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筛查和早期发现可以降低结直肠癌(CRC)的死亡率。仅十年来,出现了多种侵入性、半侵入性和非侵入性的筛查方式。随着对结肠镜检查质量的重视,提高了结直肠癌筛查和预防的效果,新技术在检测肿瘤方面的作用,如人工智能,也正在迅速崛起。
为了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研究者对各种筛查方式进行了研究。这些方式包括 基于粪便的方式,使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胶囊内窥镜的半侵入式方法,通过乙状结肠镜或结肠镜直接观察远端或整个结肠。
多项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基于愈创木酯法检测粪便隐血试验(gFOBT)和乙状结肠镜检查可以降低CRC的死亡率。目前还没有发表结肠镜作为筛查工具的临床对照试验;然而,前瞻性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果支持其应用。
粪便免疫化学检测(FlT)尚未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测试,但其有效性是有理论支持的,其对CRC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比gFOBT更高。CT结肠造影和多靶点粪便DNA检测还没有在前瞻性或回顾性研究中进行过探索,有一些研究对它们检测CRC的能力与结肠镜检查进行了比较。下文总结了结直肠癌筛查的建议和具体筛查方式的证据。
筛查建议
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建议对结直肠癌进行筛查,但没有确定首选方案;美国多社会工作组(USMSTF)提出了一种分层筛查方法,建议将结肠镜检查或FIT作为首选方案,然后再选择其他方案。
在大多数进行CRC筛查的国家, 建议的初始筛查年龄为50岁。USMSTF和美国内科医生学会建议,对于一般人群,初始筛查年龄为50岁。美国癌症协会(ACS)最新的CRC筛查指南建议,初 始筛查年龄为45岁,因为早发CRC的发病率大幅上升。USPSTF最近的建议草案也将开始筛查的年龄降低到45岁,但它将这一建议证据等级定为B类,对50-75岁人群进行筛查为A类建议。
美国胃肠病学会的临床指南建议将筛查年龄降低到45岁,这是一个基于极低质量证据的有条件建议。ACS和USPSTF的建议都是基于CRC流行病学以及计算机模型分析的结果,还没有研究证实CRC筛查对45岁-49岁人群的有效性。 CRC风险较高人群被建议在较早的年龄开始筛查,包括一级亲属中有CRC患者。建议这类人在40岁时开始筛查,或相对家族中被诊断出CRC最小年龄提前10年开始筛查。
对于患有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结肠炎)、有CRC家族史或基因突变携带者的人来说,开始筛查的年龄和连续筛查的时间间隔是不同的,因为这些人群CRC的终生风险一直在增加。
在所有指南中,一致强烈建议对50岁-75岁人群进行CRC筛查(例如,USPSTF为A级)。一般来说, 大多数指南不建议在85岁以后进行筛查。对75-85岁的人应进行有针对性的筛查:如果以前没有接受过筛查,或者他们的估计寿命在10年以上,则建议接受筛查。一项评估了≥85岁年龄组筛查的研究显示,这一人群的预期寿命的增长很小,建议对老年人筛查的风险和益处进行仔细评估。
筛查方式
基于粪便的筛查方法
基于粪便的筛查方式包括gFOBT、FIT和包括FIT的多靶点粪便DNA检测。基于粪便的方法的主要原理是,CRC会引起隐性出血,可以从粪便中检测出来。基于粪便的筛查的好处是无创、低成本。gFOBT检测伪过氧化物酶活性,是对粪便中血红蛋白的间接测量,某些饮食和药物可能导致假阳性结果。Hemoccult Sensa(高灵敏度FOBT)对CRC的单次测试灵敏度达76%,特异度>85%。多项随机临床试验显示,使用基于粪便的筛查对降低CRC的死亡率有好处。这些临床试验表明了 每年或每两年筛查一次筛查的益处。
与gFOBT相比,FIT直接测量粪便,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大多数指南建议每年进行一次粪便检测,以筛查CRC,但美国医师协会建议 每两年进行一次gFOBT或FIT,而不是每年一次。这是基于一项研究的结果,该研究比较了每年或两年一次的gFOBT筛查效果,结果显示两个筛查队列的死亡率没有差异。
与FOBT相比,FIT有几个优点,包括使用一份而不是三份粪便样本,检测前没有饮食限制。一些研究将FIT与gFOBT和结肠镜检查进行了比较。一项纳入1996-2003年间19项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 FIT在检测CRC方面的总体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和94%。
结肠镜检查
粪便检查显示阳性都需要进行后续的结肠镜检查,有研究探索了粪便筛查阳性后进行结肠镜检查的时间间隔的临床影响。一项研究报告称, 粪便试验阳性后肠镜检查延迟超过6个月会增加死亡率。另一项研究显示,如果在FlT阳性后超过6个月才进行结肠镜检查,则整体CRC和IV期结肠癌的发生风险更高。
间接可视化筛查测试
CT结肠造影(CTC)或虚拟结肠镜检查是一种评估CRC的半侵入性方式,USPSTF和USMSTF认为可 每五年评估一次。对于大于10mm的病变,其灵敏度从67%到94%不等。这种检测方式的不利因素有:成本高、偶然发现的病变需要更多的医疗资源来进行评估,但整体效益较低,且在大多数中心没有基础设施可以在CTC检查的同一天进行结肠镜检查,如果发现息肉,需要进行第二次肠道准备以进行后续结肠镜检查。
结肠胶囊内镜检查
结肠胶囊内镜(CCE)是一种较新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2009年推出了第二代名为Pillcam-2的CCE检查,其对大于6mm病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和82%。CCE已被FDA批准用于因技术或其他原因无法完成结肠镜检查的患者。 还没有学会组织推荐CCE用于结直肠癌筛查。
基于血液的筛查测试
检测早期CRC和癌前息肉的血液测试非常受欢迎,可以提高筛查的接受率,减少筛查的危害和成本。检测mSEPT9 DNA的血液测试是FDA批准的检测,可用于拒绝其他筛查方式人群的筛查。对19项筛查研究的荟萃分析表明,其检测CRC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和92%。
