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暨大附一院赴灾区救援

暨大附一院赴灾区救援
发表人:医疗之窗

在2010年4月15日这个特殊的日子,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医护人员肩负着救死扶伤的重任,毅然奔赴灾区,为青海玉树地震受灾群众带去生命的希望。凌晨6:30,急诊科俞锐敏主任和王辉护师组成的医疗队,带着医院的祝福和期望,从白云机场踏上了前往灾区的征程。

回首那一天,青海玉树地区发生了7.1级地震,地震的破坏力给当地居民的生命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得知地震消息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领导和广大医护人员立即行动起来,他们心系灾区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迅速组建了一支由李志忠、俞锐敏、高友山、宋元宗、洪丰、项永生、王辉等组成的医疗队,随时准备出发。

为了统一部署,广东省卫生厅从各医院挑选精兵强将,组成了第一批广东省抗震救灾医疗队。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急诊科俞锐敏主任和王辉护师,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医术,被选为第一批的队员。

4月15日早上6:30,广东省抗震救灾医疗队乘坐专机出发,广东省副省长雷于蓝、广东省卫生厅书记黄小玲亲自到机场送行,为医护人员加油鼓劲。

在灾区,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医护人员充分发挥了专业优势,他们不畏艰险,全力以赴,为受灾群众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为灾区人民带去了生命的希望。

此次赴灾区救援,不仅体现了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责任与担当,也展现了我国医务工作者的风采。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灾区人民一定能够战胜灾害,重建家园。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地震所致损伤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地震所致损伤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地震灾害给灾区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创伤,如何进行有效的心理援助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将探讨地震灾后心理援助的重要性、方法以及长期规划现状。

    一、地震灾后心理援助的重要性

    地震灾害不仅摧毁了人们的家园,更给人们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创伤。灾后心理援助可以帮助受灾群众缓解心理压力,重建信心,恢复正常生活。

    二、地震灾后心理援助的方法

    1. 培训枢纽人群

    枢纽人群包括基层干部、教师和医护人员,他们是灾后心理援助的关键力量。通过培训,可以提高他们的心理援助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帮助受灾群众。

    2. 利用高科技手段

    利用生物反馈等技术,可以帮助受灾群众调整身心状态,缓解心理压力。同时,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可以建立移动心灵家园,为受灾群众提供心理支持。

    3. 总结适应中国人的一些灾后辅导的理论

    根据中国人的文化特点,总结出适应中国人的灾后辅导理论,提高心理援助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地震灾后心理援助的长期规划现状

    灾后心理援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目前,政府已经高度重视灾后心理援助工作,并制定了相应的规划方案。

    四、社会各界力量不可或缺

    灾后心理援助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积极参与,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帮助受灾群众走出心理阴影,重建美好家园。

  • 东方医院四人小分队正在玉树营救
    小拉毛


      在当今社会,自然灾害时常发生,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我们医护人员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救援工作中。正如上海东方医院派遣赴玉树地震灾区医疗队员李侠所说:“我们一点也不感觉累,心里只有一个想法,为救治灾区伤员尽自己最大的力量!”

      4月16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地震发生第三天,作为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对口支援单位,东方医院接到紧急电话,要求马上派出一支医疗急救小分队紧急直飞西宁,协助抢救空运至该院的玉树地震灾区伤员。

      尽管东方医院作为上海世博会的8个定点医院之一,承担着繁重的世博保障任务,但面对灾区伤员的急需,四名急创外科医生毫不犹豫地于当日赶赴西宁投入抢救工作。面对大量伤员,他们连续加班,全力救治。

      在救治过程中,他们遇到了来自玉树结古镇的5岁小姑娘拉毛和她的家人。拉毛的妈妈为了救她被砸成重伤,不幸身亡。经过李侠等医疗队员的精心救治,拉毛和她的家人伤情逐渐好转。

      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医护人员在灾难面前的无私奉献和坚定信念。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用实际行动守护着生命。

      在自然灾害面前,我们不仅要依靠政府和救援队伍的力量,更要依靠我们自己的勇气和信心。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面对灾难,共度难关!

