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磺脲类及胰岛素可明显增加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风险!

磺脲类及胰岛素可明显增加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风险!
发表人:医疗星辰探秘

糖尿病,这一常见的慢性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主要的公共卫生挑战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4.63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而糖尿病前期患者更是高达3.74亿。

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功能衰退和残疾风险较高,甚至可能导致过早死亡。这给卫生和社会护理系统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为了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症风险,糖尿病患者需要采取多种治疗手段,包括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和胰岛素治疗。

然而,药物治疗就像一把双刃剑,既能帮助糖友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症风险,又可能带来某些副作用和不良反应。这导致很多初诊患者对于终身服药产生强烈的抗拒心理。

近年来,关于糖尿病治疗与严重低血糖和死亡风险的研究越来越多。一项来自英国的研究表明,接受磺脲类或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因严重低血糖住院的风险大大增加,但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死亡风险增加。

那么,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控制血糖,降低低血糖风险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严格控制饮食:糖尿病患者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避免摄入过多的糖分和热量。

2. 规律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增强体质。

3. 严格遵医嘱用药:糖尿病患者应该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用药,避免擅自增减剂量或停药。

4. 定期监测血糖:糖尿病患者应该定期监测血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5. 保持良好的心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症风险。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尿糖阳性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尿糖阳性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高血糖症作为糖尿病的前期阶段,其危害不容忽视。许多研究表明,合理饮食和适量饮水对预防和控制高血糖症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法国一项最新研究指出,每天喝水4杯(227克/杯)可以降低高血糖症的风险。研究调查了3615名男女参试者,通过长达9年的跟踪观察,发现每天喝水超过34盎司(约合964克)的参试者,高血糖症危险降低21%。

    研究负责人罗南·鲁塞尔博士表示,喝水可以调节人体水分的激素后叶加压素,进而影响血糖水平。饮水不足会导致后叶加压素上升,进而导致血糖升高。此外,甜饮料容易导致肥胖和血糖失控,因此,喝水是预防高血糖症的有效手段。

    除了喝水,以下措施也有助于降低高血糖症风险:

    • 合理饮食: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
    •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肥胖。
    •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血糖水平。
    • 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都会影响血糖水平。

    总之,喝水是预防和控制高血糖症的重要措施之一。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保持身体健康。

  •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肥胖问题的加剧,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攀升,其中2型糖尿病(T2DM)尤为突出。许多年轻人因此提前步入糖尿病行列,面临着预期寿命缩短和死亡风险增加的风险。

    研究发现,早期诊断的T2DM患者,其预期寿命和全因死亡率都会受到影响。然而,目前的研究并没有对糖尿病诊断年龄进行细致的分析,也没有充分考虑到糖尿病病程等因素。此外,关于糖尿病诊断年龄对心血管及非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影响,也缺乏深入的研究。

    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存在一种被称为“遗留效应”的现象。这种效应是指,即使在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下,早期严格的血糖控制也能使患者长期获益,降低并发症风险和死亡率。例如,2008年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就发现,早期强化降糖可以降低糖尿病相关终点的风险,并带来长达10年的持久效益。

    近期,来自英国牛津大学和哥德堡大学的专家合作团队对UKPDS的后续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发表在《糖尿病护理》杂志上。研究结果显示,早期血糖控制的“遗留效应”对T2DM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和心肌梗死风险具有显著影响。具体来说,从诊断开始,将HbA1c降低一个百分点,10-15年后全因死亡风险降低18.8%,心肌梗死风险降低19.7%。而将这种降低推迟到诊断后10年,风险降低的效益就减少到2.7%和6.5%。

    由此可见,早期发现糖尿病并从诊断时开始强化血糖控制,对于最大限度地减少血糖并发症的长期风险至关重要。

  • 糖尿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除了遗传、生活方式等因素外,饮食习惯也是影响糖尿病发病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

    近期,一项来自立陶宛卫生科学大学的研究发现,吃饭速度过快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密切相关。研究人员对234名2型糖尿病患者和468名健康人进行了比较,发现那些吃饭速度较快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是其他人的2.5倍。这一结果在控制了肥胖、吸烟、饮食结构和家族史等因素后仍然成立。

