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世界卒中日:远离卒中预防为先,跟着3D动画视频轻松学起来

世界卒中日:远离卒中预防为先,跟着3D动画视频轻松学起来
发表人:生命守护者联盟

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今年的主题是“预防为主,远离卒中”,呼吁公众关注脑卒中危害,积极预防。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导致我国成年人死亡和致残的首要原因。根据最新研究数据显示,我国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脑卒中,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脑卒中。脑卒中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广东省卒中学会会长、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徐安定教授指出,脑卒中是可以预防的。通过早期积极控制脑卒中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发病率。

除了药物治疗,改善生活方式也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手段。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为普及卒中防治知识,中国卒中学会、广东省卒中学会联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制作了3D动画科普视频。该视频通过生动形象的动画演示,向公众介绍了脑卒中的病因、症状、治疗以及预防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卒中防治知识。

视频截图

此外,广东省卒中学会还举办了“世界卒中日健康教育义诊活动”,邀请专家为群众提供免费的健康咨询和义诊服务,提高公众对脑卒中的认识。

脑卒中并非只是“老年病”,中青年人群也需关注脑卒中风险。研究表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危险因素在中青年人群中普遍存在,导致脑卒中发病年龄提前。因此,中青年人群应重视健康生活方式,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危险因素。

广东省卒中学会联合有来医生制作的3D动画科普视频,为公众提供了直观、易懂的卒中防治知识,有助于提高公众对脑卒中的认识,降低脑卒中发病率。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中风病疾病介绍:
脑卒中,是指脑血管发生破裂或意外阻塞而导致的急性脑损伤,并引起损伤或坏死脑组织所支配的躯体功能异常表现的疾病。该病的发作与年龄因素、生活习惯因素、药物因素、原发疾病因素等有关,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临床表现包括头痛头晕、面瘫偏盲、麻木、意识障碍等。临床上有药物和手术疗法,及早治疗非常关键。预后情况总体而言不容乐观,若不及时接受正规治疗则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导致卒中面积的增大,继发脑疝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及时接受医学干预后部分轻症患者可治愈且无后遗症。重症患者不能完全治愈,且可能会遗留有偏瘫、失语等后遗症。该病有复发的可能,因此完全康复有一定的难度。影响正常生活质量。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我是李女士,来自山东省济宁市。我的父亲在去年突发脑卒中,经过抢救和治疗,虽然保住了性命,但留下了后遗症。为了防止再次发生脑卒中,医生给他开了阿司匹林肠溶片。然而,最近我听说降血脂药也可以预防脑卒中,于是我在京东互联网医院上咨询了一位医生,想知道是否可以将阿司匹林肠溶片换成降血脂药。

    医生告诉我,降血脂药主要是用来降低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而阿司匹林肠溶片则是抗凝药物,用于预防血栓形成。两者虽然都可以预防脑卒中,但作用机制不同,不能简单地互相替代。医生建议我父亲继续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同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添加降血脂药物,具体的用药方案需要根据父亲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在咨询过程中,医生还提醒我,降血脂药物需要定期检查肝功能,避免对肝脏造成损害。同时,坚果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可以适量食用,有助于改善心脑血管的功能。最后,医生强调了定期复查的重要性,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防止病情反复。

    脑卒中预防与治疗指南 常见症状 脑卒中常见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面部、手臂或腿部的麻木或无力,视力模糊或双重视觉,言语不清或理解困难,头痛,平衡或协调能力丧失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都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推荐科室 神经内科 调理要点 1. 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避免过高或过低。 2. 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3. 合理用药,遵医嘱服用抗凝药物和降血脂药物。 4. 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适当运动,增强体质和心肺功能。

  • 近年来,医学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脑卒中(stroke)这两种看似独立的疾病,实际上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它们如同形影不离的“难兄难弟”,共同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语言能力下降、认知功能下降等症状。而脑卒中则是由于脑部血管阻塞或破裂导致的脑组织损伤,常见的症状包括偏瘫、言语不清、认知功能障碍等。

