滞留,引发血管平滑肌细胞肿胀,使血压升高。动脉斑块受冲刷容易剥落,随着血液流动。一旦堵塞脑血管,脑梗就离得不远了。
3.含糖量高的食物
甜点、蛋糕等食物中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酸,会加速血管的病变,增加血液粘度,会影响血液对脑部的正常供应。
另外,除了饮食,在喝酒和饮料方面,也需要注意!
在喝酒或者饮料时,交感神经兴奋,使血压升高,也是引发脑梗的一大因素。饮料中含糖量比较高,长期摄入会使血糖升高,增加血液粘稠度,诱发高血脂。而高血脂会影响血液对大脑的正常供应,造成大脑供血不足。另外,常喝饮料还会引起肥胖,肥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还有,吸烟、熬夜、久坐等也是导致脑梗的高危原因。
想要有效预防脑梗,你最好坚持做以下三件事。
预防脑梗,除避免沾染上述不良习惯之外,还需要坚持做三件事。
一、多吃抗氧化的绿色蔬菜和水果
抗氧化剂能在自然饮食中找到,是被称为三大抗氧化物质的维生素E、维生素C、和β-胡萝卜素。所以大家可以多吃就水果。比如抗氧化最强的水果,我列出来几个:蓝莓、山楂、红石榴、橄榄、柠檬。
英国分子生物学家Harman指出:氧化应激决定寿命。
因此,抗氧化剂是血管健康必须的营养物质,能有养护血管,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研究发现,抗氧化剂进入体内,可抵御自由基对血管的“老化作用”,使血管“年轻态”,并且能有效的抑制血管内斑块形成,维持血管生理功能,减少甘油三酯、胆固醇、自由基对血管的损伤,降低心梗等心脏病发生率。
二.控制血压、血脂
1、控制血压
血压长期偏高,会造成血管弹性的损伤,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并且血压波动大的人,脉压差大,一旦受到外界刺激,很容易引发脑梗。
血压正常值为:90mmHg<收缩压<140mmHg、60mmHg<舒张压
2、控制血脂
血脂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增多,会造成血脂粘稠,影响血液流通,从而导致大脑缺血缺氧。
血脂正常值:总胆固醇:2.8~、甘油三酯:0.56~1.7mmol/L、胆固醇脂:2.8~
三.临床上常用的两个“清栓”动作
双手按摩颈部:
将双手摩擦发热后,按摩颈部左右两侧,速度稍快,以皮肤发热发红为宜,停止按摩。
这样可使颈部血管平滑肌松弛,减少胆固醇沉积,促使已硬化的颈部血管恢复弹性,改善大脑供血,预防中风。
空抓手防脑溢血:
左右手各做3次空抓手,每次各做400~800次。
缺少锻炼的右脑血管壁异常脆弱,经常锻炼左手,可以锻炼右脑,减少病变发生。
大家都知道心律失常这种疾病的危害极大,这种疾病给很多朋友带来许多困扰。可是很多人对它的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现在我们就深入的了解下心律失常有什么危害以及应该怎么样去检查?
一、心律失常的危害有以下三点
1、心律失常可使血液循环失常:当发生心律失常时,心房和心室收缩程序改变,能使心排血量下降30%左右,引起病人心虚、胸闷、无力等症状。
2、心律失常较严重可致窦性停博、窦房阻滞和心动过缓,出现心动过速综合症(又称慢-快综合症)。
3、心律失常可导致瘁死:发生瘁死最多的原因是心律失常,其中以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及传导阻滞引起瘁死的发生率最高。
以上便是对于心律失常危害的介绍,通过上面的描述,我们也是能够看出心律失常对我们究竟是有着多么大的危害,甚至是可能让我们的生命都是消失而去。
二、如何检查心律失常
(1) 心脏四诊检查
①望诊:对于形体较瘦、中等身材的人,可于平卧时视到隐现的心尖搏动。但胸廓畸形(包括胸部凹陷、扁平胸、直背综合征——胸脊柱背曲消失)可压迫心脏,使心尖搏动侧移,给人以心脏扩大的假象。心脏扩大或主动脉瘤可出现胸壁可见性搏动。
②触诊:心尖搏动的部位。正常时,心尖搏动在锁骨中线与第五肋间交点下内侧位可触及。如在外侧位触及,通常表示心脏扩大。
③叩诊:虽然心脏浊音区可为心脏大小提供一个粗略的估计,但心尖搏动的位置和X线胸片可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④听诊:应依次对心尖部、胸骨角的左下、左上和右上部听诊。这些部位分别相当于二尖瓣、三尖瓣、肺动脉瓣和主动脉瓣。并依次听诊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以及收缩与舒张期音。排除异常的心音。
(2) 触脉搏
首先是触桡动脉搏动情况,以了解是否规整及快慢速度。有无特征性脉搏(应以颈动脉做为评估对象)。并应注意脉搏的对称性。
(3) 其他体检
如,一般体查(全身状况)、以及有无水肿、紫绀(周围性紫绀及中心性紫绀)、皮肤温度、杵状指与杵状趾、动脉搏动与血压。
