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西甲新星普埃塔因心脏病过世 曾五次停止心跳

西甲新星普埃塔因心脏病过世 曾五次停止心跳
发表人:健康百科

  北京时间今天晚上,西班牙方面传来悲痛的消息,年仅22岁的塞维利亚左翼球员普埃塔因心脏病突发不幸去世。这位极具天赋的西班牙本土球员在周六与赫塔菲的西甲首轮比赛中突然昏厥,经过紧急抢救,最终未能挽救他的生命。

  《阿斯报》报道,普埃塔因心脏停止跳动导致多个器官功能紊乱和衰竭,经过全力抢救,最终仍未能挽回他的生命。普埃塔在送往医院的途中曾经五次心脏停止跳动,尽管医疗人员尽力抢救,但他的脑部受损严重,加上多个器官衰竭,最终不幸离世。

  普埃塔在周六与赫塔菲的比赛中,在第30分钟突然倒地,经过队医的急救后恢复知觉,但回到更衣室后又再次昏厥,最终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普埃塔的病情一直不稳定,医生曾表示情况乐观,但最终却未能挽救他的生命。

  塞维利亚俱乐部为普埃塔安排了祭奠和葬礼,将在塞维利亚的主场皮斯胡安球场的小礼堂为普埃塔设立灵堂,供他的亲人、朋友以及其他热心人士进行哀悼。

  普埃塔的去世引起了广泛关注,人们纷纷对其年轻的生命感到惋惜。这也提醒人们,心脏病突发不容忽视,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做好预防措施。

  以下是一些预防心脏病突发的方法:

  1.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少吃油腻、高盐、高糖的食物。

  2.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3.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是心脏病的危险因素,要尽量避免。

  4.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肥胖。

  5. 压力管理:学会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6.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心脏病。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心源性猝死疾病介绍:
心脏性猝死是指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无论是否有心脏病,死亡的时间和形式未能预料。心脏性猝死与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长QT间期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密切相关,常由过度劳累、情绪急剧变化、精神刺激等引发。在心脏性猝死前可有胸痛、呼吸急促、疲乏、心慌等症状,发作时严重胸痛、急性呼吸困难,然后突然呼吸心跳停止。心脏性猝死的生存率很低,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和心脏复律可挽救生命。
推荐问诊记录
心源性猝死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饮食质量与人们的死亡风险密切相关。一项发表在《NEJM》杂志上的研究发现,持续改善饮食质量可以有效降低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风险。

      研究发现,健康饮食模式,如地中海饮食和DASH饮食,对降低死亡风险具有显著作用。研究者分析了大量受试者的数据,发现即使是适度改善饮食质量,也能显著降低死亡风险。相反,饮食质量的下降则会增加死亡风险。

      研究排除了心血管病史的患者,对受试者的饮食评分进行了长期评估。结果显示,饮食质量改善的人群,其蔬菜、全谷物和Ω-3脂肪酸摄入增加,同时钠盐摄入量降低。在12年的随访期间,饮食质量改善13%~33%的人群,其全因死亡风险低于饮食改善0%~3%的人群。

      研究还发现,饮食质量改善20%的人群,其全因死亡风险降低8%~17%,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7%~15%。长期保持健康饮食习惯的人群,其死亡风险也较低。

      这项研究提示我们,改善饮食质量是降低死亡风险的有效方法。我们应该关注自己的饮食习惯,尽量选择健康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水果和鱼类等,同时减少钠盐摄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其中心脏性猝死(SCD)更是导致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提高公众对心脏性猝死的认识,北京楷祺心血管公益基金会启动了“共筑中国心:预防心脏性猝死患者援助项目”,旨在通过心律失常知识普及活动、媒体宣传、患者教育与援助等多种形式,促进公众对心血管疾病的了解,进一步有效预防因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

    据悉,心脏性猝死(SCD)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最主要的原因,从发病到死亡时间及其短暂,有些还常常发生于貌似健康的人群,甚至于很多是中青年患者,很多公众人物,甚至医学同道,都因为心脏性猝死离世。

    预防心脏性猝死的方法主要有加强公共急救措施和植入心脏除颤器(ICD)。其中,植入心脏除颤器(ICD)是目前预防高危患者心脏性猝死的唯一有效方法。然而,我国在心脏性猝死的防治工作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例如植入ICD的患者数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楷祺基金会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合作,为适合的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免费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并建立远程随访系统,加强患者管理。

