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边听歌边睡觉 听力衰退快

边听歌边睡觉 听力衰退快
发表人:孙昆仑

随着科技的发展,MP3等便携式音乐播放器已成为年轻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然而,长时间、高音量的MP3使用却可能对听力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研究表明,长期暴露在超过85分贝的噪音环境中,会导致听力损伤。而MP3的最高音量可达120分贝,相当于飞机起飞的音量。如果长时间使用MP3,尤其是音量过大,会对听觉细胞造成不可逆的损害,甚至导致听力丧失。

为了保护听力,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1. 选择高质量的耳机,尽量使用耳罩式耳机,减少对耳朵的伤害。

2. 控制MP3音量,最好控制在60分贝左右,最高不超过80分贝。

3. 减少MP3使用时间,每天不宜超过3小时。

4. 尽量在安静的环境中听MP3,避免在噪音环境中长时间使用。

5. 睡觉时不要听MP3,以免影响听力。

此外,如果出现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耳部损伤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我的线上问诊经历

    那天,我因为新冠后遗症导致的听力受损和对音量不敏感的问题,决定尝试线上问诊。通过朋友的推荐,我选择了京东互联网医院,并预约了一位耳鼻咽喉科的医生。

    问诊开始时,医生首先提醒了我一些诊疗的注意事项,包括必须完整查看病例、为儿童就诊时的监护要求以及互联网医院的处方限制等。这让我感到医生的专业和负责。

    在与医生的交流中,我详细描述了自己的症状,医生耐心地倾听并询问了一些相关问题。经过检查,医生告诉我听力检查结果正常,但主观感受上确实有所变化。

    医生告诉我,听觉有自己的感觉特点,电测听变化不大,主要是主观感受。在询问后期是否可以恢复时,医生建议我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听听轻音乐、自然界的声音等,无需特殊处理。

    整个问诊过程,我感受到了医生的耐心和细致。尽管结果并没有达到我的预期,但医生的专业态度和温暖的话语让我感到安慰。

    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互联网医疗的便捷和高效,同时也让我更加信任医生的专业素养。

  •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听力损失问题日益严重。世界卫生组织预计,2018年全球听力损失人口规模已达4.66亿,预计到2030年将增至6.3亿,2050年将达到惊人的9亿人。

    长时间暴露在噪音环境中,如使用入耳式耳机、参加音乐会等,以及随着年龄增长,都是导致听力损失的主要原因。此外,一些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感染(如中耳炎)也可能对听力造成损害。

    预防听力损失,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重视日常防护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噪音环境中,如嘈杂的工地、音乐会等。在需要佩戴耳塞的情况下,务必选择合格的耳塞,并正确佩戴。

    2. 健康的生活方式

    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减少听力损失的风险。

    3.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听力检查,早期发现听力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4. 选择合适的听力辅助设备

    如果出现听力问题,应及时佩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等听力辅助设备。

    5. 积极治疗相关疾病

    如患有中耳炎、梅尼埃病等疾病,应积极治疗,以减少对听力的损害。

    总之,关注听力健康,从现在做起,让我们一起守护听力,享受美好的人生。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似乎对五官的保养并不陌生,各种眼霜、去黑头贴纸、防晒唇膏、护齿牙膏等琳琅满目,然而对于耳朵的保养,很多人却知之甚少。除了常见的掏耳勺外,我们该如何正确地保护我们的耳朵呢?本文将为您介绍七个关于耳朵保养的要点,帮助您更好地呵护您的听力健康。

    1. 噪音防护,刻不容缓

    噪音对听力的损害不容忽视,无论是工作场所的噪音、KTV的喧闹,还是手机音乐的音量过大,都可能导致听力下降,甚至出现耳鸣、耳聋等问题。因此,在嘈杂的环境中,请务必佩戴舒适的耳塞,保护您的听力。

    2. 小心摔跤,避免耳廓损伤

    摔跤可能会造成耳廓皮肤底层的软骨分离,迅速充血,形成耳廓血肿,俗称“菜花耳”。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保护耳朵,避免受到撞击。

    3. 时尚有风险,耳廓穿孔需谨慎

    耳廓穿孔不仅可能导致感染、留疤,还可能影响听力。因此,在追求时尚的同时,请务必考虑耳廓穿孔的风险。

    4. 摘除“掏耳勺”,使用棉签清洁耳朵

    使用掏耳勺清理耳朵容易造成耳膜破裂,导致听力下降。建议使用纸质的棉签轻轻擦拭耳道,避免使用坚硬的物体。

    5. 重视听力问题,及时就医

    听力下降的表现形式较为隐蔽,容易被忽视。一旦发现听力下降,请及时就医,进行听力检测,以便尽早发现并治疗听力问题。

    6. 耳朵药水使用需谨慎

    游泳后耳朵进水容易导致感染,建议使用医生推荐的消炎药水进行处理。

    7. 潜水前,请确保身体符合条件

    潜水过程中,气压伤是造成耳膜损伤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潜水前,请确保身体符合条件,并请专业教练指导。