该方法并未得到USMSTF或USPSTF的推荐,因为其灵敏度较低,成本较高,且有遗漏高风险病变的风险。其他潜在的血液标志物,如检测循环肿瘤DNA或基于血液的多组学标志物正在研究中。
直接可视化筛查测试
柔性乙状结肠镜作为一种筛查工具,已被证明能够大幅减少CRC的死亡数。切除癌前息肉,尤其是晚期病变,并在最早阶段诊断出CRC是这种检查方式的优势。队列研究表明,结肠镜检查可以大大降低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但没有随机临床试验证实其有效性。波兰的一项国家级CRC筛查项目报告称,在超过17年的随访中,与普通人群相比,接受结肠镜检查的人,CRC 发病率降低了72%,死亡率降低了81%。
参考文献:
BMJ 2021;374:n1855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毛息花,肯塔基大学公共卫生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癌症流行病学与慢性病流行病学。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在日常的生活中,有许多疾病是在不知不觉中就闯进我们的生活里,它们给我们的健康带来很大的伤害,这主要是由于我们对疾病的知识并不了解,特别是在预防知识这方面,如果我们能多了解一些疾病的预防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多加小心,也能避免接触可以引起疾病的因素。
结肠癌是常见的发生于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好发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以40~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男女之比为2~3:1。发病率占胃肠道肿瘤的第3位。下面就给大家讲一讲结肠癌的预防措施有哪几种。
一、结肠癌的预防要从饮食习惯开始。每天应摄食高纤维素食物,例如冬菇、木耳、紫菜、荞麦、红薯、黄豆、青豆、玉米和各种水果等,以保持大便通畅,减少粪便中致癌物与结肠粘膜的接触时间。
二、减少食物中的脂肪和动物蛋白的摄入,可减少其分解产物的致癌物产生及致癌作用,以减少结肠癌发病的。
三、结肠癌的预防还需要防治血吸虫病。
四、防治结肠癌的癌前期病变。对结肠腺瘤性息肉,特别是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病,须及早切除病灶。积极治疗慢性结肠炎。
五、给有结肠、直肠癌家族史和有高度结肠、直肠癌发病趋势的人口服钙剂,可使癌症发病率下降。化学预防目前应用最多的药物是维生素a、e和β-胡萝卜素,也常用大剂量的维生素c预防息肉形成。
六、做好身体锻炼,最好每天有30分钟活动身体。研究发现,工作时活动量大的人患结肠癌的可能性比坐着办公的人低40%到50%。由于在绝大部分时间里结肠内存有粪便,大活动量有助于粪便快速通过结肠。粪便里有致癌物,它在结肠里停留的时间越长,致癌物接触肠内壁的机会就越多,患结肠癌的可能性就越大。增加活动量可以减少肠内类激素含量,从而减少患结肠癌的可能性。所以结肠癌的预防还需要每天坚持活动30分钟。
为了大家自己的健康一定要做好结肠癌的预防这方面的知识。如果一旦发现有了结肠癌的症状,一定要进行及时的治疗。以免导致病情恶化,同时也对你的生活很工作上带来阻碍。
大肠癌是一种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疾病,是预防结直肠癌的好方法。高脂、低纤维素是西方国家大肠癌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专家提醒人们注意观察自己的大便,大便症状有助于直肠癌的早期发现,那样就可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的现象。
直肠癌的危险信号:
1、便血,大便是直肠癌最常见的症状,但常被忽略或误诊为痔疮患者延误治疗,病情加重。大便呈红色或暗红色,与大便混合或有血性粘液、脓液和大便,有时伴有血凝块、坏死组织。这些症状是由于癌细胞的血液供应所造成的障碍,坏死,糜烂,溃疡和感染,溃疡形成的后果。
2、排便习惯改变:大众及其分泌物,可造成肠道发炎,经常排便,排便感,里急后重等症状,但出水为粘液脓血便,起初的“假性腹泻”现象出现在早晨,上午腹泻说。在次数逐渐增加的次数,甚至晚上睡不着,改变了过去的大便习惯。
3、肠狭窄和梗阻:分布在肠壁的浸润,周围管腔狭窄,特别是在直肠和乙状结肠交界处狭窄型硬癌,引起梗阻现象极易。壶腹直肠癌,因为是溃疡型,直左壶腹部较宽,约为1至2年造成梗阻,大便性状变稀,排便困难,便秘,引起腹部不适、腹胀和疼痛。由于粪便的积累,在上部部分的结肠梗阻,有时在左下腹部,可扪及一条线样肿块。
4、肛门疼痛和肛门失禁:低位直肠癌如肛门内入渗可引起局部疼痛,如肛门括约肌受累可引起肛门失禁、脓液和粪便污染等,经常会出现内衣裤;感染可引起癌或转移的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5、其他症状“晚期直肠癌等其他器官和组织浸润,可引起疾病症状的骶丛浸润可使骶会阴疼痛,类似于坐骨神经疼痛;膀胱和前列腺的侵袭,可引起膀胱炎、尿道炎、膀胱直肠瘘、尿道直肠瘘,女性可引起直肠阴道瘘,粪便粘液和脓液分泌物。肝转移可引起肝肿大,黄疸,腹水等症状,全身症状可有贫血等恶病质现象,有时还可出现急性肠梗阻、弥漫性腹膜炎等症状引起的胃肠道出血和穿孔。
大肠癌的科学治疗方法:
1、根治性手术将由腹会阴切除(英里),这种手术完全切除,治愈率高。点击专家咨询
2、腹腔低位切除和腹腔一期切除术,手术的损伤小,且能保留原来的肛门,比较理想。如果肿瘤体积较大的话,并已渗透到周围组织,则不应使用。
3、直肠癌切除保肛,适合7到11厘米距肛缘早期直肠癌。如果肿瘤较大,分化程度差,或淋巴管被癌细胞和淋巴结转移侧梗死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手术切除仍然是好的。
然而,放疗是晚期直肠癌患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认为在中低位直肠癌晚期,术前同期放疗的生存率高于术前。一般选择好的放疗是非常关键的,是可以为患者的生命加分的。因此,我必须要好好的珍惜自己生命。对自己的生命付责任。