    吃饭过快会导致大脑神经来不及接收到饱腹感信号,从而容易摄入过多的热量,增加肥胖风险,进而引发2型糖尿病。此外,吃饭过快还可能影响肠道菌群平衡,增加胰岛素抵抗,进一步加剧糖尿病风险。

    为了预防糖尿病,除了注意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吃饭速度。建议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让大脑神经有足够的时间接收饱腹感信号,避免过量摄入热量。

    除了吃饭速度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会影响糖尿病发病风险,如缺乏运动、睡眠不足、压力过大等。因此,我们应该从多方面入手,全面预防糖尿病。

    1. 均衡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蛋白质和优质碳水化合物,避免过多摄入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

    2.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3. 充足睡眠:保证每天7-8小时的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

    4. 减压放松:通过运动、瑜伽、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

    5.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的检测,及时发现并控制糖尿病风险。

  • 我家女儿11岁,最近出现了尿频的情况,我非常担心。7月和8月她吃了很多甜食,包括雪糕和饮料。在8月初的一个晚上,她喝了一瓶一升的饮料后突然就开始频繁排尿,一直持续到现在。我做了一些血糖和尿常规的检查,发现血糖值偏高,尿常规正常。

    我来到***互联网医院寻求帮助,希望能够得到专业的建议和治疗方案。在和医生的沟通中,医生非常耐心地给我解释了女儿的情况,并提出了一些可能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医生还告诉我要注意女儿的饮食习惯,尽量避免吃甜食。

    我非常感谢医生对我的解答和耐心的指导,让我觉得很安心。我会按照医生的建议,好好照顾女儿,希望她能早日康复。

  • 糖尿病,这一常见的慢性疾病,一直以来都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可能存在时间差异,这对糖尿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提出了新的挑战。

    传统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是,禁食状态下血糖水平达到或超过7.0mmol/L即可确诊。这一标准主要基于早晨空腹血糖水平,因为经过一夜的消化,血糖水平会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然而,美国医学家最近的研究表明,下午进行糖尿病检查时,检测率明显下降,这意味着下午的血糖水平可能低于早晨。

    研究人员对一天中不同时间点的糖尿病患者禁食血糖水平进行了比较,发现早晨血糖水平明显高于下午。这意味着,如果仅根据下午的血糖水平进行诊断,可能会将一些早晨被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误判为健康人。因此,研究人员建议,如果需要在下午进行血糖检查,应将判断糖尿病的血糖标准下降0.67mmol/L。

    这一发现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提醒我们在进行糖尿病筛查时,要注意时间的选择,避免因时间差异导致误诊。其次,它也提醒我们,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需要根据个体差异进行调整,以实现更精准的治疗。

    此外,糖尿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对于延缓病情进展、降低并发症风险至关重要。因此,除了血糖检查外,我们还应关注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如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以便尽早发现问题,及时就医。

    总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存在时间差异,这要求我们在进行糖尿病筛查和治疗时,要综合考虑个体差异和时间因素,以实现更精准的诊断和治疗。

  • 我三天都吃了麻辣烫,会不会影响尿酸呢?这个问题困扰着我,于是我决定向京东互联网医院咨询。医生非常耐心地询问我的情况,了解到我最近尿酸升高的情况后,提出了一些建议。

    医生告诉我,麻辣烫中的辣椒会导致机体内的有机酸分泌增多,从而影响尿酸的排泄。虽然麻辣烫是美味,但是多吃对身体并不好。医生建议我调整饮食结构,避免辛辣食物,多吃蔬菜水果,适量运动,多喝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我对医生的建议感到很满意,决定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多加运动,以期尿酸能够恢复正常水平。医生还告诉我,健身不会导致尿酸升高,只要适度就好。我感到很放心,对未来的健康充满信心。

    最后,我再次感谢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医生,他们的专业知识和耐心倾听让我受益匪浅,我会按照医生的建议,调整生活方式,追求健康。

  •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其中,血糖波动是糖尿病患者面临的一大挑战。血糖不稳不仅会导致患者出现各种不适症状,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那么,为什么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会不稳定呢?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原因:

    一、饮食不当

    饮食是影响血糖的重要因素。糖尿病患者若摄入过多高糖、高脂、高盐的食物,容易导致血糖飙升。此外,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习惯也会引起血糖波动。