  • 耳朵作为人体重要的感官器官,对我们的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依赖耳机这一便捷的通讯工具。长时间佩戴耳机听音乐,不仅会影响听力,还可能引发一系列耳部疾病。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如何正确使用耳机,保护我们的听力。

    一、选择合适的耳机

    市面上耳机种类繁多,包括耳塞式、头戴式、入耳式等。其中,头戴式耳机对听力的损伤相对较小,因为它们可以分散声音,减少对鼓膜的刺激。而耳塞式耳机则容易导致声音直接作用于鼓膜,造成听力损伤。

    二、控制音量

    长时间佩戴耳机听音乐,音量过大是导致听力损伤的主要原因。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长时间使用耳机时,音量不应超过最大音量的60%。此外,连续听音乐的时间不宜超过60分钟,以免对耳朵造成过度刺激。

    三、注意使用环境

    在噪音环境下使用耳机,更容易对听力造成损伤。例如,在机场、火车站、建筑工地等噪音较大的场所,应尽量避免使用耳机。如果必须使用,可以选择佩戴防护耳塞,以降低噪音对耳朵的刺激。

    四、注意耳朵卫生

    定期清洁耳机,保持耳朵卫生,可以降低感染耳部疾病的风险。此外,长时间佩戴耳机后,应注意放松耳朵,避免耳朵过度疲劳。

    五、定期检查听力

    为了及时发现听力问题,建议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如果出现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 今天,我带着宝宝来到线上问诊平台,向专业医生咨询了一个问题。宝宝不小心把外耳道弄伤了,流血了,我非常着急,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在医生的指导下,我了解到伤口不需要处理,会自己凝固,血液干枯后会慢慢脱落。医生还提醒我,如果宝宝感觉痛的话,可以适当处理一下,但现在看来并不需要。医生的回复让我感到非常安心,我知道宝宝的伤口会慢慢好转。虽然只是简短的对话,但医生的耐心和细心让我感受到了他们对患者的关心和专业。在结束这次问诊之后,我对线上问诊平台的印象变得更加深刻了,它不仅方便快捷,而且能够及时得到专业医生的建议,真是非常棒!

  • 我还记得那天晚上,我的儿子从床上滚落下来,耳朵被撞破了。鲜血从伤口中流出,吓得我六神无主。慌乱中,我打开了京东互联网医院的APP,开始了一次线上问诊。医生很快就接诊了,通过视频通话详细询问了伤口的情况,并指导我进行初步处理。医生告诉我,首先要用碘伏消毒,然后涂上百多邦软膏,防止感染。洗澡时要用创可贴保护伤口,避免水浸泡。接下来的几天里,我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了治疗,伤口逐渐愈合,肿胀也消退了。整个过程中,医生一直保持着耐心和专业,解答了我的各种疑问,给了我极大的安慰和信心。线上问诊的便捷性和高效性,让我深深感受到了科技在医疗领域的巨大作用。

    耳朵受伤的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耳朵受伤后可能会出现疼痛、肿胀、出血等症状,严重者可能会伴随头晕、恶心等全身症状。 推荐科室 耳鼻喉科 调理要点 1.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2. 使用抗生素软膏预防感染; 3. 避免水浸泡伤口; 4. 如果出现严重疼痛、出血或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5.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局部冰敷,帮助消肿止痛。

  • 随着科技的发展,MP3等便携式音乐播放器已成为年轻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然而,长时间、高音量的MP3使用却可能对听力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研究表明,长期暴露在超过85分贝的噪音环境中,会导致听力损伤。而MP3的最高音量可达120分贝,相当于飞机起飞的音量。如果长时间使用MP3,尤其是音量过大,会对听觉细胞造成不可逆的损害,甚至导致听力丧失。

    为了保护听力,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1. 选择高质量的耳机,尽量使用耳罩式耳机,减少对耳朵的伤害。

    2. 控制MP3音量,最好控制在60分贝左右,最高不超过80分贝。

    3. 减少MP3使用时间,每天不宜超过3小时。

    4. 尽量在安静的环境中听MP3,避免在噪音环境中长时间使用。

    5. 睡觉时不要听MP3,以免影响听力。

    此外,如果出现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   美丽是每个女性的追求,但有些美丽却可能带来健康隐患。除了常见的面部护理,耳朵的保养同样重要。然而,关于耳朵的保养,大家似乎除了“掏耳勺”之外,就再也想不出什么新奇的方法了。下面,我们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耳朵的保养,帮助大家了解如何保护听力,避免美丽的陷阱。