结直肠癌之所以为生命健康带来巨大威胁,主要原因就是症状不明显,大多数人不会察觉;一旦发现,通常已经到了晚期。虽说大多数人刚刚患上结直肠癌的时候无声无息,但当有一些症状出现时,我们就需要格外注意,是不是你的肠道在跟你“闹情绪”。
结直肠癌的早期预警信号
想了解肠道健康,最直观的就是看粪便。结直肠的异常表现,有三个关键点,即黏液便、凹槽便、血便。
(1)黏液便:粪便中存在有大量的黏液被称之为黏液便。肠道在正常情况下会分泌黏液,不仅能够保护肠道黏膜,同时还能促进粪便的排出。当肠道有疾病时,黏液分泌比较多,伴随着粪便一起排泄出来,形成黏液便。
(2)凹槽便:正常大便是浑圆形状的,大便有凹槽就是指大便有压迹,一般是指排出的大便一侧有明显的压迫的痕迹,即凹槽;大多数是肠道肿瘤引起的。
(3)血便:血便是结肠癌的主要症状,也是直肠癌最先出现和最常见的症状。由于癌症肿块所在部位的不同,出血量和性状也各不相同。
除了这三点以外,结肠癌早期还会表现出腹泻与便秘交替、排便习惯的改变、全身乏力、消化道不适等。对于直肠癌来说,早期常出现肛门的坠胀感,以及排便困难,还有因为直肠压迫出现的肛门疼痛或大便带血等。如果发现自己或家人有以上症状,一定要尽快到医院进行检查。
风险人群,主动筛查
一般结直肠癌刚刚来临时无声无息、极为隐匿,这也是为什么肠癌发现率低的原因。那么结直肠癌的风险人群最好定期进行肠癌筛查。
哪些人群属于结直肠癌的风险人群?该如何筛查呢?
(1)风险人群:首先是有结直肠癌家族史的人属于高危人群;其次,本人曾患有肠道肿瘤,或8~10年长期不愈的炎症性肠病,以及粪便潜血试验阳性者。另外,体重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等也属于结直肠癌风险评估的因素。
(2)筛查方法:结肠镜是结直肠癌筛查的金标准;乙状结肠镜也可用于结直肠癌筛查,其对远端结直肠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均较高;粪便免疫化学检测(FIT)对结直肠癌诊断灵敏度较高,但对癌前病变灵敏度有限,FIT阳性者需要进行结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当然,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还有其他方法,比如DNA检测、结肠CT等。选择什么方法,筛查结果怎样,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咨询专业医师哦~
结直肠癌也称为大肠癌,在我国已成为男性第二、女性第三的高发恶性肿瘤,且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其实这是一种可以早期发现和治疗的癌症。
早期结直肠癌90%以上可以治愈,且生活质量较好;有远处转移的晚期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只有12%,而且往往粪便无法再像普通人一样排出,生活质量会大大下降。
结直肠癌筛查的目的是希望在“正常的”人群中发现事实上已患癌症的患者,通过确诊和及时治疗,以取得良好的疗效。专家指出,定期的结直肠癌筛查不仅使早期检出更容易治愈,而且有助于通过发现息肉或病灶,在其癌变之前摘除,从而达到预防癌症的目的。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主任王贵齐表示,在恶性肿瘤中,结直肠癌是最值得推广筛查的癌种之一,这是因为结直肠癌有三个特点:早期症状不明显、干预窗口期长、早期干预患者生存获益良好。
早期结直肠癌常常缺乏特异性症状,随着疾病进展,才会出现腹胀、腹痛等肠梗阻症状以及便血等症状。同时,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较长,从增生性病变到腺瘤、癌变、临床期癌以致晚期肿瘤,通常会经历5-10年,因而患者有足够的筛查、预防机会[1]。
哪些人群需要做结直肠癌筛查?
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从40岁开始上升,60-75岁达到峰值,其发病与否,不仅与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年龄也是肿瘤筛查的重要参考因素。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包括:
1、40岁以上有两周肛肠症状(即:大便习惯改变,如慢性便秘、慢性腹泻等;大便形状改变,如大便变细;大便性质改变,如黏液血便等;腹部固定部位疼痛)的人群;
2、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
3、大肠腺瘤治疗后的人群;
4、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
5、大肠癌手术后的人群;
6、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家族史的20岁以上直系亲属;
7、45岁以上无症状人群。
结直肠癌筛查要点
这结直肠癌筛查的方法也不少,到底应该做哪种?多久做一次?也有讲究。
1、40岁以上有症状的高危对象,经两周对症治疗症状没有缓解者,应及时作肛门直肠指检、粪便隐血试验检查,任一指标阳性应进行钡剂灌肠检查或肠镜检查。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者亦可直接进行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如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者经肠镜检查仍未示有异常,建议作胃镜检查,以排除上消化道出血。
2、40岁以上无症状高危对象,每年接受1次粪便隐血试验检查,如隐血试验阳性,则加钡剂灌肠检查或肠镜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如粪便隐血试验检查连续3次阴性者可适当延长筛查间隔,但不应超过3年。
3、年龄大于20岁且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肠癌史的家族成员,当家族中先发病例基因突变明确时,建议行基因突变检测,阳性者每1-2年进行1次肠镜检查。如基因突变检测阴性,则按照40岁以上个体进行筛查。
4、45岁以上无症状筛检对象,每年接受1次粪便隐血试验检查,每5年接受1次大肠镜检查。
所以为了健康生活,早筛查,早治疗,才能将结直肠癌扼杀在摇篮中!