以上介绍的就是有关于心律失常应该做哪些检查,希望这些对您能够有所帮助。相信有很多朋友在怀疑自己是否患了心律失常后都想要检查,上面介绍的就可以帮助朋友们知道自己应该检查什么。还有小编提醒大家应该多加锻炼,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这样有利于治疗。最后祝患者朋友可以早日远离疾病。
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17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半数以上的患者死于急性心梗,摸摸你的小心脏,其实它特别脆弱。
临床上,心梗是指冠状动脉堵塞造成心脏供血急剧下降或是供血中断,引起的心肌缺血、坏死,心梗黄金抢救时间在1-2小时,发作2-6小时死亡率是最高的。
值得注意的是,大面积心梗易引起室颤,可在数分钟内使患者丧命。
专家提醒:"心梗"来临并非悄无声息!身体出现5处疼痛,警惕心梗登门拜访
1、牙齿疼痛
心脏和牙齿在大脑的同一放射区,前壁心肌梗死会导致放射性牙疼。
临床上,由心梗引起的牙疼,通常称之为"心源性"牙疼,这种疼痛往往不会在一个位置固定,并且吃药也无法减轻疼痛。
"心源性"牙疼往往是一过性的,会在三五分钟之内缓解,牙齿问题引起的牙疼一般不能很快痊愈。
2、上腹疼痛
心脏引起的腹痛,通常是与迷走神经传入纤维感受器分布在心脏下壁有关,下壁心肌梗死压迫到神经,会引起上腹部或是腰腿疼痛。常在睡觉的时候发生,且伴有出现虚汗、呕吐,甚至晕厥的现象。
3、嗓子痛
感冒会引起嗓子疼,慢性的咽炎也会引起嗓子疼,需要注意的是嗓子疼很可能是心梗的前兆。
这是心脏放射痛的其中一种,心梗来临前,除了会有一些典型的症状以外,还会有一些不典型的症状,嗓子疼就是其中之一,但是经常被人忽视。
4、胃疼
40%的心梗患者发病前期会有胃疼,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这是因为心脏问题导致心肌刺激和心脏的排血量降低,胃部消化所需供氧不足,造成胃部不能正常工作。
此外,心梗发生前,会引起胃部应激反应,可能会出现应激性胃溃疡,也会出现胃疼的症状。
5、心脏疼痛
心脏疼痛是出现心梗最早期的症状,它的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都是非常一样的。
但是常常发生于安静或者是睡眠的时候,疼痛的程度非常的重,而且范围也很广,持续的时间可以长达好几个小时。
疼痛的原因是冠状动脉堵塞引起的心脏急性缺血缺氧。
预防心梗,建议养成3个好习惯
一、多喝水
多喝水,可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脂浓度。
喝水时加入一些养血管的小植物,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菊花,含有抗氧化性极强的化合物,可以清除血液中的自由基,减少自由基对血管壁的破坏。
决明子,可降低血清三酰甘油,有效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有助于改善血脂浓度,减少血管堵塞。
金银花,可增加心脏冠脉的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平稳血压。
准备决明子、菊花、金银花、牛蒡根、桂花沸水煮泡,每天一杯,清除血管垃圾,心梗、脑梗不见了。
二、不吸烟
香烟是"心脏毒药",可使心梗发作风险上升6-7倍。实验数据显示,香烟中至少存在3000种有害物质,随着吸烟的过程,烟碱、焦油等有害物质进入血管,沉积在血管壁上,可造成血管粥样硬化,血管弹性减弱,导致冠状动脉堵塞、痉挛,进而引发心梗。
三、心情愉悦,情绪稳定
人的血液中或多或少的都会存在一定量的粥样硬化斑块。
它就像一个汤圆,外面薄薄的膜包裹着里面的脂质、凝固的血小板等物质,人在生气或是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高度兴奋,肾上腺系统的活动会明显增强,分泌更多的肾上腺素。
在交感神经和肾上腺素的共同作用下,一方面,心脏收缩加强、加快,心脏血液输出量增多,另一方面,身体大部分区域的小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大。
血流冲击造成"汤圆"的皮破裂,里面的脂质和血小板凝结物散开,形成的血栓会瞬间堵塞血管。
冠状动脉被堵塞,就会切断对心脏的供血,造成心肌梗死。
为防止发生室颤,心梗发作应牢记"静、卧、呼救、吸氧、服药"8字箴言。
静:患者保持冷静,尽量避免紧张和焦虑;
卧:就地采用卧位或半卧位休息;
呼救:拨打"120"急救电话;
吸氧:有条件者可以吸氧;
服药:服用相关药物,常用的有效药物是硝酸甘油片,可舌下含服。
心脏病是心脏疾病的总称,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炎等各种心脏病。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
全世界1/3的人口死亡是因心脏病引起的,而我国,每年有几十万人死于心脏病。
那么如何在早期发现心脏病呢?
