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中药产业的发展却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本文将探讨制约中药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中药审评注册制度不完善
中药的审评注册制度与西药存在较大差异,缺乏针对中药特点的审评标准。这导致中药新药研发周期长、成本高,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二、中药质量参差不齐
中药材种植不规范、加工炮制技术落后等因素导致中药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中药疗效和安全性。
三、中药价格体系不合理
目前中药价格体系存在“越便宜越好”的倾向,导致优质中药难以进入市场,不利于中药产业健康发展。
四、中药企业创新能力不足
中药企业创新能力不足,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导致中药产业整体竞争力较弱。
五、中药人才培养滞后
中药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导致中药人才短缺,制约中药产业长远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 完善中药审评注册制度
建立符合中药特点的审评标准,简化审评流程,提高中药新药研发效率。
2. 提高中药质量
加强中药材种植管理,提高加工炮制技术,确保中药质量。
3. 完善中药价格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价格体系,鼓励优质中药进入市场。
4. 提升中药企业创新能力
鼓励中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
5. 加强中药人才培养
完善中药人才培养体系,为中药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药品的正确购买和使用,直接关系到群众的身体健康,荆州零售药店经营是否规范,您注意到了吗?实际上,按照相关规定,开办药店至少需配备一名执业药师为购药者提供服务。《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自2013年6月1日起施行,至今即将满一年。荆州零售药店经营质量如何?记者昨日就此话题进行了走访,今日推出零售药店经营乱象的调查。
记者探访
名称:沙市区心连心大药房
地址:沙市区白云路
关键词:无处方销售处方药
“你要什么药?消炎的还是?……”21日上午,记者站在沙市区心连心大药店处方药柜台前,一名工作人员细心地盘问道。
阿奇霉素分散片、罗红霉素胶囊、头孢克洛胶囊……见记者不说话,这名工作人员继续向记者推销药品,“没有处方,能买处方药吗?”记者问道。“没有处方,也能购买。”这名工作人员称,只要登个记,就可以购买到处方药。
记者随后对处方药购买登记表进行了拍照取证,发现,从5月15日至22日,共有9名消费者在此购买了处方药,上面登记了药物的品名、联系电话等,但身份证号栏均未填写。
记者随后走访多家药店发现,不少药店里穿着白大褂、主动询问顾客买什么药的店员一般都只是售药人员,而非持证的执业药师。
有药品营销员认为,来药店买药的都是以感冒发烧、咳嗽、咽痛等常见症状为主。“药店又不是看病的地方,这些药都卖了几十年,什么症状吃什么药还能不知道。”当记者询问几种同类药的差别时,他们大多并不了解。
业内人士称,处方药就是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处方药的不良反应远远高于非处方药,在没有医药专业人员监督指导下,自行使用这些药品具有高危险性。
名称:沙市区宏泰大药房
地址:沙市区航空路
关键词:无证白大褂门前“会诊”
记者随后又来到沙市区航空路探访,这里有多家药店,宏泰大药房门前一位“白大褂”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45岁的赵女士,拿出医院的诊断书请这位老先生“会诊”,台位上写着“心脑血管胃病咨询”的标牌,只见这位老先生穿着白大褂,褂子上没有佩戴任何证件,老先生看了看,随后在一张白纸上写了一些药品名,递给赵女士说:“这两种药,配着吃……”
赵女士随后进入宏泰大药房,此时又一位姨妈前来咨询:“手麻没关系吧?”
