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三道防线预防糖尿病

三道防线预防糖尿病
发表人:朱炎华

糖尿病,作为当今世界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然而,我们并非束手无策,通过把好三道防线,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发生。

首先,我们要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糖尿病的发生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过度摄入热量、营养过剩、肥胖以及缺乏运动是导致糖尿病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要注意控制饮食,做到低盐、低糖、低脂、高纤维、维生素充足,从而保持健康的体重和良好的身体状况。

其次,我们要定期监测血糖,尽早发现无症状性糖尿病。中老年人应将血糖测定列入常规体检项目。对于出现皮肤感觉异常、性功能减退、视力下降、多尿、白内障等症状的人群,更应及时进行血糖检测,以便尽早诊断和治疗。

最后,我们要加强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监测和预防。糖尿病患者在并发症发生前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因此,我们要加强对糖尿病并发症的早期识别和预防,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除了以上三道防线,我们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预防和控制糖尿病:

1. 增加运动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150分钟。

2. 控制体重,避免肥胖。

3. 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4. 定期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5. 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按时服药。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尿糖阳性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尿糖阳性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在中医理论中,中医药对于调理身体、治疗疾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其中,许多中草药被证明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选择合适的中草药进行辅助治疗,能够帮助稳定血糖,改善病情。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草药,它们在降低血糖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1. 黄芪: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水消肿的功效,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能够有效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2. 知母:知母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的功效,能够有效降低血糖、改善糖尿病症状。

    3. 天花粉:天花粉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能够有效降低血糖、改善糖尿病症状。

    4. 山楂:山楂具有消食健胃、活血化瘀的功效,能够有效降低血糖、改善血脂。

    5. 决明子:决明子具有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的功效,能够有效降低血糖、改善血脂。

    在使用中草药治疗糖尿病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在使用中草药前,请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中草药与西药合用时,要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产生不良反应。

    3. 中草药并非万能,对于一些病情较重的糖尿病患者,还需要配合其他治疗方法。

    4.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烧伤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感染,会形成恶性循环,加重病情。

    首先,需要严格控制血糖,以确保治疗效果。糖尿病患者在烧伤后,应首选胰岛素治疗,可以采用皮下注射或胰岛素泵的方式。

    其次,针对感染,需要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初期,可以根据经验选择抗生素,但需进行药敏实验,根据结果及时调整药物种类,进行有效的抗感染治疗。

    糖尿病患者的伤口感染治疗较为复杂,需要综合多个学科的治疗方法。可以选择中西医结合开放式治疗,涉及多个学科、科室的综合治疗,兼顾整体和局部,内治和外治相结合。

    治疗环节主要包括清创、控制感染、改善循环、营养创面、去腐生肌等。通过这些治疗措施,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伤口创面快速愈合,避免截肢等严重后果。

    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加强对并发症的认识,日常生活中要控制好血糖,避免受伤。一旦发生烧伤或感染,应及时就医,进行正规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 糖尿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除了遗传、生活方式等因素外,饮食习惯也是影响糖尿病发病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

    近期,一项来自立陶宛卫生科学大学的研究发现,吃饭速度过快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密切相关。研究人员对234名2型糖尿病患者和468名健康人进行了比较,发现那些吃饭速度较快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是其他人的2.5倍。这一结果在控制了肥胖、吸烟、饮食结构和家族史等因素后仍然成立。

    吃饭过快会导致大脑神经来不及接收到饱腹感信号,从而容易摄入过多的热量,增加肥胖风险,进而引发2型糖尿病。此外,吃饭过快还可能影响肠道菌群平衡,增加胰岛素抵抗,进一步加剧糖尿病风险。

    为了预防糖尿病,除了注意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吃饭速度。建议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让大脑神经有足够的时间接收饱腹感信号,避免过量摄入热量。

    除了吃饭速度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会影响糖尿病发病风险,如缺乏运动、睡眠不足、压力过大等。因此,我们应该从多方面入手,全面预防糖尿病。

    1. 均衡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蛋白质和优质碳水化合物,避免过多摄入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

    2.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3. 充足睡眠:保证每天7-8小时的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

    4. 减压放松:通过运动、瑜伽、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

    5.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的检测,及时发现并控制糖尿病风险。

  •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心里有些焦虑,于是想起了互联网医院。我打开手机,点进了京东互联网医院,填写了病情描述,提交了预约申请。

