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小心这些不良习惯诱发猝死

小心这些不良习惯诱发猝死
发表人:跨界医疗探索者

近年来,猝死事件频发,且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定义为猝死。多数猝死事件并无明显征兆,令人防不胜防。

猝死的病因涉及多个系统,其中以心血管系统病变最为常见。心血管系统病变中,冠心病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主要病因。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很可能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影响,成为心源性猝死的诱因。

过度劳累,精神压力大

长时间高负荷工作或承受较大的精神压力,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物质,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脏和血管需要承受巨大压力以保证血液循环。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会对心脏和血管造成损伤,导致心力衰竭,最终可能引发猝死。

久坐不动,缺乏锻炼

现代生活中,由于工作原因,人们长时间保持坐姿,缺乏锻炼,导致下肢血液流动变慢,易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可能阻塞肺动脉,引发肺栓塞,导致猝死。

用力排便

便秘时用力排便,屏气过度会使心房压力升高,回心血量减少。对于冠状动脉存在病变的人来说,可能导致心肌梗死,甚至休克。

暴饮暴食

进食过快过猛会导致胃肠道反射引起冠状动脉收缩,心电不稳定,诱发缓慢性心律失常,从而引发猝死。同时,胃肠扩张导致回心血量减少,加剧心肌缺血。

猝死并非遥不可及,预防猝死需要我们从日常生活中做起,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合理运动,避免过度劳累。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猝死疾病介绍:
猝死,是指外观健康的人突然发生非暴力的死亡,即猝然死亡。引发猝死的原因,主要是心脏骤停,也就是各种心脏病导致的猝死,又称之为心源性猝死;其次还有近2成的非心源性猝死与肺、脑的急性病变有关,比如肺栓塞、急性中毒、触电等。猝死的治疗,主要是进行紧急的心肺复苏,以恢复心跳和呼吸,挽救生命。大部分猝死患者难以救回。
推荐问诊记录
猝死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熬夜对身体的损害是不可忽视的。长期熬夜可能导致神经功能衰退,引发头晕、头痛、失眠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神经衰弱。同时,激素水平紊乱可能引起内分泌失调,导致月经不调、痤疮等。心律失常也可能因熬夜而引发,表现为心慌、心悸、胸闷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引起血压升高、心力衰竭,甚至猝死。建议患者避免熬夜,保持充足睡眠,并注意饮食和休息,以预防这些疾病。

  • 猝死前10秒的自救方法包括心肺复苏、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和除颤器使用等。心肺复苏是通过胸外按压来建立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适用于心跳停止的情况。胸外按压是心肺复苏的一部分,用于帮助血液流动。开放气道是为了确保患者能够自由呼吸以获取氧气,适用于窒息、溺水等情况。人工呼吸用于维持脑部和其他重要器官的氧合状态。除颤器能释放电流消除室颤,恢复正常节律。面对猝死前10秒的紧急状况时,应迅速识别并启动应急响应系统,并普及基本的生命支持知识。

  • 李大娘的丈夫因冠心病突发猝死,令她深感遗憾和愧疚。冠心病已成为现代人常见的心脏病,分为稳定性冠心病和不稳定性冠心病,其中不稳定冠心病有猝死风险。冠心病患者要注意牙疼、头痛、胸痛等信号,并避免高负担饮食和不规律作息。同时,血脂异常、吸烟、高血压、高血糖等都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需引起重视。

  • 生命无常,每个人都会面临死亡。其中,心源性猝死是一种让人防不胜防的疾病,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心源性猝死的相关知识,帮助大家了解这种疾病,提高防范意识。

    首先,心脏性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学会以及1970年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猝死为:急性症状发生后即刻或者情况24小时内发生的意外死亡。一般猝死的时间是在发病的一个小时内。

    心源性猝死的特点主要有三点:①死亡急骤;②死亡出人意料;③自然死亡或非暴力死亡。近年来,我国随着心血管病发生率的增高,心脏猝死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加。

    心源性猝死者绝大多数患有器质性心脏病,主要包括冠心病、肥厚型和扩张型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炎、非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异常、浸润性病变、传导异常(QT间期延长综合征、心脏阻滞)和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等。此外,洋地黄和奎尼丁等药物中毒也可能导致心源性猝死。大多数心脏性猝死是由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引起的。一些暂时的功能性因素,如心电不稳定、血小板聚集、冠状动脉痉挛、心肌缺血及缺血后再灌注等,也可能导致原有稳定的心脏结构异常发生不稳定情况。某些因素如自主神经系统不稳定、电解质失调、过度劳累、情绪压抑及使用致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等,也可能引发心源性猝死。

    为了预防心源性猝死,我们应该在生活中注意以下几点:①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少吃刺激性食物;②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③学会养生,每天早起晨练;④避免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⑤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压抑。

    心源性猝死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了解其相关知识对于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出现相关症状,请及时就医。