老先生说:“这就是心脑血管疾病,血浓得走不动,吃点药就好了。”于是,老先生又写了一个字条给这位姨妈,并留下电话号码,说:“我每周日都在这儿。”
这位姨妈感觉有点疑惑:“那今天呢?”老先生竟迅速改口:“今天没事,在这坐会儿。”
记者将此事反映给宏泰大药房经理,记者问及门口的老先生是否有证,这名经理表示当然有,当记者要求查看时,该经理说“没带”,当记者问及老先生的身份时,这名经理含糊其辞,一会说他来自公安县的医院,一会又说是药店请的人,但在该药店公示的技术人员中,并未发现这位老先生的名字。
近年来,药品安全问题频发,尤其是毒胶囊事件引发了公众对药品安全的广泛关注。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医药经济高峰论坛上,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王波指出,毒胶囊事件并非偶然,而是暴露了我国医药行业存在的问题。他认为,毒胶囊事件引发的药品监管严打潮,可能会在下半年导致正规胶囊产品供不应求。
毒胶囊事件暴露了我国医药行业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部分企业为了追求利润,不顾产品质量,甚至采用低于成本价的价格中标,导致成本与价格倒挂;另一方面,监管不力也是导致毒胶囊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
王波表示,毒胶囊事件并非今天才出现,而是可能存在了很多年。他担忧,随着毒胶囊事件被曝光,政府加强监管,问题胶囊在市场上被剔除,原本的市场容量将放大,而正规胶囊厂家的产能却难以在短期内提高,这可能导致下半年正规胶囊产品供不应求,甚至断货。
毒胶囊事件的发生,不仅危害了患者的健康,也损害了医药行业的信誉。为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王波建议,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医药行业的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企业应加强自律,提高产品质量;患者也应提高防范意识,理性选择药品。
毒胶囊事件引发的关注,也促使我国医药行业开始反思。业内人士表示,要解决毒胶囊事件暴露的问题,需要从源头上加强监管,建立完善的药品质量追溯体系,提高药品质量标准,同时加强对企业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企业的自律意识。
总之,毒胶囊事件为我国医药行业敲响了警钟。在新的形势下,我国医药行业应加强自律,提高产品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才能赢得公众的信任。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戒毒作为一种新型戒毒方法逐渐受到关注。然而,手术戒毒并非万能,其应用仍需谨慎对待。
首先,手术戒毒并非适用于所有吸毒者。它主要针对那些长期吸毒、多次戒毒失败且对药物依赖性极高的患者。对于这类患者,手术戒毒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帮助其摆脱药物依赖。
其次,手术戒毒需要专业的设备和人才。手术过程中,需要利用先进的影像设备和立体定向仪进行精确的靶点定位,这对医生的技术水平要求极高。因此,并非所有医院都能开展手术戒毒。
此外,手术戒毒也存在一定的风险。虽然手术本身属于微创手术,但仍可能出现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等。因此,手术戒毒需要在具备一定条件的医院进行,并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
目前,我国手术戒毒的适应症和手术效果判定尚无统一标准。这需要相关部门尽快制定相关规范,以保障患者的权益。
总之,手术戒毒作为一种新型戒毒方法,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但仍需谨慎对待。我们应该在积极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尽快建立准入制度,规范手术戒毒的开展,让更多患者受益。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药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然而,一些药品在流通环节中出现了问题,甚至出现了“回收药”的现象,给患者的用药安全带来了隐患。
据报道,福州市食药监局近日对两家存疑药店进行了调查。这两家药店销售的药品,其电子监管码显示的流向状态却在医院,这表明药品在流通环节中出现了违法操作。
那么,什么是“回收药”?它为什么会出现在药店?我们又该如何防范呢?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一、什么是“回收药”
“回收药”是指药品在生产、流通、使用过程中,因各种原因被回收的药品。这些药品可能因为过期、变质、包装破损等原因被回收。
一些不法分子为了牟取暴利,将这些“回收药”进行清洗、消毒、包装后,再次流入市场,给患者带来安全隐患。
二、回收药为什么会出现在药店
1. 药品流通环节监管不力
一些药品在流通环节中,由于监管不力,导致药品被非法回收后再流入市场。
2. 药店缺乏对药品的鉴别能力
一些药店缺乏对药品的鉴别能力,无法识别“回收药”,导致“回收药”流入药店。
3. 患者对药品的鉴别能力不足
一些患者对药品的鉴别能力不足,无法识别“回收药”,导致“回收药”被患者购买。
三、如何防范回收药
1. 加强药品流通环节监管
政府部门要加强对药品流通环节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回收药品的行为。
2. 提高药店对药品的鉴别能力
药店要加强培训,提高对药品的鉴别能力,确保销售给患者的药品安全可靠。
3. 提高患者对药品的鉴别能力
患者要学习药品相关知识,提高对药品的鉴别能力,避免购买到“回收药”。