    此外,公众也需要提高对心脏性猝死的认识,了解预防措施,并积极参与到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中。

  •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心源性猝死(SCD)已成为危害中老年女性健康的重要杀手。一项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的研究表明,通过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降低中老年女性SCD的风险。

    研究指出,不吸烟、定期锻炼、健康饮食和维持健康体重这四种健康生活方式,可以使中老年女性的SCD风险降低92%。这意味着,通过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可以有效降低SCD的发生率。

    研究发现,吸烟、缺乏锻炼、饮食不健康和肥胖这四种不良生活方式,是导致SCD的重要因素。通过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降低这些风险因素,从而降低SCD的发生率。

    具体来说,以下几种健康生活方式对降低SCD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1. 不吸烟:吸烟是导致SCD的重要因素之一。戒烟可以有效降低SCD的风险。

    2. 定期锻炼:定期锻炼可以增强心脏功能,提高心血管健康水平,从而降低SCD的风险。

    3. 健康饮食:健康饮食可以降低血脂、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从而降低SCD的风险。

    4. 维持健康体重:肥胖是导致SCD的重要因素之一。维持健康体重可以有效降低SCD的风险。

    此外,研究还发现,如果所有女性都能采取这四种健康生活方式,那么SCD的发生率将显著降低。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中老年女性的健康水平。

  • 心源性猝死是一种突发性、致命性心脏病,了解其征兆对于预防意外发生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源性猝死征兆:

    1. 胸闷:活动后胸闷,休息后缓解,可能是冠心病或心肌梗塞的早期表现。

    2. 心慌:心跳加快,常为心源性猝死的前兆。

    3. 心跳过缓:心跳过慢,可能导致心脏停搏,血压下降。

    4. 晕厥:由于心脏突然减慢或停止,导致脑部供血不足。

    5. 眼前发黑、肢体麻木:可能由于心脏供血不足导致。

    6. 嘴唇发紫:血液循环不良,血氧下降。

    7. 脚部疼痛:可能与血液循环不良有关。

    预防心源性猝死,建议定期体检,控制血压、血糖等慢性病,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 心源性猝死是一种严重的突发性疾病,患者往往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倒地,导致心跳骤停。

    为了有效应对心源性猝死,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急救措施:

    1. 立即呼叫急救电话:在发现患者突然倒地、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寻求专业救援。

    2. 现场心肺复苏(CPR):在等待救护车到来之前,应立即对患者进行现场心肺复苏。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将患者置于平坦、硬实的地面上,解开衣领,确保呼吸道通畅。

    (2)用一只手放在患者胸骨中下1/3处,另一只手重叠在上方,用身体力量垂直向下按压30次。

    (3)按压后,立即放开,让胸廓自然回弹,进行2次人工呼吸,即吹气。

    (4)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患者恢复心跳或救护人员到达。

    3. 保持呼吸道通畅:在急救过程中,要时刻注意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避免因异物阻塞呼吸道而加重病情。

    4. 保持患者体温:在寒冷环境下,要尽量为患者保暖,避免体温过低加重病情。

    5. 等待救护车到来:在急救过程中,要耐心等待救护车到来,并协助医护人员将患者送往医院。

    除了急救措施外,以下是一些预防心源性猝死的建议: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心态等。

    2.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3. 遵医嘱服药:按照医生指导,规范使用抗高血压、降血糖等药物。

    4.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体重,避免肥胖。

    5. 避免过度劳累:避免长时间高强度工作,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

  •   运动,被誉为‘生命之源’,然而,近年来,‘跑步死’事件频发,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跑步,作为一项全民参与的体育运动,为何会成为‘夺命杀手’?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这一现象?本文将从运动医学的角度,探讨‘跑步死’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跑步死’并非绝症,而是一种运动性猝死。其成因复杂,包括遗传、基础疾病、运动不当等多种因素。其中,基础疾病如心脏疾病、高血压等,是导致‘跑步死’的主要原因。

      为了预防‘跑步死’,我们首先要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基础疾病,是预防运动性猝死的关键。此外,以下措施也有助于降低‘跑步死’的风险:

