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患冠心病警惕清晨突发疼痛自救应先卧床

患冠心病警惕清晨突发疼痛自救应先卧床
发表人:运动与健康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特点是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清晨是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高峰时段,此时患者容易出现突发性胸痛,需要及时采取自救措施。

李自成主任指出,冠心病患者在清晨出现胸痛时,首先要保持冷静,立即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同时,加强监护,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

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患者可以采取以下自救措施:

1. 吸氧: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快吸入氧气,有助于缓解心肌缺氧。

2. 含服硝酸甘油: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5片,每片间隔3-5分钟),有助于扩张冠状动脉,缓解心肌缺血。

3. 拨打120急救电话: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请求专业救援。

4. 避免剧烈运动: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心肌缺血。

5. 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除了自救措施,冠心病患者还应加强日常保养,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

1. 健康饮食: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2. 适量运动:保持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增强心肺功能。

3. 戒烟限酒:戒烟限酒,避免吸烟和饮酒对心脏的危害。

4. 控制血压和血糖:积极控制血压和血糖,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5.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冠心病。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cTnI增高疾病介绍:
急性心肌梗死大多是指患者原有冠状动脉(简称为冠脉,是给心脏供血的动脉)病变,冠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引发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的一种可能危及生命的急性冠脉综合征。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丹参滴丸作为一款常见的心血管药物,其功效和适用范围一直备受关注。虽然丹参滴丸在影视作品中常被描绘为“救命药”,但实际上,它在急性心梗等紧急情况下的作用有限。本文将深入探讨丹参滴丸的作用机制、适用范围以及可能存在的副作用,帮助读者正确认识这款药物。

    丹参滴丸主要成分为丹参、三七和冰片,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功效。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丹参滴丸可以扩张血管、增加心肌血流量、改善心脏功能,并抑制血小板聚集。因此,它常被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慢性稳定性疾病。

    然而,对于急性心梗等紧急情况,丹参滴丸并不能起到救命的作用。在急性心梗发生时,及时进行溶栓治疗或支架手术是挽救生命的关键。丹参滴丸虽然可以缓解心绞痛症状,但并不能阻止心梗的发展。

    长期服用丹参滴丸也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例如,冰片成分可能刺激肠胃,导致消化不良或腹泻。此外,对丹参或三七过敏的患者、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以及严重肝病患者应避免服用丹参滴丸。

    总之,丹参滴丸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并非万能。正确认识丹参滴丸的适用范围和潜在风险,对于保障患者健康至关重要。

    除了丹参滴丸,还有其他一些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药物,例如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这些药物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但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关键在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议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适量运动,避免吸烟和饮酒,并定期进行体检。

    总之,正确认识丹参滴丸的作用和适用范围,以及积极预防心血管疾病,对于维护心脏健康至关重要。

  •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职场人士的生活就像上紧了发条的钟,时刻处于高速运转的状态。这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不仅带来了工作压力,更对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了缓解压力,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士开始关注“慢生活”理念,并尝试通过“慢运动”来放松身心。

    中医养生讲究“缓”,强调通过平和的方式调理身体。太极拳便是这种理念的体现,它通过柔和的动作,帮助人们放松身心,缓解压力。现代职场人士的生活节奏如此之快,更需要这种“慢运动”来调节身心,恢复平衡。

    长期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会导致身心疲惫,降低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研究表明,压力会导致人体产生大量的肾上腺素和皮质醇,进而引发一系列身心疾病,如失眠、健忘、焦虑等。因此,学会“慢下来”,对于职场人士来说至关重要。

    “慢生活”并非指懒惰或拖延,而是指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平衡,让身心得到休息和恢复。适当的“慢运动”如瑜伽、太极、散步等,可以帮助人们缓解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除了运动,日常保养也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环节。合理的饮食、充足的睡眠、适当的休息,都是职场人士需要关注的问题。

    总之,在紧张的生活中,学会“慢下来”,关注身心健康,才能更好地应对工作和生活的挑战。

  •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后果不容忽视。除了心肌梗死本身带来的风险外,其后遗症同样不容小觑。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急性心肌梗死后常见的一些严重并发症。

