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糖友们这样吃主食,血糖更容易稳定

糖友们这样吃主食,血糖更容易稳定
发表人:听我说健康

主食对糖友们来说,比普通人要重要得多。因为我们摄入的糖主要来源于主食,比如米饭、馒头、杂粮、面条等,相反蔬菜、肉、蛋等副食能提供的糖非常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奶类和水果虽然也提供一部分糖,但与主食相差很多,干脆就不是一个级别的,所以,把主食吃好了、吃对了,糖尿病人控制好血糖水平就成功了一大半。

这里给您准备了三个巧吃主食的小妙招,供您参考:

1、多选择粗杂粮,尽量远离精制米面。

白米饭、白馒头、白面条等的升血糖能力都非常强,进食以后升血糖的速度非常快,都是糖尿病人的大忌,而粗杂粮如全麦、荞麦、燕麦、玉米的升糖能力就要差很多,进食后对血糖影响不大,所以多选全麦、玉米、荞麦等粗粮作主食就更好了。

另外要格外小心糯米、黄米等粘性较大的谷物,因为它们淀粉的分子结构比较特殊,支链淀粉比例高,非常容易糊化,升血糖速度比较快,粘豆包、粘粽子之类您就只能“割爱”了。

2、搭配的副食越丰富越好。

千万别图省事一顿饭几口干粮搭一块豆腐乳了事,要学会搭配多样的鱼、虾、肉、蛋和蔬菜。鱼、虾、肉、蛋中蛋白质和脂肪相对较多,与主食搭配以后,这些脂肪和蛋白质会延长混合食物在胃内停留的时间,胃排空变慢,主食中糖类的消化吸收速度也变慢,餐后血糖自然不会升得那么快了。

蔬菜的作用则主要归功于丰富的膳食纤维,它会干扰体内葡萄糖的吸收,降低了餐后血糖和胰岛素水平,膳食纤维体积大,在肠胃中占据空间大,使人有饱腹感,有利于糖尿病人控制进食量,还可降低血液胆固醇,预防糖尿病患者出现高血脂、高血压等并发症。

搭配着这些营养丰富的副食一起吃,这样的一餐既减弱了单一主食强大的升血糖功能,而且又同时补充了多样食材中的优质蛋白质、脂肪和丰富的维生素,可谓一举两得。

3、先吃蔬菜,后吃主食,血糖控制更有效。

先吃主食的话,主食中的葡萄糖会迅速升高血糖,再吃蔬菜或其他辅助食物,对已经上升的血糖已经起不到什么作用了,如果反着吃,先吃不升血糖的食物,后吃淀粉类主食,就能延缓葡萄糖进入血液的速度。进餐时先大量吃蔬菜,把自己吃个半饱甚至大半饱,例如,先吃一碗少油烹调的蔬菜“垫底”,再配着鱼/肉/豆制品和其他蔬菜一起,然后再吃主食,这样一口菜肴一口主食,血糖的波动就要比先吃米饭小得多。

您不妨试着一小口饭配一大口菜肴,就会比大口吃饭、小口吃菜时血糖波动小得多;大量蔬菜、少量鱼肉配合一碗米饭,就要比少量蔬菜、不吃鱼肉、以米饭为主的搭配血糖升得慢。

另外还有研究表明,吃主食时加醋或柠檬等酸性调味品,可以使食物GI降低。这是因为它们能提高胃液酸度,延缓胃排空,所以您可以试着多用醋调味,比如吃包子、饺子等馅食时,调点酸爽开胃的醋调料,能帮着降低主食的升糖能力。另外醋酸味还有一个功能,就是能强化咸味,即使用同量的盐,加了醋以后口感会更咸,所以加醋后还能帮助减少用盐量,有助于实现低盐饮食。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糖尿病疾病介绍:
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点的代谢性疾病。正常情况下,胰腺释放胰岛素,帮助身体储存和利用食物中的糖和脂肪。当胰腺分泌胰岛素减少,或身体对胰岛素反应敏感性降低时,就会导致糖尿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糖尿病这个恶魔已经存在了数千年,只不过在古代发现得了这种疾病的人在小便后,周围会有很多蚂蚁和苍蝇,后来发现了这是因为尿液中含有比较多的糖,所以糖尿病的名字也因此而来。很多得了糖尿病的人都知道目前这种疾病是无法被根治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这种疾病是在遗传因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遗传也就是说从出生的那一刻就注定携带了这种不良的基因,再加上后天的一些不良习惯,比如肥胖、运动量不足、熬夜、摄入的甜食太多等,使得糖尿病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增加。很多人在得了糖尿病以后,特别难受,因为这不能吃、那不能吃的,不知道到底该吃什么。大家都知道一日三餐,如果吃不好,那就不利于血糖的控制。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控制血糖,我来聊一聊糖尿病应该如何饮食。

     


    糖尿病患者每天需要摄入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


    有不少患者可能会觉得吃主食会使血糖升高,所以就减少主食的摄入,这样做有一些道理,但是并不完全正确。在人体内提供能量的物质主要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如果主食的摄入减少那也就意味着糖类的摄入减少,那别的能量只能通过脂肪或者蛋白质来补偿,这样的话就会导致营养失衡,从长远来看是不利的。


    根据权威的医学指南,糖尿病患者每天摄入的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应该占据所有食物提供能量的50%~60%,每天脂肪的摄入量应该占总热量的25%~30%,而每天蛋白质的摄入量应该占每天总热量的15%~20%。


    可能会有朋友觉得奇怪,既然摄入碳水化合物会增加血糖升高的风险,但是为什么每天摄入的碳水化合物还这么多呢?其实这个并不难理解,如果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减少,那消耗的脂肪的量就会增多,脂肪在代谢的过程中会产生酮体,这种代谢产物对人体有害,当体内的这种物质的含量超过一定水平的时候就容易诱发酮症酸中毒。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一种比较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如果抢救不及时的话死亡率是比较高的。


    另外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他们自身的血糖调控出现了问题,也就是说他们不仅仅容易出现血糖偏高的情况,还会增加低血糖的风险,而吃适量的主食可以有效降低低血糖的风险,还有利于维持血糖的稳定。一般来说低血糖的危害是大于高血糖的,现实中就有一些糖尿病病人因为低血糖而丧失生命,当然了血糖如果太高的话也会增加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发病率,这样无疑也会增加死亡的风险的。‘

     


    糖尿病患者每天应该摄入多少主食?怎么吃主食才是比较科学的?