    第二天,一位医生助理联系了我,告诉我医生会尽快查看我的病情,并给出诊疗建议。我耐心等待,直到晚上,医生终于回复了。他详细询问了我的症状,并告诉我需要关注的方面。

    医生让我详细描述一下我的不适,我尽量详细地回答了他的问题。他告诉我,我的血糖和尿酸偏高,建议我采取低嘌呤饮食和低脂饮食,加强锻炼,不要熬夜,保持乐观心态。

    我还有一些关于中药调理的问题,医生耐心地为我解答,并给出了一个适合我的药方。我感到非常放心,因为医生的专业和细心让我对治疗充满了信心。

    医生还提醒我,用药期间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诊。我表示理解,并感谢医生的专业建议。

    整个线上问诊过程非常顺利,医生的专业素养和耐心让我印象深刻。我也深深感受到了互联网医院在便利患者就医方面的积极作用。

  • 间歇性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特点是发作性短暂性脑功能障碍。对于间歇性脑梗塞的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外,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在药物治疗方面,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可以应用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如果患者对阿司匹林不能耐受,可以考虑口服氯吡格雷。同时,患者还需要口服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等,以降低血脂水平,预防脑梗塞的复发。

    对于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的患者,需要积极调控血压和血糖水平。常用的降血压药物包括氨氯地平、厄贝沙坦等。对于糖尿病患者,首选二甲双胍口服,必要时可应用胰岛素进行降糖治疗,尽量使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左右。

    此外,如果患者患有高同型胱氨酸血症,应积极进行调控,可口服维生素B6、叶酸片、甲钴胺等。对于躯体症状和体征严重的患者,也可进行针灸治疗和康复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低盐、低脂、低糖饮食,适当食用瘦肉、鱼肉和坚果类食物。食用油尽量选用植物油,少食用动物油。要戒烟限酒,进行适当的锻炼,控制体重,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要注意情绪稳定,避免过于紧张导致血管痉挛,血液变稠。多进行一些锻炼,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多吃含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谷物、水果等,可以多吃一些木耳、香菇、紫菜等,对缓解间歇性脑梗塞有一定的作用。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大便干结,保证充足的睡眠,要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饮食应该注意适量,最好是七分饱,避免过饱、过食的情况。患者平时一定要坚持服用药物,不要中断药物服用。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餐后血糖的控制尤为重要。许多老年糖尿病患者都面临着餐后血糖升高的困扰,这不仅影响了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其实,只要改变以下三个生活习惯,就能有效控制餐后血糖,远离疾病困扰。

    1. 重视餐后血糖监测

    除了常规的空腹血糖监测外,餐后血糖的监测同样重要。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病情稳定时,建议每周至少监测一次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每月至少监测一次全天空腹、三餐后2小时和睡前血糖。此外,每3到6个月左右,还应监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以全面了解血糖控制情况。

    2. 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

    目前,市面上有许多降糖药物可供选择。对于餐后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建议选择速效的降糖药物,如达美康缓释片或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这些药物可以有效补充早时相胰岛素,控制餐后高血糖。此外,拜唐苹等药物也能延缓餐后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有助于控制餐后血糖。新开发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药物,则具有改善早时相胰岛素分泌的显著效果,能够有效预防餐后高血糖的发生。

    3. 调整饮食习惯

    饮食是影响餐后血糖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早餐的选择尤为重要。稀饭虽然易于消化,但容易导致餐后血糖升高。因此,建议早餐选择“稠的”食物,如燕麦粥、小米粥等,以主食为主,有助于控制餐后血糖。

    此外,糖尿病患者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
    •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通过以上三个生活习惯的改变,相信糖尿病患者能够有效控制餐后血糖,远离疾病困扰,享受健康生活。

  •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妊娠糖尿病(GDM)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为了更准确地诊断GDM,国际糖尿病和妊娠研究组协会(IADPSG)提出了更严格的妊娠糖尿病诊断标准。

    新标准规定,在第一次产前检查时,如果一次空腹血糖异常,测定值在92~126mg/dL之间,或者妊娠24~28周时,初次检测空腹血糖正常,但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异常,即可诊断为GDM。此外,如果空腹血糖值达到或超过92mg/dL,1小时血糖值达到或超过180mg/dL,或2小时血糖值达到或超过153mg/dL,也可诊断为GDM。

    一项意大利的研究发现,使用新标准评估GDM的660名孕妇与使用旧标准评估的3950名孕妇进行比较,新标准导致GDM的患病率增加了137%。这引发了对新标准的争议和讨论。

