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早发型与晚发型结直肠癌:有何差异?

早发型与晚发型结直肠癌:有何差异?
发表人:医咖会

全球结直肠癌(CRC)的总体发病率已经在下降,但年轻成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正在惊人地上升(定义为发病年龄小于50岁的患者)。这种快速增长的原因尚不清楚,因为缺乏强有力的流行病学数据。遗传易感性可能起了一定的作用,仅仅是环境风险因素并不能解释观察到的趋势。

 

早发型结直肠癌(缩写为EOCRC)的临床病理和分子学情况显示出相当的异质性。在年轻患者中,晚期疾病表现和不良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更为常见。EOCRC的肿瘤治疗敏感性尚不清楚,生存率较低。在现代治疗策略中尚没有考虑诊断时的年龄。揭示EOCRC的发病机制和基因变异以及体细胞分子图谱将是疾病预防的关键,可使该类患者群体得到个体化的治疗。

 

近日,JAMA子刊《JAMA Surgery》刊登了一篇文章,总结了早发型结直肠癌的特征,并与晚发型结直肠癌进行了比较,一起来系统了解下。

 

定义

目前国际上对EOCRC还没有明确的定义,已发表研究报告的年龄也不同。一般来说,结直肠癌 诊断时年龄小于50岁被认为是EOCRC,这是大多数国家癌症筛查的起始年龄。此外,单纯按照年龄分组,会带来诸多限制。在50岁以下的患者中观察到了临床病理特征和肿瘤学结局的重大变化,这表明需要进一步进行基于年龄的分组。

 

流行病学

尽管癌症筛查的实施降低了CRC的总体发病率,但50岁以下年轻成人的发病率却在增加。来自欧洲大型注册研究的最新数据表明,在过去25年里, 20-49岁的患者中,CRC的患病率急剧上升,特别是远端结肠癌和直肠癌的发病率一直在上升。从1990年到2016年,直肠癌的发病率每年增加1.8%,其中20-29岁成年人的年百分比变化最大,为3.5%。在美国、澳大利亚和亚洲也观察到了类似的趋势。

 

早发型CRC占CRC总病例的1/10,是该年龄组第二大常见癌症和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根据目前的数据,估计在未来十年内,20-34岁成年人的结肠癌和直肠癌的发病率将分别增加90%和124%,35-49岁成年人将分别增加27%和46%。 到2030年,将有1/10的结肠癌和1/4的直肠癌确诊者为50岁以下的人。

 

临床特征

早发型CRC的临床特征与晚发型CRC不同。早期发病肿瘤常见于远端结肠和直肠。肿瘤SEER数据库的数据分析发现,在男性和女性结直肠癌中,分别有41%和36%的肿瘤位于直肠,分别有26%和25%的肿瘤位于近端结肠。EOCRC的解剖位置可能为此类癌症的潜在致病机制、疾病进展和治疗反应提供重要的信息,因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升结肠癌在生物学上与降结肠癌和直肠癌不同。

 

升结肠癌与高龄、晚期疾病和女性存在相关性,肿瘤通常是巨大的、外生的、息肉状的病变,生长在结肠腔内,可能会出现缺铁性贫血,而降结肠癌往往表现为浸润性的、收缩性的病变,包围着结肠腔,易引起梗阻性症状。据观察,升结肠肿瘤与降结肠肿瘤相比,淋巴结受累率较高,肿瘤治疗效果也更差。

 

年轻的CRC患者与年长患者相比, 前者在诊断时通常为晚期。几项基于人口的大型研究显示,三期和四期疾病的比例很高,占比在54%-61.8%之间。年轻患者比老年患者更有可能出现区域性疾病或远端疾病。癌症筛查可能是老年患者诊断时疾病分期较早的原因,但患者相关和医生相关因素都可能延迟对症状的评估,导致年轻个体在诊断时已经到了晚期。

 

对癌症的怀疑程度低,缺乏对疾病的了解,或者没有认识到癌症相关症状,都可能导致评估的延迟,据报道,平均延迟为6.2个月。症状也可能与常见良性疾病的症状相重叠。据报道,与医生有关的诊断延误占比在15%-50%之间。

 

一项对1025名患者的研究中,886名(86.4%)在诊断时没有症状。直肠癌患者比结肠癌患者更容易出现症状(90.0% vs 83.0%)。在那些无症状的患者中,有139人进行了检查,原因是19人(13.7%)存在贫血,10人(7.2%)粪便隐血试验结果呈阳性,3人(2.2%)有腹部肿块,3人(2.2%)在直肠指诊中发现肿块,110人(79.1%)有其他原因。

 