    糖尿病患者在疾病初期的时候每天吃的主食的量应该控制在200g左右,重体力劳动者应该控制在450g左右,中体力劳动者应该控制在350左右,轻体力劳动者应该控制在225g左右。这里需要注意,虽然摄入的主食的量不少,但是并不是说什么主食都可以吃,在医学上有一个反应升糖快慢的量即升糖指数,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不适合吃高升糖指数的食物的,这类主食包括面包、酥心糕点、年糕、精制的米饭和馒头等。


    我们平时说的主食的主要成分就是淀粉类食物,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每天都需要摄入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可以通过降低主食的升糖指数来实现血糖的稳定。我们在制作主食的时候,尽量不要把食材弄的太碎、太精细,否则升糖指数就容易偏高。就拿豆类来说吧,虽然它是低升糖指数食物,但是如果把它磨成粉末状,这无疑会增加它的升糖指数,就拿杂面来说吧,它的升糖指数也不高,但是如果把它煮的很软、烂,那肯定也会把它变成高升糖指数食物,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多数医生都不建议糖尿病患者喝稀饭的原因所在。


    一般来说食物中含有的膳食纤维的含量越高,升糖指数就会越低;谷物被磨的越碎,升糖指数就越高;糊化的程度越高,升糖指数也越高;食物中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越高,升糖指数也就越低;单糖(比如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的升糖指数高于多糖(比如淀粉、纤维)。


    为了降低主食的升糖指数,我们可以在制作的时候加入一些低升糖指数的食物,比如大豆,而且也要做到粗细搭配、干稀搭配,在烹饪的时候应该用急火、少加水,否则会使食物糊化的厉害,升糖指数也就容易提高。


    可能大家看了上述的一些理论还是觉得一头雾水,这里我需要进行通俗化。就拿市面上卖的面粉来说吧,为了降低它的升糖指数,我可以从食材和烹饪手段下手。首先我可以自己制作面粉,制作的不是太精细,而且我还可以在里面加点蔬菜、豆类,在烹饪的时候,我尽量少加点水、减少烹饪的时间,也就是说我在烹饪的时候越简单、越懒也就越好。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一定要少吃或者不吃面包、绿豆糕、红豆沙、年糕、粽子、面筋、花卷、烙饼、饼干、蛋糕、方便面、汉堡、三明治、比萨饼等食物。可以适当增加豆制品和蔬菜的摄入,因为它们含有的膳食纤维不仅可以帮助增加饱腹感,而且还能延缓人体对于葡萄糖的吸收,但是需要注意对于有肾病的患者来说需要限制豆制品的摄入。


    目前来说主要的主食就是面食和米饭,其他的还包括土豆、红薯等,无论吃哪一种其实都是可以的,但是我们在吃的时候需要注意这些食物的升糖指数,想办法采用一些措施来降低他们的升糖指数。

  • 50岁的王阿姨最近血糖一直波动很大,但是平常按时三餐,也不怎么大鱼大肉的,通过医生的仔细询问,方知王阿姨平常主食摄取得过多,饮食结构失衡。

     

    那么, “主食怎么吃呢?”这想必是很多糖友都想知道的事情,哪怕一些血糖控制得还不错的糖友,依旧想更好地吃好主食,今天与大家分享的就是关于糖尿病主食的知识。

     

     

    哪些食物属于主食?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主食主要包括细粮、粗粮和薯类等食物,细粮包括面粉、大米等,粗粮包括玉米、红面、大麦、莜面等,薯类包括土豆、红薯等。这些食物均属于日常经常吃到的食物。

     

    细心的糖尿病患者朋友会发现,吃了主食后,血糖升高得特别快,而不吃主食的时候餐后血糖明显会比吃主食的时候要好。正因为如此,很多糖友干脆就不吃主食了。

     

    内分泌科医生表示: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拒绝主食,采用高蛋白高脂肪饮食方式可能引起血脂紊乱,长期下来不仅血糖难以控制,还容易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于是很多糖友表示:那就不吃蛋白质脂肪类食物了,直接吃素就好了。

     

    其实,这样长期改变饮食结构,遭罪的还是自己。

     

    碳水化合物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供能物质,如果摄取过少的话,很难维持血糖水平,如果长期不摄取,容易造成消瘦,免疫力下降,甚至对各器官造成损伤。

     

    因为我们的大脑只能通过葡萄糖供能,长期能量得不到充足供应的话,容易出现头晕乏力,记忆力下降,注意力分散等异常症状。

     

    而如果是一些纯素食主义的糖友,只吃叶子菜和主食,不吃荤腥肉类,这样长期下去营养也跟不上,因为肉食中有很多人体需要的氨基酸,大部分素食中的蛋白并不是优质蛋白。

     

    长期如此,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因此主食是一定要吃的,既不能多吃,又不能不吃。

     

     

    糖尿病怎么吃主食更科学呢?

     

    早餐吃好,晚餐吃好

     

    上午一般工作和活动会较多,大脑和其他组织器官的能量需求较高,所以要保证机体的能量需求,不能吃得太少。而晚上一般不会有大量的能量消耗,如果摄食过多还会影响睡眠,所以晚餐尽量要少吃,同时最好早点吃,这样还会对血脂、血压、体重等指标有益。

     

    吃干不吃稀

     

    主食最好吃干的,比如米饭、馒头、窝窝头、干饼子之类的,不建议喝粥、面汤、疙瘩汤等。因为稀的烹饪方式升糖指数更高,餐后血糖较难控制。同样的50g大米,所含热量是一定的,但蒸干饭吃和煮粥喝所测得的餐后血糖,肯定是喝粥后的更高一点。

     

    先吃菜肉,后主食

     

    即饮食顺序上先吃菜和肉,最后吃主食,这种吃法比起先主食后菜肉和主食菜肉混合吃这两种顺序,餐后血糖要控制得更好一些。

     

    注意食材的粗细搭配

     

    特别适合那些主食吃得不多但餐后血糖仍控制不佳的糖友,粗粮的升糖指数较低,粗细搭配可更好地平稳血糖。同时粗粮消化吸收较慢,不会让患者容易产生饥饿感而去加餐。

     

    所有食物注意烹饪方式

     

    油炸后的主食,如油饼、油条,包括刷油的烙饼,不仅会增加糖友的能量摄入,增加动脉硬化的风险,同时油炸后的热量也会提高,不利于体重的控制。

  • 糖尿病可能是大家最熟悉的慢性病之一了,糖尿病的宣传工作也做得比较到位,即便是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村朋友,也深知糖尿病的危害性。其实大家怕的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怕它突如其来、防不胜防的并发症!

