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如何吃东西才能降低死亡风险?

如何吃东西才能降低死亡风险?
发表人:药事通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饮食质量与人们的死亡风险密切相关。一项发表在《NEJM》杂志上的研究发现,持续改善饮食质量可以有效降低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风险。

  研究发现,健康饮食模式,如地中海饮食和DASH饮食,对降低死亡风险具有显著作用。研究者分析了大量受试者的数据,发现即使是适度改善饮食质量,也能显著降低死亡风险。相反,饮食质量的下降则会增加死亡风险。

  研究排除了心血管病史的患者,对受试者的饮食评分进行了长期评估。结果显示,饮食质量改善的人群,其蔬菜、全谷物和Ω-3脂肪酸摄入增加,同时钠盐摄入量降低。在12年的随访期间,饮食质量改善13%~33%的人群,其全因死亡风险低于饮食改善0%~3%的人群。

  研究还发现,饮食质量改善20%的人群,其全因死亡风险降低8%~17%,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7%~15%。长期保持健康饮食习惯的人群,其死亡风险也较低。

  这项研究提示我们,改善饮食质量是降低死亡风险的有效方法。我们应该关注自己的饮食习惯,尽量选择健康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水果和鱼类等,同时减少钠盐摄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心源性猝死疾病介绍:
心脏性猝死是指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无论是否有心脏病,死亡的时间和形式未能预料。心脏性猝死与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长QT间期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密切相关,常由过度劳累、情绪急剧变化、精神刺激等引发。在心脏性猝死前可有胸痛、呼吸急促、疲乏、心慌等症状,发作时严重胸痛、急性呼吸困难,然后突然呼吸心跳停止。心脏性猝死的生存率很低,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和心脏复律可挽救生命。
推荐问诊记录
心源性猝死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你是否也听过‘晚上运动等于慢性自杀’的说法?其实,这种说法并没有确凿的科学依据。那么,晚上运动是否真的会对身体和睡眠产生负面影响呢?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晚上运动并不会直接导致慢性自杀。然而,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如果晚上进行剧烈运动,可能会对睡眠质量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那些本身就存在睡眠问题的人群,如失眠、多梦等。

    其实,只要我们在睡前一小时避免进行剧烈运动,就不会对身体和睡眠产生负面影响。相反,晚上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我们放松身心,提高睡眠质量。

    那么,什么时间段运动更减肥呢?研究表明,无论你选择在哪个时间段运动,燃脂效率都是相同的。因此,选择适合自己的时间段进行运动即可。

    此外,每天固定时间运动更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就像每天早起喝水、上厕所一样,固定一个时间段做一件固定的事情,是养成习惯的最佳方法。

    总之,晚上运动并不会对身体和睡眠产生负面影响,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时间。让我们一起科学运动,享受健康生活吧!

  • 26岁的年轻小伙突发心源性猝死,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心源性猝死,这一看似遥远的名词,正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

    心源性猝死是指因心脏疾病导致的突然死亡,发病迅速,从发病到死亡往往不超过一小时。冠心病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此外,心肌炎、心肌病、恶性心率失常等疾病也可能引发心源性猝死。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冠心病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40岁以上人群冠心病发病率逐年提高,导致心源性猝死比例也随之上升。

    部分心源性猝死患者在发病前可能存在一些征兆,如心绞痛、过度疲劳感、心前区憋闷、疼痛、气喘、不能平卧、脉搏异常、血压下降、出汗、四肢发冷等。若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就医。

    预防心源性猝死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干预。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应注意预防,保持合理饮食,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人群也应定期体检,及时发现潜在的心脏疾病。

    此外,提高公众的急救意识也至关重要。一旦发生心源性猝死,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尽快拨打急救电话。

  • 心源性猝死是一种严重的突发性疾病,患者往往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倒地,导致心跳骤停。

    为了有效应对心源性猝死,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急救措施:

    1. 立即呼叫急救电话:在发现患者突然倒地、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寻求专业救援。

    2. 现场心肺复苏(CPR):在等待救护车到来之前,应立即对患者进行现场心肺复苏。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将患者置于平坦、硬实的地面上,解开衣领,确保呼吸道通畅。

    (2)用一只手放在患者胸骨中下1/3处,另一只手重叠在上方,用身体力量垂直向下按压30次。

    (3)按压后,立即放开,让胸廓自然回弹,进行2次人工呼吸,即吹气。

    (4)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患者恢复心跳或救护人员到达。

    3. 保持呼吸道通畅:在急救过程中,要时刻注意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避免因异物阻塞呼吸道而加重病情。

    4. 保持患者体温:在寒冷环境下,要尽量为患者保暖,避免体温过低加重病情。

    5. 等待救护车到来:在急救过程中,要耐心等待救护车到来,并协助医护人员将患者送往医院。

    除了急救措施外,以下是一些预防心源性猝死的建议: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心态等。

    2.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3. 遵医嘱服药:按照医生指导,规范使用抗高血压、降血糖等药物。

