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妊娠糖尿病新诊断标准

妊娠糖尿病新诊断标准
发表人:李慧瑛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妊娠糖尿病(GDM)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为了更准确地诊断GDM,国际糖尿病和妊娠研究组协会(IADPSG)提出了更严格的妊娠糖尿病诊断标准。

新标准规定,在第一次产前检查时,如果一次空腹血糖异常,测定值在92~126mg/dL之间,或者妊娠24~28周时,初次检测空腹血糖正常,但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异常,即可诊断为GDM。此外,如果空腹血糖值达到或超过92mg/dL,1小时血糖值达到或超过180mg/dL,或2小时血糖值达到或超过153mg/dL,也可诊断为GDM。

一项意大利的研究发现,使用新标准评估GDM的660名孕妇与使用旧标准评估的3950名孕妇进行比较,新标准导致GDM的患病率增加了137%。这引发了对新标准的争议和讨论。

新标准的使用受到一些专家的支持,他们认为新标准可以更准确地诊断GDM,从而更好地控制血糖,降低母婴并发症的风险。然而,也有专家担心,新标准可能导致GDM的过度诊断,增加孕妇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对于GDM的治疗,除了饮食和运动控制外,部分孕妇可能需要使用胰岛素或其他药物。此外,孕妇应定期进行产检,监测血糖和胎儿发育情况。

总的来说,妊娠糖尿病新诊断标准的使用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我们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评估新标准的效果,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以保障母婴健康。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尿糖阳性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尿糖阳性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糖尿病,这一常见的慢性疾病,一直以来都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可能存在时间差异,这对糖尿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提出了新的挑战。

    传统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是,禁食状态下血糖水平达到或超过7.0mmol/L即可确诊。这一标准主要基于早晨空腹血糖水平,因为经过一夜的消化,血糖水平会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然而,美国医学家最近的研究表明,下午进行糖尿病检查时,检测率明显下降,这意味着下午的血糖水平可能低于早晨。

    研究人员对一天中不同时间点的糖尿病患者禁食血糖水平进行了比较,发现早晨血糖水平明显高于下午。这意味着,如果仅根据下午的血糖水平进行诊断,可能会将一些早晨被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误判为健康人。因此,研究人员建议,如果需要在下午进行血糖检查,应将判断糖尿病的血糖标准下降0.67mmol/L。

    这一发现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提醒我们在进行糖尿病筛查时,要注意时间的选择,避免因时间差异导致误诊。其次,它也提醒我们,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需要根据个体差异进行调整,以实现更精准的治疗。

    此外,糖尿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对于延缓病情进展、降低并发症风险至关重要。因此,除了血糖检查外,我们还应关注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如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以便尽早发现问题,及时就医。

    总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存在时间差异,这要求我们在进行糖尿病筛查和治疗时,要综合考虑个体差异和时间因素,以实现更精准的诊断和治疗。

  • 我曾经是一名成功的商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直到有一天,我发现自己尿糖异常,伴随着胃部不适,整个人都变得疲惫不堪。起初,我并没有太在意,认为只是暂时的身体不适。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越来越明显,甚至影响到了我的工作和生活。

    我开始四处求医,去过很多医院,但都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直到我在黄浦区的一家互联网医院上遇见了这位医生,他不仅有着深厚的医学知识,还兼具小说家的想象力和同情心。通过线上问诊,他详细询问了我的症状和生活习惯,并对我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和分析。

    在他的指导下,我开始了系统的治疗和调理。首先,他建议我做了一个上腹部磁共振,以排除胃部疾病的可能性。然后,他根据我的舌苔照片和其他检查结果,诊断出我患有脾肾气虚,并开出了相应的药方。同时,他还教我如何通过适当的运动和饮食来改善身体状况。

    经过三个月的治疗和调理,我的尿糖问题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胃部不适也消失了。更重要的是,我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乐趣和工作的动力。现在,我每天都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身体状态,感谢这位医生给予我的帮助和支持。

    脾肾气虚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脾肾气虚的常见症状包括尿糖异常、胃部不适、疲劳、失眠等。易感人群主要是长期承受高压力、生活不规律的人群。 推荐科室 内分泌科、消化内科、肾内科等科室都可以就诊脾肾气虚相关问题。 调理要点 1. 饮食调理:多吃易于消化的食物,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 2. 运动调理: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 3. 药物治疗:根据医生建议,服用相应的中药或西药; 4. 心理调理: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 5. 定期复查:定期进行尿糖、血糖等相关检查,监测身体状况。

  •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趋势日益严峻。了解糖尿病肾病的病因对于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

    遗传因素是糖尿病肾病的一个重要病因。研究表明,男性、非洲及墨西哥裔人群、某些家族更容易患上糖尿病肾病。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中,都有相当比例的人会出现糖尿病肾病。

