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多吃12种食物 有效防猝死

多吃12种食物 有效防猝死
发表人:家庭医疗小助手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食物都具有防病保健的作用。以下12种食物,不仅美味可口,还能有效预防猝死,保护身体健康。

1. 黄豆

黄豆被誉为“植物性荷尔蒙”,对男女都有益处。黄豆制品中的异黄酮成分,可以降低男性患前列腺癌的风险,并改善骨质疏松症状。此外,黄豆中的卵磷脂还能增强记忆力。

2. 西红柿

西红柿富含维生素C和钾,能促进胃液分泌,帮助消化,并增强血管弹性。同时,西红柿还具有降血压的作用。

3. 南瓜子

南瓜子富含锌、硒等微量元素,对前列腺健康大有裨益。研究表明,南瓜子提取物可以改善前列腺肥大患者的症状。

4. 胡萝卜

胡萝卜富含β-胡萝卜素和钾,能增强免疫力,预防癌症,并具有降血压的作用。

5. 海鲜

海鲜富含锌,对男性生殖健康至关重要。海鲜中的锌含量丰富,能有效提高精液质量。

6. 大蒜

大蒜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能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等疾病。同时,大蒜还能促进新陈代谢,消除疲劳。

7. 燕麦

燕麦富含膳食纤维和植物雌激素,能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

8. 绿茶

绿茶富含茶多酚和儿茶素,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等作用。

9. 黑巧克力

黑巧克力富含黄酮类化合物,能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提高免疫力。

10. 柑橘类水果

柑橘类水果富含维生素C和钾,能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等疾病。

11. 酸奶

酸奶富含益生菌,能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提高免疫力,预防感染。

12. 蔬菜汁

蔬菜汁富含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能补充营养,提高免疫力。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猝死疾病介绍:
猝死,是指外观健康的人突然发生非暴力的死亡,即猝然死亡。引发猝死的原因,主要是心脏骤停,也就是各种心脏病导致的猝死,又称之为心源性猝死;其次还有近2成的非心源性猝死与肺、脑的急性病变有关,比如肺栓塞、急性中毒、触电等。猝死的治疗,主要是进行紧急的心肺复苏,以恢复心跳和呼吸,挽救生命。大部分猝死患者难以救回。
推荐问诊记录
猝死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张大爷最近感到胸口刺痛,担心自己是否即将猝死。医生解释说,偶尔的短暂胸痛并不一定是猝死的前兆,但持续的剧烈胸痛则需要引起重视。猝死前可能会有胸痛、胸闷、心慌、乏力、头晕等症状。猝死人群中,心源性猝死占比最高,且多见于有冠心病、严重心律失常、心肌病、高血压等患者。预防猝死,需要注意生活方式,控制血压、血脂、血糖,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若出现胸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 4月5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科外科的卢景宁医生在家午睡后再也没能醒来……去世时年仅37岁,是该院肝胆外科教授彭民浩的一名博士生。景宁的多名同事、同学都很惋惜这位“年轻帅气的才子”。

    猝死前的九大征兆……有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要特别留意几个异常表现(猝死征兆),以防止猝死的发生。

    征兆一、近期出现或加重的胸闷。征兆二、心慌。征兆三、心跳过缓。征兆四、晕厥。征兆五、不明原因的疲乏。

    征兆六、眼前发黑和肢体麻木。征兆七、疼痛。征兆八、反复胃肠道症状。征兆九、出汗。

    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仅仅是要重视猝死的征兆,也要提高对容易发生心脏猝死的高危人群的重视:第一, 家族中直系亲属有心脑血管疾病和猝死病史;第二,诊断明确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如心肌肥厚、冠心病、心脏瓣膜病、致死性心律失常、脑血管病等;第三,具备多个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肥胖、工作压力大等。

  • 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然而,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却可能成为诱发心脏病的‘最后一根稻草’。近期,一项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的研究发现,以下十种恶习最容易导致心脏病发作:

    1. 在污染严重的闹市骑车:空气污染会增加心脏病发作风险,骑车者吸入的尾气最多,同时还要耗费体力,容易引发供血不足。

    2. 用力解大便:突发动作会导致血压迅速升高,心脏承受压力剧增,血管斑块活动性增加,容易脱落。

    3. 大量饮酒或咖啡:过量饮酒或咖啡会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增加心脏病发作风险。

    4. 心情抑郁:抑郁与焦虑相伴,导致睡眠质量差,血压、心率升高,对心脏健康不利。

    5. 暴饮暴食:过量进餐会导致胃肠道需要大量血液消化食物,心脑血管供血不足,增加心梗、脑梗风险。

    6. 性生活纵欲过度:过度兴奋会导致心脏血管痉挛,引发心脏病。

    7. 吸食毒品:吸食可卡因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是常人的23倍。

    8. 吸烟或被动吸烟:吸烟会导致心肌梗死风险增加,戒烟可降低心脏病风险。

    9. 吃得太咸、太甜:吃盐多会升高血压,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脏病风险。

    10. 久坐不动:久坐会导致新陈代谢改变,血液黏度升高,血流缓慢,增加患心脏病风险。

  • 2006年8月24日,苏州大学材料工程学院的一名大一新生在军训期间不幸猝死。猝死是指患者在没有明显先兆的情况下,由于某些疾病或功能异常导致突然死亡。运动猝死是指运动员或体育锻炼者在运动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发生的意外死亡。运动时,体内代谢速率加快,血液中的儿茶酚胺水平增高,心肌需氧量增加,此时易出现心肌缺血缺氧,心肌超微结构发生应激性改变,诱发冠状动脉痉挛或栓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运动猝死前的征兆可能包括心绞痛加剧、面色灰白、大汗淋漓、血压下降、频繁的早搏、显著疲乏感、心悸、呼吸困难等。预防运动猝死的关键是积极防治冠心病,控制其危险因素和诱发因素,如认真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适当参加体育活动,避免长时期紧张的脑力劳动和情绪激动,出现症状时及时就医。