心脏病的症状提示患心脏病的可能。心脏如果出现某种疾病,身体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异常症状,这时人们如果能够发现这些症状,就应当高度警惕心脏问题。
心脏如果发生病变,可有许多体表反映,人们从这些体表反中可以引起相应的警觉。
这些体表反映包括有:
心脏病的症状——气急。
在轻微活动和安静时,常出现呼吸短促,但并不伴有咳嗽、咳痰。这可能是左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心脏病的症状——颈静脉怒张。
由锁骨上延伸至耳垂方向的一条青筋,如小指粗细,多为右心功能不全所引起。
心脏病的症状——突然站立。
工作或步行时,因突然发作心绞痛,被迫停止活动,同时不由自主地用手按压心前区,直到疼痛缓解后方能走动。
心脏病的症状——强迫性蹲位。
由于心悸、气喘,只有蹲位才能得以缓解,这是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如法乐氏四联症等所特有的表现。
心脏病的症状——特殊面容。
面色灰白而发紫,表情淡漠,是心脏病晚期的病危面容;面部呈暗灰色,是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特征;面部若苍白色,则有可能是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征象。
心脏病的症状——肤色变化。
如系慢性心力衰竭、晚期肺原性心脏病,皮肤呈深褐色或暗紫色,这与机体组织长期缺氧、肾上腺皮质功能降低有关。
儿童在参加跑步、登山、爬楼梯等活动时,出现心慌、气促疲乏,或者嘴唇发紫,家长这时就应注意孩子可能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而且很可能同时出现了心功能不全。
青壮年及其他年龄的人,在患感冒或腹泻以后不久,行走时出现心慌、气促,平静时出现脉搏每分钟超过100次或少于60次,或出现快慢不一时,应警惕病毒性心肌炎。
入睡后,突然出现胸闷、气急而惊醒,常立即坐起,频繁咳嗽、喘气、吐泡沫样或红色泡沫样痰,多见于高血压心脏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或风湿性心脏病,出现了心功能不全。
中老年人在过度疲劳,寒冷刺激,过量饮酒,情绪激动以后,突然出现心前区发闷、压榨感或绞痛,多为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管腔狭窄而出现心肌梗塞前的缺血缺氧所致。
如果上述症状反复发作或持续时间较长,经服心痛定,硝酸甘油片后心绞痛无缓解,则应警惕心肌梗塞。
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病、贫血等慢性病人,一旦出现下肢浮肿并逐渐上行,伴有心慌、气促、行动困难等症状时,这时很可能已经累及心脏,发生了慢性心功能不全。
心脏是一个强壮的、不知疲倦、努力工作的强力泵。
心脏之于身体,如同发动机之于汽车。但是,不少老年人对自己的一些症状缺乏认识,而一些年轻人对出现胸闷、心慌等症状也不是很重视,往往认为没什么关系,忍一忍就过去了。正是这些想法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
凌晨时分,一位年轻的患者被送到了急救室,患者胸闷气短、心悸、呼吸困难,情况十分危及。经检查,患者最终确诊为急性心梗发作,经过医护人员2个多小时的紧急抢救,最终还是没能挽回患者的生命。等在门外的妻子得知这一消息后,大哭道:都是我害了你啊!
