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电生理检查可查神经并发症

电生理检查可查神经并发症
发表人:生命之光传递者

糖尿病,这个看似简单的疾病,却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危害。高血糖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引发的并发症,而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便是其中之一。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三大并发症之一,它会导致患者出现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预防和延缓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 定期进行电生理检查

电生理检查是检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重要手段,它能发现更早的亚临床病变。建议糖尿病患者每隔2到3年进行一次电生理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周围神经病变。

2. 严格控制血糖

高血糖是导致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原因,因此严格控制血糖是预防和治疗该病的关键。糖尿病患者应遵循医嘱,按时服药,并定期监测血糖。

3. 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有助于预防和延缓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

4. 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止痛药、抗抑郁药、抗惊厥药等;物理治疗包括理疗、针灸、按摩等。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5. 定期进行足部护理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容易出现足部溃疡,因此定期进行足部护理至关重要。患者应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避免穿紧身鞋袜,并定期修剪指甲。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糖尿病疾病介绍:
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点的代谢性疾病。正常情况下,胰腺释放胰岛素,帮助身体储存和利用食物中的糖和脂肪。当胰腺分泌胰岛素减少,或身体对胰岛素反应敏感性降低时,就会导致糖尿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尤其在我国,儿童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于儿童糖尿病患者来说,合理的运动对于控制血糖、改善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一、适合糖尿病儿童的运动类型

    糖尿病儿童可以进行的运动类型有很多,包括跑步、快走、跳绳、游泳等。这些运动方式都能帮助儿童消耗热量、增强体质、改善心肺功能,从而有助于控制血糖。

    二、糖尿病儿童运动的注意事项

    1. 运动时间:每天至少保证半小时的运动时间,但不宜过长,以免造成过度疲劳。

    2. 运动强度:运动强度不宜过大,以免引起血糖波动。可根据儿童的年龄、体质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3. 运动频率:每周至少进行3-5次运动,保持运动的连续性和规律性。

    4. 饮食调整:运动前后要注意饮食调整,避免暴饮暴食,以免影响血糖控制。

    5. 监测血糖:运动前后要监测血糖,及时发现并处理血糖异常。

    三、糖尿病儿童的预防措施

    1. 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控制热量摄入,避免高糖、高脂食物。

    2. 加强运动: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保持适度的运动量。

    3. 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4. 心理调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减轻心理压力。

    5.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监测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

    四、糖尿病儿童的治疗方法

    1. 饮食治疗: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控制热量摄入。

    2. 运动治疗:根据儿童的年龄、体质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3. 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胰岛素或其他降糖药物。

    4. 心理治疗: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儿童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总之,糖尿病儿童的运动对于控制血糖、改善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家长和医生应共同努力,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战胜糖尿病。

  • 身体突然消瘦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信号,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了解这些原因,有助于我们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生理性原因

    1. 节食减肥:过度节食或增加运动量,导致热量摄入不足,短时间内可能出现消瘦现象。

    2. 生长发育:青少年或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体重下降属于正常现象。

    3. 适应环境:长期在寒冷或高原地区生活,人体为了适应环境,会自动降低体重。

    二、病理性原因

    1.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常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

    2. 甲亢: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由于基础代谢率升高,容易导致消瘦、怕热、出汗等症状。

    3. 肿瘤:恶性肿瘤如消化道肿瘤,可能导致消瘦、食欲不振等症状。

    4. 肝脏疾病: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等,可能导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进而引起消瘦。

    5. 肾脏疾病:肾脏疾病如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等,可能导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进而引起消瘦。

    三、其他原因

    1. 精神压力:长期处于精神压力状态下,可能导致食欲不振、体重下降。

    2. 感染:某些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病、艾滋病等,可能导致消瘦、乏力等症状。

    四、预防与治疗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合理饮食。

    2. 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3.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4. 如发现消瘦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儿童糖尿病更是需要引起家长和社会的关注。针对儿童糖尿病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药物治疗、运动治疗、心理治疗和教育治疗、注射胰岛素、重症住院治疗等。

    药物治疗方面,儿童糖尿病患儿通常需要终身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替代治疗。由于儿童胰岛残余B细胞功能存在差异,胰岛素治疗应个体化,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运动治疗对于1型糖尿病患儿病情稳定后非常重要。在学校的体育活动中,孩子们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同时也有助于疾病控制。需要注意的是,运动方式和量要个体化,循序渐进,强度适当,量力而行,注意安全,防止运动后低血糖。

    心理治疗和教育也是糖尿病儿童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学校和社会应给予糖尿病儿童更多的关爱,帮助他们像正常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注射胰岛素是治疗中度糖尿病的重要手段。患有中度糖尿病的儿童的症状与成人相似,如食量增加、排尿增多、体重减轻等。此时,注射胰岛素可以有效控制血糖,其他方法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重症住院治疗是小儿糖尿病最严重的类型。这种类型的糖尿病常以急性发作的形式出现,症状包括嗜睡、恶心、呕吐、腹痛、全身疼痛、短时间内昏迷、脱水和酸中毒等。此时,孩子最好住院治疗,避免生命危险。

