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夏季糖尿病人注意湿热天气

夏季糖尿病人注意湿热天气
发表人:张新萍

夏季,高温潮湿的天气容易引发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甚至加重病情。高温会导致人体新陈代谢加快,胰岛素分泌减少,从而引起血糖升高。同时,潮湿的气候容易导致中焦、下焦湿性重浊,加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

针对夏季糖尿病患者的特点,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1.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夏季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避免过多摄入高糖、高脂食物。同时,要合理搭配膳食,保证营养均衡。

2. 适量运动:夏季运动要选择在早晨或傍晚气温较低时进行,避免在高温时段运动。运动方式可以选择散步、慢跑、游泳等,以增强体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3. 严格控制血糖:夏季糖尿病患者要密切监测血糖,根据医生建议调整药物剂量,确保血糖稳定。

4. 注意个人卫生:夏季气温高,细菌容易滋生,糖尿病患者要特别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

5. 保持良好的心态:夏季高温潮湿,容易让人感到烦躁、焦虑,糖尿病患者要尽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影响血糖。

总之,夏季糖尿病患者要特别注意天气变化,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血糖波动和病情加重。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尿糖阳性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尿糖阳性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近来,有一位11岁的女儿出现了尿频的情况,经过检查,尿常规是正常的。她的家长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情况,自行进行了两次空腹血糖测试,分别是5.2和5.0。此外,还有一次在医院测得的随机血糖是6.5。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选择了线上问诊,寻求专业医生的意见。

    在问诊过程中,医生通过细致的询问和耐心的解释,让家长更清楚地了解了孩子的病情,并给出了专业的建议。医生不仅关注患者的血糖情况,还关心孩子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提出了合理的饮食建议和生活指导。

    在医生的建议下,家长能够更好地关注孩子的饮食习惯和生活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监测和调整。医生的专业素养和耐心细心的品质,让患者和家长感受到了医生对患者的关心和负责。

  • 夏季是众多水果上市的季节,水果种类繁多,营养丰富,是人们喜爱的食物之一。然而,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水果的摄入却需要格外小心。水果中通常含有较多的糖分,而糖尿病患者需要严格控制糖的摄入。那么,糖尿病人能吃水果吗?他们应该选择哪些水果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糖尿病与水果摄入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糖水平持续升高。水果中含有天然糖分,如葡萄糖、果糖等,摄入过多可能会导致血糖水平进一步升高,对糖尿病患者造成不良影响。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谨慎选择水果,并控制摄入量。

    糖尿病患者的水果选择

    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以下几种水果:

    1. 含糖量低的水果:青瓜、青梅、西瓜、橙子、柠檬、椰子水、葡萄、枇杷、桃、李、杏、草莓、菠萝、樱桃、橄榄等。这些水果每100克含糖量少于10克,对血糖的影响较小。

    2. 含糖量适中的水果:香蕉、苹果、甜瓜、橘子、梨、荔枝、柚子、芒果、石榴等。这些水果每100克含糖量在11-20克之间,糖尿病患者可以适量食用,但需注意控制摄入量。

    3. 含糖量高的水果:红枣、冬枣、哈密瓜等。这些水果每100克含糖量超过20克,糖尿病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建议

    除了水果,糖尿病患者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控制总热量摄入:糖尿病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控制总热量摄入,避免肥胖。

    2.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膳食纤维可以降低血糖水平,糖尿病患者应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等。

    3. 注意饮食搭配:糖尿病患者应注意食物的搭配,避免高糖、高脂肪、高盐的食物。

    4. 定期监测血糖: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及时发现并调整饮食计划。

    总之,糖尿病患者可以适量食用水果,但需注意选择含糖量低的水果,并控制摄入量。同时,糖尿病患者还应遵循合理的饮食原则,保持血糖水平稳定。

  • 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空气污染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隐患。除了引发呼吸道疾病外,研究发现,空气污染还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密切相关,尤其是儿童群体。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因素之一,指的是体内组织对胰岛素促进葡萄糖吸收的抵抗。德国亥姆霍兹慕尼黑研究中心的研究表明,生活在交通繁忙、人口密集地区,并暴露在空气质量较差环境中的儿童,其胰岛素抵抗水平相对较高。