另一项对1514名直肠癌患者的研究中, 50岁以下的患者从症状出现到开始治疗的中位时间为217天,而50岁以上的患者为29.5天。这些数据强调了将CRC作为50岁以下成年人(无论是否有家族史)潜在诊断的重要性。值得注意的是,鉴于大多数患者没有症状,而且是散发性疾病,还应该强调对患者和医生的教育,而不仅仅是依赖筛查策略。为确保及时诊断和干预,必须采取教育,提高年轻成人、社区医生和专科医生的认识。

 

肿瘤学结局

EOCRC患者的生存数据有限且各研究不一致。有几项研究报告说预后较差,而一些研究则表明年轻患者的预后与年长患者相当或更好。目前对局部或转移性CRC的治疗中没有考虑发病时的年龄。尽管年轻患者更有可能接受新辅助化放疗和辅助化疗,但其疾病结局似乎与年长的患者相当。

 

年轻患者独特的肿瘤生物学和分子特征可能影响对治疗的反应。由于过往50岁以下的患者比例很小, EOCRC的肿瘤治疗敏感性还不清楚。例如,传统化疗药物用于辅助治疗的情况下,似乎只能带来极小的生存率。年轻的患者更有可能接受现行指南之外的新辅助治疗和辅助治疗,但与接受更少治疗的老年患者相比,调整后的生存率只有很小的提高。

 

美国癌症数据库的一项全国性研究发现,1636名年轻患者中有826名(50.5%)接受了辅助化疗,而4822名低风险的2期老年患者中有923名(19.1%)接受了辅助化疗。年轻患者更有可能接受多药方案而不是单药治疗。在没有明确的肿瘤学益处的情况下,必须对低风险患者的潜在过度治疗风险提出质疑。

 

现代肿瘤治疗策略的重点是改变免疫系统的抗肿瘤反应,在微卫星不稳定的CRC中观察到了惊人的成功。然而,年龄小于50岁的患者只占所有研究人群的一小部分。可以推测,由于免疫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EOCRC患者的免疫再反应可能比老年人更强,有可能导致对免疫疗法的敏感性增加。

 

筛查

随着CRC流行病学的变化,目前结直肠癌筛查策略需要进一步完善。鉴于结直肠癌发病率的上升,美国癌症协会建议 将初次筛查年龄从50岁降低到45岁。值得注意的是,最近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20-39岁成人的发病率变化最大。

 

基于暴露因素和家族史的风险分层将是确定最佳筛查策略的关键。许多国家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更好地使筛查合理化,以筛选出无症状的年轻癌症人群。未来的策略可能包括一次性粪便免疫化学测试。由于结肠镜筛查的事件率很低,分子驱动检测可能是一种替代方法,可以帮助筛查出一部分患者。

 

参考文献:
JAMA Surg. 2021;156(9):865-874.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卢秀玲,毕业自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曾在某知名医学网站担任医学总编辑,负责过肿瘤、心血管、内分泌等多个频道的内容产出。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直肠癌疾病介绍:
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与高危的疾病因素(息肉)、环境因素(如不良饮食习惯、肥胖)及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早期直肠癌多无明显症状,随着癌肿增大,患者可出现排便次数增加、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大便变细等症状。早期直肠癌患者可通过手术治愈,早期进行肠镜筛查,是预防直肠癌和提高直肠癌治愈率的重要措施。直肠癌如未积极进行治疗,癌肿持续发展,可危及患者生命,缩短生存期限。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30岁的蒋女士上腹痛已经整整三个月了,但她始终没有引起重视,甚至自认为是胃炎,到药店自行购买了很多胃药,但是吃下去,症状却没有任何缓解。


    在家人的劝说下,蒋女士这才来到医院检查。


    一检查就被确诊为晚期胃癌,癌细胞已经转移到了肺部和肝脏,医生说,像这种情况,已经没办法进行手术了。可是太年轻了,只有30岁,总不能不治了吧,医生告诉蒋女士和她的家人,可以选择全身化疗,众所周知,治疗癌症有三大利器,手术,化疗和放疗。


    但是手术只针对没有发生远处转移的癌症,一旦发生转移,就会丧失手术机会,除了手术外,化疗和放疗也是常用的方式,但是任何治疗都是一把双刃剑。

     


    就拿化疗来说,它存在一定的副作用,而且这样的副作用会相互叠加,很多人根本无法耐受,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少有人能坚持下去。


    而且,对于晚期癌症,化疗只能是姑息治疗,并不能彻底治愈。


    对于蒋女士来说,究竟该选择怎样的治疗方式呢?


