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保健品、补品成为他们的日常选择。这些保健品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老年人的体质、提高免疫力。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一些保健品与药物存在潜在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影响药效,甚至引发严重后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保健品与药物的相互作用:
1. 人参、当归、银杏等中药与抗凝剂:这些中药具有活血化淤的作用,与阿司匹林、华法林等抗凝剂同用可能导致出血不止。银杏和某些止痛药合用还可能引起脑出血,与利尿剂合用会使血压上升。
2. 钙剂与强心药:长期使用洋地黄等强心药的老人,不宜同时使用含钙和维生素D的保健品,否则容易诱发洋地黄中毒。
3. 维生素D与抗溃疡药:正在服用含钙、镁等抗溃疡药的人,不宜过量补充含维生素D的保健品,以防引起高钙血症或高镁血症。
4. 大蒜、生姜与感冒药:大蒜、生姜等辛温之物与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的中药感冒药(如银翘解毒片、桑菊感冒颗粒、双黄连口服液)同用会导致疗效下降。
5. 蛋白粉与抗过敏药:患有过敏性疾病的人,不宜过量摄入富含组氨酸的蛋白质,如蛋白粉,否则会影响抗过敏药的效果。
为了确保用药安全,老年人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在服用药物的同时,尽量避免使用保健品、补品。
2. 如需使用保健品、补品,应咨询医生或药师,确保不会与正在使用的药物发生相互作用。
3. 定期监测血药浓度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家庭小药箱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药品储备库,但你是否注意过其存放的药品是否安全有效?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醒广大居民,家庭药品要及时检查,以确保用药安全。
研究表明,许多家庭在储备家用药品时存在误区。例如,72.4%的家庭从未注意过药品的储藏条件,23.4%的居民服有药品时不看有效期,87.8%的家庭从来不清理自己的药品。这些行为可能导致药品过期、变质,甚至引发健康风险。
专家建议,为家庭小药箱制定“处方”,定期检查药品。以下是一些建议:
1. 药品分类:将药品分为内服药和外用药,并按照药品名称、用途、用量、用法、注意事项、有效期等信息进行分类记录。
2. 检查有效期:定期检查药品有效期,及时处理过期药品。
3. 储藏条件:按照药品说明书要求的储藏条件存放药品,避免阳光直射、潮湿、高温等不良环境。
4. 安全存放:将药品存放在儿童触及不到的地方,避免误服。
5. 健康意识:提高健康意识,正确使用药品,避免滥用药物。
此外,以下是一些家庭药品储备的注意事项:
1.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药品,确保药品质量。
2. 妥善保存药品说明书,以便查阅。
3. 遵循药品说明书规定的用药剂量和用法。
4. 如有疑问,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
5. 定期清理家庭小药箱,避免药品过期、变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儿童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健康关系到民族的繁荣。然而,在儿童用药方面,我国仍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儿童用药的剂型和规格不足。目前,我国儿童用药市场仅有60种药品,占整个医药市场比例不足2%。许多儿童疾病的治疗,如感冒、发烧、肺炎等,缺乏适合儿童使用的剂型和规格,给家长和医生带来了困扰。
其次,部分儿童用药存在安全隐患。一些药品虽然标明适用于儿童,但实际是成人药的减量版。这种做法不仅浪费药品,还可能因为剂量计量不准导致儿童中毒。
针对上述问题,我国政府已经采取了措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关于深化药品审评审批改革进一步鼓励创新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鼓励儿童药物研发,并在招标、定价、医保等方面出台综合措施,以完善儿童临床用药规范。
此外,医院也在不断努力。成都市儿童专科医院药房主任郑虹表示,该院药房储存有170多种不同类型的儿童药品,其中95%以上为儿童专用药。医院还积极引进新的儿童用药,以满足患儿的需求。
然而,儿童用药问题仍然任重道远。为了提高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我们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加强儿童药物研发,丰富儿童用药品种和规格。
2. 完善儿童用药指南,提高医生和家长的用药意识。
3. 加强药品监管,确保儿童用药安全。
4. 加强儿童用药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儿童用药的认识。
5. 建立健全儿童用药保障体系,确保儿童用药的可及性。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药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然而,与此同时,一些违法药品广告也层出不穷,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近期,各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加大了对违法药品广告的打击力度,对那些未经审批、夸大产品功能、不科学地表示功效、利用专家及患者名义作证明等内容的违法药品广告进行了严厉打击。这些违法广告严重误导消费者,对公众生命安全和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目前,相关部门已经对涉及的违法药品广告进行了曝光,并已移送工商管理机关查处。以下是一些被曝光的严重违法药品广告及其生产厂家:
1. 辽宁省鞍山德善药业有限公司的舒筋定痛胶囊