  •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年轻人猝死事件频发,其中90%以上为心源性猝死,而恶性心律失常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最常见原因。恶性心律失常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年轻人群也面临着“心律失常年轻化”的趋势。

    心脏的正常跳动是由窦房结控制的,窦房结位于右心房,由特殊分化了的心肌细胞组成,能够自动产生和传导生物电信号。这些信号传导到心房肌和心室肌,引起心脏的跳动。然而,当心脏跳动的节律出现紊乱时,就会导致心律失常。常见的类型包括房颤、室颤等。

    房颤是心房内各部分肌纤维快速而紊乱的颤动,心房每分钟可以“颤动”350次至600次。房颤会导致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引发脑栓塞。室颤是心室肌快而微弱的收缩或不协调的快速乱颤,会导致心脏无法排血,严重时会导致猝死。

    情绪紧张、过度劳累、感冒等都是导致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情绪紧张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跳加快;过度劳累会使心脏负担加重,诱发心律失常;感冒有时会引起心肌炎,进而导致心律失常。

    为了预防心律失常,年轻人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避免情绪波动,定期进行体检。一旦出现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应该及时就医。

    目前,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器械治疗。药物治疗可以通过控制心率、控制心律等来改善症状;手术治疗可以通过射频消融术等来消除心律失常的源头;器械治疗可以通过植入起搏器、除颤器等来维持心脏的正常跳动。

    总之,年轻人应该重视心律失常,积极预防,及时治疗,以保障自身健康。

  • 猝死是一种突发性的心脏骤停,急救措施包括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和紧急医疗救援。心肺复苏术是一种紧急生命支持技术,旨在尽快恢复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在猝死发生时,时间非常关键,尽早开始心肺复苏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紧急医疗救援则可以确保患者得到专业医疗干预,进一步评估病情。患有急性心脏疾病或严重电解质紊乱等基础病史的人,猝死风险更高,抢救成功的概率相对较低。预防猝死的关键在于定期体检、监测血压、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避免吸烟和过度饮酒。对于有潜在心血管风险的人群,应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以便及时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

    猝死急救的关键在于迅速行动,通过心肺复苏术和紧急医疗救援来挽救生命。预防措施同样重要,通过健康生活方式和及时医疗干预,可以有效降低猝死风险。

  •   【事件回顾】

      近日,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杨迈先生因心脏骤停,不幸在京去世,享年54岁。这一事件再次引发人们对白领健康的关注。

      据悉,杨迈先生近期工作繁忙,多次推迟原本的健身计划。4月8日晚,他在上海参加完一项商务协议后,回到北京。当晚,他决定利用闲暇时间去健身房锻炼。然而,连续超负荷的工作让他的心脏无法承受剧烈的运动,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成功企业中的健康隐患】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取得了成功。然而,这也给员工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研究表明,在发展迅速的企业中工作的员工,更容易受到与工作压力相关的疾病困扰。

      在经济不景气时,企业为了削减成本,常常采取裁员等措施,这无疑增加了员工的工作压力。此外,成功企业中的竞争激烈,也使得员工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失眠、焦虑等健康问题。

      【都市白领的健康挑战】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都市白领一族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健康挑战。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白领健康问题:

      1. 胃肠道疾病:由于工作压力大,白领们常常饮食不规律,导致胃肠道疾病频发。

      2. 失眠:长时间工作、生活不规律,导致白领们普遍存在失眠问题。

      3. 心血管疾病: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4. 焦虑: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等因素,容易导致白领们出现焦虑情绪。

      5. 结石病:由于久坐不动、饮食不规律等因素,白领们更容易患上结石病。

      【关注白领健康,从点滴做起】

      面对日益严峻的白领健康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预防和改善。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合理安排工作与生活,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2. 注意饮食卫生,保持饮食规律。

      3.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4. 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调整压力。

      5.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   宝宝的脸型和头型是家长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许多家长都希望宝宝拥有一个美丽、端正的面容。然而,一些不良的睡眠习惯可能会导致宝宝的脸型和头型发生变化,甚至形成“大饼脸”或“戽斗脸”。那么,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宝宝的脸型和头型不会影响其智力发展,家长们无需过度担心。但是,为了宝宝的美观和健康,我们仍然需要关注宝宝的面容变化。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宝宝脸型和头型发生变化的原因:

      1. 睡眠姿势:宝宝长期保持同一侧睡姿,可能会导致头型偏斜或脸型不对称。

      2. 睡眠环境:过于柔软的床垫或枕头可能会对宝宝的脸型和头型造成影响。

      3. 遗传因素:部分宝宝的脸型和头型受遗传因素影响,表现为不对称或偏斜。

      那么,如何预防和矫正宝宝的脸型和头型问题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改善睡眠姿势:鼓励宝宝采取侧睡或仰睡的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侧睡姿。

      2. 选择合适的床垫和枕头:选择硬度适中、透气性好的床垫和枕头,避免过于柔软的材质对宝宝的脸型和头型造成影响。

      3. 定期观察:家长应定期观察宝宝的脸型和头型变化,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咨询医生。