    丈夫说才30岁,一定要尽全力,同意进行全身化疗,蒋女士的父母也是这样的意思。


    但是蒋女士却有自己的想法,在考虑了两天之后,她告诉医生,自己要签字出院,不过不是去更好的医院,而是选择放弃一切治疗。


    我剩下的时间不多了,在生命的倒计时里,我不想每天呆在医院,承受治疗带来的巨大痛苦,在剩下的时间里,我想好好陪伴我的孩子。蒋女士如此说。

     

     

    2015年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约392.9万人,死亡约233.8万人。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5个人被确诊为癌症。与历史数据相比,癌症负担呈持续上升态势。近10多年来,恶性肿瘤发病率每年保持约3.9%的增幅,死亡率每年保持2.5%的增幅。

     

    肺癌、肝癌、上消化系统肿瘤及结直肠癌、女性乳腺癌等依然是我国主要的恶性肿瘤。肺癌位居男性发病第1位,而乳腺癌为女性发病首位。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相对女性较高,且发病谱构成差异较大。甲状腺癌近年来增幅较大,在女性恶性肿瘤发病谱中目前已位居发病第4位。男性前列腺癌近年来的上升趋势明显,已位居男性发病第6位。

     

    确诊晚期癌症,究竟该怎么办?这是很多癌症患者和家属共同的问题。


    没有一种最佳的治疗方式,任何治疗都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说早期癌症要积极治疗,那么晚期癌症,我们更多的是尊重患者和家属的意见。
     

  • 肠癌主要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近年来,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而能够得到早期确诊的大肠癌患者仅占全部该病患者的5%。在临床上,大肠癌的早期诊断率非常低,其原因主要是人们对该病的早期信号没有足够的重视。


    大肠癌主要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近年来,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而能够得到早期确诊的大肠癌患者仅占全部该病患者的5%。在临床上,大肠癌的早期诊断率非常低,其原因主要是人们对该病的早期信号没有足够的重视。

     

    另外,由于早期的大肠癌患者没有特异性症状,当患者出现腹痛、腹腹泻、排脓血便的症状时,又极易被医生错误地诊断为患有痔疮、结肠炎、细菌性痢疾、下消化道出血等疾病。

     

     

    那么,应如何早期发现大肠癌呢?

     

    一、可做直肠指诊检查早期直肠癌病变一般者局限于患者的直肠黏膜上,此时该病患者多无任何症状,但医生通过直肠指诊检查可发现患者的直肠黏膜上有稍隆起的结节。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该病患者的癌肿可出现继发性感染和溃烂。当癌肿影响肠腔通畅时,患者就会出现便秘、便血、里急后重、便前腹痛、大便变细且有黏液、骶髂部有不明原因的疼痛等症状。

     

    临床观察发现,80%的直肠癌患者可通过做直肠指诊检查发现病变。另外,通过直肠指诊检查还可明确癌肿的形状、质地和移动度等。医生在做该项检查时若发现指套上粘有黏液,说明该患者的直肠内有脓血性分泌物。

     

    二、可做大便潜血试验、结肠镜检查和气钡双重对比造影通常,人们在40岁以后发生大肠癌的几率会明显上升。据统计,大约有75%的大肠癌患者都处于这个年龄段。因此,人们应从40岁开始每年做一次大便潜血试验,可连续做3次。

     

    一般来说,无临床症状但大便潜血试验呈阳性者,其患大肠癌的几率在1%以上。为了明确诊断,大便潜血试验呈阳性者可做结肠镜和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另外,该类患者还应每5年做一次结肠镜检查,或每5~10年做一次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

     

    三、要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筛查从理论上讲,家庭性结肠息肉病患者的子女中将有一半的人会患上结肠息肉病,而且他们还会向其后代遗传这种疾病。因此,对容易患大肠癌的高危人群应加强筛查,筛查的对象主要有以下几类人;

     

     

    1、 父母、兄弟姐妹和子女中有一人患有大肠癌者,应从40岁开始做大便潜血试验和结肠镜检查。

     

    2、 患有家庭性腺瘤性息肉的人是因为其相关的基因有缺陷。该病患者在40岁以后几乎都会患上结肠癌。因此,这类家庭中的所有成员都应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定期做结肠镜检查。

     

    3、 遗传性非息肉病结(直)肠癌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该病患者的家庭中可有多人患结肠癌或直肠癌。凡可能患上该病的人都应从20岁开始每隔1~2年,或从40岁开始每年做一次结肠镜检查。

     

    4、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发生大肠癌的危险较大,这种危险通常始于患者发病8年以后。因此,全结肠炎患者应于患病8年后每隔1~2年做一次结肠镜检查。左半结肠炎患者应于患病15年后每隔1~2年做一次结肠镜检查。

