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吃了3个月何首乌中年男子变成“黄人”

吃了3个月何首乌中年男子变成“黄人”
发表人:魏凤芳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养生保健的重视,中药材的普及度越来越高。然而,一些市民盲目跟风,自行购买中药材服用,却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本文将围绕一位食用何首乌导致肝损伤的案例,探讨中药材安全使用的重要性。

56岁的周先生因白发困扰,听信何首乌的功效,连续服用3个月,却导致全身发黄,肝功能严重受损。这起案例提醒我们,中药材并非万能,使用前需谨慎。

何首乌作为一味中药材,具有补肝肾、益精血的功效,在中医理论中广泛应用于治疗脱发、白发等问题。然而,何首乌中含有蒽醌类化合物,过量或长期服用可能导致肝损伤。此外,中药材的炮制、煎煮方法不当,也可能影响其安全性。

为了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在服用中药材前,请咨询专业中医师,了解其功效、适应症、禁忌等。

2. 不要盲目跟风,自行购买中药材服用。

3. 严格按照医嘱服用中药材,不要随意增减剂量。

4. 定期检查肝功能,及时发现药物性肝损伤。

5. 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就医。

总之,中药材并非万能,使用前需谨慎。在追求健康的同时,也要关注自身安全。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黄疸病疾病介绍:
黄疸是指血清胆红素(serumbilirubin,SB)增高致使巩膜、皮肤、黏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发生黄染(颜色变黄)的现象,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正常血清总胆红素浓度<17μmol/L,当胆红素在17.1~34.2μmol/L(1~2mg/dl)时,肉眼难以发现,称为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当血清胆红素超过34.2μmol/L(2mg/dl)时,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称为显性黄疸,即临床上常说的黄疸。黄疸的治疗需要在明确病因后对症治疗,受原发病严重程度影响,预后也会有所不同[1,3]。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新生儿黄疸是常见的现象,许多新手父母对此感到焦虑。然而,了解黄疸的消退过程可以帮助家长们更好地应对这一情况。

    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的两周内自行消退,而病理性黄疸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疗。那么,如何判断黄疸是否开始消退呢?以下是一些黄疸褪去的前兆:

    1. 皮肤颜色逐渐变浅:黄疸褪去时,宝宝的身体、手心、脚心、头部等部位的皮肤颜色会逐渐由黄色转变为正常肤色。

    2. 大便颜色变浅:病理性黄疸的宝宝,大便颜色可能会变深。当大便颜色恢复正常时,说明黄疸已经开始消退。

    3. 精神状态改善:黄疸褪去时,宝宝的情绪会变得稳定,不再频繁哭闹,精神状态也会变得非常好。

    4. 眼睛颜色变浅:眼睛是最后发生黄疸消退的部位。当眼白颜色变浅时,说明黄疸已经开始消退。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黄疸已经消退,家长仍需注意观察宝宝的健康状况,并定期带宝宝进行体检。

    如果宝宝出现以下情况,请及时就医:

    1. 黄疸持续不退或加重

    2. 宝宝出现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

    3. 宝宝出现嗜睡、反应迟钝等症状

    总之,了解黄疸褪去的前兆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关注宝宝的健康状况,并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 胰腺,这个在人体中看似不起眼的小器官,却承担着重要的消化吸收功能。然而,胰腺癌的悄然侵袭,让这个默默奉献的器官成为了“癌王”。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胰腺癌的伪装,以及如何早期发现和预防。

    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因其发病率快速上升、死亡率极高而备受关注。吸烟、酗酒、高脂肪高蛋白质食物摄入过多是经济发达城市胰腺癌高发的重要因素。

    胰腺癌的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容易被误诊或忽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胰腺癌伪装症状:

    1. 消化不良:上腹饱胀、食欲不振、腰腹疼痛、体重减轻等消化不良症状,可能是胰腺癌的早期信号。与胃病不同的是,胰腺癌的腹痛呈持续性,且与体位有关。

    2. 黄疸:约50%的胰腺癌患者会出现黄疸症状,表现为眼球巩膜发黄、小便颜色变深、大便颜色变淡、全身皮肤变黄等。当出现这些症状时,要警惕胰腺癌的可能。

    3. 血糖升高:胰腺兼具外分泌和内分泌两大功能,外分泌功能负责分泌消化酶,内分泌功能则负责分泌胰岛素调节血糖。当胰腺功能受损时,会导致血糖升高。糖尿病患者也要警惕胰腺癌的可能。

    4. 腹部疼痛:胰腺癌患者可能会出现腹部疼痛,疼痛部位不固定,有时会放射至腰背部。

    为了早期发现胰腺癌,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1. 健康饮食:避免高脂肪、高蛋白质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2. 戒烟限酒:吸烟和酗酒是胰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要尽量避免。