  • 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8月4日凌晨1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紧急派出4名专家与其他医院专家组成首批国家医疗队,千里驰援鲁甸地震灾区。

    **专家队伍**:

    首批国家医疗队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胃肠外科崔冀教授、肝胆外科华赟鹏副教授、骨外科何爱珊教授和王永谦医师4名专家组成,与北大人民医院、上海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华西医院四家医院的专家共同组成。

    **紧急行动**:

    接到国家卫生计生委的紧急通知后,中山一院迅速行动,专家们凌晨两点接到电话后,毫不犹豫地表示愿意参加救援行动。他们定好七点二十分的航班,五点半准时出门,驱车直奔白云机场,开始了抗震救灾的旅程。

    **抵达灾区**:

    4日上午10时许,专家们抵达昆明机场,下午三点左右与其他医院的专家会合,组成16人组成的首批国家医疗队,经过6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当晚9点40分安全抵达鲁甸县人民医院。

    **救治伤员**:

    抵达鲁甸后,专家们立即投入到救治伤员的战斗中。他们首先在鲁甸县人民医院为重伤员进行救治,随后又赶往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继续救治重伤员。在23个小时的连续作战中,专家们为200多名伤者进行了紧急处理或手术,伤者情况总体稳定。

    **总理慰问**:

    5日一早,中山一院国家医疗队接到通知,李克强总理、汪洋副总理来到鲁甸县人民医院慰问医疗队员,并感谢他们的辛勤付出。专家们纷纷表示,将全力以赴救治伤员,为灾区人民争取更多生的希望。

  • 2009年7月13日,由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四川省卫生厅共同发起并组织实施的“健康中国工程——四川地震重灾县基层卫生人员培训项目”启动仪式在成都隆重举行。该项目旨在为四川省地震重灾县的基层卫生人员提供专业培训,提升他们的医疗技能和服务水平,为灾后重建提供有力支持。

    启动仪式上,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彦峰发表致辞,强调该项目的重要性。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刘德培、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副局长张敬礼等领导也分别讲话,对项目的顺利实施表示祝贺。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基本医疗知识、公共卫生知识、心理健康知识等,旨在全面提升基层卫生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训方式包括课堂教学、临床实践、远程教育等,确保学员能够全面掌握所学知识。

    此次培训项目预计将为四川省18个地震重灾县的基层卫生人员提供培训,培训人数达到360人。项目的顺利实施,将为四川省地震灾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此外,项目还注重对学员的关爱和支持。成都中医药大学为学员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后勤保障,确保学员能够安心学习。学员代表也表示,将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为灾后重建贡献力量。

    “健康中国工程——四川地震重灾县基层卫生人员培训项目”的启动,标志着四川省地震灾区医疗卫生事业重建工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四川省地震灾区医疗卫生事业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 最近,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各类新闻报道充斥着电视、报纸等媒体,孩子们也在被动或主动中接受了这些与灾难有关的信息和画面。这些灾难事件给孩子们的心理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家长们应该如何引导孩子正确面对这些灾难呢?

    现象聚焦:灾难画面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

    五岁的张琳每天都会和家人一起观看电视新闻,了解灾情的最新状况。然而,最近的一次地震新闻报道却让她感到困惑和恐惧。她问妈妈:“什么是地震?我们这里会发生地震吗?地震了我们怎么办?我会死吗?爸爸妈妈会死吗?”张琳意识到,每天的新闻报道给孩子留下了阴影,她不知道如何正确引导孩子面对灾难。

    孩子应如何面对灾难?

    面对自然灾害,孩子们也会产生各种疑惑和恐惧。家长们无需回避这些问题,而是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灾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孩子进行交流:

    1. 实事求是地讲解地震等自然灾害,让孩子了解地震的成因和特点,告诉孩子只有少数强震会造成大灾难,并强调自己所处的地区并非地震易发地区,是安全的。

    2. 向孩子传递正能量,告诉孩子政府会为灾难中的人们提供支持和帮助,灾后的人们会团结互助、坚强、积极乐观。引导孩子看到灾难背后的美好,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3. 教育孩子如何应对地震等自然灾害,如在家中的逃生方法、户外避难技巧等,让孩子掌握自救技能,增强安全意识。