      1. 逐步提高运动强度,避免突然剧烈运动。

      2. 运动前做好热身,避免运动损伤。

      3. 选择合适的运动场地,确保安全。

      4. 注意运动后恢复,避免过度疲劳。

      5.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睡眠。

      当然,除了以上措施,我们还需要关注社会环境。学校、家庭、社会应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让更多人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

      总之,‘跑步死’并非不可预防,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正确面对这一现象。通过科学运动、关注自身健康,我们可以远离‘跑步死’,享受运动的快乐。

  • 心源性猝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迅速,死亡率极高。了解可能导致心源性猝死的病因,对于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 心脏瓣膜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可能导致心功能不全,增加猝死风险。

    2. 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严重时可能引发心肌梗死和猝死。

    3. 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可能导致心脏停跳。

    4. 心肌病:如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心肌损伤导致心功能不全。

    5. 其他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以及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都可能增加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预防和治疗心源性猝死,需要积极控制相关疾病,改善生活方式,并定期进行心脏检查。

  • 3月1日至3日,第十五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在广西南宁成功举办。本次论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3000多名心血管内科专家、学者和医师,共同探讨心血管介入规范化和热点问题。

    在本次论坛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洪涛教授分享了关于PCI相关用药的精彩讲座。

    洪教授指出,随着PCI技术的不断发展,支架植入已经成为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为了降低血栓事件的发生率,PCI术中需要使用多种抗凝、抗血小板药物。

    然而,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出血事件。洪教授强调,在使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时,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要防止血栓形成,又要避免出血。

    过去十几年,随着新型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急性冠脉事件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然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也有所增加。洪教授提醒,老年、女性、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贫血、肾功能障碍、心肌梗死或严重缺血以及强化抗栓治疗是出血事件的预测因素。

    一旦发生出血事件,无论其严重程度如何,都会对患者预后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合理使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对于降低出血风险、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常用抗血小板药物包括:

    1. 环氧化酶抑制剂:阿司匹林

    2. 磷酸二酯酶峰抑制剂:西洛他唑

    3. ADP受体阻滞剂:氯吡格雷、普拉格雷、替格瑞洛

    4. GP Ⅱb/Ⅲa 受体拮抗剂:阿昔单抗、依替巴肽、替罗非班

    常用抗凝药物包括:

    1. 普通肝素

    2. 低分子肝素

    3. 比伐卢定

    4. 磺达肝葵钠

  • 马拉松运动近年来在我国越来越流行,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这项运动中。然而,马拉松比赛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尤其是对于一些特殊人群。本文将针对马拉松运动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及如何预防这些问题进行科普。

    一、马拉松运动中的风险

    1. 心脏骤停:马拉松比赛中,由于运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容易出现心脏骤停的情况。尤其是对于有心脏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人群,风险更大。

    2. 肌肉拉伤:马拉松比赛中,长时间的运动容易导致肌肉疲劳,从而引发肌肉拉伤。常见的肌肉拉伤部位包括腿部、腰部等。

    3. 脱水:马拉松比赛中,由于运动量大、出汗多,容易出现脱水现象。脱水会导致身体机能下降,甚至出现中暑等严重后果。

    二、如何预防马拉松运动中的风险

    1. 做好体检:在参加马拉松比赛之前,应进行全面的体检,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评估运动风险。

    2. 逐步增加运动量:在参加马拉松比赛之前,应逐步增加运动量,避免突然增加运动强度导致身体不适。

    3.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4. 合理饮食:比赛前要注意补充能量,比赛后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5. 注意保暖:马拉松比赛通常在户外进行,要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三、马拉松运动中的急救知识

    1. 心脏骤停:发现有人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尽快拨打急救电话。

    2. 肌肉拉伤:发现有人肌肉拉伤,应立即停止运动,进行冰敷、抬高患肢等处理。

    3. 脱水:发现有人脱水,应立即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 冬季是猝死高发季节,尤其是在秋冬季节,猝死的发病率比春夏高出20%左右。我国猝死人群数量居全球之首,每分钟就有一个人猝死,老年人是猝死的高危群体。高血压患者最容易猝死,占比约38%,其次是心脏病、糖尿病等。心源性猝死是猝死的主要类型,约占猝死的60%。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因素也会增加猝死风险。30-53岁的中年人是猝死的高发年龄段。预防猝死需要注意饮食、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并定期进行体检。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