    血糖过高是导致糖尿病肾病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血糖过高会引发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和代谢异常,从而损害肾脏功能。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细胞外基质蓄积等都是可能的损害机制。

    高血压也是糖尿病肾病的常见病因。高血压与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密切相关,血压控制不良会加速糖尿病肾病的发展。

    除了上述因素,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还可能存在多种血管活性物质的代谢异常,如RAS、内皮素、前列腺素族和生长因子等。

    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关键在于控制血糖、血压,改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肾脏功能检查。

  •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越来越多的国际巨头纷纷进入中国市场,推动着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

    在临床治疗中,除了传统的药物治疗外,医疗设备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智能化设备的研发和应用,为患者带来了更加精准、便捷的治疗体验。

    为了满足基层医疗的需求,一线医疗电子厂商正积极推出针对二线和三线城市的成本设备。同时,国内厂商也在加大研发投入,推出先进产品,提升品牌影响力。

    家用便携医疗设备的普及,也使得个人健康监控变得更加方便。预计,消费医疗设备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作为亚太地区最大规模的医疗器械展,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厂商和专业人士参与。飞利浦、GE医疗等国际巨头纷纷展示了针对基层医疗的创新产品,推动着中国基层医疗的发展。

    此外,跨界新技术的应用,也让医疗设备更加智能化。例如,实时动态胰岛素泵系统的研发,为糖尿病患者带来了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3D技术的应用,让手术缝合更加精准;机器人X射线系统的研发,为患者带来了更加便捷的检查体验。

    未来,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为患者带来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 糖尿病与肿瘤,两种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疾病,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近年来,关于二甲双胍在防治肿瘤方面的研究备受关注。然而,目前关于二甲双胍抗肿瘤作用的证据仍不充分,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

    糖尿病与肿瘤,同病异源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糖尿病与肿瘤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呈正相关。糖尿病患者发生肿瘤的风险比非糖尿病患者高,且肿瘤的死亡风险也更高。这可能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不佳、代谢紊乱等因素有关。

    二甲双胍,双刃剑还是护身符?

    二甲双胍是一种常用的降糖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可能具有抗肿瘤作用。然而,这些研究多为回顾性研究或横断面研究,缺乏前瞻性研究的支持。

    年龄、病程、合并症,影响二甲双胍抗肿瘤作用

    研究发现,使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通常年龄较轻、病程较短、合并症较少。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二甲双胍的抗肿瘤作用。因此,在评价二甲双胍的抗肿瘤作用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前瞻性研究,揭开真相

    目前,关于二甲双胍抗肿瘤作用的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未来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研究,尤其是前瞻性研究,来证实二甲双胍在防治肿瘤方面的作用。

    总结

    二甲双胍作为一种降糖药物,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关于其在防治肿瘤方面的作用,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在临床应用中,应谨慎评估二甲双胍的利弊,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饮食控制对于患者而言至关重要。除了日常饮食,豆浆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饮品,近年来也受到越来越多糖尿病患者的青睐。研究表明,豆浆中的营养成分对糖尿病患者具有诸多益处。

    首先,豆浆富含膳食纤维,能够有效减缓肠道对糖分的吸收速度,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此外,豆浆中的大豆蛋白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这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选择合适的豆浆产品同样重要。市售豆浆种类繁多,建议选择无糖、低脂、无添加剂的产品。在饮用豆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适量饮用:糖尿病患者每次饮用豆浆的量不宜过多,以免造成血糖波动。

    2. 注意搭配:豆浆不宜与高糖食物同食,以免影响血糖控制。

    3. 避免空腹饮用:空腹饮用豆浆可能导致胃部不适,建议在餐后或餐前饮用。

    4. 选择新鲜豆浆:新鲜豆浆的营养价值更高,建议选择正规渠道购买。

    除了豆浆,糖尿病患者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控制血糖:

    1. 适量运动:运动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

    2. 保持良好的作息: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调节血糖水平。

    3. 定期监测血糖:及时了解血糖变化,调整饮食和治疗方案。

    总之,豆浆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饮品,对于糖尿病患者具有一定的益处。然而,糖尿病患者仍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饮食和治疗方案的选择,以确保病情稳定。

  • 我一直以为自己很健康,直到那天我发现自己尿频,总是有尿意,甚至夜间也要起床上厕所。起初我以为只是喝水太多,或者是天气转凉的原因,没太在意。但是这种情况持续了好几个月,我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于是我决定去看医生。

    在医院,医生告诉我这是尿路感染,白细胞一个加号。听到这个结果,我有些担心。医生问我有没有其他症状,我说除了尿频外,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医生说尿路感染可能会引起尿糖高,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我有糖尿病。医生建议我去查血糖,以确定是否有糖尿病。