      武汉协和医院心血管科魏宇淼教授和杨仕俊主治医师指出,一半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前1~2天或1~2周,身体会发出预警信号。最常见的信号是原有的心绞痛加重,此外还可能表现为恶心、呕吐、上腹胀痛、心动过速等。由于许多患者对疾病不了解或因症状不明显而轻视,没有及时就医,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

      1. 心律失常

      由于心肌大面积坏死或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和继发的炎症反应,可能导致心源性休克和心律失常(特别是室性心律失常)。这种并发症多发生在发病早期,也可在发病1~2周内发生,以室性早搏多见,可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导致心脏骤停、猝死。

      2. 严重的机械并发症

      包括心室游离壁破裂、室间隔穿孔、缺血性二尖瓣返流、心室壁瘤形成等。其中,缺血性二尖瓣返流是急性心梗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可达13%~50%。二尖瓣如同一个左房和左室之间的“单向活门”,保证血液循环由左心房一定向左心室方向流动和通过一定的血流量。二尖瓣返流严重者可出现包括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等症状。

      心室壁瘤约占梗死病例10%~38%。室壁瘤常见于左心室,可发生在梗死早期或梗死灶已纤维化的愈合期。由梗死心肌或瘢痕组织在心室内压力作用下,局限性地向外膨隆而形成室壁瘤。室壁瘤形成后又可继发附壁血栓、心律不齐及心功能不全等一系列疾病,就像推倒了多米诺骨牌。室壁瘤严重影响心脏功能,不积极治疗,患者最终会因心力衰竭等原因死亡。

      3%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发生心室游离壁破裂,这是心脏破裂最常见的一种,心肌梗死后导致心室的“墙体”受损,出现薄弱区。心室游离壁破裂也可为亚急性,即心肌梗死区不完全或逐渐劈裂,形成包裹性心包积液或假性室壁瘤,患者能存活数月。

      约有0.5%~2%的心梗患者会出现室间隔穿孔,室间隔就像是左心室和右心室之间的一堵墙,心梗后容易出现纤维薄弱,被血流冲出一个破洞。

      3.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包炎

      多发生于急性心肌梗死后1~4天内,发生率约为10%。正常心脏外面包着一层薄膜称为心包,当出现透壁性急性心肌梗死时(梗死区域穿透整个肌肉层或深达2/3),梗死心肌表面的这层薄膜发生炎症,出现心包炎。患者常有进行性加重的胸痛,疼痛随体位而改变。一旦发生往往是灾难性的,极易死亡。

      其实,急性心肌梗死大多是可救治性的,关键是患者从起病到救治的时间越短越好,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如果能在起病后1小时给予急诊介入治疗,每治疗1000例患者,比传统治疗减少50例患者死亡;如果距离起病2~6小时治疗,这一死亡数则减至30例;6~12小时治疗,这一死亡数减少至20例。而12小时后治疗的效果已与传统治疗差别不大。因此,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心肌。因此,大家平时多了解点心梗的常识,能减少很多悲剧的发生。

  • 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心血管疾病,但幸运的是,通过及时的治疗和科学的护理,心肌梗死患者有很大机会恢复健康。

    治疗心肌梗死的主要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方面,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例如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等。如果患者出现情绪波动,医生可能会推荐一些镇静剂来帮助患者保持情绪稳定。

    对于疼痛症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止痛治疗。此外,溶栓治疗也是治疗心肌梗死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溶解血栓,恢复心肌血供,减轻心肌缺血缺氧程度。

    如果心肌梗死面积较大,或者患者存在手术禁忌症,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手术治疗。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PCI手术通过放置支架来恢复心肌血供,是治疗心肌梗死的有效手段。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对于预防心肌梗死复发至关重要。此外,患者还需要定期复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在治疗心肌梗死的过程中,患者应该选择正规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患者要树立信心,保持乐观的心态,这对于战胜疾病也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心肌梗死是一种可治之症,患者只要积极配合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就有很大机会恢复健康。