    研究发现,空气中二氧化氮含量每增加10.6微克/立方米,胰岛素抵抗发生率便增加17%;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每增加6微克/立方米,胰岛素抵抗发生率增加19%。此外,住宅与车流密集路段之间的距离同样不容忽视,儿童居住在公路附近,每接近公路500米,胰岛素抵抗发生率便会提高7%。

    究其原因,空气污染物具有潜在的氧化性,可直接氧化脂肪或蛋白,也可间接激活细胞内氧化,从而引发胰岛素抵抗。此外,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氮浓度升高可导致炎症标记物增加,这也可能是出现胰岛素抵抗的诱因。

    为了降低空气污染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建议家长尽量减少孩子暴露在污染环境中的时间,加强室内通风,同时注重孩子的饮食和运动,以降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此外,以下是一些预防糖尿病的建议:

    1. 均衡饮食,减少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

    2. 适量运动,增强体质。

    3. 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熬夜。

    4. 定期体检,关注血糖水平。

    5. 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

  • 近年来,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目前,二甲双胍和磺脲类药物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常用药物。然而,对于部分患者来说,仅使用这两种药物难以达到理想的血糖控制效果。因此,医生常常会考虑为患者添加第三种治疗药物。

    近期,一项发表于《内科医学年鉴》的研究表明,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使用二甲双胍和磺脲类药物治疗后,加用第三种药物(包括胰岛素、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胰高糖素样肽-1激动剂和阿卡波糖等)对血糖控制的益处并无明显差异。这意味着,在选择第三种药物时,患者和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体重、年龄、合并症等因素,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这项研究共纳入了4535例2型糖尿病患者,他们均接受了二甲双胍和磺脲类药物的治疗,并在加用第三种药物后进行了为期24~52周的观察。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不同种类的药物在降低HbA1c水平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其中,胰岛素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能导致体重增加,而胰高糖素样肽-1激动剂则有助于减轻体重。此外,胰岛素引发的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是非胰岛素类药物的2倍。

    尽管研究结果令人鼓舞,但这项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多数研究为短期试验,可能无法完全反映药物长期使用的疗效。其次,由于研究方法的差异,间接性比较可能导致结果的不确定性。

    总之,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在选择第三种治疗药物时,医生和患者应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如血糖控制情况、体重、年龄、合并症等因素,以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 糖化血红蛋白是衡量血糖控制水平的重要指标,但能否将其作为糖尿病诊断的唯一标准呢?本文将为您解答。

    糖化血红蛋白,顾名思义,是指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形成的产物。正常情况下,血糖水平波动较大,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相对稳定,可以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因此,许多医生认为,糖化血红蛋白可以作为一种辅助诊断糖尿病的指标。

    然而,将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糖尿病诊断的唯一标准还存在一些争议。首先,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方法存在差异,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使用的设备和试剂不同,导致检测结果存在一定误差。其次,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年龄、性别、种族、生活方式等,因此不能完全反映糖尿病患者的病情。

    那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呢?根据1999年WHO和IDF公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的诊断主要依据血糖水平和临床症状。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 典型症状,如“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 mmol/L。

    2. 没有典型症状,但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 mmol/L,需重复检测确认。

    3. 没有典型症状,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 mmol/L,或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11.1 mmol/L。