    我很紧张,害怕自己真的得了糖尿病。毕竟我知道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管理和治疗。但是医生安慰我说,尿糖高不一定是糖尿病,需要看血糖才能确定。医生还告诉我,尿路感染可能会引起尿糖高,但这只是一个线索,并不代表我一定有糖尿病。

    我按照医生的建议去做了血糖检查,结果显示我没有糖尿病。虽然我很高兴,但是我还是想知道尿路感染会不会影响尿糖高。医生解释说,尿路感染可能会引起尿糖高,但这只是暂时的现象,一旦感染得到控制,尿糖水平就会恢复正常。

    我很感谢医生给我的解释和建议。现在我知道了尿糖高不一定是糖尿病,需要看血糖才能确定。同时,我也明白了尿路感染可能会引起尿糖高,但这只是暂时的现象。最重要的是,我学到了如何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健康问题,不要因为一时的症状就过度担心和恐慌。

    尿路感染与糖尿病的关系 常见症状 尿路感染的常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等。这些症状可能会伴随着尿糖高的现象出现,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患者有糖尿病。 推荐科室 泌尿外科或内分泌科 调理要点 1.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2.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3.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4.定期检查血糖水平,预防糖尿病的发生;5.遵医嘱服药,控制尿路感染的症状。

  • 2024年9月5日,02:53:05

    在岳阳市的一家医院,汤旭医生接到了一个在线问诊的请求。患者是一位五年糖尿病史的职工,最近体检结果显示高血脂、脂肪肝、超重和尿糖升高。医生仔细阅读了患者的病情描述,并在10分钟后给患者打了电话进行详细沟通。

    医生首先提醒患者需要加强血糖检测,因为尿糖高表明血糖仍未达标。患者需要到线下医院内分泌科就诊,调整用药,注意进行饮食控制和适当锻炼减重。对于脂肪肝,医生解释说这是一种良性的肝脏改变,可能与高血脂、肥胖有关系。目前没有治疗脂肪肝的药物,只能通过控制饮食降血脂、规律适量运动和定期复查腹部彩超来管理。对于血脂升高,医生建议患者暂时采取低脂饮食、规律运动,然后复查血脂,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药物治疗。

    整个在线问诊过程中,医生展现了其专业的医学知识和良好的沟通技巧。患者对医生的服务非常满意,并表示将在问诊记录中发起复诊。这个故事展示了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的便利性和有效性,同时也强调了医生在整个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 近年来,慢性病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的一大挑战。据卫生部疾控局局长于竞进透露,我国慢性病防治工作人员仅占全国疾控中心人员的2%,而资金投入也相对不足。这一现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由于各地对慢性病防治工作的认识程度不足,以及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有限,导致慢性病防治工作进展缓慢。

    为了提高慢性病防治工作水平,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在《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中明确提出,将不断推进全民医疗福利的均等化,加大基层医疗管理力度,加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群的健康管理。

    此外,卫生部门还加大了对慢性病防治的资金投入,设立了重大卫生投入专项,以促进慢性病防控规划的推进。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慢性病防治工作中的资金压力。

    然而,慢性病防治工作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慢性病防治工作人员数量不足,专业能力有待提高;另一方面,慢性病防治宣传力度不够,公众对慢性病的认识不足。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慢性病防治工作:

    1. 加强慢性病防治队伍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

    2. 加大慢性病防治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慢性病的认识。

    3. 加强慢性病防治资金投入,保障慢性病防治工作顺利开展。

    4. 推进慢性病防治信息化建设,提高慢性病防治工作效率。

    5. 加强慢性病防治国际合作,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 近年来,饮食与健康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除了食物的种类和数量,食物摄入的时间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一项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研究发现,限制饮食时间或许能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降低夜间高血压,改善心血管健康。

    夜间高血压是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特征是患者在夜间血压升高,白天血压则相对较低。这种血压变化与心血管疾病事件的发生风险增加密切相关。

    研究人员通过在小鼠身上进行实验,发现限制饮食时间能够有效预防并改善糖尿病小鼠的夜间高血压。他们将小鼠在每天的特定时间段内限制食物摄入,结果发现,这种限制时间的饮食方式能够帮助小鼠恢复正常的血压昼夜节律,降低夜间血压。

    这一研究结果提示,限制饮食时间可能对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潜在的健康益处。除了改善血压之外,限制饮食时间还可能有助于改善血糖控制、降低体重、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等。

    那么,如何实施限制饮食时间呢?研究人员建议,可以将每天的饮食时间限制在8小时内,例如,从上午10点到晚上6点。在这段时间内,可以正常进食,但应避免在晚上过度进食。此外,还应保持饮食均衡,避免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

    需要注意的是,限制饮食时间并非适用于所有人。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等,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