    那么,阿尔茨海默病和脑卒中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呢?以下是几个方面的解析:

    1. 共同的发病基础

    阿尔茨海默病和脑卒中都存在共同的发病基础,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这些疾病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增加脑卒中的风险,同时也可能加速阿尔茨海默病的发展。

    2. 脑部病理改变相互影响

    研究表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约有45%存在不同程度的脑缺血病灶。脑缺血可能导致脑组织损伤,进而加重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同样,脑卒中患者也可能出现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改变。

    3. 共同的治疗方法

    针对阿尔茨海默病和脑卒中的治疗方法,也存在一定的重叠。例如,改善脑血液循环、抗氧化、抗炎等治疗方法,对两种疾病都有一定的疗效。

    了解阿尔茨海默病和脑卒中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两种疾病。以下是一些建议:

    1. 积极控制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

    2.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度运动等。

    3.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4. 关注认知功能的变化,如记忆力减退、语言能力下降等,及时就医。

    总之,阿尔茨海默病和脑卒中是两种常见的老年性疾病,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了解这种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两种疾病,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 近年来,关于脑卒中的防治方法,坊间流传着一些所谓的“偏方”和“秘方”,其中最为人们熟知的便是“床头三宝”的说法。所谓“床头三宝”,指的是安宫牛黄丸、阿司匹林和银针,被一些人认为是防治脑卒中的“神器”。然而,这种说法真的靠谱吗?

    事实上,这种说法并不可靠。中山三院神经内科主任陆正齐教授表示,安宫牛黄丸、阿司匹林和银针对脑卒中的防治并没有实际效果,反而可能延误病情。他强调,在脑卒中发生时,及时就医才是最正确的做法。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其特点是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降低脑卒中死亡率的关键。然而,由于人们对脑卒中的认知不足,往往在发病时无法及时识别和处理。

    为了提高人们对脑卒中的认知,陆正齐教授提醒大家,要关注以下脑卒中的“蛛丝马迹”:

    1. 突发性头痛:头痛程度较以往明显加重,持续时间较长,甚至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2. 突发性肢体无力:一侧肢体出现无力、麻木、抽搐等症状。

    3. 突发性言语障碍:说话不清、表达困难,甚至听不懂别人说话。

    4. 突发性视力障碍:一侧或双侧视力模糊、重影、视野缺失。

    5. 突发性眩晕:突然感到眩晕,站立不稳,甚至跌倒。

    一旦出现以上症状,应立即就医,切勿延误病情。

    除了及时就医外,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预防脑卒中的发生。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1. 健康饮食: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

    2. 适量运动:坚持适量运动,增强体质,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3. 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定期检查血压、血糖和血脂,控制好相关指标。

    4. 戒烟限酒:戒烟限酒,减少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5. 保持良好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减少心理压力。

  • 今天,我像往常一样打开了我的手机,轻点进入了我熟悉的线上问诊平台。屏幕上跳出了熟悉的界面,我深吸了一口气,按下咨询按钮,开始了我的线上问诊之旅。

    很快,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出现在了我的屏幕上。我向他详细描述了我父亲的情况,他耐心地听我说完,没有打断,也没有表现出任何的不耐烦。他问我父亲是否有发热、咳嗽等症状,我一一回答了他的问题。

    医生询问了我父亲的肝肾功能情况,得知一切正常后,他开始详细询问我父亲的用药史和过敏史。我告诉他,我父亲鼻伺好些年了,但他没有药物过敏。

    医生又问我是否清楚如何安全用药,我坦诚地表示不太清楚,希望他能提供一些说明。医生二话不说,立即发来了用药说明,让我对阿兹夫定的服用方法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在询问了我是否有禁忌症后,医生告诉我,他推荐我父亲使用Paxlovid,但可惜的是,目前没有药可开。我感到有些失望,但还是希望医生能给我一些建议。

