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是不是重度抑郁症自杀危险最大?

是不是重度抑郁症自杀危险最大?
发表人:陈素珍

 

是不是重度抑郁症自杀危险最大?
不是。


这正是抑郁症的独特之处:抑郁症患者自杀,往往发生在从轻度向中度恶化,以及从重度向中度好转的阶段。真正的重度患者不会自杀。原因为,抑郁症药物治疗的特点是,先改善患者的动力,后改善患者的情绪。


自杀要具备两个条件,即自杀的意愿和执行的动力。重度患者往往大脑一片空白、体力不支,不具备自杀能力;而药物一旦起效,患者大脑的抑制先得以解除(有了动力),可是情绪的好转要落后一周(自杀意念还在),自杀往往在这一阶段发生。
干预自杀,就要学会识别患者从轻度向中度恶化、尤其是从重度向中度好转的关口。在这两个时段,要把病人看好,最好寸步不离。一旦出现闪失,后悔莫及!


意志比较坚强的患者,则要有自我拯救意识
自杀往往发生在一念之间,很多时候仅靠意志难以抵抗自杀的冲动,这时,就要有意识地让自己不具备自杀的条件。一般来说,割脉疼痛,服毒寻药不易,投河水面难觅,自缢程序太复杂。只有跳楼,简单易行。所以,一定要让自己远离高处,以防一跃而下的冲动。只要死不那么容易,自杀冲动就会再而衰、三而竭。


在一天之中,抑郁症患者多在凌晨自杀。这是因为患者的情绪变化晨重晚轻。患者往往早醒,那时情绪最为低落,想到漫长痛苦的一天即将开始,不知何时才是尽头,自杀的念头就会蜂拥而至。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自杀倾向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自杀倾向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近年来,宠物已成为许多家庭的伙伴,尤其以猫和狗最受欢迎。然而,一项最新的研究却揭示了养猫女性可能面临的风险。研究发现,感染弓形虫的女性更容易出现自杀倾向。那么,弓形虫是什么?它为何会对女性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呢?

    弓形虫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主要存在于猫的肠道中。当猫摄食了感染弓形虫的动物或摄入了含有弓形虫卵的食物时,弓形虫会在猫的肠道中繁殖。人类在接触猫的排泄物或更换猫砂时,也可能会感染弓形虫。

    弓形虫感染后,大多数人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但部分人会出现发热、头痛、肌肉疼痛等症状。值得注意的是,孕妇和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更容易出现严重的弓形虫感染。

    研究发现,感染弓形虫的女性自杀风险比未感染的女性高出1.5倍。这可能与弓形虫对大脑的影响有关。弓形虫可以侵入大脑细胞,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从而导致情绪低落、焦虑等心理问题。

    此外,弓形虫还与多种精神疾病相关,如精神分裂症、躁郁症等。研究发现,感染弓形虫的人群中,患有精神疾病的风险更高。

    为了预防弓形虫感染,以下是一些建议:

    1.避免与宠物接吻、长期共眠。

    2.经常给宠物洗澡,尽量不让宠物去肮脏的地方。

    3.宠物的窝要勤以开水烫、定期在阳光下暴晒等方式消毒。

    4.尽量喂熟食或成品狗粮、猫粮,别让猫狗在外觅食。

    5.宠物的排泄物及时处理后应彻底洗手。

    6.经常开窗通风,定期清洁、消毒房间。

    7.若被猫狗咬伤、抓伤宜赶快用水洗伤口,若感到有异常情况,须尽快前往医院接受治疗。

  • 当朋友表现出轻生倾向时,他们可能处于矛盾的心态中,在生与死之间徘徊。我们可以通过暗示或明示引导他们发现生活的美好和希望。此外,他们的行为可能具有冲动性,即使有长期或强烈的自杀意念,但实施行为时往往冲动。拖延时间可以降低行为实施的可能。他们可能存在思维僵硬性,认为自杀是唯一出路。此时,陪伴他们并重新分析问题,可以帮助他们找到新的支撑点。同时,他们可能有不甘心的心理,希望得到帮助。然而,这些信号往往被忽视。我们应该多关心有自杀意念的人,给予他们情感支持,增强他们活下去的希望。

  • 那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如往常一样,在家中享受着闲暇时光。但突然,一阵莫名的情绪波动让我无法平静,我开始怀疑自己,怀疑生活的意义。我开始出现自杀的念头,那段时间,我仿佛失去了生活的动力。

    我鼓起勇气,拨通了互联网医院的电话,向一位精神科医生倾诉了我的烦恼。医生***的声音温柔而坚定,他耐心地听我讲述,并没有打断我,也没有急于给出诊断。

    在了解了我的情况后,医生***询问了我自杀行为的具体情况,包括时间、原因等。我告诉他,去年三月份因为失恋和工作压力,我曾经有过自杀行为,但后来逐渐好转。然而,最近的情况又让我陷入了困境。

    医生***告诉我,我的情况需要去医院就诊治疗,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我虽然有些担心,但也被他的专业和耐心所打动,决定按照他的建议行动。