     

    5、 过去一直认为,黑斑息肉病患者的息肉不会发生癌变。但近年来的临床资料表明,黑斑息肉病发生恶变的几率为20%~23%。因此,黑斑息肉病患者也应定期进行检查。10岁以上的该患者应每隔2年做一次全消化道造影检查。20岁以上的该病患者每隔2年还应做一次纤维结肠镜检查。

  • 本文转载自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

     

    儿童肠易激综合征(IBS)和儿童炎症性肠病(IBD)是两种听起来相同但又截然不同的腹部疾病。名称和症状的相似性可能是这些疾病经常被错误地交替提到的原因;但是,要接受检查,得出正确的诊断,以确保最合适的治疗,这非常重要。在这里,我们来看看IBS和IBD,它们的不同之处,它们是如何诊断出来的,以及它们的治疗选择。

     

    儿童IBS和IBD的主要区别在于,炎症性肠病会引起破坏性炎症,并对胃肠道造成永久性损害,而肠易激综合征不会引起炎症,很少需要住院治疗。此外,孩子有可能同时患有IBS和IBD。

     


      

    引起儿童炎症性肠病的原因是什么?炎症性肠病是如何诊断的?

     

    目前还不清楚是什么导致了炎症性肠病。众所周知,它涉及基因、免疫系统和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以前的胃肠道感染和接近吸烟的因素。与IBS不同,医疗保健提供者将能够在内窥镜和组织学评估过程中看到IBD引起炎症的证据,这是一种检查和评估消化道的非手术方式。

     

    其他用于筛查儿童IBD的检查包括血液测试,利用X射线或磁共振进行的影像检查,以及特定的粪便检查。评估还有助于确定您的孩子是否患有溃疡性结肠炎(UC)或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这是IBD的两种类型。

     

    如果IBD没有得到诊断,可能会导致结肠癌,并影响到身体的其他器官,包括眼睛和肝脏。儿童IBD还会导致关节炎、皮肤病、肾脏问题和骨质流失。

     

    引起肠易激综合征的原因是什么?儿童肠易激综合征有哪些症状?

     

    儿童肠易激综合征可能发生在肠道对特定食物或其他诱因(如压力)敏感的时候。IBS的症状包括胃痛、痉挛、胀气、睡眠困难和疲劳,以及便秘和/或腹泻。肠易激综合征本身在检查时不会引起消化道炎症或任何明显的变化。

     

    如何治疗儿童IBD和IBS?

     

    虽然同时对IBD和IBS进行管理是可能的,但两者都是无法治愈的。肠易激综合征儿童的治疗选择包括改变饮食和尽可能避免已知的诱因。缓解紧张情绪的压力管理和药物也是儿童IBS的治疗选择,应该与医疗服务提供者讨论。

     

    药物和饮食改变也是炎症性肠病患儿的治疗选择。但是,如果病情严重或进展迅速,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 有人在网上说:“长白头发的人不容易得癌症,因为生成黑色素的干细胞被免疫系统清除了,而干细胞是导致癌症的关键,所以说,长白头发的人不容易得癌症”。这样的说法到底有没有道理?

     

     

    专家:长白头发和癌症没有联系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这种说法完全没有道理!因为癌症的本质是基因突变,癌症是恶性肿瘤的一种,癌细胞会恶性增殖破坏正常的细胞结构,压迫正常的器官,到了晚期还会到处转移形成新的癌巢。癌症的发生是遗传因素、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人体正常细胞在增殖过程中发生基因突变,进而转变为癌细胞,最终发展成癌症。

    而长白头发,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都是头发里的黑色素颗粒减少导致的,跟癌症没有任何联系。当头皮皮质层中的黑色素不足或褪化时将形成白发,长白头发的原因很多,如用脑过度、内分泌失调、遗传、年龄增长等因素,但归纳起来可分为壮年白发和老年白发。

    (1)壮年白发:即少白头,是头发中的黑色素颗粒合成障碍引起的,对健康无碍。形成少白头的最直接原因是精神因素,如忧思过度、惊吓、恐慌和疲劳过度等;精神高度紧张会使供应毛发营养的血管痉挛,从而引起分泌黑色素功能障碍,影响色素颗粒的合成和运送;其次是营养失调,如缺乏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还有致病因素的破坏可干扰毛囊色素细胞生长发育,使之失去分泌黑色素的能力,阻碍色素颗粒形成;少白头还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很多壮年白发是可逆的,去除诱因头发仍可以变黑。

    (2)老年白发:是人类衰老的表现,是正常现象。

     

     