    二、运动不足

    运动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缺乏运动会导致血糖控制不佳,甚至引发糖尿病并发症。

    三、用药不当

    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来控制血糖。若用药剂量不当、用药时间不规律等,都可能导致血糖波动。

    四、心理因素

    情绪波动、压力过大等心理因素也会影响血糖水平。糖尿病患者应学会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

    五、其他原因

    除了上述原因外,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还可能受到年龄、性别、体重、遗传等因素的影响。

    为了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需要从饮食、运动、用药、心理等方面进行全面调理。同时,定期监测血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也是控制血糖的关键。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血糖水平持续升高。运动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研究表明,规律的运动可以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防治专家提出了一种新的运动方案——每分钟快步走120步。经过多年的实践,这一方案在降低血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专家指出,参加适当的文体活动、体育运动和体力劳动,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保持饮食、运动和胰岛素生物作用的平衡,是控制血糖的关键。

    如何才能达到每分钟快步走120步的标准呢?专家建议,可以通过练习一秒走两步的方法来提高步伐频率。可以先将时间控制在2分钟内,逐渐延长练习时间,最终掌握迈步的频率。

    在运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在原有药物治疗方案不变的基础上进行运动。
    • 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30~60分钟。
    • 运动前后要有充分的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
    • 最好每天坚持运动,每周休息1~2天。
    • 避开胰岛素或降糖药物血药浓度达到高峰的时间进行运动。
    • 运动前后可适当调整胰岛素剂量和饮食,以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定期检查血糖,观察运动过程中的身体反应,及时调节和掌握运动量,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 我的线上问诊之旅

    今天是一个晴朗的下午,我坐在家里的沙发上,心情有些忐忑。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尝试线上问诊,不知道会是一个怎样的体验。

    我通过手机APP预约了一位内分泌科的专家,专家的助手很快就和我取得了联系,询问了我的一些基本信息,并提醒我准备好病历资料。

    专家助理非常耐心,她详细地告诉我需要提供的信息,包括症状、用药、过敏史等。我开始有些紧张,但是专家助理的语气让我感到很温暖,我慢慢地放松了下来。

    问诊开始了,我详细地描述了我的症状:爱出汗、血糖有点高、尿酸也偏高。专家认真倾听,不时地点头,还时不时地询问一些细节。我感觉专家很专业,也很关心我。

    专家根据我的情况,给出了建议: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运动和睡眠等方面。我听了之后,感觉心里有了底,虽然这个过程需要一段时间,但我相信我能够做到。

    在问诊的最后,专家还提醒我要定期复查,并保持良好的心态。这让我感到很贴心,专家不仅关心我的病情,还关心我的心理健康。

    整个线上问诊的过程非常顺利,我没有感受到任何不便。通过这次体验,我深刻体会到线上问诊的便捷和高效。我相信,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未来会有更多的人享受到这种便利的服务。

  • 近年来,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目前,二甲双胍和磺脲类药物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常用药物。然而,对于部分患者来说,仅使用这两种药物难以达到理想的血糖控制效果。因此,医生常常会考虑为患者添加第三种治疗药物。

    近期,一项发表于《内科医学年鉴》的研究表明,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使用二甲双胍和磺脲类药物治疗后,加用第三种药物(包括胰岛素、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胰高糖素样肽-1激动剂和阿卡波糖等)对血糖控制的益处并无明显差异。这意味着,在选择第三种药物时,患者和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体重、年龄、合并症等因素,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这项研究共纳入了4535例2型糖尿病患者,他们均接受了二甲双胍和磺脲类药物的治疗,并在加用第三种药物后进行了为期24~52周的观察。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不同种类的药物在降低HbA1c水平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其中,胰岛素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能导致体重增加,而胰高糖素样肽-1激动剂则有助于减轻体重。此外,胰岛素引发的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是非胰岛素类药物的2倍。

    尽管研究结果令人鼓舞,但这项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多数研究为短期试验,可能无法完全反映药物长期使用的疗效。其次,由于研究方法的差异,间接性比较可能导致结果的不确定性。

    总之,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在选择第三种治疗药物时,医生和患者应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如血糖控制情况、体重、年龄、合并症等因素,以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