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34岁的小玲(化名)或许会在2个月前那个周末,收起迈入苏州一家整形医院大门的脚步。
由于被医院门口海报中腰肢纤细的美女所吸引,她和闺蜜走入医院咨询,最终花费3万元做了腰腹环吸手术。
原以为只缝两针的手术休息一个周末就能恢复,没想到足足疼了一半个月。
最近看到「33岁网红抽脂后死亡」的消息后,小玲长长舒了一口气,她感觉自己「捡了一条命」。
相比其他专科的外科手术治疗,整形外科的成败显得更加直观,一旦出事,很容易被推上网络热搜,成为社会焦点。
2019年8月,一名护士因脂肪抽取填充手术命丧手术台,河南省南阳市医学会随后出具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显示,医方诊所过失与患者死亡有因果关系。鉴定意见为,该病例构成一级甲等医疗事故,医方负主要责任。当时这件事亦在网络上被持续关注和热议。
整形美容行业乱象由来已久,两起事件又将抽脂手术推到了风口浪尖,人们不禁要问:年轻人失去的生命,能促使行业自此规范起来吗?
今年5月2日,33岁杭州女子戴某某在杭州华颜医疗美容医院进行抽脂手术,术后出现感染性休克,后转院经两个月救治,7月13日抢救无效死亡。
戴某某去世两天之后,杭州市卫健委发布该事件初步调查情况,其中将其死亡定性为医疗事故,华颜医疗美容医院存在术前缺乏认识、术中操作不当、术后观察处理不及时等过错,与患者死亡存在因果关系,承担全部责任,并已作出赔偿。
同时,西湖区卫健局对涉事医院做出警告和罚款的处罚,责成其停业整改,对负有责任的医务人员将做出进一步处理。
结合戴某某家属公开的资料,有专家考虑是患者抽脂后发生坏死性筋膜炎,继发全身多器官感染、多器官衰竭而死。
坏死性筋膜炎,也常被称作「食肉虫」,因其起病急、发展迅速、破坏力强、死亡率高,同时症状不典型,被称为全球十大恐怖怪病之一。
它是一种较少见的严重软组织感染,细菌性感染侵犯到皮下软组织筋膜层,进而造成皮肤及筋膜坏死的疾病。该病发病急速,死亡率高达60%~90%,幸存者往往需要截肢。
北京一家三甲医院整形外科副教授表示,这名患者死亡的原因是特殊细菌感染,这说明手术室和器械消毒出现问题,「停乳链球菌感染感染很可怕,我们医院去年抢救过一例,三个月才成功。这种感染能抢救成功的医院全国不会超过10家。」
亦有专家认为,坏死性筋膜炎与手术医生暴力操作有关。专注脂肪移植的联合丽格第一医疗美容医院技术院长陈万芳分析说,去世患者经历的是二次手术,皮下组织纤维化严重,操作时很容易损伤筋膜组织。
明显是手术操作问题,事件发生后,却不断有媒体将「枪口」对准抽脂手术。一家健康领域媒体发文称,「抽脂是一种无效减肥。它的收益仅仅只是手术后比较短期的形态改善,为此还要承担各种复杂的风险。」
不可否认,抽脂手术的确存在一定风险,这其中最多的便是手术感染、麻醉药过敏和脂肪栓塞。
在美国,统计到的抽脂手术死亡风险大约是 1/40000,与人们熟悉的手术操作相比,这个数字或许并不低。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脂肪抽吸手术如果是熟练医生操作,适应症选择适当,术后并发症并不会高于其他外科手术。
陈万芳亦不认可「抽脂是无效减肥」这种说法。
「抽脂成熟于上世纪70年代,在将近50年的时间里,抽脂已经可以做到非常安全。」陈万芳说,抽脂手术出现问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求美者年龄过大,隐藏一些基础性疾病;二是抽吸过量且压力不当,在此之外,脂肪栓塞也是极小概率会发生的并发症。
针对网络上对抽脂手术争议,陈万芳坦言,抽脂手术主要作用在于塑形,并不能作为一种减肥的手段。陈万芳总会毫不留情地劝退两种人:本来就是瘦子还想更瘦的人,以及全身均匀性肥胖而非局部脂肪堆积的人。
医美使用的是侵入性的治疗方式,既能达到美的目标,也可能带来致命性伤害。在越来越多的人产生容貌焦虑的当下,医美手术的风险往往被人轻描淡写地提及,尤其是医美机构的销售人员,也就是咨询师,大多数会将术后效果夸大其词,求美者所需承担的风险很难主动告知。
一边是「颜值经济」催生产业规模迅猛增长,一边是行业发展乱象丛生。医美产业本身成为了亟待「整形」的产业。近年来被媒体曝出的「非医疗美容场所从事医疗美容治疗、非正规培训的专业医师执业、不合格的医疗美容产品使用」等「三非」乱象至今存在,屡遭社公众诟病。
上海九院整复外科主任医师孙宝珊此前曾提到,我国医美行业存在以下四点乱象:
第一,很多整形医生并非整形外科专业出身,而是自其他专科经过培训而来;
第二,「开单提成」现象严重,咨询师穷尽口舌诱惑消费者接受开展可能并不适宜的整形项目。「医美咨询师的工作很荒唐,这是个其他国家不存在的职业。」孙宝珊曾经询问过一名咨询师其专业背景,发现对方过去竟然是饭馆老板,转行来做医美咨询师。
第三,医美广告监管不到位。孙宝珊发现,尽管公交车、电梯间中的医美广告已经消失殆尽,但「网红」带货、微信群群发、小*书等传播渠道中充斥着医美广告,监管相对「缺位」。