    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能预防白头发和癌症

     

    要想不长白头发,那是不可能的。每个人老了以后都不可避免长白头发,目前也没有药物能让人不长白发。生老病死,岁月更迭,是人生常态,要想少长白头发,在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少点生活压力,开心一点,或许有帮助。而癌症,就需要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去注意,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模式,定期体检,预防重于治疗。白头发和癌症形成的原因不一样,所以没有必然的联系。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都跟年龄有关。年纪大一点的人,更容易长白头发,也更容易得癌症。

    对白头发的饮食建议,中医认为黑入肾,像黑枣、黑米、黑木耳、黑芝麻、黑豆等黑色食品能补肝肾、益气血,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头发生长所需要的微量元素等,所以对治疗白发有一定的作用。

  • 结肠可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只要是发生在这四个部位的肠癌就叫结肠癌。

     

    我们人体的肠胃本来就是比较脆弱的地方,如果日常生活中不注意饮食习惯,甚至还有抽烟喝酒的坏习惯的话,那么就会让身体的肠道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1.结肠癌疼痛一般在哪个位置?

     

    结肠癌疼痛一般在哪个位置,疼痛的位置一般就处于结肠癌发生的位置,结肠癌主要发生于直肠和直肠及乙状结肠交界的地方,因此结肠癌疼痛主要也是发生在这个位置。

     

    一般来说结肠癌好发生于中老年人身上,大部分结肠癌患者都在三十岁到七十岁左右,并且好发在男性患者身体,结肠癌跟其它癌症疾病一样,在早期的时候症状不是很明显,一旦发生明显的症状的时候已经到了中晚期,并且结肠癌患者在中晚期的时候,经常会发生腹痛的现象,并且腹部也会触及到肿块儿。

     

    日常生活多做做运动,可以增强肠胃的运动,这样有助于排泄,每天身体摄取的食物量如果不能定时排泄掉,那么就会堆积在肠道内,久而久之有可能发生毒素,这样就会伤害到肠道,最终会导致各种肠道病变。

     

    腹部经常发生不适的现象,同时还会发生恶心、呕吐,尤其是在吃完饭后这种疼痛感会明显加强,同时还会发生间歇性的拉肚子或者是便秘的情况。结肠癌还是比较严重的,所以建议广大的患者朋友一定要对疾病多加了解,尽量能够在早期的时候发现疾病,尽早治疗。因为结肠癌一旦发生,对于患者来说是非常痛苦的,并且不是每个人能够承受的。

     

     

    2.疼痛以后如何护理呢?

     

    晚期患者需要一个舒适、适宜修养的环境。因此最好将病人安置在一个有利于病人养病的环境中,保证病人修养期间的安全、室内的清洁卫生良好、方便病人排便,必须告知病人睡前最好做少量活动。未患者提供充足的营养,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饮食需要易消化的食物。

     

    晚期结肠癌的护理饮食更重要,建议为患者提供一些病人喜欢的食物,谈论病人高兴地话题。转移病人的恐惧感,鼓励患者树立起信心,良好的心态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可为患者选择一些纤维素水果或者是蔬菜,坚持少时多餐的原则。

  • 消化道肿瘤往往是吃出来的,因此想预防贲门癌也要做个吃饭“讲究”的人,如少吃辛辣刺激食物;不要吃太烫的食物,以免损伤食管;坚硬粗糙的食物,最好细嚼慢咽;发霉的食物不要吃!
    癌症,一个让人恐惧的词语,大家一定听过很多癌症的名字,比如肺癌、乳腺癌、肠癌、肝癌,你知道还有一种癌症叫做贲门癌吗?


    因为陌生,可能有一部分朋友连贲门癌的“贲”字都会读错(这个字念“ben”,一声),关于贲门癌这个疾病知道的恐怕更少了。小九今天就带大家通过5个问题了解一下!

     

    贲门癌是发生在贲门部分的癌症,贲门在人体食管和胃交界的地方。有人将其视为胃癌的一种,也有人将其归于食管疾病。

     

    这个癌症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往往一发现就是中晚期了。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可能会感觉吞咽困难,食物反流、声音嘶哑,严重时还可能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因此出现呕血、贫血、休克等问题。

     

    贲门癌恶性程度较高,根治贲门癌的主要方法是手术,局部切除病灶或者全胃切除。全胃切除以后,会用空肠来代替之前胃的功能。

     

    除此之外,如果患者身体条件允许,医生也会使用放疗、化疗、中药等综合方法,来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贲门癌手术治疗后,患者消化功能受限,饮食要特别小心。

     

     

    第一,少食多餐。

     