      


    糖尿病的并发症之多,数也数不过来,而糖尿病暂时也没有根治的可能,只能依靠个人的自制力在生活中控制饮食来达到控糖的效果。但“控血糖”这句话听起来很空、很大,让人不知道从何“下手”,给许多糖尿病患者泼了一盆冷水。

     

    其实,血糖没你想的那么难控制,做到这三点,血糖悄悄回到“安全线”

     

    食物降血糖

    很多人血糖升高的原因都是饮食不当,很多食物中的糖分含量极高,吃多了的话会造成血糖飙升,而有些食物则有降血糖的功效,平时适量食用,能帮我们轻松降血糖。

      
    苦瓜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苦瓜敬而远之,根本不愿尝试吃苦瓜。良药苦口,其实很多味道没那么诱人的食物,反而对健康有益,而一些美味佳肴,确实“甜蜜的毒药”。苦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也被称为“植物胰岛素”,血糖较高的朋友平时多吃,可以达到不错的降糖效果。

     

    黄瓜

     

    有些高血糖的朋友在减肥期间,会选择用黄瓜代替一部分主食,减肥一段时间后,发现不仅体重降低了,血糖也有所降低。其实这是因为黄瓜本身的含糖量极低,而且这仅有的糖分也不参与人体糖类代谢,它还含有能抑制糖类转化为脂肪的丙醇二酸,是糖尿病患者可以“任性”搬进食谱中的佳品。

      
    运动降血糖

     

    诱发糖尿病的因素之一还有缺乏锻炼,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干什么都讲究效率,吃饭不用浪费时间做,直接点外卖,出门直接打车,逛街直接用手机。但这种生活方式也让我们失去了很多运动的机会,长期缺乏运动是体脂升高、引发糖尿病的关键因素。所以,在控血糖这方面,少不了运动的身影。

      
    快步走

     

    其实很多人都比较抗拒跑步,他们宁愿走快点也不想奔跑,其实快步走也有一定的锻炼效果,而且更适合高血糖病人。在快步走的过程中,体内的糖分被充分利用、代谢、消耗,降低了血液中的糖分含量。而且快步走还能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预防糖尿病足。

     

    游泳

     

    大家如果细心的话,会发现很多运动项目是糖尿病患者无法参与的,因为这个病情,很多人都要告别自己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但游泳对身体是没有消极影响的,反而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有益于消化和吸收系统。身体好了,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也能起到不错的效果。

      
    血糖监测

     

    现在很多中老年人都没有按时体检的习惯,甚至很多年轻人也没有定期体检,其实体检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上,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帮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健康情况。

     

    尤其是糖尿病人,每天进行血糖监测,定期体检是非常重要的,你以为身体没什么反应就是没问题,其实并发症可能已经“蠢蠢欲动”、“蓄势待发”了!所以,不论血糖波动情况如何,每年记录自己的血糖值是有必要的。

      
    总结:很多人糖尿病患者觉得这个病是伴随自己一生的“恶魔”,其实把这个“恶魔”带到身边的,就是他们自己。不良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让高血糖时刻威胁着我们的健康,希望你能尽早改正,自制力才是打败糖尿病的“武器”。

  • 门诊每天都接待很多糖尿病患者,发现他们对饮食有很多的误区,有的不敢吃米饭、不敢吃水果;有的天天吃苦瓜、吃南瓜,说是降血糖;还有的顿顿吃玉米饼子,别的什么都不吃......导致的结果就是,血糖不稳定,忽高忽低,长期这样的话对身体的危害相当大。

     

     

    糖尿病患者饮食的关键是把握食物总能量,合理搭配各类食物,注意吃饭时的进餐顺序。糖尿病患者的日常饮食要多样化,应包括谷类薯类杂豆、蔬菜、水果、鱼虾、畜禽肉类、蛋类、大豆和坚果、奶类、油脂和食盐,建议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如下:

     

    一、主食每天250~400克(干重 ),其中全谷杂豆占1/3到1/2。

     

    全谷类如全麦、玉米、燕麦、糙米、小米等,杂豆类如绿豆、红小豆、鹰嘴豆等,烹调时多选择杂粮饭、杂粮馒头、杂豆粥等,不要做白米粥。

     

    二、新鲜蔬菜每天300~500克(生重),其中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

     

    深色蔬菜包括深绿色蔬菜如菠菜、油菜等,红色蔬菜如西红柿、橘红色蔬菜如胡萝卜,紫色蔬菜如紫甘蓝等。烹调时多蒸、煮、白灼等,少油煎油炸。

     

    三、新鲜水果每天100~200克左右。

     

    糖尿病患者在血糖稳定的前提下,可以适量吃一些水果,水果选择升血糖指数GI值比较低的樱桃、柚子、桃子、苹果等水果,水果最好作为加餐在两餐之前或睡前吃,以避免一餐之内摄入太多的糖类增加胰腺负担。

     

     

    四、鱼虾水产品类每天40~75克(生重)

     

    这类水产品优质蛋白、维生素、微量元素的含量都很丰富,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食物,特别适合糖尿病人食用。

     

    五、畜禽肉类(猪牛羊肉等)每天40~75克(生重)

     

    畜禽肉类在选择时,要多选瘦肉少选肥肉,少吃或不吃皮、动物内脏等能量高、胆固醇含量高的部分,尽量不吃腌制、烘烤、烟熏、酱卤等加工肉制品的摄入。

     

    六、每天吃1个鸡蛋

     

    蛋类营养丰富,性价比高,每天吃1个鸡蛋或者相当量的鹌鹑蛋、鸭蛋等,注意吃蛋时不要丢弃蛋黄。

     

    七、大豆和坚果每天25~35克

     

    大豆及其豆制品营养丰富,豆腐、豆干、豆皮等,富含优质蛋白质、钙等营养素,其中大豆每天15~25克,坚果每天10克。

     

     

    八、奶及奶制品每天300克

     

