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贪吃会影响孩子的智力

贪吃会影响孩子的智力
发表人:智慧医疗先锋者

有些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食欲旺盛,见到各种食物都十分馋嘴,整天嘴不停,为了不让孩子受委屈,家长们只好有求必应。有些家长甚至错误地认为,孩子吃得越多,长得越快。然而,孩子过度贪吃可能会对大脑造成伤害。

1. 贪吃会降低大脑的血流量

在进食后,人体需要通过胃肠道的蠕动和分泌胃液来消化吸收食物。如果一次性进食过量或者长时间不停地进食,消化道血管会长时间处于充血状态,导致大量血液,包括大脑的血液,被调集到胃肠道。充足的血液供应是大脑发育的前提,如果经常处于缺血状态,大脑的发育必然会受到影响。

2. 贪吃会造成“肥胖脑”

婴儿出生时,脂肪组织仅占体重的16%,4至6岁时约占20%。正常情况下,脂肪组织的增长量很小。然而,如果孩子吃得过饱,尤其是进食过量高营养食品,食入的热量就会大大超过消耗的热量,导致热能转变成脂肪在体内蓄积。如果脑组织的脂肪过多,就会引起“肥胖脑”。

3. 贪吃会抑制大脑智能区域的生理功能

大脑活动方式是兴奋和抑制相互诱导的。如果主管胃肠道消化的植物神经中枢因贪吃过量食物而长时间兴奋,就会引起邻近的语言、思维、记忆、想象等大脑智能区域的抑制。这些区域如果经常处于抑制状态,孩子就很难对新事物、新知识产生兴趣。长期如此,不仅会使孩子发生健忘,还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

4. 贪吃会因便秘而伤害大脑

孩子的零食大多以高营养的精细食品为主,这些食品在加工过程中除去了大量的纤维素,孩子吃了容易发生便秘。便秘时,代谢产物久积于消化道,经肠道细菌作用后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如吲哚、甲烷、酚、氨、硫化氢、组织胺等。这些有害物质容易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刺激大脑,使脑神经细胞慢性中毒,影响脑的正常发育。

5. 贪吃还会促使大脑早衰

科学家在一项研究中发现,一种能促使大脑早衰的物质——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会因过饱饮食而增加数万倍。这是一种能促使动脉硬化的物质,因此从长远意义上讲,贪吃会使大脑过早衰老。

我国儿保专家指出,家长应该让儿童从婴幼儿时期就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偏食、不贪吃、不暴饮暴食、严格控制零食;每日的饮食要定时定量,注意营养的均衡搭配。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贪食症疾病介绍:
贪食症是进食障碍的一种类型,所谓贪食,并非是普通的贪吃,贪食症者不仅有反复发作性的暴食行为,同时又伴有强烈的要控制体重的观念。当暴饮暴食之后,贪食症者为避免由食物带来的发胖效应,常常会采取一些非常极端的措施来达到这样的目的,比如自我催吐或者超大量运动等。如果出现这样的暴食行为或是有进食障碍的情况要及时去精神心理科就诊,接受专业的评估和治疗。因为神经性贪食症成因复杂,治疗起来需要一定的时间,越早得到准确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达到康复的可能性就越高。
推荐问诊记录
贪食症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有些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食欲旺盛,见到各种食物都十分馋嘴,整天嘴不停,为了不让孩子受委屈,家长们只好有求必应。有些家长甚至错误地认为,孩子吃得越多,长得越快。然而,孩子过度贪吃可能会对大脑造成伤害。

    1. 贪吃会降低大脑的血流量

    在进食后,人体需要通过胃肠道的蠕动和分泌胃液来消化吸收食物。如果一次性进食过量或者长时间不停地进食,消化道血管会长时间处于充血状态,导致大量血液,包括大脑的血液,被调集到胃肠道。充足的血液供应是大脑发育的前提,如果经常处于缺血状态,大脑的发育必然会受到影响。

    2. 贪吃会造成“肥胖脑”

    婴儿出生时,脂肪组织仅占体重的16%,4至6岁时约占20%。正常情况下,脂肪组织的增长量很小。然而,如果孩子吃得过饱,尤其是进食过量高营养食品,食入的热量就会大大超过消耗的热量,导致热能转变成脂肪在体内蓄积。如果脑组织的脂肪过多,就会引起“肥胖脑”。

    3. 贪吃会抑制大脑智能区域的生理功能

    大脑活动方式是兴奋和抑制相互诱导的。如果主管胃肠道消化的植物神经中枢因贪吃过量食物而长时间兴奋,就会引起邻近的语言、思维、记忆、想象等大脑智能区域的抑制。这些区域如果经常处于抑制状态,孩子就很难对新事物、新知识产生兴趣。长期如此,不仅会使孩子发生健忘,还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

    4. 贪吃会因便秘而伤害大脑

    孩子的零食大多以高营养的精细食品为主,这些食品在加工过程中除去了大量的纤维素,孩子吃了容易发生便秘。便秘时,代谢产物久积于消化道,经肠道细菌作用后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如吲哚、甲烷、酚、氨、硫化氢、组织胺等。这些有害物质容易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刺激大脑,使脑神经细胞慢性中毒,影响脑的正常发育。