    第二,不要吃过热过冷、辛辣刺激、肥腻、坚硬或粗纤维过多的食物。

     

    第三,多吃高蛋白食物,如瘦肉、鱼,以增强营养,也可以粉状或液体的特殊医学用途食品代替。

     

    第四,适当多吃一些新鲜蔬果,补充维生素。

     

    贲门癌和大多数癌症一样,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通常认为和遗传、食管反流病、肥胖、食用辛辣刺激食物、吃霉变食物、吸烟、饮酒等相关。

     

    这里要说一下幽门螺旋杆菌,我们都知道这种病菌和胃癌有一定的关系,但对于贲门癌,这个结论还有待商榷,因为有一些研究提出,幽门螺杆菌感染反而可能会降低贲门癌的发病率。

     

     

     

    可能导致贲门癌的致病因素很多,遗传等先天因素无法干预,但我们可以从后天的生活习惯入手,让自己尽可能远离贲门癌!

     

    第一,戒烟限酒!烟酒是很多疾病的高危因素,小九说了太多次,希望你真的听进去了。

     

    第二,消化道肿瘤往往是吃出来的,因此想预防贲门癌,也要做个吃饭“讲究”的人,如少吃辛辣刺激食物;不要吃太烫的食物,以免损伤食管;坚硬粗糙的食物,最好细嚼慢咽;发霉的食物不要吃!

     
    第三,发现食管反流病、贲门炎等疾病,要及时治疗。

     

    第四,健康人群到了40岁以后也有必要定期做胃镜检查,如果有胃癌或贲门癌家族史,建议40岁以前,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检查。

  • 哈佛大学皮肤科的研究人员,对白头发的产生进行了研究。

     

    他们得出了结论:白头发是由于体内产生黑色素的细胞基因已经受损,导致不能够产生黑色素,然后被免疫系统所识别,从而清除。细胞的基因控制着细胞的生长发育,一旦细胞的基因遭到破坏,就有可能癌变。

     

     

    因此如果这些产生黑色素基因的细胞遭到破坏就有可能发生癌变,但是这些产生黑色素基因的细胞也只与皮肤有关,对人体其他部位癌变并没有关系。


    所以说,白头发多和癌症并无直接关系,此说话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白头发仅仅代表着,体内的细胞发生了变化并且被清除,即使不被清除也不会不产生白头发。

     

    与此相比,我认为,大家更应该关注的皮肤癌上的黑痣,这些是属于良性肿瘤,我们平时不要去自己处理这些黑痣,避免黑痣受刺激而恶化。

     

     

    为什么人有些人更易长白头发?

     

    白头发的产生与很多因素相关,包括遗传因素,饮食,精神情志,酪氨酸酶缺陷等。

     

    1.如果祖辈有着早白头的体征,那后辈对此可能性也会很大;

     

    2.白头发与熬夜是有着关系的,熬夜会影响身体清除损害细胞的物质,从而使某些细胞的基因遭到破坏,白头发也可能由此产生;

     

    3.长期的精神压力会导致人体的内分泌失调,从而也会影响白头发的产生。

     

    4.此外,营养状况是白发的主要因素,因为人的饮食受地区或者周围的影响会导致偏于某种饮食,导致体内缺乏铜钴铁等元素,使头发没有营养来源,从而黑色素分泌减少,造成白头发。


    癌症和体内的黑色素细胞有相关性吗?

     

    这种说法,也是很难说是正确的。

     

    首先,来认识一下什么是黑色素细胞,这种细胞是皮肤用来阻挡阳光对细胞造成损害的一种保护细胞,黑色素细胞能够产生黑色素,并且传递给周围的角质形成细胞,黑色素能够存在于细胞核上,从来减少光线这种物理因素对细胞造成损害。

     

    那黑色素细胞的多少,是反映了机体对细胞保护。

     

    确实,如果黑色素细胞缺乏或是损伤会引起一些疾病,例如白癜风,这种疾病是由于黑色素细胞损伤后称为机体的抗原,导致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来攻击黑色素细胞,正常的细胞也会受到损害,但是这种疾病与癌症无关。


    如果说癌症和体内的黑色素细胞有相关性,那也只有唯一的相关性,既然黑色素细胞保护细胞免于受到损害,那一旦黑色素细胞缺少,强烈紫外线照射皮肤,是有可能产生癌变的,会造成皮肤癌,这就是唯一的相关性。

     

    即使正常人,在气场生活中也应该避免过强的紫外线照射,但是阳光也对人体有益,能够形生维生素D3,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此外杀菌功能也是很好的。