    奶类是钙的最好来源,奶类的升糖指数(GI)很低,有益于控制餐后血糖,非常推荐糖尿病患者喝牛奶。

     

    九、油脂每天25~30克

     

    糖尿病患者要特别限制烹调油摄入,这是糖尿病饮食控制的关键之一,在食用油的种类方面,建议橄榄油、亚麻籽油、大豆油等交替食用。

     

    十、加碘盐每天不超过6克

     

    警惕味精、酱油、大酱等含盐高的食物,烹调时使用了这类含盐高的食物就少放或不放盐。

     

    十一、足量饮水,限制饮酒  

     

    推荐糖尿病患者多喝水,白开水每天饮用1500~1700ml。若饮酒应减少正常饮食摄入。女性每天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 15g,男性不超过 25g(15g 酒精相当于 450ml 啤酒、150ml 葡萄酒或 50ml 低度白酒)。每周不超过 2 次。应警惕酒精可能诱发的低血糖,避免空腹饮酒。

     

    十二、戒烟

     

    吸烟百害无一利。研究表明新发 2 型糖尿病患者戒烟有助于改善代谢指标、降低血压和白蛋白尿。

     

    另外,除了以上饮食要点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控制餐后血糖还要做到以下4点:

     

     

    1、粗细搭配降低餐后血糖  糖尿病患者的主食要粗细搭配食用,即把GI较低的全麦粉、粗杂粮、杂豆等与GI较高的大米、面粉混合烹调或同时食用,避免餐后血糖升高太快太高。

     

    2、每餐都要有蛋白质食物  进食蛋白质后升高餐后血糖的作用很弱,对空腹血糖的影响也很小,高蛋白食物还降低混合食物的升糖指数(GI)。此外,高蛋白食物可增加饱腹感,减轻饥饿感,有助于控制进食量(总能量)。所以糖尿病饮食中应该摄入足够的蛋白质,最好每一餐都有一两高蛋白食物。

     

    3、每餐都要有主食与较多蔬菜搭配  糖尿病患者如果某一餐中蔬菜较多,那么餐后血糖较低。

     

    4、细嚼慢咽,注意进餐顺序 先蔬菜再吃肉类,最后再吃主食,细嚼慢咽,这样做引起的血糖波动会比较小。而且这种进餐顺序的推荐已经写到《中国糖尿病膳食指南(2017)》里面,做为一个基本的原则确定下来。

     

    参考文献:

    [1]王兴国《糖尿病算算算》

    [2]中国营养学会《中国糖尿病膳食指南(2017)》

    [3]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 对于血糖高的人群来说,日常饮食主食怎么选择,如何避开碳水化合物的“大坑”,避免精细米面给血糖值带来过大的波动和影响,是健康管理的一大重头戏。而全谷类食物需要较长的时间来消化,葡萄糖能稳定地释放到血液中,对餐后血糖的影响小,建议糖尿病患者纳入日常饮食中。

     

    一、糙米饭

     

    糙米富含镁和烟酸,镁有助于调节肌肉和神经功能,以及血压和血糖水平,这使它成为糖尿病病人的优选。烟酸是一种B族维生素,它可以保持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皮肤健康。

     

    二、干小麦

     

    碾碎的干小麦能用来取代精制碳水化合物。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的科研人员发现,用碾碎的干小麦代替白米饭能将患糖尿病的风险降低多达36%。煮熟的碾碎干小麦是膳食纤维的优质来源。

     

    三、燕麦

     

    由于燕麦是一种膳食纤维含量高的全谷物,因此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对于糖尿病病人来说,它是一种优选,因为燕麦很容易被纳入到早餐食材中。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的内分泌与代谢学家发表在《营养素》上的一项荟萃分析对14项对照试验和2项观察性研究进行汇总分析后发现,食用燕麦能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胆固醇水平。

     

     

     

    四、荞麦面

     

    选择荞麦面而不是普通白面用于烘焙,可以大大提高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摄入量,这是糖尿病人饮食中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可溶性膳食纤维最重要的优点之一是它有助于调节血糖水平,减缓了葡萄糖从肠道代谢和吸收的速度。

     

    埃及国家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发表在《马其顿医学杂志》上的研究成果显示,食用含有荞麦的早餐能改善糖尿病病人的葡萄糖耐量。

     

    五、藜麦

     

    尽管藜麦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全谷物,但它实际上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植物种子,富含蛋白质和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增加了食物的体积,食用后饱腹感强,也就不太可能暴饮暴食了。控制食欲对于需要严格控制热量摄入的糖尿病病人很重要。 

     

     

     

    六、小麦胚芽粉

     

    小麦胚芽粉是完整的、未经加工的麦粒磨成的粉。与其他全谷物一样,小麦胚芽粉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营养物质,包括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它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既可以当作配菜,也可以加入早餐的燕麦粥中,或是作为沙拉的食材。

     

    七、大麦

     

    大麦含有的膳食纤维对糖尿病病人有益处。瑞典隆德大学的食品科学家发表在《英国营养学杂志》上的一项要求20名参与者在3天的早餐、午餐和晚餐时都食用大麦制成的面包。结果显示,他们的代谢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得到了改善,食欲得到了控制,血糖和胰岛素水平下降。这是由于大麦的膳食纤维含量增加了肠道中优质细菌的数量,并释放了有益的激素。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当我们面对一桌丰盛的美食,尤其是过年过节时,大多数人都会会先冲着自己爱吃的菜夹上一口,而这些我们最爱吃的菜往往离不开高油高脂的美味。

     

    或许,我们从没想过同样吃这些东西,进食顺序还会影响我们体内血糖的波动,但确实先吃高油脂的食物更易发生高血糖,“挑战”我们体内胰岛的功能,进而威胁我们的健康!