之后医生了解具体情况:原来男子姓胡,今年36岁,有遗传性高血压,平时工作忙,基本上不怎么运动,之后又查出了高血脂。胡先生的妻子十分要强,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妻子做主,胡先生平时也没把这个放心上,但病发当天,夫妻俩因为家里孩子的教育问题起了争执。妻子执意要孩子出国留学,但孩子不同意,而胡先生主张以孩子的兴趣为主。
妻子一气之下说道:小孩子什么都不懂,你这么大人了还不知道怎么样是为孩子好吗?胡先生一听气极了,正准备反驳,突然觉得喘不过气来,胸口疼痛发,妻子发觉不对劲的时候,赶紧打了急救电话,但最终还是没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医生听后,直言:患者突发心梗与妻子脱不了干系
妻子对教育孩子的"偏见",使患者的情绪突然间发生了变化。但患者患有高血压,在血管长期受到高压血的冲击下,内皮会出现损伤,使脂质更容易在血管内沉积,这也是患者血脂容易升高的原因之一。久而久之,这些在血管内堆积的脂质会形成粥样硬化斑块。
在患者情绪激动时,粥样硬化斑块极易脱落,一旦随着血液流动至冠状动脉,就会使冠状动脉堵塞,突发心梗。所以,像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等疾病,都是不能激动和生气的。
警示:睡觉出现3种异常,尽早就医
异常1:咳嗽
心脏受损也会引起咳嗽。在医学中,这一症状被称为"心源性咳嗽",在服用普通止咳药后,症状也难以缓解,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头晕、心慌、乏力的症状。另外,心源性咳嗽常在夜间发作,进入熟睡状态后,还可能因为气闷被憋醒,并出现剧烈咳嗽,坐起来稍做休息后,症状会消失。
异常2:睡醒异常头痛
头痛不仅会因脑血管疾病引起,还可能是心脏受损导致的。一旦心血管堵塞或受到损害,为头部供应的血液就会减少,出现剧烈的疼痛感,患者还会因为大脑缺氧,出现头晕的现象。
异常3:手脚冰凉
手脚距离心脏比较远的地方,属于肢体末端。一旦心血管堵塞或者受到损害,使供应手脚的血液减少,就容易出现手脚冰凉、长时间难以缓解的症状。
养护心脏,预防心梗,生活中坚持做好4件事
第1件:坚持正确的运动
德国科学家就:"锻炼对心脏的影响"做出了研究,结果发现每周锻炼一两个小时,即可有效预防心脏病。
缺乏锻炼增加血液中某些触发心脏病的物质,如参与炎症反应的蛋白,当它的数量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形成斑块,使血管变窄或者硬化。建议,选择跑步、游泳、骑车等有氧运动,每周进行3~5次,每次以不损伤身体为宜,达到身体微微出汗的效果。
第2件:戒烟戒酒
抽烟喝酒有害健康,但很多人都卡在这一关过不了。烟草中的有毒物质进入体内,对血管产生刺激,引起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影响血液循环。而酒精在进入人体后,会引起心律失常,使输血量增加、血液粘稠度增加,影响血液流动,增加心梗发生率。因此,要尽早戒烟戒酒,保护心脏健康。
第3件:学会休息
过度疲劳也会引起血压、血脂等指标的波动,建议:每晚23点前进入深度睡眠,并保证7~8个小时的有效睡眠,若不得不熬夜,不要超过凌晨2点。睡觉前:避免观看惊险刺激类的视频及书籍,避免生气、过悲过喜。睡前:做一些放松性的运动,如冥想、静坐等。
第4件:注意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有助于发现早期疾病,也可预测未来患病的风险。像轻度高血压、早期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血症等,早期甚至不会有任何不适,只有经过血液化验、仪器检查能够筛查出。建议,正常者每年至少检查一次,若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建议每1~3个月检查一次。
【不药博士】简介:博士,执业药师,高级营养师,守护生命健康,拒绝伪养生,手把手调养一个健康的你!
