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抓住房颤的关键环节治疗

抓住房颤的关键环节治疗
发表人:柯其胜

房颤,即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患者常出现心慌、气短、胸闷等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逐渐上升,并且随着病情的发展,发作的频率和持续时间也会逐渐增加。

房颤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它还会显著增加中风的风险。研究显示,60岁以上的房颤患者,脑中风的发生率是正常人的6-8倍。因此,对于房颤患者来说,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

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房颤的发生与心肌细胞离子通道的异常有关。近年来,参松养心胶囊作为一种具有调节离子通道作用的药物,在治疗房颤方面展现出良好的疗效。它能够有效调节心肌细胞中的钠、钾、钙等多种离子通道,抑制阵发性房颤的发生和持续,缓解心慌、头晕、气短等症状。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相比,参松养心胶囊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的特点,并且未发现明显的心脏毒副作用。

此外,德国科学家通过基因研究进一步揭示了房颤的发生机制。研究发现,KCNN3基因是增高房颤发生风险的重要因素。该基因参与心肌细胞离子通道的合成,最终导致房颤的发生。因此,针对心肌细胞离子通道的治疗策略,是抓住房颤治疗的关键环节。

对于房颤患者来说,除了药物治疗外,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过度劳累。

2. 饮食方面,应以低盐、低脂、高纤维为主,避免刺激性食物。

3. 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态。

4. 定期进行心脏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变化。

5.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心房纤维性颤动(心房纤颤)疾病介绍:
房颤是“心房颤动”的简称,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简单解释房颤是指心房泵血的正常节律被打破,原本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由心房折返环引起许多小折返环导致房律紊乱。通常表现为心率不规则且频率很快,可见于多数的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引发脑梗塞的风险很高。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房颤,即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各种外界因素的刺激,房颤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然而,通过早期积极的正规治疗,房颤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

    治疗房颤的方法有很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药物治疗:通过服用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抗心律失常药物等,可以减慢心室率,缓解症状,改善血流动力学。虽然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症状,但并不能根治房颤,且长期服用药物可能出现不良反应。

    2. 电复律:适用于没有病窦综合征、低钾血症、洋地黄中毒等禁忌症的患者。电复律可以在全麻下或清醒状态下进行,术前需进行抗凝治疗。

    3. 介入射频消融:是近年来治疗房颤的有效方法,可以预防房颤复发,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但仍有一定的复发性。

    4. 外科手术:适用于有缺血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手术创伤较大,但效果较好。

    除了上述治疗方法,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以预防房颤的发生:

    1. 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过度劳累。

    2. 饮食清淡,低盐低脂,避免烟酒刺激。

    3.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4.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总之,房颤是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治疗的。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养,以降低房颤的复发风险。

  • 房颤,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让无数患者痛苦不堪。它不仅会导致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更重要的是,它还会增加中风的风险,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

    房颤患者的中风风险是非房颤患者的6倍以上!这是因为房颤会导致心房内形成血栓,而血栓脱落则可能导致脑中风,甚至偏瘫和死亡。

    那么,如何预防和治疗房颤呢?首先,我们要了解房颤的发病原因。房颤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肥胖、饮酒等。

    对于房颤的治疗,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 抗凝药物治疗:通过药物阻止血栓的形成,从而预防中风的发生。

    2. 左心耳封堵术:通过手术或介入方式封堵左心耳,防止血栓脱落。

    3. 射频消融术:通过导管将射频能量传递到心房,破坏引起房颤的异常电信号传导。

    4. 微创胸腔镜射频消融术:通过微创手术将射频能量传递到心房,破坏引起房颤的异常电信号传导。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习惯也对我们预防房颤、降低中风风险至关重要:

    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控制体重、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等。

    2.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3. 遵医嘱按时服药,不要随意停药或减药。

    4.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 房颤,即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很大影响。抗凝治疗是房颤治疗中的重要环节,可以有效降低栓塞事件的发生率。

    一、房颤的类型及特点

    房颤可分为瓣膜性房颤和非瓣膜性房颤。瓣膜性房颤常见于二尖瓣狭窄等瓣膜病变患者,而非瓣膜性房颤则多见于无瓣膜病变的中老年人。

    二、抗凝治疗的重要性

    抗凝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等栓塞事件的风险。因此,对于房颤患者来说,选择合适的抗凝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三、抗凝治疗策略