      一、噪音污染对听力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噪音污染日益严重。长期暴露在高分贝噪音环境中,会导致听力下降、耳鸣、耳聋等听力障碍。除了工业噪音、交通噪音,KTV、音乐会等娱乐场所的噪音同样不容忽视。为了保护听力,建议在嘈杂环境中佩戴耳塞,减少噪音对耳朵的伤害。

      二、运动对耳朵的保护

      剧烈运动时,耳朵容易受到撞击,导致耳廓损伤、耳膜破裂等。为了避免运动损伤,建议在进行剧烈运动时佩戴护耳装备,如耳罩、护耳帽等,保护耳朵免受撞击。

      三、耳洞穿孔的潜在风险

      时尚的耳洞穿孔虽然美观,但可能带来感染、疤痕等风险。此外,耳洞穿孔还可能导致听力下降。因此,建议谨慎考虑是否穿孔,并在穿孔后注意保持耳洞清洁,避免感染。

      四、正确清洁耳朵的重要性

      使用掏耳勺等硬物清洁耳朵,容易导致耳膜破裂、耳道损伤等。建议使用棉签等柔软物品轻轻清洁耳道,避免损伤耳膜。

      五、听力问题的早期发现

      听力下降是常见的健康问题,但容易被忽视。建议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及时发现听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六、游泳时的耳朵保护

      游泳时,耳朵容易进水,导致感染、炎症等。建议游泳时佩戴耳塞,防止水进入耳道,并注意游泳后的耳朵清洁。

      七、潜水时的耳朵保护

      潜水时,气压变化可能导致耳膜损伤。建议潜水前进行专业体检,确保符合潜水条件,并在潜水过程中注意调整耳朵压力,避免耳膜损伤。

  •   音量过大、长时间暴露于噪音环境,都可能导致永久性的听力损失。据《康健》杂志报道,当音量超过80~85分贝时,听力损伤的风险显著增加。生活中,一些看似平常的声音,其实可能已经超过了85分贝的临界值,若长期暴露,无异于‘隐形杀手’。

      家庭生活中的噪音,例如抽油烟机、榨汁机、吸尘器等家电产品的噪音,通常都在85分贝以上。国外专家建议,在做家务时,最好佩戴耳塞,以保护听力。一般来说,在85分贝的环境下,耳朵可以承受8小时的噪音,每增加3分贝,可承受时间减半,当音量达到100分贝时,耳朵只能承受15分钟。

      电视也是常见的噪音来源。台湾长庚大学医疗机电所副教授余仁方指出,很多人习惯将电视音量调得很大,甚至感觉声音“打到”耳朵,这表明听力已经受到了伤害。一旦出现听力下降、耳鸣、耳朵闷闷的症状,应及时前往耳鼻喉科进行检查和治疗。目前,针对音响外伤引起的听力损伤,尚无直接治愈的方法。医生通常会给予抗氧化剂、类固醇等药物,帮助消肿,但听力恢复情况因人而异,部分患者可能会留下耳鸣后遗症。

      在嘈杂的环境中,例如地铁、公交车,人们往往会佩戴耳机听音乐,以隔绝外界噪音。然而,专家提醒,在嘈杂环境下,耳机音量可能超过100分贝,长期下来,对耳朵的伤害不容忽视。

      除了上述因素,耳屎堵塞、游泳后耳屎膨胀等,也可能导致听力突然下降。

      为了保护听力,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 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高噪音环境中;
    • 在嘈杂环境中,佩戴耳塞或降噪耳机;
    • 定期进行听力检查;
    •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使用耳机;
    • 注意耳朵卫生,避免耳屎堵塞。

      保护听力,从现在开始。

  • 我的线上问诊经历

    那天,阳光明媚,我像往常一样忙碌着。突然,一阵突如其来的耳鸣让我心头一紧。我意识到,这可能是由于最近工作压力过大导致的听力下降。于是,我决定利用互联网医院这一便捷方式,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我选择了当地一家知名的互联网医院,注册并填写了病情描述。很快,一位经验丰富的耳鼻咽喉科医生与我取得了联系。医生非常耐心,详细询问了我的病情,并针对我的问题给出了专业的建议。

    医生告诉我,仅凭纯音听阈测定无法完全评估我的听力情况,建议我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我预约了纯音听阈测定和听性脑干反应检查。检查结果出来后,医生详细解释了我的听力受损程度,并为我制定了后续治疗方案。

    在整个问诊过程中,医生的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让我深感温暖。他不仅关注我的病情,还关心我的心理状态,给予我鼓励和安慰。这让我更加坚定了积极配合治疗的决心。

    此外,医生还建议我咨询法医鉴定,以解决由此引发的纠纷。在医生的引导下,我了解到医院和警察局都有相关的鉴定科室。在医生的协助下,我顺利完成了鉴定程序,为自己的权益得到了保障。

    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互联网医院的优势。它不仅方便快捷,还能让我在短时间内获得专业的医疗建议。在此,我要感谢那位医生,是他让我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心。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