    4. 与孩子一起关注新闻报道,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焦虑,不要批评或嘲笑孩子的恐惧,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支持和陪伴。

    儿童抗震自救书籍热销

    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儿童抗震自救书籍成为热销产品。这些书籍以漫画、歌谣等形式,向孩子们传授地震自救、避险等知识,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自救技能。

    经验借鉴:日本抗震教育从幼儿园开始

    在日本,幼儿园就开始对孩子进行地震知识教育,让孩子们了解地震的成因、特点以及应对方法。这种从小培养孩子的防灾意识,为孩子们的生命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 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灾害,往往给人类带来巨大的伤害。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进行有效的急救至关重要。本文将根据地震后急救的原则和方法,为您详细讲解如何在灾难面前挽救生命。

    一、地震后急救原则

    1. 先救近处的:在地震发生后,应首先关注周围的人,无论是家人、邻居还是陌生人,都应尽力施救,不要舍近求远。

    2. 先救容易救的人:在救援过程中,应优先救助那些容易救出的人员,以迅速壮大救援队伍。

    3. 先救青壮年和医务人员:青壮年和医务人员在救援过程中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应优先救助。

    4. 先救“生”,后救“人”:在救援过程中,应首先关注被埋压者的生命安全,然后再进行其他救治。

    二、地震后急救方法

    1. 了解、搜寻:在确定废墟中有人员被埋压后,应立即进行搜寻,了解被埋压者的具体位置。

    2. 传递营救信号:可以通过喊话或敲击等方式,向被埋压者传递营救信号。

    3. 注意安全:在救援过程中,要注意使用的工具不要伤及被埋压者,不要破坏周围支撑条件,以免引发新的垮塌。

    4. 与被埋压者沟通:应尽快与被埋压者沟通,使其保持清醒,并为其输送饮用水、食品和药品,以维持生命。

    5. 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救援:在救援过程中,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避免盲目行动,给被埋压者造成新的伤害。

    三、地震后急救注意事项

    1. 保护自身安全:在救援过程中,要确保自身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2. 寻求专业救援:在救援过程中,如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应立即寻求专业救援人员的帮助。

    3. 保持冷静:在救援过程中,要保持冷静,避免慌乱,以免影响救援效果。

    4. 互相帮助:在灾难面前,要互相帮助,共同度过难关。

  • 近年来,全球多地频繁发生地震灾害,从海地、智利到土耳其,甚至我国唐山也出现了轻微震动。这些地震消息让一些人产生了恐慌心理,甚至将它们与虚构的灾难电影《2012》联系起来。

    事实上,这种恐慌心理源于‘末日心理’。心理医师指出,末日心理主要影响心理素质较弱、敏感、多疑、不安全感较强的人。这些人往往对最新的地质灾害信息高度关注,并将它们与负面信息联系起来,而忽略科学解释。

    针对末日心理,医师建议加强心理素质培养,学习了解自然灾害常识,避免被虚构情节所左右。同时,地震学家薛梅博士也指出,短期内多地发生地震并不能证明全球进入地震活跃期,每年全球都会发生至少一起八级以上地震及多起七级以上地震,只是由于地震多发生在海底,所以没有引起更多关注。

    除了地震,生活中还存在着许多潜在的灾难因素,如火灾、洪水、疫情等。了解这些灾难的成因、预防和应对措施,对于提高我们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自然灾害及其预防措施:

    1. 地震:保持冷静,迅速撤离至安全地带;了解地震逃生路线;学习地震自救互救知识。

    2. 火灾:掌握火灾逃生技巧;了解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家中常备灭火器、防烟面罩等消防器材。

    3. 洪水:关注天气预报,提前做好防洪准备;了解洪水逃生路线;家中常备救生器材。

    4. 疫情: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戴口罩;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了解疫情防控知识。

    5. 食物中毒:选择新鲜、卫生的食物;注意食品的储存和烹饪;了解食物中毒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 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灾害,不仅给灾区带来了物质损失,也给灾区人民的心理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近年来,我国甘肃省对地震灾区严重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患者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保障灾区人民的心理健康。

    首先,甘肃省卫生厅要求灾区各级医疗机构尽快建立完善的心理卫生服务网络。这包括设立心理科、心理咨询室等,并配备专业的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师,为灾区群众提供心理疏导和干预服务。