近日气温变化大,出现多例心脑血管意外死亡案例,青壮年人如果发生猝死,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心律不整”。正常状况下,人体的心跳为每分钟60至100下,若心脏电流传导系统被各种可能因素所扰乱,导致心跳太快、太慢、不规律等状况,就称为“心律不整”。
但是,绝大部分的人并不会去检测自己的心跳,因此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也有心律不整的问题。
心律不整症状盛行率大概为全人口的1%~2%,而且随着年纪的增加,心房颤动发生的比率也会逐年增加,65岁以上的盛行率更高达5%~10%。
大约有80%的心律不整都是属于良性的,患者的病情不会影响寿命或生活,甚至根本不会察觉。但是,仍有20%的心律不整属于恶性,像是心房、心室颤动,原因可能包括了血管异常、药物使用等等。恶性心律不整容易产生血栓,这一类病人的中风几率,是一般人的5倍。
一般来说,临床上最常发生的症状是心悸、突然感觉心脏的跳动和撞击。如果说仅是偶尔出现,并不影响正常生活的话,可以透过正常作息,改善问题。
但是,有些病人会出现胸闷、胸痛、冒冷汗、血压低以及突如其来的恐惧,这一类的症状,就比较会影响正常生活,甚至威胁生命安全。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主动向心脏专科医师咨询,透过心电图详细检查。心律不整的治疗方式包括了药物以及电烧治疗,无论是心房还是心室的颤动,都可依照医师医嘱服用抗凝血药物及心律药物,降低包含脑中风在内的中风风险。如果病情太严重,可以用电烧治疗。
正常人心跳平均每分钟跳动60~100下,脉搏跳动次数与心脏相同,当心脏收缩力量不够传导脉搏,就会发生脉搏不规律,大家在家的话,可以利用听诊器自我检视心律是否不整。将听头置于左乳下听诊,可听到咚咚两声心音,用任一心音为基准,听诊两次相同心音为一次心跳,以此连续听15s,听到的心跳数乘4倍,非常准确。
医师也交代,大部分的心律不整都是可以和平共处的,但是自己是否有这样的疾病,还是需要心里有数,如果情况进一步恶化,像是冒冷汗、恐惧感等等,也比较知道该往什么方向治疗,避免像无头苍蝇一样,想要治疗却不得其门而入。
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我们的心脏就好比是一个强健的、不知疲倦的、努力工作的超级水泵。当心脏有问题时,会对身体发出一系列"预警”信号,及时发现到这些信号,及早进行预防和治疗,对健康非常重要。
1、胸痛
是最常见的心脏病信号,常位于胸骨后,是一种紧缩性、压榨性疼痛,常可放射至左肩、左臂,甚至可达左手无名指,时间持续较短。有些人表现不典型,有时只是感到气不够用,或心窝难受,有时表现为上腹痛、肩痛、下牙痛,应引起足够重视
2、心慌、气短
如做一般性家务或连续爬上三层楼,就感到心跳明显加快,并且出现呼吸急促、胸闷等症状,常是心脏储备功能减弱的表现。
3、不能平卧
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心脏病表现,早期可能只有把枕头拾高才能睡觉,否则就会感觉胸闷,后期常有不能平卧,或夜间憋醒,必须坐起来才能缓解。
4、发绀
口唇、鼻尖、耳垂、指端等部位颜色发紫,是有些心脏病的特征,如肺源性心脏病、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这是血流不畅的表现,说明心脏功能减退。
5、咳嗽、咯血
较长时间咳嗽,特别是原因不明的咳嗽,可能是心脏功能不良的迹象。
6、颈静脉怒张
两侧颈静脉像蚯蚓一样膨胀起来,说明上腔静脉回流不畅,如按压肝脏时颈静脉怒张更明显,这叫肝颈静脉回流征,说明心脏病变严重。
7、下肢水肿
下肢出现水肿,在水肿处用手指一压就会出现个坑,早期发现在足背、脚趾、踝关节部,是心功能不良的表现
8、心律失常
自测脉搏如发现不规则乱跳,或出现脉搏过速,心跳次数大于100次/分,或过慢,小于60次/分,都可能是心脏病的信号。
9、疲乏无力
自觉浑身没劲,疲乏无力,可能是心脏病的早期信号
10、消化不良
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是心脏功能减退导致胃肠道充血所引起的常见症状。
11、头晕目眩
突然出现一阵心悸、头晕、眼前发黑,有要跌倒的感觉,是心脏收缩力减退,引起脑部缺血的表现。
12、出汗
突然出现冷汗亦是心脏病发作的一个常见征兆,即使是静坐不动也会不停出汗。
如果出现了上述现象之一,建议做一次心脏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心脏病,从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心肌梗死是很多人闻风丧胆的一个危险的心血管疾病,经常听到某某某因为心梗年轻离世的消息。
心肌梗塞一般指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
中国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每年新发至少50万,现患至少200万。但心肌梗死并不是没有先兆,也不是不容易识别,心肌梗死的症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咱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症状重!