2. 辽宁省沈阳飞龙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茸杞补肾健脾茶
3. 吉林省通化方大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尿毒排析散
4. 黑龙江省哈药集团世一堂制药厂生产的五海瘿瘤丸
5. 山东省青州尧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保心包
6. 河南百年康鑫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大风丸
7. 广东省广州陈李济药厂生产的舒筋健腰丸
8. 云南省昆明生达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雪胆胃肠丸
9. 西藏金珠雅砻藏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十六味马蔺子丸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我们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购买药品时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切勿轻信违法药品广告的宣传,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同时,我们也呼吁广大医药企业,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诚信经营,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药品。
我爸的健康问题总是让我忧心忡忡。四年前,他曾经因为脑部供血不足而头晕、眼花、牙痛,幸好及时就医,吃了阿司匹林、肿痛安、瑞舒伐他汀和天丹通络片,配合中药调理,一个月后症状消失了。然而,最近他又开始出现头痛,虽然没有像四年前那样严重,但我还是很担心。于是,我决定带他去医院检查,结果医生说他的血管壁有点厚,可能是吸烟喝酒的原因。医生建议他继续服用之前的药物,并且戒烟戒酒,低盐低脂饮食。由于我们在西安市,去医院不太方便,我就想起了京东互联网医院的线上问诊服务。通过这个平台,我可以随时随地向专业的医生咨询问题,省去了排队等候的时间和精力。
我选择了一个在线的临床药师,向他描述了我爸的症状和之前的治疗经历。药师很耐心地听完了我的叙述,然后详细解释了每种药物的作用和可能的副作用。他告诉我,阿司匹林和瑞舒伐他汀是二级预防药物,不能随意停用,肿痛安可以不吃了,天丹通络片可以继续服用。同时,他也提醒我,吸烟喝酒对心脑血管的影响非常大,必须劝老人戒掉。
在药师的指导下,我爸的头痛症状得到了缓解。我们也开始关注他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尽量让他远离烟酒。京东互联网医院的线上问诊服务真的很方便,尤其是对于像我们这样在大城市中生活的人来说,节省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使用这个服务。
哮喘是一种慢性疾病,它影响着全球数百万人的生活。虽然哮喘通常在儿童时期开始发作,但有些人可能在成年后才首次出现症状。那么,如果一个人年轻时就患有哮喘,到了老年会有什么变化呢?
首先,随着年龄的增长,肺功能可能会下降。这可能导致呼吸困难和活动能力的降低。然而,对于那些长期控制哮喘的人来说,这种影响可能会被最小化。
其次,老年人的免疫系统通常比年轻人更弱,因此他们更容易感染呼吸道病毒。这可能会导致哮喘急性发作的风险增加。然而,通过定期使用预防性药物和遵循医生的建议,可以减少这种风险。
最后,老年人可能需要调整他们的治疗方案。例如,他们可能需要更强效的吸入式药物来控制哮喘。此外,由于老年人对某些药物的反应可能不同,所以必须谨慎选择合适的药物。
总的来说,虽然哮喘可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更加复杂,但通过适当的管理和治疗,许多老年人仍然能够过上相对正常的生活。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近日发布了2004年第一季度药品质量公告,结果显示全省药品质量总体状况良好,但仍有部分药品存在质量问题。
公告显示,第一季度全省共完成药品抽验431个品种2241批次,其中评价性抽验合格率为98.0%,针对性抽验不合格药品103个品种202批次。其中,有33个药品经营企业、12个医疗机构的28个品种共47批次的药品为假冒药品。
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布的不合格名单中,有9种补肾类保健药品被检出含有“壮阳药”成分,这些药品的标示药品名称包括“锁阳固精丸(金雄鹿丸)”、“藏鞭丸”等。据了解,“壮阳药”成分“枸橼酸西地那非”是处方药,国家对其管理相当严格,零售药店不得销售。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有关人士表示,这种行为对患者有很大潜在危害,这些产品全部被鉴定为“假冒产品”。
以下是被抽样单位、标示药品名称、标示生产单位、批号、规格等信息:
高要市仁济医药商场 锁阳固精丸(金雄鹿丸) 山西省长治中药厂 20040106 9g/丸
高要市医药总公司鸿寿堂药店 十三味培根丸 青海达日藏药有限责任公司 20030301 6g/丸
健强药店 藏鞭霸 青海省通天河制药厂 20030525 9g/丸
肇庆市端州区华泰医药大楼 金牛丸 河北金牛制药有限公司 20030501 /
肇庆市端州区齐康大药房 补肾丸(藏鞭虫草王) 西藏昌都日通藏医药研制中心藏药厂 030701 9g/丸
肇庆市端州区齐康大药房 脾肾两助丸(霸王丹) 山西省吕梁中药厂 20030107 9g/丸
肇庆市端州区人和药行 藏鞭霸 青海省通天河制药厂 20030526 9g/丸
肇庆市医药总公司健之堂药店 壮精丸 河北省天鹅制药有限公司 03011102 9g/丸
中山市港口镇仁安堂药店 中华鹿鞭王 长春银诺克药业有限公司镇赉药厂 20030106 6g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病发病率不断攀升,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如何预防和控制慢性病,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慢性病主要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等,这些疾病往往具有慢性、长期、复杂等特点,需要综合治疗和长期管理。