    我安排了第二天上午去医院就诊,但这也与我的面试时间冲突了。医生***告诉我,可以下午去,不一定非要那么赶。他的话语让我感到温暖,也让我更加坚定了治疗的决心。

    最终,我选择了下午去医院就诊,医生***的专业治疗和鼓励让我逐渐走出了那段黑暗的日子。我感激医生***的耐心和专业,也感谢互联网医院为我提供的便捷服务。

  • 在这个医疗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线问诊来解决他们的健康问题。今天,我也通过互联网医院向医生咨询了自己的困扰。

    我感到焦虑易烦躁,甚至有自杀倾向。但幸运的是,在医生的耐心倾听和专业建议下,我找到了希望。医生详细了解我的病情,给予了我正确的药物治疗方案,并鼓励我继续坚持治疗,以巩固疗效。

    通过图文问诊,医生及时回复我的消息,并为我开具了合适的处方。在药师审核通过后,我顺利预约了药品,开始了治疗过程。在用药期间,医生也提醒我如有不适及时就诊,让我感到非常贴心。

    最终,我成功购买到了药品,医生的专业建议为我的健康保驾护航。在结束服务后,我对医生的专业素养和耐心服务感到非常满意,也更加相信在线问诊的便捷和高效。

  • 2003年9月10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首个“世界预防自杀日”,旨在提高公众对自杀问题重要性的认识,降低自杀率。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自杀预防协会呼吁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提高公众对自杀问题的关注。

    历年“世界预防自杀日”主题包括:2011年“多元文化社会之自杀预防”、2010年“无论是谁,无论在哪里:全球携手预防自杀”、2009年“社会文化因素与预防自杀”、2008年“全球化思维、全国性计划、地方化行动”、2007年“终生预防自杀”、2006年“理解激发新希望”、2005年“预防自杀是每一个人的事情”、2004年“拯救生命,重建希望”、2003年“自杀一个都太多”。

    自杀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国自杀率为每10万人中22.2人,已成为高自杀率国家。自杀原因复杂,但爱是让自杀者悬崖勒马的一剂良方。

    为了提高公众对自杀问题的认识,我国各地医院和心理卫生机构积极开展预防自杀宣传教育活动,包括心理咨询服务、危机干预、自杀预防热线等。同时,社会各界也积极参与,共同为预防自杀贡献力量。

    预防自杀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从关注心理健康、改善社会环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等多方面入手,降低自杀率,守护生命安全。

  • 躁狂症,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它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还可能对工作、人际关系及身心健康带来诸多困扰。

    躁狂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自杀倾向:躁狂症患者情绪波动大,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严重时可能出现自杀倾向。

    2. 心脏疾病:躁狂症患者的生理功能受到影响,患心脏病的风险较高,需引起重视。

    3. 头痛:躁狂症患者常伴有头痛症状,可能与情绪波动、压力等因素有关。

    4. 糖尿病:躁狂症患者的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患糖尿病的风险较高。

    5. 生活方式改变:躁狂症患者可能饮食不规律、作息不规律,导致身体健康状况恶化。

    面对躁狂症,患者应积极治疗,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2. 饮食均衡,避免暴饮暴食。

    3. 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4. 保持乐观的心态,学会调整情绪。

    5. 定期复查,遵医嘱进行治疗。

    躁狂症并非不可治愈,通过积极的治疗和日常保养,患者可以恢复健康,重返正常生活。

  • 我最近一直感觉浑身无力,没有胃口,而且有时候脑子思维敏捷,有时候又变得迟钝起来。我开始觉得活着没意思,甚至产生了自杀的念头,对未来充满了绝望。我不想吃饭,也不想喝水,对任何事情都失去了兴趣。有时候情绪低落,有时候又异常兴奋。

    我来到了互联网医院进行了问诊。医生非常耐心地询问了我的病情,并给出了专业的建议。医生说如果我的情况不稳定的话最好还是线下找医生评估一下,这样会更安全一些。我非常感谢医生的建议,而且医生还特意设置了不用回复这条消息,让我更加放心。在医生的建议下,我决定找时间去线下医院进一步明确我的病情。

    互联网医院的医生非常有耐心,给了我很多专业的建议,让我觉得受到了很好的关心。我相信在医生的帮助下,我的病情一定会有所好转。

  • 我今年16岁,是一个即将面临中考的初三学生,压力山大。每天回到家里,心情烦躁,经常对待两岁半的妹妹动手动脚,甚至对待家人态度恶劣。情绪一发作,就容易发脾气,甚至想不开自杀。

    在这种情况下,我选择了在线医院寻求帮助。医生通过问诊了解了我的情况,给我提供了专业的建议和支持。他耐心倾听我的烦恼,给予我正确的引导和治疗方案,让我感到很受到关心和支持。

    医生的专业知识和良好沟通能力让我感到很安心,我相信在医生的帮助下,我的问题会得到有效的解决。非常感谢医生的关心和帮助,让我觉得不再孤单和无助。

  • 我一直觉得自己的情绪起伏特别大,有时候在外面还能稍微控制一下,但是一回到家里,或者和关系亲密的亲人在一起,就总是忍不住发脾气,一点小事都能让我特别激动,甚至能哭很久。但是哭完了又觉得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所以我不确定是单纯的脾气大还是心理有什么问题。