    1. 瓣膜性房颤:对于瓣膜性房颤患者,推荐长期使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将INR控制在2.0-3.0之间。如出现血栓栓塞事件,应将INR目标值调整至2.5-3.5之间,并加用阿司匹林。

    2. 非瓣膜性房颤: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同样推荐使用华法林,将INR控制在2.0-3.0之间。如出现血栓栓塞事件,应将INR目标值调整至2.5-3.5之间,并加用阿司匹林。

    3. 房颤复律:对于房颤复律的患者,无论是通过药物还是电复律,都应在复律前进行抗凝治疗。复律后至少应继续抗凝治疗一个月。

    四、抗凝治疗的注意事项

    1. 严密监测INR值,确保其在目标范围内。

    2. 注意预防出血事件,如牙龈出血、鼻出血等。

    3. 定期复查肝肾功能,监测药物副作用。

    4. 对于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应谨慎选择抗凝治疗方案。

  • 房颤,即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会导致心脏功能下降,增加中风风险。近年来,研究表明,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对于预防中风至关重要。然而,如果口服抗凝剂无法使INR(国际标准化比值)达到至少2.0的水平,就会增加中风的风险,甚至导致中风发作更加严重。

    马萨诸塞州综合医院的Elaine M.Hylek博士指出,医生在治疗房颤患者时,往往担心抗凝剂相关的出血并发症。一些医生会质疑,INR低于2.0是否能够有效预防血栓形成,同时降低出血风险。然而,Hylek博士的研究结果表明,INR低于2.0可能并不合适,因为此时中风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都会增加。只有在INR达到4.0时,最严重的出血并发症——颅内出血的风险才会开始增加。

    该研究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研究对象为13559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研究人员通过回顾病历,评估了抗凝剂的应用和中风的发生情况。结果显示,研究组中共发生596例缺血性中风,其中大多数中风发生在未服用华法令或阿司匹林的患者中。

    与入院时INR至少为2.0的患者相比,INR值较低的患者发生严重中风的危险性增加90%,30天内死亡风险增加3.4倍。华法令治疗的患者,如果INR值较低,其30天死亡率和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相似。

    Hylek博士表示,目前尚不清楚为什么抗凝剂的强度会对中风的严重性产生影响。但是,有可能当INR低于2.0时,血栓会增大。对于刚发现INR低于2.0的患者来说,这一研究结果并非意味着需要立即做出巨大改变,但希望这一结果能够指导治疗方案,我们不建议将INR目标定在2.0以下。

    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至关重要,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患者应定期监测INR值,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抗凝剂剂量。此外,患者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控制血压等,以降低中风风险。

  • 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它指的是心脏节律发生异常,导致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律。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治愈时间也存在差异。

    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包括房性心律失常和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主要包括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房颤和房扑等,而室性心律失常则以室性早搏最为常见,连续出现三个以上的室性早搏则称为室速。室性心律失常通常与器质性心脏病有关。

    对于偶发性早搏,通过休息、保持心情舒畅等方式,通常一周左右即可好转。对于频繁发作的早搏,及时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控制,两周左右即可明显改善。而对于顽固性早搏或持续性、永久性房颤,即使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治疗,也难以彻底治愈,只能改善症状。这种情况下,射频消融术是达到彻底治愈的有效方法。

    在治疗心律失常的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应避免刺激性食物,如吸烟、浓茶、咖啡等,以及辛辣食物。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避免过于咸的饮食,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同时,应避免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动物油、蛋黄、螃蟹、鱼等。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避免情绪激动,对心律失常的康复至关重要。

    心律失常的治疗需要个体化方案,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定期复查,并根据病情的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患者要树立信心,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参与康复训练,提高生活质量。

    在诊断和治疗心律失常的过程中,患者可以选择综合性医院的心内科或心律失常专科进行就诊。心内科是心脏病治疗的专业科室,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先进的诊疗技术。心律失常专科则专注于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为患者提供更专业的服务。

  • 心房颤动,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其症状有哪些呢?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心房颤动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本文将从心房颤动的症状、危害、预防及治疗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一、心房颤动的症状

    1. 心悸:心房颤动患者常感到心跳不规则、心慌,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心跳过快或过慢的症状。

    2. 疲劳:由于心房颤动导致心脏泵血效率降低,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疲劳、乏力感。

    3. 呼吸困难:心房颤动患者在进行轻度活动时,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气短的症状。

