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冠心病支架术后

冠心病支架术后
发表人:医疗新知速递

冠脉支架手术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然而,支架手术并非一劳永逸,术后仍需注意诸多事项,以避免支架内血栓形成、再狭窄等问题。

首先,术后患者需调整生活方式,包括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适当运动、控制体重等。尤其是戒烟,对预防支架术后并发症至关重要。许多支架术后患者仍存在吸烟习惯,导致胸痛甚至心梗复发。

其次,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也是关键。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等疾病均会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增加支架术后并发症风险。患者需遵医嘱,将各项指标控制在理想范围。

支架术后药物治疗同样重要。患者需继续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以预防血栓形成。同时,还需服用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抗心肌缺血药物等,以降低再狭窄风险。

术后监测和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压、心率、血糖、血脂等指标,并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彩超等。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

尽管支架术后仍需注意诸多事项,但只要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仍能有效降低冠心病复发风险,拥有健康的生活。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心原性猝死疾病介绍:
心脏性猝死是指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无论是否有心脏病,死亡的时间和形式未能预料。心脏性猝死与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长QT间期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密切相关,常由过度劳累、情绪急剧变化、精神刺激等引发。在心脏性猝死前可有胸痛、呼吸急促、疲乏、心慌等症状,发作时严重胸痛、急性呼吸困难,然后突然呼吸心跳停止。心脏性猝死的生存率很低,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和心脏复律可挽救生命。
推荐问诊记录
心原性猝死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冠心病,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中医学认为,冠心病的发生与气虚、阴虚、血瘀、痰湿、气滞、寒凝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中医治疗冠心病主要以活血化瘀、宣痹通阳、芳香温通、调整脾胃、益气养阴、补肾固本等方法为主。

    一、活血化瘀法:活血化瘀法是中医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通过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环,缓解心绞痛等症状。

    二、宣痹通阳法:宣痹通阳法适用于冠心病痰湿上乘、胸阳不振者,通过宣肺化痰、通阳利水,改善心阳不振的症状。

    三、芳香温通法:芳香温通法适用于冠心病寒凝血脉者,通过温经通络,改善血脉瘀阻的症状。

    四、调整脾胃法:调整脾胃法适用于冠心病脾胃功能失调者,通过健脾益气、和中化湿,改善脾胃功能,缓解冠心病症状。

    五、益气养阴法:益气养阴法适用于冠心病气阴两虚者,通过益气养阴,改善气阴两虚的症状。

    六、补肾固本法:补肾固本法适用于冠心病肾虚者,通过补肾固本,改善肾虚症状。

    除了中医治疗,冠心病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态等,以降低冠心病的发生风险。

    总之,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中医治疗冠心病具有独特优势,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 春节团圆饭,本应是家人欢聚一堂的美好时光,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却因为‘饭桌文化’而陷入了健康危机。从高血压、高血脂到急性心肌梗塞,这些原本属于老年人的疾病,如今却开始年轻化,成为威胁年轻人健康的‘杀手’。

    过度饮酒、高脂高盐饮食、熬夜加班,这些不良生活习惯,都是导致冠心病年轻化的主要原因。年轻人往往因为工作压力、社交需求等原因,长时间处于高负荷状态,而忽视了身体的警示信号。

    那么,如何预防冠心病年轻化呢?首先,年轻人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控制饮食,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其次,要关注自身健康,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疾病。最后,要积极调整心态,学会释放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此外,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帮助预防冠心病:

    1. 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质,少吃油腻、高盐、高糖的食物。

    2.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3.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肥胖。

    4. 戒烟限酒:戒烟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适量饮酒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但过量饮酒则会导致心血管疾病。

    5. 保持良好心态:学会释放压力,保持乐观的心态。

  • 心悸,这种令人不安的感觉,你是否也曾经有过?它就像一颗小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泛起层层涟漪,让人无法平静。心悸,又称心慌,是心脏跳动时的一种不适感。严重时,可能会伴随着胸部不适、胸闷、胸痛和呼吸困难。

    糖尿病患者常常会感到心悸,这是因为他们体内的高血糖会导致动脉血管狭窄,进而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为了明确心悸的原因,糖尿病患者应该进行心电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以便发现是否存在心动过速或心律失常等问题。