    3.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有胰腺癌家族史或高危人群,要重视体检。

    4. 注意身体变化:关注自身身体状况,一旦出现上述症状,要及时就医。

  • 总胆红素升高是临床常见的生化指标异常,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本文将探讨总胆红素升高的原因、症状、诊断及治疗。

    一、总胆红素升高的原因

    1. 肝脏疾病:如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均可能导致肝细胞功能受损,无法正常代谢胆红素,使其在血液中积累。

    2. 溶血性贫血:由于感染、药物、自身免疫等因素导致的红细胞破坏,使胆红素生成增多。

    3. 胆汁淤积:肝内胆汁淤积或肝外胆汁淤积均可导致胆红素排泄受阻。

    二、总胆红素升高的症状

    1. 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尿液等颜色变黄。

    2. 消化系统症状: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等。

    3. 全身症状:乏力、消瘦、关节疼痛等。

    三、总胆红素升高的诊断

    1. 血常规:检查红细胞、血红蛋白等指标,了解溶血情况。

    2. 肝功能:评估肝脏功能,如ALT、AST、ALP等。

    3. 影像学检查:如B超、CT等,了解肝脏、胆道情况。

    四、总胆红素升高的治疗

    1. 肝脏疾病:根据病因给予保肝治疗、抗病毒治疗等。

    2. 溶血性贫血:根据病因给予抗感染、免疫抑制等治疗。

    3. 胆汁淤积:根据病因给予药物、手术等治疗。

  • 黄疸胆道闭锁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肝脏疾病,其主要症状表现为皮肤和眼睛的黄染。当胆红素在血液中升高时,皮肤、黏膜和巩膜就会出现黄色。这种黄染通常持续不退,甚至可能逐渐加重,导致皮肤变成金黄色甚至褐色。此外,排便颜色也可能发生改变,出现灰白色或陶土样的大便,尿液则可能呈深黄色。

    除了皮肤黄染外,黄疸胆道闭锁患者还可能出现食欲下降、吃奶差、不愿意进食等症状。长期如此,可能导致营养不良,身高体重不增长。在疾病后期,患者还可能出现凝血机制障碍,甚至胆红素疾病。

    针对黄疸胆道闭锁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和饮食调理。手术治疗是关键,通过手术重建胆道,促进胆汁排泄。术后,患者需要服用一些抑制免疫功能的药物或营养神经的药物,以辅助治疗。同时,调整饮食结构,补充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也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黄疸胆道闭锁患者来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至关重要。在手术初期,患者需要在重症监护病房进行监护,病情稳定后再转入普通病房。出院后,患者仍需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黄疸胆道闭锁是一种严重的儿童疾病,需要家长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通过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 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和药物治疗。然而,手术治疗创伤较大,而药物治疗周期长、副作用大。近年来,一种名为“太极顺势排石法”的胆结石自然疗法逐渐受到关注。

    该疗法是一种非手术、无痛苦的治疗方法,通过中草药、海洋药物等天然成分,结合中医理论,逐步排除体内结石。具体步骤如下:

    1. 清理排石通道:通过服用中草药和海洋药物,恢复肝胆功能,打通排石通道。

    2. 激发排石动力:在消化器官活动旺盛的时辰,服用胆管扩张排石药物,刺激肝脏分泌胆汁,推动结石移位。

    3. 维护肝胆功能:排除结石后,注意饮食,补充微量元素,保护肝胆。

    4. 配合医疗手法和动作,刺激肝脏分泌胆汁,胆囊收缩,将结石排出体外。

    该疗法具有以下优势:

    1. 疗程短,费用低。

    2. 治疗方便,不影响工作和生活。

    3. 无创伤,无痛苦。

    4. 排石彻底,预防复发。

    5. 无需忌口。

    胆结石自然疗法适用于各种胆结石病症,如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等。同时,该疗法还可以预防和治疗脂肪肝、胆源性高血压、肥胖症等疾病。

  •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皮肤、巩膜等身体组织的黄色染色。当血清中未结合胆红素浓度升高时,会通过血脑屏障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严重时可能导致核黄疸。

    核黄疸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可导致基底神经节、海马下丘脑神经和小脑神经元坏死,出现嗜睡、反应低下、吸吮无力、莫罗反射减弱、肌张力下降、尖叫和呕吐等症状。随着病程进展,还可能出现抽搐、角弓反张、发热等表现。恢复期后,患者可能出现手脚蠕动、眼球运动障碍、听力障碍、耳聋、牙釉质发育不良、油性脑瘫、智力低下、抽搐、不能抬头流涎等后遗症。

    为了预防核黄疸的发生,需要及时监测新生儿黄疸情况。如果出现病理性黄疸,应立即进行干预,以免造成神经系统后遗症。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

    • 光疗:新生儿裸体躺在光疗箱内,用黑布遮住眼睛和睾丸,用单光或双光照射24-48小时。当胆红素降至7毫克/L以下时,可停止治疗。
    • 酶诱导剂:常用鲁米那治疗,可治愈。多喂糖水可以加快黄疸消退,无需治疗。
    • 输血交换:主要用于母婴血型不合的重症溶血病,能及时交换抗体和致敏红细胞,减少溶血,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预防胆红素脑病,纠正贫血,预防心力衰竭。