现在很多人一到医院去检查就发现自己是癌症,据调查显示得知:直肠癌现在的发病越来越高,癌症很多人一听就非常的害怕,也不愿意了解此病的相关知识,导致不能及时的发现自己的病症,那么,生活中怎么预防直肠癌呢?
直肠癌的预防:
(1)调整饮食结构,合理健康饮食:
“通肠便,排肠毒”,很多人对这句话已经耳熟能详了。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应该多吃含纤维素高的食物,即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适当摄入脂肪和蛋白质,即肉蛋类;少吃或不吃腌制品。可适当喝些酸奶,摄入肠道有益菌,调节菌群失调,从而减少或避免肠道炎症的发生,进而降低炎症相关性直肠癌的发生率。如能配合适当的运动,效果更佳。
(2)轻微不适,及时就医:
如果发现大便习惯改变,经常伴有腹泻或便秘,排便不畅,便中带血或黏液,腹胀、腹痛、下腹坠胀或不适感,原因不明的贫血或体重下降等不适症状时,应及时求医,切不可乱用药。因为这些是直肠癌早期可寻的蛛丝马迹,应给予足够重视,摒除得过且过的侥幸心理。
(3)定期体检,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大量数据表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以大大降低直肠癌的危害,提高远期生存率。这就告诉我们,要有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意识。我们要转变观念,定期体检,通过体检可以行之有效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直肠癌。体检的花销相较患病后的治疗费用显得微乎其微,但其收效却十分巨大。
直肠癌早期症状有哪些?
目前传统的手术、放疗、化疗并不非常理想,不能达到彻底治愈直肠癌的治疗效果,反而还会严重削弱患者的免疫力,这更让经过备受煎熬的患者换来的可能是渺茫的希望。无疑达到了更加紧迫的局面,而多细胞生物免疫治疗相当于“灵巧炸弹”,对特定的癌症患者,采用量身定做的细胞免疫治疗方案,比如说直肠癌,当我们把γδT细胞输给直肠癌患者的时候,γδT能够非常精准的找到直肠癌细胞,然后直接杀灭它,而对其他的正常细胞没有损害作用。
温馨提示:
直肠癌并不是一开始就是晚期,一般是大家没有及时发现,病症越来越严重才导致的,直肠癌患者在早期会有便血、大便习惯改变的想象,所以大家在平时应该多注意自己的身体变化,有问题及时就医,保障健康。
抽血筛查胃癌肯定不靠谱,晚癌的多,早期发现早期胃癌的五年生存率可以达到85-90%,但是一旦发现的是晚期胃癌,那么其五年生存率可能就不到20%,甚至更低,因此,对于胃癌的早期发现是非常重要的,真可谓性命攸关!
大家都知道胃癌属于恶性肿瘤的一种,但是可能对胃癌有一定误解,认为胃的恶性肿瘤就只有一种胃癌,其实不然,胃的恶性肿瘤还包括有胃淋巴瘤、胃神经纤维肉瘤等,但我们通常讲的胃癌指的是发生在大家胃上皮组织的一种恶性肿瘤,而所谓的早期胃癌特指癌局限于粘膜层和黏膜下层,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
建议做三步筛查!
第一步,先查自己是否为罹患胃癌的高危人群,因为这些人的胃癌发病率高出我们正常人的4-5倍,甚至不止!
①45岁以上,男女不限,从未做过胃镜;
②40岁以上,有慢性胃病史;
③一级家属中有罹患胃癌或者其他消化道癌症的家族史;
④有严重胃病史,如数十年慢性胃炎病史、胃溃疡、萎缩性胃炎、做过胃切除术等;
⑤有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病史;
⑥得过其他肿瘤,做过放化疗;
⑦有一些不好生活习惯及爱好,比如喜欢吃腌制食品、长期吸烟喝酒,爱吃咸的等;
⑧有不明原因的呕血、体重不明原因下降等;
⑨长期处于一种高度紧张、压力大,熬夜,生活不规律,暴饮暴食等状态;
⑩来至胃癌的高发地区
第二步,一定要注意:早期胃癌出现的病灶特别浅表,因此对我们消化功能影响不大,往往不会表现出哪一些特异性的症状,很难跟我们平时遇到的消化不良区别开来!
所以,对于胃癌的早期筛查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做胃镜,尤其是第一步我提到的符合①和②-⑩等高危人群,都应该做筛查,尤其是加强常规白光内镜观察!
第三步,除了胃镜,再结合肿瘤标志物筛查,这种简单易行的筛查方法,可以提高早期胃癌诊断率,也是胃癌早期筛查、发现的优选方法。
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有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724、CA199)、胃癌相关抗原MG7-Ag、蛋白质类(E-钙黏蛋白)以及胃蛋白酶等酶类血清标志物。注意:单一个可以作为胃癌的筛查标志物,但是敏感性以及特异性较差,最好采用多种联合检查方式!