心肌梗死的患者,往往表现为剧烈的心前区疼痛、胸闷、紧缩感等,这些症状大多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表现的症状往往很重。但也有症状轻微的心肌梗死患者,或者症状不典型的心肌梗死患者,但大多数心肌梗死的症状,往往比较重。
二、时间长!
心肌梗死的症状持续时间,往往比心绞痛要长的多。如果你的症状持续超过半小时以上没有缓解,而且这些症状可以用心脏病来解释,那么一定要小心心肌梗死的可能性。
三、风险大!
心肌梗死的相关症状一旦出现,往往意味着心肌的坏死,所以这些症状往往是患者高风险的一个表现,如果此时不能及时就医,那么心肌坏死一旦过多,死亡风险会很大,预后也很差。
患者多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基础上,由于某些诱因致使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中的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块表面聚集,形成血块(血栓),突然阻塞冠状动脉管腔,导致心肌缺血坏死。
四、伴发症状多!
患者症状出现以后,还会有很多的伴发症状,比如大汗、恶心、呕吐、后背放射等,甚至有些不典型的还会表现为牙痛等诸多症状。需要我们仔细鉴别,才能避免悲剧。
心肌梗塞的确很害怕,但如果能尽早识别,尽早治疗开通血管,那么对于患者的预后是非常重要的。
亲,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你!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中的一种严重疾病,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威胁。了解心肌梗死的前兆,及时采取抢救措施至关重要。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往往需要接受支架植入治疗,因此,对于疑似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应立即进行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检查,并做好冠脉造影的准备。心梗的发生可能与情绪波动、大量饮酒或血管狭窄等因素有关。
为了提高抢救成功率,患者需在120分钟内转运至具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医院,并接受相应的治疗。如果患者无法在规定时间内转运,医生会评估其是否符合溶栓治疗的条件,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心梗的前兆症状包括心绞痛,表现为发作性胸痛,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随着病情进展,疼痛持续时间延长,休息或药物缓解效果减弱。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牙痛、咽喉部疼痛、腹痛等症状。心梗的先兆症状还包括频繁发作的心绞痛、四肢无力、烦躁易怒等。急性心梗的典型症状为心前区持续性闷痛或压榨样疼痛,伴随大汗、心悸、恶心、呕吐等症状,且药物无法缓解。
预防心肌梗死,患者需注意饮食、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安静、舒适、整洁的休息环境,室内温度适宜。对于心梗患者,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遵循医嘱进行康复治疗。
以下是一些与心肌梗死相关的医疗知识,供大家参考:
1. 心肌梗死的治疗方法:支架植入、溶栓治疗、药物治疗等。
2. 心肌梗死的预防措施:控制血压、血脂、血糖,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3. 心肌梗死的康复治疗:运动康复、心理康复、饮食康复等。
4. 心肌梗死的相关检查:心电图、心肌酶学、冠脉造影等。
5. 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证患者舒适,及时处理并发症。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著名歌手黄安也曾因心梗差点丧命。据了解,黄安年仅52岁,此前并无心血管病史,却在5日突然感到气喘不上来,紧急住院抢回一命。当时他发文苦喊“我差点挂了”,一度发文表示已经没有大碍,但他表示现在,心脏需要做搭桥手术。
心梗,全称为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中山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所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医科吴伟康教授指出,以下几种情况容易诱发急性心梗:
一是过度劳累和睡眠不足的情况下,有高血压等疾病而不自知的“工作狂人”最易中招;
二是在强烈的精神刺激下,比如过度高兴或悲伤,以中老年人居多;
三是在气候异常变化的情况下,比如气温过高或过低、温度骤降骤升等。“寒冷最容易激发人体的应激反应,天气冷可导致血管痉挛,喝水少也容易增加血液黏稠度。
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心梗呢?吴伟康教授建议,做好以下三件事,可以有效降低心梗的发生风险:
一是夜间喝250毫升白开水。据统计,心梗患者绝大部分是清晨起床时被发现的,猝发时间多在半夜。人在夜间因呼吸和出汗会耗散部分水分,加之老年人常有起夜习惯,体液随之消耗也较多。夜间缺水会使血液黏稠度升高,血小板凝聚力亢进,使原来粥样硬化的血管更易产生栓塞,老年人如果在夜间喝一杯白开水,有助于预防中风和心梗的发生。
二是每天喝一杯以上绿茶。有研究发现,与那些从不喝绿茶的人相比,每天喝绿茶一杯以上的人发生心梗的可能性减少42%。绿茶中含有高水平的黄酮类化合物,这种植物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各种水果、蔬菜以及茶和红酒中,也有研究证实,摄入黄酮类化合物较多的人能够降低心梗的发病危险。
三是半年洗一次牙。多数急性心梗患者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口腔卫生不良和牙病,其中最常见的牙病是牙周炎和牙周脓肿。牙病患者的口腔局部都会隐藏大量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和一些链球菌,这些细菌可以通过释放内毒素的方式,促使血小板、纤维蛋白、红白细胞向细菌周围聚集,形成菌血栓子,后者随着血流进入冠脉循环,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和血栓形成,使冠脉循环的血液受阻,严重者即为急性心梗。
建议无论是心血管病患者,还是身体健康的人群,除常规的刷牙漱口外,最好半年请牙科医生用超声洁牙仪,将牙齿周围的牙石、牙垢及牙面菌斑彻底清除,减少口腔中的致病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关于心梗的传闻,那么心梗究竟会不会致命呢?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揭开这个谜团。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心梗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确实有致命的风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心梗患者就一定会死亡。事实上,通过及时的治疗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许多心梗患者都可以恢复健康,甚至达到正常人的生活水平。
那么,如何预防心梗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保持良好的心态:情绪波动是导致心梗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要尽量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和抑郁。