    4.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体重,避免肥胖。

    5. 避免过度劳累:避免长时间高强度工作,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

  • 心脏病,这一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不再仅仅是老年人的专利。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中青年人群也成为了心脏病猝死的高风险群体。许多心脏病突发的情况没有明显的先兆,一旦发作,后果不堪设想。然而,心脏在“受凉”之前,其实会发出一些预警信号,比如胃部的不适、胀满感,有时还伴随着钝痛、灼热感,甚至恶心呕吐。这些症状在排便后可能会有所缓解,但不会完全消失。

    当心脏劳累过度时,可能会出现左胸部的疼痛或压迫感,休息后可以缓解。这种疼痛可能还会放射到肩部、手臂、颈部或下颚,并伴有出汗,突然出现心慌、眼前发黑,甚至有跌倒的感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呼吸急促、一呼一吸拉长或喘不过气来的现象,静坐几分钟后,呼吸似乎恢复正常,但一旦开始活动,喘息又会开始。有些人在剧烈运动后会出现严重的疲劳感,连伸直身体的力量都没有。这种疲劳感是全身性的。

    专家提醒,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切勿轻视,不要误以为是小感冒。及时就医,进行早期治疗,对于心脏病的预防至关重要。

    心脏病发作时,2分钟内进行抢救至关重要。在这宝贵的2分钟内,正确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生存率。如果遇到心脏性猝死的情况,首先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同时,应让患者就地平躺,大声呼唤,检查患者是否有意识。如果患者没有意识也没有呼吸,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具体方法为:捏住患者的鼻子,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每吹4口气后进行胸部按压,每分钟100次,每按压30次,进行2次人工呼吸,直到急救人员到场。

    心脏病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注意日常保养。合理膳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都是预防心脏病发作的重要措施。此外,定期到医院的心内科进行体检,也是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预防心脏病发作的有效手段。

    总之,心脏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通过提高公众对心脏病的认识,加强早期预防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心脏病发病率和死亡率。

  • 心源性猝死,一种突然发生的心脏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当心脏泵血功能突然停止时,患者会出现意识丧失、抽搐等症状,如果不及时进行抢救,后果不堪设想。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识别心源性猝死,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关于心源性猝死的急救知识,供大家参考。

    首先,要熟悉心源性猝死的表现。当患者出现以下症状时,应立即怀疑心源性猝死:

    • 突发意识丧失
    • 面色苍白、出冷汗
    • 心慌、胸闷
    • 头晕、晕厥
    • 抽搐、口吐白沫

    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 大声呼叫周围的人寻求帮助
    • 观察周围环境是否安全
    • 将患者置于地上或硬板床上仰卧
    • 将患者头掰向一侧,以免呕吐时发生呛咳、误吸
    • 触摸颈动脉搏动消失、感触患者无自主呼吸,立即行规范的胸外心脏按压

    胸外按压30次后进行人工呼吸2次,如此循环5个周期。同时,要评估心肺复苏的效果,包括患者是否恢复意识、是否有大动脉搏动、是否恢复自主呼吸。如果复苏失败,则立即进入下一个周期的心肺复苏抢救活动。

    除了急救措施外,预防心源性猝死也很重要。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
    • 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慢性病
    • 定期进行体检
    • 了解心源性猝死的急救知识

    总之,心源性猝死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了解急救知识和预防措施至关重要。让我们共同努力,为生命保驾护航。

  • 心源性猝死是一种严重的突发心脏疾病,它指的是心脏突然停止跳动,导致患者迅速失去意识甚至死亡。面对这种紧急情况,如何进行抢救至关重要。

    首先,当发现患者出现心源性猝死症状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迅速进行心肺复苏。在进行心肺复苏前,应检查患者是否有意识,是否有呼吸和心跳,以及是否有脉搏搏动。如果没有,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主要包括以下步骤:首先,保持患者仰卧位,解开衣领,清除口腔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然后,进行胸外按压,按压部位在胸骨中下段,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按压深度为5-6厘米。同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每30次按压后进行2次呼吸。

    在心肺复苏的同时,应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在医院,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抢救,包括电击除颤、药物治疗等。

    除了及时进行抢救外,预防心源性猝死也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2.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心血管疾病。

    3. 遵医嘱按时服药,控制血压、血脂等指标。

    4.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 心源性猝死,这一看似突如其来的疾病,其实并非完全无迹可寻。在发病之前,患者往往会出现一些前兆,只是这些前兆往往被忽视或误解。

    首先,胸痛是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先兆之一。这种胸痛通常呈压榨样,就像胸前压着一块大石头,让人难以呼吸。除了胸痛,患者还可能出现四肢无力、脸色苍白、呼吸困难等症状。

    除了上述症状,心源性猝死还可能伴随着头痛头晕、视物模糊等表现。在部分病例中,患者还可能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室性颤动和室性扑动,这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休克症状。

    对于合并有心衰的患者,心源性猝死的前兆可能表现为脸面浮肿、全身浮肿、呼吸声音低微、两眼紧闭等。

    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心源性猝死患者发病之前都有前兆,但往往被忽视。尤其是有心脏病病史的患者,更容易受到一些诱发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心源性猝死。