不同的疾病在检查中也有不用的方式方案,所以结肠癌检查是需要专家的帮助,一般患者自身是不能够完全掌握的。目前在结肠癌检查中,可谓做到了更加的完善,本文我们就来看看结肠癌检查需要哪些步骤。
(1)结肠癌检查粪便检查:粪便隐血试验对本病的诊断虽无特异性,但方法简便易行,可作为普查筛选手段,或可提供早期诊断的线索;
(2)直肠指诊:我国患者里面下段远比国外多见,占的77。5%,因此绝大部分可在直肠指诊时触及;
(3)乙状结肠镜检查:国内77。7%的大肠癌发生在直肠和乙状结肠,常用的乙状结肠镜管长30cm,可直接发现肛管、直肠和乙状结肠中段以下的肿瘤;
(4)钡灌肠X线检查:病变在乙状结肠上段或更高位置者,须进行X线钡剂灌肠检查。普通钡灌肠X线检查对较小的大肠癌容易漏诊,采用气钡双重造影,可提高放射学诊断的正确率,并显示癌肿的部位与范围;
(5)纤维结肠镜检查:可清晰地观察全部结肠,并可在直视下钳取可疑病变进行病理学检查,有利于早期及微小结肠癌的发现与癌的确诊,进一步提高了本病的诊断正确率,是大肠癌最重要的检查手段;
(6)血清癌胚抗原(CEA)测定:在大肠癌患者血清中,可以检测到癌胚抗原(CEA),这是一种糖蛋白,常出现于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并非大肠癌的特异相关抗原,故血清CEA测定对本病的诊断不具有特异性。但用放射免疫法检测CEA,作定量动态观察,对判断大肠癌的手术效果与监测术后复发有一定意义。如大肠癌经手术将肿瘤完全切除后,血清CEA则逐渐下降;若复发,又可再度升高;
(7)其他检查:直肠内超声扫描可清晰显示直肠肿块范围、大小、深度及周围组织情况,并可分辨直肠壁各层的微细结构,检查方法简单,可迅速提供图像,对选择手术方式、术后随访有一定帮助。CT检查对了解肿瘤肠管外浸润程度以及有无淋巴结或肝脏转移有重要意义,对复发的诊断较为准确。
看了本文的介绍大家应该知道该怎么对结肠癌进行诊断了吧,如果大家对结肠癌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建议到正规的医院咨询专家。
年龄越大患上大肠直肠癌的风险越大,需要及早筛检,及早就医有保障。
近几年来,大肠直肠癌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且老年人患病的几率比较大。但是,很多老年人会出现肠胃没有不适,就不去检查的习惯。然而大肠直肠癌早期症状其实不是很明显,如果没有定期检查,就有可能会错过早期治疗的机会,增加患病的风险。患有大肠直肠癌常见症状会出现血便、排便的习惯也会改变、体重会出现异常的减轻、甚至会出现食欲不振等症状,如果出现上述情况,我们应该及时就诊,判断是否患上大肠直肠癌的风险。
为了保证病情判断的准确性,我们可以检查大肠潜血,检查用肉眼无法从粪便表面看到的血液,但检查本身存在就风险,只能是作为初步诊断的标准。如果本身就是疾病高危的人群,我们就应该定期地安排大肠镜检查,及时检查及时治疗。
如果治疗是以手术切除为主,那么在术后再配合化疗、放射治疗及靶向药物等辅助治疗,可减少未来复发和转移的可能性。如果是不能手术的晚期转移型患者,也可以通过化疗配合标靶治疗,先使肿瘤缩小并降低复发的几率,然后在安排手术切除,这样也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术后恢复。
对大肠直肠癌的治疗比较复杂,在治疗的过程中会突然出现副作用或并发症。所以当今大肠直肠癌的治疗需要多个领域的专家意见,共同来制定治疗的方案,不但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而且可以增加患者面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和希望。
除积极治疗外,我们也要充分的了解治疗的方案,及早地发现早期治疗,是可以降低患有疾病的风险,近期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大肠癌筛检和主动就诊的人数均明显减少。但是如果本身就是大肠直肠癌的高危人群,建议进行定期检查,若已出现可疑症状,也应主动就医检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中我们要注意多摄取一些含有膳食纤维的食物,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平衡饮食,还可以帮助我们加快肠胃的蠕动,集中废物的排泄,也可以帮助我们降低患病的几率。另外还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情,面对疾病要有信心,用平常心去对待各种疾病。
2018年5月份,美国癌症学会(American Cancer Society, ACS)发布了一项最新指南[1],推荐意见指出, 一般人群从45岁就可以开始结直肠癌的筛查(有条件推荐),50岁以上人群定期筛查结直肠癌是强推荐。指南还指出:① 身体健康、未来预期寿命超过10年的人群,应持续筛查至年龄75岁;② 针对76岁至85岁的人群,临床医生可根据患者意愿、预期寿命、健康状况和既往筛查情况,制定个体化筛查策略;③ 年龄大于85岁的人群,不推荐继续进行结直肠癌筛查。
结直肠癌筛查的方法有:每年进行粪便免疫化学检测;每年进行高灵敏度愈创木脂大便潜血测试;每三年进行一次多靶点粪便DNA检测;每10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每5年进行一次CT结肠造影检查;每5年进行一次柔性乙状结肠镜检查。
ACS新指南引争议
如果按照这个新指南提出的筛查建议,美国可进行结直肠癌筛查的人群数量增加了2200万,指南发布后也引起了关于筛查风险获益以及对医疗资源影响的讨论。
50岁以下人群结直肠癌筛查的直接有效性证据很少,大多数证明结直肠癌筛查益处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证据都是针对50岁以上的人群。这次指南更新的内容是基于2017年一项对SEER数据库(注:美国权威的癌症统计数据库)的分析结果[2],显示 从2000年到2013年,40-49岁人群结直肠癌(即早发结直肠癌)发病率相对增加了22%,从5.9例/10万人年增加到7.2例/10万人年。虽然看起来数字增加了,但是 众多专家对提前筛查年龄持批评态度,因为50岁以下的人群发生结直肠癌的绝对风险依然非常低,而且缺乏支持这个年龄组进行筛查有效的有力证据。
修订后的这一指南建议,并未考虑提早筛查年龄带来的社会成本增加,不论是医疗花费还是医疗资源都会从疾病风险更大的人群中分散出去,疾病风险更大的人群才是筛查的重点对象。
年轻成人结直肠癌风险有多高?