     

     

    一、先吃“油脂”易发生高血糖原理

     

    我们体内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利用和分解都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步骤和过程,而这三者的分解过程中又存在着一些“交叉”。

     

    当首先进食油脂类食物时,脂肪首先进行氧化分解,而这会消耗大量葡萄糖分解的中间产物,因此“干扰”了葡萄糖的分解过程,使其不能彻底氧化分解,从而使血糖浓度上升。

     

     

    此外,当脂肪的分解产物游离脂肪酸浓度升高时,肌肉优先摄取脂肪酸进行氧化供能,从而减少了葡萄糖的利用,进一步增加了血糖浓度,所以食用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后血糖会快速上升。

     

    二、减少血糖波动的正确进食顺序

     

    1. 先吃蔬菜

     

    大部分蔬菜中富含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其实也是一种多糖,但是特别的是,它不能被人体的胃肠道所消化和吸收。膳食纤维也并非单指某一种物质,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树胶、果胶等都是膳食纤维中的一种。

     

     

    之所以先让膳食纤维“下肚”,是因为膳食纤维能有效减缓胃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速度。膳食纤维会在小肠内交联形成网状格子结构,这一“格子”其后会吸附碳水化合物、油脂、胆固醇等物质,并将它们和消化液“隔挡”开,从而大大降低了葡萄糖等物质的消化和吸收速率,有效延缓了血糖的升高。

     

    2. 再吃蛋白质

     

    蛋白质作为一种生物大分子,消化速度较慢,胃、胰、肠液中的蛋白酶“三管齐下”才能将其彻底分解为氨基酸。食物中的碳水成分被蛋白质“外壳”所包裹,难以接触消化液,相应地其吸收速度也就降低了。因而先食用“升糖慢”的蛋白类食品,对于减缓血糖波动也有重要意义。

     

     

    3. 最后吃主食

     

    主食的“真身”往往是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在消化道中最终被分解为了葡萄糖,葡萄糖再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入血,就会造成血糖水平的快速升高。为了避免这一情况,我们先吃了蔬菜和蛋白类食品,饱腹感就能阻止我们对碳水的过量摄入,从而实现了对血糖水平的有效控制。

     

     

    饮食对健康的影响举足轻重。合理饮食,不仅要看质和量,还要看进食顺序,先吃蔬菜、再吃蛋白、最后吃主食,谨记这一顺序就能一定程度上控制血糖波动,预防免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 粥和稀饭,都是以中国为主的东方人特有食物,型状稀稠不一。  粥也称糜,是一种把粮食熬煮成稠糊的食物;而稀饭是一种比粥清稀的稍粘稠状物体,通俗点就是比粥要稀。  不过很多人因稀饭和粥的材料、形态相似,而把它们混为一谈。  

     

    由于它们都容易消化、健脾和胃,在国人心中具有“食用”和“药用”的双重价值,故深受大众青睐。  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粥或稀饭却因升糖指数高,容易引血糖的“大起大落”,成为建议糖尿病患者少吃或尽量不吃的食物。  

     

    升糖指数  

    升糖指数是指在标准定量下(一般为50克)食用某种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和标准物质(一般为葡萄糖)引起血糖上升所产生的血糖时间曲线下面积稍微比值,它反映的是这个食物与葡萄糖相比升高血糖的速度和能力。  

     

    升糖指数越高,对血糖的影响程度就越大。糖尿病患者应当尽量选用升糖指数低的食物,同一种食材烹饪方法不同,其升糖指数亦不相同。  

     

    粥或稀饭的主料一般为大米、小米、玉米或黑米等谷类食物,富含淀粉。  淀粉是葡萄糖的高聚体,水解到二糖阶段为麦芽糖,而完全水解后为葡萄糖。  

     

    在熬煮的过程中,许多淀粉高分子多聚糖逐渐裂解成分子量小的多聚糖,成为糊精或麦芽糖,进入消化道后广泛与消化液接触,非常容易裂解成葡萄糖而被人体迅速吸收,使血糖迅速上升。  迅速吸收的葡萄糖,易导致下一餐前发生低血糖。  

      

    另外,稀饭在胃中排空很快,容易使人产生饥饿感,刺激患者进食,不利于糖尿病患者饮食的控制。

      

    因此,液态及半固态的主食类食品如稀饭、粥、米汤、面糊、米粉等,糖尿病患者都应该尽量少吃或者不吃,避免血糖发生较大波动。

     

    糖尿病能吃粥和稀饭?

    糖尿病的患者可以适当的进食米饭,但是必须要控制好进食的量,不能一次性吃太多,要根据自己的血糖情况来制定米饭进食的量。而且在进食米饭之后要注意监测好餐后的血糖,如果血糖升高比较明显,这种情况下以后就要注意,不能再吃米饭。


    建议糖尿病患者必须要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药物的使用剂量,一般糖尿病的患者在治疗上就是要应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平时要适当的运动,要控制好体重,饮食尽量的要少食多餐,规律好自己的作息时间,平时不能熬夜。

  • 饮食习惯影响着人体健康状况,但很多朋友在饮食上却过于大意,认为食欲大过天,只要是自己想吃的,不管营养价值如何,都要纳入日常饮食清单。其实守住健康并不简单,需要我们克制食欲、摆脱懒惰,做不到的人,往往会被各种慢性疾病缠上。

      


    可能在年轻的时候,身体强健,免疫力高,不良的饮食习惯在我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负面影响并不明显,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上各种各样的小毛病就会一点点被“放大”,健康也开始“离家出走”。

     

    很多中老年朋友都存在血脂、血糖偏高的问题,这也跟我们的饮食习惯有关,如果没有及时纠正饮食习惯,调整饮食结构,很容易诱发糖尿病、高血脂、脂肪肝等疾病。

     

    45岁后,饮食上坚持4条“黄金守则”,促进血糖、血脂稳定

     

    远离高糖饮食

     

    相信很多朋友平时都会吃一些高糖分食物,比如含糖饮料、点心、蛋糕、饼干、甜品、奶茶等,这类食物往往都有着致命的诱惑力,让人“欲罢不能”。但是,如果你经常吃这类高糖分食物的话,除了会收获一身的肥肉之外,还可能遇到血糖偏高、血脂升高的问题。

      
    糖能为我们提供能量,但身体每天所需的能量是有限的,即便是每天训练的运动员,也不需要通过大量摄入糖分来补充能量。长期坚持高糖饮食,最终的结果可能是糖尿病、高血脂找上门。过量摄入糖分,不仅会导致身体发胖,血管内脂肪增多,还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导致代谢异常。

     

    多吃高纤维食物

     

    可能很多朋友都比较喜欢精加工的食物,但这类食物除了口感好、易消化等优点之外,对健康的帮助并不大。纤维素既是促进肠胃蠕动的“好帮手”,又是清理肠道、降血脂、降血糖的关键营养素,吃了高纤维的食物,饱腹感也会更明显,有助于控制饮食。