  • 偶尔的失眠一夜并不会直接导致猝死,但长期的失眠确实可能增加其他健康问题的风险。猝死通常是指突然发生的死亡,其可能的原因包括心脏骤停、脑血管意外等。虽然一夜的失眠可能会导致身体疲劳、精神压力增大,但这种情况一般不会直接引发猝死。然而,长期的失眠可能会导致慢性健康问题的出现,如高血压、心脏病等,这些疾病可能会增加猝死的风险。需要注意的是,一夜的失眠并不会立即导致这些慢性健康问题的发生。对于偶尔的失眠,我们可以通过改善睡眠环境、运用放松技巧等方法来缓解。如果失眠问题长期存在,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以避免潜在的健康风险。

  • 严重失眠,作为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虽然不会直接导致死亡,但其潜在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长时间无法获得充足睡眠,会导致多种健康问题。首先,失眠会降低人体免疫力,使得个体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从而引发感冒、肺炎等感染性疾病。其次,长期失眠还会导致内分泌紊乱和激素水平失调,进一步加剧身体的不适症状。在极端情况下,如出现呼吸衰竭,患者可能会因缺氧而面临窒息性猝死的风险。因此,对严重失眠的干预至关重要。

    严重失眠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家族中若有失眠症患者,个体更容易受到遗传影响。同时,过度的压力和紧张情绪也是导致失眠的风险因素,尤其是在高压工作环境或生活状态下的人群。治疗严重失眠,建议首先采取认知行为疗法等非药物治疗方法,帮助患者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改善睡眠质量。在医生指导下,必要时可以短期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地西泮片、阿普唑仑片等,以缓解症状,但应避免长期服用,以防产生依赖性。

    除了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调整也是治疗失眠的重要一环。患者应尽量避免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保持适度的运动,并在睡前避免使用电子设备。此外,通过心理咨询和压力管理,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失眠带来的心理压力。

    总之,严重失眠不仅是一种睡眠障碍,更是一种需要综合治疗的疾病。通过早期干预和积极治疗,可以有效减轻失眠带来的健康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熬夜对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影响巨大,特别是对于13岁的孩子来说,熬夜可能导致猝死的风险。猝死通常在数天至数周内发生,其时间差异受到个体差异、是否存在基础疾病以及是否伴有其他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例如,身体健康、无基础疾病且无不良生活习惯的孩子,猝死风险较低,可能需要数天至数周时间。然而,存在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冠状动脉异常等,或伴有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过量等的孩子,猝死风险较高,可能仅需数小时至数天。因此,家长应监督孩子保持规律作息,确保充足睡眠,降低熬夜带来的风险。

  • 据报道,2006年12月20日上午,著名相声演员马季先生在家中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马季先生此前已有心脏病史,专家指出,心脏病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原因主要是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预防心脏猝死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治疗,包括心电图、运动心电图、长程心电图等无创性检查,以及冠脉造影等介入检查。对于高危人群,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是预防猝死的有效手段。患者本人应保持情绪稳定,戒烟禁酒,控制体重,治疗高血压和高血脂,防止便秘,并在发病时及时使用药物自救。

  • 熬夜可能会导致恶心、呕吐等症状,偶尔熬夜一般不会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或导致猝死,但如果长期熬夜,可能会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心绞痛、心律失常等,严重时可能导致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甚至猝死。因此,建议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以提高身体抵抗力。

  • 睡眠打鼾,看似平常,却隐藏着巨大的健康隐患。许多人认为打鼾只是睡眠质量不好,但实际上,长期的打鼾可能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的早期症状。这种疾病会导致患者在睡眠中反复出现呼吸暂停,从而引起身体缺氧,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猝死。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患者每小时呼吸暂停次数在5-15次之间,中度患者每小时呼吸暂停次数在15-30次之间,而重度患者每小时呼吸暂停次数超过30次。其中,老年患者由于中枢敏感性较低,更容易出现缺氧,甚至引发猝死。

    为了预防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我们首先要了解其病因。常见的病因包括肥胖、鼻部疾病、口腔结构异常、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此外,长期吸烟、饮酒、服用镇静剂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针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目前主要有以下治疗方法:

    1.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健康体重、戒烟限酒、避免睡前服用镇静剂等。

    2. 物理治疗:如鼻中隔矫正术、扁桃体切除术等。

    3. 呼吸机治疗:如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等。

    4. 药物治疗:如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等。

    除了以上治疗方法,我们还应该注意日常保养,如保持良好的睡眠环境、避免过度劳累、定期进行体检等。

    总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睡眠障碍,需要我们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您或家人有长期打鼾、睡眠质量差等症状,请及时就医,以免造成严重的后果。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