在上述背景下,《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内科学年鉴)期刊上近期发布了一项新报告[3],对SEER数据库进行一次更新、更全面的分析,描述了年轻成人的结直肠癌风险,包括20-29岁、30-39岁、40-49岁以及50-54岁年龄组的人群。
2017年的SEER数据库研究将“结直肠癌”作为一个整体,而在近期的这项报告中,作者将结直肠癌腺癌(筛查的主要类型)和其他组织学类型的结直肠癌分割开来,后者包括神经内分泌肿瘤(类癌)(不推荐对这个类型进行筛查)。新报告的分析表明,既往研究中提到的结直肠癌, 4%到20%不是腺癌,而是类癌。既往研究中早发结直肠癌中发病率增幅最大的部分,即直肠癌,多达34%是类癌而并非腺癌。
针对癌症预防性干预措施(如癌症筛查)的指南建议,应基于癌症绝对风险和筛查后绝对风险降低的数据来制定。这项新报告给出的结果很有价值,因为它阐明了结直肠腺癌的风险要低于ACS指南中估计的风险,基于这项新数据,2018年ACS指南中估计的45岁至49岁结直肠癌新发病例数应下调。
有必要对50岁以下人群进行筛查吗?
40至49岁人群的结直肠癌绝对风险为7.2例/10万人年,约为50至59岁人群的三分之一,60岁及以上人群的十分之一。结肠镜检查相关的30天死亡率估计为3/10万检查。由于没有针对40至49岁人群的临床筛查试验,因此无法量化该年龄组筛查带来的获益,只能基于模型来估算。即使是乐观的情况,假设在40至49岁的人群中进行筛查可将CRC发病率降低达50%,计算一下,每10万例结肠镜检查导致3例死亡的危害,也超过了每10万人年可避免3.6例结直肠癌发生的收益。此外,对45至49岁年龄组筛查的成本也会很高。
正如最新报告指出的那样,类癌不是结直肠癌筛查的目标,但这一发现还值得进一步思考。类癌通常为惰性,比大多数其他癌症类型的预后更好。这项新研究发现,类癌的发病率上升最快的人群是年龄在50至54岁之间的人群,这类人群的筛查已经很普遍了。因此,筛查确定了大多数类癌,代表了多数都是偶然发现的。实际上,很多可能是被过度诊断的肿瘤,这也增加了筛查的负担和危害。
2020年10月,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发布了结直肠癌筛查建议的更新[4],该建议考虑将结直肠癌开始筛查的年龄降低到45岁。自2016年USPSTF指南更新以来,未出现任何新的有力证据可证明50岁以下人群进行筛查的有效性。和2018年ACS指南一样,工作组完全依赖模型估计。上述新报告提供的新数据应促使研究人员重新计算对筛查的益处和危害的估计。
毫无疑问,早发性结直肠癌是一个重要但仍知之甚少的领域。但是,也不应该根据次优数据来制定筛查决策,尤其是当这一建议可能影响数百万人时。ACS在2018年指南中将该建议标记为有条件推荐(B级)。尽管这样看起来比较严谨,但在美国,45至49岁人群的结直肠癌筛查已经增加了50%以上。一些患者不管其推荐强度如何,只会关注指南推荐的内容。许多医疗机构也在不完全了解数据或潜在影响的情况下,迅速遵循了新的指南建议。
结合《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新报告的数据,并考虑到基于建模数据制定指南推荐意见的不确定性, 在评估50岁以下人群进行结直肠癌筛查的益处时,应格外谨慎。结直肠癌筛查在年轻成人中的功效,仍不确定,要求进行更严格的临床试验,而不是广泛实施指南推荐。
接受粪便潜血筛查,远离大肠癌危机!结直肠癌初期无明显症状,定期粪便潜血筛查可降低死亡率。结直肠癌可以通过定期体检发现,并鼓励50岁以上的人每两年接受一次结直肠癌免费筛查,勇敢面对治疗。
根据最新的癌症登记数据,结直肠癌已经连续12年成为中国癌症发病率前十名。你要知道,大肠癌在初期几乎无症状,大多数患者只有轻度腹痛和腹胀。有时频繁腹泻、排便习惯明显改变、体重减轻、碰块、贫血等现象层出不穷,容易被忽视。或者部分患者担心治疗的副作用,降低治疗意愿,不愿意进行粪便潜血筛查,在确诊的时候已经进入结直肠癌第四期,造成不可挽回的遗憾。
大肠癌的病因不仅仅是家族遗传史,还有饮食习惯。高油炸、高脂肪、高糖和过量肉类、遗传变异或长期暴露于辐射都是大肠癌的高危因素。
如果你患有晚期结直肠癌,我需要鼓励你勇敢接受治疗,但不要消极面对。目前先进的抗癌策略是“接力治疗”,可以大大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这里提一下,化疗和靶向治疗是第四期大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按照目前的保健标准,如果一线治疗使用抗血管生成因子靶向药物,三线治疗可以使用抗表皮生长因子靶向药物,可以延长整体生存期。
根据国内大型医保数据库的数据,与单纯化疗相比,接受靶向治疗的第四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总体中位生存期可从10.3个月提高到19.4个月,提高近2倍;如果患者继续使用一线至四线保健靶向药物,总体中位生存期可高达近两年半(28.9个月),治疗效果极佳。
这里呼吁大家,结直肠癌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癌症。虽然初期几乎无症状,但通过定期健康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和治疗。根据国内经验,每两年筛查一次粪便潜血,可使结直肠癌死亡率降低35%。目前,健康保险每两年为50岁以上的人提供一次免费的结直肠癌筛查。如果有结直肠癌家族史,应主动接受健康检查,积极随访。如果出现与肠道相关的症状,如便血或大便带黏液、大便少、经常腹泻或便秘,应尽快寻求专业医生诊断,以保护自身健康。
直肠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许多患者在得知自己患上直肠癌后,都十分担忧和焦虑,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一、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早期直肠癌的治疗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通过手术切除肿瘤,患者有较高的生存率。但是,手术切除也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创伤,因此在术后需要加强营养和休息,提高患者的体质。
二、中晚期直肠癌的治疗方法
对于中晚期直肠癌患者,由于肿瘤已经发生扩散和转移,手术切除的效果有限。此时,治疗主要以放疗、化疗和中医药为主,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1. 放疗:放疗可以通过高能量射线杀死癌细胞,减轻肿瘤对周围组织的压迫。但是放疗也会对正常组织造成一定损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剂量。
2. 化疗:化疗是使用抗癌药物杀死癌细胞的治疗方法。化疗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减轻症状。但是化疗的副作用较大,患者需要承受一定的痛苦。
3. 中医药治疗:中医药治疗可以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强体质,缓解症状。中医药治疗可以与放疗、化疗等治疗方法结合使用,提高治疗效果。
三、直肠癌患者的日常保养
1. 注意饮食:直肠癌患者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吃油腻、辛辣食物。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2. 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患者可以参加一些抗癌协会或抗癌团体,与其他患者交流心得。
3. 定期复查:直肠癌患者需要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治疗直肠癌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将围绕直肠癌手术后的病程记录,与大家分享一些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
一、术后身体虚弱
直肠癌手术后,患者通常会出现身体虚弱、脸色苍白、精神不振等症状。这是因为手术过程中对身体造成了一定的创伤,术后需要一段时间进行恢复。此时,患者需要充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二、术后治疗