      
    像各种粗粮、杂粮、蔬菜、水果、坚果、豆类中,都含有较为丰富的纤维素,大家在做饭的时候,可以多选择这类食材,尽量避免精加工食物。当然,越简单的烹饪方式,越能避免营养流失,希望大家在烹饪过程中,能减少油炸、爆炒的频率。

     

    选择健康脂肪

     

    脂肪是人体所需的“三大”营养素的其中之一,是能量的主要来源,但摄入过量也会造成热量超标,导致体重增加,血脂异常。很多朋友平时都爱吃油炸食品、肥肉、动物脂肪、零食等,其实这类食物中的脂肪很难代谢出去,尤其是反式脂肪和饱和脂肪。

      


    血脂高的朋友,平时应该尽量少吃油腻食品,多吃低脂食物,用鱼肉、虾肉、鸡胸肉代替其他肉类。同时,在烹饪过程中,用植物油代替动物油也能达到保护血管的效果。而核桃、杏仁、花生等坚果中的脂肪属于不饱和脂肪,适量食用,对心血管也有好处,但也要控制总摄入量。

     

    选择健康的蛋白质

     

    虽然各种肉类食物中都含有较为丰富的蛋白质,但对于血糖、血脂偏高的朋友来说,如何挑选食物、烹饪食物,也关系到血脂、血糖的稳定。建议大家吃日常饮食过程中,尽量少吃肥腻的肉类,通过吃瘦肉、豆制品、奶制品、蛋类来获取优质蛋白。

      
    总结:高血糖、高血脂一直以来都是我们担心的问题,不合理的饮食会导致血糖、血脂异常波动,为了预防疾病,守住健康,大家在饮食上也要尽量做到科学膳食,坚持健康饮食的原则。

  •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跟饮食习惯有关的慢性疾病已经成为长寿路上的“绊脚石”,虽然有些朋友认为只要控制好病情,这类疾病的“威力”就会大幅度降低,但是,有多少人能抵挡得住美食的诱惑呢?有多少人在美食面前,能无动于衷呢?控制饮食远比我们想象的更难!

      


    糖尿病,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对于控制血糖的方法,有些朋友也非常了解,但在日常生活中,真正能严格要求自己,在饮食上完全按照“控糖”的目标进食的人,还是占少数。毕竟民以食为天,在美食面前,我们的自制力也会悄然消失。

     

    但对于中老年人群来说,控制饮食,预防糖尿病是非常重要的,这关系到我们晚年的身体健康状况,也左右着我们寿命的长短。所以,希望大家能严格要求自己,在饮食上少出差错。

     

    不管血糖高不高,这4条饮食建议,大家越早知道越好

     

    一顿饭分成两餐吃

     

    相信很多朋友都听说过“少食多餐”的用餐方式,其实这是专家给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建议。对于血糖偏高的人来说,每顿吃到饱是非常危险的,血糖很容易飙升至“安全线”外,长此以往,各种并发症都会找上门。

      
    所以我们建议糖尿病患者在用餐时,可以通过“少食多餐”的方法来控制饮食,避免饭后血糖大幅度升高。但有些人并不知道“少食多餐”的正确做法,容易陷入“多食多餐”的误区,所以专家也提供了更简单易行的方法,那就是把一顿饭分成两餐吃,这样既能避免血糖飙升,又能避免糖尿病患者饿过头出现头晕的症状。

     

    远离高糖饮食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知道高糖饮食的危害,长期高糖饮食,不仅会加速皮肤、器官的衰老,还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导致糖类代谢异常。但戒糖并没有那么容易,尤其是对于中老年人群来说,他们的饮食习惯已经很难改变了,但为了健康,我们还是要不断尝试。

      
    各种含糖饮料、甜品、雪糕、点心、饼干等食物中,都含有大量的糖分,这些糖分我们可能看不到,但在摄入这类食物之后,血糖会做出直接的反应。不想血糖波动异常,就要趁早改掉高糖饮食的习惯。

     

     

    多吃粗粮和蔬果

     

    很多营养专家都会建议高血糖病人吃一些粗粮和蔬果,主要是因为这类食物中大多含有比较丰富的膳食纤维,这种物质又被称为高血糖“天敌”,有着控制血糖的作用。糖尿病之所以会盯上我们,主要跟我们长期摄入精加工食品有关,适当吃些粗粮,反而能均衡营养,预防血糖飙升。

      
    而且,相比于各种精加工食物,粗粮和蔬果的热量更低,饱腹感更强,有利于控制体重,控制总摄入量。众所周知,控制总摄入才是控制血糖的关键,比限制高糖类食物的摄入量还管用。

     

    多吃瘦肉

     

    人是食肉动物,离不开肉类食物,虽然有些朋友长期坚持素食主义,但实际上这种极端的饮食习惯是很容易导致营养失衡的。在选择肉类时,我们也要擦亮眼睛,尽量不要选择高脂肪的肉类。

     

    鱼肉、牛肉、鸡胸肉、鸭肉等肉类中,脂肪含量较低,营养也比较丰富,适合糖尿病患者日常食用,但在烹饪过程中,也要控制食用油、食用盐、白砂糖的量。

      
    总结:控糖是很多朋友的主要任务,大家也不要把这个过程想象得太辛苦,只要能做到以上几点,偶尔“开荤”是没问题的。

  • 近年来糖尿病患者不断增加,许多患者都会遇到一个问题,糖尿病患者都有一个很典型的症状就是喝水多,排尿多。这种时常口渴经常排尿的症状给患者们带来了不小的困扰,有的甚至还影响到了生活,很多患者为了减少这种困扰选择了少喝水的做法,然而这种做法对于患者身体是十分不好的,因为糖尿病患者血糖较高,血液浓稠,只有摄入足够的水分才能帮助稀释自身的血液,促进血液循环。

     

     

    那么,糖尿病患者在什么时候喝水最好?记住这四个时间点,轻松帮你稳住血糖!