    经常有自杀倾向,但是没自残过,因为怕被家里人发现。现在我想问问需不需要实际到医院治疗一下。

    我最近毕业了,因为升学的事情比较烦躁,再加上大学期间我妈对我的控制欲比较强,但是她不自知。还有新冠的原因一直封校出不去,所以我也好几次想在学校跳楼,又怕影响到同学。而且有个跳楼的同学没成功,后来住院了她妈妈还在我们学校群里发了水滴筹,我觉得不能连累家人就一直忍住了,而且半死不活的也很痛苦。

    最近是大学毕业吗,我发现自己特别容易冲动,虽然自杀的念头轻了很多,但是经常发脾气,而且一点事就能哭一整天。我怕影响我之后的生活,就和家长商量要不要看医生。虽然我的情绪大部分和我妈有关但我还是很爱她的,我想跟她商量一下怎么办。结果她就开始说我矫情,说我自私,从来不考虑她的感受,说我没经历过什么就这样。是她因为小时候的家庭原因太惯着我了,一直不愿意说我,尽量在满足我,没想到我现在还蹬鼻子上脸了。大概就是这种意思。

    我一下子就有点控制不住,特别想跳楼,但是我家有老人就住在隔壁,我们家22楼我觉得太高了会吓到老人家,而且我觉得我应该是不想死的,但是我的情绪有点控制不住,已经三四个小时了我还是缓不过来。所以想问问会不会只是吵架引起的冲动,如果是的话我觉得我尽量控制一下也没什么问题,我怕自己真的像家长说的就是太矫情了。而且虽然一直有自杀倾向但是没自残过,我怕疼,也怕给身边人带来什么负面影响,毕竟我一直都在正常上学和生活,没严重到休过学的地步。

    我觉得我的情绪一直很差,以前感兴趣的事情也下降了,比如我之前很喜欢看一些电视剧动画片,但是现在看的少了,就算看也5倍速匆匆略一下,看完也不会觉得像之前那么快乐。未来没什么打算吧,暂时是想出国,但是再之后的事情也没想好。我觉得活着很痛苦但是死的过程太疼的我又下不去手。但是我和身边的朋友讲这些,她们都说没什么,虽然也在安慰我,但是都有自己的烦恼,挺多同龄人都有过自杀倾向,所以我感觉好像我也不是很严重,就是有点控制不住情绪吧?

    而且我想问问医生,是不是自杀就没法捐献器官了,我觉得我应该不是抑郁吧就是有时候比较冲动所以会有想死的念头,所以万一我真的没忍住那股冲动的话,至少希望能够对社会有点贡献。因为我在网上查都说必须是自然死亡才行,要不然不可以捐赠器官的。

    我觉得医生应该能够帮我分析一下,到底是我情绪问题还是心理问题,然后给我一些建议。

  • 我曾经是一个乐观向上的学生,直到高三那年的一次考试失败和同伴的冷暴力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抑郁。从那时起,我开始自残,甚至有过自杀的念头。经过一年多的治疗,我的病情有所好转,但最近三个月又开始复发,尤其是在面临期末考试的压力下。我的心情变得低落,注意力无法集中,学习效率大幅下降。更糟糕的是,我的朋友们似乎不再关心我,甚至疏远我,这使我感到更加孤独和绝望。

    在这段时间里,我尝试过各种方法来缓解我的抑郁情绪,包括散步、听音乐、看书等,但都没有效果。每当我感到压力和焦虑时,自杀的念头就会浮现出来,变得越来越强烈。这种感觉就像一只无形的手,紧紧地抓住了我的心脏,让我喘不过气来。

    我知道我需要专业的帮助,于是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预约了一位精神科医生。我们进行了长时间的在线交流,医生详细了解了我的病史、症状和生活情况,并给我开了一些新的药物,包括罗拉。医生还建议我尝试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和正念冥想,以帮助我更好地管理我的情绪和思维。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自我调节,我开始逐渐恢复了信心和希望。我学会了如何面对和处理压力和焦虑,如何与他人建立更健康的关系,如何关注和照顾自己的身心健康。虽然我知道这条路还很长,但我已经看到了曙光,相信自己可以战胜抑郁症,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抑郁症的治疗与调理 常见症状 抑郁症的常见症状包括持续的悲伤、失去兴趣、睡眠障碍、食欲改变、体重波动、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自卑、无助感和自杀倾向等。这些症状可能会影响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严重时甚至可能威胁到生命安全。 推荐科室 精神科 调理要点 1. 寻求专业的精神科医生的帮助,进行系统的治疗和咨询。 2. 学会有效的应对压力和焦虑的方法,如深呼吸、冥想、运动等。 3. 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的作息、均衡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 4. 加强社交支持,和亲朋好友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 5. 按照医生的建议服用药物,并定期复查和调整治疗方案。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