    医生建议:与其讨论这些因素是否会增加患癌风险,不如养成正常的生活习惯,勤于锻炼,情志调达,保持人体机能的正常进行,这些才是真正减少患癌几率的好方法。

  • 结直肠癌之所以为生命健康带来巨大威胁,主要原因就是症状不明显,大多数人不会察觉;一旦发现,通常已经到了晚期。虽说大多数人刚刚患上结直肠癌的时候无声无息,但当有一些症状出现时,我们就需要格外注意,是不是你的肠道在跟你“闹情绪”。

     

     

    结直肠癌的早期预警信号

     

    想了解肠道健康,最直观的就是看粪便。结直肠的异常表现,有三个关键点,即黏液便、凹槽便、血便。

     

    (1)黏液便:粪便中存在有大量的黏液被称之为黏液便。肠道在正常情况下会分泌黏液,不仅能够保护肠道黏膜,同时还能促进粪便的排出。当肠道有疾病时,黏液分泌比较多,伴随着粪便一起排泄出来,形成黏液便。

     

    (2)凹槽便:正常大便是浑圆形状的,大便有凹槽就是指大便有压迹,一般是指排出的大便一侧有明显的压迫的痕迹,即凹槽;大多数是肠道肿瘤引起的。

     

    (3)血便:血便是结肠癌的主要症状,也是直肠癌最先出现和最常见的症状。由于癌症肿块所在部位的不同,出血量和性状也各不相同。

     

    除了这三点以外,结肠癌早期还会表现出腹泻与便秘交替、排便习惯的改变、全身乏力、消化道不适等。对于直肠癌来说,早期常出现肛门的坠胀感,以及排便困难,还有因为直肠压迫出现的肛门疼痛或大便带血等。如果发现自己或家人有以上症状,一定要尽快到医院进行检查。

     

     

    风险人群,主动筛查

     

    一般结直肠癌刚刚来临时无声无息、极为隐匿,这也是为什么肠癌发现率低的原因。那么结直肠癌的风险人群最好定期进行肠癌筛查。

     

    哪些人群属于结直肠癌的风险人群?该如何筛查呢?

     

    (1)风险人群:首先是有结直肠癌家族史的人属于高危人群;其次,本人曾患有肠道肿瘤,或8~10年长期不愈的炎症性肠病,以及粪便潜血试验阳性者。另外,体重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等也属于结直肠癌风险评估的因素。

     

     

    (2)筛查方法:结肠镜是结直肠癌筛查的金标准;乙状结肠镜也可用于结直肠癌筛查,其对远端结直肠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均较高;粪便免疫化学检测(FIT)对结直肠癌诊断灵敏度较高,但对癌前病变灵敏度有限,FIT阳性者需要进行结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当然,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还有其他方法,比如DNA检测、结肠CT等。选择什么方法,筛查结果怎样,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咨询专业医师哦~

  • 在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持续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是全球范围内肺癌疾病负担最重的国家[1]。咳嗽是肺癌患者最常见的自诉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生活质量[1]。可以,感冒、咽炎等疾病都会出现咳嗽症状,如何判断咳嗽是否属于肺癌的危险信号呢?让我们看看它与普通的慢性咳嗽有什么区别吧!

     

     

    什么是肺癌相关性咳嗽 [1]

     

    肺癌相关性咳嗽的定义为肺癌患者因肿瘤、肿瘤并发症及肿瘤治疗引起的咳嗽。这种咳嗽与传统意义上的慢性咳嗽有什么区别呢?

     

    临床常将慢性咳嗽分为两类:一类为影像学检查有明确病变者,如肺癌相关性咳嗽;另一类为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异常,以咳嗽为主要或唯一症状,即传统概念的慢性咳嗽。

     

    肺癌相关性咳嗽的管理应与传统概念的慢性咳嗽的管理不同。

     

     

    发生机制 [1]

     

    咳嗽可能是由过度刺激、过敏或神经元通路受损引起的,损伤可能发生在气道和中枢神经系统内。肺癌相关性咳嗽的机制主要包括4个方面:

     

    (1)直接刺激:生长于气道的肿瘤牵拉、收缩气道,刺激机械敏感性咳嗽感受器,形成咳嗽反射;局部炎症刺激化学敏感性咳嗽感受器,通过反射通路引起咳嗽。

     

    (2)继发性阻塞性肺炎:由于气道阻塞,分泌物引流不畅继发各种病原体感染,可伴发热、胸痛和呼吸困难。

     

     

    (3)神经源性炎症:肺神经内分泌肿瘤都有表达神经肽类物质的能力,肿瘤细胞释放神经肽作用于C纤维,可引起气道神经源性炎症,导致咳嗽。

     