第四,违法成本低。一些医美机构赚得盆满钵满,「赚够100万罚款20万也不心疼」的情况十分普遍。
第五,有业内人士指出,相比美国,我国从事与医美相关外科工作的人员培训时间不长,且每年培养的专业的整形外科医生数量很少。也就是求美者太多,正规且有经验的医生根本不够用。
「上海有个很火的整形外科医生以前是做胃肠道的,干整形的还有妇科的,哪个科的都有,他们大多只懂外科知识,缺少严格的专科培训和美学基础训练,但这还都是不错的,属于正规的,一些诊所和工作室里的人只经过简单培训就敢上手进行割双眼皮和隆鼻操作,求美者承担了极大的健康风险。」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从业者说。
除此之外,在一些三四线城市,当医美机构开展多种整形项目,又不愿花高价为各个项目招聘专门的医生时,就会要求一名医生什么项目都得做。比如一名做抽脂相对娴熟的外科医生,也要进行隆鼻、面部填充、开眼角等操作。尽管医生合法合规,但求美者并不知道在自己脸上动刀的人根本没有经验。「资本的本质是逐利,如果医生不敬畏生命,就是草菅人命了。」上述从业者表示。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研究中心主任肖苒曾表示,目前我国整形外科医生接受培训的最常见方式是进修学习,各医院进修要求不同,从而导致培训水平不一致。
而在很多国家,要成为整形外科医生,必须在三到五年大外科培训的基础上接受三年的整形外科专科培训,之后参加行业协会组织的专科医生考试,成绩合格才可以获得整形外科执照。
肖苒曾在全国两会上建议,我国应建立整形外科专科培训制度,开展整形外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最终达到提升整形外科从业人员诊疗能力的目标。与此同时,加强整形外科专科培训基地建设,并逐步取缔非专科医师的不规范执业。
健康界最后想说的是,在越来越多年轻人追求「网红脸」「筷子腿」「蛇精腰」的时候,无论是整形外科行业还是全社会,都应该好好思考,到底什么是美,什么是丑。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23岁的小张老家是偏远山区的,比较贫困。小张在北京打工,由于没什么钱,居住的环境也比较差。
前阵子小张总是咳嗽咳痰,开始以为是普通的感冒,去药店买了些药吃了一阵子也没有好转。前几天小张突然发烧,呼吸困难,工友送他去医院检查,发现肺部很多空洞,医生取了小张的痰进行培养,培养出念珠菌,最后诊断为肺部真菌感染。
幸运的是小张经过抗真菌治疗后,症状好转,没有了生命危险但出院后他仍然不能做重活。小张平时烟酒不沾,对自己感染真菌很是纳闷。
医生仔细询问病史,了解他平时居住的环境情况之后,觉得跟他平时的居住环境有一定的关系。小张由于没什么钱,又是一个单身男性,平时租在地下室里,阴冷潮湿,墙上都是霉斑。这样的居住环境很容易造成霉菌滋生。
如何预防肺部真菌感染?
当真菌侵入人体时,人体的免疫防御系统与真菌相互作用,若机体自身免疫力下降,或者真菌释放的毒力强或数量多能战胜宿主的各种防御机制,最终导致真菌感染[1]。所以想要预防真菌感染就要从下面两个方面入手:
(1)提高免疫力
平时生活多加强体育锻炼,饮食营养均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喝温开水,注意休息,不熬夜、不吸烟、不喝酒,不给真菌可乘之机。如果生病了,积极配合治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糖皮质激素,早治疗基础疾病,避免继发真菌感染。
(2)注意生活卫生
注意卫生,包括居住环境的卫生,勤洗澡,保持环境的干燥、通风,如果食物变质发霉也不要为了省钱而吃。
结语
这个病例提醒我们,居住环境也是会对健康产生影响的,想要防范疾病,要注意卫生习惯,即使是比较差的环境下,也可以通过勤快的打扫尽量改善居住的环境,同时,尽量不要为了省钱选择不通风的住处,否则感染霉菌导致健康受损就得不偿失了!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对图片作者表示感谢,如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我将删除。)
参考文献:
[1] 谷兴丽,徐思成,刘光明,万秋风. 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与预后[J]. 临床肺科杂志,2015,11:2090-2093.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 肺真菌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7, 30(11):821-834.