    控制血糖,饮食控制至关重要。家长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同时,家长要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导,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帮助孩子控制病情。

  •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对患者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都有着严格的要求。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糖尿病患者无法享受美味的水果。柚子作为一种营养丰富、口感独特的水果,近年来备受关注。那么,糖尿病患者能否食用柚子呢?本文将从柚子的营养成分、对糖尿病患者的益处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为您详细解析。

    柚子富含丰富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C、维生素A、钾、钙等。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是其他水果的10倍以上,具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此外,柚子还含有一种名为柚皮甙的生理活性物质,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形成,对心脑血管疾病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适量食用柚子有以下益处:

    • 柚子中含有类似胰岛素的成分,可以降低血糖水平,对控制血糖有一定的帮助。
    • 柚子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
    • 柚子具有降脂作用,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降低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柚子并非适合所有糖尿病患者。以下情况不建议食用柚子:

    • 正在服用抗过敏药物、抗凝血药物、钙拮抗剂等药物的患者,柚子与这些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导致严重的副作用。
    • 柚子性寒,脾胃虚寒、消化不良的患者应慎食。
    • 柚子中含有一定量的糖分,糖尿病患者应适量食用,避免摄入过多的糖分。

    总之,糖尿病患者在食用柚子时应注意适量,并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食用时间。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也要关注自身健康状况,确保饮食安全。

  • 春节临近,人们纷纷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之中,大吃大喝、聚餐聚会成为常态。然而,这也导致了一种疾病的发病率不断攀升——脂肪肝。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门诊发现,因脂肪肝就诊的患者数量明显增加,且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

    “三围人士”是脂肪肝的高发人群,即回家围着电视、办公室围着电脑、出门围着汽车的“三围人士”。他们生活方式单一,多吃少动,且在春节期间作息不规律、大喝无度,导致脂肪堆积,诱发脂肪肝。

    脂肪肝是因各种原因导致肝脏脂肪代谢功能发生障碍,脂肪在组织细胞内储积,超过肝重量5%以上或组织学上50%以上肝细胞脂肪化。肥胖、酒精中毒、糖尿病是导致脂肪肝的三大原因。脂肪肝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脂肪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

    脂肪肝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但通过体检可以发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著名肝病专家孟庆华教授提醒,以下四种不良习惯容易招惹脂肪肝:

    • 不吃早餐
    • 错过正常饭点,晚餐过于丰盛
    • 长期进食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缺乏运动
    • 办公室或家里狂啃零食

    春节期间,如何预防脂肪肝?

    1. 注意酸碱平衡,多吃蔬菜、水果、茶叶、豆制品等碱性食物。

    2. 限制烟酒,加强锻炼,生活规律。

    3. 坚持体检,及早发现脂肪肝。

    4. 调整饮食结构,适当增加运动,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脂肪肝并不可怕,只要及早发现、积极治疗,完全可以康复。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血糖水平持续高于正常值。糖尿病的成因复杂,包括遗传、生活方式、环境等多种因素。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约有4.62亿人患有糖尿病,其中中国患者数量居世界首位。

    糖尿病分为两种类型:1型和2型。1型糖尿病通常在青少年期或成年早期发病,病因与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胰腺中的胰岛细胞有关,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2型糖尿病则多见于中老年人群,病因与生活方式、遗传、肥胖等因素有关,胰岛素分泌相对充足,但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糖尿病的常见症状包括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疲劳、视力模糊等。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糖尿病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等,严重危害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活方式干预:控制饮食、增加运动、保持健康体重、戒烟限酒等,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

    2.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类型,可选用口服降糖药、胰岛素等药物进行治疗。

    3. 监测血糖: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4. 并发症预防: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5. 心理支持: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治疗和自我管理,因此心理支持非常重要。

  •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如何有效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为您介绍心血管疾病的几大防治战略方针,帮助您远离心血管疾病的困扰。

    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著名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教授曾指出,生活习惯对心血管疾病的生成影响达到60%。因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关键。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 饮食方面:控制饮食总热量摄入,减少高脂肪、高糖、高盐的食物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2. 运动方面:坚持规律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太极拳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3. 心理方面: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调节情绪,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4. 休息方面: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二、定期进行体检

    定期进行体检,可以及早发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体检项目:

    1. 血压测量:了解血压水平,及时发现高血压。

    2. 血脂检查:了解血脂水平,及时发现高血脂。

    3. 空腹血糖检查:了解血糖水平,及时发现糖尿病。

    4. 心电图检查:了解心脏健康状况。

    5. 超声心动图检查:了解心脏结构和功能。

    三、积极治疗

    一旦确诊患有心血管疾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同时,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调整治疗方案。