  • 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原因复杂,常见症状包括以下几种:

    1. 便秘

    便秘是老年人常见的症状,用力排便时可能会导致心肌梗死。因此,老年人要注意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

    2. 吸烟、大量饮酒

    吸烟和大量饮酒会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增加心肌耗氧量,从而诱发心肌梗死。因此,戒烟限酒是预防心肌梗死的重要措施。

    3. 暴饮暴食

    进食大量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后,血脂浓度会突然升高,导致血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从而诱发心肌梗死。

    4. 寒冷刺激

    寒冷刺激可能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因此冠心病患者在寒冷季节要注意保暖。

    5. 过劳

    过重的体力劳动、过度体育活动等都会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肌梗死。

    6. 激动

    激动、紧张、愤怒等激烈的情绪变化也可能诱发心肌梗死。

    除了以上常见症状外,以下症状也可能是心肌梗死的早期信号:

    1. 心绞痛疼痛时伴有大汗、恶心、呕吐、心律失常、低血压状态等。

    2. 心绞痛发作时,出现心功能不全症状或原有心功能不全症状加重。

    3. 突然出现憋闷、乏力、运动时心慌气短等,并且进行性加重。

    4. 中老年患者突然出现急性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并且不能用其它原因解释者。

    5. 心绞痛的发作由过去的劳累后转为夜间安静休息时发作,且发作时没有明显诱因。

    6. 原有的心绞痛性质改变(加频、变剧、持续时间延长),或诱因不明显,多在安静休息时发作,含服硝酸甘油疗效差。

    因此,我们要注意调整生活习惯,预防心血管疾病,并及时察觉早期症状,以便及时就医。

  •   朝鲜领导人金正日的猝然离世,再次将急性心肌梗死这一疾病推上了风口浪尖。据医学报告显示,金正日多年患有心脏及脑血管疾病。在搭乘野战列车时,突发重症急性心肌梗塞,并由此引发了心源性休克,最终因医治无效去世。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尤其在冬季高发,严重威胁着患者生命。了解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方法及预防措施,对保障患者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急性心肌梗死知识普及

    一、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

      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当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时,即可发生心肌梗死。此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也是诱发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

    二、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方法

      1.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

      2. 让患者保持安静,避免情绪激动;

      3.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硝酸甘油喷雾吸入;

      4. 如果患者意识丧失,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三、急性心肌梗死的预防措施

      1. 健康饮食:低盐、低脂、低糖、高纤维饮食;

      2.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

      3. 戒烟限酒;

      4. 控制血压、血脂、血糖;

      5. 保持心情舒畅。

      

    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科室介绍

      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需要多学科协作,主要包括以下科室:

      1. 心内科:负责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治疗及康复;

      2. 急诊科:负责急性心肌梗死的初步救治;

      3. 康复科:负责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的康复治疗。

  • 寒冷的冬季,对中老年人来说,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季节。由于气温骤降,人体抵抗力下降,心脑肺等器官疾病的高发期也随之而来。许多疾病在发病前都会有一些信号或先兆,如果能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可以有效避免病情恶化。

    急性心梗的早期信号:

    (1)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增加,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后难以缓解。

    (2)出现不明原因的乏力、胸痛、咽喉不适、牙痛、上腹部剧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等症状。

    脑血管意外的先兆:

    (1)运动障碍,如肢体无力、活动笨拙。

    (2)感觉障碍,如手脚麻木、感觉迟钝。

    (3)语言障碍,如说话不清或听不懂别人说话。

    (4)视力障碍,如短暂性视力模糊、偏盲或失明。

    (5)共济失调,如头晕、耳鸣、走路不稳。

    (6)精神状态改变,如沉默寡言、急躁多语、嗜睡、意识丧失。

    (7)剧烈头痛。

    高血压的危险信号:

    (1)血压突然升高,超过180/130mmHg。

    (2)头痛加剧、行走不稳、脚底踩棉花感。

    (3)头晕、恶心、呕吐、视物模糊、肌肉抽搐。

    心力衰竭的早期表现:

