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雨水,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每年的雨水时间在公历2月18日至20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30°。
2019年雨水的准确时间是2月19日7时03分51秒,正值农历正月十五。
雨水节气,民间有许多习俗。出嫁的女儿会回娘家拜望父母,生育孩子的妇女会带礼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此外,还有‘拉保保’的活动,即找干爹,寓意‘雨露滋润易生长’。
雨水节气,气温变化不定,要注意养生。饮食上应多吃新鲜蔬菜、多汁水果,少吃酸多甜,可选择韭菜、百合、山药、荸荠等。穿着上要‘春捂’,预防‘倒春寒’。运动上可以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轻松的运动,注意不要剧烈运动。同时,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雨水节气,也是一些疾病的易发期。如感冒、哮喘、高血压等。因此,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如果出现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
雨水节气,是春天的开始,也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时期。希望大家能够注意养生,保持健康。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秋季,天气转凉,空气变得干燥,许多人发现自己在夏季辛苦减肥的结果在秋季却难以维持,甚至出现体重反弹的现象。为什么秋季减肥如此困难,又如此容易贴秋膘呢?
一、脂肪的“秋凉”反应
脂肪细胞就像人体的小型“气象站”,能够感知外界温度的变化。随着秋季的到来,气温逐渐降低,脂肪细胞也开始感受到“凉意”,为了储存能量抵御寒冷,它们会逐渐聚集在一起,导致人体体重增加。
二、食欲增强,饮食过量
夏季天气炎热,人体食欲普遍下降,新陈代谢加快,有助于减肥。而秋季天气凉爽,人体食欲逐渐恢复,容易过量进食。此外,秋季食物种类丰富,各种美食诱惑增多,也容易导致饮食过量。
三、运动量减少,能量消耗降低
夏季天气炎热,人们普遍不愿意出门运动,而秋季天气凉爽,但许多人仍然不愿意运动。深秋时期,气温更低,运动量进一步减少,导致能量消耗降低,容易导致体重增加。
四、疾病因素
秋季是许多疾病的高发季节,如感冒、流感、肠胃疾病等。这些疾病会导致人体食欲下降,消化吸收能力减弱,从而影响减肥效果。
五、心理因素
秋季天气转凉,人们情绪容易低落,缺乏运动和社交活动,导致心理压力增大,食欲增加,容易导致体重增加。
如何应对秋季减肥难题?
1. 合理饮食:控制热量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
2. 增加运动量: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跑步、游泳、瑜伽等,每周至少运动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
3. 保持良好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4. 保持积极心态:保持乐观的心态,克服心理压力。
5.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避免疾病影响减肥效果。
近期,我国多地气温飙升,地表温度甚至高达70度,酷热难耐。在这种极端天气下,老年人、小孩和孕妇等高危人群更容易发生中暑,需格外注意防暑降温。
老年人:警惕心脑血管疾病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体温调节功能逐渐减弱,出汗等散热能力下降。高温天气下,容易导致体温过高,引发中暑。此外,夏季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季节,老年人更容易受到高温天气的影响,引发脑梗塞、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
建议老年人尽量减少户外活动,避开高温时段。外出时,应戴遮阳帽、涂抹防晒霜,穿着透气、宽松的衣物。室内保持通风,适当使用空调,避免温差过大。
小孩:加强监护,预防中暑
孩子的体温调节系统尚未完善,出汗散热能力较差。高温天气下,孩子更容易中暑。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监护,避免孩子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
建议家长为孩子提供充足的饮水,保证孩子有足够的水分摄入。孩子活动后,应及时为其擦汗,避免孩子体温过高。若孩子出现中暑症状,如头晕、乏力、恶心等,应立即采取措施,将孩子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并给予物理降温。
孕妇:注意孕期保健,预防中暑
孕妇的基础代谢率较高,体温调节能力较差,更容易受到高温天气的影响。孕妇中暑不仅影响自身健康,还可能对胎儿造成严重危害。
建议孕妇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参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穿着透气、宽松的衣物,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室内保持通风,适当使用空调,保持室内温度适宜。
总之,在高温天气下,老年人、小孩和孕妇等高危人群应特别注意防暑降温,避免中暑带来的危害。
夏季炎炎,中暑成为人们关注的健康问题。中暑是由于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导致体温过高,引发的一系列症状。为了预防中暑,我们除了要注意防晒、保持充足水分外,饮食调理也至关重要。
一、中暑的症状
1. 热射病:体温急剧升高,可达40℃以上,伴有意识障碍、呼吸急促、皮肤干燥等症状。
2. 热痉挛:大量出汗后,体内盐分和电解质失衡,导致肌肉痉挛,以腓肠肌为多见。
3. 热衰竭:由于大量出汗导致体液丢失过多,出现头晕、恶心、乏力、血压下降等症状。
二、预防中暑的饮食建议
1. 多吃瓜果:西瓜、黄瓜、香瓜、猕猴桃等瓜果富含水分和维生素,能够清热解暑,补充体力。
2. 多吃青菜:豆类、瓜类、小白菜、香菜等青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调节体温,增强免疫力。
3. 多喝汤:绿豆汤、酸梅汤、金银花汤、西瓜翠衣汤等汤品能够清热解毒,补充水分。
4. 多饮茶:温茶能够降低体温,缓解疲劳,适当加盐的茶水更能补充流失的盐分。
5. 多喝粥:绿豆粥、金银花粥、薄荷粥等消暑保健粥能够清热解暑,增进食欲。
三、中暑的紧急处理
1. 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通畅。
2. 用冷水或温水擦拭患者身体,帮助降温。
3. 给患者饮用淡盐水或含电解质的饮料,补充流失的水分和盐分。
4. 如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呼吸急促等症状,应立即送往医院。
冬虫夏草,被誉为‘天下第一草’、‘百虚克星’、‘百药之王’,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珍贵药材。由于其独特的生长环境和药用价值,冬虫夏草在市场上备受追捧。那么,消费者对冬虫夏草的了解有多少?目前冬虫夏草的市场现状又是如何呢?