      4. 专业矫正:对于已经出现明显问题的宝宝,可寻求医生的帮助,进行专业的矫正治疗。

      此外,以下一些日常保养方法也有助于改善宝宝的脸型和头型:

      1. 适当按摩:家长可定期给宝宝进行头部按摩,促进头部血液循环,有助于改善头型。

      2. 注意营养:保证宝宝充足的营养摄入,有助于面部骨骼的正常发育。

      3. 避免长时间低头:避免宝宝长时间低头玩耍,以免影响头型。

      总之,家长们要关注宝宝的脸型和头型变化,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预防和矫正,让宝宝拥有一个健康、美丽的面容。

  •   婴儿的睡眠姿势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不正确的睡眠姿势不仅可能导致各种疾病,甚至可能引发婴儿猝死。因此,选择正确的睡眠姿势对婴儿来说至关重要。

      美国科学家呼吁家长关注婴儿的睡眠姿势,并提倡仰卧睡眠。研究表明,婴儿仰卧睡眠有助于预防新生儿猝死综合征(SIDS),并降低感染、哮喘等疾病的发病率。在美国,每年约有3000名婴儿猝死,其中90%都是6个月以下的幼儿。尽管医生在尸检、调查婴儿病史及其家族病史后,无法找出猝死的直接原因,但猜测SIDS的原因可能不止一个。一种理论认为,部分婴儿的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在特定情况下,如俯睡时吸入过度的二氧化碳、室内空气不新鲜、吸入烟雾、接触过敏原以及温度过高时,可能出现呼吸暂停,导致死亡。

      包裹睡觉更安全

      医生还发现,将婴儿包裹在毯子中睡觉可以使婴儿睡得更安稳,并降低SIDS的风险。华盛顿大学的克罗蒂亚博士进行了一项实验,证明包裹睡觉使婴儿感到更安全,不易惊醒,睡眠质量更高。她选择了26名3到6个月大的健康婴儿,分成两组,一组包裹,一组不包裹,然后通过观察睡眠过程中的睡眠质量指标,如呼吸模式、眼球移动情况、脑电波等,来衡量他们的睡眠质量。结果显示,包裹的孩子一直是仰卧的,睡得更安稳,深度睡眠时间是不包裹的婴儿的两倍。

      在英国,每年约有500名婴儿死于SIDS。医生建议,一定要让婴儿仰卧睡眠,包裹要适当,不能太热,也不能太冷。婴幼儿死亡研究基金会发言人建议,包裹婴儿的被子最好是轻、薄的棉制品,包裹不要太紧。尤其不能把头包住,因为头部温度过高可能也是SIDS的原因之一。屋子里空气要新鲜,不能吸烟,不能用羽绒被和羊皮褥子。另外,因为细菌感染也可能是SIDS的原因之一,所以建议给婴儿的用品,如衣服、被褥等应该是新的。

      有人研究了131例SIDS病例,发现其中一半的父母给孩子用的是别人送的旧被褥。

      经常换个姿势喂奶

      仰卧的时间太长,就容易造成平头。在美国,自1994年“提倡新生儿仰卧睡眠”运动发起以来,新生儿SIDS率大大降低了,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平头的孩子比从前增加了5倍。婴儿的颅骨柔软,如果每天以同一个姿势躺着,经常枕在枕头上的部位会因持续受力而变得扁平。如果后脑有一点扁平,在大多数情况下,等孩子长大一点,平头会自动恢复成正常形状。另外,家长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对婴儿平头进行纠正,常用的办法有:白天在孩子醒着的时候,让他趴着,这样做可以使平头的部位不受压,同时还能锻炼颈部的肌肉。肌肉有力了,孩子睡觉时就可以自由转动脑袋,不会老用一个地方靠着枕头。可以在脑袋一边垫块小毛巾,也可以把挂在摇篮上的玩具或者摇篮本身换个方向,这样当孩子追着自己熟悉的东西看时,就自动改变了头在枕头上的方向。另外,喂奶的时候可以换个姿势抱。

  •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婴幼儿奶粉质量问题更是令人担忧。近日,安徽阜阳农村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奶粉事件,多名婴儿因食用不合格奶粉出现严重营养不良症状,甚至死亡。

    据了解,这些婴儿在喂养期间,出现了四肢短小、身体瘦弱、头部明显偏大等症状,当地人称这些孩子为“大头娃娃”。目前,已有8名婴儿因这种怪病而夭折。

    阜阳市人民医院小儿科副主任张芳军表示,这些婴儿患的怪病与食用不合格奶粉密切相关。他指出,不合格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需求,导致婴儿出现营养不良症状。

    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记者深入阜阳农村进行了调查。在调查中发现,这些不合格奶粉大多来自外地,通过非法渠道流入农村市场。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谋取暴利,生产和销售劣质奶粉,给婴幼儿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针对这一问题,有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打击非法渠道、提高消费者意识等。然而,食品安全问题仍然不容忽视。我们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婴幼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