在自然的力量面前,人类从来都是脆弱的。
面对寒冬,人们通常都会采取增加衣物、开暖气等各种方法来抵御严寒。因为从古至今,寒冷都是人类最残酷的敌人之一。甚至在过去,冻伤常常是造成军队减员的一大常见原因。
虽然在现代文明的护佑下,如今的我们在这个敌人面前已经有了些许喘息之机,但稍有不慎,“被冻伤”的事件在我们生活中还是时有发生。
最近几天,新一轮的寒潮又将国内大部分地区的温度急剧拉低,冬天真的来了。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掌握一些冻伤、冻疮的基本知识,还是非常必要的。今天,就让Dr.京来带大家一探究竟吧~
冻疮,是指由寒冷所导致的一种局部性皮肤损伤,经常出现在手脚、耳鼻等部位。
虽然名为“疮”,但它其实包括了红斑、瘙痒、肿胀、水疱等各种症状。当我们的身体遇冷之后,血管会收缩,而导致局部缺氧,继而血管壁肿胀,很多东西便从血管里跑到血管外面,导致皮肤组织、皮下组织的肿胀,严重的话甚至会局部阻塞、坏死。这也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冻疮。
通常,它是随降温而出现,又随升温而消失,但如果保暖工作不到位,就很容易复发。
一般来说,由于皮肤更娇嫩,儿童、女性会更容易得冻疮。另外,和低温物体(如液氮、干冰等)的接触也可能会造成,所以,因工作原因而需要频繁待在野外或接触低温物体的人,也是冻疮的高频患者。另外,血液循环不良、或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人,也比较容易患上冻疮。
其实,冻疮还有另一个名字叫“非冻结性冻伤”。顾名思义,就是“没有达到冻僵程度的冻伤”。
那与之相对,自然还有“冻结性冻伤”。这种冻伤是更加严重的。
局部性的“冻结性冻伤”通常分为四度:从只伤及表皮层的第一度,到损及肌肉骨骼、甚至整个肢体坏死的第四度,残酷的严寒始终在向我们展示着它那不可忤逆的威严。
而全身性的冻伤则更为严重,它会直接导致中心体温下降,呼吸变慢、心律失常,严重时还会伴有意识、精神障碍,甚至直接冻亡。
可能很多人都在影视剧或网上听到过这种说法:
“被冻伤后不能立即取暖,而应该用雪搓”。
其实这是错误的,那样会造成组织的进一步损伤。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给伤者盖上毯子等保暖物,有条件的话可以浸泡在37℃~40℃左右的温水里(如果鞋袜、衣物等一时不便脱下,可一同浸泡,直至肢体变软)。
另外,由于患者的冻伤部位已经是丧失知觉的,所以不应放在火前或用电热毯取暖,以防烫伤。我们还要知道:反复地冰冻、融化,比保持冷冻的危害性更大,所以,如果是在野外等孤立无援的地方被冻伤,而一时又无法到达温暖区域,需要在寒冷中继续暴露一段时间的话,那就先不要急着解冻,应该再坚持一下,直到彻底到达安全温暖的环境为止。
当然,这么严重的情况可能普通人也很难遇到。对于更常见的冻疮来说,情况就简单多了——
它本身是一种自愈性疾病。特别是对于并不严重的情况,只要注意保暖,通常可以自行恢复。
此外,还可以借助一些药物:
外用药物方面,可以使用市面上的冻疮膏或红霉素软膏;如果想要恢复得快一些,还可以选择使用口服药物。如可以扩张局部血管的前列腺素、以及能促进血小板活化的潘生丁(双嘧达莫)等,都能够起到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另外还有物理治疗方式,如红外线光疗、氦氖激光。
当然,最好的治疗就是预防,而最好的预防就是保暖。
希望大家在这寒冬来临之际都能照顾好自己,健康快乐地迎来新的一年。
前几日,医生收治了一位“股骨头坏死”的患者:晨晨(化名),女,26岁,26岁双侧股骨头坏死。待医生问病史、查体后得知晨晨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患者,且被诊断为股骨头坏死已经三年了,在问到月经史的时候,晨晨说自己已经15个月没有来月经了,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会导致股骨头坏死,停经吗?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全身性的免疫性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在千分之0.4至千分之0.7左右,且百分之90的患者皆为女性。有人说类风湿性关节炎为“不死的癌症”,但SLE与之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它的病变会累计皮肤、肾、心、肺、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等多器官和系统。也正因为如此,在发病的早期并没有什么典型的特征。
有人起病急有人疾病缓,有人开始只表现为皮肤的环形红斑。因此,对于疾病的诊断也是多方面的,需要结合症状、体征及相应抗体检测等。