四、总结
“回收药”给患者的用药安全带来了隐患,我们要引起重视,加强防范。只有加强监管,提高鉴别能力,才能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中医药作为我国的传统瑰宝,其传承与发展离不开中药材的支撑。中药材的养护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关键环节。随着硫磺熏蒸养护法的禁用,药农和药商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选择科学有效的养护方法,保证中药材的品质。
中药材的养护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清洁养护法、除湿养护法(通风法和吸湿防潮法)、密封养护法、对抗贮存法、低温养护法、高温养护法、干燥氧护技术、气幕防潮养护技术、蒸气加热养护技术、气体灭菌养护技术、Co-γ射线辐射杀虫灭菌养护技术、气调养护技术、包装防霉养护法。
通风法利用自然气候调节库房温湿度,起到降温防潮作用。吸湿防潮法通过通风、除湿机或干燥剂降低湿度。对抗贮存法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贮,相互克制防虫、防霉。低温养护法将中药材贮藏于冷藏库中,防霉、防虫、防色变和走油。高温养护法采用高温(如曝晒或烘烤)防止虫害。远红外加热干燥养护法利用远红外线辐射干燥。气调养护法通过控制氧气浓度,杀虫、防霉、保持药材品质。
选择合适的养护方法对保证中药材质量至关重要。药农、药商应根据自身情况和药材特点,选择合适的养护方法,走好“中药养护”这步棋,为中药产业的发展和中医传承贡献力量。
近年来,贵州省医药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成为全国医药产业的重要力量。以下将从多个方面展示贵州省医药产业的最新发展情况。
一、中药民族药工业总产值稳步增长
截至2013年底,贵州省中药民族药工业总产值为301.46亿元,比上年增长33.8%,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20%。这得益于贵州省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和民族医药产业的不断发展。
二、医药产业园区建设成效显著
自2014年以来,贵州省已建成医药产业园区6个,在建医药产业园区13个。这些园区为医药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推动了医药产业的集聚发展。
三、医药企业数量不断增加
截至2013年底,贵州省共有医药工业企业254户,其中,药品生产企业155户、医疗器械企业99户。这些企业涵盖了中药、化学药、生物药等多个领域,为贵州省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药品生产批号数量持续增长
截至2013年底,贵州省共有药品生产批号2264个,其中,中药1176个,化学药品1068个,生物制品20个。这些批号涵盖了多个治疗领域,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
五、医药产业园区建设成效显著
自2014年以来,贵州省已建成医药产业园区6个,在建医药产业园区13个。这些园区为医药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推动了医药产业的集聚发展。
六、医药科研实力不断提升
截至2013年底,贵州省共有医药科研人员1842人,全年医药科研经费达到2.9亿元。这些科研人员为贵州省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七、中药材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截至2013年底,中药材种植抚育面积突破400万亩,居全国第3位。这些中药材不仅满足了贵州省医药产业的需求,还出口到国外,增加了贵州省的出口收入。
总之,贵州省医药产业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相信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贵州省医药产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近年来,随着吸毒人数的增加,戒毒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传统的戒毒方法存在诸多弊端,如易复吸、副作用大等。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些医疗机构开展了开颅戒毒手术,声称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毒瘾问题。然而,这种手术真的有效吗?本文将为您揭开手术的神秘面纱,探讨其利弊。
开颅戒毒手术,顾名思义,就是在患者的头部钻一个孔,然后伸进射频针,对大脑中的奖赏神经进行毁损,从而去除毒瘾。这种手术的原理是,奖赏神经是一种让人产生快感的神经,当人接触毒品时,奖赏神经会被激活,产生愉悦感。通过毁损奖赏神经,可以消除这种愉悦感,从而戒除毒瘾。
然而,这种手术存在诸多争议。首先,手术本身存在风险,如感染、出血等。其次,手术的效果并不理想,很多患者术后仍然复吸毒品。此外,手术的副作用也很大,如性格改变、记忆力减退等。
那么,为什么还有患者选择接受这种手术呢?原因在于,目前医学界对毒瘾的成因和治疗方法还没有完全明确。虽然有一些药物可以缓解毒瘾,但效果并不理想,且存在依赖性。因此,一些患者和家属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选择接受开颅戒毒手术。
除了手术本身的问题,还有一些医疗机构存在夸大宣传、误导患者的情况。一些医疗机构宣称手术具有“根治毒瘾”的效果,但实际上,手术并不能完全解决毒瘾问题,只能缓解部分症状。