常温生服是冬虫夏草的最佳食用方法。研究表明,当温度超过60℃时,冬虫夏草中的精华成分将被破坏,导致其功效降低。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冬虫夏草的功效,建议采用常温生服的方式,并在服用前进行清洁和灭菌处理。
然而,传统的冬虫夏草制粉方法存在一定的健康隐患。由于冬虫夏草体表黏附大量泥沙、细菌、寄生虫等杂质,直接打粉服用不符合卫生标准,且容易变质失效。此外,传统粉碎工艺无法释放出冬虫夏草的全部精华成分,导致功效降低。
为了提高冬虫夏草的吸收率和功效,专家建议采用细胞级超微破膜、破壁粉的形式。这种粉末粒径适中,既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冬虫夏草的精华成分,又能达到最佳吸收效果。
在剂型方面,专家建议选择片剂或口含片,因为它们的吸收和起效速度更快,药效更佳。
虫草菌丝体是人工培育出来的,虽然其活性有效成分与冬虫夏草相似,但不能完全代替野生冬虫夏草。因此,消费者在购买时要注意区分正品冬虫夏草和虫草菌丝体。
炎炎夏日,烈日炎炎,人们常常感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然而,合理的饮食搭配可以帮助我们度过炎热的夏天,保持健康。以下五种食物,既美味又具有解暑作用,是夏日餐桌上的佳品。
一、苦味蔬菜
夏季暑热湿重,苦味蔬菜如苦瓜、苦菜、芥蓝等,具有清热解毒、健脾燥湿的功效。苦味蔬菜可以凉拌、炒菜或做汤,清火去燥,是夏季养生的好选择。
二、鸭肉
鸭肉性凉,具有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功效,非常适合夏季食用。鸭肉可以炖汤、炒菜或烤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其中,鸭肉炖海带是一道经典菜肴,具有软化血管、降血压的作用。
三、西瓜
西瓜含有90%以上的水分,是夏季消暑解渴的佳品。西瓜可以清热解暑、利尿消肿,还能补充夏季人体流失的大量水分。西瓜皮也可以凉拌或炒菜,口感清脆,营养丰富。
四、醋
醋具有杀菌、促进食欲的功效,是夏季烹饪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醋可以用来凉拌菜、腌制食品或制作醋饮料,为夏日餐桌增添风味。
五、热茶
热茶具有解渴解乏、消暑降温的作用,是夏季消暑解渴的首选。与冷饮相比,热茶的降温能力更强,更适合夏季饮用。
除了以上五种食物,夏季饮食还应注重以下几点:
1. 多吃清淡食物,少食油腻、辛辣食物。
2.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多喝水、果汁或汤。
3. 适当食用一些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食物,如绿豆、黄瓜、苦瓜等。
4. 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
5. 注意防晒,避免中暑。
夏季炎热,人体容易出现心火亢盛、情绪烦躁等症状,因此夏季养生应注重养心。以下是一些夏季养心的建议:
1. 护心阳:夏季气温高,人体阳气旺盛,应注意保护心脏阳气,避免过劳、情绪激动等导致心火亢盛的因素。
2. 静养:夏季天气炎热,容易导致心神不宁,建议保持心态平和,适当进行静坐、冥想等放松身心的方式。
3. 晚睡早起:夏季作息应顺应自然规律,晚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
4. 饮食清淡:夏季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水分和维生素。
5. 适量运动:夏季运动应选择在早晨或傍晚气温适宜的时候进行,避免在烈日下运动,防止中暑。
以下是一些有助于夏季养心的食疗方:
1. 参莲泡水饮:西洋参3克、莲子10克、麦冬5克,加水煎煮后饮用,具有益气养阴、清热降火的功效。
2. 消暑健脾饮:云苓、薏米、山药、冬瓜(连皮带瓜仁)煲水饮用,具有清热、健脾、利湿的功效。
3. 五豆杂粮饮:红豆、赤小豆、绿豆、扁豆、黄豆与南瓜煲水饮用,具有消暑清热、健脾利湿的功效。
4. 苦瓜煲水或苦丁茶:苦瓜煲水饮用或用苦丁泡茶喝,具有清热、解暑、利湿的功效。
5. 绿豆汤:绿豆具有清热解毒、消暑利尿的功效,夏季饮用绿豆汤可以帮助消暑降温。
随着夏季的到来,高温天气让许多市民感到不适。尤其是医院,作为公共场所,空调温度的设定往往成为患者关注的焦点。
近日,有市民反映,医院空调温度过低,导致患者感到寒冷,尤其是儿童和老人。在武汉的几家医院,记者实地走访发现,室外温度高达38℃,而医院大厅和儿童输液室的温度却低至26℃左右,让人感到十分寒冷。
那么,医院空调的温度应该如何设定呢?武汉市中医院内科主任医师郑翔表示,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是25℃左右。对于医院来说,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5℃至30℃之间,以避免患者感到寒冷或过热。对于发烧发热的病人,适当的低温有助于退烧。
除了空调温度,医院在夏季还应做好以下措施,以确保患者舒适度:
1. 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2. 设置多个空调出风口,避免局部温度过低;
3. 在儿童输液室等区域设置暖风机,提供温暖;
4. 提醒患者穿着适当的衣物,注意保暖。