对于SLE诊断并不困难,但是对于治疗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SLE与风湿免疫类疾病,均属于治疗困难,甚至无法根治的慢性疾病。26岁的晨晨之所以会停经,股骨头坏死并不是SLE直接导致的,而是错误治疗的结果。晨晨在开始发病时,确实到当地医院的风湿免疫科就诊治疗,但是因为疾病本身的原因,效果并不是很显著,病情并没有很快的得到缓解。这时晨晨选择了一条错误的道路,相信了“网络医生”相信了“民间偏方”。
晨晨通过手机搜索得知了北京有一家专门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的研究所,便通过网络付款,快递寄送药品的方式进行治疗。起初效果确实很明显,但是慢慢的晨晨的面部出现紫纹,血压增高等症状,这才赶紧再次至医院就诊,检查后得知是大量应用激素的结果,并给晨晨拍了髋关节X线发现股骨头已经坏死。
风湿免疫类疾病一些较常见的有类风湿性关节炎,SLE,干燥综合症等。对于这类疾病虽然说不能根治,但是通过正规治疗后病情均可得到有效控制,甚至缓解。
无论是一些网络媒体,还是是街头小报宣传对这类疾病治疗有奇效。其实是他们往所谓的药品中加入了糖皮质激素。激素确实是治疗风湿免疫类疾病最有效的药物,但需在医师的指导下正确应用,方能以最小的副作用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因此,恳请不幸罹患风湿免疫类疾病的患者积极到正规医院就诊,接受正规治疗。
相信很多朋友对高血脂都比较了解,尤其是生活条件好了以后,这类“吃出来”的疾病,更要警惕。很多中老年人群身上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血脂、血糖、血压偏高的现象也很常见,但若不把这些“危险信号”当回事,恐怕会离健康越来越远。
众所周知,高血脂只是一个开端,当血管内的脂肪含量越来越高,血管的压力越来越大的时候,各种并发症就会纷至沓来,时刻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健康。很多高血脂患者最终都会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目标人群”,若不想担惊受怕,在饮食上一定要注意忌口。
不良的饮食习惯是诱发高血脂的关键因素,当我们在享受美食的过程中,殊不知血脂已经悄悄升高。所以,若想降低血脂,首先就要改掉大吃大喝的习惯。
这3类常见食物,是高血脂的“好帮手”,希望你注意忌口
烟酒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长期饮酒和抽烟的人,他们在步入中老年阶段的时候,更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威胁。烟和酒是破坏健康的“罪魁祸首”,但很多朋友却仍然不肯放弃,甚至想出各种理由为抽烟喝酒的习惯开脱。
其实香烟和酒精对身体毫无益处,如果大家以为它们能舒缓压力的话,那实在是太单纯了。压力大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看娱乐节目、运动来减轻心理负担,放松神经,而烟和酒都是血管的“天敌”,长期坚持不良习惯,动脉硬化的几率也会明显增加,还会影响血管内脂肪和胆固醇的代谢,诱发脑卒中。
蛋黄
鸡蛋是我们日常饮食中的重要部分,因为其极高的营养价值,很多人在吃早餐、午餐、晚餐时都会把鸡蛋纳入饮食清单。但是蛋黄内也含有大量胆固醇,一天摄入一颗蛋黄已经足够,如果早上吃了水煮蛋,中午又吃炒鸡蛋,晚上又吃鸡蛋羹的话,那么血管内的胆固醇含量将会超标,从而升高血脂,威胁血管健康。
各类肥肉
相比于瘦肉,肥肉往往更受大家欢迎,因为肥肉入口即化,口感软糯,很多人也把肥肉当作胶原蛋白的来源。其实不论是减肥人士还是超重人群,都抵挡不住肥肉的诱惑,但大家也要意识到,我们吃下去的这些肥肉,都会作用到自己身上,大量的脂肪和胆固醇很难被全部代谢消耗掉,只能囤积在血管里,引起血脂飙升。
血脂升高,要坚持做两件事,保护血管健康
用粗粮代替精加工食物
很多朋友都不爱吃粗粮,觉得粗粮既不好吃又难以消化,但正是因为粗粮口感普通、膳食纤维含量高,才让我们不至于吃太多。而且相比于各种精加工食物,粗粮中的营养更加丰富、均衡,还能促进人体脂肪的代谢,提高胃动力。
用鱼肉代替各种肥肉
相信很多朋友平时都比较喜欢吃荤菜,对蔬菜却挑挑拣拣,其实肉类中虽然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素,但因为其脂肪含量和胆固醇含量也较高,所以并不适合大量食用,尤其是那些“肉食主义者”,很容易出现血脂超标的问题。而鱼肉则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的肉类,适合长期食用,且不会给血管造成压力。
总结:很多人都怕疾病找上门,但其实各种疾病来临,都不是毫无根由的,是我们不良的生活习惯把它们“招来”的,所以,要想平平安安过一生,就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欲望,控制饮食,规律生活,为健康长寿“铺路”。
下午,太原某三甲医院的急室诊,一个小伙背着一个女孩着急地冲了进来,嘴里大声叫着“医生医生,快来救救我女朋友……”张医生立即对女孩进行生命体征的检查,同时询问小伙怎么回事?小伙说:“发生了点分歧,吵了几句她就晕倒了”。