那么,对于毒瘾患者,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治疗呢?首先,患者需要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其次,可以尝试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多种方法。药物治疗方面,可以尝试使用美沙酮等药物替代毒品,减少毒瘾;心理治疗方面,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进行心理疏导。
总之,开颅戒毒手术并不能完全解决毒瘾问题,患者和家属应该理性看待这种手术,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
近年来,我国新药研发政策环境不断完善,医药市场环境持续优化,使得国内企业新药研发活动日益活跃,药品申报数量不断增加。
然而,药品审批速度的滞后已成为制约医药行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在第六届中国药物信息年会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注册司副司长李茂忠指出,优化审批程序、提高审评效率是政府下一步的工作目标。
李茂忠表示,目前我国药品审批流程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明确的时间限制,导致部分企业利用这一点拖延审批进程。此外,人力资源不足、人员编制和经费投入不足也是制约我国药品审评工作的瓶颈。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正在探索利用第三方平台购买服务等形式,以提高药品审评效率。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药需求不断增长,确保药品质量已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重要因素。李茂忠表示,他对药品审批改革充满信心。
在药品经营行业中,规范的管理至关重要。根据相关法规,开办药品批发企业需要经过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获得《药品经营许可证》;而开办药品零售企业则需要经过县级地方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同样获得《药品经营许可证》。没有许可证的企业不得从事药品经营。
《药品经营许可证》上会标明有效期和经营范围,到期后需要进行重新审查。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批准开办药品经营企业时,除了要考虑企业是否符合规定的条件外,还要遵循合理布局和方便群众购药的原则。
开办药品经营企业需要具备以下条件:拥有资质齐全的药学技术人员;拥有与经营药品相适应的营业场所、设备、仓储设施和卫生环境;拥有与经营药品相适应的质量管理机构或人员;拥有保证药品质量的规章制度。
药品经营企业必须按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进行药品经营,并接受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认证。购进药品时,必须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验明药品合格证明和其他标识。购销药品时,必须有真实完整的购销记录,记录内容应包括药品名称、规格、批号、有效期、生产厂商、购销单位、数量、价格、日期等信息。
药品经营企业销售药品时,必须准确无误,并正确说明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调配处方时,必须经过核对,不得擅自更改或代用处方药品。对有配伍禁忌或超剂量的处方,应拒绝调配。销售中药材时,必须标明产地。药品经营企业必须制定和执行药品保管制度,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药品质量。城乡集市贸易市场可以出售中药材,但不得出售中药材以外的药品。持有《药品经营许可证》的药品零售企业在规定的范围内可以在城乡集市贸易市场设点出售中药材以外的药品。
遗传毒性评价是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中的关键环节,它对于判断新药是否能够进入临床试验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早期发现、早期评价”理念的推广,寻找新的生物标志物成为了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的热点。
近日,上海药物所安评中心的研究团队在导师任进研究员的指导下,成功发现了一个可能成为遗传毒性生物标志物的功能未知基因——GLN基因。该基因的表达水平可以被遗传毒性物质诱导,并与DNA损伤程度相关,为开发新的遗传毒性生物标志物提供了重要依据。
GLN基因属于鼠内源性逆转录病毒(ERV)中GLN家族的成员。ERV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或与某些疾病如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发生相关。然而,关于GLN的一般特征和生物学功能,以及与遗传毒性的关系研究甚少。本研究首次揭示了GLN基因可以被p53调控,是细胞增殖的正向调控因子,有助于深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和ERV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一研究成果标志着安评中心正从以动物实验为主的传统毒理学研究,转向以分子基因为靶点的现代毒理学研究。该研究成果已申请了专利,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