    医生安慰我说,如果有药可开,他会立即为我父亲开具处方。他还建议我可以询问身边做药的朋友,看看是否能买到。虽然我并没有这方面的朋友,但我还是感激医生提供的建议。

    在得知目前没有药可开的情况下,我决定等待。医生告诉我,如果有药可开,他会立即通知我。我向他表示感谢,并告诉他,如果他能帮我开处方,我会很感激。

    尽管这次问诊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但我对这位医生的耐心和专业表示由衷的敬佩。他不仅在诊疗过程中表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还给予了我很多温馨的建议和鼓励。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父亲一定会战胜病痛,恢复健康。

  • 脑卒中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其中,肩痛及其相关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肩部问题主要包括肩手综合症、肩关节半脱位和肩部软组织损伤等。其中,肩手综合症是最常见的肩部问题,其发生率高达70%以上。肩手综合症的主要症状包括肩痛、手水肿、疼痛、皮温升高、肌肉萎缩等。

    肩手综合症的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治疗。治疗措施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物理治疗主要包括被动运动、主动运动、电刺激等。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非甾体抗炎药、镇痛药等。手术治疗适用于症状严重、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

    肩关节半脱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约为20%。肩关节半脱位的主要症状包括肩痛、肩关节活动受限、肩部肌肉萎缩等。肩关节半脱位的治疗措施包括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物理治疗主要包括肩关节活动训练、肌肉力量训练等。手术治疗适用于症状严重、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

    除了以上两种常见的肩部问题外,脑卒中患者还可能出现肩部软组织损伤,如肩袖损伤、滑囊炎、腱鞘炎等。这些损伤的治疗措施主要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总之,脑卒中患者肩部问题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房颤,即心房颤动,是老年人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房颤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脑卒中,据统计,全美每年有75000到95000的脑卒中与房颤相关。因此,对于房颤患者的脑卒中预防治疗至关重要。

    目前,针对房颤患者的脑卒中预防治疗主要包括抗栓治疗和外科干预。抗栓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华法林和阿司匹林。华法林是一种抗凝药物,可以降低脑卒中的风险,但需要定期监测INR值。阿司匹林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也可以降低脑卒中的风险,但效果不如华法林。

    外科干预主要包括迷宫手术和左心耳堵闭术。迷宫手术是一种通过经心房多个切口阻断折返并使窦性激动能经特定路径同步激动心房至房室结的术式。左心耳堵闭术是一种通过堵塞左心耳来预防脑卒中的术式。

    除了药物治疗和外科干预,房颤患者的日常保养也非常重要。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等。

    总之,对于房颤患者的脑卒中预防治疗,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并发症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 胸痛卒中,顾名思义,是指心脏和大脑同时发生缺血性病变的一种严重疾病。它不仅包括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等,还涵盖了脑血管疾病,如脑梗死、脑出血等。这种疾病的发生往往预示着患者生命危险的增加,因此,了解胸痛卒中的症状、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

    胸痛是胸痛卒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它可能表现为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除了胸痛,患者还可能伴有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出汗、晕厥等症状。而大脑缺血则可能导致肢体无力、言语不清、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对于胸痛卒中的治疗,首先应立即就医,进行紧急救治。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抗凝药物和抗心肌缺血药物等。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则适用于病情较严重的患者。

    除了及时治疗,预防胸痛卒中也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 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心血管疾病。
    •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胸痛卒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我们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了解其症状、预防和治疗,才能有效地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 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血压的波动常常让患者感到困扰。事实上,血压的波动是不可避免的,这与人体的生物钟和昼夜节律性密切相关。

    在一天之中,人体的血压会随着时间、生理状态和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而波动。例如,在兴奋、恐惧和运动时血压会升高,而在睡眠时血压则会降低。此外,环境温度、吸烟、饮酒等因素也会影响血压的波动。