经过检查之后并没有发现明显阳性体征,便问有没有其他病史,小伙尴尬的笑笑说:“她平时身体很好,没有其他疾病,可能就是脾气大了点,有过几次生气了就头晕的情况,没想到这次因为彩礼没谈妥生气这么严重”。听到这里,张医生点点头,让护士给女孩带上面罩,将女孩的口和鼻捂住,十几秒过去后,女孩慢慢地睁开了眼睛,渐渐地恢复了意识。小伙这下总算松了一口气。
小伙很疑惑,女朋友这是怎么了呢?医生告诉他,这个在医学上叫做“过度换气综合征”,又称“呼吸性碱中毒综合征”、“高通气综合征”。一般是由于过度通气超过生理代谢所需而导致的。因为患者生气后中枢调节异常,感觉不到呼吸从而应激性的加快呼吸,导致体内二氧化碳不断被排出而浓度过低,引起继发性的呼吸性碱中毒。
此病发作时呼吸加深加快,一般会有头晕乏力、呼吸困难、胸部压迫感或窒息感、心悸等主诉,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四肢抽搐、晕厥等表现。
这种情况在女性中比较多见,女人偏于感性,容易发生情绪上的波动。如果平时发生类似的情况,您可以取一个密封的袋子在家及时进行急救,其原理是将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再次回吸到肺中,以解除因为过度换气导致的二氧化碳浓度过低,增加肺内二氧化碳浓度,恢复中枢的正常调节,从而恢复神志。
除了情绪失控,高原反应、中枢系统的疾病、妊娠反应期等都可能导致过度换气,从而引发此病。我们仅推荐没有其他病史且身体状况良好的患者应用纸袋等密封性好的物品遮掩口鼻来缓解治疗。如果患者有其他疾病,请及时就医。
在此建议大家不要使用塑料袋(容易发生窒息),平时避免情绪上的大起大落,理性对待生活。
每一个在儿童时期胖过的人,小时候一定听过这样的话:
“这大胖小子,一看就结实”“小时候胖点没关系,长大自然就瘦了”……
小时候胖点真的没关系吗?发表在《柳叶刀》子刊上的一项新研究提示:
身体的总脂肪量和动脉硬化程度呈正相关,有些胖小孩可能已经出现动脉硬化了。
《生命时报》根据新研究做出提醒,邀请专家为你推荐科学减肥法。
受访专家
陆军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名誉院长、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国际专家组成员 丁宗一
中国营养学会食物与烹饪营养分会委员 黄傲
深圳市健康教育与促进中心主任、体医融合运动处方专家 韩铁光
这项发表在《柳叶刀》子刊Child & Adolscent Health上的研究,涉及3423名参与者,在他们9岁~17岁时评估身体脂肪量,计算脂肪质量指数(FMI)。
结果发现,身体的总脂肪量和动脉硬化程度呈现正相关,且9岁时的关联强度比17岁时更高。
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表明在9岁时采取预防肥胖的策略对未来心血管健康更有益。
研究同时发现,9%减肥成功的“小胖墩”在FMI恢复正常之后,代谢也回归正常,动脉硬度和健康人基本相当。
换句话说,减肥这事儿,越早越好。
2018年,知名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就发表过一项研究:学龄前肥胖与儿童青春期持续肥胖的风险密不可分。
学龄前BMI增加速度快的儿童,在青春期超重或肥胖的风险比那些BMI稳定的孩子高1.4倍。
小时候太胖,还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呼吸问题
超重或肥胖的儿童更容易有呼吸问题。睡眠障碍性肥胖的孩子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几率更高,是体重正常孩子的4~6倍。
系统疾病
超重或肥胖还可能导致循环、消化、内分泌等系统疾病,且更易性早熟。
慢性疾病
肥胖儿童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正常体重儿童的3.9倍;
肥胖儿童成年后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体重儿童的2.7倍;
儿童期至成年期持续肥胖的人群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是体重持续正常人群的9.5倍。
情绪问题
研究表明,与体重正常的同龄人相比,肥胖青少年更易情绪低落,形成自卑心理或自闭性格。
从科学角度讲,判断一个人胖瘦,最常用的有以下方法。
1.体重指数(BMI)
体重指数=【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BMI在18.5~23.9之间,属于正常;高于23.9,需要减重;低于18.5,应加强营养。
想判断孩子是否需要减肥,可以参照下表 ↓
点击查看大图
2.理想体重
体重没有绝对标准,因此我们称之为理想体重。