    那么,什么是心动过速和心律失常呢?心动过速是指心跳的频率超过正常范围,可以分为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则是指心跳的节律发生变化,由规则变成不规则,常见的有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心房纤维颤动等。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血糖和血脂是减轻心悸症状的关键。此外,还需要根据心悸的病因进行对症治疗。例如,窦性心动过速可以选用β受体阻滞剂,室性心动过速可以选用钙拮抗剂、胺碘酮等。对于持续性房颤的患者,需要积极进行治疗,以防止血栓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

    除了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都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减轻心悸症状。

    总之,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心悸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同时,做好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远离心悸的困扰。

  • 运动过量可能导致猝死,了解适宜的运动量至关重要。

    运动猝死是指在运动过程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发生的意外死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运动过量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过度的运动量会给心脏和血管带来巨大负担,若心脏负荷过重,可能导致猝死。

    运动量的大小主要受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频率的影响。

    运动强度

    不同的运动类型,运动强度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力量训练的强度大于有氧运动。因此,有氧运动可以持续更长时间,而力量训练则一般持续20分钟左右。判断运动强度的方法有多种,最简单直接的就是根据运动体验。低强度运动时,呼吸轻松,可以开口唱歌,心跳稳定;中等强度运动时,呼吸有点困难,不能开口唱歌,心跳加速;高强度运动时,呼吸非常困难,不能开口说话,心跳非常快。有氧运动可以通过心率来控制强度,低强度运动时,心率为最大心率的50%~60%;中等强度运动时,心率为最大心率的60%~70%;高强度运动时,心率为最大心率的70%~80%。(最大心率=220-年龄)

    要计算心率,可以借助一些仪器,也可以自己把脉数脉搏。在运动结束5秒后开始数:心率=10秒钟的脉搏数X6。如果觉得数脉搏麻烦,可以根据自己年龄来简单计算一下。40岁以下的用180减年龄,40岁以上的用170减年龄,就能获得有氧运动的靶心率。对于没有心血管疾病的一般人群,当运动时心率超过靶心率时,就应当适当放慢速度和减小动作幅度;当心率过慢时,则可以适当加快速度和加大动作幅度。

    力量训练一般重复较大负荷动作8~12次即可。

    运动时间

    运动时间方面,运动5分钟就会有效果,要想达到减肥效果,有氧运动需要坚持30分钟以上,但不宜超过1小时。力量性运动则20分钟左右即可。一天运动时间达1小时就能产生健身效果,一天运动时间90分钟就能达到减重效果。

    运动频率

    频率方面,有氧运动强度不大,并且恢复较快,频率可以高一些,一般情况下,一周坚持做3~5次即可。如果身体条件允许,可以每天坚持。力量性运动耗能大,肌肉恢复需要时间,一般一周做2~3次即可。

    综上所述,每次进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30分钟到60分钟左右,一周做3~5次;每次进行力量训练20分钟左右,一周做2~3次,就能达到很好的健身减肥效果。

    运动过量可能导致猝死,了解适宜的运动量至关重要。

    为了保护心脏健康,建议遵循以下建议:

    1. 评估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类型和强度。

    2. 逐渐增加运动量,避免突然增加运动强度。

    3. 注意运动过程中的身体状况,如有不适,立即停止运动。

    4.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充足睡眠等。

    5.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心脏疾病。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运动过量的风险,保护心脏健康。

  • 猝死,这个看似离我们很远的词汇,却频繁出现在新闻报道中。尤其是一些年轻人,由于工作压力、生活习惯等原因,猝死的案例越来越多。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猝死,保护自己的健康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为您解答。

    一、工作狂与猝死

    工作狂们,你们要小心了!长时间加班、熬夜、缺乏运动,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都可能导致猝死。研究表明,工作压力过大、缺乏休息,会使心脏负担加重,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二、肥胖与猝死

    肥胖是导致猝死的重要因素之一。肥胖会增加心脏负担,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如高血压、高血脂等。因此,保持健康的体重,对于预防猝死至关重要。

    三、情绪与猝死

    情绪波动过大,如过度紧张、焦虑、抑郁等,也会增加猝死的风险。长期处于负面情绪中,会导致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诱发心律失常等疾病。