2. 改善生活习惯:吸烟、饮酒、高盐、高脂饮食等都是导致心梗的危险因素。因此,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适当锻炼。
3.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心脏疾病。
4. 药物治疗:在医生的建议下,合理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抗凝药物等,以降低心梗的风险。
5.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以降低心梗的发生率。
当然,除了以上建议外,我们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及时就医:一旦出现心梗的征兆,如胸痛、胸闷、气短、出汗等,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2. 遵医嘱: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托用药,不要自行停药或换药。
3. 适当锻炼:在医生的建议下,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以增强心脏功能。
4. 注意饮食: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少吃油腻、高糖、高盐的食物。
总之,心梗并非绝症,只要我们积极预防、及时治疗,就能有效降低心梗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当生命突然陷入危机,心脏支架手术成了挽救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然而,关于心脏支架的争议也一直不断。有人说它是救命神器,也有人指责它是医院“圈钱”的途径。那么,心脏支架手术究竟是怎么回事?它真的如传闻中所说的那样吗?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心脏支架。心脏支架是一种细长的金属网状结构,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狭窄。当冠状动脉因为斑块或血栓等原因发生狭窄时,心脏支架可以帮助扩张血管,恢复血流,从而缓解心绞痛、改善心肌缺血等症状。
心脏支架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常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医生会在患者的股动脉或桡动脉处穿刺,通过导管将支架送入狭窄的血管部位,然后展开支架,恢复血管通畅。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然而,近年来关于心脏支架的争议不断。有人质疑心脏支架的必要性,认为过度依赖支架会导致患者产生依赖心理,甚至有人将心脏支架手术称为“缺德手术”。那么,这些争议是否有道理呢?
事实上,心脏支架手术并非万能,它适用于特定的患者群体。一般来说,以下情况可以考虑进行心脏支架手术:
1.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超过70%,且伴有明显心绞痛、胸闷等症状。
2.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虽然未达到70%,但斑块不稳定,存在脱落风险。
3. 心肌缺血严重,导致心脏功能下降。
4. 经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对于不适合进行心脏支架手术的患者,医生会根据病情制定其他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等。
那么,心脏支架手术的安全性如何呢?研究表明,心脏支架手术的死亡率非常低,远低于其他治疗方式。同时,心脏支架手术的并发症也相对较少,如出血、血管损伤等。
当然,任何手术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心脏支架手术也不例外。患者在手术前需要充分了解手术的风险和好处,与医生进行充分沟通,做出明智的选择。
除了手术本身,患者还需要注意术后康复。术后要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诱发心梗的高危因素,如吸烟、饮酒、高脂饮食等。
总之,心脏支架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但并非适合所有患者。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个体化治疗,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许多患者在首次发作后都担心是否会再次发生。那么,心梗多久容易二次复发呢?事实上,心梗的复发风险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时间限制。
对于心肌梗死的患者来说,未来再次发生心肌梗死的可能性确实存在。但是,通过规范的治疗和积极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复发的风险。
在急性期,心肌梗死患者需要接受心肌再灌注治疗,包括静脉溶栓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此外,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改善心室重构等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则需要进行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包括使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他汀类调血脂药物、倍他汀受体阻滞剂和硝酸酯类药物等。
除了药物治疗外,心肌梗死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在发病后两周内,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避免身体疲劳。如有并发症,卧床时间需要相应延长。被动运动是预防肢体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在稳定期后,患者可以在床上适当活动,但动作要缓慢而温和。情绪波动容易影响心肌供血,加重心肌梗死症状,因此患者需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焦虑、易怒、抑郁等不良情绪。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也是预防心肌梗死复发的重要措施。患者需要定期接受MRI、ECG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监测血压值变化。此外,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建议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和抗凝溶栓药物,并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
急性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心梗会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
一、心梗的常见并发症:
1. 心律失常:心梗导致心肌损伤,影响心脏的正常收缩节律,引发心律失常。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严重者可导致心脏骤停。
2. 心力衰竭:心梗导致心肌损伤,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引发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分为左心衰竭和右心衰竭,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