理想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5,如身高170厘米的成年人,理想体重是65公斤。但这个公式不适用于儿童。
3.腰围
成年男性腰围应少于85厘米,女性少于80厘米。
测量腰围要站立,双脚分开30厘米,这样体重会均匀分布。测量部位要平脐,用软尺紧贴皮肤,但不能压迫。
4.腰臀比
腰臀比即腰围与臀围之比,男性要少于0.9,女性要少于0.8。
5.皮下脂肪厚度
腹壁皮下脂肪厚度,男性要少于15毫米,女性不应超过20毫米。这通常需要专业的皮脂厚度计来测量。
生命君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膳食指南的推荐,为你总结一套科学瘦身法。
◎食不过量
定时定量进餐
可避免过度饥饿引起的饱食中枢反应迟钝,进食过量。吃饭细嚼慢咽,避免进食过快,无意中过量进食。
分餐制
不论在家或在外就餐,都提倡分餐制,根据情况,进行标准化配餐和定量分配。
每顿少吃一两口
对于容易发胖的人,适当限制进食量,不要完全吃饱,更不能吃撑,最好在感觉还欠几口的时候就放下筷子。
减少高能量摄入
学会看食品标签上的“营养成分表”,了解食品的能量值,少选择高脂肪、高糖的高能量食品。
减少在外就餐
在外就餐或聚餐时,一般时间长,会不自觉增加食物摄入量,导致进食过量。
◎增加身体活动量
有氧运动
如果平时体力活动少,开始运动时可以设定一个较低的目标,如每天进行15~20分钟的活动,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
力量练习
力量练习能延缓运动功能丢失,强壮骨骼和关节,也是防慢病的良方。包括利用哑铃、水瓶、沙袋等进行抗阻力的运动。
柔韧练习
伸展或柔韧性活动最好每天进行,特别是进行大强度有氧运动和力量练习前后。热身、拉伸、太极拳、瑜伽等都属于柔韧性练习。
◎吃与动的动态平衡
减重计划应根据个人健康、性别、体重、活动不同而有所不同。
无论如何,减肥膳食不能低于1200kcal,并仍应保持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平衡。
充分利用上下班时间,增加走路、骑车、爬楼梯的机会;也可以在工作过程中减少久坐,每一个小时站起来活动一下。
要做个有梦想的人:想减肥,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本期编辑:徐梦莲
作者 | 杨明博
文章首发于 | 肝博士杨明博大夫微博
2019年2月17日,408公斤胖子米利肯(Sean Milliken)因感染出现呼吸困难导致心脏骤停在美国德州医院去世。
享年29岁的米利肯,曾在2016年参加《沉重人生》的节目"我的600磅人生"被大家所熟知。在25岁时,米利肯的体重达到了惊人的900磅(约408公斤),太过肥胖的他甚至无法站立超过30秒,曾预言自己活不过30岁,未曾想一语成谶。
或许你会说,408公斤的米利肯只是个例,他太胖了而已。
早在1984年肥胖就被国际疾病分类体系定义为一种疾病,但我们只是最近几年才逐步意识到它是一个严重的社会健康问题。
据报导超重10%的45岁男性,其寿命比正常体重者要缩短4年,据日本统计资料表明标准死亡率为百分100%,肥胖者死亡率为127.9%。
科学家表示:长胖是危险的事情,严重肥胖者的死亡率风险是正常体重的1.26倍。
除了死亡率偏高,最重要的是身体还有可能出现各种问题:
所以,在这里提醒大家,当肥胖已经影响到身体健康的时候,真的不能在胖下去了!!!
体重指数:BMI:BMI+体重(kg)÷身高(m)÷身高(m)
1、若只是超过标准体重一点点,只要没有影响到健康是不用担心的,不过还是要在生活中注意,饮食合理、规律,适当运动锻炼。
2、若是脂肪过多,容易对其他器官造成压迫,时间一长,身体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这个时候要是盲目减肥,有可能会给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这个时候就要到正规的专科医院系统的检查身体,评估自己的身体状态,听从医生的建议,安全有效的减肥。
我院推出中医无饥饿禁食减肥,是在有限时间内,肌体利用自身储存的能量和物质,在保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需要的前提下,除了适量饮水和低热量供应外,禁食日常食物,服用配方中药达到预防治疗某些疾病的一种饮食疗法。
禁食疗法源于德国,我们融入中医医学,根据中医胖人多"气虚""痰湿"原理,应用中药内服,中医外治,减少了患者不适,提高安全性,更适合中国人体质。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十一去国外浪的同学们,有没有在零食包装上发现“gluten free”的字样呢?这就是无麸质的意思。在国外,无麸质饮食是一个火了多年的概念。关于它,有许多“神奇之处”,比如:
有麸质的食物会伤害大脑,引起抑郁;
无麸质饮食帮助塞尔维亚网球运动员诺瓦克·德约科维奇登上网球第一;
无麸质饮食能够帮助减肥……
无麸质饮食究竟是什么,我们平时需要进行无麸质饮食吗?这篇文章,我们就来一起聊聊无麸质饮食。
无麸质饮食是什么?