    如果四肢出现黄疸,说明黄疸较深或黄疸发展较快,应立即将儿童送往医院进行治疗。医生会检查胆红素值,看是否达到治疗目标,需要治疗的孩子要接受正规治疗。

  • 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药控制血压,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然而,药物在发挥降压作用的同时,也可能对肝肾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将详细介绍高血压患者如何通过合理用药和日常保养来保护肝肾健康。

    首先,患者应遵医嘱服用降压药,避免自行更换或增加药物剂量。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如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ACEI等。

    利尿剂如螺内酯、速尿等,主要通过尿液排泄,对肝脏的影响较小,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肾脏对尿酸的重吸收增加,引发高尿酸血症,甚至痛风。因此,服用利尿剂期间应多喝水,促进尿酸排泄,并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

    钙离子拮抗剂和ACEI类药物对肝肾功能损害的报道较多,如硝苯地平、尼卡地平可能导致转氨酶升高,依那普利、赖诺普利等可能导致黄疸。因此,患者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一旦出现黄疸、乏力、肝区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此外,患者应避免随意服用宣称有降压作用的保健品,以免药物相互作用引发不良反应。对于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等药物,虽然肝肾毒性较低,但仍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低盐饮食、适量运动等,以降低血压,减轻肝肾负担。此外,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劳累,也有助于保护肝肾健康。

    总之,高血压患者通过合理用药、定期检查、健康生活方式等综合措施,可以有效保护肝肾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生理现象,尤其是出生后一周内的婴儿,更容易出现黄疸。对于11天大的宝宝来说,如果出现黄疸值升高的情况,家长首先要保持冷静,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专业检查。

    医院会通过血液检查,评估宝宝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水平,从而判断黄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根据检查结果,医生会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生理性黄疸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家长可以多让宝宝接触自然光,并保证宝宝充足的母乳喂养,有助于黄疸的消退。但如果黄疸是病理性原因引起的,就需要及时进行干预治疗。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 蓝光疗法:通过蓝光照射宝宝的身体,促进胆红素分解和排出。
    • 药物治疗:如茵陈蒿汤等中药,有助于降低胆红素水平。
    • 光照疗法: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时间段让宝宝接受阳光照射。
    • 激素疗法:通过阻止抗原抗体反应,提高肝酶活力,降低胆红素水平。
    • 换血疗法:在必要时,医生会考虑为宝宝进行换血治疗。

    此外,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 保证宝宝充足的母乳喂养,促进黄疸消退。
    • 注意观察宝宝的黄疸程度,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 避免宝宝受到强烈阳光照射,以免晒伤。
    • 保持室内通风,让宝宝呼吸新鲜空气。

    总之,对于11天宝宝黄疸高的情况,家长要高度重视,及时就医,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护理。

  • 黄疸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主要发生在新生儿和婴幼儿身上。它是由胆红素代谢紊乱引起的,导致血清中胆红素浓度升高。

    妈咪爱作为一种肠道微生态制剂,对黄疸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它能够调节肠道菌群,缓解因黄疸药物引起的腹痛、腹泻等副作用。然而,妈咪爱并不能作为治疗黄疸的主要手段。

    治疗黄疸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安全有效的是光疗。光疗通过光照的方式促进胆红素的分解和排泄。此外,激素治疗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可以通过增加肝酶活性来促进胆红素的结合和排泄。

    除了药物治疗,日常保养也非常重要。家长应该注意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保证孩子充足的饮水量,并让孩子多晒太阳,促进胆红素的排泄。同时,要注意保暖,防止孩子感冒。

    如果孩子出现黄疸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儿科,新生儿科是专门负责新生儿黄疸治疗的科室。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总之,黄疸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家长要重视孩子的病情变化,及时就医,并做好日常保养工作。

  • 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公共卫生问题。乙肝病毒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包括宫内传播、分娩时传播和出生后传播。新生儿一旦感染乙肝病毒,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针对新生儿乙肝病毒感染,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注射乙肝丙种蛋白球。这种药物可以迅速提高新生儿体内的抗体水平,降低病毒复制,从而减少对肝脏的损害。此外,新生儿出生后还需要定期注射乙肝丙种蛋白球,以维持体内的抗体水平。

    除了注射乙肝丙种蛋白球外,新生儿还需要定期复查乙肝两对半,以监测病情变化。如果病情出现恶化,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目前,乙肝病毒感染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治疗主要以保肝治疗为主,包括提供充足的营养、维生素和水分,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毒性的药物等。在必要时,可以使用激素等药物进行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外,新生儿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接触乙肝病毒感染者,减少感染风险。

    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家长和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提高对乙肝病毒的认识,加强预防措施,为新生儿创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