    四、关注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知识

    了解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提高自我保健意识,预防和控制疾病。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的知识点:

    1. 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症状:胸痛、胸闷、气促、乏力、头晕等。

    2.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肥胖、缺乏运动等。

    3.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措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积极治疗等。

  • 鸡蛋,作为人们餐桌上的常见食材,一直被誉为‘营养宝库’。然而,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提高,关于鸡蛋的摄入量也引发了不少争议。本文将从鸡蛋的营养成分、适量摄入的重要性以及不同人群的鸡蛋摄入建议等方面,为您详细解析鸡蛋的摄入问题。

    鸡蛋富含优质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其中,蛋白质含量丰富,易于消化吸收,是人体合成组织、修复受损细胞的重要原料。此外,鸡蛋中还含有丰富的卵磷脂、维生素D和维生素E等营养成分,有助于维持心血管健康、增强免疫力、预防骨质疏松等。

    然而,鸡蛋并非摄入越多越好。过量摄入鸡蛋可能导致以下问题:

    1. 胆固醇升高:鸡蛋中含有较多的胆固醇,过量摄入可能导致血液中胆固醇水平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 肥胖:鸡蛋热量较高,过量摄入可能导致能量过剩,引发肥胖。

    3. 消化不良:过量摄入鸡蛋可能导致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

    那么,如何确定鸡蛋的适量摄入量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一般人群:每天摄入1-2个鸡蛋即可满足营养需求。

    2. 青少年、孕妇、乳母等特殊人群:根据个人需求和营养状况,可适量增加鸡蛋摄入量。

    3. 患有心血管疾病、高胆固醇血症等疾病的人群:应控制鸡蛋摄入量,建议每天摄入1个以内。

    4. 中年男性:建议每周摄入不超过6个鸡蛋,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5. 糖尿病患者:建议避免食用鸡蛋,以免增加死亡风险和心血管疾病风险。

    总之,适量摄入鸡蛋对人体健康有益,但过量摄入则可能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在享受鸡蛋带来的营养的同时,也要注意控制摄入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 低血糖,作为糖尿病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虽然不会直接致命,但严重的低血糖症状同样令人痛苦不堪。因此,了解如何通过饮食来预防和缓解低血糖症状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低血糖的成因。低血糖主要是由于血糖水平过低,导致身体能量供应不足。因此,在日常饮食中,适当增加纤维素的摄入量,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

    以下是一些适合低血糖患者的食物推荐:

    1. 虾皮腐竹:虾皮腐竹是一道高蛋白、高纤维的菜品,有助于预防低血糖和高脂血症。制作方法简单,适合作为家常菜肴。

    2. 西湖牛肉羹:西湖牛肉羹具有补脾养胃、强筋壮骨的功效,适合低血糖患者每周食用1-2次。

    3. 炸五香麻雀:炸五香麻雀具有补中益气、温中散寒的作用,适合低血糖引起的头晕、腰酸冷软等症状。

    除了以上食物,低血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饮食均衡,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摄入,如蔬菜、肉类、鱼类等。

    2. 多吃水果,少吃精制品或加工品。

    3. 避免食用糖分高的水果和果汁。

    4. 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及时调整饮食和治疗方案。

    总之,低血糖患者应注重饮食调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降低低血糖发作的风险。

  • 小儿室速,即小儿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本文将围绕小儿室速的常见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日常护理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小儿室速的常见原因

    1. 先心病:先天性心脏病是导致小儿室速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

    2. 心肌病:心肌病是一种心肌病变的疾病,如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也可能导致小儿室速。

    3. 瓣膜病:瓣膜病是指心脏瓣膜功能异常,如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也可能导致小儿室速。

    4. 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可能导致心脏病变,从而引发小儿室速。

    5. 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也可能导致小儿室速,如脑梗死、脑出血等。

    二、小儿室速的临床表现

    1. 心悸:患儿可出现心悸、心跳加速等症状。

    2. 心慌:患儿可出现心慌、焦虑等症状。

    3. 头晕:部分患儿可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等症状。

    4. 晕厥:严重者可出现晕厥,甚至猝死。

    三、小儿室速的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小儿室速的主要方法,常用的药物有抗心律失常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

    2. 电复律:对于严重的小儿室速,可考虑采用电复律治疗。

    3. 手术治疗:对于部分病因明确的小儿室速,如先心病、心肌病等,可考虑手术治疗。

    四、小儿室速的日常护理

    1. 休息:患儿应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2. 饮食: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刺激性食物。

    3. 运动:在医生的建议下,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4. 环境保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感冒。

    5. 心理护理:给予患儿心理支持和安慰,减轻焦虑情绪。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