    四、定期体检,预防猝死

    定期体检是预防猝死的重要措施。通过体检,可以及时发现心血管疾病等潜在风险,并进行早期干预。

    五、健康生活方式,远离猝死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猝死的关键。具体包括: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总之,预防猝死,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心态,定期体检,才能远离猝死,拥有健康的生活。

  • 心源性猝死是一种严重的突发性疾病,主要是指由心脏疾病引起的突然死亡。这种疾病通常在短时间内发生,甚至可能在24小时内导致患者死亡。心源性猝死与心脏骤停不同,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停止跳动,而心源性猝死则是指因心脏疾病导致的突然死亡。

    引起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种:

    一、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变疾病,主要由于风湿性炎症导致心脏瓣膜受损。患者常见的症状包括胸口闷痛、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过度劳累、持续性咳嗽等都可能是风湿性心脏病的症状。

    二、肺源性心脏病

    肺源性心脏病是指由于肺部疾病或肺血管病变导致的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心脏功能不全。急性肺源性心脏病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冠心病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斑块脱落,可能导致血栓形成,进而引发心源性猝死。

    四、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心脏负荷加重,引起心肌肥厚和心脏扩大,增加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五、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长期高血糖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从而增加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六、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搏动节律或频率异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可能导致心脏骤停或心源性猝死。

    预防心源性猝死,需要积极控制相关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并注意以下事项:

    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2.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相关疾病。

    3. 遵医嘱,按时服药,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

    4. 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5.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 心源性猝死(SCD)是一种突发性死亡,其背后原因复杂多样。据研究,约50%的心源性猝死与心肌梗死有关,而其中一半的心肌梗死为无症状型心肌梗死(SMI)。

    无症状型心肌梗死,顾名思义,患者并无明显症状。这种心肌梗死的发生与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疾病密切相关。由于缺乏典型症状,患者往往难以察觉,导致病情延误,增加了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症状型心肌梗死的诊断方法也日益完善。心电图、心脏彩超、心脏核磁共振等检查手段可以帮助医生早期发现SMI,从而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降低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对于无症状型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降血脂药物、抗高血压药物等,可以帮助控制病情,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以帮助恢复心脏血供,改善心肌功能。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外,患者还应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度运动等,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总之,无症状型心肌梗死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病因之一。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预防心源性猝死至关重要。

  • 生老病死,人生常态。然而,心源性猝死作为一种突发性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急、病情危重,是导致中老年人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因此,了解心源性猝死的原因,做好预防工作,对于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详细介绍心源性猝死的常见原因:

    1、冠心病:冠心病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进而引发猝死。冠心病患者常伴有胸闷、胸痛等症状,尤其在活动后加重。

    2、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突然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引起猝死。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原因。

    3、肥厚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遗传性心肌病,心肌肥厚导致心脏舒缩功能受损,容易引发猝死。青少年和年轻人是该病的高发人群。

    4、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不规律,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可能导致心脏骤停,引发猝死。

    5、心肌炎:心肌炎是指心肌受到病毒、细菌等感染引起的炎症,严重时可导致心肌损伤,引发猝死。

    为预防心源性猝死,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1、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2、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心血管疾病。

    3、遵医嘱,按时服药,控制病情。

    4、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等情绪。

    5、如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 26岁的年轻小伙突发心源性猝死,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心源性猝死,这一看似遥远的名词,正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

    心源性猝死是指因心脏疾病导致的突然死亡,发病迅速,从发病到死亡往往不超过一小时。冠心病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此外,心肌炎、心肌病、恶性心率失常等疾病也可能引发心源性猝死。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冠心病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40岁以上人群冠心病发病率逐年提高,导致心源性猝死比例也随之上升。

    部分心源性猝死患者在发病前可能存在一些征兆,如心绞痛、过度疲劳感、心前区憋闷、疼痛、气喘、不能平卧、脉搏异常、血压下降、出汗、四肢发冷等。若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就医。

    预防心源性猝死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干预。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应注意预防,保持合理饮食,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人群也应定期体检,及时发现潜在的心脏疾病。

    此外,提高公众的急救意识也至关重要。一旦发生心源性猝死,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尽快拨打急救电话。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