    4. 糖耐量低减(IGT)或空腹血糖受损(IFG),不属于糖尿病,但属于糖尿病前期,需要加强监测和干预。

    总之,糖化血红蛋白可以作为糖尿病诊断的辅助指标,但不能作为唯一标准。糖尿病的诊断需要结合血糖水平和临床症状,并进行综合判断。

    此外,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除了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干预也非常重要。建议患者保持健康饮食、规律运动、控制体重,以降低血糖水平,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许多糖尿病患者对于日常生活的细节都十分关注,其中泡脚作为一种常见的养生方式,也成为了糖尿病患者关注的焦点。那么,糖尿病患者可以泡脚吗?泡脚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糖尿病患者是可以泡脚的。泡脚可以帮助缓解脚部疲劳,促进血液循环,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泡脚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 **水温控制**:糖尿病患者对温度的感知能力较差,容易造成烫伤。因此,泡脚时水温不宜过高,一般建议在37-40℃之间,感觉舒适为宜。

    2. **泡脚时间**:泡脚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建议控制在15-20分钟以内。泡脚时间过长,容易造成足部皮肤损伤,甚至引发感染。

    3. **泡脚频率**:糖尿病患者泡脚的频率不宜过高,一般建议每周2-3次即可。频繁泡脚容易破坏足部皮肤屏障,导致皮肤干燥、皲裂。

    4. **泡脚用品**:糖尿病患者泡脚时,可以选择添加一些具有保湿、抗炎功效的洗脚用品,如甘油、维生素E等。同时,泡脚后要及时涂抹润肤霜,保持足部皮肤湿润。

    5. **足部护理**: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查足部,注意足部卫生,防止足部皮肤损伤和感染。一旦发现足部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总之,糖尿病患者泡脚是一种有益的养生方式,但需要注意以上几点,以免对足部造成伤害。

  • 很多人在体检时发现尿糖升高,就会担心自己患上了糖尿病。事实上,尿糖偶尔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糖尿病,多种生理和病理因素都可能引起尿糖变化。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血糖水平持续升高。目前,糖尿病的诊断主要依靠血糖水平,而非尿糖。

    除了糖尿病,以下情况也可能导致尿糖升高:

    1. 饮食性糖尿:进食大量含糖食物或饮料后,血糖短时间内升高,导致尿糖阳性。

    2. 药物性糖尿: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咖啡因等,可能导致血糖升高,引起尿糖。

    3. 肾性糖尿:肾脏功能异常,导致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下降,引起尿糖。

    4. 神经性糖尿: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脑炎等,可能导致血糖调节异常,引起尿糖。

    5. 妊娠性糖尿:孕妇在妊娠晚期,由于激素水平变化和肾小管功能下降,可能导致尿糖。

    6. 其他疾病:肢端肥大症、嗜铬细胞瘤、皮质醇增多症等疾病也可能导致尿糖升高。

    因此,当尿糖升高时,不必过度紧张。首先,应了解尿糖升高背后的原因,必要时进行相关检查,如血糖、尿常规、肾功能等,以排除糖尿病等疾病。

    预防尿糖升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健康饮食,避免过量摄入糖分。

    2. 适度运动,控制体重。

    3. 遵医嘱,合理用药。

    4. 定期体检,关注血糖和尿糖变化。

  • 我怀孕9周了,去做了例行检查。结果却让我心神不定:甲功和尿糖都异常。作为一个小说家,我平时对健康问题不太关注,但这次的结果让我坐立不安。我开始担心,会不会影响到我的宝宝?

    我决定寻求专业的医疗建议。通过互联网医院的线上问诊服务,我与一位资深的医生进行了交流。医生询问了我的饮食情况,得知我在检查前吃了一碗粉和喝了一杯饮料。医生建议我复查,排除饮食因素的影响。

    经过复查,甲功指标虽然有所升高,但医生表示还在正常范围内。至于尿糖,医生认为可能是因为我在检查前吃了含糖的食物所致。医生建议我在下次检查前避免进食含糖的食物,并且不用过于担心这些指标的变化。

    这次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作为孕妇,需要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互联网医院的便利性和专业性。通过线上问诊,我不仅得到了及时的医疗建议,还避免了去医院排队等待的麻烦。