    5. 贪吃还会促使大脑早衰

    科学家在一项研究中发现,一种能促使大脑早衰的物质——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会因过饱饮食而增加数万倍。这是一种能促使动脉硬化的物质,因此从长远意义上讲,贪吃会使大脑过早衰老。

    我国儿保专家指出,家长应该让儿童从婴幼儿时期就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偏食、不贪吃、不暴饮暴食、严格控制零食;每日的饮食要定时定量,注意营养的均衡搭配。

  • 在一次线上问诊中,患者描述了自己服用百优解两个多月的情况,并表示效果良好,希望继续开药。医生在询问后,详细了解了患者的病情和用药情况,为患者开具了处方,并提醒患者注意药品的规格和数量。

    经过医生的专业评估和建议,患者顺利完成了处方的购买和审核流程,最终获得了药品预约的机会。医生的耐心和细心,让患者感受到了专业和贴心的服务,整个问诊过程让患者感到满意和放心。

  •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压力的增大,神经性贪食症这一心理疾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这种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本文将从神经性贪食症的定义、病因、症状、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科普,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一、什么是神经性贪食症?

    神经性贪食症是一种以反复出现的暴饮暴食行为为特征的心理疾病。患者往往在短时间内摄入大量食物,然后通过自我催吐、过度运动等方式来消除食物带来的热量,从而避免体重增加。这种病态的进食行为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心理和生理问题。

    二、神经性贪食症的病因

    神经性贪食症的病因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遗传因素:研究表明,神经性贪食症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遗传因素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2. 精神心理因素:患者往往存在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会促使他们通过暴饮暴食来寻求心理上的慰藉。

    3. 社会文化因素:社会对体型和外貌的过度关注,以及媒体对瘦身的过度渲染,也会导致一些人对体重产生过度关注,进而诱发神经性贪食症。

    三、神经性贪食症的症状

    神经性贪食症的主要症状包括:

    1. 反复出现的暴饮暴食行为。

    2. 通过催吐、过度运动等方式消除食物带来的热量。

    3. 对体重、体型过度关注。

    4. 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

    5. 生理问题,如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等。

    四、神经性贪食症的治疗方法

    神经性贪食症的治疗需要综合运用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饮食管理等多种方法。

    1. 心理治疗:主要包括认知行为疗法、人际疗法等,旨在帮助患者改善心理问题,改变不良的进食行为。

    2. 药物治疗: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药物可以帮助患者改善情绪,减轻心理压力。

    3. 饮食管理: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帮助患者恢复正常饮食行为。

    五、预防与日常保养

    1.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调节情绪。

    2. 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饮食和运动。

    3. 避免过度关注体重和体型。

    4. 积极寻求心理支持和帮助。

  • 近年来,人们对食物的口味要求越来越高,而鲜味作为食物口味的四大基本味觉之一,一直备受关注。那么,鲜味是否会让我们食欲大增呢?最新研究表明,鲜味的作用并非一成不变,它可能既会激发我们的食欲,也会抑制我们的食欲。

    首先,鲜味可以激发我们的食欲。这是因为鲜味主要来自于食物中的谷氨酸盐,它能够释放出类似熏肉的味道,让人产生愉悦感。此外,谷氨酸盐还存在于一些开胃菜中,如马麦酱、帕玛森芝士和干香菇等,这些食物的鲜味能够刺激我们的味蕾,增加我们对食物的渴望。

    然而,鲜味也可能抑制我们的食欲。Sussex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高强鲜食物可以帮助想要减肥的人们控制自己的饮食。这是因为,相对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高蛋白含量的食物能够满足我们的饮食需求。当食物中的蛋白质味道鲜美且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时,食物本身的“美味”就会影响人们随后的进餐量。

    那么,鲜味是如何影响我们的食欲的呢?研究表明,鲜味可以改变食物的口感和风味,从而影响我们对食物的感知。例如,在低能量五香萝卜汤中加入鲜味剂后,志愿者反而对增加了鲜味的萝卜汤吃得较少。这表明,鲜味可以减少人们的食欲,帮助减肥。

    当然,鲜味对食欲的影响并非一成不变。不同的食物、不同的烹饪方法以及不同的个体差异都会影响鲜味对食欲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饮食。

    总之,鲜味既可以激发我们的食欲,也可以抑制我们的食欲。了解鲜味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自己的饮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 随着冬季的到来,寒冷的气候和漫长的黑夜常常让人感到情绪低落,尤其是老年人更容易出现冬季抑郁症。冬季抑郁症,也称为季节性情感障碍(SAD),是一种因季节变化而引起的情绪障碍。

    老年人为何更容易患上冬季抑郁症呢?以下是一些原因:

    1. 生理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物钟逐渐变得不稳定,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减弱,更容易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

    2. 社会因素:老年人社交圈子缩小,孤独感增加,缺乏与外界的交流,容易产生抑郁情绪。

    3. 健康因素: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会影响情绪和睡眠,加重冬季抑郁症的症状。

    4. 药物因素:老年人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抗抑郁药、镇静药等,也可能诱发或加重冬季抑郁症。

    那么,如何预防和治疗冬季抑郁症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加日晒时间。

    2. 积极参加社交活动: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参加社区活动,拓宽社交圈子,减轻孤独感。

    3. 保持乐观的心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4. 及时就医:如果出现明显的抑郁情绪,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5.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抗抑郁药物,改善症状。

    总之,老年人冬季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需要引起重视。通过积极预防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