    (4)抗肿瘤治疗相关不良反应:肺癌患者手术后,残端炎症反应,手术过程损伤肺C纤维;化疗或放疗后气道黏膜损伤,使气道反应性增高。这些因素可能同时存在,共同作用加剧咳嗽。

     

    有什么特点 [1]

     

     

    咳嗽是肺癌患者最常见的症状,50%以上的肺癌患者在诊断时有咳嗽症状。咳嗽常为中央型肺癌的早期症状,周围型肺癌患者早期咳嗽较少;而肺癌手术后约25%的患者出现慢性干咳。

     

    美国和欧洲接受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90%以上的患者出现咳嗽,且64.8%的患者存在慢性咳嗽。此外,约有62%的肺癌患者认为咳嗽严重到需要治疗的程度。

     

    反复剧烈咳嗽并非只是一种疾病症状那么简单,它还可以引起呼吸、循环、消化、泌尿生殖、骨骼和神经等系统的各种并发症;咳嗽对肺癌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生活等方面均会造成影响,可加剧疼痛、疲劳、失眠、呼吸困难等症状[1]

     

    改善肺癌患者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对提高患者及家属/照护者的生活质量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1]。让我们关爱身边人,改善健康状态吧。

     

     

    参考文献:
    1. 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 肺癌相关性咳嗽诊疗中国专家共识[J] . 中华医学杂志, 2021, 101(35).
  • 很多朋友做了体检,看到了息肉、萎缩性胃炎等,就赶紧上网查,一查不要紧,都是说“癌前病变”、“离胃癌一步之遥”等等,增加了不少的压力。那么,癌前病变到底是怎么回事?真的就是快要癌变了吗?

     

    什么是癌前病变?

     

    恶性肿瘤(癌症)的发生或细胞癌变是分阶段发展和逐渐演变的。从致癌因子攻击正常组织细胞到产生癌症,一般需要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平均为15~20年,当然也有进展迅速、病程较短者。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癌前疾病是通过癌前病变发展成癌症的,典型者经历了从癌前疾病、癌前病变、原位癌、浸润性癌等阶段,有的病例直到癌症扩散转移才被发现。以胃癌为例,它的发展历程为: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异型增生—早期胃癌—浸润和转移癌

     

     

     

    它在发生癌变前,把有可能朝着癌的方向发展的某些良性疾病,叫做癌前疾病,比如萎缩性胃炎、腺瘤性胃息肉、久治不愈的胃溃疡、疣状胃炎等;但是,这些疾病还是良性的,还没有变坏,如不加以控制,有可能会变坏;它们在逐步变坏的过程中,其组织学会发生一些变化,比如肠化、异型增生等,这个病理阶段,称为癌前病变,或者癌前状态。

     

    癌前疾病是一个病名;癌前病变是一个病理学名词。比如萎缩性胃炎是癌前疾病,但只要不伴随异型增生就不叫癌前病变,还是是良性的。癌前病变是指细胞异常增生具有癌变倾向的病变,是恶性肿瘤发生前的一个特殊阶段,往往继发于某些慢性疾病或所谓癌前疾病。癌前疾病是通过癌前病变的阶段才发展成癌症的,比如:癌前疾病就是一个坏学生,不好好管教会犯罪;癌前病变就是开始小偷小摸,够着进拘留所了;癌,就是彻底变坏了。

     

      

    癌前病变的结局一定是癌变吗?

     

    不一定会。它仅仅是癌变的几率大了一点。大部分癌前病变发展缓慢,仅有一小部分病例进一步恶化、发展成癌症。癌前病变有组织结构的紊乱和细胞形态的异常,即所谓不典型增生或上皮内瘤变,分为轻、中、重度。轻度的可以逆转消失,或发展为重度的,但重度的癌前病变则难以逆转,前进一步就是原位癌、早期浸润癌,甚至与癌难以区分。所以一经发现,就要手术干预。在癌前病变阶段,重要的是积极规范治疗,密切监测其进展,一旦发生进展,就要及时干预。


    癌前病变不一定会发展成为癌,虽然离癌只有一步之遥,但只要积极治疗,定期复查,这一步或许一辈子都不会来到。而且,癌前病变部分是可逆的。比如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及时根除幽门螺杆菌,对症治疗,一部分可以达到组织学的逆转。所以,不怕治不好,就怕不知道!发现癌前病变用不着忧心忡忡,反而值得庆幸。在这个阶段发现病治疗可以阻断演化成浸润性癌症的可能,是肿瘤防治的关键阶段。比如早期肠癌、或者已经发生异型增生的癌前息肉,只要及时发现,就可以在肠镜下微创切除,治愈率100%。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