    孕期甲功和尿糖异常的调理指南 常见症状 孕期甲功异常和尿糖升高可能会引起孕妇的担忧。这些指标的变化可能与饮食、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需要及时关注和调整。 推荐科室 妇产科 调理要点 1. 合理饮食,避免过多摄入含糖食物; 2. 定期进行孕期检查,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4. 如果有必要,医生可能会开具相关药物进行治疗; 5. 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进行孕期运动,促进身体健康。

  • 我叫小李,今年38岁,生活在枣庄市。十年前,我被诊断出患有糖尿病。起初,我并没有太在意,觉得只要按时吃药就行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病情开始恶化。最近,我经常感到腰疼,尤其是在早晨起床时。更让我担心的是,我的尿蛋白和尿糖都高了。这些症状让我非常焦虑和恐惧,担心自己可能患上了糖尿病肾病。

    在这段时间里,我尝试了各种方法来控制我的血糖,包括改变饮食习惯、增加运动量等。然而,我的症状并没有明显改善。于是,我决定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我听说了京东互联网医院,于是决定在线上咨询一位专业的医生。

    在与医生的对话中,我详细描述了我的症状和病史。医生告诉我,根据我的情况,可能需要住院检查以确定是否患有糖尿病肾病。虽然我很害怕,但我知道这是必要的。医生还建议我吃达格列净来控制血糖和保护肾脏。

    我非常感谢这位医生,他的专业知识和耐心解答让我感到安心。现在,我已经住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我希望通过我的经历,能够提醒其他糖尿病患者要及时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避免病情恶化。

    糖尿病肾病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糖尿病肾病的常见症状包括腰疼、尿蛋白和尿糖高、血压升高等。易感人群主要是长期患有糖尿病且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 推荐科室 内分泌科或肾内科 调理要点 1. 控制血糖和血压,避免过高或过低; 2. 饮食上要低盐、低脂、低糖,多吃蔬菜和水果; 3. 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4. 定期检查肾功能和眼底情况; 5. 如果医生建议,服用达格列净等药物来保护肾脏。

  •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中草药在降低血糖方面的作用。以下是一些具有降血糖功效的中草药,它们在临床应用中展现出良好的效果。

    1. 丹参

    丹参煎剂能够有效降低实验动物的血糖,并且作用可持续长达5小时。此外,丹参还具有降低血脂和血黏稠度的作用。在临床应用中,丹参常与花粉、葛根、黄芪等药材配伍,用于治疗糖尿病合并高凝血、高血脂等并发症。

    2. 地黄

    地黄(生地、熟地)具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研究发现,按2克/公斤体重计算,地黄喂服实验动物后,血糖明显下降,同时可抑制肾上腺素引起的血糖上升。地黄在临床应用中,常与天冬、枸杞子等药材配伍,用于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3. 玉米须

    玉米须发酵剂对实验动物糖尿病具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同时可改善糖尿病性高血压、肾病等并发症。在临床应用中,玉米须常与黄芪、白术、猪胰等药材配伍,用于食疗。

    4. 知母

    知母水提取物能够降低实验动物血糖,对药物引起的血糖升高作用更为明显。在临床应用中,知母常与天花粉、麦冬、黄连等药材配伍,用于改善糖尿病上消症状,如口渴、多饮等。

    5. 枸杞子

    枸杞子提取物能够促进实验动物糖尿病血糖持久下降,同时可改善糖尿性血脂升高、视力不佳等并发症。在临床应用中,枸杞子常与五味子、黄精、元参等药材配伍,用于改善消渴症状。

    6. 人参

    人参能够促进实验动物血糖降低,同时可降低糖尿性血脂升高及无力症状。在临床应用中,人参常与生地、黄芪等药材配伍,用于治疗早期轻症糖尿病。对于中、重症糖尿病患者,人参可与胰岛素合用,以增强降血糖效果。

    除了以上提到的中草药外,黄芪、淮山药、菟丝子、茯苓、黄连、石膏、乌梅、苍术、白术、玉竹、玄参、仙鹤草、地骨皮、苍耳子、麦芽、泽泻、桔梗、黄精、冬桑叶、仙灵脾等药材在临床应用中也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中草药的应用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乱用。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