    为了降低心源性猝死的风险,专家建议患者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及时就医。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2.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心脏病等潜在疾病。

    3. 了解心源性猝死的前兆,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及时就医。

    4. 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遵循医嘱。

    5.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 随着现代工作环境的日益复杂,许多公司都要求员工进行入职体检,以确保员工身体健康,保证工作顺利进行。那么,入职体检有哪些标准?如何判断体检是否合格呢?下面,我们将为您详细解析。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入职体检的标准。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以下疾病或情况属于不合格:

    1. 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克山病等器质性心脏病。但先天性心脏病不需手术或经手术治愈者,可合格。

    2. 血压超出正常范围:收缩压在90mmHg-140mmHg之间,舒张压在60mmHg-90mmHg之间。

    3. 血液病,如贫血等。

    4. 结核病。

    5.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6. 慢性胃、肠疾病。

    7. 各种肝炎。

    8. 恶性肿瘤和肝硬化。

    9. 急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多囊肾、肾功能不全等。

    10. 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11. 精神病史、癫痫病史等。

    12. 弥漫性结缔组织疾病,如红斑狼疮等。

    13. 晚期血吸虫病、晚期血丝虫病等。

    14. 颅骨缺损、颅内异物存留、颅脑畸形等。

    15. 严重的慢性骨髓炎。

    16. 严重的慢性胃、肠疾病。

    17. 各种恶性肿瘤和肝硬化。

    18. 急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多囊肾、肾功能不全。

    19. 糖尿病、尿崩症、肢端肥大症等内分泌系统疾病。

    20. 精神病史、癫痫病史等。

    21. 弥漫性结缔组织疾病,如红斑狼疮等。

    22. 晚期血吸虫病,晚期血丝虫病兼有橡皮肿或有乳糜尿。

    23. 颅骨缺损、颅内异物存留、颅脑畸形、脑外伤后综合征。

    24. 严重的慢性骨髓炎。

    25. 三度单纯性甲状腺肿。

    26. 有梗阻的胆结石或泌尿系结石。

    27. 大动脉炎、血管闭塞性脉管炎、雷诺氏病。

    28. 淋病、梅毒、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艾滋病。

    29. 双眼矫正视力均低于0.8(标准对数视力4.9)或有明显视功能损害眼病者。

    30. 双耳均有听力障碍,在佩戴助听器情况下,双耳在3米以内耳语仍听不见者。

    31. 未纳入体检标准,影响正常履行职责的其他严重疾病。

    通过以上内容,相信大家对入职体检的标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入职体检过程中,大家要积极配合,确保体检结果的准确性。

  •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冠心病支架手术已经成为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肌供血不足、心脏动脉阻塞的重要手段。这项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无数冠心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冠心病支架手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导管将支架植入狭窄的冠状动脉,从而恢复心脏的正常血液供应。手术过程相对简单,通常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术后恢复快,患者可以在24小时内下床活动,一般术后3天即可出院。

    那么,哪些患者适合进行冠心病支架手术呢?一般来说,以下情况可以考虑:

    1.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超过75%;

    2. 伴有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临床症状;

    3. 年龄在30-65岁之间,身体状况较好。

    当然,冠心病支架手术并非万能,它只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手段,并不能完全治愈冠心病。术后患者仍需坚持服药、定期复查,并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以降低冠心病的复发风险。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支架材料主要有不锈钢、镍钛合金等,支架的类型也很多,包括球囊扩张支架、自膨胀支架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支架。

    术后,患者需要关注以下事项:

    1. 坚持服药,定期复查;

    2. 注意饮食,低盐低脂;

    3. 保持良好的心态,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总之,冠心病支架手术为冠心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但患者仍需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并做好术后康复。

  • 心源性猝死,顾名思义,是由心脏原因引发的突发性死亡。这种状况在临床上非常常见,且具有极高的危险性。心源性猝死可能由多种疾病引发,其中,心肌梗塞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心源性猝死并非仅发生在患有心脏病的患者身上,即便是没有心脏病的健康人,也有可能发生心源性猝死。这种死亡往往发生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让人防不胜防。

    心源性猝死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冠心病:冠心病是导致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原因,约占所有心源性猝死的80%左右。冠心病患者应引起高度重视,积极进行预防和治疗。

    2. 心肌梗塞:心肌梗塞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一种疾病。心肌梗塞患者有较高的心源性猝死风险,尤其是急性心肌梗塞早期。

    3. 心肌病:心肌病是一种心肌结构和功能异常的疾病,主要包括扩张型心肌病和肥厚型心肌病。心肌病患者容易发生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

    4. 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炎症性疾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有较高的心源性猝死风险。

    5. 其他因素:劳累过度、电解质失衡、情绪压抑、致死性心律失常、药物副作用等也可能导致心源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可能引发的疾病非常多,除了冠心病、心肌梗塞和心肌病之外,还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瓣膜病等。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重视心脏健康,积极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降低心源性猝死的发生风险。

    为了预防心源性猝死,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

    2. 积极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3.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心脏疾病。

    4.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5. 遵医嘱,按时服药,避免药物副作用。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