    起床后

    在日常生活里,患者身体在经过了一夜的睡眠以后,身体会吸收排出一部分水分,患者在早晨睡醒之后可以喝一杯水,这杯水在一定程度上会帮助患者身体补充水分,稳住血压。同时早上一杯水还能帮助患者排除体内的毒素垃圾,对患者的身体有着不小的好处。

    吃饭前

    在日常生活里,糖尿病患者在确诊之后都会根据医生要求制定较为严格的饮食习惯,防止患者摄入过的脂肪、胆固醇等,避免患者病情加重,饭前一杯水,可提升患者的饱腹感,在吃饭的时候就可以轻松控制食量,避免饮食难以控制的情况。

    午睡后

    在日常生活里,许多的糖尿病患者再午睡以后,都会出现血液粘稠、血压升高的表现,此时患者不妨喝上一杯水,可以很好地帮助患者稀释体内血液,避免血液黏稠。避免一系列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出现。

    晚上睡前

    在日常生活里,患者在睡觉之前喝一杯水,可以帮助患者补充身体水分,在患者睡着之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为患者身体缺水而引起的血糖波动。

    糖尿病患者一天应该摄入多少水分呢?

    在日常生活里,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其实没有太大差别,在患者肾脏功能、心脏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每天需要摄入的水分和正常人无异。一个身体健康的成年男性一天所需要摄入的水分是3000ml左右,女性这是2700ml左右,这其中包含了一些带有水分的食物,所以我们每天需要在排除正常饮食之外再摄入大概1500ml的水分。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若是肾脏、心脏功能出现问题,身体出现浮肿的情况下,就需要控制水分的摄入了,最好在医生的建议下喝水。

     

  • 妊娠期糖尿病,顾名思义,是指在孕期出现的血糖异常情况。许多孕妈妈对此存在误区,认为只有体重超标的孕妇才会患上妊娠糖尿病,而自己体重正常,便无需担忧。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临床上,许多体重正常的孕妇也可能出现血糖偏高的情况。

    为了预防妊娠期糖尿病,饮食治疗至关重要。那么,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能否食用莴苣呢?接下来,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首先,莴苣是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可以食用的蔬菜。莴苣含有丰富的烟酸,烟酸可以激活胰岛素,有助于降低血糖。此外,莴苣还能刺激胃肠蠕动,对于糖尿病引起的胃轻瘫和便秘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莴苣中所含的钾离子是钠离子的27倍,有助于促进排尿,降低血压。

    除了莴苣,以下蔬菜也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有益:

    1. 胡萝卜:胡萝卜中含有丰富的β胡萝卜素,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有助于降低血糖。

    2. 洋葱:洋葱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并且含有前列腺素A,有助于扩张血管,预防动脉硬化。洋葱还能降低血脂、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有助于预防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

    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不宜过量食用肉类。有人认为,肉是蛋白质,饭是多糖,多吃肉不会引起血糖升高。然而,肉在体内也能转化为糖。如果主食摄入过少,反而会引起饥饿性酮症。

  • 威廉·奥斯勒曾经说过,行医是一种以科学为基础的艺术,它是一种专业,而非交易;它是一种使命,而非行业。从本质上来讲,治病救人是一种善良人性和友爱情感的表达。而卖药者是最有能力、最有条件去展现人文关怀和有温度服务的一方。

    医药市场从未改变的只有改变本身。

    “药占比”、“4+7带量采购”、“两票制”、”医药分家”……在过去的几年,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急风骤雨,“4+7”带量采购更是按下了整个医药产业升级的按钮。然而,政策和行业虽越来越规范,但患者实际能感受到的购药体验却没有为之改善。

    怎么破?

    4月8日,首届世界大健康博览会在武汉盛大开幕,国内互联网医药健康领军企业111集团与武汉市黄陂区政府联合主办了“互联网+医药健康发展高峰论坛”。论坛上,39健康网有幸采访到111集团联合创始人兼执行董事长于刚博士,就医药行业发展趋势及111集团发展理念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采访中,于刚博士表示,目前,中国的药品流通行业存在多层级碎片化的问题,导致行业低效、不透明,最终的结果是导致大众买单。而针对当前国内医疗服务过程中存在的看病难、买药贵,医保的区域化以及医药流通中的痛点,111集团推出的医药新零售“O+O”解决模式。

    ……

    事实上,作为首家提出O+O新零售模式的公司,111集团建立了一整套线上的基础设施,可以让用户足不出户,在家里就享受续方服务。如果患者手上已经有处方,可以通过互联网医院1诊问诊,在医药专业人员审方后,将药品送到家门口。如果没有处方,经过111集团旗下的互联网医院的医生问诊,就可以获取电子处方。

    ……

    为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111集团在让患者获得更好的用药满意度方面,也定会给出良方。

  • 孕期对于糖妈妈来说,饮食控制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一方面,摄入过多可能导致血糖水平升高,对母婴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另一方面,摄入过少又可能导致胎儿营养不良。那么,糖妈妈究竟该如何在孕期科学饮食,既保证自身健康,又确保胎儿发育所需营养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1. 主食不可少,粗细搭配更健康

    许多糖妈妈认为主食容易导致血糖升高,因此选择少吃或不吃主食。然而,这种做法并不可取。专家建议,糖妈妈在保证每天总热量的前提下,主食应占总热量的60%,即一天三餐每餐约100克左右。同时,主食应以粗粮为主,如红薯、玉米等,粗细粮搭配食用,既能满足营养需求,又能增加饱腹感。

    2. 关注升糖指数,选择低GI食物

    在主食的选择上,应尽量选择升糖指数较低的食物,如糙米、燕麦等。避免食用高GI食物,如白米饭、白面食等。此外,烹饪方式也应尽量简单,如蒸、煮、炖等,避免油炸、烧烤等高油脂烹饪方式。

    3. 少吃多餐,合理分配热量

    糖妈妈可以采取少吃多餐的饮食方式,将一天的热量合理分配到三餐及两餐之间。这样可以避免血糖波动过大,同时满足胎儿对营养的需求。在两餐之间,可以适量食用水果、牛奶等,但要注意控制热量摄入。

    4. 适当运动,促进血糖稳定

    除了饮食控制外,适当运动也是糖妈妈保持血糖稳定的重要手段。建议在饭后半小时进行散步等有氧运动,时间控制在半小时至一小时,以微微出汗、心跳加快为宜。

    5. 定期监测,及时调整

    糖妈妈在孕期应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饮食和运动计划。如血糖控制不稳定,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指导。

  • 动脉粥样硬化,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血管疾病,其形成原因复杂多样,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当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时,就会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块,进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其次,高血压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从而使得脂质更容易在血管壁上沉积,形成斑块。