直肠癌手术后,通常需要配合化疗、放疗或生物免疫治疗等辅助治疗。化疗和放疗可以杀灭残留的癌细胞,降低复发风险。生物免疫治疗则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有望完全杀灭癌细胞。
三、术后饮食
直肠癌手术后,患者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初期可以食用稀软食物,如粥、面条等。随着身体逐渐恢复,可以逐渐增加其他食物种类。同时,要注意补充营养,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以保证身体所需的营养。
四、中医辅助治疗
中医中药在直肠癌术后辅助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中医认为,直肠癌的发生与正气不足、邪气侵袭有关。通过中医中药调理,可以增强患者体质,缓解化疗、放疗的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
五、术后康复
直肠癌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如散步、瑜伽等,以促进身体恢复。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才能早日康复。
总之,直肠癌手术后,患者需要关注术后病程,遵循医嘱进行治疗和康复。同时,家人也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共同度过这段艰难时期。
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将为您介绍直肠癌的常见治疗方法,以及如何选择最佳治疗方案,以期帮助患者战胜疾病。
一、直肠癌的常见治疗方法
1. 手术治疗:手术是直肠癌治疗的主要手段,通过切除肿瘤及其周围组织,以达到根治的目的。根据肿瘤的位置和大小,手术方式可分为经腹手术、经肛门手术等。
2. 放射治疗:放疗是一种利用高能量射线杀死癌细胞的治疗方法。放疗可以用于直肠癌的局部治疗,也可用于术后辅助治疗,以减少复发风险。
3. 化学治疗:化疗是使用药物杀死癌细胞的治疗方法。化疗可以用于直肠癌的全身治疗,也可用于术后辅助治疗,以降低复发风险。
4. 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通过导管将药物直接注入肿瘤部位,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副作用。
5. 中医中药治疗:中医中药治疗是一种综合治疗手段,通过调整患者的身体机能,增强免疫力,以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
二、如何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1. 根据肿瘤分期选择治疗方案:早期直肠癌以手术治疗为主,晚期直肠癌则需综合治疗,包括放疗、化疗、介入治疗等。
2. 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合并症等因素都会影响治疗方案的制定。
3. 考虑患者的意愿:患者对治疗方案的接受程度和期望值也是选择治疗方案的重要因素。
4. 寻求专业医生的建议:选择最佳治疗方案需要专业医生的综合评估和指导。
三、直肠癌患者的日常保养
1. 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2. 注意饮食:直肠癌患者应保持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等。
3. 适当锻炼:适当的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4. 定期复查:定期复查可以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直肠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我国逐年上升。早期直肠癌的治疗至关重要,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早期直肠癌的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一、早期直肠癌的症状
早期直肠癌的症状可能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常见的症状包括大便习惯改变、便秘或腹泻、便血、肛门疼痛、体重下降等。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筛查。
二、早期直肠癌的治疗方法
1. 手术治疗:手术是早期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根据肿瘤的位置和大小,手术方式包括局部切除、根治性手术等。手术可以切除肿瘤组织,防止肿瘤扩散。
2. 放疗:放疗是利用高能量射线杀死癌细胞的治疗方法。放疗可以用于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复发风险。
3. 化疗:化疗是使用化学药物杀死癌细胞的治疗方法。化疗可以用于手术前后,以及术后辅助治疗。化疗可以缩小肿瘤、控制病情、延长生存期。
4.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杀死癌细胞。免疫治疗可以用于手术前后,以及术后辅助治疗。
三、早期直肠癌的预后
早期直肠癌的预后较好,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较高。但预后与肿瘤分期、治疗方法、患者自身状况等因素有关。
四、早期直肠癌的预防
1.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纤维的食物,减少高脂肪、高热量、高胆固醇的食物摄入。
2. 适度运动:保持适度的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3.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早期发现和治疗疾病。
五、总结
早期直肠癌的治疗方法多样,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免疫力,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呈现出上升趋势。据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胰外科宋新明教授介绍,我国结直肠癌年均新发病例13万,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在癌症发病排名中,结直肠癌已由第六位上升至第二位。
结直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导致诊断率低。据统计,我国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率不足10%,普查不到位、群众预防意识淡薄是诊断率难以上升的主因。因此,建立完善的体检制度,提高结直肠癌的早诊率至关重要。
结直肠癌早期筛查的主要手段是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能够直观地观察到肠道黏膜的情况,及时发现早期病变。宋新明教授建议,45岁以上的人群应该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最好是每1-2年检查一次。
除了结肠镜检查,还有一些其他方法可以帮助早期发现结直肠癌。例如,大便隐血试验、CEA检测等。这些检查方法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帮助医生更好地评估患者的病情。
除了定期体检和筛查,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习惯也对结直肠癌的预防至关重要。例如,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戒烟限酒;保持适度的运动等。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胰外科是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的挂靠单位,致力于结直肠癌的防治工作。医院拥有一支专业的医疗团队,采用先进的诊疗技术,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直肠癌作为一种常见的肠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主要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本文将围绕直肠癌的治疗展开,重点介绍中草药在治疗过程中的应用。