预防慢性病的关键在于早期筛查和干预。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可以有效降低慢性病的发生风险。
对于已经患有慢性病的患者,药物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在选择药物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相互作用。
除了药物治疗,慢性病患者还需要进行长期的健康管理,包括定期体检、监测病情、调整治疗方案等。
此外,慢性病患者的心理因素也不容忽视。心理压力、焦虑、抑郁等情绪会影响病情的康复,因此患者需要积极面对疾病,保持良好的心态。
总之,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完善医保制度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秋风送爽,气温渐凉,正是人体免疫力相对较弱的时候。在这个季节,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谋取暴利,竟然制售假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近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通知,指出广东肇庆市场上流通的“力补金秋胶囊”等7种共8个批次的药品,非法添加“枸橼酸西地那非”成分,被认定为假药。
“力补金秋胶囊”等假药的出现,让我们再次警醒,假药危害极大,不仅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那么,什么是假药?假药有哪些危害?我们该如何防范假药呢?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一、什么是假药?
假药是指药品所含成分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分不符,或者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简单来说,假药就是指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药品。
二、假药的危害
1. 药效降低:假药中可能不含有效成分,或者有效成分含量不足,导致患者服用后无法达到预期疗效。
2. 药效增强:一些假药中可能含有其他成分,导致患者服用后出现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3. 药效不稳定:假药的质量不稳定,可能导致患者服用后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4. 延误病情:患者误服假药,可能导致病情加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三、如何防范假药?
1. 购药渠道:选择正规药店购买药品,避免购买来历不明的药品。
2. 查看包装:仔细查看药品包装上的生产批号、有效期、生产厂家等信息,确保药品真实有效。
3. 咨询医生:在购买药品前,最好先咨询医生,确认所需药品的种类和剂量。
4. 注意观察:在服用药品期间,注意观察身体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就医。
总之,假药危害极大,我们要提高警惕,共同抵制假药,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
近日,国家药监局曝光了一部分劣药,其中部分劣药仍在部分药店销售。以下是对这一事件的科普和分析。
一、什么是劣药?
劣药是指药品质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或者药品成分含量、纯度、质量等不符合规定的药品。劣药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国家药监局对此类药品进行了严格的监管。
二、劣药的危害
劣药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三、如何辨别劣药?
为了避免购买到劣药,消费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四、如何应对劣药问题?
针对劣药问题,国家药监局表示将依法查处,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同时,消费者也要提高警惕,自觉抵制劣药。
五、如何正确用药?
正确用药是保障人体健康的关键。以下是一些用药建议:
总之,劣药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努力。
儿童由于其特殊的生理结构,免疫系统相对脆弱,因此在用药方面需要格外小心。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导致肺炎、脑炎、中耳炎等并发症。因此,家长在给孩子用药时,一定要谨慎,听取专家意见,选择专业儿童药品品牌。
据权威数据显示,在我国3500多个药物制剂品种中,儿童使用的药物剂型仅有近100种,占比仅为1.52%。面对市场上繁多的儿童药品,家长往往感到无从选择。在此,我们建议,在孩子发病后,应第一时间就诊,认真听取医生的意见,选择专业儿童制药企业生产的产品,这是安全用药的关键。
例如,太阳石药业生产的“好娃娃”牌系列药品,不仅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有保障,而且更适合儿童服用。在原材料选择、制作工艺、口感口味、服用安全性等方面都下足了功夫,力求消除孩子对药品的抵触情绪。
此外,根据孩子的年龄选择合适的剂型也非常重要。家长不能仅仅依靠药品标签上的提示来用药,要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由于儿童各生理器官发育不成熟,对药物的剂型要求较高,导致国内儿童专用药厂较少,多数儿童药品由制药企业附带少量生产,无法形成科学的技术和研发体系。因此,为广大家庭提供更安全、更方便、刺激性更小、口感好、吸收好的儿童药品,正是以太阳石药业为代表的专业儿童药品生产企业追求的目标。
最后,消费者需要警惕市场上一些仿制知名儿童药品品牌的不良企业。这些企业为了获取经济利益,不惜在外包装上“克隆”其他品牌,误导消费者购买。专家指出,这些产品的药效无法保障,不仅损害消费者利益,更重要的是危害孩子的健康,造成恶劣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