无麸质饮食是指在饮食中剔除了麸质或含麸质食物的一种饮食。麸质是一种存在于小麦、大麦以及黑麦中的蛋白质,在一些杂交种,如斯佩尔特小麦、卡姆麦以及小黑麦中也含有,另外,燕麦中的燕麦蛋白对乳糜泻患者有毒,在无麸质饮食中也应视情况剔除燕麦。
简单说来,无麸质饮食就是完全不吃小麦、大麦、黑麦、燕麦以及这些食材的加工品。
其中小麦是我们最常接触的食材,用面粉制作的食物比比皆是,从面条、馒头、饺子、包子、面包,到饼干、曲奇、桃酥、蛋糕等,都是以面粉为主要材料制作的。另外,很多食品加工线也是混用的,本身不含有麸质的产品也可能会被麸质污染。
为什么要无麸质饮食?
正如有人对海鲜过敏,有人对芒果过敏一样,也有人会对麸质过敏。
对麸质过敏的人群,其发病包括了乳糜泻、非乳糜泻麸质敏感、麸质失调、疱疹样皮炎以及小麦过敏等。西方国家中,患有乳糜泻人大约是总人群的1%,在我国,麸质过敏人群也随着人们意识的增加和检测手段的提高,发现的概率也渐渐多了起来,但仍然比西方国家发病率低一些。
患这些疾病的人,症状有重有轻,有些人吃了麸质就会严重腹泻,无法吸收任何营养;而有些人只会出现较轻的腹泻、湿疹、瘙痒、莫名其妙的疲劳等症状。在无麸质饮食一段时间后,这些症状会逐渐减轻直至痊愈。
如何确定自己是否需要无麸质饮食?
如果你在吃了小麦、大麦、黑麦以及燕麦之后,会出现身体不适的症状(如反复湿疹、长期慢性腹泻等),那么最好去医院进行麸质敏感的相关检测,然后在医生和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无麸质饮食。
无麸质饮食真的那么神奇吗?
说到底,无麸质饮食其实是一种针对麸质过敏人群的特殊膳食。对于本身麸质过敏的人而言(如前文的诺瓦克·德约科维奇),从饮食中剔除麸质,可以改善他们的过敏症状(如腹泻、湿疹、抑郁等),在这一过程中,患者的体重可能随着症状的改善发生变化。
但无麸质饮食本身并没有那么神奇,对于普通人而言,无麸质饮食那些神奇的效果根本不会在他们身上出现。
不过,会有人说:“我对麸质不敏感啊,但进行无麸质饮食后的确瘦了。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大多数好吃的甜点,都是小麦制品啊!在你们身上发生的种种改变,也许根本不是麸质被剔除了,而是精制糖被剔除了!
我需要无麸质饮食吗?
如果你吃了面食就难受,而且在医院查出麸质敏感,那么无麸质饮食就是你接下来人生中的饮食了。
如果你没有麸质敏感,那么也不需要遵循无麸质饮食,毕竟一来,无麸质饮食对你没有那些神奇的效果;二来,小麦制品已经渗透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是非常经济的食物来源,何必为了跟风去花冤枉钱呢。
高血脂被称为"静默的杀手",前期并没有什么明显症状,但是一旦被发现,对身体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不仅会损害血管健康,还会引发一类系的并发症,比如导致中风、冠心病、心肌梗死等,严重者甚至还会导致猝死。所以我们要提前预防,除了要到医院做一些检查外,其实最重要的还是要从导致高血脂的源头着手。
高血脂的"祸根"发现了!不止肥肉,劝你赶快住口
第一、肥肉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吃肥肉,尤其是五花肉,但是肥肉属于高脂肪类的食物,里边含有过多的饱和脂肪酸,人体吸收之后,脂肪会沉积在血管壁上,久而久之血液的粘稠度就会增加。
第二、酒
酒里边含有大量的酒精,能够激活脂肪组织中的脂肪酶,同时也会将脂肪酸释放到血液中;此外,如果长期不节制的酗酒,会抑制血液中的低密度蛋白,久而久之,就会诱发高血脂症,如果不及时的发现和治疗,还会造成心肌坏死等严重后果。
第三、甜品
甜品里边含量非常高,过多摄入,会导致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升高,而甘油三酯过高也是高血脂的一种类型,对我们的身体的伤害也是不容小觑的。
第四、海鲜
海盐属于高胆固醇类的食物,胆固醇是我们人体必不可少的物质,适当进食是可以的,但是过多食用则会引起反作用。会导致胆固醇水平提高,尤其是"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加,这些都是导致血脂升高的表现。
以上几种食物都会导致血脂升高,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注意,适当食物;平时也要重视血脂情况,且做好预防。
高血脂不要怕,早晚这样吃,养护血管,血管更干净
1、 补充营养素
血脂升高是由于我们体内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一些成分增加,而一些营养素减少,很多医生建议在平时可以多给身体补充一些营养素,像:青梅、柠檬、山葡萄、芒果、柑桔、杨桃等,早晚吃一点,可以有效降血脂!