总之,医院在夏季应充分考虑患者的感受,确保患者舒适度,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中暑是一种在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环境中由于体温调节紊乱、汗腺功能衰竭、水电解质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一系列具有临床表现的热损伤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口渴、疲劳、出汗、头晕、恶心等,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当患者出现中暑抽搐时,应立即采取措施。首先,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可以用蘸有冷水的毛巾擦拭患者身体,帮助身体快速冷却。在必要时,可以给患者喝一些淡盐水、凉水或藿香正气水等药物。
对于症状较重的患者,应保持侧卧体位,头部向后仰,确保呼吸道通畅。同时,要大量补充液体,避免脱水。夏季从事户外工作的人群应特别注意补充维生素和能量,并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以预防中暑。
为了预防中暑,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
1. 在炎热潮湿的夏季,应及时补充水分,以少量多次为宜。高温出汗后,应及时补充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建议适当饮用淡盐水或运动饮料。
2. 建议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如西瓜和香蕉,补充水分和维生素。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最好不要吃油腻和辛辣的食物。
3. 在炎热的天气,尤其是在11点到15点期间,户外活动应尽量减少,并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如果需要户外活动,建议不时在凉爽的地方休息。
中暑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了解其症状和预防措施对于保障自身健康至关重要。
夏季,气温升高,是瘦身减肥的好时节。然而,健身并非一蹴而就,其中存在许多误区。本文将针对夏季健身的四大误区进行详细解析,帮助大家科学健身,避免健康风险。
误区一:高温下运动大汗淋漓好减肥。
高温下进行剧烈运动,虽然可以让人大汗淋漓,但同时也增加了中暑、脱水等风险。此外,强烈的阳光会灼伤皮肤,导致晒伤。因此,夏季运动应选择在清晨或傍晚时段,避免阳光直射。
误区二:健身后马上冲凉。
运动后立即冲凉,会使皮肤受到过冷的刺激,导致毛细血管收缩,不利于体热散发。正确的做法是,运动后稍作休息,待身体恢复平静后,再进行温水淋浴。
误区三:运动后大量补水。
运动后大量补水容易导致水中毒,增加心脏负担。正确的补水方法是,运动前、中、后适量补充水分,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
误区四:冰冻饮料有利降温消暑。
运动后饮用冰冻饮料,会刺激胃肠道,导致消化不良、胃痛等问题。正确的消暑方法是通过适量饮水、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等方式来调节体温。
夏季运动,除了避免以上误区,还应注重以下几点:
1. 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如游泳、瑜伽等。
2. 运动前做好热身,预防运动损伤。
3. 运动后及时补充营养,帮助恢复体力。
4. 注意防晒,避免紫外线伤害。
5. 保持良好的作息,保证充足睡眠。
那是去年的一个夏日午后,我像往常一样坐在办公室里,突然感到一阵头痛袭来,浑身无力,汗水不断从额头上冒出。我意识到可能中暑了,于是决定寻求医生的帮助。
我打开手机,搜索了附近的在线问诊平台,找到了一位来自普通内科的医生。在详细描述了我的症状后,医生询问了我的工作环境和生活习惯。我告诉他,我已经有两年这样的情况了,尤其是住在热的地方。
医生首先询问了我是否有基础病,我回答说没有。接着,医生建议我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如钾和钠,并指出如果大量出汗,仅仅喝2000到3000的水可能不够。我恍然大悟,原来电解质也很重要。
医生还提醒我,如果持续处于闷热的状态,需要去医院检查血压和电解质水平。他告诉我,脱水的话血压会低,也会头晕乏力。于是,我决定去医院看看。
到达医院后,我按照医生的指引先去了急诊科。医生为我进行了详细的检查,最终确诊为中暑。医生告诉我,由于我及时就医,病情并不严重,但需要休息并继续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在整个过程中,医生的专业素养和耐心让我感到非常安心。他不仅为我提供了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还给予了我很多生活上的建议。这次线上问诊和医院看诊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