    4. 眩晕: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眩晕甚至昏厥的症状。

    5. 胸部不适:部分患者可能会感到胸部疼痛、压迫感。

    二、心房颤动的危害

    1. 增加脑卒中风险: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是正常人群的5-10倍。

    2. 心力衰竭:心房颤动长期存在可导致心力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3. 心肌梗死:心房颤动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也较高。

    三、心房颤动的预防及治疗

    1. 预防: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合理膳食、规律运动等,有助于降低心房颤动的发病风险。

    2. 治疗:心房颤动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电生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药物治疗:主要针对心房颤动的症状进行治疗,如控制心率、转复心律等。

    电生理治疗:通过电生理技术纠正心律失常,包括射频消融、心脏起搏器植入等。

    手术治疗:针对某些特定情况,如心房颤动合并结构性心脏病等,可考虑手术治疗。

    总之,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需要积极治疗并加强自我管理,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 房颤,即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心脏跳动节律不齐、心跳强弱不等。治疗房颤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抗凝治疗、电复律和射频消融手术。

    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心律平、胺碘酮、伊布利特等,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恢复心脏正常的节律。对于快速性房颤患者,可以使用地高辛、地尔硫卓或倍他乐克等药物控制心室率,从而改善临床症状。

    抗凝治疗是房颤治疗的重要环节,通过使用抗凝药物可以有效预防血栓形成和栓塞事件的发生。常见的抗凝药物包括华法林、达比加群等。

    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电复律治疗。电复律是一种通过电流将心脏恢复到正常节律的治疗方法。

    射频消融手术是治疗房颤的有效方法之一,适用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反复发作的患者。手术通过射频电流破坏心脏中产生异常电信号的细胞,从而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等都有助于控制房颤。

    房颤的病因复杂,包括冠心病、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对于房颤患者来说,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非常重要。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治疗房颤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抗凝治疗、电复律和射频消融手术等。患者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注意日常保养,以控制病情。

  • 房颤,即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表现为心房不规律地快速跳动。这种异常的心律可能导致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心力衰竭和脑卒中。房颤的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器质性心脏病、左心房增大、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房颤的常见原因包括:

    • 器质性心脏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
    • 左心房增大:如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等。
    •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增加房颤的风险。
    • 糖尿病:糖尿病可导致心脏、血管和肾脏的损害,增加房颤的发生率。
    •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激素水平过高可导致心率和心律的改变。

    治疗房颤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电生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抗凝药物等;电生理治疗包括射频消融、心脏起搏器植入等;手术治疗包括迷宫手术、左心耳封堵术等。

    为了预防房颤的发生,建议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控制血压和血糖等。此外,定期体检和及时治疗原发疾病也是预防房颤的重要措施。

  • 房颤,即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特征是心房收缩频率过快、不协调。这种异常的心律可能导致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心力衰竭和中风。为了改善房颤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中药治疗成为一种辅助手段。

    治疗房颤的中药主要包括参松养心胶囊、稳心颗粒、脉养心丸、黄杨宁等。这些药物通过调节心脏的神经和电生理活动,降低心房颤动频率,缓解相关症状。然而,中药治疗房颤的效果有限,通常作为西药治疗的辅助手段。

    除了中药治疗,西药治疗在房颤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常用的西药包括地高辛、倍他乐克、华法林等。地高辛和倍他乐克主要用于控制心室率,而华法林则用于抗凝治疗,预防血栓形成和中风。

    除了药物治疗,房颤患者的日常护理也至关重要。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熬夜,保持低盐低脂饮食,多喝水。定期服药,包括抗凝剂和华法林,以及比索洛尔等控制心率药物。此外,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增加患者的心脏功能储备。

    房颤是一种复杂的心脏疾病,需要多学科合作进行综合治疗。患者应选择正规医院的心内科就诊,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通过合理的治疗方案和良好的日常护理,房颤患者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 心房扑动(简称房扑)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常与房颤共存或先于房颤发生。房扑患者的卒中预防是治疗的核心。2016 ESC房颤指南建议,房扑患者应使用与房颤相同的风险特征进行抗栓治疗。然而,关于房扑患者使用口服抗凝药物(OACs)的证据有限。一项来自中国台湾的研究显示,仅有房扑患者的缺血性卒中和大出血风险低于仅有房颤和房扑后房颤患者。对于CHA2DS2-VASc≥4分的房扑患者,华法林可提供最佳净临床获益。但关于华法林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仍需进一步研究。此外,对于接受导管消融的房扑患者,其卒中预防策略尚不明确。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