2、 坚果类
坚果中含有大量的植物蛋白和维生素E,且坚果属于不饱和脂肪酸,这些物质都是可以有效降低血脂中胆固醇的含量,使血液中的血小板不易沉积在血管壁上,增加毛细血管的厚度和弹性,每天适量吃一点,能够有效减轻高血脂症。
3、 谷物类
谷物里边含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同时,含有谷物的产品也具有一定的缓解高血脂的作用。曾有研究表明,患有高血脂症的人在两个月内每天都会食用一些谷物类的食物,结果两个月检查之后,血脂中的胆固醇浓度只有前两个月的九成,这就说明了达到了降血脂的效果。
高血脂给人带来的危害确实很大,不仅仅中老年人要注意,现在的年轻人也要注意,有关数据表明,目前高血脂症的发病几率呈现年轻化。
平时在饮食方面要注意之外,在平时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坚持一天7到8个小时的睡眠量;每天也要坚持适当的运动,跑步、跳绳、慢跑、骑自行车都可以;也要保持愉快的心情,学会自己释放压力,做到劳逸结合。
北京的黄先生今年46岁,体重一度达到205斤,肥胖已经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为了瘦,黄先生开始通过节食和剧烈运动的方式进行减肥。最终,他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减重了30斤,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减肥成功却给他致命一击。
据黄先生回忆,眼睛开始变黄,身上发痒,到医院检查发现,黄先生出现黄疸。黄疸对于肝病病人来说,是一个重度损伤的标志,严重的黄疸会引起肝衰竭,甚至会危及人的生命。
快速减肥不仅伤肝,还会损害其它器官,尤其的心脏,过度减肥致死的案例并不少见。
减肥为何会伤肝?
人体上的脂肪是我们摄入的碳水化合物经过肝脏作用合成的,但肝脏不能储存脂肪。
如果我们脂肪代谢过慢,就会将脂肪堆积在肝脏上,那肝脏就会越来越“胖”。这也证实“人胖先胖肝”。当肝脏积累的脂肪越多,就会慢慢形成脂肪肝。
虽然减肥能减掉脂肪肝,但是快速减肥会伤肝。因为大量的脂肪被分解,就会引起血液中游离脂肪酸增加,由于游离脂肪酸本身带有细胞毒性,容易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和炎症细胞浸润,最终引起大量肝细胞损伤坏死。
研究发现,如果人在30天减重超过20斤,就有可能引发肝坏死,且肝坏死的死亡率高达20%-30%。
当我们用极端的方式瘦下来时,你是否发现自己一下子老了、爱出虚汗、浑身无力。快速减肥不仅会伤害肝脏,对心脏的打击也不小。
因为心脏是最怕累和饿,即使是正常人,在低糖的状态下也很难完成心跳功能。如果饥饿的时间过长,就会引发心力衰竭。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格林韦博士的研究发现,如果人每天摄入的热量低于1000千卡时,会危及心脏,轻者会让人心律不齐,重者会让人猝死。、
如何减肥更科学?
1、蛋白质可以增强饱腹感,并且消化系统在消化食物时会分泌一种叫酪肽的激素,它能抑制大脑的饥饿感,而在消化蛋白质产生的这种激素是最多的。
所以,大家在减肥时可以吃肉,但要注意摄入的热量。
2、减肥是否有效的判定并不是运动出了多少汗,而是心率。很多人认为自己散步一小时就能减肥,可是坚持了一个月并没有什么效果。
运动减肥一定要根据心率来说,如果你的心率一直维持在100次/分钟,即使你走再长的时间,减肥效果也不佳。对于健康的年轻人来说,在运动时,心率达到130次/分,并持续20分钟以上,才能起到消耗脂肪的作用。
3、如果你睡觉睡对了,也可以让你的减肥事半功倍。
法国医学研究所发现:减肥并不一定非要采用那些痛苦万分的锻炼方式,可以用一种简单的每晚多睡1-2小时的方法也可以实现。
因为在人睡觉时,身体会分泌一种叫瘦素的物质,它不仅会抑制食欲,还能让人变瘦。科学家发现睡眠时间达到8个小时,能让瘦素发挥作用最佳。
总之,身上的肉是自己一口一口吃起来的,所以减肥也需要循序渐进,切记盲目减肥,最后本末倒置,把健康给“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