一、直肠癌的治疗方法
1. 手术治疗:手术是直肠癌治疗的首选方法,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可分为根治性手术和姑息性手术。
2. 放化疗:放化疗是直肠癌治疗的重要手段,可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复发率。
3. 中草药治疗:中草药在直肠癌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可辅助放化疗,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二、治疗直肠癌的中草药
1. 术前放疗联用口服化疗药:手术前服用卡培他滨片可以提高放疗的效果。从放疗的第1天起,开始口服化疗药。一共服用5个星期,每个星期服用5天,即5×5的方案。患者可想象自己还是个上班族,每周一到周五需要上班,周末休息。口服化疗药也如此,连吃5天,休息2天。这样更容易记住。每个医院的放疗时间在早中晚都不一样,但口服药还是要按照早晚各吃一次的方式服用。
2. 配合静脉化疗一起:静脉化疗1天,口服化疗药2周,休息1周。口服2周化疗药是连续服用,中间不休息。
3. 单独口服化疗药:适用于年龄较大,对化疗无法耐受的患者。开始时可尝试小剂量地吃,然后增加至常规剂量,这种方式虽然服药时间长,但患者更容易耐受。具体方法是吃2周口服药,停1周后再继续服用,如此循环至半年(术前加术后)。
三、直肠癌的日常保养
1. 饮食:直肠癌患者应尽量少吃烟熏食品、油炸食品,以及过于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此外,下游项比较大的、动物脂肪较多的食物也尽量不要吃。这些食物会刺激胆酸分泌,胆酸量过高就会变成致癌物,会帮助癌细胞生长。
2. 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适当运动、保持心情舒畅等。
四、医院和科室
1. 患者应选择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以确保治疗效果。
2. 直肠癌的治疗涉及多个科室,如普通外科、肿瘤科、放疗科等。
那是一个普通的下午,我坐在电脑前,心中满是焦虑。五年前,我因为直肠癌做了手术,虽然已经恢复得不错,但最近大腿根内侧的疼痛让我不由得担忧复发。
我尝试过在京东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问诊。医生***的专业素养让我印象深刻。他耐心地询问了我的病情,并给出了详细的建议。他说,我需要做骨扫描来明确诊断,以判断是否出现了骨转移。
医生***的回答让我感到安心,他告诉我,虽然我现在的情况有些复杂,但只要积极治疗,就有希望控制病情。他还提醒我,虽然我已经五年没有进行化疗和放疗,但仍然可以对疼痛的位置进行放疗,以缓解不适。
医生***的细心和关怀让我感到温暖。他不仅关注我的病情,还询问了我的生活习惯,并建议我适当调整饮食,以增强体质。他还告诉我,虽然目前的治疗方案无法根治,但通过中药和饮食的调整,仍然可以延长寿命。
在医生***的建议下,我开始了新的治疗。虽然过程有些艰辛,但我知道,只有积极面对,才能战胜病魔。
结直肠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结直肠癌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一、靶向药物治疗
靶向药物是近年来结直肠癌治疗领域的重要突破。通过针对肿瘤细胞中的特定分子靶点,靶向药物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同时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目前,已有多款靶向药物被批准用于结直肠癌的治疗,例如:
二、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是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的一大热点。通过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免疫治疗可以有效地杀伤肿瘤细胞。目前,已有多款免疫治疗药物被批准用于结直肠癌的治疗,例如:
三、新辅助治疗
新辅助治疗是指在手术前进行的化疗或放疗等治疗,旨在缩小肿瘤体积、降低肿瘤分期,从而提高手术切除率和患者生存率。目前,新辅助治疗已广泛应用于结直肠癌的治疗。
四、未来治疗方向
尽管结直肠癌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挑战,例如:
未来,结直肠癌的治疗将朝着以下方向发展:
相信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结直肠癌的治疗将会取得更大的突破,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
癌症已经成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虽然癌症的治疗手段不断进步,但手术仍然是治疗直肠癌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一些患者在直肠癌手术后会遇到不放屁的情况,这让患者和家属感到担忧。本文将围绕直肠癌术后不放屁这一话题,从术后饮食、恢复期饮食、治疗建议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直肠癌的发生与饮食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大量摄入红肉、缺乏蔬菜水果的摄入、久坐缺乏锻炼等都是直肠癌的高危因素。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和家属应重视术后饮食的调整。
其次,直肠癌术后恢复期饮食尤为重要。若患者需要造口,为减少排气和异味,保持大便通畅,应适当忌口。同时,术后早期饮食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以确保营养物质的摄入,促进伤口愈合和机体恢复。
在术后恢复期间,患者应采取半卧位或坐位,有利于引流。引流管通常需持续7-10天,由医生根据引流情况决定拔除时间。患者或家属切勿擅自拔除引流管。
此外,患者还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家属也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度过康复期。
总之,直肠癌术后不放屁并非罕见现象,患者和家属不必过于担忧。通过合理的饮食调整、积极配合治疗和保持良好的心态,患者可以逐渐恢复正常。
肛门附近痉挛疼痛是许多患者常遇到的问题,这种短暂的疼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传染性疾病、肛裂、低位直肠癌等。
1. 传染性疾病:肛瘘、肛门和直肠周围形成脓肿或肛门窦炎等都可能导致肛门附近的肌肉产生痉挛和收缩,进而引发短暂的疼痛。治疗肛瘘的主要方法是手术,清除病灶,通畅引流,保护肛门功能。
2. 肛裂:肛门括约肌暴露在肛裂中以及粪便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持续性痉挛,引发肛门痉挛性疼痛。治疗肛裂主要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如药物治疗、温水坐浴等。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3. 低位直肠癌:低位直肠癌等因素可能损伤和破坏局部神经,导致痉挛性疼痛。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和放疗。早期低位直肠癌可进行局部切除手术。
了解肛门附近痉挛疼痛的原因,有助于我们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出现此类症状,请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注意局部卫生,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