    (1)轻微活动后出现心慌、气短、脉跳加快,休息后难以恢复正常。

    (2)尿量减少、体重增加、下肢水肿。

    (3)夜间睡眠时需垫高枕头,睡眠中因气短而憋醒。

    严重心律失常的信号:

    心跳停顿、胸内撞击感、心慌、气短、头晕、乏力、抽搐、意识丧失。

    呼吸衰竭的早期症状:

    原有肺部疾病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口唇发紫、精神状态改变、智力减退、失眠、嗜睡、烦躁不安、肢体无意识动作等。

  • 心肌梗死,又称心肌梗塞,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它通常由冠状动脉硬化形成的斑块引起,导致血管腔狭窄,从而引起心肌缺血和坏死。以下是一些关于心肌梗死的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种疾病。

    一、心肌梗死的病因和表现

    1. 病因:冠状动脉硬化是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上的脂质和胆固醇逐渐沉积,形成斑块,导致血管腔狭窄。此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也是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

    2. 表现:心肌梗死患者通常会出现以下症状:胸部疼痛、压迫感、胸闷、呼吸困难、出汗、恶心呕吐等。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头晕、晕厥、心悸等症状。

    二、心肌梗死的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血管扩张剂、降血脂药物等。这些药物可以缓解症状、预防血栓形成、改善心脏功能。

    2. 手术治疗: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这些手术可以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流,改善心肌供血。

    三、心肌梗死的预防

    1. 健康饮食:控制脂肪、盐和糖的摄入量,增加蔬菜、水果和粗粮的摄入。

    2.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3.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是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

    4.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并进行积极治疗。

    5.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

  • 心动过缓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特点是心率低于正常范围。对于心动过缓患者来说,饮食调理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心动过缓患者应选择低盐、低脂肪、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这有助于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心脏功能。建议患者尽量饮食清淡,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以下是一些适合心动过缓患者的食物:

    • 新鲜蔬菜和水果:如白菜、茄子、土豆、青椒、苹果、香蕉等。
    • 全谷类食品:如糙米、燕麦、全麦面包等。
    • 瘦肉和鱼:如鸡肉、鱼肉、虾等。
    • 豆制品:如豆腐、豆浆等。
    • 低脂牛奶和乳制品:如低脂酸奶、低脂奶酪等。

    此外,心动过缓患者应避免饮酒,尽量不吃高盐、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如咸菜、腌制食品、肥肉、蛋黄、螃蟹、奶油、鱼子等。

    心动过缓的常见原因包括心脏传导系统退行性改变、急性心肌梗死、颅内压增高、甲状腺功能减退、高钾血症等。

    对于心脏传导系统退行性改变导致的心动过缓,可能需要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心动过缓,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心肌血供。颅内压增高引起的心动过缓通常与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有关,治疗期间建议吃流质食物、易消化食物和低盐饮食。

    对于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的心动过缓,可以吃海带等海鲜补充碘,有助于纠正甲减。对于高钾血症引起的心动过缓,不要吃高钾食物,如香蕉、橙子、哈密瓜等水果。

    总之,心动过缓患者应保持营养均衡,作息规律,适当运动,保持心情舒畅,多吃蔬菜水果,以减少发作。

    此外,黑芝麻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可以使血管的弹性更好。心动过缓患者可以适当食用黑芝麻。

  • 夏季高温,人体血管处于扩张状态,此时大量饮用冰镇饮料,会导致血管迅速收缩,血压升高,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风险。心梗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夏季饮用冷饮时应格外小心。

    除了心梗,夏季大量饮用冷饮还可能导致胃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因此,夏季饮用冷饮应适量,避免一次性饮用过多。

    夏季天气炎热,出汗较多,人体会流失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此时,可以适当饮用淡盐水或糖水,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维持身体水分平衡。

    夏季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辛辣食物。此外,夏季天气潮湿,容易滋生细菌,应注意饮食卫生,预防肠道传染病。

    为了预防心梗等心脑血管疾病,建议定期进行体检,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果出现心绞痛、胸闷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 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
    • 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 戒烟限酒。
    • 合理膳食,控制体重。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