    糖尿病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水平升高,血管内皮细胞更容易受损,从而更容易形成斑块。

    遗传因素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即家族中有人患有动脉粥样硬化,其他成员患病的风险也会增加。

    吸烟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吸烟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脂质更容易在血管壁上沉积,形成斑块。

    除了上述因素外,长期的压力、抑郁等不良情绪也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或加重疾病。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对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至关重要。

    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除了药物治疗外,生活方式的干预也至关重要。这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来说,定期进行体检,监测血脂、血压等指标,及时发现并控制病情,对于预防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复杂的慢性血管疾病,其形成原因多样,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进行预防和治疗。

  • 近年来,糖尿病在我国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影响人民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2014年5月10日,由北京大学糖尿病中心、《中国糖尿病杂志》社主办的“2014北大糖尿病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以“糖尿病防治的中国证据”为主题,旨在通过全面回顾、解读和点评中国人群中糖尿病防治相关的临床证据,推动我国糖尿病防治事业的发展。

    论坛上,专家学者们对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治疗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纪立农教授指出,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独特的血糖代谢特征,血糖漂移对高血糖的管理具有重要作用。此外,会议还发布了《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预防的专家共识》,为糖尿病高危人群的早期干预提供了指导。

    作为国内糖尿病领域的顶级盛会,北大糖尿病论坛已走过十个年头。十年来,论坛始终秉承“学术至上、独立自主”的理念,为国内外糖尿病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推动了我国糖尿病防治事业的发展。

    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有助于提高我国糖尿病防治水平,也为糖尿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相信在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糖尿病防治事业将取得更大的进步。

  • 血糖值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健康指标之一。然而,许多人对血糖升高可能带来的问题认识不足。血糖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糖尿病,还可能与其他多种疾病和因素有关。

    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血糖升高的原因:

    1. 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等疾病会导致肝糖原储备减少,从而引起餐后血糖一过性升高。积极治疗肝脏疾病,恢复肝功能,有助于血糖恢复正常。

    2. 应激状态:急性感染、创伤、脑血管意外等应激状态会导致胰岛素拮抗激素等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引起血糖升高。当应激状态解除后,血糖会逐渐恢复正常。

    3. 饥饿和慢性疾病:饥饿状态下和慢性疾病患者体力下降时,糖耐量减低,导致血糖升高。积极治疗慢性疾病,改善体质,有助于血糖恢复正常。

    4. 药物影响:一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剂、烟酸等,可影响糖代谢,导致血糖升高。停药后,血糖会很快恢复正常。

    5. 内分泌疾病:肢端肥大症、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等内分泌疾病可引起继发性血糖升高。控制原发病后,血糖可逐渐降至正常。

    因此,当体检发现血糖升高时,切勿轻易给自己贴上糖尿病的标签。应及时就医,排除其他可能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主要影响患者的视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一期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无法治愈的。这是因为高血糖状态是导致该疾病的主要原因,长期的高血糖会导致视网膜血管组织和神经的病变。

    高血糖如何导致视网膜病变?当患者血糖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时,血糖过高会产生相应的物质,损害视网膜血管的内皮细胞和周细胞,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成分释放到组织中,从而引发视网膜病变。虽然一些患者通过降糖治疗和视网膜病变治疗可能达到病情逆转,但这种情况较为罕见。

    那么,如何预防和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首先,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糖和血压。其次,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视网膜病变。此外,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针对早期病变,如抗VEGF药物;激光治疗适用于中晚期病变,可减缓病情进展;手术治疗则适用于严重病变,如玻璃体切除术。

    此外,患者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 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视网膜病变。
    • 遵医嘱进行治疗,切勿自行停药或更改治疗方案。
    •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 关注视力变化,如出现视力下降、视野缺失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 尿频,作为常见的泌尿系统症状,常常让人联想到“肾虚”。确实,中医理论中,肾虚会导致肾气不固,从而出现尿频、尿急等症状。然而,尿频并不一定就是由肾虚引起的,许多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尿频。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尿频的常见病因。常见的尿频病因包括:

    1. 泌尿系统感染:如尿道炎、膀胱炎等,这些疾病会导致尿道或膀胱炎症,刺激膀胱神经,引起尿频。

    2. 前列腺疾病:如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这些疾病会影响前列腺的正常功能,导致尿频。

    3.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会导致尿量增加,进而引起尿频。

    4. 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利尿剂、抗高血压药等,可能导致尿频。

    5. 情绪因素:精神紧张、焦虑等情绪因素也可能导致尿频。

    了解尿频的病因后,我们还需要了解如何预防和治疗尿频。

    1.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泌尿系统感染。

    2. 饮食上,要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清淡、富含水分的食物。

    3. 如果出现尿频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4. 对于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避免尿频症状加重。

    5.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总之,尿频并不一定就是由肾虚引起的,我们需要了解尿频的常见病因,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 随着夏季的到来,高温天气容易导致人体出现乏力、食欲不振、出汗等症状。为了缓解这些症状,保持一个合理的饮食习惯至关重要。本文将为您介绍适合夏季的饮食保健知识,并探讨如何通过饮食调节来预防糖尿病。

    食物蛋白分为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两大类。植物蛋白主要来源于谷类、根茎类、干果、坚果等,而动物蛋白则主要来源于鱼虾、禽肉、畜肉、蛋类及牛奶等。

    值得注意的是,植物蛋白中非必需氨基酸的含量较高,生物利用率较低,过多摄入会增加肾脏负担,不利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防治。相比之下,动物蛋白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较高,利用率高,营养价值好,尤其是奶类、禽蛋类、水产类等动物食品中的蛋白质营养价值较高,有利于保护肾脏,有助于预防糖尿病肾病。

    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陆菊明教授指出,除了饮食调节,药物控制血糖也是预防和减少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关键。糖尿病肾病一旦确诊,就无法逆转,因此要在早期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糖尿病的类型和病情选择合适的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将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使糖化血红蛋白达标。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严格控制血糖可以减少尿蛋白排出量。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和肾功能衰竭的病人,应选用胰岛素治疗,并按个体情况调节胰岛素剂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此外,夏季饮食还应注重清淡、低脂、低糖,多吃蔬菜水果,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以增强免疫力,预防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

    总之,夏季保持合理的饮食习惯对于预防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饮食调节、药物控制血糖、加强锻炼等方式,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提高生活质量。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