    为了更好地了解血压的波动情况,医学界根据血压昼夜波动不同,将血压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 杓型血压:白天血压较高,夜间血压较低,清晨觉醒前后血压迅速升高,随后逐渐下降,至深夜最低。

    2. 非杓型血压:夜间血压无明显下降,即夜间血压下降不足10%。

    3. 反杓型血压:夜间血压比白天还要高5%。

    4. 深杓型或超杓型血压:夜间血压明显降低,比白天下降超过20%。

    血压波动对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研究表明,夜间血压下降不明显甚至比白天高,会增加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因此,针对不同类型的血压波动,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对于杓型高血压患者,建议在清晨服用长效降压药,以减少晨峰高血压的发生。对于非杓型或反杓型高血压患者,建议在晚餐后服用降压药,以控制夜间血压升高。对于深杓型或超杓型高血压患者,建议早上服用降压药,避免夜间血压过度降低。

    总之,高血压患者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降压药,并定期监测血压,以控制血压波动,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脑卒中的诊治方法不断更新,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一、脑卒中的高危因素

    脑卒中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

    1. 高血压:高血压是脑卒中的最主要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血管壁损伤,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2. 高血脂:高血脂会导致血液黏稠,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3. 糖尿病:糖尿病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4. 吸烟:吸烟可导致血管收缩,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5. 饮食:高盐、高脂肪的饮食可导致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二、脑卒中的早期症状

    脑卒中的早期症状主要包括:

    1. 面瘫:一侧面部肌肉瘫痪,口角歪斜。

    2. 肢体无力:一侧肢体无力,无法抬起或活动。

    3. 语言障碍:说话不清,理解能力下降。

    4. 意识障碍:意识模糊,反应迟钝。

    5. 恶心、呕吐: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三、脑卒中的治疗方法

    脑卒中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

    1.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2. 抗凝治疗:如华法林等,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3. 血管内介入治疗:如支架置入术等,用于疏通堵塞的血管。

    4. 脑血管搭桥手术:用于重建脑部血液循环。

    5. 康复治疗:如语言训练、肢体功能训练等,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能力。

    四、脑卒中的预防措施

    1. 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

    2. 戒烟限酒。

    3. 健康饮食。

    4. 适当运动。

    5. 定期体检。

  • 前日,52岁的杨先生在家洗澡时晕倒在地,被紧急送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检查发现是脑卒中,经紧急介入手术,医生从颈动脉和脑动脉中取出约14截血栓,累计长度约13厘米。记者了解到,眼下气温急降,突发脑卒中患者较上周同期增长20%。而由于种种原因,不少患者错失黄金救治时间,治疗效果大打折扣,令人揪心。

    脑卒中二次袭击击倒中年男子前日中午,杨先生在家洗澡,足足40分钟过去也没见洗好出来。妻子感觉不对,呼唤他也听不到回应。开门一看,他晕倒在地。家人吓了一跳,赶紧将他送往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检查结果显示:左侧颈内动脉到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血栓堵塞的血管长达13厘米,需要尽快进行介入手术来取栓。下午4时20分许,杨先生被推入手术室。所幸取栓过程十分顺利,医生从血管中共取出14截大大小小的血栓。从发病到取栓成功约6小时,总算在救治的黄金时间线上“压哨”完成。

    据了解,杨先生在4年前发生过一次脑卒中,当时是右脑血管梗堵。康复后他放松警惕,没有遵医嘱按时吃药,依旧每天一包烟、二两酒。“杨先生是典型的脑卒中高危人群。”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刘煜敏介绍,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熬夜、肥胖、抽烟、喝酒等都属于脑卒中高危因素。目前脑卒中多发于中老年人,但年轻化趋势明显。因此要养成健康的饮食、作息习惯,加强锻炼,积极关注身体信号,一旦出现症状要立即就医。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