    其次,对灾区高危人群进行心理障碍和疑似精神疾病的筛查。通过早期筛查,及时发现并干预心理问题,防止病情恶化。对于确诊患有严重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的患者,甘肃省决定给予治疗补助。

    补助政策规定,在城镇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医药费用的基础上,对患者承担的费用给予一定的补助,原则上每例不超过2000元。对于家庭困难、医疗费用支出大的患者,补助金额可适当增加;报销后剩余部分不足2000元的,实行实报实销。

    此外,甘肃省还鼓励和支持患有严重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的患者到专科医院进行治疗。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将加强与专科医院的合作,为患者提供便捷的转诊通道,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总之,甘肃省在地震灾区心理卫生服务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为灾区人民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 什么是洪灾

    洪灾是指在一个流域内,由于集中大暴雨或长时间降雨,导致汇入河道的径流量超过其泄洪能力,从而发生漫溢两岸或堤坝决口导致泛滥的灾害。浙江省洪灾多发于6月至9月,尤其是在梅雨季节和台风季节。洪灾会导致农田受淹、村庄被冲、房屋倒塌、财产受损,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面对洪灾,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准备:

    • 根据当地电视、广播等媒体提供的洪水信息,结合自身情况,选择最佳路线撤离。
    • 认清路标,明确撤离路线和目的地,避免走错路。
    • 备足速食食品、饮用水和日用品,扎制救生器材。
    • 将贵重物品进行防水处理,并随身携带通讯设备。

    洪水到来时,以下是一些自救方法:

    • 迅速向山坡、高地、楼房、避洪台等地转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墙等高地暂避。
    • 利用救生器材或自制筏子逃生。
    • 积极寻求救援,并尽快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
    • 避免游泳逃生、攀爬带电的电线杆或泥坯房的屋顶。
    • 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逃生机会。
    • 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电线断头下垂时,迅速远离,防止触电。

    洪水过后,要做好以下卫生防疫工作,预防疫病流行:

    • 加强水源管理,确保饮用水的安全。
    • 清理灾区的垃圾和粪便,防止蚊虫滋生。
    • 做好伤口的消毒和包扎。
    • 开展疫苗接种,提高免疫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关注防洪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例如,了解所在地区的防洪措施、学习防洪自救知识、关注天气预报等。

    此外,我们还可以关注以下与医疗相关的方面:

    • 疾病预防:了解洪灾易发的疾病,如肠道传染病、皮肤病等,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 药品储备:储备必要的药品,如消毒液、止痛药、消炎药等。
    • 医疗设施:关注灾区医疗设施的建设和配置,确保受灾群众得到及时救治。
    • 医疗人员:组织医疗队伍,为受灾群众提供医疗服务。
    • 心理援助:为受灾群众提供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度过心理难关。

  • 地震作为一种突发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特别是对于准妈妈来说,地震发生时的惊慌失措和应对不当,可能会对母婴安全造成严重影响。那么,在地震发生时,准妈妈应该如何应对呢?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

    1. 保持冷静: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慌乱。慌乱只会让情况变得更加糟糕。准妈妈可以尝试深呼吸,保持平稳的心态,以便更好地应对突发状况。

    2. 寻找安全地点:在地震发生时,准妈妈应立即寻找安全地点躲避。如果身处室内,可以选择坚固的家具旁边,如床、桌子等。如果身处室外,应尽量远离高大建筑物、电线杆、广告牌等危险物品。

    3. 避免拥挤:地震发生时,人群往往会向出口聚集,造成拥挤。准妈妈应尽量避免拥挤,以免发生踩踏事故。如果被困在人群中,要尽量保持冷静,等待救援。

    4. 注意保护腹部:准妈妈在地震发生时,要注意保护腹部,避免受到撞击。可以尝试用手臂或枕头保护腹部,减少受伤风险。

    5. 保持通讯畅通:如果条件允许,准妈妈可以尝试使用手机或其他通讯工具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告知他们自己的安全情况。

    6. 震后注意事项:地震发生后,准妈妈要注意观察自身和胎儿的状况,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同时,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发生感染。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