3. 休克:心梗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严重下降,全身血液循环受阻,引发休克。休克是一种危急状态,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4. 心源性猝死:心梗可导致心脏骤停,引发心源性猝死。
二、心梗的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抗凝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
2. 介入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3. 心脏手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三、心梗的预防:
1. 控制血压、血脂、血糖。
2. 戒烟限酒。
3. 适量运动。
4. 保持心情舒畅。
5. 定期体检。
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是冠状动脉急性阻塞导致的心肌缺血性坏死。在临床上,心梗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介入治疗两种。保守治疗通常适用于冠状动脉梗塞部位小于70%的患者,通过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达到缓解症状、预防复发的作用。
药物治疗是保守治疗的主要手段,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降血脂药物、ACEI类药物等。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可以预防血栓形成,抗凝药物如华法林可以防止血液凝固,降血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血脂水平,ACEI类药物如卡托普利可以降低血压,改善心脏功能。
除了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调整也是保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患者需要戒烟限酒,保持健康饮食,适当运动,控制体重,保持良好的心态。此外,患者还需要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对于心梗患者来说,及时就医非常重要。在出现胸痛、胸闷、气促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以便尽早诊断和治疗。此外,患者还需要了解心梗的相关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预防心梗的发生。
总之,心梗保守治疗效果较好,但患者需要积极配合治疗,调整生活方式,才能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突然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了解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药物对于及时救治至关重要。
硝酸甘油和单硝酸异山梨酯是常用的硝酸酯类药物,可以迅速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血液供应,缓解心绞痛症状。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和阿替洛尔,可以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减少心肌耗氧,预防心律失常。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
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可以降低胆固醇,稳定斑块,预防斑块破裂。
抗凝药物如肝素,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预防血栓形成。
溶栓药物如尿激酶和链激酶,可以溶解血栓,恢复冠状动脉血流。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需要进行生活方式的调整,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规律运动等,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心梗与腹胀的关系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心梗(心肌梗死)一般不会引起腹胀。心梗主要表现为心前区剧烈疼痛,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胸部疼痛、心慌和心悸等症状。而腹胀通常与消化系统有关,如进食过多油腻食物或不易消化的食物导致肠道蠕动减慢,从而引起腹胀。
心梗的发病原因主要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当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如脂性斑块脱落堵塞血管,会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心梗的诊断主要依靠症状、心电图和心肌坏死标志物等检查。
心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建议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适当运动,并严格控制血糖。术后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和再次心梗。
对于腹胀症状,患者可以尝试以下方法缓解:
总之,心梗与腹胀并无直接关系。在出现腹胀症状时,应考虑消化系统原因,并及时就医。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更容易受到心血管疾病的困扰,其中心梗是最常见的一种。那么,老年人心梗的最佳治疗方法是什么呢?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
一、药物治疗
老年人心梗的首选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常见的药物包括溶栓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扩张血管药物、降脂类药物以及抗心律失常药物。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缓解心梗症状,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心肌梗塞面积。
二、介入治疗
对于梗塞面积较大的老年人心梗患者,介入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介入治疗可以通过导管技术将支架植入狭窄的血管,恢复血流,缓解心肌缺血。
三、搭桥手术
对于多根血管出现堵塞的老年人心梗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搭桥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搭桥手术可以改善心肌缺血,缓解心绞痛,提高生活质量。
四、术后注意事项
搭桥手术后,患者需要密切监测心率、血压和体温,适当应用硝酸酯类药物,保持液体平衡,指导患者进行咳嗽、排痰,尽早进行床上活动,预防血栓形成。
五、日常保养
除了及时治疗外,老年人心梗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保持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避免便秘,保持良好的心态,适当进行锻炼,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