    新标准的使用受到一些专家的支持,他们认为新标准可以更准确地诊断GDM,从而更好地控制血糖,降低母婴并发症的风险。然而,也有专家担心,新标准可能导致GDM的过度诊断,增加孕妇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对于GDM的治疗,除了饮食和运动控制外,部分孕妇可能需要使用胰岛素或其他药物。此外,孕妇应定期进行产检,监测血糖和胎儿发育情况。

    总的来说,妊娠糖尿病新诊断标准的使用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我们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评估新标准的效果,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以保障母婴健康。

  • 气候变化对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的影响不容忽视。在炎热的夏季,人体会通过出汗散热,导致能量消耗增加,因此胰岛素需求量可能需要调整。以下是针对不同气候条件下使用胰岛素泵的一些建议:

    1. 炎热天气:由于出汗多,皮肤潮湿,固定导管针头的粘贴胶布容易松懈脱落,需经常检查胶布固定情况。同时,胰岛素泵需要包裹一层聚乙烯和铝箔,以隔绝热量传导。

    2. 寒冷天气:胰岛素泵可以贴身佩戴,但室外温度过低时,需避免胰岛素在冷空气中失效。此外,短效胰岛素在37℃以下可保持生物活性数周,而超短效胰岛素在超过35℃时效果可能降低。

    3. 日常保养:定期检查胰岛素泵的电池和导管系统,确保泵的正常运行。同时,及时监测血糖,以便调整胰岛素剂量。

    4. 糖尿病预防: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饮食,适量运动,有助于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

    5. 医疗机构:定期到内分泌科就诊,接受专业医生的指导和治疗。

  • 糖尿病,这一被称为“沉默的杀手”的疾病,在全球范围内肆虐。尽管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并非全球最高,但鉴于庞大的人口基数,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糖尿病主要表现为血液中葡萄糖水平过高。它不仅对患者的寿命造成威胁,还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遍及全身。特别是对于四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糖尿病的发病率更高。

    老年糖尿病是指60岁以后发病或60岁以前发病但延续至60岁以后的糖尿病。与年轻患者相比,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更加复杂,并发症更为常见。这主要是因为老年糖尿病患者常伴随多种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智力和记忆力也容易下降。这些因素使得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症状往往不典型,容易被忽视或误诊。

    老年糖尿病以2型糖尿病为主,约占95%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相对缺乏,病情相对稳定,很少发生酮症酸中毒。而1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绝对缺乏,需要依赖胰岛素治疗,病情不稳定,易发生酮症酸中毒。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减少)往往不明显。这主要是因为老年人的口渴中枢不如年轻人敏感,且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导致血糖轻度增高时,症状并不明显。

    针对老年糖尿病,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建议老年人定期体检,关注血糖水平,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也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措施。

  • 我一直以为自己很健康,直到那天我发现自己尿频,总是有尿意,甚至夜间也要起床上厕所。起初我以为只是喝水太多,或者是天气转凉的原因,没太在意。但是这种情况持续了好几个月,我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于是我决定去看医生。

    在医院,医生告诉我这是尿路感染,白细胞一个加号。听到这个结果,我有些担心。医生问我有没有其他症状,我说除了尿频外,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医生说尿路感染可能会引起尿糖高,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我有糖尿病。医生建议我去查血糖,以确定是否有糖尿病。

    我很紧张,害怕自己真的得了糖尿病。毕竟我知道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管理和治疗。但是医生安慰我说,尿糖高不一定是糖尿病,需要看血糖才能确定。医生还告诉我,尿路感染可能会引起尿糖高,但这只是一个线索,并不代表我一定有糖尿病。

    我按照医生的建议去做了血糖检查,结果显示我没有糖尿病。虽然我很高兴,但是我还是想知道尿路感染会不会影响尿糖高。医生解释说,尿路感染可能会引起尿糖高,但这只是暂时的现象,一旦感染得到控制,尿糖水平就会恢复正常。

    我很感谢医生给我的解释和建议。现在我知道了尿糖高不一定是糖尿病,需要看血糖才能确定。同时,我也明白了尿路感染可能会引起尿糖高,但这只是暂时的现象。最重要的是,我学到了如何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健康问题,不要因为一时的症状就过度担心和恐慌。

    尿路感染与糖尿病的关系 常见症状 尿路感染的常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等。这些症状可能会伴随着尿糖高的现象出现,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患者有糖尿病。 推荐科室 泌尿外科或内分泌科 调理要点 1.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2.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3.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4.定期检查血糖水平,预防糖尿病的发生;5.遵医嘱服药,控制尿路感染的症状。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